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
- 格式:ppt
- 大小:504.00 KB
- 文档页数:29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二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的发现与勘探何自新;郑聪斌;王彩丽;黄道军【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05(010)002【摘要】靖边气田发现于1989年,它是我国首次在陆上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发现与探明的非常规隐蔽性大型岩溶古地貌气藏.2000年探明天然气储量2909.88×108m3.而后通过气田的开发及扩边勘探,又使气田面积向东延伸扩大,落实三级储量1011.4×108m3.气田主力产层由奥陶系马家沟组五1层溶斑白云岩与粗粉晶白云岩组成,具有沉积稳定、成层分布、低孔隙低渗透、低丰度、大面积、中低产、埋藏深、非常规、隐蔽性强的特点.论述了气田的发现和勘探开发历程、气藏的地质特征,以及在稳定地台区寻找海相碳酸盐岩气田的启示.【总页数】8页(P37-44)【作者】何自新;郑聪斌;王彩丽;黄道军【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相关文献】1.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十六四川盆地元坝大气田的发现与勘探 [J], 郭旭升;郭彤楼;黄仁春;段金宝2.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十三塔里木盆地东河塘海相砂岩油田勘探与发现 [J], 周新源;杨海军;胡剑风;朱永峰3.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十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海相砂岩油田的勘探与发现 [J], 周新源;杨海军;蔡振忠;赵福元;胡剑风4.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十五塔里木盆地塔中北斜坡鹰山组凝析气田的发现与勘探 [J], 韩剑发;韩杰;江杰;张敏;刘炜博5.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十四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流花16-2轻质油田的发现与勘探 [J], 孙金山;刘鑫;杜克拯;蒋钱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本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本特征第四系:第四系⾃下向上包括更新统和全新统。
晚第三纪末,受喜⼭运动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曾⼀度抬升,⼤约以北纬38°为界,北部为⼀套河湖相沉积,南部为黄⼟沉积,黄⼟分布⼴,厚度⼤,构成塬、梁、峁的物质主体,与下伏新近系呈不整合接触。
第四纪主要是⼈类的出现并有多期冰期,可见⼈类化⽯、旧⽯器与⼤量相伴⽣的哺乳动物化⽯和鸟类化⽯。
新近系:曾称新第三系、上第三系,⾃下⽽上包括中新统和上新统。
中国新近系仍以陆相为主,仅在⼤陆边缘,如台湾、西藏等地有海相沉积。
古近系:曾称⽼第三系,⾃下⽽上包括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主要分布在河套、银川、六盘⼭等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早第三纪古新世,盆地继承了晚⽩垩世的挤压应⼒状态,断裂活动性强,沉积速度快,多发育冲积扇、⽔下扇等各种扇体。
地层厚度厚50~300⽶左右,岩性主要为红⾊泥岩、砂质泥岩夹泥灰岩。
⽩垩系:主要出露下⽩垩统,⼜称志丹群,分六个组,从上往下为泾川组、罗汉洞组、环河组、华池组、洛河组及宜君组。
泾川组:命名地点在⽢肃省泾川县。
地层厚100-400⽶,岩性主要为暗紫、浅棕红、浅灰、浅灰绿⾊等杂⾊砂质泥岩、泥页岩、灰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夹浅灰、浅紫红⾊灰岩和浅灰⾊、浅黄⾊砂岩,与下伏罗汉洞组呈整合接触。
罗汉洞组:命名地点在⽢肃省泾川县罗汉洞。
主要为河流相的砂泥岩沉积。
地层厚度100~260⽶,上部为发育巨⼤斜层理的红⾊细⾄粗粒长⽯砂岩,含细砾和泥砾;中部以紫红⾊为主的泥岩及泥质粉砂岩,夹发育斜层理的细粒长⽯砂岩为主;下部岩性以紫红⾊为主的泥岩底部为发育巨⼤斜层理的黄⾊中⾄粗粒长⽯砂岩为主,与下伏环河组呈整合接触。
环河组:命名地点在⽢肃省环县环江。
地层厚240⽶左右,岩性为黄绿⾊砂质泥岩与灰⽩⾊、暗棕黄⾊砂岩、粉砂岩互层,与下伏华池组呈整合接触。
华池组:命名地点在⽢肃省华池县。
地层厚290⽶左右,岩性以灰紫、浅棕⾊砂岩夹灰紫、灰绿⾊泥岩为主,含中华⼸鳍鱼、狼鳍鱼、原始星介、⼥星介等化⽯,与下伏洛河组呈整合接触。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特征主讲:马振芳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部一、盆地勘探概况(一)盆地概况: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盆地范围北起阴山,南抵秦岭,西至六盘山,东达吕梁山。
盆地面积37万km2,本部面积25万km2。
行政区划分:内蒙15万km2, 陕西11万km2。
地形地貌:北部为沙漠、草原及丘陵区,地势相对平坦,平均海拔1200-1350m ;南部为黄土塬。
(二)地质概况1. 盆地演化:是典型的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元古界变质岩系。
盆地演化经历了五个阶段,天然气主要在晚古生代,石油主要在中生代。
2. 构造单元划分:主要依据白垩系划分六个二级构造单元。
主要特征为南油北气。
a. 伊盟隆起:主要发育构造油气藏。
b. 天环坳陷:主要发育构造、地层油气藏。
c. 伊陕斜坡:主要发育古地貌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
d. 渭北隆起:主要发育构造油气藏。
e. 晋西挠褶带:发育构造油气藏。
f. 西缘掩冲带:发育构造油气藏。
3. 地层:除缺失上奥陶系(0)、志留系(S)、泥盆系(D)外,其余地层均发育存在。
沉积岩厚度平均约6000m,纵向上具有“上油下气”的特征,即中生界产油,古生界产气,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山西组、太原组和马家沟组。
部分地区本溪组也有。
4. 含气层系:主要有两套层系十八个地层组。
下古生界:以奥陶系(O)马家沟组顶部马五1~马五4白云岩气田为主。
上古生界:以二叠系(P)、石炭系(C)砂岩气田为主。
二叠系又以石盒子组盒8底部砂岩、山西组山2、太原组太1 砂岩为主要产气层;石炭系以本溪组底部砂岩为主要产气层。
(三)勘探历史阶段:1907 年第一口油井到现在近百年历史。
分六个阶段:1.1907 年~1949 年:延1 井发现油苗经历了清末官办期(1907年~1911 年)和中美合办期(1911 年~1919 年)。
2.1949 年~1969年:构造指导期,发现断层。
3.1970 年~1979 年:长庆油田会战阶段,第一个储量增长阶段。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的古地貌定量恢复新方法乔博;刘海锋;何鎏;蔡明歌;张芳;袁继明【摘要】近年来,靖边气田在上、下古生界立体开发过程中,多次在原预测模型的侵蚀沟槽区域发现下奥陶统马五1+2亚段完整,引起人们对原古地貌恢复方法的质疑.为此,综合分析现有古地貌恢复方法的优缺点,基于印模法和残厚法,提出了一种靖边气田的古地貌定量恢复新方法:选取任意一点作为参考水平面,将该水平面至奥陶系剥蚀面的距离作为古地貌高程值,通过绘制古地貌高程图实现古地貌的定量化表征与侵蚀沟槽预测.结果表明:在靖边气田侵蚀沟槽的重新刻画中,侵蚀沟槽的展布模式由原来的“东西向树枝状沟槽模式”变为“沟槽与潜坑并存模式”,且2017年完钻的8口井,有7口井的实钻结果与新方法预测的古地貌相吻合.【期刊名称】《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8(041)004【总页数】6页(P32-37)【关键词】古地貌恢复;靖边气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侵蚀沟槽【作者】乔博;刘海锋;何鎏;蔡明歌;张芳;袁继明【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古地貌是控制盆地内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主导因素,古地貌恢复有助于开展构造演化特征研究、识别储层发育与分布特点及判断古地理环境、古生物分布 [1-4]。
目前,常用的古地貌恢复方法主要有残余厚度法、印模法、层序地层学法、地球物理法和盆地分析回剥法[5-7]。
印模法应用最为广泛,是一种半定量化方法,但只是一种古地貌形态的镜像回放,并不代表真正的古地貌形态,对“印模”地层也需要进一步去压实校正[8-11];残余厚度法属于半定量恢复法,简单易操作,但是未考虑后期构造对沉积的影响,误差较大[12];层序地层恢复法是通过顶面层拉平来刻画底面形态,该方法研究结果为沉积前相对古地貌,要恢复其绝对古地貌,需要考虑剥蚀厚度、脱压实校正、古水深等[13-14]。
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境内)天然气资源勘探潜力探讨摘要:在分析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和构造特征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境内)天然气烃源岩特征、储集条件、封盖条件和勘探开发程度,探讨了天然气资源具有多层系、复合连片、源储紧邻、互层叠置、储盖良好的独特组合模式,勘探潜力巨大。
对下一步内蒙古天然气资源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境内;天然气资源;潜力;探讨1.引言鄂尔多斯盆地横跨蒙、陕、甘、宁、晋五省(区),总面积约37×104km2,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
盆地具有地域面积大、资源分布广、能源矿种齐全、资源潜力大、储量规模大等特点。
其天然气、煤层气、煤炭、铀矿四种资源探明储量均居全国首位,石油资源居全国第四位。
内蒙古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北部,占盆地总面积近1/3。
根据烃源岩特征、储集条件、封盖条件等多角度、多方位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境内)天然气时空分布特征及成藏规律,探讨天然气勘探潜力,对下一步内蒙古天然气资源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区域地质背景2.1沉积特征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多旋回、复合型盆地,太古代和元古代基底构造控制着沉积盖层和构造形态。
盆地经历了元古代张裂型裂陷槽(坳拉谷)、早古生代复合型克拉通坳陷、晚古生代近海型坳陷、中生代内陆湖盆坳陷及新生代周缘断陷5个演化阶段。
2.1构造特征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复杂的地质发展历史。
盆地发育早期,沉积中心位于盆地中部的直罗、定边一带。
燕山运动早中期,盆地内强烈的水平运动形成了西缘逆冲和南缘隆起,燕山运动中晚期盆地东部形成的吕梁山使盆地东部抬升,与华北地台分离,形成现在的构造格局。
3.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3.1成藏条件3.1.1生气条件内蒙古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北部,主要烃源岩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其特点是分布范围广、厚度大、生气条件优越。
此外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是靖边气田的主力烃源岩。
(1)上石炭统太原组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境内测试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太原组泥岩层系有机碳含量整体位于1.00~3.00%之间,平均2.46%。
靖边气田措施1. 气田简介靖边气田是中国位于陕西省靖边县境内的一座油气田。
该气田于20世纪50年代初发现,其主要天然气储量位于靖边地区的王家庄、张家沟、张家畔等地,总面积达到500平方公里。
靖边气田已经连续投产多年,为中国的能源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技术措施靖边气田为了高效、安全地进行天然气开采,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
2.1 井控技术靖边气田通过井控技术实现对气井的监控与控制。
该技术主要包括井口装置、井下设备和数据监测系统。
首先,在井口装置方面,靖边气田采用了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根据井口的压力、温度、液位等参数进行监测和调控。
其次,井下设备包括了传感器、阀门等设备,通过这些设备可以实现对井下情况的监测和控制。
最后,数据监测系统可以对井下设备获取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展示,以帮助工作人员及时了解井下的状况,从而做出相应的操作调整。
2.2 提高气井产能技术为了提高气井的产能,靖边气田采用了多项技术来优化生产工艺。
首先,针对含硫气体,采取硫化氢脱除技术,通过加入化学剂将硫化氢转化为硫化锌沉淀物,从而将含硫气体的含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其次,靖边气田还利用电磁泵技术,提高了气井在生产过程中排水的效率,避免了水气混排给井下设备带来的问题,同时还减少了生产中的停顿时间。
此外,靖边气田还进行了合理的井网布局和注水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气井的开采效率和产能。
2.3 气井防砂技术靖边气田位于沙漠地区,沙尘天气十分常见,为了防止沙子进入气井,靖边气田采取了一系列的防砂技术。
首先,靖边气田采用了完整的表层封堵,通过用高渗透率的材料填充井眼周围的岩层裂缝,形成良好的封堵层,防止沙子进入井眼。
其次,使用防砂器具,如砂泵和气井防砂器等,有效过滤掉进入井眼的沙子。
最后,通过定期清理和维护防砂装置,保持其正常运行,以确保气井的正常生产。
3. 环境保护措施靖边气田在开采天然气的同时,也非常注重环境保护工作。
以下是靖边气田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3.1 水资源保护靖边气田对水资源的保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