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课程标准】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重难点问题:1.欧共体成立、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影响。 2.资本主义经济世界三足鼎立局面说明了什么?

【课前预习】 背景: ①二战后国际地位下降;

②20世纪50年代经济发展较快,加强了联系

③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过程:1951年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

1958年,成立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三大共同体合并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建立__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 加强______________。

影响:①经济上,促进西欧经济实力增强,成为_______________

②政治上,推行_____________政策,美国霸权地位严重削弱,

推动世界格局开始走向多极化。

崛起原因:①二战后,______国扶植;

②美国占日期间推行的__________改革(条件); ③日本政府重视科技和教育,把发展________放在首位,制定___________,利用国家政权推动经济发展; ④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后勤基地

标志: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________,仅次于美国。

影响:①由“一边倒”到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_______________;

②资义世界经济领域____________三足鼎立,冲击两极格局(世界经济

的多极化是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

兴起原因:民族独立;美苏对峙争夺

标志:________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基本原则和宗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①标志_______________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②开始改变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③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此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_______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回复,共同构成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总结:两极格局形成后,美苏争霸双方受损;生活在美国的羽翼下的欧洲和日本,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开始了联合自强和崛起,逐渐走出了美国的阴影;不结盟运动兴起和发展;中国开始振兴,都极大地改变了“冷战”背景下的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力量对比,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欧洲共

同体的形成

不结盟运动兴起

世界多极化趋势

【重难点解析】

1.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认识。

(1)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就当今世界实际情况来看,国际政治关系中存在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之间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但是多极化趋势与美国单极霸权企图之间的斗争远未结束,反而愈演愈烈;

(2)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面去理解;

(3)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

2.20世纪世界格局开始走向多极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1)欧共体的成立(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3)不结盟运动兴起标志第三世界国家崛起(4)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3.战后世界国际关系的变化。

战后初期形成的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为基本特征的两极世界格局进入5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发生向多极化的演变,导致这种变化的直接动因来自两大阵营内部的结构性调整和分化,其中,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由美国一家独大逐步朝着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态势发展,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则逐步走向分裂和解体,在这个过程中,两大阵营中都崛起了新的力量中心,与此同时,原来介于两大阵营之间的“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也日趋活跃,发挥了制衡两极的作用。

4.欧共体的成立与发展。

1951年4月18日,法、意、联邦德国、荷、比、卢6国签订了为期50年的《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1955年6月1日,参加欧洲煤钢共同体的6国外长在意大利墨西拿举行会议,建议将煤钢共同体的原则推广到其他经济领域,并建立共同市场。1957年3月25日,6国外长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两个条约,即《罗马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1965年4月8日,6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洲共同体。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欧共体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2年2月1日,各国外长正式签署马约。经欧共体各成员国批准,马约于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欧共体开始向欧洲联盟过渡。

【巩固练习】

1、欧共体成立的主要出发点是()

A、保证自身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B、争取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