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 格式:ppt
- 大小:5.79 MB
- 文档页数:66
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重点: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难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走向联合的欧洲(一)原因1、现实原因:二战后,西欧实力大损,下降,依附于美国。
(必要性)2、经济原因:得到发展,联系日益密切。
(可能性)3、欧共体形成的根本原因:经济的发展(或生产力发展),促使西欧经济联系加强。
4、欧共体形成的具体原因(背景):①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②二战后西欧国际地位下降,不得不依附美国。
③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希望摆脱美国控制。
④任何一国都无力与美苏抗衡,(主要目的是)为维护自身安全和发展而联合起来。
(二)过程1、开始:1951年,法、联邦德国、意、荷、比、卢成立。
2、发展:1958年,建立欧洲共同体和欧洲共同体。
3、三位一体: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为。
(三)新发展:(政治经济一体化)①建立;②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③建立欧洲体系;④加强合作。
(四)影响西欧:经济实力增强,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美国: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调整对欧政策。
国际格局: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一)背景:1、国际:美国以盟军名义日本,日本采取追随美国的政策。
2、国内:经济,民不聊生。
(二)崛起的原因:1、美国的扶植:减免战争赔款,向日本提供援助。
2、日本政府重视。
3、生产关系:进行,铲除明治维新以来的封建残余。
4、利用国家政权推动经济的发展:把经济放在首位,制定等方式。
(三)表现:在1956—1972年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四)影响:1、外交:改变了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外交。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出现了美、、三足鼎立的局面。
3、国际格局:冲击了美国霸权和,推动了多极化趋势。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条件1、二战后,亚非拉诞生了许多新兴独立国家,但在国际上处于弱势地位。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前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前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提高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分析欧洲联合的原因,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把握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的史实,培养宏观历史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世界多极化趋势,理解世界格局会随着主要国家力量的消长而发生变化,明白各国政治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状态。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对两级格局的冲击,对实现世界和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重难点欧共体的形成的原因、过程,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原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意义教学内容设计一、新课导入以北约和华约的成立为标志,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正式形成。
由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两极格局很快便受到冲击,欧共体、日本和团结起来的第三世界国家,成为新兴的重要力量,世界开始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欧洲共同体的形成作为二战主战场的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了巨大的挫折,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欧洲在世界的中心地位,欧洲霸权时代宣告终结。
战后欧洲依靠什么自立于世界?除了联合,没有别的出路。
欧共体就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了。
教师:欧洲为什么会走上联合的道路?欧洲怎样联合的?欧洲联合对国际关系有什么影响?学生:原因:(1)欧洲各国地域上相邻,语言上相近,文化上相似、政治上相类、经济上相当,拥有共同的历史和文化心理,存在联合的可能性(2)二战使西欧受到严重创伤,只有联合才能恢复发展经济,提高国际地位(3)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的实力都无法与强大的美国和苏联相比,只有联才能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过程:1951年,西欧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西欧六国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课标解读】1. 知识点:了解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2. 重点:欧洲一体化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3. 难点:欧洲一体化对两极格局产生的影响;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与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自主学习】一、欧共体的形成1. 原因:(1)二战后,西欧国际地位严重下降,依附美国恢复经济,对抗社会主义国家。
(2)50年代,西欧各国的生产力得到了较快发展,要求从______的阴影下走出。
(3)各国实力无法与美苏相比,需要_______起来保障安全,发挥作用。
2. 成立: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________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共体。
3. 一体化措施:建立________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________体系,加强科技合作。
4. 影响:(1)促进了____________经济发展,实力增强;(2)西欧在经济上成为_______的竞争对手;(3)政治上推行________________的外交政策;(4)美国的霸权地位削弱,调整对欧政策。
二、日本成为经济大国1. 原因:(1)二战后,美国以盟军的名义对日本实行了单独占领,日本则采取了_______________的政策。
(2)冷战后, ________扶植日本,成为反共桥头堡。
(3)日本推行____________改革,铲除封建因素。
(4)重视____________________。
(5)制定经济计划,利用_________________大力推动经济发展。
2. 水平:1956-1972,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3. 影响:(1)改变了向美国一边的政策,实行以日美为轴心的__________外交;(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美、_______、________三足鼎立局面;(3)经济______________挑战美国霸权;也是对美苏两级格局的冲击。
三、不结盟运动兴起1. 背景:(1)二战后,亚非拉掀起民族解放斗争的浪潮,诞生许多新兴独立国家。
第25课两极→多极化趋势(知识体系)寄语: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
——窦庠多极化趋势出现于六七十年代,但多极化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仍是国际格局的基本特点。
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原因: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是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1、西欧、日本、中国和第三世界迅速壮大2、美、苏: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拖累,实力相对衰落;两大阵营各自分化瓦解。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背景①历史教训:近代以来各国冲突和战争连绵不断,给欧洲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和痛苦。
②现实需要:二战使西欧丧失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不得不依附美国以恢复经济、对抗苏联;20C50S,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恢复发展,为摆脱美国控制、应对苏联威胁,走上联合发展之路。
③联合基础:西欧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实行资阶代议制,法德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
④根因: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20C50S,西欧生产力迅发,各国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形成①1951年,法德意荷比卢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2年,条约生效,正式成立;②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③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简称欧共体。
发展①经济政治一体化:欧共体成立后,西欧国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不断合作,建立了关税同盟,实行了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并加强科技合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
②成员增加:英国长期亲美,开始时抵制欧共体,后于1973年与爱尔兰、丹麦一起加入。
影响①经济: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②政治:西欧在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美国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不得不调整对欧的政策,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
③世界格局:西欧的崛起,既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是对两极格局的冲击。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原因①美国扶植(原因是冷战爆发后,美将日作为远东的反共桥头堡)②民主化改革:铲除明治以来残存的封建因素③政府重视科技教育:④日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贸易立国,出口第一,制定经济计划,利用国家政权推动经济发展。
世界多极化趋势所谓“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所谓“化”,是指一种发展趋势,并非指现实,表明在多极格局形成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或叫转换期)。
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反映。
多极化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两极格局终结后,并没有出现单极格局,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一、概论中文名称:世界多极化英文名称:world multipolarization定义:国际关系格局由一、两个超级大国为中心向两个以上的实力相当国家或国家集团组成力量中心转化的趋势。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苏联的解体,东欧形势的剧变,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垄断国际政治的局面被打破,标志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发展。
二、原因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旧的两极格局被打破。
②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
③大国关系经历重大而深刻的调整。
④根本原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政治发展本身的不平衡,美国推行单边主义扩张战略,引起其他政治元素的不满。
三、表现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并极力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②欧盟的建立、扩大和发展。
1999年欧元启动,标志着欧盟内部合作进一步加强,提高了欧盟的国际地位。
③日本将两极格局的瓦解视为跻身政治大国的大好时机,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④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足以同美国相匹敌的军事武器。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不断好转,国际地位也有了很大改善。
⑤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高。
四、特点①世界多极化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趋势。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导致了两级对立的世界格局。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形成严重威胁。
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它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西欧曾经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一地区战争创伤严重,实力大损,国际地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
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的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它们越来越强烈地要求从美国的阴影下走出来。
然而,它们当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实力都无法与强大的美国和苏联相比,于是走上了联合发展的道路。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宣布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这六个国家又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准备和尝试,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英国地处欧洲,却长期亲美,抵制欧共体,结果不利于自身经济发展,转而申请加入欧共体。
1973年,英国、爱尔兰、丹麦成为欧共体成员国。
欧共体成立之后,西欧国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不断加强合作,建立了关税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并加强科技合作。
政治经济一体化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1973年,欧共体9国人口2.56亿,出口贸易额为210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和苏联;国民生产总值10650亿美元,远远超过苏联,为美国的77.7%。
随着实力的增强,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在政治上,它们也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不得不调整它的对欧政策。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位“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以盟军的名义对日本实行了单独占领,日本政府则采取了追随美国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