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铜矿的浮选及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60.79 KB
- 文档页数:5
西藏某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研究报告西藏某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研究报告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某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技术,选出品质较好的铜精矿。
试验选择的氧化铜矿石含铜量为0.91%,选矿工艺包括粗磨-粗选-二次磨-中选-精选-部分回收铜浸液等步骤。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发现该选矿工艺大幅提升了品质,选矿率从原来的5.23%提升至19.73%,铜品位达到23.80%。
关键词: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试验。
一、选矿原理和工艺流程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的原理是通过机械物理和表面化学作用,在矿石表面形成一层带正电的氧化物膜,并利用匝道作用实现氧化铜矿和贫矿物分离。
本试验选择的选矿工艺包括:1. 粗磨-粗选:将矿石通过初级破碎、研磨等工艺,将含铜物质分离出来。
2. 二次磨-中选:在初选后,将结构更加密实的矿石再次进行破碎,将其适当细化。
然后通过中选实现铜和矿细粒子的分离。
中选选择的是机制相同但粒度不同的矿浆。
3. 精选:将经过中选的浮选精矿,进一步提纯铜等金属元素。
4. 部分回收铜浸液:通过回收和再利用浸液,提升铜的含量。
二、实验样品和方法1. 材料和设备试验中用到的样矿来自西藏某采掘区。
选矿设备包括球磨机、筛子、浮选机等。
2. 实验方法(1)粗磨:将样矿粗磨至0.074mm以下(2)粗选:粗磨后通过筛子进行筛选。
(3)二次磨:对筛选后的物料再次进行破碎(4)中选:给矿浆加入中选药剂,使用浮选机将铜精矿从悬浮的矿料中分离。
(5)精选:使用浮选机对铜精矿进行精选,进一步提取铜等金属元素。
(6)部分回收铜浸液:使用铜浸液反应棒将回收的铜浸液加入弱硫酸中进行沉淀和浓缩,得到含铜浸液。
三、实验结果1. 矿石品位原料废石片段不属于选矿过程中的矿物部分,而为矿山中的无用石头部分。
试验中样品含铜量为0.91%。
2. 矿石回收率试验中,对同等重量的样品进行选矿处理,矿石回收率由原来的5.23%提升至19.73%。
3. 铜品位试验中选择的选矿工艺在提纯铜精矿等金属元素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提升,铜品位由原来的0.13%提升至23.80%。
立志当早,存高远氧化铜矿浮选方法介绍常见的主要氧化铜矿物有:孔雀石(CuC03-Cu(OH)2,含铜57.4%,密度4g/cm3,硬度4);蓝铜矿(石青,2CUC03.Cu(OH)2,含铜55.2%,密度4g/cm3,硬度4)。
其次有:硅孔雀石(CuSi03-2H20,含铜36.2%,密度2~2.2g/cm3,硬度2~4)及赤铜矿(CU20,含铜88.8%,密度5.8~6.2g/cm3,硬度3.5~4)。
脂肪酸类捕收剂对有色金属氧化矿物具有良好的捕收性,但因选择性差(特别当脉石是碳酸盐矿物时),精矿品位不易提高。
黄药类捕收剂中仅高级黄药对有色金属氧化矿物有一定捕收作用。
但未经硫化,直接用黄药浮选氧化铜矿时因成本高在工业上未得到应用。
实践上得到应用的方法有:1、硫化法-最为普遍,工艺简单,凡能进行硫化的氧化铜矿均可用此法进行浮选。
经硫化后的氧化矿具有硫化矿的性质,可用黄药进行浮选。
孔雀石和蓝铜矿很容易用硫化钠硫化,而硅孔雀石和赤铜矿较难硫化。
硫化时硫化钠用量可达1~2kg/(t 原矿)。
因硫化钠等硫化剂本身易氧化,作用时间短,生成的硫化膜不稳固,强烈搅拌容易脱落,所以应分批添加,并不需预先搅拌,直接加入浮选机第一糟。
硫化时,矿浆pH 值越低,硫化越快。
矿泥多、需分散时应加分散剂,通常用水玻璃。
捕收剂一般用丁基黄药或同黑药混合使用。
矿浆pH 值通常保持9 左右,过低时,可适量添加石灰。
2、有机酸浮选法-有机酸及其皂类可很好地浮选孔雀石及蓝铜矿。
如脉石矿物不是碳酸盐类矿物时可用此法。
否则,将使浮选失去选择性。
当脉石中含有大量可浮的铁、锰矿物时,会产生同样的效果,使浮选指标变坏。
用有机酸类捕收剂进行浮选时,通常还要加碳酸钠、水玻璃、磷酸盐作脉石的抑制剂和矿浆调整剂。
也有混合应用硫化法与有机酸浮选法的实例。
先用硫化钠及黄药浮起硫化铜。
氧化铜矿浮选技术一、前言氧化铜矿是一种重要的铜矿资源,其开采和利用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氧化铜矿的浮选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提取方法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氧化铜矿浮选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影响因素以及优化措施。
二、原理氧化铜矿浮选技术是通过将氧化铜矿与药剂混合后进行搅拌和吹泡,使得氧化铜矿中的铜离子被药剂吸附到泡沫表面上,从而实现铜的分离和提取。
该技术主要依靠药剂与氧化铜矿之间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来实现分离。
三、工艺流程1. 粗选阶段:将经过初步粉碎和筛分后的原料进行粗选,去除掉其中较多的杂质和非金属物质。
2. 中选阶段:将粗选后的物料进行中选处理,通过调整药剂种类和用量等参数来实现对于含铜量较高的部分进行提取。
3. 精选阶段:将中选后的物料进行精选处理,通过再次调整药剂种类和用量等参数来提取残留的铜矿石。
四、影响因素氧化铜矿浮选技术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剂种类和用量:药剂种类和用量是影响氧化铜矿浮选效果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2. 搅拌速度和时间:搅拌速度和时间对于氧化铜矿浮选过程中泡沫生成和控制起着关键作用。
3. 浮选机型号和规格:不同规格、型号的浮选机对于氧化铜矿浮选效果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4. 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也会对于氧化铜矿浮选产生一定影响。
五、优化措施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可以采取以下优化措施来提高氧化铜矿浮选技术效率:1. 选择合适的药剂种类和用量,通过实验确定最佳使用方案。
2. 控制搅拌速度和时间,保证泡沫生成和控制的稳定性。
3. 选择合适的浮选机型号和规格,根据生产需求进行合理配置。
4. 优化环境条件,如保持温度、湿度等在合适范围内。
六、总结氧化铜矿浮选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铜矿提取方法,其原理简单、工艺流程清晰。
但是其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措施。
通过对于药剂种类和用量、搅拌速度和时间、浮选机型号和规格以及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优化可以提高氧化铜矿浮选技术效率,实现更加高效的铜矿提取。
氧化铜的浮选方法一、氧化铜的性质与浮选难点。
1.1氧化铜的性质。
氧化铜是一种重要的铜矿物,它的性质比较复杂。
氧化铜矿物的种类多样,有孔雀石、蓝铜矿等。
这些矿物的晶体结构、化学成分有所不同。
就拿孔雀石来说,它颜色翠绿,非常漂亮,像翡翠一样。
它的化学组成主要是碱式碳酸铜,这种成分使得它的表面性质与硫化铜矿物有很大区别。
1.2浮选难点。
氧化铜的浮选可不容易。
它不像硫化铜矿物那样容易与黄药等传统浮选药剂发生作用。
氧化铜矿物表面亲水性较强,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不太愿意和浮选药剂好好结合。
而且它的嵌布粒度往往不均匀,有的颗粒大,有的颗粒小得可怜,这就给浮选过程中的捕收和分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二、浮选氧化铜的药剂选择。
2.1捕收剂。
要浮选氧化铜,选对捕收剂是关键。
胺类捕收剂是常用的一种。
胺类捕收剂就像一群热情的小助手,它们能够与氧化铜矿物表面发生作用。
但是胺类捕收剂也有缺点,它的选择性有时候不太好,就像一个粗心大意的人,会把一些其他矿物也一起捕收上来。
所以有时候还得配合其他药剂来提高选择性。
还有羟肟酸类捕收剂,这可是个厉害的角色,它对氧化铜矿物有较好的捕收能力,就像一个精准的狙击手,能够专门瞄准氧化铜矿物。
2.2调整剂。
调整剂在氧化铜浮选中也不可或缺。
硫化钠就是一种常用的调整剂。
它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能把氧化铜矿物的表面性质改变一下,让它变得更容易被捕收剂捕捉。
还有磷酸类调整剂,它可以调节矿浆的酸碱度等性质,就像一个细心的管家,把浮选的环境打理得井井有条。
三、浮选工艺。
3.1硫化浮选法。
硫化浮选法是比较常见的浮选氧化铜的方法。
这个方法就像给氧化铜矿物穿上一件硫化的“外衣”。
先加入硫化剂把氧化铜矿物表面硫化,然后再用捕收剂进行浮选。
不过这个过程得掌握好火候,硫化剂的用量要恰到好处,少了硫化不完全,多了又会产生负面影响,就像做菜放盐一样,得不多不少才合适。
3.2直接浮选法。
直接浮选法也有人尝试。
这种方法就像直接和氧化铜矿物正面交锋。
立志当早,存高远氧化铜矿石的浮选氧化铜矿石及采用的浮选方法介绍:氧化铜矿石的可浮性,一般比硫化铜矿石的可浮性差,并且受矿物中铜的存在形态和脉石的组成等条件的影响较大,例如:铜是以碳酸盐的形态(孔雀石、蓝铜矿)存在时,可浮性相对较好,以硅酸盐的形态存在(硅孔雀石)可浮性就较差,游离的氧化铜容易浮游,结合氧化铜基本上不能用单一的浮选法回收。
凡成单独状态存在的氧化铜矿物称为游离氧化铜,所有的游离氧化铜均能溶于氰化物溶液中,当铜与脉石(例如氢氧化铁)胶结在一起,成某种形态存在的氧化铜矿物称之为结合氧化铜,其胶结的型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机械方式成为脉石中极细分散的铜矿物之包裹体,也可以是化学方式成类质同象,也可以成吸附型的色染体,所有的结合氧化铜均不能溶于氰化物溶液中。
结合铜在氧化铜中的百分含量称之为结合率。
脉石矿物以硅质为主的(例如石英)较易浮选,以碳酸盐为主的(例如方解石,白云石等),就较困难一些,如果含有较多量的氢氧化铁和粘土质矿泥时,特别是它们之间成紧密结合时分选就更困难。
氧化矿物的浮选大多采用硫化法。
由于硫化之后氧化矿获得很高的浮选速度,所以第一次粗选的头1-2 槽直接产出精矿产品。
药剂的添加方式对氧化铜矿的浮选有特殊意义,特别是硫化钠,它既是氧化铜矿的活化剂,又是硫化铜矿的抑制剂,所以在添加时按量不宜一次加够,一般是采用分批多段添加的方式,所以,在浮选流程中的第一个作业(粗选)的加入量是总量的70-80%,保证硫化钠的浓度充足又不过量。
用硫化钠硫化时,采用石灰作PH 的调整剂,PH8.5-9.5,使用硫化钠才能收到较理想的效果。
在使用硫化钠的同时,加入适量的硫酸铵与硫化钠1:1 加入。
能提高氧化铜矿的回收率,其原因加入硫酸铵之后PH 值下降有利于HS-浓度升高,硫化反应加快,有利于氧化铜矿的浮。
立志当早,存高远氧化铜矿石的浮选及实例一、自然界含铜矿物有硫化铜矿物及氧化铜矿物(一)硫化铜矿物黄铜矿:CuFeS2 辉铜矿:Cu2S 斑铜矿:Cu5FeS4 铜蓝:CuS 黝铜矿:4Cu2S·Sb2S3 砷黝铜矿:4Cu2S·AsS3(二)氧化铜矿物赤铜矿:Cu2O 黑铜矿:CuO 蓝铜矿:2CuCO3·Cu(OH)2 孔雀石:CuCO3·Cu(OH)2 硅孔雀石:CuSi03·2H2O 氯铜矿:CuCl2·3Cu(OH)2 胆矾:CuSO4·5H2O 氧化铜矿石的可浮性,一般较硫化铜矿石的可浮性差,并且受矿物中铜的存在形态和脉石的组成等条件的影响较大,例如:铜是以碳酸盐的形态(孔雀石、蓝铜矿)存在时,可浮性相对较好,以硅酸盐的形态存在(硅孔雀石)可浮性就较差,游离的氧化铜容易浮游,结合氧化铜基本上不能用单一的浮选法回收。
凡成单独状态存在的氧化铜矿物称为游离氧化铜,所有的游离氧化铜均能溶于氰化物的溶液中,当铜与脉石(例如氢氧化铁)胶结在一起成某种形态存在的氧化铜矿物称为结合氧化铜,其胶结的型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机械方式成为脉石中极细分散的铜矿物之包裹体,也可以是化学方式成类质同象,也可以成吸附型的色染体,所有的结合氧化铜均不能溶于氰化物溶液中。
结合铜在氧化铜中的百分含量称为结合率。
脉石矿物以硅质为主的(例如石英)较易浮选,以碳酸盐类为主的(例如方解石,白云石等),就较困难一些,如果含有较多量的氢氧化铁和粘土质矿泥时,特别是它们之间成紧密结合时分选就更困难。
二、氧化矿物的浮选大多采用硫化法由于硫化之后氧化矿获得很高的浮选速度,所以第一次粗选的头1-2 槽直接产出精矿产品。
药剂的添加方式对氧化铜矿的浮选有特殊的意义,特别是硫化钠,它既是氧化铜矿的活化剂又是硫化铜矿的抑制剂,所以在添加时按量不。
氧化铜:氧化铜的浮选方法氧化铜是一种常见的铜矿石,在铜的采矿和冶炼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而浮选法是氧化铜矿石的常用选矿方法。
本文将就氧化铜浮选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氧化铜的性质氧化铜是一种常见的铜矿石,通常呈黑色或深绿色,具有一定的坚硬度。
氧化铜的分子式为CuO,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氧化铜的浮选方法浮选法是一种选矿方法,可以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对含有目标矿物的原料进行分离,是氧化铜的主要选矿方法之一。
氧化铜浮选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矿物粉碎与磨制首先需要将氧化铜矿石进行粉碎和磨制,以便使其尺寸达到浮选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采用球磨机进行磨制,可以得到粒度较为均匀的氧化铜矿石粉末。
氧化铜的激发在进行氧化铜浮选前,需要对氧化铜进行激发,使其表面带有一定的电荷,并吸附浮选剂。
常用的激发试剂为分子比重较小、挥发性较强的吸附剂,例如丙酮、甲醛等。
氧化铜的捕集在进行浮选时,需要将氧化铜粉末与浮选剂混合,并进行搅拌使其均匀分布。
常用的浮选剂为吸附性较强的十二烷基硫酸钠等有机化合物。
此时,氧化铜会与浮选剂之间产生化学反应,并被浮选剂捕集。
氧化铜的分离与回收为了分离氧化铜和浮选剂,可以采用气泡浮选法。
将气泡通过设备通入混合物中,浮选剂会与氧化铜共同吸附在气泡表面上,然后上升到矿泡顶部,被刮板收集。
收集后的氧化铜可以进一步进行烧结、熔炼等工艺,回收铜元素。
总结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氧化铜的浮选方法主要是针对氧化铜矿石进行的,主要包括矿物粉碎与磨制、氧化铜的激发、氧化铜的捕集、氧化铜的分离与回收等步骤。
这些步骤可以分离氧化铜和浮选剂,并回收铜元素,是氧化铜选矿中常用的方法。
氧化铜矿的浮选随着高品位硫化铜矿资源的不断开采, 难选氧化铜矿的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自然界中已发现的含铜矿物约有170多种, 其中氧化铜矿物约有100多种。
在具有工业价值的铜矿中, 氧化铜矿和混合铜矿占世界铜矿的10% -15% , 约占铜金属量的25% 。
我国铜资源中, 氧化铜矿约占25% 。
除大多数硫化铜矿床上部有氧化带外, 还有藏量巨大的独立氧化铜矿床。
因此, 开发利用氧化铜矿石是选矿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氧化铜矿物及其可浮性常见的氧化铜矿物有孔雀石、蓝铜矿、赤铜矿、硅孔雀石等。
孔雀石( CuCO3•Cu (OH)2) 含Cu57.7% , 其可浮性较好, 可用脂肪酸或羟肟酸钠直接浮选, 也可以用硫化钠硫化后用高级黄药浮选。
硫化时, 加硫酸铵有促进其硫化的作用。
蓝铜矿( 2CuCO3•Cu(OH)2 )含Cu 55.5%, 其可浮性与孔雀石相近, 只是硫化浮选时, 硫化时间较长。
赤铜矿( Cu2O)含Cu 88.9% , 可浮性与孔雀石相近。
硅孔雀石( CuS i O3•n H2O )含Cu 36.1%, 表面亲水性较强, 不容易被硫化钠等硫化剂硫化﹔ pH = 4时, 加硫化氢、硫化钠和硫酸铵, 可以将其部分硫化, 然后用高级黄药浮选。
硅孔雀石能用脂肪酸捕收, 但浮选性质与脉石相似, 难于分选, 而羟肟酸和一些特殊的捕收剂, 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二.氧化铜矿石的类型氧化铜矿石可划分为如下七个类型﹕( 1)孔雀石型: 矿物以孔雀石为主, 其它含量较少, 属易选矿石, 可用硫化浮选法分选。
( 2)硅孔雀石型: 矿物以硅孔雀石为主, 脉石为硅酸盐类, 矿石属难选型, 可用化学选矿法、离析-浮选法处理。
( 3)赤铜矿型: 以赤铜矿和孔雀石为主, 原矿铜品位高, 不论脉石为何种类型, 此类矿石可采用浮选法处理。
( 4)水胆矾型: 以铜的矾类矿物为主, 具有中等可选性, 可用浮选或化学选矿法直接回收;若脉石为碳酸盐矿物, 则可采用联合法处理。
氧化铜矿浮选活化剂研究及应用现状I. 引言- 研究氧化铜矿浮选活化剂的背景和意义- 简要介绍氧化铜矿的性质和浮选技术II. 氧化铜矿浮选活化剂的种类及特点- 分析氧化铜矿浮选活化剂的种类和分类方法- 简要介绍每种活化剂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作用特点III. 活化剂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氧化铜矿浮选活化剂的历史和现状- 综述常见的活化剂研究成果和应用现状IV. 活化剂的应用研究- 探究活化剂的应用方式和条件对铜矿浮选效果的影响- 分析活化剂的配比和用量对浮选工艺的调整和优化的作用V. 发展前景和建议- 总结氧化铜矿浮选活化剂的研究现状和取得的成果- 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展望活化剂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研究方向VI. 结论- 简要总结氧化铜矿浮选活化剂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效果- 提出未来的发展建议和方向注:本文提纲仅为参考,实际撰写时可根据研究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扩充。
氧化铜矿浮选活化剂是提高铜矿浮选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氧化铜矿的浮选技术广泛应用,其浮选效果直接影响铜矿开采效益。
当前,国内外学者对氧化铜矿浮选活化剂进行了广泛研究,不同的活化剂在铜矿浮选中发挥各自特有的作用,提高了铜矿浮选的效率和产量。
氧化铜矿是指铜矿物中的氧化性铜矿物,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铜矿物,如赤铜矿、黑铜矿等,其普遍存在于全球铜矿资源储量中。
浮选作为常用的铜矿集中选别技术,已应用于氧化铜矿的开采和加工。
氧化铜矿的化学稳定性较强,无法直接与浮选剂有效结合,但经过活化剂处理后便可将其潜在的化学反应性激活起来,通常使用含硫化物活性的活化剂来处理氧化铜矿,增加其表面的亲水性,改善铜矿与浮选剂之间的界面反应。
目前,氧化铜矿浮选活化剂的种类和分类方法已经非常成熟。
根据其化学成分的不同,可分为xanthate、dithiophosphate、thionocarbamate、TAA、bipyridines等五大类。
其中xanthate 在氧化铜矿浮选活化中被广泛使用,该类活化剂可在碱性条件下与氧化铜矿物表面的氧化层产生化学反应,形成一层稳定的硫酸根化合物,提高氧化铜矿的浮选性能。
氧化铜矿浮选方法及药剂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蔺月萌;韩百岁;姜丽帅;李潇煜;徐文涛;谢昊宇
【期刊名称】《矿产综合利用》
【年(卷),期】2024(45)3
【摘要】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
铜是一种重要的有色金属资源,随着易选硫化铜矿的日益减少,开发利用氧化铜矿是矿业领域内研究的重要内容。
浮选法是处理氧化铜矿的主要方法。
本文概述了近几年来关于氧化铜矿浮选的相关研究进展,详述了直接浮选法和硫化浮选法以及其他浮选方法的发展现状,并对浮选药剂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氧化铜矿浮选今后的发展方向,旨在为高效选别氧化铜矿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总页数】9页(P112-120)
【作者】蔺月萌;韩百岁;姜丽帅;李潇煜;徐文涛;谢昊宇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952
【相关文献】
1.氧化铜矿浮选药剂研究与应用进展
2.新型浮选药剂B130浮选铜绿山难选氧化铜矿石试验研究
3.D_2药剂浮选某氧化铜矿的研究
4.铜录山氧化铜矿相关浮选药剂及浮选工艺的研究
5.组合药剂硫化-浮选某含银氧化铜矿石的试验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氧化铜矿浮选方法探讨浮选法作为现代氧化铜矿的主要手段,需要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
文章针对氧化铜矿的直接浮选法、硫化浮选法等进行了现状分析,并针对浮选相关的工艺流程、药剂等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现代浮选工艺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标签:氧化铜矿;浮选工艺;硫化机理引言铜矿的存在形式以硫化矿、氧化矿为主,现代社会各行业快速发展,对应工业、电气电子行业中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应铜矿开采日益重要。
国内铜资源短缺,增加了对应氧化铜的开采难度。
一般铜以氧化物的形式分布于脉石内部,吸附态为主要形式。
氧化铜的种类较多,具有一定工业价值的包括种类较多,如孔雀石、蓝铜矿等等。
国内外针对氧化铜矿的浮选方法、药剂、工艺等均进行了全面研究,旨在提高铜矿的实际开采效果。
1 氧化铜矿浮选方法的分析浮选法作为现代铜矿的主要手段,一般孔雀石、蓝铜矿均采用浮选处理,对应磷酸铜矿等物质的浮选难度相对较高。
文章根据铜矿性质、捕捉剂差异等进行了浮选法的分类讨论,具体如下。
1.1 直接浮选法直接浮选法,起初借助捕捉剂进行处理,包括中性油乳浊液浮选、脂肪酸浮选法、胺类浮选法等。
一般在结构简单、性质较为单一的矿石中应用较多,捕捉剂的合理性十分关键。
第一、脂肪酸浮选法。
氧化铜的浮选处理中,借助脂肪酸盐作为捕捉剂进行直接处理,在孔雀石为主的铜矿中应用较为广泛。
南非地区早期借助脂肪酸处理的铜矿开采效果良好。
此外,方解石、白云石在药剂处理状况下,具有一定的可浮性,对复杂氧化铜矿的浮选仍无法实现良好操作控制。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矿泥的危害不容忽视,对捕捉效果限制作用较强。
国内外针对脂肪酸进行了相应的改性研究处理,对应研发出一定量的捕捉剂,提高了针对处理能力。
国外冶金行业学者研发得出:油酸钠苏打可作为良好的捕捉剂,效果良好,尤其是针对硅孔雀石的处理能力较高。
湖南韦华祖等人研究得出磺酸盐类物质捕捉剂可提高孔雀石浮选能力。
借助十二烷基磺酸钠对孔雀石具有较强的捕收能力(其回收率可达96%~98%)和较宽的浮选pH值范围(pH值4~11),具有与油酸相似的捕收性能,同时它们对钙质矿物的捕收能力较油酸弱,因而其选择性好,在硬水中使用比油酸钠更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