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一语文看云识天气课文及知识点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初一语文看云识天气课文及知识点》的内容,具体内容:看云识天气这篇初中语文课文都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同学们课后复习掌握的呢?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同学们学习。
看云识天气课文原文: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它们有的...看云识天气这篇初中语文课文都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同学们课后复习掌握的呢?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同学们学习。
看云识天气课文原文: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
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
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
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
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
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
初一上册语文第22课知识点复习:看云识天气|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初一上册语文第22课知识点复习:看云识天气,欢迎大家参考阅读!ﻭ
一、重点字词ﻭ
1.注音。
ﻭ
峰峦(luán)轻盈(yíng)绫(líng)纱粼(lín)波绸(chóu)幕弥(mí)漫
2.解释下列词语.ﻭ
(1)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2)预兆: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ﻭ
(3)弥漫:充满,布满。
(4)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ﻭ
二、重点句子
1.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高层**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
ﻭ
2.人们常说:“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ﻭ
3.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
朗。
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三、
1.《看云识天气》是一篇说明文,是朱泳燚根据有关资料改写的。
2。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
3。
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一上册语文第22课知识点复习:看云识天气,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ﻭ。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知识点汇总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知识点汇总七年级语文大家学习了很多课文,学习完这些课文的知识点之后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复习,这样才能把知识点掌握的更加牢固,下面xx为大家带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知识点汇总,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好这些内容。
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峰峦luán轻盈yíng绫líng纱粼lín波绸chóu幕弥mí漫2.解释下列词语。
(1)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2)预兆: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3)弥漫:充满,布满。
(4)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
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
2.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
3.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看云识天气》是一篇说明文(体裁),是朱泳根据有关资料改写的。
2.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
3.说明顺序有三种即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知识点汇总xx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语文知识点的掌握,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水平。
七年级上看云识天气知识点看云识天气是一种古老的天气预测方法,通过观察云彩的形态、颜色、数量等变化来判断天气情况。
这种方法不但简单易懂,而且准确度也比较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七年级上学期中看云识天气的知识点,希望可以对大家的生活和学习有所帮助。
一、云的分类云被分为低云、中云、高云和垂直发展云四大类。
低云通常在海拔2公里以下,如雾、雨层云、层积云等;中云在2公里到6公里之间,如高积云、淡积云等;高云在6公里以上,如卷云、雨凇云等;垂直发展云高度超过1万米,如积雨云、雷暴云等。
二、云的形态云的形态可以分为层状、卷状、团状、块状等几种。
层状云一般呈水平分布,如层云、雨层云等;卷状云呈波浪状,如卷云、卷积云等;团状云呈球状或园状,如层积云、积云等;块状云呈块状或棉絮状,如雨云、雪云等。
三、云的颜色云的颜色可以反映出天气变化。
白色云通常是晴朗天气或多云天气的表现,但如果云朵呈灰色或黑色则表明可能有暴风雨或雷电天气;红色云或黄色云出现在日出或日落时期,表明天气较好;而蓝色云和铅灰色云表示天气将变得更冷。
四、云的数量与位置云的数量和位置也是预测天气的关键因素。
如果云的数量增加、云层变厚,则表明可能会有降水或阴天天气;反之,如果云的数量减少、云层变薄,则天气可能会变得晴朗。
五、云的高度云的高度也可以影响天气。
低云通常出现在气压偏低、空气湿度较大、天气较阴沉的情况下,并会导致降水;高云则通常出现在气压较高、空气干燥、天气较晴朗的情况下,但也可能会出现风暴等极端天气情况。
综上所述,看云识天气是一种生活中常用的方法,通过观察云彩的诸多方面变化来预测天气,同时也让我们对大自然更多了解和欣赏。
希望本文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应用这一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天气变化。
《看云识天气》知识讲解责编:王军霞积累运用作者与背景朱泳燚,1940年春生于上海,1960年夏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
现任江苏省常熟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和语言研究。
1962—1965年间,作者参加农业中学语文课本编写工作,还负责编写了十几篇语言短文和说明文课文,本文即是作者根据有关资料编写的。
知识积累1.峰峦.(luán):山峰和山峦。
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2.一霎.(shà)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3.预兆.(zhào):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4.轻盈.(yíng):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5.弥.(mí)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6.天幕:笼罩大地的天空。
7.进袭:侵袭过来。
8.丝丝缕缕..(lǚ):形容一条条连续不断。
9.谚.(yàn)语: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是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某种经验和道理。
10.推测:指根据已知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11.猜测:指根据不明显的线索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12.崩塌..(bēng tā):崩裂而倒塌。
13.姿态万千: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14.变化无常:形容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则,使人无法捉摸。
15.朱泳燚.(yì) 16.鳞.(lín)波 17.绸.(chóu)幕 18.冰雹.(báo)19.棉絮.(xù) 20.肆虐.(nüè) 21.点缀.(zhuì) 22.绫.(líng)纱23.匀称.(chèn) 24.月晕.(yùn) 25.倾.(qīng)盆 26.顷.(qǐng)刻考题例析1.(2015•浙江丽水中考)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时间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在zhǎng ⑴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候鸟的一次次迁徙中,在小孩子xīxì⑵的笑声中。
十七、《看云识天气》教学内容《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理解、积累“预兆、……变化无常”等词语和有关谚语。
②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③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得到识别天气阴晴雨雪的知识。
④理清文章的思路和“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形式。
⑤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理,解释天象。
⑥积累文中比喻,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⑦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打比方和分类别。
过程与方法:①.朗读法。
本文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描摹细致、用语准确,反复诵读中体会生动说明的好处。
②.观察与联想。
本文语言生动,表述形式多种多样,作者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致的描绘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云。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观察和总结,激发丰富的联想,鼓励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③.图表概括法。
课文主体部分重点介绍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涉及的云层、光彩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可引导学生通过列图表,使之结构层次清楚,内容明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写作思路,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教学设想:文章第二部分(2—6段),一层层具体说明云的形态、光彩变化同天气变化的关系,应为教学的重点。
可以通过列表,有条件的可以通过放映有关云的彩色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准备: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
观看每日的天气预报,积累与天气预报相关的词句与词汇,同时要积累课文中的佳词妙句,为课堂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
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大家学习了很多文,学习完这些文的知识点之后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复习,这样才能把知识点掌握的更加牢固,下面xx为大家带来,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好这些内容。
一、重点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峰峦luán轻盈íng绫líng纱
粼lín波绸hóu幕弥í漫
2解释下列词语。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兆: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弥漫:充满,布满。
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
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
2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
3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的谚语。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说明文,是朱泳根据有关资料改写的。
2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
3说明顺序有三种即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xx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语文知识点的掌握,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水平。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第二十二课《看云识天气》
1、《看云识天气》生字词
鱼鳞、峰峦、点缀、阴森、预兆、轻盈、绫纱、朦胧、凸起、冰雹、顷刻、圆弧、谚语、严严实实、丝丝缕缕
2、说明文常识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抓特征:抓住事物特征
理顺序: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用方法:主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引用、作诠释、下定义。
语言准:语言讲究准确性
3、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介绍了云与天气的关系,教给我们如何看云识天气
4、看云识天气的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5、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晴天云简表
雨水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云的光彩简表。
17看云识天气(方案B)一、云朵的分类与特点1.高层云:这种云朵位于大气高层,一般高于5000米。
它们通常呈现出白色或灰色,有时会出现光晕。
高层云主要包括卷云、卷层云和高层云。
2.中层云:这种云朵位于大气中层,一般在2000米至5000米之间。
它们通常呈灰色或白色,有时会带来小雨或小雪。
中层云主要包括高层云、高层雨云和高层积云。
二、云朵与天气的关系1.卷云:这种云朵薄如丝,呈现出羽毛状。
它们的出现通常预示着天气晴朗,但气温较低。
2.卷层云:这种云朵较厚,呈现出波状。
它们的出现通常预示着天气将变冷,有时会带来小雨。
3.高层云:这种云朵较厚,呈现出灰白色。
它们的出现通常预示着天气将变暖,但气温较低。
4.高层雨云:这种云朵较厚,呈现出灰色。
它们的出现通常预示着天气将变暖,有时会带来小雨。
5.高层积云:这种云朵较厚,呈现出白色。
它们的出现通常预示着天气晴朗,但气温较高。
6.层云:这种云朵较厚,呈现出灰色。
它们的出现通常预示着天气阴沉,有时会带来大雨。
7.层积云:这种云朵较厚,呈现出灰色或棕色。
它们的出现通常预示着天气阴沉,有时会带来大雪。
8.积云:这种云朵较厚,呈现出白色。
它们的出现通常预示着天气晴朗,但气温较高。
三、如何通过云朵预测天气1.观察云朵的形状:云朵的形状可以反映天气的变化。
比如,卷云和卷层云的出现通常预示着天气将变冷;高层云和高层雨云的出现通常预示着天气将变暖。
2.观察云朵的颜色:云朵的颜色可以反映天气的湿度。
比如,灰色的云朵通常预示着天气阴沉,有时会带来大雨或大雪;白色的云朵通常预示着天气晴朗。
3.观察云朵的厚度:云朵的厚度可以反映天气的气温。
比如,较厚的云朵通常预示着气温较高;较薄的云朵通常预示着气温较低。
4.观察云朵的运动:云朵的运动可以反映天气的风向。
比如,云朵向北方移动通常预示着天气将变冷;云朵向南方移动通常预示着天气将变暖。
5.结合天气预报:在观察云朵的同时,可以结合天气预报,以增加预测的准确性。
《看云识天气》知识点
第一部分:
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云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招牌":本意是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的牌子,这里指各种各样的天气可能出现的标志。
⑵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预兆:预先露出来的迹象。
2、指出下列说明语句,哪些是生动说明,哪些是平实说明。
⑴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生动说明)
⑵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平实说明)
⑶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生动说明)
3、文章最后一段指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有一定的限度。
"对这句话意思的理解,你同意哪一种?(C)
A、这句话是在否定"看云识天气"的作用。
B、这句话是说明"看云识天气"的范围有限。
C、这句话是指明"看云识天气"的作用有限。
D、这句话是阐明"看云识天气"并不科学。
4、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⑴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打比方)
⑵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打比方)
⑶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意思是说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
(引用、作诠释)
⑷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项,就变成了积雨云。
(摹状貌)
5、说明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喻体和相似点,指出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的问题。
⑴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本体:云;喻体:招牌;相似点:都有标志作用
⑵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本体:卷云;喻体:羽毛、绫纱;相似点:颜色、动态;
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喻体能够准确的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6、下面四句中哪句语言风格不同,简要说明。
⑴"华"的颜色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
⑵地球的赤道也不是正圆,而类似椭圆。
⑶在太阳和月亮周围,有时会产生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
⑷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第四句,语言比较生动,其他的语言较平实。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⑴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云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⑵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①)天气的情况。
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了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②)的,外层是(③)的。
这种光圈叫做晕。
日晕和月晕常出现在卷层云上,当卷层云后面有一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时,是大风雨的征兆。
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
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
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
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
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
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
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人们常说:"东
虹轰隆西虹雨。
"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
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
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
出现朝霞,表明(④);出现晚霞,表示(⑤)。
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7、第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密切,看云可以识天气。
8、第一段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
9、第一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对比
10、第一段文字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生动、形象,既准确又具体。
11、为了说明云的形态之多,一连用了多个比喻,这些比喻有什么作用?
准确具体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云的各种形态。
12、第二段中①处应填的词语是(C)
A、断定B、推定C、推测D、猜想
13、第二段②处应填的颜色是红色;③处应填的颜色是紫色。
14、第二段④处填天气状况是阴雨天气就要到来,⑤处填天气状况是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15、"……是大风雨的征兆"中"征兆"的意思是?征候,先兆
16、第二段文字第一句话的作用是(B)A、承上启下的过渡句B、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17、第二段文字采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举例子、作诠释、引用
18、第二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A)A、总--分B、分--总C、总--分--总
19、本课所用的说明方法
1、分类别
(1)全文把云分为形态和光彩两大类。
(2)第二段把云的形态分为薄云和低而厚密的云。
(3)第三段把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4种。
(4)第四、五段把低而厚密的云分为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4种。
(5)第六段专门介绍云的光彩,分为晕、华、虹、霞,4种。
作用:分门别类的介绍________(具体形态或光彩的名称)与天气的关系,条理清楚。
2、作诠释
在具体介绍8种形态,4种光彩时采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让读者了解这些形态和光彩的样子。
作用:具体介绍了_______(具体形态或光彩的名称)的________________(位置、形态之类)的特点,通俗易懂。
例如:那最轻盈、站的最高的云,叫卷云。
3、打比方
在讲述某些云的一些特点时,为了让读者更好的体会,就用了比喻的手法,在说明文里就叫打比方。
作用:将___(本体)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