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表面现象
- 格式:pptx
- 大小:3.75 MB
- 文档页数:41
液体的表面现象液体是物质的三种状态之一,与固体和气体相比,液体具有较高的密度和较低的流动性。
由于液体的分子之间有所谓的“凝聚力”,它们表面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这些现象被称为液体的表面现象,包括表面张力、毛细现象等。
本文将对液体表面现象进行介绍。
1.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得液体表面能够收缩成一定形状的趋势。
液体的分子间互相吸引,因此在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较小。
但是,在液体的表面,分子只能受到内部和液体外部分子的吸引力,这使得表面分子排列紧密,比内部分子间距离要小。
表面分子向内部分子受到的吸引力较大,而向表面和外部分子受到的吸引力较小。
这种不平衡的效应导致了表面分子紧密地附着在一起,形成了所谓的“表面膜”。
因此,液体的表面不趋向平坦,而是减少表面积至最小化。
表面张力是由于表面膜的存在而产生的力,其大小与表面积和表面膜的形状有关。
表面张力的单位是“牛/米(N/m)”,是指当液体表面积为1平方米时,要克服液体表面张力的力量。
2.毛细现象毛细现象是液面在物体上升降不同高度的现象。
液体在将毛细管或细小通道中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毛细现象。
液体分子会被相互吸引而塞进一个毛细管或细小通道中,当管道非常细小时,液体分子就会塞进其中,并且分子外面的表面能量就要比里面的表面能量更多。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生毛细现象。
当管道越细时,液体上升的高度将增加,这是因为表面张力使液体分子的吸引力更加强大(因为液体表面的面积越小,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就越强)。
因此,液体分子在管道内被塞进的尺寸越小,液面就会上升得更高。
3.珠形(球形液滴)形状当液体表面张力作用于液滴时,液滴的形状呈现出球形。
这是因为液体表面分子对瓶子、盘子等容器的内部不附着,但对自身和外界的不附着。
由于表面张力,液体分子会倾向于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球体,从而减少液体表面积至最小化。
无论容器是什么形状,液滴都会尽可能地缩小表面积并形成一个球形,这就是珠形的形状。
第三节液体的表面层现象液体的性质:液体中分子与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小得多,它的平均距离r0的数量级约为10-10m,当量分子之间的距离大于r0,而小于10-9m时,也就是说分子间的距离在10-10 m -10-9 m之间时,此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若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9 m,则引力趋于零,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作用范围是一个半径不超过10-9m的球,只有球内的分子才对球心的分子由作用力,这个球的半径就称为分子引力作用半径。
而液面下厚度约等于分子引力作用半径的一层液体称为液体的表面层。
表面层处于液体与气体、固体接触,因而产生一系列特殊现象,即:液体表面现象。
首先来看:一、液体的表面张力表面能1.现象掉在桌面的水银会缩成小球状,落在树叶上的露水会形成珠状,在水面上放一枚小硬币,硬币会浮在水的表面。
——相同的体积的物体来说,球的表面积最小◆肥皂膜使软线绷紧的演示:完整的肥皂泡棉线自由分布,刺破后棉线张紧说明:液面像紧绷的橡皮膜具有弹性,液面上存在沿表面的收缩力作用,这种力只存在于液体表面。
2、表面张力(1)表面张力:液体的表面层中有一种使液面尽可能收缩成最小的宏观张力。
(2)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①从分子运动论观点说明当分子间距小于分子引力作用半径时,它们之间才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如果我们在液体内部任取一分子A ,以A为球心,以分子有效作用半径R 为半径作一球,称为分子作用球。
这样球外分子对A无作用力,只有球内分子对A 的作用力液体中两个分子A和B受周围分子引力作用的情形。
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层分别取两个分子A 和B,分子A在液体的内部,分子B在液体的表面层中。
对A分子而言:受到的引力必定是球对称的,合力等于零。
对B分子来说:它处于液面下厚度为R的所谓表面层中,分子B的情形就不同了。
B分子受到两种力的作用:液体和液外气体。
但是由于气体的密度与液体相比是很小的,它们对液体分子的引力作用可以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