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洲沉积环境、沉积特征及与油气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789.00 KB
- 文档页数:13
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以渤海湾盆地霸县凹陷岔河集构造带沙一上亚段为例吕传炳;程同冉;张峰;纪友亮;梁官忠;李彦国【摘要】浅水三角洲油气藏是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霸县凹陷岔河集构造带沙河街组沙一上亚段最主要的油气藏类型.通过对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粒度特征、古生物等资料的分析,对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和沉积相展布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出浅水三角洲的沉积模式,并且阐述了浅水三角洲有利的成藏条件.通过研究发现,研究区沙一上亚段浅水三角洲分支河道微相发育,河口坝微相基本不发育,广泛发育大面积的席状砂微相;湖平面的周期性变化造成多期砂泥岩互层,是砂体展布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决定了浅水三角洲相具有优良的储盖组合,断层作用于砂体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圈闭.岔河集构造带沙一上亚段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6(037)006【总页数】6页(P625-630)【关键词】渤海湾盆地;霸县凹陷;岔河集构造带;沙河街组;浅水三角洲相;沉积特征;沉积模式【作者】吕传炳;程同冉;张峰;纪友亮;梁官忠;李彦国【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开发部,河北任丘062552;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开发部,河北任丘062552;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开发部,河北任丘06255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开发部,河北任丘0625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42浅水三角洲的概念是由Fisk在研究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时提出,Donaldon在研究美国石炭纪陆表海时进一步丰富[1-2],文献[3]将低能盆地中的三角洲分为浅水三角洲和深水三角洲。
国内学者对浅水三角洲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浅水三角洲是指由河流注入浅水卸载而形成的沉积体,不存在Gilbert型三角洲模式的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的三层结构[4]。
吐哈盆地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油气意义张文朝赵岩李胜明常亮谭云冬(第一作者:高级工程师石油地质华北石油管理局河北任丘062552)摘要根据大量钻井剖面和地面露头的岩性、电性特征、沉积构造、岩石组构和含油性等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吐哈盆地北部的砂砾岩储集层属扇三角洲成因,具有近物源、粗碎屑、窄相带和低成分成熟度等特点,存在以牵引流为主的沉积构造,发育有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等三个亚相及九个微相,并建立了相模式。
指出扇三角洲平原辫状河道和扇三角洲前缘水下河道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和成藏条件,是本区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主题词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冲积扇三角洲沉积特征沉积模式油气远景第19卷第4期新疆石油地质V ol.19,N o.41998年8月XIN J IANG PET ROLEUM GE OLOGY Au g .1998曲流河三角洲类似曲流河曲流河距离远、坡降小沉积物细、砂泥为主湖盆长轴方向高30%~50%标志三角洲平原陆上相邻的相物源区至湖岸沉积物粒度物源与湖盆方向岩、矿成熟度砂砾岩百分比表1吐哈盆地扇三角洲与曲流河三角洲主要区别T able 1Ma j or distin g uishin g m arkers of fan delta andmeander river delta in Tur p an 2H ami basin 扇三角洲冲积扇基岩山脉、冲积扇距离近、坡降大沉积物粗、砂砾岩为主陡侧低50%~70%收稿日期1998-03-03吐哈盆地已在西部托克逊凹陷陡侧的依拉湖扇三角洲辫状河道砂砾岩储集层中发现了工业油藏,在台北凹陷也发现了以扇三角洲为储集层的丘陵、巴喀和鄯勒油气田,说明吐哈盆地北部断褶带具有良好的成油条件和勘探前景,研究其沉积特征和储集性能,对开辟吐哈盆地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通过吐哈盆地托参1、哈参1和柯5井等钻井剖面和依拉湖、柯柯亚、桃树园、煤窑沟、红旗坎和库莱等大量地面露头以及地震测线等资料,研究了扇三角洲形成的沉积、构造背景和沉积特征。
《沉积学》模拟试题A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沉积岩2.机械沉积分异作用3.杂基4.结构成熟度5.沉积后作用6.叠层石构造7.沃尔索相律8.河流的“二元结构”9.沉积相10.重力流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大致可分成如下阶段:、、。
2.按有无页理发育,可将粘土岩分为页岩和。
3.狭义火山碎屑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有:、、。
4.碳酸盐岩主要由、、、、五种结构组分组成。
5.冲积扇的沉积类型包括、、和四种类型。
6.根据地貌特点、水动力状况、沉积物特征,无障壁海岸沉积相由陆向海依次为、、和四个亚相。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简述三级分类命名原则并对具体岩石命名。
简述三级分类命名原则(4分),并给具体岩石命名(2分):一碎屑岩,粒度在0.5-0.25mm的碎屑占60%,0.1-0.25mm的占27%,0.01~0.1mm的占11%,<0.01mm的占2%。
2.试画出并简单描述3种不同类型的层理构造(每个图示和描述各1分)。
3.白云石有哪些成因机理?4.简述典型浊积岩的垂向序列(鲍玛序列)特征。
5.简述欧文的陆表海能量带模式。
四、论述题(共40分)1.试从碎屑岩的原始物质来源、搬运和沉积作用、沉积后作用等方面阐述碎屑岩的形成过程。
(25分)2.何谓建设性三角洲?试述建设性三角洲的鉴定特征、主要亚相、微相类型,并分析与油气的关系。
(15分)《沉积学》模拟试题A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沉积岩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是它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碎屑物质在搬运、沉积过程中按粒度大小、密度、形状以及矿物成分等物理性质进行分异并依一定顺序分别集中的沉积现象。
3.杂基杂基是碎屑岩中与粗碎屑一起沉积下来的细粒填隙组分,其粒级一般以泥为主,可包括一些细粉砂。
三角洲沉积环境、沉积特征及与油气关系.三角洲就是河流入海或入湖以后在河口地区形成的扇形或舌形的沉积体,为什么河流入海就会形成三角洲呢?因为当河流入海入湖,随着河流能量的降低,会在河口地区卸载一些带不动的沉积物,渐渐的就会形成水下的浅滩,水下浅滩逐渐迂回增高以后就会形成河口砂坝,受河口砂坝的阻挡会使得原来的单河道分叉,形成分流河道,然后分流河道中又会形成次级的河口砂坝,河道又会继续分叉形成二次河道分支,这样就形成了三角洲的雏形。
三角洲雏形形成后会按照以下三步进行发育(1)当洪流冲决天然堤,沉积物淤积而呈决口扇滩,三角洲会扩大。
(2)河水冲决天然堤,会取道新河床入海,旧河道会淤塞,泥砂供应断绝,同时受海浪改造和侵蚀,旧三角洲废弃,新三角洲开始发育。
(3)三角洲废弃和发育相互转化,交替出现,各三角洲彼此连接且部分叠合,形成三角洲复合体。
像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平原和黄河口现代三角洲都是由多期三角洲叠置形成,有机会应该去地质考察。
下面再来看看三角洲区域内的水流形式,由于蓄水密度与河水密度的差异,不同密度流交汇都会有三种水流扩散方式。
(1)河水密度大于蓄水密度。
这种情况属于高密度流动,这种流动会形成底部面状射流也就是前面说到的浊流,会形成湖(海)底扇。
也就是说河水携带较多的碎屑物质,这些碎屑物质会在河底形成高密度流体,进入湖盆后沿湖盆底部搬运沉积,个人认为这应该是近物源沉积会有的表现形式。
(2)河水密度与蓄水密度相当。
这种情况属于等密度流动,这种流动会形成辐射状扩散(喷射状),这种情况一般是湖泊三角洲。
(3)河水密度小于蓄水密度。
这种情况属于低密度流动,这种流动扩散表现为表面面状流动属于平面喷流,这也是大部分海洋三角洲的形式。
下面来看三角洲的主要类型,按河流和海洋作用强弱程度可以分为建设性三角洲和破坏性三角洲。
建设性三角洲受河流作用为主,泥砂在河口地区堆积速度大于波浪的改造速度,因此特点就是三角洲增长快,沉积厚度大,面积大,常形象的被称为鸟足或朵页状。
岩相古地理读书报告——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1、三角洲概述三角洲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沉积相,中国很多油田,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气田、新疆油田等,三角洲砂体都是主力产层,可见三角洲是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
此外三角洲也是许多煤层的产出层位,对于找煤也可起到指导预测作用[1,2]。
三角洲有很多类型,不同类型的三角洲,其砂体发育特征和展布规律不同。
准确可靠的三角洲沉积模式,对指导油气的勘探和开发都有重要意义。
“三角洲”一词最初由古希腊历史学家荷罗多特斯(Herodotus)提出,他观察到尼罗河河口冲积平原的形态与希腊字母的Δ相似,因此称之为三角洲(Delta)。
关于三角洲的定义,教科书中引用了Barrell(1912)的定义,即“三角洲是河流在一个稳定的水体中或紧靠水体处形成的、部分露出水面的一种沉积物”,但是这一定义并不严谨,金振奎将三角洲定义为“河流等水流汇入蓄水盆地时,所搬运的碎屑物质在入口附近堆积形成的、总体呈朵状的沉积体”[3]。
2、三角洲沉积动力学几沉积作用2.1建设作用2.1.1河口作用Bates(1953)对三角洲进行了研究。
将三角洲河口比拟为水力学上的喷嘴。
依据河水和蓄水体混合的类型,可形成两种自由喷流类型:轴状喷流:是河水与蓄水体的混合作用发生在三度空间(立体的),其混合作用较快,致使水流速度迅速降低。
平面喷流:是河水与蓄水体的混合作用发生在二度空间(平面的),其混合作用较慢,故向盆地方向较远的地方仍保持较高的流速。
如果没有波浪和潮汐的较大影响,其流动类型取决于两种水之间的密度差异。
a、河水(地表径流)密度=蓄水体密度:为等密度流动,属轴状喷流,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湖泊三角洲中,但沉积范围一般较小。
b、河流密度>蓄水体密度:为高密度流动,沿水底呈平面喷流形式。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大陆坡上,为骨界的海底沉积物因受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二发生滑塌或滑动,可形成浊流。
这种浊流侵蚀海底峡谷,并沿海地峡谷流动,在峡谷口附近形成近岸水下扇等。
论述三角洲沉积的鉴别标志及其与油气关系(1)岩石类型:以砂岩、粉砂岩、粘土岩为主,在三角洲平原沉积中常见有暗色有机质沉积,如泥炭、薄煤层等,无或极少砾岩和化学岩,碎屑岩的成分、结构成熟度较河流相高。
(2)粒度分布特征:三角洲由陆向海方向,砂岩中的碎屑粒度和分选有变细变好的总趋势,在C-M图上,三角洲前缘具有QR和RS段,并以RS段最发育。
在概率图上,远砂坝沉积的粒度分布主要由细粒的单一悬浮总体组成,河口坝沉积有三个次总体发育,以跳跃总体为主,分选好,其它两个总体含量少,分选差。
(3)沉积构造:层理类型复杂多样,河流、海洋波浪、潮汐作用形成的各种构造同时发育,如砂岩中和粉砂岩中见流水波痕,浪成波痕,板状、槽状交错层理,泥岩中发育水平层理,此外还发育有波状、透镜状层理、包卷层理、冲刷-充填构造、变形构造、生物扰动构造等。
(4)生物化石:海陆混生,原地生长的主要为广盐性生物,如瓣腮类、腹足类,介形虫等,异地搬运埋藏的主要为河流带来的陆生动植物碎片,在一个完整的三角洲垂向层序中海生生物化石多出现于层序的下部,向上逐渐减少,但陆生生物化石向上增多,甚至在顶部出现沼泽植物堆积而成的泥炭或煤层。
(5)沉积层序:垂向上出现下细上粗的反旋回层序,在层序顶部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沉积为下粗上细的正旋回,它反映三角洲在横向上的相序递变。
其与河流相沉积的间断性正旋回有显著的不同。
(6)砂体形态:在平面上呈朵状或指状,垂直或斜交海岸分布,剖面上呈发散的扫帚状,向前三角洲方向插入泥质沉积之中,与前三角洲泥呈齿状交叉。
与油气关系:世界上许多油气田与三角洲相有关,其中有不少是大型和特大型油气田。
如科威特的布尔干油田和委内瑞拉马拉开波盆地玻利瓦尔沿岸油田,可采储量分别为94亿t和42亿t,为世界第2和第3特大型油田前三角洲亚相是具有良好的生油条件的相带。
三角洲前缘亚相是储集条件有利的相带。
圈闭条件好:滚动背斜、岩性圈闭、地层圈闭等。
不同类型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在不同的沉积环境及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四种主要类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即正常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浅水三角洲。
并分别从以上四种三角洲类型的定义、形成条件、沉积特征差异进行比较。
进而得出各类三角洲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关键字:正常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浅水三角洲三角洲的现代定义是河流在稳定的水体中或靠近水体处形成的、部分露出水面的一类沉积物。
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三角洲沉积物来源于一个或几个可以确定的点物源;其主要以进积结构为特征;其均发育于盆地边缘,最终充填盆地;最大沉积面积受物源供给的限制。
三角洲类型划分:根据河流、潮汐、波浪作用强弱的差异将三角洲分为建设性和破坏性三角洲。
建设性三角洲以河流作用为主、泥砂在河口区的堆积速度大于波浪作用的改造速度,主要以河控三角洲为例。
破坏性三角洲以海洋作用为主,波浪、潮汐、海流的能量大于或等于河流堆积泥砂的能量,故泥砂堆积被改造至破坏,浪控和潮控三角洲均属此类。
由三角洲沉积区与物源区的关系、三角洲平原河流类型及三角洲沉积物的粒度差异可将三角洲划分为正常三角洲(经典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浅水湖泊三角洲和扇三角洲。
苏联学者以三角洲形成的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为依据将其划分为地台区的三角洲沉积、褶皱带周缘的三角洲沉积、山间拗陷内的三角洲沉积。
还有基于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物的粒度的依据可将三角洲划分为细粒和粗粒三角洲。
本文将主要从流域盆地特征、沉积物供给、水体深度、沉积粒度等方面总结三角洲的控制因素探讨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浅水三角洲和正常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一、辫状河三角洲由辫状河体系前积到停滞水体中形成的富含砂、砾的三角洲,其辫状分流平原由单条或多条底负载河流提供物质。
与扇三角洲不同, 一旦静止的水体移开, 辫状三角洲必然重新变为单条河流。
(一)发育条件辫状三角洲是由单条或多条辫状河入湖( 海) 形成的沉积体系, 一般远离断裂带的古隆起、古构造高地的斜坡带发育, 在沉积盆地的长轴和短轴方向均可发育, 沉积地形和坡度较扇三角洲更缓, 比正常三角洲更陡。
三角洲就是河流入海或入湖以后在河口地区形成的扇形或舌形的沉积体,为什么河流入海就会形成三角洲呢?因为当河流入海入湖,随着河流能量的降低,会在河口地区卸载一些带不动的沉积物,渐渐的就会形成水下的浅滩,水下浅滩逐渐迂回增高以后就会形成河口砂坝,受河口砂坝的阻挡会使得原来的单河道分叉,形成分流河道,然后分流河道中又会形成次级的河口砂坝,河道又会继续分叉形成二次河道分支,这样就形成了三角洲的雏形。
三角洲雏形形成后会按照以下三步进行发育(1)当洪流冲决天然堤,沉积物淤积而呈决口扇滩,三角洲会扩大。
(2)河水冲决天然堤,会取道新河床入海,旧河道会淤塞,泥砂供应断绝,同时受海浪改造和侵蚀,旧三角洲废弃,新三角洲开始发育。
(3)三角洲废弃和发育相互转化,交替出现,各三角洲彼此连接且部分叠合,形成三角洲复合体。
像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平原和黄河口现代三角洲都是由多期三角洲叠置形成,有机会应该去地质考察。
下面再来看看三角洲区域内的水流形式,由于蓄水密度与河水密度的差异,不同密度流交汇都会有三种水流扩散方式。
(1)河水密度大于蓄水密度。
这种情况属于高密度流动,这种流动会形成底部面状射流也就是前面说到的浊流,会形成湖(海)底扇。
也就是说河水携带较多的碎屑物质,这些碎屑物质会在河底形成高密度流体,进入湖盆后沿湖盆底部搬运沉积,个人认为这应该是近物源沉积会有的表现形式。
(2)河水密度与蓄水密度相当。
这种情况属于等密度流动,这种流动会形成辐射状扩散(喷射状),这种情况一般是湖泊三角洲。
(3)河水密度小于蓄水密度。
这种情况属于低密度流动,这种流动扩散表现为表面面状流动属于平面喷流,这也是大部分海洋三角洲的形式。
下面来看三角洲的主要类型,按河流和海洋作用强弱程度可以分为建设性三角洲和破坏性三角洲。
建设性三角洲受河流作用为主,泥砂在河口地区堆积速度大于波浪的改造速度,因此特点就是三角洲增长快,沉积厚度大,面积大,常形象的被称为鸟足或朵页状。
破坏性的三角洲主要受波浪和潮汐改造作用形成,反映出海洋作用超过河流作用,波浪、潮汐、海流能量等于或大于河流输入泥砂能量,河口区泥砂堆积被海洋水动力改造、加工和破坏,因此特点就是河流作用时间短,三角洲面积小,常呈现出鸟嘴状的形态。
可以按照下图对号入座。
除了按河流和海洋作用强弱程度来划分,还可以按河流、波浪、潮汐的相对强度来划分。
可分为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和潮控三角洲。
河控三角洲,河流输入泥砂量大,波浪、潮汐作用微弱,河流的建设作用远远超过波浪潮汐和潮汐的破坏作用的条件下形成。
最典型的高建设性三角洲就是鸟足状三角洲了,河流输入泥砂量大,天然堤发育,分支河道比较固定,向海推进快,延伸原,前三角洲泥沉积巨厚,像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另一种建设性三角洲就是朵页状三角洲,这种三角洲的河流输入沉积物的数量仍能抵御波浪和潮汐作用的改造,分支河道与岸线垂直,像现在的黄河、滦河、多瑙河和尼日尔河三角洲。
浪控三角洲,波浪作用为主的破坏性三角洲,成因就是海洋的波浪作用大于河流的作用,特点就是分支河道少而小,河流输入泥砂量不多,被波浪作用改造再分配,使得河口两侧海滩、砂嘴、砂坝等砂体往往平行于海岸线分布,平面形态呈鸟嘴状,像法国罗纳河、埃及尼罗河、意大利的波河、巴西的圣弗朗西斯河三角洲较为典型。
潮控三角洲,潮汐作用为主的破坏性三角洲,潮汐作用远远大于河流作用,泥砂受潮汐作用破坏和改造。
特征就是外形受港湾形态控制,港湾型三角洲,常发育裂指状潮汐砂坝以此区别于其他类型三角洲,像澳大利亚北部巴布湾、珠江、鸭绿江、辽河三角洲等等。
三角洲沉积相包括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
其中,三角洲平原亚相发育在水面以上至分流河口,相当于河流相在三角洲上的延续;同时主要发育四个微相,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和沼泽。
具体来看,对于三角洲平原来说该相带沉积特征为砂质沉积与泥炭、褐煤共生(垂向上共生),该特征为三角洲平面亚相的重要特征,也是其鉴别标志,是与一般河流的重要区别。
其实它发育的四个微相就决定了它的沉积特征,砂质沉积反映的就是分流河道的沉积物;泥炭和沼泽反映的是沼泽微相的沉积物。
三角洲前缘亚相是在海平面以下,浪基面以上的范围(属于浅水环境,受波浪作用,为高能环境),为三角洲沉积的主体相带。
主要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分流间湾、分流河口砂坝、远砂坝和席状砂,六个微相。
三角洲前缘亚相是三角洲三个亚相中最重要的,因为三角洲前缘是三角洲砂体沉积的主要场所,形成的储层常常具有厚度大,物性好,叠置连片分布的特征。
先回忆一下三角洲前缘亚相的发育范围,它是在海平面以下,浪基面以上的区域(属于浅水环境,受波浪作用,为高能环境),为三角洲沉积的主体相带。
它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分流间湾、分流河口砂坝、远砂坝和席状砂,六个微相。
水下分流河道就是陆上分流河道在水下的延伸部分,向海方向河道加宽、深度减小、分叉增多。
沉积物较平原的分流河道沉积物细,以砂、粉砂为主。
构造上具有不规则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及冲刷-充填构造。
平面及垂向上垂直流向剖面上呈透镜状,周围是细粒沉积物。
水下天然堤为天然堤的水下延伸,沉积物以极细砂、粉砂为主,少有粘土。
构造上发育小型流水层理,流水与波浪共同形成的复杂交错层理,无陆上暴露构造。
同时含有水下生物化石。
分流间湾微相是河道之间水体受限形成的海(湖)湾,属于静水环境。
沉积物以泥为主,含洪水期泛滥沉积的粉细砂薄层。
构造以水平层理为主。
发育广盐度生物(既可以在淡水生存也可以在海水中生存的生物)。
垂向上发育在前三角洲泥岩或三角洲前缘砂体之上。
分流河口砂坝,它是三角洲中最主要的砂体类型。
它是河流在入海入湖,随着河流能量的降低,会在河口地区卸载一些带不动的沉积物,渐渐的就会形成水下的浅滩,水下浅滩逐渐迂回增高以后就会形成河口砂坝。
位于河口处,形状有新月型、朵状和条带状等等。
沉积物以中厚层-厚层砂、粉砂。
分选较好,构造上发育槽状交错层理、砂纹层理和浪成砂纹层理。
具有反旋回的沉积特征。
远砂坝微相为河口砂坝前方靠海的部分,水体较深,靠近浪基面附近发育的砂坝。
沉积物以粉砂为主,含细砂、粘土。
构造上发育韵律层理、波状层理、浪成交错层理、生物扰动构造。
垂向层序来看,它发育在前三角洲泥质沉积之上,河口砂坝沉积之下。
指状砂坝,高建设性三角洲向海推进,砂质堆积迅速,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天然堤、分支河口砂坝、远砂坝连结结合成指状或鸟爪状砂体,为高建设性三角洲前缘亚相所特有的。
前三角洲亚相为浪基面以下的静水环境。
该相带向正常海(湖)相沉积过渡。
沉积物以暗色黏土、粉砂质黏土为主。
构造上主要发育水平层理、生物扰动,同时还会发育一些上部沉积物的滑塌沉积。
从三角洲平原到前缘再到前三角洲可以看出,水体深度是从水面之上到水面之下波基面之上,再到波基面之下,实际上就是反映了不同区域的水体能量差异,和所对应环境下所形成的沉积物特征。
大家如果将沉积环境与沉积物结合进行记忆,就可以很好理解各亚相沉积物的特点了。
从岩性上来看三角洲沉积物以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沉积为主。
同时,平原亚相中较常见泥炭或薄煤层。
没有或极少有砾岩和化学岩沉积。
结构成熟度较高,由陆地向海,碎屑岩粒度和分选性变细变好。
从沉积构造上来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里面板状和槽状交错层理是较为常见的,同时由于受到流水和波浪影响,会发育流水和浪成波痕,也可以具有河道的冲刷-充填构造。
由于河流注入,携带砂泥的同时也带有营养物质,因此在河口坝、远砂坝常可见生物扰动。
从生物化石来看,三角洲是海陆过渡环境,因此海生和陆生生物化石混生,海生生物化石多出现在层序的下部,向上减少;陆生生物化石向上增多。
砂体形态从平面上具有朵状、指状和鸟足状特征。
纵剖面上由于前积作用形成S型前积层,因此具有扫帚状特征;横剖面上具有透镜状特征,因为中间多期河道叠置砂体较为发育,向边缘砂体沉积厚度减薄,形成透镜体的形态。
三角洲相和油气的关系那是相当密切,首先它可以提供生油条件,前三角洲亚相泥岩是有效的烃源岩,颜色深,厚度大,分布广,堆积速度快,能够使包含其中的有机质处于还原环境,使其向烃类转化。
而储集条件那当属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了,分选好,储层具有良好的储集物性。
同时,砂体又与前三角洲亚相紧密相邻,且位于烃源岩的上方,或被生油岩穿插包围,对接收早期油气,保存孔隙十分有利。
并且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也可以形成中小型油气田。
对于盖层条件,海(湖)侵形成的海(湖)相巨厚泥岩,可作为良好的盖层,这盖子绝对没问题。
对于构造条件,常见的有同生沉积断层和滚动背斜,三角洲前缘是向海方向倾斜的,由于进积速度快,坡度陡,常会发生重力滑动,形成走向大致平行于海岸的同生沉积断层(生长断层)。
这种断层下降盘沉积厚度大,常伴有长轴平行于断层走向的狭长背斜(滚动背斜)。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就是盐(泥)丘穿刺构造,它就是可塑性易流动的盐类或泥质沉积物沿上覆岩层低压区移动,刺穿上覆岩层,形成盐(泥)丘构造。
比如像前三角洲泥,堆积速度很快,会饱含很多水分,为可塑性的,这种可塑性是可以流动的,它会往上覆三角洲前缘的砂层中低压区突进,挤出泥丘的穿刺构造。
这种盐(泥)丘的穿刺构造可以形成多种圈闭类型,像墨西哥湾三角洲有400多个盐丘刺穿构造,有280个都产油。
Ps.盐丘生成中的驱动力来自密度差产生的浮力,是垂直力,德国某地有的盐丘在上升过程中,可能脱离母盐层,而呈泪滴状,这是盐生长的浮力理论的一个重要依据。
惜惜学堂。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