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十奥运在我心中__总复习第4课时教案青岛版六三制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第十单元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下册青岛版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复习,巩固学生对于奥运五环和奖牌的认识;2.检查学生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加减乘除等运算,分数的概念,比较大小等;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恢复学生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记忆,并进行巩固;2.教学难点:通过团队合作和竞争的方式,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进行巩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知:让学生回忆奥运五环和奖牌的颜色,并让他们依次说出对应的颜色;2.复习加减法:老师出题,让学生们分组,进行小组内合作计算,计算完成后把答案挂在黑板上,比较答案正确性并进行讲解;3.游戏环节:老师设计游戏,让学生们竞争。
例如,老师喊出一个数字,让学生尽可能快的挑出一张卡片上的数字。
老师评判哪个小组时间最短,给予奖励。
第二课时1.复习乘法:老师给出一些问题,例如“三支铅笔每支多少,一共有多少支?”并让学生依次回答并计算;2.学习分数:教师进行简单讲解,示范分段形状并进行分写;3.练习:教师给出练习题,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计算答案。
计算完成后互相检查对方答案,再交给教师进行统一评分。
第三课时1.团队竞赛:教师将学生分为两个队伍,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内协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一定数量的难度适当的问题;2.活动总结:老师综合考虑评价,评出最佳小组,并对比赛中学生、老师及观众的表现进行点评。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复习,学生们巩固了奥运五环和奖牌的颜色以及数学基础知识,如加减乘除等运算,分数的概念。
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和竞争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们在活动中学习,也可以让学生们愉快地享受学习的过程。
教案:第十单元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通过对奥运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与代数:万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表内乘法,认识货币、时间。
2. 图形与几何:观察物体,认识角,认识直角,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3. 统计与概率:数据收集整理,分类统计。
4. 综合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回顾本册所学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奥运五环标志,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它代表着什么?(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奥运五环标志代表着五大洲的团结和友谊,同时也象征着和平、进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单元——奥运在我心中。
2. 回顾本册所学知识(1)数与代数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的内容,如万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表内乘法、认识货币、时间等。
(2)图形与几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的内容,如观察物体、认识角、认识直角、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等。
(3)统计与概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的内容,如数据收集整理、分类统计等。
3. 奥运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奥运会的起源、发展、比赛项目等相关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奥运知识,如奥运冠军、奥运历史等。
4. 综合实践(1)教师设计一些与奥运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奥运精神与数学知识的结合。
6. 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解本节课所学的奥运知识。
第十单元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总复习,让学生回顾二年级下册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增强数学学科的基本概念与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和学习兴趣,同时为奥数竞赛等学科竞赛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考查二年级下册数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四则运算、整数加减、面积大小的认知和测量等。
2.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包括加减法的思维训练、面积和周长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等。
3.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奥运精神,通过奥运数学题目来增强学生对奥林匹克竞技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从基础入手,强化四则运算的练习,提高整数加减的熟练度和面积面积大小的认知水平,以及正确的单位换算等操作技能。
2.教学难点:通过奥运数学题目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也需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响应并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结合听、说、读、写、做,以复习为主线,以讲解为辅助,以解题为落脚点,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奥林匹克竞技的魅力。
2.教学手段:讲解、演示、练习、教学游戏等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设计1.课前导入与学生交流体育运动与奥林匹克的关系,并让学生复习二年级下册数学学习的重要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础知识讲解与归纳讲解四则运算加减乘除的基本知识、整数加减及面积大小的认知和测量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练习,以便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数学思维训练以加减法的思维训练为例,通过多种方法和题目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了解加减不仅是一种基本操作,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4.解题能力提高通过奥运数学题目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模型、建模和解题。
通过教学游戏等有趣的互动方式,令数学专业知识让学生动起来,让运动变得更加有趣。
2019春青岛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word单元备课教材简析本单元作为总复习单元,是对全册教材内容的全面回顾、整理和升华。
本单元以“奥运在我心中”为主题,呈现的是学校运动会这一情境图,涉及到了本册学习的各项内容,旨在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的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间单位,长度单位,统计等知识。
2、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第1课时教学内容:有关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万以内数的认识及计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xx年在我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谁知道是什么事?2、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3、看,为了迎接奥运会的到来,这里的小同学们正在举行运动会呢!二、小组竞赛:1、谈话:大家愿意参观一下他们的比赛吗?那让我们去看台上观看吧!2、仔细观察图中的看台,你发现了什么?(看台分为A、B、C三个区域。
)3、谁来说一说A、B、C三个区各有多少个座位?4、把每个区的数字卡片放在三个小组的前面,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区域。
下面按小组开展竞赛:每答对一题加10分,看看哪个组最终是优胜小组。
(1)每组派代表说说:这三个数的组成(2)A、B、C三个区,哪个区坐的人多啊?(3)这么多座位,大约有多少个呢?(4)A区比B区少多少个座位?(5)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5、小结第一轮比赛各小组的成绩6、第二轮比赛:(1)综合练习第1题:连一连(板贴卡片)1000 四个千和八个一560 九百九十九4008 最小的四位数999 千位上是2,十位上是7的数2070 五百六十(2)综合练习第2题:我说,你拨,他来写每组派一名学生,由一人说数,其余两人一个拨计数器,一个写数。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第4课时)教案青岛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第4课时)教案青岛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第4课时)教案青岛版的全部内容。
第4课时教学内容:有关统计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谈话:同学们,运动会真是精彩!这些小学生在这次运动会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复习统计知识:1、这么多同学都在参加比赛,我们一起来运用以前学过的分类统计的知识统计一下吧。
2、我们可以怎样分类?(学生可能会考虑到按男女统计,或者是按照运动项目的不同来统计。
)3、那么就按同学们说的,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来统计,完成统计表。
4、课件出示统计表。
5、展示学生的统计表,观察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学会看统计表,并能从中发现问题。
)6、课件出示推铅球的成绩表.这是老师记录的这些小同学推铅球的成绩。
7、老师想很快就能看出有多少人的成绩在4米到5米之间,可以怎么办?8、你能不能来帮帮老师?9、赶快统计一下,填好统计表。
(课件出示统计表)10、展示学生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11、关于统计的知识,你还学会了什么?[设计意图] 借助教材设计的这一情境,设计一个推铅球成绩的统计表,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自主统计,独立解决出现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展示自己的统计结果时,教师既要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做法,还要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使这部分知识的复习真正落到实处。
奥运在我心中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复习“长度单位”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数、画、量、算探究毫米、厘米、分米、米与千米长度单位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完善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以帮助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表象为目标,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把直尺(20厘米),每组一把米尺。
教学过程:一、我会数1.毫米——厘米(1)哪位同学能说一说1毫米有多长?能不能在直尺上指出1毫米。
教师指两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一毫米。
(2) 请同学们拿起直尺,用笔尖指到0刻度线,从0刻度线划1个小格长是1毫米,从0刻度线划2个小格长是2毫米,从0刻度线划3个小格长是3毫米……从0刻度线划10个小格长是10毫米,也就是1厘米。
引导学生发现: 1厘米=10毫米 1cm=10mm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用文字及字母两种形式写出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
(3)我说你找:教师说出以下长度,学生在直尺上找。
20毫米 30毫米 50毫米 7厘米 8厘米 9厘米指名学生演示后引导发现:2厘米=20毫米 3厘米=30毫米 6厘米=60毫米2cm = 20mm 3cm = 30mm 6cm = 60mm7厘米=70毫米 8厘米=80毫米 9厘米=90毫米7cm =70mm 8cm = 80mm 9cm = 90mm同样,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用文字及字母两种形式写出以上各个长度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
2.毫米——厘米——分米(1)我们接着往下数,请同学们拿起直尺,用笔尖指到0刻度线,从0刻度线划10个小格到数字1(或1刻度线)长是10毫米,也就是1厘米;从0刻度线划到2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0刻度划线到3刻度线长是3厘米……从0刻度线划到10刻度线长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引导学生发现: 1分米=10厘米 1dm=10cm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用文字及字母两种形式写出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一)教学内容:有关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和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去看台上参观了学校的运动会,而且解决了许多数学问题。
今天,我们要先去跳高场地参观,看看有没有更多的收获。
[出示情境图中的跳高场地部分]二、复习长度单位:1、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你从图画中得到了哪些有关的数学信息?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女孩的跳高成绩是多少?)指名解决问题3、这些信息与我们学过的哪部分知识有关系?4、回顾一下,到现在为止,我们都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5、它们之间分别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6、巩固练习:5千米=()米 3000米=()千米8分米=()厘米60分米=()米()毫米=3厘米()分米=9米()米=8千米()米=70分米7厘米=()毫米8、扔铅球的小男孩扔了多远?4米5分米是多少分米?多少厘米?[设计意图] 本学期学的长度单位有三个:千米、分米、毫米,在复习这三个新的单位的同时要注意联系以前学过的米和厘米来进行,引导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是关键,使长度单位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三、复习时间单位:1、谈话:跳高场地很热闹,跑道上的比赛更精彩!看,那里正在进行1500米的比赛,第一名已经顺利冲过了终点,让我们了解一下他的成绩吧。
[出示情境图中的跑道部分]2、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出:一千五百米的学校记录是多少?学生也可能会提出其他问题,教师可以相机进行指导。
)3、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4、独立解决这个问题,集体交流。
5、比“分”表示时间更短的单位是什么?表示比较长的时间,我们一般用什么作单位?6、你能用这三个时间单位说几句话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
)7、巩固练习(1)拨钟表,认时间(教师拨钟表,学生认时间;教师说时间,学生拨钟表。
第三单元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的加减法(一)用前面所学近似数的知识连线,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第十单元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教材简析本单元作为总复习单元,是对全册教材内容的全面回顾、整理和升华。
本单元以“奥运在我心中”为主题,呈现的是学校运动会这一情境图,涉及到了本册学习的各项内容,旨在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的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间单位,长度单位,统计等知识。
2、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第1课时教学内容:有关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万以内数的认识及计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2008年在我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谁知道是什么事?2、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3、看,为了迎接奥运会的到来,这里的小同学们正在举行运动会呢!二、小组竞赛:1、谈话:大家愿意参观一下他们的比赛吗?那让我们去看台上观看吧!2、仔细观察图中的看台,你发现了什么?(看台分为A、B、C三个区域。
)3、谁来说一说A、B、C三个区各有多少个座位?4、把每个区的数字卡片放在三个小组的前面,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区域。
下面按小组开展竞赛:每答对一题加10分,看看哪个组最终是优胜小组。
(1)每组派代表说说:这三个数的组成(2)A、B、C三个区,哪个区坐的人多啊?(3)这么多座位,大约有多少个呢?(4)A区比B区少多少个座位?(5)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5、小结第一轮比赛各小组的成绩6、第二轮比赛:(1)综合练习第1题:连一连(板贴卡片)1000 四个千和八个一560 九百九十九4008 最小的四位数999 千位上是2,十位上是7的数2070 五百六十(2)综合练习第2题:我说,你拨,他来写每组派一名学生,由一人说数,其余两人一个拨计数器,一个写数。
2019-2020年二年级数学下册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三)教案青岛版教学内容:有关统计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谈话:同学们,运动会真是精彩!这些小学生在这次运动会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复习统计知识:1、这么多同学都在参加比赛,我们一起来运用以前学过的分类统计的知识统计一下吧。
2、我们可以怎样分类?(学生可能会考虑到按男女统计,或者是按照运动项目的不同来统计。
)3、那么就按同学们说的,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来统计,完成统计表。
5、展示学生的统计表,观察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学会看统计表,并能从中发现问题。
)6、课件出示推铅球的成绩表。
这是老师记录的这些小同学推铅球的成绩。
7、老师想很快就能看出有多少人的成绩在4米到5米之间,可以怎么办?8、你能不能来帮帮老师?9、赶快统计一下,填好统计表。
(课件出示统计表)10、展示学生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11、关于统计的知识,你还学会了什么?[设计意图] 借助教材设计的这一情境,设计一个推铅球成绩的统计表,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自主统计,独立解决出现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展示自己的统计结果时,教师既要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做法,还要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使这部分知识的复习真正落到实处。
三、巩固运用:1、综合练习第16题,先在小组内统计一下,你们小组成员每天各在什么时间起床和睡觉?2、小组活动,完成统计表。
3、展示个小组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4、汇总各小组的统计表,完成班级统计表。
5、观察我们班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先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6、集体交流你的发现。
7、你想对哪些同学说点什么?或是想对自己说点什么?[设计意图]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在前面复习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力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再一次明确分段统计的意义、方法,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课后反思分段统计这一知识比较简单,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却是十分广泛的。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_青岛版教学目标1、进一步明白得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的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刻单位,长度单位,图形与拼组,对称,统计等知识。
2、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明白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忆与反思的适应,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第1课时教学内容:有关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2021年在我国发生一件大事,谁明白是什么事?2、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学生自由畅谈)3、看,为了迎接奥运会的到来,那个地点的小同学们正在举行运动会呢!他们打算锤炼好躯体,争取参加2021年的奥运会![出示情境图]二、小组竞赛:1、谈话:大伙儿情愿参观一下他们的竞赛吗?那让我们去看台上观看吧!(引导学生观看教材提供的情境图。
)2、认真观看图中的看台,你发觉了什么?(看台分为A、B、C三个区域。
)3、谁来说一说A、B、C三个区各有多少个座位?(学生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读出那个数字。
)4、把每个区的数字卡片放在三个小组的前面,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区域。
下面按小组开展竞赛:每答对一题加10分,看看哪个组最终是优胜小组。
(1)每组派代表说说:这三个数的组成(抽号回答)(2)A、B、C三个区,哪个区坐的人多啊?你能把这三个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吗?(学生抢答)(3)这么多座位,大约有多少个呢?(学生独立估算,集体交流。
)(4)A区比B区少多少个座位?(每组派学生代表上黑板解答)(5)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间互相提问、解答)(6)运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5、小结第一轮竞赛各小组的成绩6、第二轮竞赛:(1)综合练习第1题:连一连(板贴卡片)1000四个千和八个一560九百九十九4008最小的四位数999千位上是2,十位上是7的数2070五百六十(2)综合练习第2题:我说,你拨,他来写每组派一名学生,由一人说数,其余两人一个拨计数器,一个写数。
奥运在我心中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复习“图形与拼组”、“对称”。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特征的系统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的对称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在家长的帮助下学生准备一套平面图形纸片,并对纸片进行编号:2张规格不限的长方形纸片,编号为1和2;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片,编号为了3;一张长15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纸片,编号为4; 2张直径为15厘米的半圆纸片。
教学过程:一、整体观察,抽象图形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或仔细观察情景图中运动场的形状),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组成运动场各部分图形的形状:运动场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半圆组成的;运动场的中间部分是一个足球场,它的形状是长方形的。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足球场的两个半场是对称的。
二、合作探究,梳理认知(一)回忆认知:小朋友还记不记得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哪些特征(点)?在教师的点拨下帮助学生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也有四条边,四个角;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二)再现认知(再现探究过程):小朋友还记不记得我们是怎样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这些特征(点)的?引导学生回忆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特征的方法,教师用几个关键词(字)进行概括——量、折、比。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1号纸片和2号纸片,能不能用这两张纸片,用你喜欢的方法告诉我们的小朋友,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是不是具有这些特征(点)?在小组探究的基础上组织交流,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交流。
(三)梳理认知:请小朋友仔细思考一下,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有哪些相同的特征?有哪些不同的特征?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角有哪些相同的特征?有哪些不同的特征?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小朋友在前面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特征时有没有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除了边和角的这些特征以外,还有哪些方面的特征?在学生演示交流时注意引导发现两种图形不同的对称形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上表补充完整:我们在观察情景图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就发现了足球场的两个半场是对称的,为什么足球场的两个半场是对称的?引导学生从足球场的形状特征上进行解释——因为足球场的形状是一个长方形,所以足球场的两个半场是对称的。
2019-2020年青岛版数学二下《奥运在我心中》(第四课时)WORD版教案教学内容:复习“图形与拼组”、“对称”。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特征的系统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的对称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在家长的帮助下学生准备一套平面图形纸片,并对纸片进行编号:2张规格不限的长方形纸片,编号为1和2;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片,编号为了3;一张长15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纸片,编号为4; 2张直径为15厘米的半圆纸片。
教学过程:一、整体观察,抽象图形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或仔细观察情景图中运动场的形状),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组成运动场各部分图形的形状:运动场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半圆组成的;运动场的中间部分是一个足球场,它的形状是长方形的。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足球场的两个半场是对称的。
二、合作探究,梳理认知(一)回忆认知:小朋友还记不记得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哪些特征(点)?在教师的点拨下帮助学生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也有四条边,四个角;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二)再现认知(再现探究过程):小朋友还记不记得我们是怎样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这些特征(点)的?引导学生回忆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特征的方法,教师用几个关键词(字)进行概括——量、折、比。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1号纸片和2号纸片,能不能用这两张纸片,用你喜欢的方法告诉我们的小朋友,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是不是具有这些特征(点)?在小组探究的基础上组织交流,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交流。
(三)梳理认知:请小朋友仔细思考一下,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有哪些相同的特征?有哪些不同的特征?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角有哪些相同的特征?有哪些不同的特征?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小朋友在前面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特征时有没有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除了边和角的这些特征以外,还有哪些方面的特征?在学生演示交流时注意引导发现两种图形不同的对称形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上表补充完整:我们在观察情景图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就发现了足球场的两个半场是对称的,为什么足球场的两个半场是对称的?引导学生从足球场的形状特征上进行解释——因为足球场的形状是一个长方形,所以足球场的两个半场是对称的。
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的内容,构建知识体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整理回顾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那老师今天就跟大家玩一个“联想”的游戏。
游戏规则是老师说一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就说什么,好不好?(词语“整理”),看到这个词,你联想到了什么?生答……师:今天我们也来一个整理,整理的是我们刚刚学过的二年级下册这一本书的所有知识,你们敢不敢尝试呢?生……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回顾整理的情境图),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你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呢?【设计意图:以游戏引入,学生感受到熟悉和亲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
】二、合作整理,建构体系: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将你看到的想到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全班交流,学生可能采用的形式为文字、画图、列表等。
)生: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图形与拼组,观察物体,解决问题,统计等。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用课件展示本学期的内容,最后形成一课知识树。
)教师小结:(指着大屏幕)像这样把知识整理成你喜欢的形式,是用来整理和复习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经历系统整理和回顾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十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有关统计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运动会真是精彩!这些小学生在这次运动会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复习统计知识:
1、这么多同学都在参加比赛,我们一起来运用以前学过的分类统计的知识统计一下吧。
2、我们可以怎样分类?
(学生可能会考虑到按男女统计,或者是按照运动项目的不同来统计。
)
3、那么就按同学们说的,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来统计,完成统计表。
4、课件出示统计表。
5、展示学生的统计表,观察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学会看统计表,并能从中发现问题。
)
6、课件出示推铅球的成绩表。
这是老师记录的这些小同学推铅球的成绩。
7、老师想很快就能看出有多少人的成绩在4米到5米之间,可以怎么办?
8、你能不能来帮帮老师?
10、展示学生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11、关于统计的知识,你还学会了什么?
三、巩固运用:
1、综合练习第16题,先在小组内统计一下,你们小组成员每天各在什么时间起床和睡觉?
2、小组活动,完成统计表。
3、展示个小组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4、汇总各小组的统计表,完成班级统计表。
5、观察我们班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先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6、集体交流你的发现。
7、你想对哪些同学说点什么?或是想对自己说点什么?
课后反思
分段统计这一知识比较简单,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却是十分广泛的。
因此对学生们来说,不仅要掌握好分段统计的方法,更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看统计表,学会分析收集到的数据,能够从中发现问题。
在自主练习过程中,注重将学生的自主练习与学生间的互相合作结合起来,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交流,同时改变由教师提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