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学术着作出版体例规范试行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12
现代大学教育 2022年第1期史海钩沉基金项目:清华大学2020年本科教育教学教改项目“‘文字写生’理念在‘写作与沟通’课程中的教学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ZY01_01。
收稿日期:2021-06-29作者简介:侯倩(1986—),女,山东张店人,文学博士,北京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助理教授,从事通识教育研究;北京,100081。
李成晴(1987—),男,山东淄川人,文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从事唐宋文学、写作教育史研究;北京,100084。
Email:lichq@mail tsinghua edu cn。
文章病院:近代写作教育史上的文病诊治思潮侯 倩 李成晴摘 要:抗战期间,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国文系与燕京大学国文系皆曾援用“文章病院”理念,在写作教育中推行文病诊治的教学法。
“文章病院”的范式由叶圣陶、夏硏尊等人创办的“文章病院”专栏所确立,随即推动了一大批报刊专栏的创辟和同名图书的出版。
诸家论撰形成合力,总结出文病诊治的方法和流程,并确立归纳四字短语以分类、借用疾病名目以分类两种“病式”体系。
“文章病院”理念具有古典“文病论”的学理渊源,因应了中国近代白话文写作教育启蒙与救弊的现实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国人对“病”“药”意象的双重焦虑。
“文章病院”教育思潮从书报迁移到一线课堂,进而逐步融入整体国民的文化心理之中。
文病诊治模式多关注于文律、文法和修辞层面,对风格和思想的涵育措意不足;有的“文章病院”主持者对文病诊治理念的理解并不深入,故而也出现无法提出有效建议、挫伤投稿者积极性等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朱光潜、施蛰存、吴小如等学者先后倡议复建“文章病院”,其内在理路和教育意义,仍值得当下写作教育界予以关注。
关键词:文章病院;写作教育;范式;思潮;教育迁移;文病论;反思中图分类号:G649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22)01-0060-11 在中国近代写作教育史上,“文章病院”理念被应用于国文写作的教学与研究中。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体例格式要求根据《玉溪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办法》第二款“撰写”条款要求,就毕业论文写作体例格式特作如下规定:1、毕业论文装订顺序:封面——作者声明——论文(包括参考文献)——鸣谢——封底。
2、毕业论文构成顺序一般按科研论文体例撰写,即:①标题(正标题、副标题)②作者姓名、所在系及专业、班级、学号③中文摘要(100—200字)④关键词⑤正文(引论、本论、结论)⑥注释⑦参考文献⑧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3、毕业论文行款格式(1)正标题:2号黑体、居中副标题:小3号黑体、居正标题之下(2)作者姓名:4号、居中,标题下一行院、系、专业、班级名:玉溪师院文学院××级××班,学号:×××,5号字,居中,姓名下一行。
(3)中文摘要、关键词:5号(格式:【摘要】、【关键词】)(4)正文:小4号(宋体)(5)注释、参考书目内容:5号(宋体)(“注释”、“参考书目”此6字为4号字)(6)“作者声明”(“作者声明”四个字小3号,居中,内容小4 号)(宋体)(7)“鸣谢”(“鸣谢”2字小2号,居中;内容小4号。
该部分单独占一页)(宋体)(该部分第一段内容表达“作者声明”内容,落款需签名。
)(8)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标点符号使用要遵守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数学使用应执行GB/T15834—1995《出版物上数学用法的规定》,简化字使用应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为准。
(9)页码:用阿拉伯数字居中,写在每页正文下方。
(10)注释:可用脚注和尾注两种方式。
(宋体)注释(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引用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置于当页地脚或正文后。
序号用最小号1、2、3等数字形式标示。
参考文献附于全篇正文之后,序号用[1]、[2]、[3]等形式标示,参考文献需注明具体出处的,应在序号后加圆括号标页码或章节篇号。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邮编:100083 电话 :82303689 E-mail: sjhyjx@ Address: No. 15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3 Tel: 86-10-82303689来稿须知 1. 投稿方式 请任选一种方式投稿:(1)网上投稿。
来稿请使用在线投稿系统投寄电子本。
电子本投寄成功后,可不再寄送打印本。
(2)寄送纸本及电子文本。
打印本请寄至: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语教学》编辑部。
电子文本请用国内通用文字处理软件,用电子邮件发送至:sjhyjx@ 。
2. 稿件内容和格式 整篇稿件相关部分的内容及其序次为:标题,作者,中文提要(限300字内),中文关键词(限 5个),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如需要),作者简介,通讯地址。
英文题目、作者(汉语拼音名或英文名)、英文提要(限100~200词)、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对应)以及作者姓名、通讯地址、电话、传真及电子邮件号请另页提供。
3.正文格式要求 正文中所有的标题均需独占一行,序号使用格式为:一级标题用汉字“一、二、……”,居中排列;二级标题用“1.1……”,三级标题用“1.1.1”,依此类推,均前空两汉字格,跟行文同。
例句编号采用(1)(2)……的形式编排,全文所有例句连续编号。
例句首行前空2字格,回行文字跟首行文字上下对齐。
注释用脚注。
4. 参考文献体例 行文中文献引用采用下列格式:冯胜利(2001:53)。
括注采用下列格式:(冯胜利,2001)。
多个文献之间用顿号隔开,如:(Smith, 1983、1991)。
多个作者之间用分号隔开,如(Leech, 1983;Smith, 1983)。
正文末所列参考文献应与正文内容密切相关,正文所引文献必须列出。
中文参考文献在先,外文在后。
外文书名和外文论文首字母大写,外文书名以斜体书写。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科书
(原创版)
目录
1.商务印书馆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力
2.商务印书馆出版教科书的特点
3.商务印书馆教科书的影响和贡献
4.未来展望
正文
商务印书馆,成立于 1897 年,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出版机构之一,其出版的教科书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清朝末年,中国正面临着国家危亡的严重局面,民众对于新知识的渴求愈发强烈。
商务印书馆应运而生,以出版高质量的教科书和各类科学、文艺、哲学著作,推动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科书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内容严谨,科学性强。
商务印书馆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学者和编辑,他们严谨治学,注重实证,力求将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教育理念融入教科书中。
其次,商务印书馆的教科书紧跟时代潮流,适应社会需要。
在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商务印书馆的教科书内容始终与国家教育政策保持一致,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再次,商务印书馆的教科书文笔优美,通俗易懂。
编辑们力求用最简洁明了的文字,阐述深奥的科学道理,使得教科书易于理解,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科书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出版的各类教科书,不仅满足了当时社会对于新知识的需求,推动了教育改革,
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商务印书馆也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学术著作体例规范学术著作出版前要达到一定的规范要求,结合我社对著作出版前对定稿的要求,学术著作体例规范一般应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封面(书名、作者名/译者名/编者名);(2)前言/后记(对写作的目的、对象以及专著的创新点作说明);(3)目录(中英文);(4)摘要/内容提要(中英文);(5)正文(包括注释);(6)术语词汇表(尤其是跨学科的著作);(7)参考文献;(8)索引(主题索引/人名地名索引/其他词汇索引)。
以下对这八个方面加以分述。
一封面封面部分(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封底、勒口、护封、封套、书脊)的文字应准确无误,可以配英文翻译,但一般不使用拼音。
所载信息(书名、责任者与责任方式等)应与书名页一致;严格按照我社已有规定印载社名和社标,社名一律用标准体;中国标准书号以条码格式印刷在封底(或护封)的右下角。
著作书名页是载有完整书名信息的书页,包括主书名页和附书名页。
书名页所载信息内容及排版方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图书书名页》(CB/T 12450—2001)执行。
提示:·主书名页是载有著作名、作者、出版者、版权说明、著作在版编目数据、版本记录等内容的书页。
包括扉页和版本记录页。
·附书名页(环扉背面页)是载有多卷书、丛书、翻译书等相关书名信息以及项目立项情况、资助情况说明或声明信息的书页,位于主书名页之前。
·经作者或版权所有者授权出版的作品,可标注版权符号©,并注明版权所有者的姓名及首次出版年份。
引进著作版权记录按引进著作的文种著录,应排在附书名页上,不设附书名页时,应排在版本记录页的中间位置(著作在版编目数据下方)。
二前言/后记1.凡属交代出版意图、出版背景、编写过程的出版说明、序言、前言排在目录前;属正文内容一部分的序言、前言排在目录后,可与正文连排。
2.翻译著作原作的出版说明、序言、前言原则上排在目录后。
3.作者跋或后记,排在全书的最后,即有书末参考文献时,排在参考文献后;有附录时,排在附录后;有索引时,排在索引后。
不同的学术专著要求是不同的,先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学术专著类图书编写要求有:一、文前和体例1.文前内容文前统一要求的内容有:1)内容简介(300~400字)2)前言,简述编写意图、主要内容、章节分工、统稿人及致谢等3)目录(统一列到三级标题,即章、1.1、1.1.1)2.开本和体例1)开本统一16开,版心宽14厘米、长22厘米。
2)标题体例统一如下(在文档中请使用标题设置,如不方便,可只按此分级但录入宋体):正文5宋,每面排39行,每行39字,每面1482个字。
章——标题1 2号长标宋,另面排,上空2行,左右居中占4行1.1——标题2 3号宋体字,左右居中占3行1.1.1 ——标题3 4号仿宋,左右居中占3行1.——标题4 小4宋,左右居中占3行(1)——标题5 5号黑体,居左占2行1)——标题6 5号楷体,缩两格占2行以下可用①等。
二、插图和图版插图是一本书的一个重要技术处理方面,它直接影响到成书的美观和读者的理解。
插图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图片、图元说明文字和图题。
1. 图片(1)要求所有图件请另提供一份未插入Word文档之前的可供修改的矢量文件,文件格式一般为AICDREPS等,以便排版厂修改。
(2) 绘图软件请用Illustrator、Visio、CorelDraw、Word、Microsoft Draw以及Excel、Microsoft Graph、SPSS等数据绘图软件。
生成的图形应直接置入Word文档中,且放在正文提及它的位置。
如果使用GIS软件做的彩色图件,建议转换为.EPS 格式的文件。
(3) 若图片必须从印刷品、照片等载体上扫描,应注意纯线条图须用600dpi的分辨率按1 bit(黑白方式)的tif、bmp格式,宽度不超过13cm,高度不超过18cm的尺寸存盘。
对于照片或需要灰度的图片,可用300dpi扫描,扫描后调整至满意的效果。
尽管图片文件往往字节数很大,但我们仍然希望将其置入Word文档的相应位置。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学术著作体例规范学术著作出版前要达到一定的规范要求,结合我社对著作出版前对定稿的要求,学术著作体例规范一般应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封面(书名、作者名/译者名/编者名);(2)前言/后记(对写作的目的、对象以及专著的创新点作说明);(3)目录(中英文);(4)摘要/内容提要(中英文);(5)正文(包括注释);(6)术语词汇表(尤其是跨学科的著作);(7)参考文献;(8)索引(主题索引/人名地名索引/其他词汇索引)。
以下对这八个方面加以分述。
一封面封面部分(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封底、勒口、护封、封套、书脊)的文字应准确无误,可以配英文翻译,但一般不使用拼音。
所载信息(书名、责任者与责任方式等)应与书名页一致;严格按照我社已有规定印载社名和社标,社名一律用标准体;中国标准书号以条码格式印刷在封底(或护封)的右下角。
著作书名页是载有完整书名信息的书页,包括主书名页和附书名页。
书名页所载信息内容及排版方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图书书名页》(CB/T 12450—2001)执行。
提示:·主书名页是载有著作名、作者、出版者、版权说明、著作在版编目数据、版本记录等内容的书页。
包括扉页和版本记录页。
·附书名页(环扉背面页)是载有多卷书、丛书、翻译书等相关书名信息以及项目立项情况、资助情况说明或声明信息的书页,位于主书名页之前。
·经作者或版权所有者授权出版的作品,可标注版权符号©,并注明版权所有者的姓名及首次出版年份。
引进著作版权记录按引进著作的文种著录,应排在附书名页上,不设附书名页时,应排在版本记录页的中间位置(著作在版编目数据下方)。
二前言/后记1.凡属交代出版意图、出版背景、编写过程的出版说明、序言、前言排在目录前;属正文内容一部分的序言、前言排在目录后,可与正文连排。
2.翻译著作原作的出版说明、序言、前言原则上排在目录后。
3.作者跋或后记,排在全书的最后,即有书末参考文献时,排在参考文献后;有附录时,排在附录后;有索引时,排在索引后。
商务印书馆学术著作出版体例规范(试行)一、文字规范(一)一般性文字规范1. 图书语言应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除古籍整理、古汉语等方面的图书,以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书籍外,应使用现代汉语简体字,避免使用旧体字、异体字和繁体字,不应繁简字混排。
2. 字词的使用力求规范。
建议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的最新版作为统一标准。
异形词的标准写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为准;未作规定的,建议使用《现代汉语词典》最新版的推荐词形。
3.数字使用应符合《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4. 中文标点符号的使用要遵守《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
外文标点符号的使用应遵循外文的规范用法。
5. 中外文混排时,如果整个句子主体为中文,只是在其中夹用一些外文单词、短语的,则应使用中文标点。
如果以中文起始,则以中文标点结句。
如果整句、整段地引用外文,引用部分应按所引文种的规定使用标点符号。
例示:“决定”等;海德格尔在此用的bestimmen 日常德语中的动词bestimmen意为“规定”、则有其特定意义。
相关观点,可参见 D. Sperber, Rethinking Symboli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5。
(二)专有名词规范1. 人名、地名、书名、民族名、机构名、专业术语等专有名词,全书应统一。
2. 在正文中,专有名词原则上都应用中文标示。
原词是外文的,除很通行的专有名词之外,在第一次出现时,在译名后附上原文。
对专有名词的译名应采用约定俗成或学界通行的译法。
如无通行译法,则分别按以下标准翻译:(1)人名的翻译原则应遵守名从主人的原则,即按照译者所属国别之语言的发音进行音译。
具体可按照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各语种的《姓名译名手册》及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的《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翻译。
(2)地名按照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外国地名译名手册》及中国大百科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名录》的译名翻译。
附:学术体例及规范来稿内容按顺序为: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含地址和邮政编码);摘要(200字左右);关键词(3-8个);正文;注释;参考文献。
文末附:文章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的相应英文译文。
如属基金项目成果,须在篇首页地脚标注项目名称和编号。
文稿须附作者简介,其规范为:作者简介(一般只标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例:乌兰娜(1968-),女(蒙古族),内蒙古准格尔旗人,内蒙古大学副教授,文学博士,现从事民族学研究。
摘要及关键词。
用100-300 字提供论文梗概,不分主语、序号,不分段。
选取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3-8个为关键词,其间用分号分隔。
文中注释一律采用页底注,全文连续标码。
注码置于引文结束的标点符号之后右上方。
注释规范如下:(一)著作类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64 年版,第136 页。
2.王利明等:《民法新论》(上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4 页。
3.林山田:《刑罚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59 页。
4.[意]加罗法洛:《犯罪学》,耿伟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年版,第139 页。
(二)古籍类1.《大学衍义补》卷一百零二。
2.[清]沈家本:《沈寄簃先生遗书》甲编,第43页。
(三)辞书类1.《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年版,第743页。
(四)论文类1.高铭暄等:《论毒品犯罪的罪名与刑罚适用》,载《中国法学》1992年第3期。
(五)报纸类1.李文燕:《关于协助组织他人卖淫罪名的质疑》,载《法制日报》1993 年4 月4 日第3 版。
(六)公报类1.《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3 年第1期,第19页。
(七) 文件类1.财政部《关于国债代保管凭证(单) 应严格执行国债兑付政策的通知》,财国债字[ 1995 ]第25 号,1995 年7 月17 日。
(八)学位论文类1.李正明:《经济特区农业发展战略研究》,深圳大学经济学院,1999年。
“古籍整理图书”应该如何区分类别许逸民去年(2001年)下半年,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把编纂出版《新中国古籍整理图书总录》(1949.10— 2002.10)的事提上了议事日程。
经过反复论证和将近一年的筹备,在取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后,编纂工作已于今年5月全面铺开。
目前编纂工作正在继续进行,大约到明年初可望结稿。
我从一开始就有幸参与了这个项目的筹划工作,在拟定体例和区分类目的过程中,深感兹事体大,而其中所涉及的诸多学术问题,迄今亦鲜有人作过认真研究。
如果我们希望《总录》能够达到体例完善、著录准确、收录赅备、类目精当的要求,则需要在古籍目录的编纂学方面进行一些开拓性研究,遵循与时俱时、不断创新的精神,敢于站在时代的高度去标新立异。
当我们本着这一想法开展工作以后,又发现许多问题远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困难。
诸如“古籍”与“古籍整理”的范畴问题,各种古籍整理方式的学术规范问题等等,我们目前尚未看到有统一的权威性论断。
单就书目的编制现状来说,按说各家出版社均有自己的本版书目录,甚至每年还要编制一个年度的图书征订书目。
这项工作本应属于出版社的家常便饭,做起来总该符合学术规范头头是道才是。
可惜在读过几家专业古籍社的书目之后,我们却发现它们的著录也好,分类也好,大多各自为政,五花八门,缺乏必要的一致性,从中无法清晰地看出彼此共同遵守的学术规范。
当然,内中亦有力图按目录学准则办事的用心之作,在图书分类学上下过一些工夫,但可能是受到本社出书品种和数量的制约,其类目的定名和分合都做得十分随意,因而也就显得比较粗疏。
这样的书目,请恕我直言,它的学术含金量是让人不敢恭维的。
正由于上面的缘故,当我们要为《新中国古籍整理图书总录》的体例和类目寻求借鉴时,确实感到没有一个体例完整的成功的先例可循。
当然,书目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即便完全按照出版时间逐年编次,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
然而只要可资著录的图书数量一多,在同一个年份中,不同性质的图书势必还是要适当加以分类,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必然会给人以杂乱无章之感。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学术著作体例规范学术著作出版前要达到一定的规范要求,结合我社对著作出版前对定稿的要求,学术著作体例规范一般应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封面(书名、作者名/译者名/编者名);(2)前言/后记(对写作的目的、对象以及专著的创新点作说明);(3)目录(中英文);(4)摘要/内容提要(中英文);(5)正文(包括注释);(6)术语词汇表(尤其是跨学科的著作);(7)参考文献;(8)索引(主题索引/人名地名索引/其他词汇索引)。
以下对这八个方面加以分述。
一封面封面部分(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封底、勒口、护封、封套、书脊)的文字应准确无误,可以配英文翻译,但一般不使用拼音。
所载信息(书名、责任者与责任方式等)应与书名页一致;严格按照我社已有规定印载社名和社标,社名一律用标准体;中国标准书号以条码格式印刷在封底(或护封)的右下角。
著作书名页是载有完整书名信息的书页,包括主书名页和附书名页。
书名页所载信息内容及排版方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图书书名页》(CB/T 12450—2001)执行。
提示:·主书名页是载有著作名、作者、出版者、版权说明、著作在版编目数据、版本记录等内容的书页。
包括扉页和版本记录页。
·附书名页(环扉背面页)是载有多卷书、丛书、翻译书等相关书名信息以及项目立项情况、资助情况说明或声明信息的书页,位于主书名页之前。
·经作者或版权所有者授权出版的作品,可标注版权符号©,并注明版权所有者的姓名及首次出版年份。
引进著作版权记录按引进著作的文种著录,应排在附书名页上,不设附书名页时,应排在版本记录页的中间位置(著作在版编目数据下方)。
二前言/后记1.凡属交代出版意图、出版背景、编写过程的出版说明、序言、前言排在目录前;属正文内容一部分的序言、前言排在目录后,可与正文连排。
2.翻译著作原作的出版说明、序言、前言原则上排在目录后。
3.作者跋或后记,排在全书的最后,即有书末参考文献时,排在参考文献后;有附录时,排在附录后;有索引时,排在索引后。
商务印书馆样书审核商务印书馆样书审核制度的重要性和作用导言商务印书馆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其样书审核制度在中国出版界具有重要意义。
样书审核制度被广泛认可和采用,不仅有助于保持出版物质量的高标准,还有助于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和知识传播的良性循环。
本文将对商务印书馆样书审核制度进行深入探讨和广度评估,旨在全面了解该制度的价值和意义。
一、商务印书馆样书审核制度的深度评估1. 规范出版质量标准商务印书馆样书审核制度明确了出版质量的标准和要求。
通过评估样书的内容、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可以确保出版物具有高质量和可读性,并避免出现内容错误、排版混乱等问题。
这一制度从源头上确保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物的品质和信誉。
2. 鼓励学术创新和研究样书审核制度为商务印书馆提供了保证学术研究可信性和可靠性的渠道。
通过对样书的严格审核,商务印书馆可以评估学术研究的新颖性、严谨性和学术价值,从而确保出版的作品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学术交流和创新,也为学者们提供了发表研究成果的平台和机会。
3. 提高读者选择的准确性商务印书馆样书审核制度有助于提高读者对出版物的选择准确性。
作为读者,我们经常面临大量图书和出版物的选择,样书审核制度就像一个“筛子”,可以从市场中挑选高质量、有价值的作品推荐给读者,帮助读者节省时间和精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选择时的风险。
二、商务印书馆样书审核制度的广度评估1. 学术认可和市场影响商务印书馆样书审核制度凭借其高效严谨的审核流程和专业的评估标准,赢得了学术界和市场的广泛认可和信任。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作品在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这种地位的形成与样书审核制度的良好运行密不可分。
2. 促进行业发展和创新商务印书馆样书审核制度在中国出版界树立了榜样,促使其他出版社也开始引入类似的审核制度。
这种良性竞争和借鉴现象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整个行业的出版质量水平,并推动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商务印书馆样书审核制度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为其他出版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体例规范本刊论文体例包括标题、中文摘要、关键词、基金项目、作者简介、正文、页下脚注:.基金项目例如: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学历、研究方向。
例如:***,济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
注释规范所有注释采用页下脚注形式,每页单独排序:一、中文注释规范(一)著作类①《毛泽东选集》第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②王利明:《民法新论》上册,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
③朱润东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第页。
④沈从文:《<边城>题记》,载《沈从文全集》第卷,北京:商务印书馆,年版,第页。
⑤曾繁仁,高旭东:《审美教育新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
(二)文集类①朱慈蕴:《对一人公司立法与规制的思考》,载《商事法论集》第卷,北京:法律出版社,年版,第页。
(三)港澳台著作①林山田:《刑罚学》,台北:商务印书馆,年版,第页。
(四)译作类①[意]加罗法洛:《犯罪学》,耿伟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年版,第页。
(五)古籍类①《大学衍义补》卷一百零二。
②(清)沈家本:《沈寄先生遗书》甲编,第页。
注:经史子集类,注释若过多,可以随正文夹注,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六)辞书类①《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年版,第页。
(七)论文类①高铭暄等:《论毒品犯罪的罪名与刑法适用》,《中国法学》,年第期。
(八)报纸类①李文燕:《关于协助组织他人卖淫罪名的质疑》,《法制日报》,年月日第版。
②《卷首语》,《北京文学》,年第期。
(九)公报类①《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年第期。
(十)文件类①财政部《关于国债代保管凭证(单)应严格执行国债兑付政策的通知》,财国债字[]第号,1995年7月17日。
商务印书馆学术著作出版体例规范(试行)一、文字规范(一)一般性文字规范1. 图书语言应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除古籍整理、古汉语等方面的图书,以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书籍外,应使用现代汉语简体字,避免使用旧体字、异体字和繁体字,不应繁简字混排。
2. 字词的使用力求规范。
建议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的最新版作为统一标准。
异形词的标准写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为准;未作规定的,建议使用《现代汉语词典》最新版的推荐词形。
3.数字使用应符合《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4. 中文标点符号的使用要遵守《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
外文标点符号的使用应遵循外文的规范用法。
5. 中外文混排时,如果整个句子主体为中文,只是在其中夹用一些外文单词、短语的,则应使用中文标点。
如果以中文起始,则以中文标点结句。
如果整句、整段地引用外文,引用部分应按所引文种的规定使用标点符号。
例示:“决定”等;海德格尔在此用的bestimmen 日常德语中的动词bestimmen意为“规定”、则有其特定意义。
相关观点,可参见 D. Sperber, Rethinking Symboli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5。
(二)专有名词规范1. 人名、地名、书名、民族名、机构名、专业术语等专有名词,全书应统一。
2. 在正文中,专有名词原则上都应用中文标示。
原词是外文的,除很通行的专有名词之外,在第一次出现时,在译名后附上原文。
对专有名词的译名应采用约定俗成或学界通行的译法。
如无通行译法,则分别按以下标准翻译:(1)人名的翻译原则应遵守名从主人的原则,即按照译者所属国别之语言的发音进行音译。
具体可按照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各语种的《姓名译名手册》及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的《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翻译。
(2)地名按照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外国地名译名手册》及中国大百科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名录》的译名翻译。
(3)各民族的族名译法,按照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世界民族译名手册》翻译。
(4)外国公司及其他专业机构名称,如已在中国注册登记,则按其中文注册名翻译。
除此之外,可根据情况,进行音译或意译。
(5)其他各专业领域的术语译名,按照各专业领域的已有的译名表或译名规范翻译。
(6)在以上手册或书籍中未列出的,包括一些小语种专有名词的译名,建议进行音译时,按照商务印书馆《译音表》中的音节译名进行组合。
3. 外国人名译名的内部分界,均为中文或中译名在前、缩写字母在后的,用中圆点(·)间隔;缩写字母在前,中译名在后的,用下脚点(.)间隔。
例示:安东尼·吉登斯查尔斯·B.达文波特4.名称较长的机构或活动项目名称,可用缩写,但在书中首次出现时,应用全称,并标明后文简称,译名一般须标明原文全称。
例示: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以下简称园博会)现代语言协会(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下文简称MLA)(三)专有名词规范1. 人名、地名、书名、民族名、机构名、专业术语等专有名词,全书应统一。
2. 在正文中,专有名词原则上都应用中文标示。
原词是外文的,除很通行的专有名词之外,在第一次出现时,在译名后附上原文。
对专有名词的译名应采用约定俗成或学界通行的译法。
如无通行译法,则分别按以下标准翻译:(1)人名的翻译原则应遵守名从主人的原则,即按照译者所属国别之语言的发音进行音译。
具体可按照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各语种的《姓名译名手册》及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的《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翻译。
(2)地名按照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外国地名译名手册》及中国大百科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名录》的译名翻译。
(3)各民族的族名译法,按照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世界民族译名手册》翻译。
(4)外国公司及其他专业机构名称,如已在中国注册登记,则按其中文注册名翻译。
除此之外,可根据情况,进行音译或意译。
(5)其他各专业领域的术语译名,按照各专业领域的已有的译名表或译名规范翻译。
(6)在以上手册或书籍中未列出的,包括一些小语种专有名词的译名,建议进行音译时,按照商务印书馆《译音表》中的音节译名进行组合。
3. 外国人名译名的内部分界,均为中文或中译名在前、缩写字母在后的,用中圆点(·)间隔;缩写字母在前,中译名在后的,用下脚点(.)间隔。
例示:安东尼·吉登斯查尔斯·B.达文波特4.名称较长的机构或活动项目名称,可用缩写,但在书中首次出现时,应用全称,并标明后文简称,译名一般须标明原文全称。
例示: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以下简称园博会)现代语言协会(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下文简称MLA)二、图表规范(一)前插作者像及其他图片在内封后,另页接排。
(二)书中的图表应编序号。
可全书排序,亦可分章排序。
可插图与表格混合排序,亦可图与表分开排序。
图表较多的,应在目录之外,另加图表目录。
(三)书中的图表,应遵循先见文字后见图表的原则。
图表中反映的信息应与正文表述一致。
(四)串文图不论单双页,原则上均排在版口。
(五)表题排在表的上方;说明文字及表的资料来源直接排在表下,不与正文注释混排;跨页排时,必须双页跨单页,需在表的右上排“续表”字样,表头重复排出。
横排图表页不排天眉和页码。
(六)图题及相关文字说明排在图下或图侧。
图片可按比例缩放,有条件的情况下,可注明缩放比例。
(七)若引用他人之图表,需注明完整数据来源,格式按下文的“文献引注规范”。
(八)书稿中的地图,凡国家地图及各省、市、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图,应完整、准确,应根据中国地图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集》绘制;我国古代的地理区划的绘制,可参考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并按《出版条例》严格履行送审程序。
外国地图,应按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图集》绘制。
三、文献引注规范(一)文献引注推荐采取两种形式之一:文献-注释制或者著者-出版年制。
文献-注释制是以注释形式说明引用文献信息;著者-出版年制是在正文引用其他文献处以括号表明著作者和出版年代,例如(方显廷,1932)。
各书可以根据本书文献引注的特点选择某一形式,全书应统一采取一种形式。
(二)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应在书后以“参考文献”的形式对所引文献加以汇总。
(三)直接引述原文时,所引的较短原文可径入正文,外加引号。
若所引原文较长(如超过40字或正文的三行时),以另起一段为宜;引文首行第一字空四格,折行空两格,上下各空一行,不需用引号。
(四)文献-注释制1.第一次引注某文献时,要标注出文献的完整信息。
具体格式见以下第3 条。
2. 直接引述或摘述原著内容时,需标出所引著作的页码。
间接引述或提及相关著作时,不需标出页码。
3.注释中完整引注文献时,依文献的不同种类格式如下:(1)中文著作和译著A 标注顺序为: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选项)。
如有特殊需要,可在出版者前加注出版地点,以冒号分开。
示例:高兆明:《制度伦理研究——一种宪政正义的理解》,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35页。
B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示例:佟柔主编:《民法》,法律出版社1980年版,第123页。
C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如有需要,著者可标出国籍,用六角括〔〕标示。
示例:〔德〕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2)古籍A 古籍一般应依次标注责任者、书名、卷次、页码或责任者、篇名、部类名、卷次、版本、页码。
卷次可用阿拉伯数字或中文数字表示,全书统一。
如有需要,责任者可标出朝代名称,用方括号[ ]标注。
示例:王夫之:《读通鉴论》卷1。
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卷3,光绪三年苏州文学山房活字本,第9页a。
杨时:《陆少卿墓志铭》,《龟山集》卷34,四库全书本。
[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弘明集》卷5。
B 整理本按一般著作格式标示。
示例:毛祥麟:《墨余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35页。
C 常用古籍可不注编撰者和版本。
示例:《孟子·公孙丑上》。
《史记》卷87《李斯列传》。
(3)外文著作A 引证外文文献,原则上使用该语种通行的引证标注方式。
B 以下以英文为例。
一般应依次标注责任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著者姓名,名排在前,姓排在后;著作名用斜体,书名中首词和实词的首字母大写;用p.(如为单页)或PP.(如为多页)表示所引著作页码。
示例:Chreles Shepherdson, Vital Signs: Nature, Culture, Psychoanalysis. New York: Routledge,2000, p.35.D. Schiffrin, D. Tannen & H.E. Hamilton (eds.), The Hand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 Oxford: Blackwell, 2003, pp.352-371.(4)析出文献A 如从文集中析出文献,则应将文集的责任者与文集题名排在文献名之后;文献名与文集信息之间加“载”字。
示例:李培良:“中国文化的宿命主义和动能取向”,载乔健、潘乃谷(编):《中国人的观念与行为》,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页。
B 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相同时,可省去文集责任者。
示例: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载《鲁迅全集》第9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25页。
C 期刊文章,在析出文献名与期刊名之间,不标期刊责任人名,亦不加“载”字。
示例:王雅林:“城镇居民时间预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
第?页。
D 报纸文章示例:王启东:“法制与法治”,《法制日报》1989年3月2日。
E 英文的析出文献用引号,书名和期刊名用斜体。
示例:T. A. van Dijk,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in D. Schiffrin, D. Tannen & H. E. Hamilton (eds.), The Hand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 Oxford: Blackwell,2003, pp. 352-371.Heath B. Chamberlain, “On the Search for Civil Society in China”, Modern China, vol. 19, no. 2 (April 1993),pp.199-215.(5)转引文献在引用文献之后,加“转引自”字样,之后加转引著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