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影视鉴赏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4
英雄影评电影英雄影评《英雄》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它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电影不仅展现了精彩的武打场面和华丽的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它带给了我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首先,电影中的角色塑造非常出色。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和动机,他们的人物发展令人着迷。
主人公无名的冷酷和智慧,让我对他的行动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而秦国的君主和其他角色的复杂性,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导演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角色对白,让我对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电影中的剧情设计紧凑而富有张力。
故事以秦国统一六国为背景,通过一系列的错综复杂的情节展开。
每个情节都紧扣主题,扣人心弦。
电影中的反转和意想不到的发展,让我屏息以待,不敢错过任何细节。
尤其是最后的结局,令人热血沸腾,同时又带给了我对人性和权力的深思。
此外,电影的视觉效果和动作场面也是令人叹为观止。
导演运用了大量的特技和CG技术,创造出了让人目眩神迷的场景。
每一场战斗都精心设计,动作流畅而独特。
无论是刀剑交错的打斗还是飞檐走壁的追逐,都让我瞠目结舌。
电影中的每一帧都充满了美感和力量,让我沉浸其中。
最后,电影英雄给我带来了对勇气和正义的思考。
在电影中,每个角色都在为自己的信仰和目标而奋斗,无论是主人公的无名,还是秦国的君主。
他们都展现了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这让我深思自己的人生,是否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是否能坚守自己的信仰。
总的来说,《英雄》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它不仅给我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我对人性和生活的思考。
这部电影让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英雄之路,只要勇敢追求,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电影《英雄》的画面内涵赏析秦始皇作为中国第一代帝王,其身上的是是非非为当今的电影人提供了无尽的话题。
《秦颂》,《英雄》算是秦史系列影片中十分优秀的作品。
而其中的《英雄》从画面内涵上讲算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了。
拿《荆轲刺秦王》与《秦颂》相比,本人不喜欢秦颂的画面感觉,电影终归是电影,要和现实生活不一样,而秦颂的画面太过写实,制作粗糙,毫无美感可言。
而《英雄》则不同,张艺谋用中国传统绘画的“大写意”笔法,把中国的哲学、文化、历史等等诸多元素浓缩在如此这般美轮美奂的画面意境当中,其艺术神韵在影片整体中无处不在却又藏而不露。
一:哲学意境中的暴力影片将人物在赵国书馆求字的过程表现得惊心动魄:剑法在书法当中可寻,书法又在万箭穿堂之时形成。
所谓“剑法”的几重境界,实乃人生的几重境界。
你看那万箭穿堂时刻:老者岿然不动,残剑举手接箭,都在面不改色心不跳地继续书写。
表面看这只是秦军攻赵的阵势,内骨里却有无尽的禅机与“悟道”,是为秦王后面的“天下”理论做铺垫的。
查阅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论著,正有《说剑》、《天下》二篇。
几乎与《英雄》的主要情节,思想脉络完全一致。
原来,张艺谋深悟庄子学说的精髓,借助于他的“天下”学说演绎自己影片中的“天下”观念!这里不得不复叙一下庄子的故事:赵文王喜欢剑术,门下聚集剑客三千,每日对击,死伤无数。
庄子扮作剑客前往与大王“说剑”:号称自己的剑法“十步杀一人,千里无阻挡”。
赵王兴奋,挑出剑客与他比试。
庄子不动,却说自己有“三种剑”,一种是“天子剑”,一种是“诸侯剑”,一种是“庶人剑”,他分别论述三种剑的不同制造和用法,说服了赵王以“天下”为重,不再玩剑,不再杀生。
而《英雄》显然就是将庄子的这个故事移植过来,通过几位剑客在“刺秦”过程中的转变,用现代电影手段演绎了庄子的“自然”、“无为”的哲学理念。
这个哲学境界就是自然生态,就是天下和平!这是真正的侠情义胆,他是要展示庄子哲学的“顺应自然、反对人为”,他是要将庄子的“无为”变成影片中的“不杀”,将三种剑变成剑法的三重境界,你就不能不佩服他的深厚功力。
《英雄》影评(精选5篇)第一篇:《英雄》影评英雄自从《史记》以来,“荆柯刺秦”的故事一直被人称颂,其中独立个体抵抗强权的精神更是其中的内核,而“侠”也被定义为“以武犯禁”,武侠文学和后来的武侠电影的社会功能是用侠的形象在一定程序上冲破社会禁忌,对抗强权政治,为读者或观众提供了在现实中得不到的快感。
张艺谋的《英雄》题材来自“荆柯刺秦”,它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古典美,让我们领略了古代气质的精神大餐。
当时七国争霸天下,而秦国势力最强,有一统天下之势,所以秦王成了众多刺客行刺的对象,其中对他构成威胁最大的是赵国的四名刺客:无名、残剑、飞雪、长空。
他们是对荆轲之类专为豪门贵族卖命的亡命之徒。
而在电影中,他们是一种新的身份示人,是士与侠的综合。
在短短的电影《英雄》中穿插了友情、亲情和爱情以及大情大义。
赵国大将的女儿(飞雪)为报家国之仇,与心爱之人(残剑)历经艰辛,苦练剑法,终有所成,即便决定刺秦,奈何在最后即将成功的一刻,残剑却领悟到了更深的大义——天下苍生。
与天下苍生相比,个人的得失便不再称得上什么得失,个人的爱恨、苦于众人的不理解,只能背下懦夫的骂名,然而在无名天下独一无二的剑法前,他也只能申明大义,竭力相助。
长空本着对无名莫大的信任,将自己的命运交由他来左右,更是所谓难得的知己吧!在朋友、家人、祖国与天下苍生之间,无名不得不狠下心做出抉择,然而正是这个抉择,决定了“英雄”这个称号。
在即将取得成功时选择了放弃,那是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啊!要经历怎样的思想斗争才能做到啊!“无名”之路,是否值得我们效仿?作为无名之人,当我们在追寻一个自身无法实现的目标之时,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学会放弃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辩证法告诉人们,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举世瞩目的雕塑艺术品——维纳斯像,就是因为没有了双臂,才给人以无穷的魅力,就是因为以未完成的形体留给后代,才给后人带来无限的遐想,所以放弃便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由此看来,学会放弃,也需要懂得辩证法的道理。
无与伦比的美——《英雄》影评一影片简介战国末期六国征战,秦国最强,秦始皇(陈道明)也就成了各国的敌人。
大侠无名、残剑、飞雪、如月、长空都要刺杀秦王。
残剑在知道了秦王一统天下的大志后,为了天下苍生的安宁,放弃了刺杀秦王的机会。
在长空、飞雪、残剑的帮助下,来自秦国的无名获得了离秦始皇只有十步之遥的机会——无名最厉害的剑术是“十步一杀”。
在为秦始皇讲述了他是如何杀死三位大侠的故事后,无名拔剑刺向秦王。
二影片评价《英雄》在艺术和商业结合上有着相当的创新,除了“罗生门”式的叙事策略,借鉴好莱坞的大片模式,对武打场面、影像画面设计、视听效果等方面也都颇有新意。
可以说,《英雄》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给人一无与伦比美的享受。
(1)视觉上的魅力影片营造了一个个给人以视觉上美的冲击的画面。
在导演拍摄手法上,张艺谋注重场面的气势和镜头的选择。
章子怡和张曼玉的对场戏中,周围一片金黄的黄叶林,二人衣着红长裙,落叶的飘然和轻工的慢动作无疑渲染了气氛。
在九寨沟拍的是采用九寨沟清晨湖面平静,人物在湖面打斗却不能解除湖水,加上拨雾笼罩,凄清,宁静的境界直入人心。
金军进攻赵国,几千万大军前进,脚步声震,黄沙满飞,这样的阵势为着震撼。
而在演员的装束上,以自然和人物性格表现为主。
如残剑,飞雪长发披肩,红衣袭地,整体看来人物装束很简单,突出一个剑客独行的形象。
秦王,无名经常从一身黑行装,时刻表现他的深邃,沉默的个性。
《英雄》利用颜色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体现出深刻的含义。
影片中,主要体现的是“红”与“黑”的对立和碰撞。
“黑”是秦朝的代表颜色,象征着宏大叙事的压力,主流意识形态的威严,而影片以红色隐喻国仇家恨,以红色象征火山爆发前的内在力量,以红色宣示一种剑侠特有的矢志与抱负。
影片伊始,即表现秦国的强大军队、盖世的宫殿建筑、浓烟而沉稳的黑色。
黑色衣着的严肃的秦王头顶黑冠、脚穿黑靴、身穿黑甲,稳坐黑色龙柱的黑色秦宫,豪气不凡,庄重威严。
在描写侠客的片段中,鲜艳夺目的红色则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
《英雄》影评拉开中国大片时代的帷幕2002年12月上映的电影《英雄》,是张艺谋执导的首部武侠巨制,李连杰、张曼玉、梁朝伟、陈道明、章子怡及甄子丹主演,主要讲述战国末期剑客刺杀秦王的故事。
这部影片是张艺谋导演面对电影全球化和商业化的背景,实现自身艺术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
该片明星云集,场面宏大,画面精美,武打设计挥洒写意,将中国传统意境与动作片的暴力美学造型相结合,创造了中国大陆电影新一轮的票房神话和电影产业化模式。
同时,《英雄》在商业与艺术之间的宏大叙事策略,也在知识分子、普罗大众、官方意识形态和电影专业人士间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英雄》真正拉开了中国大片时代的帷幕”。
电影《英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4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一名,提名奥斯卡金像奖和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获得多个国内外电影奖项。
“大写意”全景渲染精神境界影片《英雄》许多场景都是宛如画图的自然景观。
残剑、无名祭奠飞雪的仪式在九寨沟;飞雪和残剑青年时所居住的世外桃源是如诗似画的桂林山水;飞雪与残剑殉情在浩瀚苍茫的大漠荒塬。
这些自然景观营造了一种视觉奇观,更是主体情思的载体,使得爱恨情仇的故事、飞舞跃动的身体都被赋予了丰富的意味。
《英雄》以“大写意”的手法拍摄山水全景。
塑造人物、表现性情,自然风景的作用时隐时现,使人物形象独显魅力。
影片打破传统沉稳的拍摄模式,追求风景和人体的诗情与意境之美,这种美不仅来自于“红、蓝、绿、白”的色彩设置,也来自空间环境的自然之美(胡杨树林、高山瀑布、翠色平湖、沙漠荒塬)。
《英雄》中每一场风格迥异的打斗开始之前,都用环境的大全景画面来交代场景、渲染气氛。
比如,影片开头无名进到秦宫,宫殿大全景光线对比强烈、呈透视感的线条给人窒息的宏大庄严感,显示这是一场“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义举。
无名、长空对决的棋馆在全景镜头中呈现,雨水嘀哩哩地落下,棋馆建筑形制两边对称、错落有致,表示一场超现实的意念之战即将爆发。
评一评《英雄》的色彩运用评一评《英雄》《英雄》是一部由张艺谋导演的刺杀秦王的大片,片中的情节主要以在大殿上无名壮士和秦王的对话为主要线索,随着真相的水落石出,无名壮士放弃了刺秦,最终被秦王所杀,成为真正的英雄。
片中的音乐和色彩的运用成为《英雄》的一大特色。
那么接下来请让我细细的回味一下在这部影片运用的音乐和色彩。
说起音乐,影片中用琴乐和戏曲音乐这种较为传统的音乐来表现打斗的场景,尤其是在无名与长空在意念中搏斗到最激烈处时,琴乐也随之到了最高潮处,之后琴断战斗也随之结束。
这种表现方法与写作的象征手法类似。
在秦王和残剑的打斗中,随着气氛的越来越紧张,所用的戏曲音乐也随着叫声的越来越快而到了最激烈处。
在影片中琴乐与戏曲音乐都是那种较为古典传统的元素,向观众们表现了浓浓的中国特色。
接下来我们就说一说这部影片中的最大亮点——色彩。
让我们从头娓娓道来。
首先是灰黑色。
片头秦王召壮士觐见时整个画面采用的是灰黑色,给观众带来沉重压抑的氛围。
同时,影片也采用这种色调来向观众传达了秦王的内心世界——害怕别人刺杀自己的防卫心理。
借用这些来表现秦王的“暴君”形象为下面的刺秦行动找到充足的理由以及作下铺垫。
大殿上秦王的面前的几排黄色的烛光,在一片灰黑色中如明星般耀眼,那是秦王权贵的寓意,象征着权威和高贵。
这便是秦王的完整形象——残暴又高贵。
当然,影片中也用了烛光来表现无名壮士的意念和杀气,虽有点不现实,但也是很独特的表现方法。
第二是石板色,也就是那种瓦青色。
在长空与无名的博斗中,涌入观众眼帘的便是大片的这种色彩。
它是绿色混灰柔化成灰色序是产生的诸如石板色,银松色等,富有古典,优雅,迷惑的思想概念。
用这种色彩来诠释传统的表达题材时,可以受众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
再加上古色古香的建筑群和古琴更是将这种中国古典深入人心,把武术与艺术息息相通的高深境界放到特定的环境中去表现,真不愧为大家之作。
影片中出现的第三种主要色彩就是红色。
《英雄》是一部视觉与思想并重的武侠电影,它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对英雄主义和人性深层次的探讨。
电影通过一个关于刺杀秦始皇的故事,展现了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冲突,同时也对“英雄”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电影的视觉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从色彩的运用到场景的设计,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艺术感。
张艺谋导演以其独特的美学视角,将中国古代的山水画风格融入电影中,使得整部电影就像是一幅流动的画卷。
这种视觉艺术的展现,不仅提升了电影的观赏性,也加深了观众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
电影的故事结构复杂而巧妙。
它通过三个不同的叙述者,讲述了同一个故事的不同版本。
这种叙事手法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悬念,也让观众对“真相”有了更多的思考。
电影中的每一次反转,都像是对观众认知的挑战,让人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不禁反思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构。
电影中的角色塑造深刻而立体。
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们的行为和选择,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英雄”这一概念的理解。
李连杰饰演的无名,他的剑法高超,但他对于“英雄”的理解却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梁朝伟饰演的秦始皇,虽然是一个统治者,但他对于统一六国的执着,也体现了一种英雄的气概。
这些角色的复杂性,使得电影的主题更加丰富和深刻。
电影的情感表达十分真挚。
在追求个人理想和维护国家大义之间,角色们经历了内心的挣扎和牺牲。
电影中的每一次牺牲,都让人感受到了英雄的悲壮和伟大。
这种对情感的深入挖掘,使得电影具有了强烈的共鸣力。
《英雄》是一部具有深刻哲学思考的电影。
它不仅仅是对古代中国历史的再现,更是对英雄主义和人性深层次的探讨。
电影通过“无名”的刺杀行动,传达了一个强烈的信息:真正的英雄,不仅仅是武力上的强者,更是那些能够为了更高的理想而牺牲自我的人。
总的来说,《英雄》是一部成功的武侠电影。
它以其华丽的视觉效果、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英雄概念的探讨,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既震撼又感人的故事。
这部电影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致敬,也是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默默付出的英雄们的颂歌。
《英雄》影评《英雄》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等主演的中国武侠片。
该片于2002年上映,是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之一。
本片以独特的叙事结构、精美的视觉效果和深刻的思考题材,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真相和英雄主义的思考。
影片以秦始皇统一六国为背景,展示了三位刺客荆轲、秦庄襄王和齐世子相互间的故事。
三位主角身份不同、立场各异,他们的交织和碰撞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首先,影片的叙事结构独具匠心。
整个影片由三个主要情节组成,分别是荆轲刺杀秦始皇、秦庄襄王在音律激发下的思想变化以及荆轲与齐世子的互动。
每个情节都以不同的视觉风格和色调呈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多线叙事的方式为观众提供了不同的视角,让人在欣赏影片的同时思考不同角色的真实动机和行为背后的含义。
其次,影片的视觉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张艺谋导演以其擅长的艺术美学手法,在《英雄》中再次展现了其独特的才华。
电影中运用了大量的特效和色彩处理,结合精美的服装和场景设计,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例如,电影中出现多次的雨、雪和沙尘暴场景,以及精心设计的武打和刺杀场面,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些视觉效果的运用,使影片更富有戏剧性和艺术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廊之中。
最重要的是,《英雄》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探讨了真相和英雄主义的概念。
整个影片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展开:什么是真相?每个主角都对这个问题有着不同的回答。
荆轲、秦庄襄王和齐世子都有各自的目的和动机,他们通过行动来追求和维护自己眼中的真相。
观众也被引导去思考,在追求真相的道路上,英雄们到底为了什么而奋斗?他们的英雄主义是否被真相所定义?影片中展现的各种暗示和伏笔使得观众在看完电影后需反思并思考这些问题。
综上所述,《英雄》是一部富有深度和艺术感的电影作品。
影片通过独特的叙事结构、精美的视觉效果和深刻的思考题材,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触动心灵的视听盛宴。
这部电影不仅展现了中国武侠文化的魅力,更引发了人们对真相和英雄主义的思考。
深度剖析张艺谋的《英雄》《英雄》这部影片讲的是一位无名大侠练就了十步必杀的武功,想去刺杀秦王。
为了进宫后更接近秦王,无名和三位江湖上有名的刺客(长空、飞雪、残剑)一起商量好,接近秦王后准备行刺。
可在与秦王交谈中,无名发现了秦王竟然如此的伟大,于是放弃了刺杀的念头,最终倒在秦王的乱箭阵中。
①、声音出色《英雄》中音乐的选择可谓非常知道为,渲染了剧中许多情节,整部影片的艺术性因为音乐而升华。
《英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武打片,期间穿插着爱情、友情、以及关心社稷之情。
所以为了烘托不同的情感,音乐的选择非常的重要。
影片刚一开始,导演通过悠扬的马头琴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豪迈的武侠世界。
万马奔腾吗,气势雄浑,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
当展现飞雪与残剑凄美的爱情的时候,导演运用了柔美的音乐,观众听到了这种音乐,好似陶醉在了这种凄美的意境里,暂时忘记了战争的严肃性,可见导演对音乐的选择十分用心。
电影结束时,悠扬的马头琴再一次响起,呼应影片开头,更能表现出电影的主题。
②、动作唯美《英雄》这部影片是中国大片时代的开端,由于导演尝试运用了很多特技,所以观众整体感觉到这是一部很唯美的电影。
《英雄》中最唯美的,最令观众难忘的,应该是不同寻常的武打画面。
从前的电影武打画面一般很平庸,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造成了很多观众的审美疲劳。
可《英雄》一改观众心目中的武打场景。
武打在一般人眼睛里大多是残酷的,可《英雄》却通过特技把武打拍摄成了一种艺术,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美的享受。
说起武打,不得不提的一位导演就是徐克,徐克导演也是将武打拍摄到了一种虚无魔幻的境界,是观众观影时身临其境,心灵受到极大的感染。
《英雄》中一共有许多段打斗,可令观众难忘的,有这么三段。
第一段:长空与无名棋社之战,导演多用慢镜头,把打斗的细节表现的淋漓尽致,并且导演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武打上升到意念之中,再配上古筝富有神韵的声音,将观众带入了棋、乐、剑的世界。
第二段:飞雪和如月的这一段打斗,导演把场景设定在一片枫林里,为的是体现打斗时的美感,这一段导演同样是使用慢镜头,并在两人打斗中夹杂了大量枫叶。
《英雄》古典与现代的交织传奇电影《英雄》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陈道明、甄子丹等一众演员主演的古装武侠片。
这部电影以古代中国的战国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权谋、爱情和英雄的故事。
影片通过精美的画面、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成功地将古典与现代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了一幅瑰丽而又深邃的传奇。
首先,电影《英雄》在叙事上独具匠心。
整个故事以一个名叫“无名”的剑客为主线,通过他与秦始皇的对话,以及与其他角色之间的交流,展现了一个复杂而又扣人心弦的故事。
影片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结构,通过多个视角和时间的穿插,将观众带入一个错综复杂的世界。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加了观影的乐趣,也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具有层次感和深度。
其次,电影《英雄》在美学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张艺谋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将影片打造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画卷。
每一帧画面都充满着诗意和哲思,令人陶醉其中。
尤其是影片中那些慢镜头的运用,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延伸。
同时,电影的配乐也是其一大亮点。
从开篇的《英雄曲》到片中的各种音乐元素,无不与剧情相得益彰,给观众带来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再次,电影《英雄》在思想上给人以启发。
影片中的角色们都代表着不同的立场和观点,他们之间的对话和争斗,引发了观众对于权力、忠诚、自由等问题的思考。
尤其是秦始皇和无名之间的对话,探讨了权力与人性的关系,引发了对于权谋与道德的思考。
影片通过这些深入的思考,向观众传递了一种关于人性和社会的智慧,使得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思想深度的艺术品。
最后,电影《英雄》在演员的表演上也可圈可点。
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等一众演员都将自己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李连杰饰演的无名剑客冷静而又坚毅,梁朝伟饰演的秦始皇威严而又孤独,张曼玉饰演的殷雪机智而又深情。
他们的表演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对于角色内心世界的深入理解和传达。
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演员们的情感共鸣和角色的存在感,这是电影艺术的魅力所在。
编导第二课——《英雄》色彩分析影评如果以色彩来将全片分为五段故事的话,黑色开篇的秦国皇宫和雨天中的棋馆则属于第一部分。
黑色的士兵甲胄与冷硬的秦宫石墙灰瓦一派庄严肃穆,给人以压抑神秘之感,强有力地抓住了观众的观影欲望,并且有效地烘托了即将出场的高贵秦王和冷静刺客无名,通过黑色,将两人的心理、身份一览无余地呈现给观众,并且导演将这一派沉默的黑色一直延伸到雨天中无名与长空决战的幽静小棋馆。
肃杀的古琴声中,雨珠顺着灰黑的棋馆屋檐中徐徐落下,在这看似平和的场面中,两大高手无名与长空却展开了悄无声息的意念决斗,随着琴声达到高潮琴弦断开,这一场生死角逐终于在长空被无名一剑致命应声倒地后落下帷幕,无名,胜!第二部分发生在赵国一个偏僻小城的书馆中,将红色运用得出登峰造极的张艺谋更是将这一部分渲染得尤其出彩,以此烘托在无名的讲述中满怀嫉妒、悲愤及痛苦的残剑、飞雪二人。
残剑不仅剑术高明,一手赵国书法更是在他手上出神入化,当黑色的飞箭如过江之卿般扑来时,残剑大侠临危不乱,依旧奋笔疾书,终于写就一个大字--"剑"第三部分秦王从无名的叙述中逐渐找出破绽,怒目睁圆对无名喝道:"你在撒谎",是的,此时真相被揭开,赵国人无名从小被秦人收养,无名痛恨秦王所以十年苦练剑法--"十步一杀"只为刺杀秦王,这时导演已将整体的主色调换成蓝色,代表沉着冷静的蓝色,秦王猜想刺客无名找了长空、残剑、飞雪等人自导自演了一出戏只为获得接近秦王十步的机会。
象征着忧郁的蓝色正好代表了残剑、飞雪两个人的爱情悲剧,也彰显出两人为保全对方而争先赴死的忠贞不渝。
第四部分以绿色为主,偌大空旷的秦宫挂着唯美的绿色纱幔,给冰冷的建筑笼上一抹生机,暗喻着秦王将在这次浩劫中存活下来。
而残剑、飞雪身着绿衣在千万秦军的冷兵器中一路冲杀,两袭鲜活的绿衣在一片黑色盔甲和红色头羽中显得青翠欲滴,绿色表达了他们以刺杀秦王而换取和平的心愿,然而,怎样才是真正的和平,在与秦王的对决中,在苦练书法剑法的漫长年岁中,残剑悟出来了——舍小仇为大国,这也使得整部影片在立意上跳脱到了另一个更深的层次之上。
精心整理精心整理张艺谋《英雄》影评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英雄》是成功的,两亿多的票房确实令人惊叹。
但是,当我们从艺术的角度去剖析它时,它是否如自身取得的票房所反映的那般辉煌呢?一部片子票房高,定是有它的优势所在,但是“叫座不叫好”也着实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一.所谓张艺谋式的“英雄”之所以把影片中的“英雄”定义为张艺谋式的“英雄”,是有一定的影片内涵与文化意义所在人,术,至于影片中有关色彩的应用,大概是影片历来为人称道之处所在吧。
由于色彩带给人们的常常是视觉上的第一印象,所以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由于影片塑造的是一个悲剧故事,整个影片的背景色彩多给人一种苍茫、低沉之感。
但是就是那灰蒙蒙的背景下,常常又出现一抹鲜艳的红色——如此刺眼,似乎在向人们强烈地诉说着什么。
整部影片是通过倒叙的手法向我们展开,大概可以把情节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通过无名之口向秦王诉说刺杀长空、飞雪、残剑的经过。
为了取得秦王信任,无名编造了用情离间他们的谎言。
第二部分,是秦王洞察了无名的意图后,臆测的经过。
第三部分才是事实真相。
黑色一直是镜头中秦王和秦王宫一成不变的主色,代笔着权力、野心和威严。
而英雄们的形象则经历了由红过渡到蓝,又过渡到白的过程。
红色本来就是血的颜色,炽热、耀眼,展现的是英雄身上的赤胆忠心、满腔热血之气。
而蓝色则多了几分沉着冷静、气宇轩昂之感。
至于白色,有人说那才是影片中真正的英雄本色。
英雄们的内心如纯洁的白色一样宁静、精心整理精心整理高远,他们能最终认识到天下的太平才是最重要的,舍弃个人的仇恨、成就了天下苍生,这才是影片所弘扬的英雄精神的本真。
除去场景和色彩,像影片中的其他拍摄技巧,比如长镜头与短镜头的配合使用等,对于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导演来说,自然是运用自如,不在话下。
三.客观地看待《英雄》这部影片的得与失《英雄》这部本来备受瞩目影片在真正上映后,似乎并未达到观众的期待值。
虽然影片投资过亿,选用的都是大牌演员,甚至是作为第一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礼的商业片,再加上不错的票房,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掩饰不了这部影片所存在的瑕疵。
《英雄》鉴赏摘要:英雄这部电影是张艺谋的又一经典之作,在这一部电影中将影视画面的几大基本元素运用的十分得当,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在该影片中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
英雄是应该有着长远的目光和一颗包容的心。
关键词:英雄蒙太奇一、蒙太奇手法的功能蒙太奇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画面剪辑是由许多画面或图样并列或叠化而成的一个统一图画作品,画面合成是制作这种组合方式的艺术或过程。
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
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
通过蒙太奇手段,电影的叙述在时间空间的运用上取得极大的自由。
一个化出化入的技巧(或者直接的跳入)就可以在空间上从巴黎跳到纽约,或者在时间上跨过几十年。
而且,通过两个不同空间的运动的并列与交叉,可以造成紧张的悬念,或者表现分处两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如恋人的两地相思。
不同时间的蒙太奇可以反复地描绘人物过去的心理经历与当前的内心活动之间的联系。
这种时空转换的自由使电影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小说家表现生活的自如。
蒙太奇的运用,使电影艺术家可以大大压缩或者扩延生活中实际的时间,造成所谓“电影的时间”,而不给人以违背生活中实际时间的感觉。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蒙太奇的把握不能过长,否则会令人乏味,也不能过短,会让人感觉仓促。
蒙太奇这种操纵时空的能力,使电影艺术家能根据他对生活的分析,撷取他认为最能阐明生活实质的,最能说明人物性格、人物关系的,乃至最能抒述艺术家自己感受的部分,组合在一起,经过分解与组合,保留下最重要的、最有启迪力的部分,摒弃省略大量无关轻重的琐屑,获得最生动的叙述、最丰富的感染力。
蒙太奇还有两个无法否定的重要作用。
一是使影片自如地交替使用叙述的角度,如从作者的客观叙述到人物内心的主观表现,或者通过人物的眼睛看到某种事态。
没有这种交替使用,影片的叙述就会单调笨拙。
电影《英雄》影评弦鼓之韵——浅析影片《英雄》之音乐特色影片《英雄》主要角色均着纯色且色彩亮丽的服装,配纯色服饰,极具个性,被诸多影评人加以评价。
但是影片采用的背景音乐也极具特色,曾获香港金像奖最佳音乐奖。
该影片主要以无源音乐为主,自影片开头至4:00,粗狂的琴声悠扬婉转,配以战马奔驰,顿生沧桑之感,并且伴以有序的鼓点声,似的音乐层次多变,让人想起北方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生有荡气回肠之感,影片也是通过这样的音乐奖观众引导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音乐和环境相结合,使影片氛围变得十分厚重。
这类音乐的使用,也为影片增加了几分神秘感,无名坐在奔跑的马车中,鼓声由弱到强,由独奏到合奏,体现了马车由远及近的过程,也体现了英雄无名的愈加接近秦王,愈加紧张的心态,更体现了紧张局面的即将到来。
打击乐不仅在片头有所应用,而且贯穿全部影片,以强弱快慢有序的快慢特征是电影拥有较强的旋律感,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使得电影此起彼伏,快慢相得益彰,适合剧情发展,使得剧情悬念迭起,起起伏伏,让观众的心随之紧张无比,并且鼓点此起彼伏,在敲动观众心的同时,也为观众带来猜测,担忧和不安,似乎随时会有新情况的出现,将烘托效果达到最佳。
影片9:30到10:20是长空与官差在棋馆的打斗场面,各种鼓声,弦乐声交相伴随剧情出现,并且武器的碰撞声也渲染了气氛,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
11:40到14:06的时候是无名与长空在棋馆的决斗,其中鼓声属于无源音乐,古琴属于有源音乐,而各种器械武器的碰撞声属于有源音响,这时的音乐是由古琴,大鼓和小提琴组成,古琴轻柔,悠扬却很有力度,各种乐器的音乐逐渐引出,力度逐渐增大,这一系列变化就是两人心理的变化,这既是二人之间的打斗,又是二人之间进行的心灵沟通,旁边老者抚琴为声既是有源音乐,又是对二人心态的暗示。
弦乐旋律逐渐变快的过程便是剧情逐渐渐进高潮的过程。
有源音响,戏曲式的叫喊声也为二人的打斗渲染了气氛,并且这种叫喊声在50:09到50:40的无名与残剑的打斗中也出现了,这种叫喊声与中国戏曲中的一些元素有些相同,体现了导演在拍这部戏的时候,融入了大量的中国传统元素,也为该部影片增加一些历史元素,增加其历史感和厚重感。
1.《英雄》这部影片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便是耀色彩之美,把一种心理的色彩完美的用画面呈现出来.影片在主次色彩的运用上,用得恰到好处,张艺谋不仅是一个好的导演,更在色彩方面有着很好的造诣,电影中色彩是很重要的角色,它决定着这一场电影是否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更确切的说是看这个导演是审美意识。
导演通过色彩的运用把风格结构有层次地展现出来,为环境、人物心境主题思想等服务。
棋馆之战——青灰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至少是影片中的真实,丝毫没有添加讲故事人—-无名的感情色彩,没有感情色彩的故事的故事压根就没有鲜明的色彩.两位高手,一对好朋友,决战与棋馆.无名,一位绝顶的高手,表面冷漠而内心充满火热的人,并且很自信。
长空,大家心目中英雄,自认为天下无敌,自负之极。
有一句话这样说:高手对决,比的是内力.其实两人一直在用意念在对决,意念就是青灰色的,没有现实那么清晰.“面对着自己的朋友,面临着共同的目标——刺秦‘大任',我真的要亲手杀掉自己的知己吗?”无名脸色冷漠,其实心里是一片凄凉!从今天起,自己的朋友就要死在我的短剑之下,我怎能不伤心。
我是一个冷漠的人,可是面对着即将死去的朋友我还是得装作丝毫不在意的样子。
其实,我们并不冷血,只不过我们心中有仇恨。
可是我的朋友啊…“我愿意以自己的生命换取刺秦的机会”长空很坚决,没有丝毫犹豫,报的是必死的决心.两人都拥有博大的胸怀.那一刻,他放弃对抗,跟随自己戎马一生的长枪被朋友的短剑削断,孤独凄凉的掉落在冰凉的地上,冰冷的水珠讥诮的涌上来,喷了满枪,也滴了他满脸。
朋友的短剑从腹部刺入,这意味着死亡,带着一丝期望已带着遗憾死亡。
但是为了刺青也认了。
青灰色是没有感情色彩的,代表着朋友之间凄凉的离别与死亡,也代表着意念的颜色。
没有面部表情的他们像是冷血动物,面部表情也是灰色的.灰色时而被涂抹的更重一些,那边变成了黑色,那是他们最博大的胸怀,也烘托出一种庄严.书馆之战一——红无名确实是一个深邃老练的人,在面临着秦王这个“天下枭雄”时,他编造了一个故事,残剑与飞雪的故事。
《英雄》——色调分析品味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其中不乏看见他对于色彩的控制是值得我们去欣赏的,对于色彩的标识是打开这部影片的又一把钥匙,从他的镜头下,黑色,红色,蓝色,绿色,白色这些基调似一个人有着自己的个性,情感,甚至是独一无二的灵魂。
黑色:骑着黑色战马的战士,一眼望不尽。
在殿外的大臣穿着黑色站在两边,黑色中透露着一种威严,殿内是一片空旷,秦王处在一个充斥黑色的环境之中,他的内心孤独,寂寞,“十年来,从未有人上殿近寡人百步。
”从他们两人的发饰服饰以及周围的摆设来看,黑色调成为无名和秦王的主要色调贯穿于这部电影,黑色是无名在整部影片中对于生与死的讲述,在无名的世界里生死无足轻重,面对飞来的万箭,他很坦然,他的内心想要寻求一种解脱,从黑色中解脱出来。
秦王,他对自己定下体制无奈,黑色是他肩上担当的责任。
红色:荒漠戈壁之中,一座红色书馆突兀,像岩浆要喷发,心里涌起一阵心慌,随后秦人率领千军万马,以放箭展开腥雨之战,赵人端坐仍然在练习书法,“你们要记住,秦国的箭再强,可以破我们的城,灭我们的国,可亡不了赵国的字!”红色又象征着历史兴衰流淌着的血液,是赵国轰轰烈烈的民族气节和炽热的生命,朱砂的出现,体现了导演对于文化血脉这一重要情怀的暗指。
另一方面,红色映照着这个故事中是残剑和飞雪的互相猜忌。
飞雪一剑刺出去,红色是戾气、冲动和怀疑。
两个红衣女子在一片红色的树林里,枯黄的树叶缓缓飘落,剑扫过落叶,如月眼光是凄冷仇恨的。
金黄的树林在如月被剑刺后随即晕染成鲜红一片,似鲜血。
蓝绿色秦王回忆记忆中的刺客,蓝绿色调,秦王身为一国之军,缜密的心思,镇定自若,而残剑飞雪则是胸怀坦荡。
绿色给人以平静,希望,更令人舒缓。
所以能从书法中悟出剑道,身穿青衣也令人感到温婉气息铺面而来。
两人有许多美好的记忆,绿水无痕,停留在彼此的心里。
在那个青色的早晨,飞雪刺伤残剑,对残剑说“我要你好好活下去。
”又带着一抹哀伤。
那是纯真的爱情。
白色白色是纯洁,干净的颜色,是残剑,飞雪忠贞的爱情“我们再不会浪迹江湖了,我现在就带你回家,回我们的家。
无与伦比的美
——《英雄》影评
一影片简介
战国末期六国征战,秦国最强,秦始皇(陈道明)也就成了各国的敌人。
大侠无名、残剑、飞雪、如月、长空都要刺杀秦王。
残剑在知道了秦王一统天下的大志后,为了天下苍生的安宁,放弃了刺杀秦王的机会。
在长空、飞雪、残剑的帮助下,来自秦国的无名获得了离秦始皇只有十步之遥的机会——无名最厉害的剑术是“十步一杀”。
在为秦始皇讲述了他是如何杀死三位大侠的故事后,无名拔剑刺向秦王。
二影片评价
《英雄》在艺术和商业结合上有着相当的创新,除了“罗生门”式的叙事策略,借鉴好莱坞的大片模式,对武打场面、影像画面设计、视听效果等方面也都颇有新意。
可以说,《英雄》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给人一无与伦比美的享受。
(1)视觉上的魅力
影片营造了一个个给人以视觉上美的冲击的画面。
在导演拍摄手法上,张艺谋注重场面的气势和镜头的选择。
章子怡和张曼玉的对场戏中,周围一片金黄的黄叶林,二人衣着红长裙,落叶的飘然和轻工的慢动作无疑渲染了气氛。
在九寨沟拍的是采用九寨沟清晨湖面平静,人物在湖面打斗却不能解除湖水,加上拨雾笼罩,凄清,宁静的境界直入人心。
金军进攻赵国,几千万大军前进,脚步声震,黄沙满飞,这样的阵势为着震撼。
而在演员的装束上,以自然和人物性格表现为主。
如残剑,飞雪长发披肩,红衣袭地,整体看来人物装束很简单,突出一个剑客独行的形象。
秦王,无名经常从一身黑行装,时刻表现他的深邃,沉默的个性。
《英雄》利用颜色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体现出深刻的含义。
影片中,主要体现的是“红”与“黑”的对立和碰撞。
“黑”是秦朝的代表颜色,象征着宏大叙事的压力,主流意识形态的威严,而影片以红色隐喻国仇家恨,以红色象征火山爆发前的内在力量,以红色宣示一种剑侠特有的矢志与抱负。
影片伊始,即表现秦国的强大军队、盖世的宫殿建筑、浓烟而沉稳的黑色。
黑色衣着的严肃的秦王头顶黑冠、脚穿黑靴、身穿黑甲,稳坐黑色龙柱的黑色秦宫,豪气不凡,庄重威严。
在描写侠客的片段中,鲜艳夺目的红色则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
残剑、飞雪
及如月等人物的服装均为红色,与少暗红色的场景空间熔铸为一体,形成烈火般的红调,给观众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例如,如月誓为主人报仇一节,与飞雪在胡杨树林中生死对决。
在这场戏里,急速运动的敌手中剑身亡,血眼看世界,使画面和空间变赤,颇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意味。
(2)听觉上的震撼
《英雄》也把武侠片的音效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影片的配乐不再像以往武侠片那样强调刀剑、拳脚、飞行的强烈夸张表现,相反,英雄的配音和拟音方面都相当克制,他们更重视体现“绵长”“幽远”的意境,更强调声音的质感。
充分容纳各种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化声音段:不仅有鼓声、琴声、伊扎特帕尔曼的小提琴,甚至是各种在武侠场面中的自然声音。
这些克制后表达出的已经令人大开“耳”界。
例如,正对画面,背景声安静得像清澈的湖水,在一片衣袂挥舞和鼓声的中低音中,剑声划破空气的锐响,配合人影腾挪的声音。
枪剑相撞后的渐弱的震颤声,极富韧性极具质感。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为描述李连杰剑法之准,他一剑横贯毛笔,从劈裂笔杆竹质到笔尖毛质声音的变化。
还有在九寨沟对决的剑戏,人脚踏在平静的水面声,剑挑破水,震开的一圈圈涟漪声,人耳闷在水利到跃出水面后扑面而来的空气感等等。
(3)凸显中国文化美
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
英雄在短时间内(1小时20多分钟)高效的展示了中国的文化,例如,琴棋书画,国学哲学,老子庄子,武侠武术,历史厚重,秦朝宫殿,千军万马,山水风景。
这些东西,都可算是能体现中国恢宏气势、精细美好的历史凭借。
首先,有关琴棋书画,影片通过很多技巧来体现。
第一段叙事中,长空在棋馆,每一个棋子的落下都会伴着被放大的水声。
整个棋馆也都笼罩在水帘与水滴之间,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听见滴滴答答的声音。
这种细微的声音被放大使画面很有艺术感,充满诗意。
黑子与白子,石制的棋盘,一会儿有千军万马,兵临城下,一会陷入包围,难以突围,这是围棋——用黑子与白子浓缩的战争,是一种大智慧。
张艺谋将棋更加的诗意化了一番,棋子被放置在水中,棋盘周围,会溅起飘逸的水花。
琴声也在这里出现。
一个老者以古琴抚曲,作为背景音乐,可以看清老者的指法,挥指的动作,古琴的模样,琴弦的振动。
其实,琴声在很多地方也
都作为了重要的背景音乐,比如打斗的场面,没有用节奏鲜明的鼓点,而用了古琴,就更加可以体现武功的逍遥美,诗意美。
使人们会有回到古代时的感觉,会觉得,这个声音,来自很遥远的地方,从中国悠悠历史的一个深处传来,然后重重的撞击心灵。
这些文化的东西,再经过影片的镜头展现出来,就有一种美得要醉的感觉。
这就是纯粹的美,剔透的美,中国诗的美,美的没有瑕疵。
再到后面,秦军破赵,漫天飞箭雨。
赵国的书馆里,无名向残剑所求的正是书法。
他们不用毛笔,而直接在沙盘上写。
残剑写字,意气风发,笔随意走。
在最后时刻,残剑用朱砂,巨笔,洒脱的写下一个“剑”字,笔走龙蛇。
导演将他的头发吹起,更加夸张的体现了这个感觉。
至于画,虽然影片里没有专门的出现,但是,镜头表现的很多山水画面就像是我们的山水画。
最后的时候,有一些长镜头反映了一些山水,远处如泼墨般的山,近处绿悠悠的水,加上倒影,闲鸟,这样的镜头,画意尽显。
影片也将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
老子的思想体现于第一段长空与无名的决斗。
长空与无名对决,无名叫住弹琴的老者,让他继续抚琴,然后,他们的战斗在意念中完成。
里面说:“武功琴韵虽不相同,但是原理想通,都讲求大音希声之境界。
”大音希声出自于《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武功高到一定程度,便不需要出招,无招胜有招。
这是多么高的境界呀!整个片子都在体现庄子的思想。
庄子的《说剑》,讲庄子给一个爱剑的皇帝讲治国,剑有三种,有天子剑,诸侯剑,百姓剑。
这意思与影片最后秦王悟到的三重境界是一样的:“手中有剑,人剑合一,随意一片叶,也是利器;手中无剑,心中却有,剑气伤人;最后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用一颗包容的心看待世界。
”这正是天子剑中讲的,和平,不杀。
无名的那招“十步一杀”也出自庄子。
李白的诗里也有“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句子。
可见这些文化上的东西是深入的,展示的也是有效的。
张艺谋也很精彩的阐释了中国的武术精髓。
中国武术,最精髓的是与道家结合的,飘逸,灵动,潇洒并且充满了美。
艺谋拍的武侠,展示的武功,让人不只是感到“厉害”,还让人感到“美”。
长空和无名的那一场战斗,简直美得难以呼吸!会有那样的镜头,那样的水声的烘托,那样的高深境界。
剑击的声音很美,水滴的声音也很美,意念中的对决充满了武学哲理。
影片中的慢镜头展示出一种
瞬间的力量感与节奏感,并且给观众以震撼。
到后来,无名为了展示剑快,那一串串呲呲的声音,书简的坍塌,充分的烘托了剑术之快。
再至后来的书法中悟剑,也是武术的一个博大的融合。
看到这里,人们完全可以被武学的博大与无处不在所震撼。
这是中国文化的魅力!
《英雄》,给予了人们在视听觉上无与伦比的美丽享受,也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以及它们的美丽。
它在商业和艺术上的成功使得他成为了中国电影产业化道路上的一块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