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网络知识点大全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5
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第一章、计算机基础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大型主机阶段、小型计算机阶段、微型计算机、客户机/服务器阶段(c/s)、internet阶段2、1964年IBM公司与美国航空公司建立了第一个全球联机订票系统,在逻辑上构成一个早期的客户机/服务器系统。
3、1983年阿帕网(ARPANET)正式采用TCP/IP协议,标志着因特网的出现。
1991年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
到1994年我国实现了采用TCP/IP 协议的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接入,可以通过主干网接入因特网。
4、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的辅助工程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计算机辅助工程CAE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计算机辅助测试CA T5、传统硬件的分类(IEEE):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6、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强,存储容量大,且具有高速的输入输出通道和联网能力。
服务器的处理器通常由多个高端微处理器芯片组成。
服务器按照应用范围划分:入门级、工作组、部门级、企业级服务器按照采用的处理器体系结构划分:CISC 、RISC 、VLIW服务器按照用途划分:文件、数据库、电子邮件、应用服务器按照机箱结构分:台式、机架式、机柜式、刀片式服务器7、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主要以IA—32体系结构(英特尔架构)为主,且多数为中低档服务器所采用。
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它的指令系统相对简单,并由硬件执行,而复杂的操作则有简单指令合成。
VLIW超长指令字:采用了EPIC(清晰并行指令计算)设计,也把它称为IA—64体系结构。
8、刀片式服务器是指在标准高度的机架式机箱内可插装多个卡式服务器单元。
每一块刀片实际上就是一块系统主板,可以通过板载硬盘启动自己的操作系统,类似于一个个独立的服务器。
优点:低功耗、空间小、单机售价低,同时还继承并发扬了传统服务器的一些技术指标。
特点:一是克服了多个服务器集群的麻烦,被称为集群的终结者;二是实现了机柜的优化。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1.网络基础知识1.1.OSI参考模型1.1.1.物理层1.1.2.数据链路层1.1.3.网络层1.1.4.传输层1.1.5.会话层1.1.6.表示层1.1.7.应用层1.2.TCP/IP协议族1.2.1.IP协议1.2.2.TCP协议1.2.3.UDP协议1.2.4.HTTP协议1.3.网络设备1.3.1.网卡1.3.2.集线器1.3.3.交换机1.3.4.路由器1.3.5.网关1.4.子网划分和路由1.4.1.子网掩码1.4.2.CIDR表示法1.4.3.路由表1.4.4.静态路由1.4.5.动态路由1.5.网络安全1.5.1.防火墙1.5.2.VPN1.5.3.IDS/IPS1.5.4.加密算法1.5.5.访问控制列表2.网络实施与维护2.1.网络拓扑与布线2.1.1.总线型拓扑2.1.2.星型拓扑2.1.3.环型拓扑2.1.4.局域网布线2.1.5.广域网布线2.2.网络管理2.2.1.SNMP协议2.2.2.CMIP协议2.2.3.网络监测工具2.2.4.问题排查与故障修复2.2.5.日志管理2.3.网络服务2.3.1.DHCP服务器2.3.2.DNS服务器2.3.3.FTP服务器2.3.4.Web服务器2.3.5.邮件服务器2.4.网络性能与优化2.4.1.带宽管理2.4.2.数据压缩2.4.3.QoS策略2.4.4.缓存技术2.4.5.负载均衡3.网络安全与管理3.1.信息安全基础3.1.1.机密性3.1.2.完整性3.1.3.可用性3.1.4.认证与授权3.1.5.非阻断性3.2.网络风险评估与管理3.2.1.风险评估方法3.2.2.风险处理方法3.3.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3.3.1.防火墙类型3.3.2.防火墙配置与管理3.3.3.入侵检测系统类型3.3.4.入侵检测系统配置与管理3.4.VPN与远程访问3.4.1.VPN类型3.4.2.VPN配置与管理3.4.3.远程访问技术3.4.4.远程访问配置与管理3.5.网络安全策略与应急响应3.5.1.安全策略制定与执行3.5.2.安全事件监测与响应3.5.3.安全漏洞修复与补丁管理3.5.4.安全培训与教育附件:1.实验报告范例2.路由器配置示例3.防火墙策略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国家依法确定和组织实施的一种安全保护制度,用于保护信息系统和涉密信息。
计算机三级_网络技术知识点一、网络基础知识1.网络概念:网络是指不同计算机之间通过通信线路或其他传输媒介连接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的系统。
2.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型和网状等多种形式。
3.OSI参考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网络通信协议的参考模型,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4. TCP/IP协议:是Internet所使用的协议集合,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等。
5.IP地址:用于标识网络中的主机,分为IPv4和IPv6两种版本。
6.子网掩码:用于将IP地址划分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7.路由器:用于在不同的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包的设备。
8.网关:在通信网络中负责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转发。
9.DNS:域名系统,用于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
10.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用于自动分配IP地址和其他网络配置信息。
二、网络设备和网络协议1. 集线器(Hub):用于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通过广播方式转发数据。
2. 网桥(Bridge):用于将不同局域网中的数据包转发。
3. 交换机(Switch):用于根据MAC地址转发数据包,提供更高的数据转发效率。
4. 路由器(Router):在不同网络之间进行数据转发,具备网络寻径的功能。
5. 防火墙(Firewall):用于保护网络安全,限制网络访问。
6. 文件服务器(File Server):用于存储和共享文件。
7. 打印服务器(Print Server):用于共享打印设备。
8.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在Web应用中用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9.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文件。
10.SMTP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邮件的发送。
11.POP3协议:邮局协议,用于邮件的接收。
三、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1.防火墙:用于保护网络系统,限制网络访问和控制网络流量。
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汇总)1.OSI模型:OSI模型是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的参考模型,共分为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都有自己的功能和协议,负责不同的数据传输任务。
2.TCP/IP协议:TCP/IP是互联网上最常用的协议集合,它包含了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等多个协议。
TCP负责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而IP负责实现数据包的寻址和路由,TCP/IP协议是互联网实现通信的基础。
3.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设备之间连接的方式。
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等多种形式,每种拓扑结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4.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网关、集线器等多种设备。
交换机用于连接多个计算机,实现内部数据交换;路由器用于连接不同网络,实现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网关用于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实现协议转换和数据转发;集线器用于连接多个设备,扩展网络节点。
5.IP地址:IP地址是用于识别网络中不同设备的唯一标识,是一串由四个数字组成的地址。
IP地址分为IPv4和IPv6两种,其中IPv4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IPv6地址由128位二进制数组成。
6.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子网划分是将一个大的网络划分为多个小的子网络,每个子网络可以有自己的IP地址范围。
子网掩码用于定义IP地址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通过与IP地址进行按位与运算,可以判断所属的子网。
7.VLAN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种虚拟局域网技术,可以将不同物理位置的计算机组织成一个逻辑上的局域网,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
VLAN可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灵活性,减少网络负载。
8.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是保护网络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数据泄露和恶意攻击的技术手段。
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虚拟专用网络(VPN)等。
9.网络管理和维护:网络管理是指对网络设备和网络服务进行监控、配置和维护的过程。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汇汇编1.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传输介质-数据传输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IP地址和子网掩码-子网划分和路由选择协议2.网络设备和协议:-网卡和交换机的功能和原理-路由器的功能和原理-集线器和网桥的功能和原理-TCP/IP协议族-HTTP、FTP、SMTP等应用层协议-ICMP、ARP、RARP等网络层协议-TCP和UDP传输层协议-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协议(IP、ICMP、ARP等)-网络管理协议(SNMP、RMON等)3.网络管理和安全:-网络拓扑规划和架构设计-网络性能监测和故障排除-网络安全策略和防护措施-网络访问控制和用户认证-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IDS)-VPN和远程接入技术-网络域名系统(DNS)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网络地址转换(NAT)和端口地址转换(PAT)- 网络编程和socket编程4.TCP/IP详解:-网络层和传输层协议(IP、ICMP、ARP、RARP、TCP、UDP等)的功能和原理-IP地址的分配和子网划分-路由选择算法和路由表的维护-TCP的可靠传输和流量控制-UDP的无连接传输特性-TCP连接的建立、维护和释放-TCP拥塞控制和流量管理5.网络安全:-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和防范措施-公钥和私钥加密算法-数字签名和证书认证- 安全协议(SSL/TLS、IPSec等)-安全策略和访问控制列表(ACL)-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IDS)的原理和配置-VPN和远程接入技术的安全性管理6.其他相关知识:-网络性能优化和带宽管理-无线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网络支持-SDN(软件定义网络)和NFV(网络功能虚拟化)-IPv6的基本特性和部署实践这些知识点涵盖了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试的主要内容,掌握这些知识对于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原理、搭建和管理网络以及解决网络故障和安全问题都非常重要。
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点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试是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的水平测试,主要考察考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网络设备和协议的配置与调试、网络应用和安全等技能。
以下是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点的详细介绍。
一、网络基础知识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3.互联网的组成和工作原理4.网络的拓扑结构和传输介质5.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的特点和应用二、网络设备和协议1.网络设备的硬件和工作原理-交换机的工作原理、端口配置、虚拟局域网(VLAN)的配置和管理-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路由表的配置与维护、网络地址转换(NAT)的配置-防火墙的原理、安全策略的配置-无线路由器的配置和无线网络的安全2.网络协议和数据包的格式-IP协议的地址划分和子网划分-ICMP、ARP、RARP协议的功能和应用-TCP和UDP协议的特点和应用-DNS的域名解析和递归查询-HTTP、FTP、SMTP、POP3协议的特点和应用3.网络服务和应用-网络文件服务的配置和管理-网络打印服务的配置和管理- 远程访问服务(RDP、SSH、Telnet)的配置和管理-邮件服务(POP3、SMTP)的配置与管理- WEB服务(IIS、Apache)的配置和管理- 数据库服务(MS SQL Server、MySQL、Oracle)的配置和管理三、网络安全和管理1.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威胁-病毒、蠕虫、木马和间谍软件的特点和防范-DoS和DDoS攻击的原理和防范措施-网络钓鱼、网络欺诈和信息泄露的防范2.网络安全管理的工具和技术-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IDS/IPS)的配置和管理-VPN和SSL的配置和应用-虚拟化和云计算的安全管理-安全策略和风险评估的设计和管理3.网络性能优化和故障排除-网络性能评估和性能监控工具的使用-网络故障排查的方法和流程-网络负载均衡和链路冗余的设计与实施四、网络设计和规划1.网络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容量规划-网络设备和协议选择与配置-网络安全和高可用性的设计2.IPv6的基本概念和配置-IPv6的地址分配和子网划分-IPv6和IPv4的互联互通3.无线网络的规划和配置-无线网络的频率规划和信道分配-无线网络的安全配置和覆盖范围控制以上是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点的主要内容,考生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来强化对网络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一章网络体系结构与设计一.局域网(LAN)特点:1.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2.高数据传输速率(10Mbps-10Gbps)3.一般属于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护和扩展分类:介质访问方法:共享介质式局域网和交换式局域网传输介质类型:有线介质的有线局域网,无线通信信道的无线局域网二.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远程网)广域网的通信子网可以利用公用分组交换网,卫星通信网和无线分组交换网三。
计算机网络结构的特点(了解)1.早期的广域网逻辑功能上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2.用户计算机接入:电话交换网(PSTN),有线电视网(CATV),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局域网(WLAN)四。
局域网技术的发展1.提高以太网的数据传输速率2.将一个大型局域网划分成多个用网桥或路由器3.将共享介质方式改为交换方式(在交换式局域网的基础上,出现了虚拟局域网VLAN)五。
宽带城域网的结构1.宽带城域网的逻辑结构“三个平台和一个出口”,即:网络平台,业务平台,管理平台与城市宽带接口2.核心层的基本功能:***a.把汇聚层连接起来,为汇聚层的网络提供高速分组转发,具有Qos保障能力b.实现与主干网的互联,提供城市的宽带IP出口c.为宽带城域网的用户提供访问Internet所需要的路由访问3.汇聚层的功能:汇聚接入层的用户流量根据接入层的用户流量,进行本地路由,过滤等处理根据处理结果把用户流量转发到核心层或本地进行路由处理4.接入层的功能:连接最终用户5.三层结构思想:上层负责下层的数据汇聚;核心提供出口与Qos,汇聚本地路由,接入服务用户六。
管理和运营宽带城域网的关键技术宽带管理,服务质量Qos,网络管理,用户管理,多业务接入,统计和计费,网络安全等七。
服务质量Qos要求的技术:***资源预留(RSVP)区分服务(DiffServ)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八。
宽带城域网管理:带内网络管理:利用数据通信网(DCN)或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拨号带外网络管理:网络管理协议(SNMP)建立管理系统九。
2024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最全版1.网络基础知识-IP地址(IPv4和IPv6)-子网掩码和网络地址-网关和路由-域名系统(DNS)-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总线、环形、星形等)-网络协议(如TCP/IP协议)-网络拓展设备,如交换机、中继器、路由器等2.网络设备和技术-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和管理-虚拟局域网(VLAN)的配置-网络地址转换(NAT)的配置-网络带宽管理和负载均衡-VPN(虚拟私人网络)的配置和管理-WLAN(无线局域网)和Wi-Fi技术3.网络安全-防火墙和网络安全策略-网络入侵检测和防御-虚拟专用网(VPN)的安全性-数据加密和认证(如SSL和TLS协议)-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理和应急响应4.互联网和云计算-互联网的发展和结构-云计算的基础知识和使用场景-虚拟化技术和云平台的配置和管理-云存储和云备份技术-高可用性和容灾技术5.网络协议和服务-TCP/IP协议和IPv6协议-网络层和传输层协议-网络服务和应用,如HTTP、FTP、SMTP等-网络文件共享和打印服务-网络监控和故障排除6.网络维护和管理-网络规划和设计-IP地址分配和管理-网络设备的安装和配置-网络故障排除和维修-网络性能调优和优化7.网络安全和法律法规-网络安全政策和法律法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策略-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隐私-网络攻击和黑客技术-防御网络攻击和入侵的方法和工具8.无线网络和移动应用-无线网络标准和技术,如Wi-Fi、3G/4G等-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和保护措施-移动应用的开发和部署-移动设备管理和远程访问控制-移动应用测试和性能优化。
2024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2024年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一、网络基本知识1.网络的定义和概念:网络是将各种计算机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2.网络的分类:按作用范围可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和局域网(LAN);按拓扑结构可分为星型、总线型、环型和网状型网络。
3.OSI七层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4.TCP/IP协议族:互联网协议族,包括IP、TCP、UDP、FTP、HTTP、DNS等常用协议。
二、网络设备1.网络设备的分类:交换机、路由器、网关、集线器、网卡等。
2.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交换机工作在二层,通过MAC地址进行数据转发;路由器工作在三层,通过IP地址进行数据转发。
3.网关的作用: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递。
4.集线器的作用:将多个网络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消息转发。
三、网络协议与服务1.IP协议:IP地址的分类、子网划分、子网掩码和无类别域间路由选择(CIDR)等知识。
2.TCP和UDP协议:TCP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UDP提供面向无连接的不可靠数据传输服务。
3.DNS服务:域名系统,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的服务。
4.DHCP服务: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用于自动分配IP地址给网络设备。
四、网络安全1.防火墙:网络边界设备,用于控制网络流量的进出。
2.VPN:虚拟私有网络,通过加密方式在公网上建立安全的隧道,提供远程访问和数据传输的安全保障。
3.IDS和IPS:入侵检测系统和入侵防御系统,用于监控网络中的安全事件和防止恶意攻击。
4.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保护,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五、网络管理1.SNMP协议: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用于在网络中监控和管理设备。
2.VLAN技术:虚拟局域网技术,将一个局域网划分为多个虚拟局域网,实现不同虚拟局域网之间的隔离和交互。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第一章 计算机根底分析:考试形式:选择题和填空题,6个的选择题和2个填空题共10分,都是根本概念。
1、计算机的四特点:有信息处理的特性,有广泛适应的特性,有灵活选择的特性。
有正确应用的特性。
〔此条不需要知道〕2、计算机的开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58、59年103、104机)、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效劳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1969年美国国防部运营,在1983年正式使用TCP/IP协议;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即全功能连接或正式连接;1993年技术出现,网页浏览开场盛行。
3、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CAD,CAM,CAE,CAI,CAT)、人工智能、网络应用。
4、计算机种类: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分为5大类:效劳器、工作站(有大屏幕显示器)、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PDA等)。
效劳器:按应用围分类:入门、工作组、部门、企业级效劳器;按处理器构造分:CISC、RISC、VLIW(即EPIC)效劳器;按机箱构造分:台式、机架式、机柜式、刀片式〔支持热插拔〕;工作站:按软硬件平台:基于RISC和UNIX-OS的专业工作站;基于Intel和Windows-OS的PC工作站。
5、计算机的技术指标:〔1〕字长:8个二进制位是一个字节。
〔2〕速度:MIPS: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M:百万;MFLOPS: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
〔3〕容量:字节Byte用B表示,1TB=1024GB≈103GB≈106MB≈109KB≈1012B。
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汇总)一、三级网络技术概述1.网络基础概念: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MAC地址等。
2.OSI参考模型:分七层,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3.TCP/IP协议:比较常用的网络协议,包括IP、TCP、UDP、ICMP等。
4.网络拓扑结构:例如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等。
5.网络设备和介质:包括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光纤、双绞线等。
6.网络管理与安全:包括网络配置管理、网络性能管理、网络故障排除、网络安全管理等。
7.互联网与局域网:区别、特点和应用。
8.网络服务:包括DHCP、DNS、FTP、SMTP、HTTP等常见网络服务协议。
二、路由器和交换机技术1.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学习和转发、路由表、路由选择等。
2.交换机的工作原理:MAC地址学习、转发表、广播和多播的处理等。
3.VLAN技术:虚拟局域网的划分和配置,提高网络性能和安全性。
4.网络地址转换(NAT):公网IP与内部私网IP的转换与管理。
5.节流和排队技术:流量控制和QoS(服务质量)管理。
三、无线网络技术1.无线网络的工作原理:物理层、MAC层、网络层的实现。
2.无线网络标准:如Wi-Fi、WiMAX等。
3.无线局域网(WLAN):基础设施模式、自组网模式、扩展模式等无线组网方式。
4.无线安全:WEP、WPA、WPA2等无线网络加密和认证方式。
四、网络安全技术1.防火墙:网络数据包的过滤和转发,保护网络免受攻击。
2.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安全的远程访问网络的方式。
3.IDS(入侵检测系统)和IPS(入侵预防系统):主动监测和防范网络入侵行为。
4.钓鱼和社会工程学: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和防范措施。
5.信息安全管理:风险评估、安全策略、安全培训等。
五、网络规划和优化技术1.网络规划:根据需求进行网络拓扑设计、IP地址规划和设备选择等。
2.路由器优化:调整路由器参数和协议以提高网络性能。
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知识点计算机三级考试的网络技术部分,主要是针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结构、协议和安全等内容进行考察。
下面,我们将以这些内容为主线,详细介绍网络技术的知识点。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使用通讯设施和协议使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 数据通信:允许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
(2) 资源共享:共享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
(3) 分布式处理:利用多台计算机协同工作,完成同一任务。
(4) 提高可靠性: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 按覆盖范围分类:LAN、MAN、WAN。
(2) 按使用方式分类:互联网、Intranet、Extranet。
(3) 按交换技术分类: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二、计算机网络的结构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
通信子网又分为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两部分,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光纤、无线电波等;通信设备有中继器、交换机、路由器等。
资源子网则负责提供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等资源。
三、计算机网络的协议1. 协议的定义: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套规则和约定,用于确保网络中各个设备的互连互通,使得数据传输能够正常进行。
2. 常见的协议:(1) TCP/IP协议:是互联网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协议,它是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的简称。
(2) HTTP协议:是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的简称,是用于万维网(WWW)上数据传输的一种协议。
(3) FTP协议:是File Transfer Protocol的简称,是用于在计算机之间进行文件传输的一种协议。
(4) SMTP协议:是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的简称,是用于在互联网上传送邮件的一种协议。
第一章网络体系结构与设计一.局域网(LAN)特点:1.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2.高数据传输速率(10Mbps-10Gbps)3.一般属于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护和扩展分类:介质访问方法:共享介质式局域网和交换式局域网传输介质类型:有线介质的有线局域网,无线通信信道的无线局域网二.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远程网)广域网的通信子网可以利用公用分组交换网,卫星通信网和无线分组交换网三。
计算机网络结构的特点(了解)1.早期的广域网逻辑功能上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2.用户计算机接入:电话交换网(PSTN),有线电视网(CATV),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局域网(WLAN)四。
局域网技术的发展1.提高以太网的数据传输速率2.将一个大型局域网划分成多个用网桥或路由器3.将共享介质方式改为交换方式(在交换式局域网的基础上,出现了虚拟局域网VLAN)五。
宽带城域网的结构1.宽带城域网的逻辑结构“三个平台和一个出口”,即:网络平台,业务平台,管理平台与城市宽带接口2.核心层的基本功能:***a.把汇聚层连接起来,为汇聚层的网络提供高速分组转发,具有Qos保障能力b.实现与主干网的互联,提供城市的宽带IP出口c.为宽带城域网的用户提供访问Internet所需要的路由访问3.汇聚层的功能:汇聚接入层的用户流量根据接入层的用户流量,进行本地路由,过滤等处理根据处理结果把用户流量转发到核心层或本地进行路由处理4.接入层的功能:连接最终用户5.三层结构思想:上层负责下层的数据汇聚;核心提供出口与Qos,汇聚本地路由,接入服务用户六。
管理和运营宽带城域网的关键技术宽带管理,服务质量Qos,网络管理,用户管理,多业务接入,统计和计费,网络安全等七。
服务质量Qos要求的技术:***资源预留(RSVP)区分服务(DiffServ)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八。
宽带城域网管理:带内网络管理:利用数据通信网(DCN)或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拨号带外网络管理:网络管理协议(SNMP)建立管理系统九。
三级网络技术归纳知识点1.网络管理技术:-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用于管理网络设备和监控网络性能的协议。
SNMP可以获取和修改网络设备的状态信息,并发送警报和通知。
- CMDB(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ataBase,配置管理数据库):用于存储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可以实现自动化的设备配置和更新。
- 网络监控工具:用于实时监测网络设备的状态和性能,并生成报告和趋势分析。
常见的网络监控工具有Cacti、Nagios等。
- 故障排除技术:包括网络故障的定位和修复,例如使用ping、traceroute等工具来检测网络连通性和路径。
2.网络安全技术:- 防火墙(Firewall):用于阻止未授权的网络流量进入受保护的网络。
防火墙可以基于网络地址、端口和协议等标准进行过滤。
-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用于在公共网络上建立加密和安全的连接,使得远程用户可以安全地访问内部网络资源。
- 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入侵检测系统):用于监测和检测网络中的异常活动,例如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行为。
- DPI(Deep Packet Inspection,深度包检查):用于检查和分析网络流量的内容,以便识别并阻止潜在的安全威胁。
3.性能优化技术:- 负载均衡(Load Balancing):将网络流量分发到多个服务器上,以实现性能的负载均衡和故障的容忍能力。
负载均衡可以基于多种标准进行分发,例如网络流量、CPU利用率等。
- 缓存(Caching):将常用的网络资源缓存在本地,以加快访问速度和减少网络带宽的使用。
常见的缓存技术包括HTTP缓存和透明代理缓存等。
- 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用于在网络中分配带宽和优先级,以保证关键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可靠性。
2023年下半年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汇总【导语】2023年下半年计算机等级考试备考正在进行中,为了方便考生有效的备考,下面您精心整理了2023年下半年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汇总,欢迎大家的参考。
如想获取更多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备考资料,请关注更新。
1.2023年下半年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汇总篇一网络管理:带内网络管理:利用传统的电信网络,如数据通信网(DCN)或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拨号,对网络设备进行数据配置。
带外网络管理:利用IP网络及协议进行网络管理,它利用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建立网络管理系统,实时采集网络数据,产生告警信息,显示网络拓扑,进行各类通信数据分析,供网络管理人员维护网络设备与系统运行状态。
同时使用带内和带外网络管理:是对汇聚层以下采用带内管理,而对汇聚层及其以上设备采取带外管理。
2.2023年下半年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汇总篇二基于10GE技术的宽带城域网:光以太网是以太网与DWDM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它在宽带城域网的运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可运营光以太网的设备和线路必须符合电信网络99.999%高运行可靠性并具有以下特征:能够根据终端用户的实际运用需求分配带宽,保证带宽资源充分、合理的运用。
具有认证授权功能,用户访问网络资源必须经过认证和授权,确保用户和网络资源的安全及合法使用。
支持防火墙,可以有效的保证网络安全。
支持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具有一定的服务质量保证,提供分等级的QOS网络服务。
提供计费功能,能及时获得用户的上网时间记录和流量记录,支持按上网时间、用户流量计费,或提供包月计费方式,支持实时计费。
能方便、快速、灵活地适应用户和业务的扩展。
3.2023年下半年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汇总篇三宽带接入技术的基本类型:宽带接入可以分为接入技术与接入方式两种类型,其中接入方式与用户工作环境与需求相关。
从技术实现的角度,目前宽带接入技术主要有:数字用户线(xDSL)技术、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技术(HFC)、光纤接入技术、局域网接入技术以及无线接入技术。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必考)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必考)1.网络基础知识1.1 网络的基本概念1.2 OSI参考模型1.3 TCP/IP协议族1.4 常用网络设备2.网络通信原理2.1 信号传输方式2.2 带宽与速率2.3 调制解调与编解码技术2.4 网络拓扑结构2.5 IP地质与子网划分2.6 子网掩码2.7 网络端口与协议3.局域网技术3.1 以太网技术3.2 局域网交换技术3.3 VLAN技术3.4 无线局域网技术3.5 局域网常见问题与故障排除4.广域网技术4.1 广域网接入技术4.2 长距离传输技术4.3 虚拟专用网(VPN)技术4.4 广域网优化技术5.网络安全技术5.1 计算机网络安全基本概念5.2 防火墙技术5.3 VPN技术与隧道技术5.4 网络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5.5 防护与安全维护6.网络管理技术6.1 网络管理基本概念6.2 SNMP协议与管理信息库6.3 网络性能管理技术6.4 配置管理与故障管理7.互联网与新技术7.1 互联网基本知识7.2 DNS与域名解析7.3 DHCP与地质分配7.4 协议7.5 邮件服务与邮件协议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OSI参考模型: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个网络协议的通信分层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
2.TCP/IP协议族: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Internet上进行通信的基础协议。
到同一个虚拟局域网中,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4.VPN技术:虚拟专用网技术,通过在公共网络上建立加密隧道,实现远程用户之间的安全通信。
5.防火墙技术:通过规则和策略限制网络流量,保护内部网络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6.SNMP协议: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用于管理和监控网络设备。
7.DNS:域名系统,将域名转换为对应的IP地质。
8.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自动分配IP地质和其他配置信息给网络上的主机。
附件:暂无附件。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OSI参考模型: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个网络协议的通信分层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
2024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2024年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协议、网络设备和网络安全等方面。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总结。
一、网络基础知识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局域网、广域网、Internet等。
2.网络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等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场景。
4.网络通信方式: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的原理和应用。
5.网络传输介质:有线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传输介质(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的特点和应用。
6.网络传输速率:比特、字节、千字节和兆字节的换算关系,网络传输速率的单位和换算。
7. 网络拓扑结构:局域网(LAN)、广域网(WAN)、互联网(I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
二、网络协议1.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族:OSI七层模型、TCP/IP四层模型的结构和功能。
2.TCP/IP协议族的详细介绍:IP协议、ARP协议、ICMP协议、TCP 协议、UDP协议等的功能和特点。
3.IP地址和子网掩码:IP地址的分类、IP地址的组成和表示方法、子网掩码的作用和计算方法。
4.IP地址的分类:A类、B类、C类、D类和E类IP地址的范围、用途和特点。
5.DHCP协议:DHCP协议的作用和工作原理、DHCP服务器和客户机的配置过程。
6.DNS协议:DNS协议的作用和工作原理、DNS服务器的配置和域名解析过程。
7.网络协议分析工具:网络协议分析工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三、网络设备1.网卡:网卡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和接口类型,网卡的安装和配置方法。
2.路由器:路由器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和主要功能,路由器的配置和管理。
3.交换机:交换机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和主要功能,交换机的配置和管理。
4.防火墙:防火墙的作用和工作原理,防火墙的配置和管理。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1.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年份事件:1946 ENIAC 第一台计算机诞生1969 ARPNET产生互联网的诞生1971 微处理器芯片4004产生微机的诞生1981 微处理器芯片Intel8088产生IBM首推PC 1991.6 中科院高能所接入斯坦福大学中国人上网1994年采用TCP/IP协议实现国际互联网全功能连接1.2 计算机硬件组成<1>计算机现实的分类Sevrer、workstation、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Server具有相对性、不需专门特定的处理器<2>基本单位换算:速率或带宽:T、G、M、K之间进率1000,单位bps容量:T、G、M、K、B之间进率1024,单位字节<3>英文简写:MIPS、MFLOPS、MTBF、MTTR<4>奔腾芯片的特点32位、超标量、超流水、分支预测、哈佛结构、PCI总线<5>安腾芯片特点64位、EPIC(并行指令代码)<6>主板的分类:<7>网卡两层性:物理层+数据链路层1.3 计算机软件组成<1>软件=程序+数据+文档<2>常用软件的分类:<3>瀑布模型:计划----定义、可行性开发:初期----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后期----编码、测试运行:运维1.4 多媒体基本概念<1>压缩标准的区别:JPEG 静止图像MPEG 动态图像<2>超文本:非线性、跳跃性;唇同步;流媒体:边下边看<3>压缩方法分类:熵编码(无损压缩)----哈弗曼、算术、游程编码源编码(有损压缩)----预测、矢量量化编码混合编码<4>流媒体:边下边看技术特点:连续性、实时性、时序性(同步性)-------------------------------------------------------------第二章网络基本概念2.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1>三网融合:计算机网络、电信通信网、广播电视网2.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定义:独立、自治、共享资源、信息传输<2>计算机网络地理范围分类:LAN、WAN、MAN<3>拓扑的定义:几何关系表示的网络结构通信子网的抽象<4>与网络拓扑相关的指标:网络性能、系统可靠性、通信费用<5>点对点网络不可能有总线型拓扑;广播式网络中不可能有网状型拓扑<6>点对点网络中星形、环形、树形、网状型拓扑各自特点;<7>公式的计算----奈奎斯特准则与香农定理<8>两定理基本原理:Nyquist 理想低通有限带宽Shannon 有随机噪声的低通<9>关于误码率:是统计值,样本越大越精确;不是越低越好,考虑实际需求;二进制码元2.3 分组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1>电路交换:过程:线路建立、数据传输、线路释放特点:优点----实时性高、适宜交互式会话类通信模拟通信不足----设备利用率底、不具备差错控制、流量控制不适宜突发式通信<2>存贮转发:(1)Message----将发送数据作为一个逻辑单位转发出错重传麻烦(2)Packet----限定分组最大长度如TCP/IP 最大64KB 含分组号目的端需排序重组<3>分组交换技术分:(1)DG ----无需预先建立链路、需进行路由选择、目的结点需排序重组、传输延迟大、适宜突发式通信(2)VC----需预先建立链路、不需进行路由选择、适宜长报文传输每个结点可同时和其他结点建立多条虚电路、2.4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1>协议三要素及其定义语法----结构和格式语义----控制信息、动作与响应时序----实现顺序<2>OSI七层结构<3>Datalink、Transport、Network功能;Datalink----建立无差错的数据链路、传送数据帧Network----寻址、路由、拥塞控制Transport----端到端可靠透明地传送报文<4>TCP、UDP协议特点TCP----可靠、面向连接、全双工、复杂、速度慢、传控制信息UDP----不可靠、面向无连接、简单、速度快、传数据<5>TCP/IP与OSI模型的对应关系<6>TCP/IP协议中传输层、互联层的功能传输层----建立用于会话的端到端的连接互联层----将源报文发送至目的主机<7>常见应用层协议2.5 互联网的应用与发展(了解)<1>p2p----非集中式、平等、独立路由、自治2.6 无线网络应用的发展(了解)<1>802.16----WMAN,无线城域网<2>802.11----WLAN,无线局域网Ad hoc----无线自组网(1)WSN----无线传感器网络(1)WMN----无线网格网-------------------------------------------------------------第三章局域网基础3.1 局域网与城域网基本概念`<1>局域网技术三要素:网络拓扑、传输介质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2>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Token bus(令牌总线)、Token ring (令牌环)<3>IEEE对Datalink划分为LLC和MAC层<4>IEEE802标准中.1 .2 .3 .4 .5 .11 .16 所述内容3.2 以太网<1>CSMA/CD特点:共享介质、广播、会听、平等竞争、随机、冲突、退避、传输效率不稳定、实时性差、低负荷、易实现<2>CSMA/CD发送流程: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延迟重发<3>理解以太网数据收发过程:<4>冲突窗口2D/V 51.2微秒、以太网帧长度64B--1518B<5>以太网的实现:网卡、收发器、收发电缆线网卡作用----编解码、帧拆装、CRC校验<6>MAC地址的唯一性:48 bit,厂商ID + 产品SN ,各占3个字节<7>CSMA/CD、Token bus和Token ring的区别:CSMA/CD----随机、实时性差、低负荷、易实现Token----确定、实时、重负荷、实现困难3.3 高速局域网的工作原理<1>快速以太网及千兆以太网特点:相同----帧格式、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接口不同:快速以太网----发送间隔10ns、MII介质独立接口、双绞线及光纤802.3u千兆以太网----发送间隔1ns、GMII介质独立接口、双绞线及光纤802.3z<2>万兆位以太网特点:光纤、全双工、sonet/net、STM-64模式、10GMII帧格式相同、不用CSMA/CD3.4 交换式局域网与虚拟局域网<1>交换式局域网的概念及特点:概念----多端口之间建立多个并发连接特点----低延迟、高带宽支持不太速率和工作模式支持VLAN<2>交换式局域网端口和MAC映射表:端口号与MAC地址地址学习<3>帧转发方式:直通、存贮转发、改进的直通<4>VLAN组网方式及特点:组网方式----端口号、MAC地址、网络地址、IP广播组特点式----管理方便、安全、服务质量高3.5 无线局域网<1>无线局域网的分类及特点:红外----视距,包括定向、全方位、漫反射安全、抗干扰、简单、传输距离短扩频---- DSSS、FHSS、抗干扰能力强<2>802.11b (1、2、5.5、11Mbps)与802.11a (54Mbps)速率<3>802.11层次模型结构:物理层+MACMAC----争用型DCF(分布式协调功能:基本媒体访问方法)+CSMA/CA非争用型PCF3.6 局域网互联与网桥工作原理<1>网桥的作用、工作过程及分类作用----数据接受、地址过滤、数据转发,分割流量、连接局域网和局域网工作过程----接受、存贮、地址过滤、帧转发分类----源路由网桥+ 透明网桥<2>各种网络连接所用的设备:局域网互联----网桥局域网与广域网、广域网与广域网----用路由器或网关<3>网络设备工作的对应层次Hub集线器----PhysicalBridge、Switch----DatalinkRouter路由器----Network,分组存贮转发、路由选择、拥塞控制Gateway网关----Application-------------------------------------------------------------第四章网络操作系统4.1 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1>单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设备I/O<2>单机OS的组成及结构:组成----驱动、内核、接口库及外围组件结构----简单、层次、微内核、垂直和虚拟机结构<3>OS启动进程的机制:DOS---->EXECWindows---->CreatProcess<4>常见文件系统:DOS---->FAT (文档分配表)Windows---->VFATOS/2---->HPFS (高性能文件系统)NT---->FAT32、NTFS (高级服务器网络操作系统环境的文件系统)<5>网络OS的基本任务:屏蔽差异性、提供网络服务、实现资源共享管理、保证安全4.2 网络操作系统的演变(无考点)4.3 网络操作系统的类型与功能<1>网络操作系统的分类:专用型、通用型(变形级、基础级系统)<2>NOS的发展:对等---->非对等C/S硬盘Server----文件Server----应用Server(DB、Web、Ftp、DNS、通信)<3>文件服务器的功能:为用户提供完善的数据、文件和目录服务<4>网络管理服务功能:网络性能分析、状态监控、存贮管理<5>NOS功能:文件、打印、DB通信、信息、分布式目录、网络管理、Internet/Intranet服务<6>DB(数据总线) 中传送信息所用的语言: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4.4 Windows NOS的发展<1>Windows NT域的概念:域同目录,NT只有一个主域,可有多个备份域<2>NT(面向工作站、网络服务器和大型计算机的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4个)<3>Windows 2000的特点及其理解:特点----活动目录服务树状、组织单元主域、备份域----域间平等主从式----多主机复制用户全局、本地组----信任可传递、单点登陆<4>Windows 2000 Server的版本及Server 2008的虚拟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