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故事》阅读交流课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华上下五千年》阅读交流课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让学生会运用阅读的方法读,读《中华上下五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交流中体会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准备:生:仔细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并做好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读书标语,读一读。
(长成须读五车书)师:这是诗人写给他孙辈们的一首诗中的诗句,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
赠外孙(王安石)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
年少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
师:这首诗就是鼓励他的孙辈们要多读书,多读书,爱学习,长大成为学富五车的有用人才,我们再一起读读这条标语。
(齐读)师:我们班的读书口号是……(读书伴我成长)师:在这条标语的引领下,我们读了很多书。
《中华上下五千年》大家已读了一段时间,都读完了吗?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指名说)二、精彩回放——我来描述你来猜1、(要求)你可以概括一个人的形象特征或概括一个故事的大概内容,猜人名或故事名。
2、学生出题,学生猜。
3、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请将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重新排列,周瑜火烧赤壁秦王灭六国大禹治水苏武牧羊隋炀帝游江都曹雪芹写红楼梦李后主亡国文天祥起兵徐霞客远游探险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教师根据回答总结进入第二环节:三、畅所欲言——点击人物论英雄1、上下五千年,英雄千千万,他们为民族的历史画卷增添了光彩,请欣赏一组人物图片(出示图片)2、在这组图片中,一定有你印象深刻的人物,说说你对他的了解,并适当评价一下。
3、2分钟作准备。
4、汇报交流:(孔子)请介绍孔子,你对他有多少了解。
(诸葛亮)对他大家应该不陌生吧,在三国演义中他是一位重要人物,你了解它的哪些故事?你来评价一下,指名说。
(郑和)还记得前不久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郑和的课文,谁来介绍有关郑和的事,他对我国有哪些贡献?(郑成功)他最典型的事例就是收复了台湾,假如你是台湾的老百姓,你们会说些什么?(文成公主)谁来简单介绍她。
初中历史教案:中外历史文化的交流中外历史文化的交流引言:历史始终是一个跨越时空、超越国界的学科。
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为世界带来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深入了解中外历史文化的交流,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文明多样性以及相互了解与尊重的重要性。
本教案将探讨中外历史文化的交流,并设计一系列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核心素养。
一、中西方起源与发展概述1. 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介绍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如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等。
2. 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分析古埃及和巴比伦两大早期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二、东西方际遇与交融1. 丝绸之路的建立与发展解释丝绸之路对东西方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起到的积极作用。
2. 文艺复兴运动探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带来的对古典知识的热情以及东方文化对其影响。
三、中外历史文化交流的影响1. 科技传播与变革分析中外历史文化交流中科技传播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如印刷术、导航技术等。
2. 文学与思想互动探讨中国和西方文人之间的学术互通和思想交流,如《聊斋志异》和莎士比亚戏剧等。
四、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与核心素养1. 对话式辩论活动:探究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学生分角色进行辩论,彼此展示不同观点,并试图达成共识。
2. 古代艺术品鉴赏展示学生可以选择一幅古代艺术作品进行研究与解读,并向班级展示他们对该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 跨文化交流体验活动:茶道体验学生可以组织一场茶道表演或参观体验,了解中国茶道文化并尝试制作自己的茶具。
结语:通过本教案中的活动设计,学生将有机会深入了解中外历史文化的交流,并培养跨文化意识和核心素养。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历史与传统,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培养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能力。
让我们共同促进中外历史文化的交流,推动世界各国友谊与合作的发展。
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历史故事有哪些7篇有关中外历史故事(推荐篇一各位游客:中国拥有数百座古代城墙,其中以北京、南京、西安的古城墙规模最大,但北京、南京古城墙先后被拆毁或严重残缺,而始建于公元1370年的西安古城墙迄今仍保存完整。
日本天皇访华来西安时,放着“世界第八大奇迹”秦俑坑不看,却登上了始建于600多年前的西门城楼,领略了这座古代城墙的雄姿。
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实地去参观西安古城墙。
【城墙的起源】各位游客,这几天我们已经在车行晨曦或晚霞中领略了古城墙的多彩多姿和古朴深沉。
现在我们来到城墙脚下,请大家走上城墙游览。
大家一定想知道城墙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城墙”一词原是从“城”字引申而来。
“城”按《说文》解释,是“盛”的通假字,“盛”是纳民,所以“城”字的本义是土围民而成国,由此引出城墙一义。
被誉为中华民族脊梁的万里长城的“城”宇,同样是城墙的意思。
只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字又包含了今天城市的解释。
“城”字最早出现在周朝的金文中,从字形看活生生地体现了古代城墙的军事用途。
城墙的军事作用是保卫私有制,而在意识形态上看,城墙的形体规模又是等级森严的宗法制的严格体现。
显然统治者营造城墙,是用它来保护自己,宣示国威。
现在我们看到的西安城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它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诏修城开始动工,至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完工,历时8年,是在隋唐京城的皇城基础上扩筑而成的,经过历代修葺,基本上保持着完整的封建社会城垣建筑的面貌,反映了中国古代筑城技术的杰出成就。
【城垣规模和结构设施】各位游客,那么西安城墙到底有多大呢?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据测算,西安城墙周长11.9千米,其中东城墙2590米,西城墙2631.2米,南城墙3441.6米,北城墙3241米。
这样的规模在国内外都是比较少见的。
大家看见城墙四门外筑有护卫城门的小城,那叫瓮城。
所谓瓮城,意为敌人一旦进入,就会受到瓮城城墙上面的四面夹击,犹如瓮中之鳖,无法逃脱。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阅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历史资料,使学生能够了解到丝绸之路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对中西方的交流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于古代的交通、贸易等方面有所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丝绸之路的详细内容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丝绸之路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播和交流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2.难点: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意义和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地图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情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意义和作用。
4.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5.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6.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丝绸之路的影响。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交流课教学设计第一篇:《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交流课教学设计四年级《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之《春秋故事》阅读分享交流教学设计三磨周笑君教学目标:1.通过积累成语,掌握整本书的大概内容;2.通过讲演书中故事,体会读书乐趣;3.通过品悟人物,得到生活启发;教学重点:品悟人物,得生活启发教学难点:品悟人物,得生活启发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前段时间,同学们都在认真读《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分享读书收获。
回顾一下,这部历史故事集写的是哪段历史时期的故事?生答:春秋到三国。
(记得真牢!)这部故事集从周朝东迁开始,一直写到晋朝统一,跨越了1050年。
分为:《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三国故事》(出示ppt)。
今天我们重点分享交流《春秋故事》。
(出示ppt)二.“春秋成语之旅”师:还记得这本书中故事题目有什么特点吗?生:四个字师:没错,每个题目都是四个字的,很多都是成语,可以说,这也是本——?生:成语故事集。
1.读成语师:根据读书任务安排,今天我们的读书交流会分为三个部分,现在让我们走进“春秋成语之旅。
”(出示ppt)(1)师:那你还记得书中有哪些成语?指名说(5个)。
(2)师:老师带来了书中这些成语,读读吧。
(齐读)(出示PPT)千金一笑暗箭伤人管鲍之交一鼓作气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师:读得真准,连多音字“舍”都读对了,了不起。
2.猜成语师:班上还有同学想让大家猜成语,谁准备好了?上来让大家猜一猜。
猜完了,大家一起读一读。
(出示ppt)3.连成语师:除了这些成语外,老师也有几个成语,你记得故事中的人物吗?谁来挑战贴一贴?师:看来大家对这本书的故事非常熟悉,老师实在佩服。
4.展成语师:有孩子把喜欢的成语做成了书签和手抄报,谁想上来分享一下?师:两位孩子的成语作品分享真是做工精致,美轮美奂。
5.小结师:同学们通过读成语、猜成语、成语与人物搭配,、展示成语作品,形式多样,就这样,我们在自主学习中积累了很多成语,真会学习(板书:自主有积累)。
课外阅读《中外民间传统故事》读书汇报课教学设计课外阅读《中外民间传统故事》读书汇报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通过阅读《中外民间传统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外不同民间传统故事的特点、文化内涵以及他们在当今社会中的影响。
具体目标如下:- 帮助学生扩展阅读范围,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惯;-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
2.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为《中外民间传统故事》一书。
该书包括了中外各类民间传统故事的选集,涵盖了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神仙故事等不同类型的故事。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不同地域的民间传统故事介绍;- 不同类型的民间传统故事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民间传统故事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
3.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阅读和讨论一篇民间传统故事,然后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和思考。
-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的视频素材,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和文化背景。
- 分析比较:让学生选择一则中外民间传统故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异同点以及文化差异。
- 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所读的故事,完成书评、故事改编或创作新的故事,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4.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达成程度,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 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 观看视频后的讨论和问题回答;- 比较分析的书面作业;- 写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和作品质量。
5.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准备以下资源:- 《中外民间传统故事》的教材及相关阅读材料;- 相关视频素材;- 班级分组工具;- 评估表格和评估标准;- 文具和纸张。
6. 教学计划本次教学将在三个课时内完成。
具体的教学计划如下:- 第一课时:介绍教学内容、目标和方法;进行小组分组,分配故事阅读任务。
初中历史教案中外历史文化的交流教学目标:1.了解中外历史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影响。
2.掌握中外历史文化交流的方法和途径。
3.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介绍中外历史文化交流的概念和背景。
2.分析中外历史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3.探究中外历史文化交流的方法和途径。
4.总结中外历史文化交流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1.历史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影响。
2.中外历史文化交流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1.中外历史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中外历史文化交流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学习历史不仅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发展变迁,还可以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请带着这个思考,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什么?2.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给学生看一段中外历史文化交流的视频片段,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二、讲授(30分钟)1.介绍中外历史文化交流的概念和背景:讲解什么是中外历史文化交流,以及历史文化交流的意义和价值。
2.分析中外历史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影响:从古代丝绸之路的形成,到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分析交流的背景和对双方的影响。
三、探究(40分钟)1.探究中外历史文化交流的方法和方式: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可以提出各种中外历史文化交流的方法和方式,如外国文化的传入、中外艺术交流等。
2.探究中外历史文化交流的途径:通过查找资料和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外历史文化交流的途径,如通过旅游、互联网等方式。
四、总结归纳(20分钟)1.总结中外历史文化交流的意义和价值:从增进了解、促进交流、推动文化发展等方面,总结中外历史文化交流的意义和价值。
2.归纳中外历史文化交流的方法和途径:总结学生探究中得到的中外历史文化交流的方法和途径。
3.作业思考:请学生在家完成一个小作业,总结自己对中外历史文化交流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评估方式:1.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问题解答能力。
2.学生提交的小作业。
初中二年级历史教案学习中外历史事件和文化交流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中外历史事件和文化交流,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文化的包容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中外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2. 探究中外文化交流的方式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中外历史事件的相似和差异;2. 理解文化交流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学媒体设备;2. 相关历史事件和文化交流案例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外历史事件的对比分析1. 情境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中国历史事件,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并提出“历史事件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多大?”的问题。
2. 导入新知介绍一则国外历史事件,并与中国历史事件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3. 学习新知分组讨论:学生依照老师给出的中外历史事件资料,选择两组事件进行对比分析。
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分享对比结果。
4. 师生互动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并探究中外历史事件对于两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影响。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思考。
5. 拓展延伸作业布置:请学生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描述一个中外历史事件对其国家和世界的影响。
第二课时:中外文化交流的案例分析1. 复习导入学生展示之前布置的作文,并互相交流、评论。
2. 导入新知介绍一个中外文化交流的案例,例如“中国的丝绸之路”和“西方传教士来华”,呈现两种不同方式的文化交流。
3. 学习新知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实际案例,分析该案例中的文化交流方式和意义,并以小组形式呈现。
4. 师生互动老师与学生一起探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对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5. 拓展延伸作业布置:请学生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讨论两种不同文化交流方式的优缺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中外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并分析了不同文化交流的方式和意义。
他们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了对历史和文化交流的理解能力。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阅读交流课尊敬的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有趣的中国历史阅读交流课。
希望通过这堂课,我们可以一起探索中国的古老历史,了解一些有趣的故事和传统文化。
我要和大家分享中国的四大发明。
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发明吗?对了,就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这些发明在世界上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的长城。
长城是中国古代修建的一道宏伟的防线,它是世界上最长的人造建筑物,也是中国的象征之一。
长城的修建历时数百年,起初是为了保护中国的领土和人民免受外敌的侵略。
现在,长城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无数的游客。
我们还可以一起了解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和中秋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
我们可以一起制作春联、贴窗花、包饺子等活动,感受中国人民对新年的欢庆。
而中秋节则是中国人民庆祝丰收和团圆的节日,我们可以一起品尝月饼、赏月、放天灯等活动,感受中国人民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想和大家一起读一本关于中国历史的绘本故事书。
这本书会带领我们一起走进古代中国,认识一些伟大的历史人物和英雄故事。
我们可以一起探索秦始皇的陵墓、了解孙悟空的故事、听听诸葛亮的智慧等等。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希望大家能够在这堂课中收获知识,增长见识,对中国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如果大家有任何问题或者想要分享自己对中国历史的观点,都可以随时提问或者发表意见。
谢谢大家!祝愿大家学有所获,开心快乐!敬爱的老师们,在这次的交流课中,我打算给孩子们带来一次有趣的中国历史阅读交流课。
我将通过介绍中国的四大发明、长城、传统节日以及阅读绘本故事书等方式,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古老历史和传统文化。
我会向孩子们介绍中国的四大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我会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实例,让孩子们了解这些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