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海相火山岩型铜矿床研究_以日本Sunrise黑矿型矿床为例_刘婷
- 格式:pdf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2
埃塞俄比亚阿迪戴斯塔地区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发布时间:2021-07-26T16:01:53.45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作者:巩超[导读] 摘要:埃塞俄比亚阿迪戴斯塔地区铅锌矿位于阿拉伯-努比亚地块东非大裂谷西缘的增生岛弧的北东向缝合带中,铜锌等多金属矿成矿带上。
山东省地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摘要:埃塞俄比亚阿迪戴斯塔地区铅锌矿位于阿拉伯-努比亚地块东非大裂谷西缘的增生岛弧的北东向缝合带中,铜锌等多金属矿成矿带上。
该区与厄立特里亚的西部白沙、东部阿斯马拉地区代巴瓦铜锌成矿带的大地构造背景类似,对于VMS型铜锌等多金属矿成矿非常有利。
本文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及阿迪戴斯塔地区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的描述,为区内及外围寻找铅锌矿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埃塞俄比亚;阿迪戴斯塔;矿矿床地质特征Abstract:The Adidesta Pb-Zn deposit in Ethiopia is located in the NE-trending suture zone of the Accretive Island Arc on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East African Rift Valley in the Arabic-Nubian massif,and the metallogenic belt of copper and zinc polymetallic deposits.This area is similar to the tectonic setting of Baisha in the west of Eritrea and the Debawa Cu-Zn metallogenic belt in Asmara in the east of Eritrea,which is very favorable for the mineralization of VMS type Cu-Zn polymetallic deposits.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ad-zinc deposit in Adi Daisita area,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basis for the search of lead-zinc deposits in the area and its periphery.Keyword:Ethiopia,Adi Desta area,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eposit.0 前言VMS型(V olcanic-associated massive sulfide deposites的简称)铜及多金属矿床是与海相火山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也是国内外较重要的一类铜及多金属矿床[1]。
中国大陆环境斑岩型矿床包括斑岩型Cu(-Mo、-Au)、斑岩型Mo、斑岩型Au和斑岩型Pb-Zn 等矿床类型,主要产出于青藏高原大陆碰撞带、东秦岭大陆碰撞带和中国东中部燕山期陆内环境,在地球动力学背景、深部作用过程、岩浆起源演化、流体与金属来源等方面与岩浆弧环境斑岩型矿床存在重要差异。
在大洋板块俯冲形成的岩浆弧,主要发育斑岩Cu-Au矿床或富金斑岩Cu矿(岛弧)和斑岩Cu-Mo及斑岩Mo矿床(陆缘弧)。
相比,在大陆碰撞带,晚碰撞构造转换环境发育斑岩Cu、Cu-Mo和Cu-Au矿床,矿床受斜交碰撞带的走滑断裂系统控制,后碰撞地壳伸展环境则主要发育斑岩Cu-Mo矿床,矿床受垂直于碰撞带的正断层系统控制;在陆内造山环境,早期发育斑岩Cu-Au矿床,晚期发育斑岩Pb-Zn矿床,它们主要沿古老的但再活化的岩石圈不连续带分布,受网格状断裂系统控制;在后造山(或非造山)伸展环境,则大量发育斑岩Mo矿和斑岩Au矿,它们则主要围绕大陆基底—克拉通(或地块)边缘分布,受再活化的岩石圈不连续带控制。
大陆环境斑岩Cu(-Mo,-Au)矿床的含矿斑岩多为高钾钙碱性和钾玄质,以高钾为特征,显示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性。
岩浆通常起源于加厚的新生镁铁质下地壳或拆沉的古老下地壳。
上地幔通过三种可能的方式向岩浆系统供给金属Cu(和Au):①提供大批量的幔源岩浆并底垫于加厚下地壳底部,构成含Cu岩浆的源岩;②提供小批量的软流圈熔体交代和改造下地壳,并诱发其熔融;③与拆沉的下地壳岩浆熔体发生反应。
大陆环境含Mo岩浆系统高SiO2、高K2O,岩相以花岗斑岩为主,花岗闪长斑岩次之,既不同于Climax 型,又有别于石英二长斑岩型Mo矿床,岩浆起源于古老的下地壳。
金属Mo主要为就地熔出,部分萃取于上部地壳。
大陆环境含Pb-Zn花岗斑岩多属铝过饱和型,与S型花岗岩相当,以高δ18O(〉10‰)和高放射性Pb为特征,Sr-Nd-Pb同位素组成反映其来源于中下地壳的深熔作用,金属Pb-Zn主要来源于深融的壳层。
砂页岩型铜矿研究进展砂页岩型铜矿在国外也称“沉积层控铜矿(Sediment-hosted Stratiform Copper Deposits, SHSC)”,泛指不同时代沉积岩、沉积变质岩中的层状和层控的铜矿床(Brown,1989;Kirkham,1989),主要产于元古宙以来的沉积盆地中。
矿床规模大(最大矿床的铜储量约3500×104t),矿体形态稳定,易于开采,矿石品位高(一般含铜为1%~2%),往往受后期地质改造作用富集(含铜可达4%~5%以上),主要伴生矿产为钴、镍、钼、铅、锌、金、银、铀,甚至铂族金属等,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Kirkham等(1994)分析此类矿床在全球的分布规律和资源量时指出,砂页岩型铜矿是世界铜矿资源中仅次于斑岩铜矿的一种重要的矿床类型。
海相砂页岩型铜矿时空分布世界大型超大型砂页岩铜矿床均属于海相砂页岩型铜矿床,成矿时代以元古宙为主。
地质年代资料证明,海相砂页岩型铜矿成矿有 2 个高峰期:元古宙特别是新元古代时期(570~1700Ma)和泥盆纪到二叠纪(250~380Ma)(Cox,1986)。
元古宙砂页岩型铜矿成矿时空分布主要有古元古代俄罗斯乌多坎铜矿,中元古代中国东川-易门铜矿,新元古代有赞比亚恩查加、巴卢巴、恩卡纳、孔科拉、穆富里拉铜矿,刚果(金)科尔韦济、卢本巴希、坎博韦、基普希铜矿等,阿富汗安纳克铜矿,美国怀特潘、贝尔特铜矿等,新元古代岩层成矿潜力最大。
石炭纪仅有哈萨克斯坦的杰兹卡兹甘铜矿;二叠纪有中欧的曼斯菲尔德铜矿(Cox,1986)(图1)。
就世界前寒武纪成矿来讲,元古宙砂页岩型铜矿床是前寒武纪铜矿床最重要的类型,占世界前寒武纪铜矿储量的71.8% , 占中国前寒武纪铜矿储量的34.4%(图2);占世界沉积岩型铜矿储量的77%,占中国沉积岩型铜矿储量的75.1%(沈保丰,2006)(图3)。
图1 不同年代中铜金属量分布图2 前寒武纪不同类型铜矿床储量比例图3 中国与世界沉积岩型铜矿床储量比例成矿地质背景、沉积环境国外海相砂页岩大型铜矿特别是超大型铜矿多形成于新元古代时期的裂谷盆地环境中,与新元古代各大陆裂谷活动活跃而强烈关系密切(沈保丰,2006)。
干旱荒漠区地电化学法寻找隐伏多金属矿——以甘肃白银银硐沟勘查区为例舒立霞;罗先熔;吴满生;曹中煌;王光洪;白智山;赵千里;高强祖【摘要】为了解决干旱荒漠区的深部找矿问题和探索地电化学法在干旱荒漠区寻找隐伏金属矿床的可行性,在甘肃白银银硐沟勘查区运用地电提取、土壤离子电导率等多种找矿方法来找寻隐伏的矿体.以9×10~(-6)、18×10~(-6)、36×10~(-6)三级浓度分带划分,圈出22个地电提取Cu异常;以7.25×10~(-6)、14.5×10~(-6)、29×10~(-6)三级浓度分带划分,圈出32个地电提取Zn异常;以100、200、400μS/cm三级异常强度分带划分,圈出11个电导率异常.按照异常的规模、大小、强弱、变化、吻合程度、异常出现的地质部位等因素,将测区内的综合异常划分为两类5个综合异常靶区,其中Ⅰ类靶区2个,Ⅱ类靶区3个.【期刊名称】《桂林理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09(029)004【总页数】6页(P439-444)【关键词】干旱荒漠区;地电化学法;找矿预测;白银;甘肃【作者】舒立霞;罗先熔;吴满生;曹中煌;王光洪;白智山;赵千里;高强祖【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有色及贵金属隐伏矿床勘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有色及贵金属隐伏矿床勘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有色及贵金属隐伏矿床勘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有色及贵金属隐伏矿床勘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有色及贵金属隐伏矿床勘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桂林,541004;金川集团有限公司,甘肃,金昌,737104;金川集团有限公司,甘肃,金昌,737104;金川集团有限公司,甘肃,金昌,7371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2白银银硐沟勘查区地处黄土高原西北边缘,海拔1 275~3 017 m,相对高差较大,山脊和坡谷较陡,年平均降水量244 mm,蒸发量1 700 mm,水分缺乏,几乎无地表径流,植被极其稀疏,属于干旱荒漠区。
斑岩型铜矿的特征及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斑岩型铜矿的基本地质特征以及近年来对斑岩型铜矿研究的一些进展。
主要包括斑岩型铜矿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来源;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及岩浆岩在成矿过程中的演化以及过渡岩浆的作用;最后介绍了多数人比较认可的一般成矿模式。
关键词斑岩型铜矿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成矿模式岩浆演化斑岩型铜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矿床类型之一,约占世界铜总储量的50%以上。
这类矿床存在4个特点:一大二贫三易选四露天。
尽管其品味低,但其规模巨大,全岩均匀矿化,埋藏浅,适于露采,选矿回收率高,并且常伴有Mo、Au、Ag等有益元素可综合利用等特点,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铜矿类型。
一、斑岩型铜矿的地质特征1.基本地质特征斑岩型铜矿是与陆相次火山热液作用有关的矿床。
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斑岩型铜矿均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或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
斑岩铜矿形成的时代主要集中在中、新生代,其次是古生代,前寒武纪斑岩铜矿床目前发现较少。
斑岩铜矿矿床具有明显的线性分布特征,绝大多数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分布都不是独立的,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常与同一类型的几个矿床共生。
2.围岩蚀变特征斑岩铜矿在热液蚀变类型、强度和规模等方面变化很大,但是代表性的蚀变带普遍存在,并具明显的分带性。
斑岩铜矿有其特征的蚀变组合及其分带模式,俗称“大白菜模式”,由内到外依次为: 石英内核→钾化带( 黑云母—钾长石带) →似千枚岩化带( 绢云母—石英带) →泥化带→青磐岩化带。
石英内核是早期岩浆结晶的产物;黑云母—钾长石的交代现象是一种阳离子交换反应;石英—绢云母带围绕和部分叠加在钾化带上,由于它与泥化带往往赋存在内部钾化带和外部青磐岩带之间,故也称之为中间带,其特点是钾长石和斜长石均绢云母化,角闪石和部分黑云母也变成了绢云母、黄铁矿、金红石等;泥化带(高岭石—蒙脱石化)的斜长石变化最为明显,靠近矿体的斜长石多蚀变成为高岭石。
二、全球分布特征及大地构造环境从世界已知斑岩铜矿分布情况看,大致分为环太平洋、特提斯-喜马拉雅、古亚洲(中亚成矿带)3个全球性成矿域。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 铜矿成因地质类型特征及找矿技术分析王 成(鞍钢集团矿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 鞍山 114004)摘 要:我国不同区域地质背景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而这种地质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铜矿。
在所有的铜矿中,斑岩型所占的比例最大,约占总量的50%以上,其次是矽卡岩型、和海相砂页岩型。
本文接下来将围绕我国的主要铜矿类型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铜矿的特点对找矿技术进行深入的挖掘。
关键词:铜矿类型;地质特征;找矿技术中图分类号:P61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22-0073-2Geological Type Features of Copper Deposit Genesis and Analysis of Prospecting TechnologyWANG Cheng(Ansteel Group Mi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nshan 114004, China)Abstrac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and this geological difference forms different types of copper deposits. Among all copper deposits, porphyry type accounts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50% of the total, followed by skarn type and marine sand shale type. Next,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types of copper deposits in China, and deeply excavate the prospecting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pper deposits.Keywords: copper deposit typ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technology我国的铜矿种类繁多,储量丰富。
新疆阿舍勒铜矿床中黝铜矿的特征王登红 陈毓川 叶庆同 刘玉琳(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主题词 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铜矿床 黝铜矿-锌砷黝铜矿 新疆阿舍勒提 要 新疆阿舍勒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铜矿床中黝铜矿广泛产出,并以锌砷黝铜矿为特征。
在以铜为主的主矿体(Ⅰ号矿体)中,黝铜矿几乎均属锌砷黝铜矿,含银甚低,其化学成分在时空分布上变化不大且无显著的变化规律,不同类型矿石之间黝铜矿的成分变化也不大;但在以铅锌为主的次要的Ⅱ号矿体中黝铜矿含一定量的银。
与其它各类矿床相比,锌砷黝铜矿是阿舍勒黝铜矿的主要类型,也是阿尔泰成矿带的主要黝铜矿类型。
黝铜矿是铜的一种主要硫盐矿物,分布广泛,在各类矿床中均可出现,但含量一般不高。
新疆阿舍勒铜矿床是一个典型的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铜矿床,黝铜矿是仅次于黄铜矿的主要铜矿物之一,占有一定规模的铜金属量,也是该矿床的主要矿物之一。
目前国内外对黝铜矿的研究较为重视,但难度也较大[1]。
因此,对阿舍勒铜矿床中黝铜矿的时空分布、成分及其与成矿条件的关系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研究黝铜矿族矿物。
1 矿床地质概况阿舍勒铜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大型海相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铜矿床,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巴河县县城西北约31km 处。
在地质构造上位于中国阿尔泰造山带的西部,向西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与矿区阿尔泰相连,该铜多金属成矿带是在晚古生代大陆边缘裂谷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2]。
在成因上,阿舍勒铜矿床与矿区阿尔泰及中国阿尔泰东部的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一样,均属晚古生代早期形成于陆缘裂谷火山盆地中的喷气-沉积矿床。
黝铜矿在阿舍勒和矿区阿尔泰的众多块状硫化物矿床中均大量出现,而且矿物的化学成分很相似,均以锌、砷含量较高为特征,构成一个世界上少见的锌砷黝铜矿的富集区。
黝铜矿虽然常见于各类矿床,但锌砷黝铜矿并不占主导地位,因而,其富集是阿尔泰成矿带的一个特点。
阿舍勒铜矿床产于中下泥盆统阿舍勒组海相双峰式火山岩之中,主矿体即Ⅰ号矿体(铜为主)夹于基性、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之间,成矿受到双峰式火山岩的控制,属于典型的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3]。
非洲重要铜成矿带及矿床类型摘要:非洲重要的铜成矿带包括:中非赞比亚-刚果(金)成矿区带,红海两侧成矿区带,及南部非洲成矿区,重要的矿床类型可划分:砂页岩型铜矿、VMS 型铜矿、铁氧化物-铜-金矿(IOCG)型铜矿、岩浆型铜镍(铂族)硫化物矿床、斑岩铜矿。
关键词:铜矿,成矿带,非洲,矿床类型一、非洲构造格局非洲现有构造格局如图1所示,构造单元上划分有克拉通、造山区、褶皱带以及盆地。
克拉通包括:西非克拉通(WestAfricanCraton)、刚果克拉通(CongoCraton)、塔桑尼亚克拉通、卡普瓦尔克拉通(KaapvaalCraton)、东撒克拉通,造山区包括西非活动区和东非造山区。
东撒克拉通,为一古老克拉通,但在新元古代时期发生了活化。
此外西非活动区和东非造山区两大区域,构造活动较为活跃。
图1 非洲大陆构造分区简图1.克拉通和小型地块包括:①西非克拉通(WestAfricanCraton)中的地块包括:Reguibat地盾(Ia)、Man-Lèo地盾(Ib)。
②刚果克拉(CongoCraton)包括:Gabon-Kamerun地盾(IIa)、Bomu-Kibalian 地盾(IIb)、Kasai地盾(IIc)、Angolan(IId)。
③塔桑尼亚克拉通(TanzanianCraton)包括:乌干达克拉通UgandanCraton(III)、塔桑尼亚克拉通北部地体(IVa);南部地体(IVb);Dodoma 区(IVc)。
④卡普瓦尔克拉通(KaapvaalCraton)包括:卡普瓦尔克拉通南部地体(Va);中央地体(Vb));Pietersburg地体(Vc);西部地体(Vd);津巴布韦克拉通(ZimbabweCraton)(VI);Limpopo地块(VII);巴克维普地块(VIII)。
2.活动区包括:①西非活动区:Tuareg地块(TB);Benin-Nigerian地块(BNB)。
铜矿床主要类型及找矿标识铜的主要矿物:自然界中含铜矿物的有170种,但最常见的有:自然铜、黄铜矿、斑铜矿、铜蓝、辉铜矿、赤铜矿、孔雀石、蓝铜矿、黑铜矿、胆矾等等。
还有黝铜矿、砷黝铜矿、硫砷铜矿。
一、斑岩铜矿是目前世界铜矿中最重要的矿床类型。
其特点是:规模大、埋藏浅、品位低一硫化矿石为主,易采易选,金属回收率高。
因而成为备受重视的重要的铜矿资源。
在我国斑岩铜矿储量居第一。
与斑岩铜矿成矿作用有关的主要是陆相火山作用和侵入作用。
有关的侵入岩主要是属钙碱性系列的中—酸性浅成和超浅成相岩石。
如石英二长斑岩。
石英闪长斑岩等。
围岩蚀变具分带性。
由外向内为青盘岩化带、泥化带、绢英岩化带(有人称千枚岩化带),中心为钾长石化带。
铜矿化主要是在绢英岩化带和钾长石化带。
矿体主要产于侵入体的内外接触带中。
矿体常受侵入体的形态和产状以及环带状裂隙等所控制。
铜矿化以细脉侵染状矿石为特征。
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辉钼矿等。
矿石品位较低,一般为0.4—0.8%,高者达1%以上,但次生富集带可达1—2%。
伴生元素有金和钼等。
斑岩铜矿模式有:石英—二长石模式、闪长岩模式、正长岩模式。
找矿标志:1.寻找母岩和围岩:花岗闪长斑岩、钠长斑岩、二长斑岩是重要的成矿母岩。
千枚岩、片岩、中酸性侵入岩和火山岩是重要的成矿围岩。
2.在斑岩铜矿床中黄铁矿化广泛。
同时在表生作用下黄铁矿等硫化物在地表易形成“火烧皮”褐铁矿薄膜,而局部又使岩石退色,在褐色地段注意寻找次生富集带。
3.斑岩铜矿蚀变带规模大、强度高、分带好(一般中心为黑云母、钾长石或石英钾长石等,向外为绢云母、钾长石、石英带,再外为粘土、石英带,再往外为粘土、石灰带)面状蚀变常伴有大规模矿床。
4、含铜斑岩体是直接找矿标志。
5、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是寻找斑岩铜矿的有效标志。
二、矽卡岩型铜矿这类矿床主要产于中酸性的中小型侵入杂岩体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中,矿化富集于侵入体形成时岩浆流动的前缘区内,主要沿断裂分布。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砂岩型铜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机理研究熊 伟摘要:本研究以云南勐腊地区为例,对该地区的基本地质表现及特征进行概述,并通过分析该地区的地球物化特征结合遥感特征,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该地区的宏观地质特征。
研究以龙巴河铜矿为对象,探究该砂岩型铜矿的物质来源,建立了后期地质改造的富集机制,确定了该矿的成矿模式与机理,进一步阐明了开发该矿所需的找矿标志。
关键词:砂岩型铜矿;地质特征;成矿机理;找矿标志我国是当前阶段铜矿资源储备丰富的国家之一,多数铜矿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等地区。
铜矿床一般可分为夕卡岩型、海相火山岩黄铁矿型、砂岩型、超基性岩熔离型等类型,其中砂岩型铜矿床是一种重要类型。
该类型矿床主要形成于中生代的砂页岩和陆相砂岩中。
从整体上观察矿体外观,多呈层状或透镜状。
砂岩型铜矿床中产出的矿石矿物以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等为主,品位通常高于1%。
目前我国的铜矿找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找矿研究也较为稳定。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铜矿找矿研究及铜矿床开发等方面仍存在差距。
积极开展铜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机理的研究分析是一项不可放松的任务。
1 探究砂岩型铜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机理的意义1.1 有助于科学掌握特定区域矿藏地质结构随着地质科学的发展,涉及矿藏的地质理论研究成果已形成一定的体系,为现代矿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支持。
同时,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更新,用于勘测勘探的装备工艺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这对于多样化区域地质结构的探索研究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对于易产砂岩型铜矿的地区,积极研究该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探究成矿特征及机理,能够更清晰地总结当地金属矿藏所依附的地质条件,形成对该地区整体地质构造的梳理,从而为合理研究不同岩石成分对铜矿矿藏规模的影响以及加强地区矿藏勘探工作等提供积极帮助。
1.2 有助于有效研析砂岩型铜矿成矿系统理论我国国土资源面积广袤,地理环境多样,受到特殊的地理地质条件、自然气候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在不同环境下形成了多种矿产类型。
1000 0569/2019/035(03) 0833 48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 18654/1000 0569/2019 03 13冈底斯成矿带陆相火山岩区浅成低温热液矿床蚀变分带模型———以西藏斯弄多矿床为例郭娜 郭文铂 刘栋 黄一入 郑龙 郭亚楠GUONa,GUOWenBo,LIUDong,HUANGYiRu,ZHENGLongandGUOYaNan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10059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Chengdu610059,China2018 10 17收稿,2019 01 22改回GuoN,GuoWB,LiuD,HuangYR,ZhengLandGuoYN 2019 AlterationzoningmodelassociatedwithTibetanSinongduoepithermaldeposit,thecontinentalvolcanicareasofGangdisemetallogenicbelt ActaPetrologicaSinica,35(3):833-848,doi:10 18654/1000 0569/2019 03 13Abstract TheSinongduosilverlead zincdepositisthefirstlow sulfideepithermaldepositfoundintheGangdismetallogenicbelt Inthispaper,theinvestigationofthefinealteredmineralzonationoftheoreareawascarriedoutbyusingshortwaveinfraredtechniques Themigrationmechanismofelementsindifferentalterationzonesissystematicallyanalyzedincombinationwithgeochemicalsurvey,andtheprospectingandexplorationmodeloftheSinongduoisconstructed Thefollowingconclusionscanbeobtainedbasedonourstudying:(1)TheformationoftheSinongduodepositisoriginatedfromthemixtureofdifferentmagmatichydrothermalfluids;(2)Thedepositwasformedduringthemagmatichydrothermalperiod,andthedifferentmineralassemblagesformedinobviousalteredzoning Fromtoptobottom,itformedsericite→sericite+paragnite+montmorillonite→sericite+illite+montmorillonite→sericite+illite;(3)TheoreformingelementsofAg,PbandZnhaveobviouszoningcharacteristicsincryptoexplosivebrecciaorebody,amongwhichAgisinsericite illitebelt,andPb Znaremainlyoccurinsericite illite montmorillonitebelt;(4)ThedistributionofthehydrothermalveinorebodyisrelatedtotheICvalueofillite,whichcoexistintheextentof0 6to1 2ofICvalue;(5)TakingthedrillholeBZK0301(No 3prospectingline)asaboundary,themineralizationofthenortheasternregiontothisboundaryisbetterthanthatofthesouthwesternregionduetothemixedactionofdifferentfluidsinthisarea,whilethelatterisrelativelysingleinfluidandpoorinmineralizationKeywords Sinongduo;Low sulfidationepithermaldeposit;Alterationzoning;Illite;Shortwaveinfraredtechnique摘 要 斯弄多银铅锌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发现的首个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内蒙古别鲁乌图铜多金属矿矿床成因探讨及成矿模式作者:***来源:《西部资源》2023年第06期[关键词]别鲁乌图、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成矿模式别鲁乌图铜多金属矿床发育在苏尼特右旗南部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包尔汗图—白乃庙陆缘弧,三级构造单元为镶黄旗—正蓝旗二叠纪陆缘弧。
南以白云鄂博—化德断裂为界,北以索伦—西拉木伦河断裂为界的一近东西向展布的条带区域[1]。
近些年来,在该构造带内发育了较多的重要矿产地,如白乃庙铜矿、白乃庙金矿和别鲁乌图铜多金属矿等[2-3]。
在20世纪90年代,已有学者开始对别鲁乌图铜矿床进行过研究,主要围绕该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标志研究较多[4-6],个别学者也曾经对矿床的成因类型有所涉及[7-9],但关于别鲁乌图铜矿床的成因机制尚还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
迄今为止,对于别鲁乌图铜矿的成因类型,主要有两种主流观点。
一种观点是认为别鲁乌图铜矿床为海相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
另一种观点是认为别鲁乌图铜矿床为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型脉状矿床。
本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进行了总结,特别是对矿物组成、矿石的结构构造和蚀变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
同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将为该区研究海相火山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提供了重要依据。
1. 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区域上出露的地层有中—新元古代白云鄂博群板岩和千枚岩(其为逆冲推覆体);早古生代白乃庙组绿片岩夹少量绢云长英岩以及志留系具有弧后盆地特征的徐尼乌苏组碎屑岩夹少量火山碎屑岩及西别河组碎屑岩;晚古生代出露的一套石炭—二叠系火山—沉积岩,有阿木山组、三面井组等,主要由浅海相碎屑岩和少量火山碎屑岩组成。
早古生代岩浆岩和晚古生代岩浆岩同时发育,以中酸性岩体为主。
区域上断层发育,主要有NNE向和EW向两组断裂,断层具有挤压推覆、多期活动的特点,控制着区内地层分布、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2. 矿区地质特征矿床位于著名的白乃庙铜矿东部,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包尔汉图—白乃庙—翁牛特旗陆缘弧。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地质勘查中铜矿成因地质类型特征及找矿技术分析罗 俊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铜矿勘查的相关内容,包括铜矿的成因类型、勘探方法和技术、矿床模型和靶区选择以及地质调查中的仪器设备和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面。
在铜矿勘查中,通过了解铜矿成因类型的特征,可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勘探方法和技术,从而提高勘探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铜矿勘查中的矿床模型和靶区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勘探人员确定合适的勘探范围和目标,提高勘探成功率。
在地质调查中,使用合适的仪器设备和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矿区的地质情况,提高勘探效率和准确性。
关键词:地质勘查;铜矿成因;找矿技术在当今的工业发展中,铜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资源,铜矿勘查作为寻找铜资源的重要环节。
铜矿勘查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化学、地球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以及各种现代勘探手段,包括卫星遥感、地球物理勘探、钻探等,来寻找铜矿床。
本文将对铜矿勘查中常用的地质调查方法、勘探技术和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进行介绍,并探讨其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趋势。
1 铜矿成因地质类型特征当谈论铜矿成因地质类型时,需要明确铜矿的形成通常涉及多种因素和过程。
这些过程和因素包括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岩石类型、流体作用、温度和压力等。
同时,不同的铜矿类型也有其独特的地质特征和形成机制。
在这个背景下,下面将详细探讨铜矿成因地质类型的特征。
1.1 火山岩型铜矿火山岩型铜矿是一种由火山岩熔岩和火山灰中的铜离子通过流体作用沉积而成的矿床。
这种类型的铜矿通常与火山活动有关,包括火山岩的形成和喷发等。
火山岩型铜矿的特征是富含铜、硫、铁等元素,矿物组成丰富多样,包括黄铜矿、方铜矿、黄铁矿、闪锌矿等。
常见的火山岩型铜矿包括斑岩型铜矿、熔岩型铜矿等。
1.2 矽卡岩型铜矿矽卡岩型铜矿是一种在富含二氧化硅的热液系统中形成的铜矿。
在高温高压下,热液会将铜和其他金属离子从岩石中溶解出来,并将其沉积在断层和裂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