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微生物遗传试题及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677.15 KB
- 文档页数:12
第7章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答案第7章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答案第七章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育种填空题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是、、和。
证明基因突变的自发性和不一致性的三个经典实验是、、和细菌转化噬菌体感染植物病毒重建变量试验涂布试验影印平板培养法2.______是第一个发现转化现象的。
并将引起转化的遗传物质称为_______。
griffith转化因子3.avery和他的合作者分别用降解dna、rna和蛋白质的酶作用于有毒的s型细胞抽提物,然后分别与______混合,结果发现,只有dna被酶解而遭到破坏的抽提物无转化活性,说明dna是转化所必须的转化因子。
无毒的r型细胞(活r菌)4.alfredd.hershey和marthachase用p32标记t2噬菌体的dna,用s35标记的蛋白质外壳所进行的感染实验证实:dna携带有t2的______。
全部遗传信息5.用含有RNA的烟草花叶病毒分离和重建H.fraenkelconrat的实验得到了证实,这也是遗传物质。
核糖核酸6.细菌在一般情况下是一套基因,即______;真核微生物通常是有两套基因又称______。
单倍体二倍体7.dna分子中一种嘧啶被另一种嘌呤取代称为______。
颠换8.___________________。
该质粒含有编码粘菌素的col基因9.原核生物中的基因重组形式有4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转化转导结合原生质体融合10.当dna的某一位置的结构发生改变时,并不意味着一定会产生突变,因为有一系列的细胞,它可以消除或纠正异常的DNA分子结构和损伤,从而防止突变的发生。
维修系统11.营养缺陷型是微生物遗传学研究中重要的选择标记和育种的重要手段,由于这类突变型在_______上不生长,所以是一种负选择标记。
基本培养基12.两株多重营养缺陷型菌株只有在混合培养后才能在基本培养墓上长出原养型菌落,但未混合的两亲性细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表明原生质营养菌落是由两个菌株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生物遗传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微生物遗传学是研究()的科学。
A.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规律B.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C. 微生物的生理和生化特性D. 微生物的生态和进化答案:A2. 微生物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不包括()。
A. 垂直传递B. 水平传递C. 有性生殖D. 无性繁殖答案:C3. 质粒是一种()。
A. 病毒B. 细菌C. 染色体外的DNA分子D. 细胞器答案:C4. 细菌的基因重组不包括()。
A. 转化B. 转导C. 共轭D. 突变答案:D5. 细菌的突变类型不包括()。
A. 点突变B. 插入突变C. 缺失突变D. 染色体重组答案:D6. 细菌的基因表达调控不包括()。
A. 转录调控B. 翻译调控C. 翻译后调控D. 染色体重组答案:D7. 细菌的抗生素抗性基因通常位于()。
A. 质粒B. 染色体C. 线粒体D. 核糖体答案:A8. 细菌的遗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不包括()。
A. 质粒B. 噬菌体C. 人工染色体D. 核糖体答案:D9. 细菌的基因组测序不包括()。
A. 基因组DNA提取B. 基因组DNA测序C. 基因组DNA克隆D. 基因组DNA转录答案:D10. 细菌的群体遗传学研究不包括()。
A. 群体遗传结构B. 群体遗传多样性C. 群体遗传进化D. 个体遗传变异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微生物遗传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A.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规律B. 微生物的进化和分类C. 微生物的生理和生化特性D.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的传递和表达答案:ABD12. 微生物的基因重组方式包括()。
A. 转化B. 转导C. 共轭D. 突变答案:ABC13. 微生物的突变类型包括()。
A. 点突变B. 插入突变C. 缺失突变D. 染色体重组答案:ABC14. 微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包括()。
A. 转录调控B. 翻译调控C. 翻译后调控D. 染色体重组答案:ABC15. 微生物的遗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包括()。
试题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多选题[A型题]1. 与细菌耐药性有关的遗传物质是A.性菌毛B.F质粒C.R质粒D.毒性噬菌体E.异染颗粒2. 基因转移与重组中,与噬菌体无关的方式是A.转化B.普通性转导C.局限性转导D.溶原性转换E.流产转导3. 基因转移中,具有跳跃作用的是A.转移因子B.转座因子C.质粒D.耐药因子E.生长因子4. 必须通过性菌毛为通道进行基因转移的方式是A.转导B.溶原性转换C.转化D.接合E.原生质体融合5. 以下哪项不是Hfr菌株的特点A.杂交后使F-菌转变为F+菌B.携带F质粒C.高频转移细菌染色体的基因D.表达性菌毛E.可通过中断杂交实验帮助细菌基因定位6. 细菌转导和溶原性转换的共同特点是A.需质粒参与B.需性菌毛介导C.需毒性噬菌体介导D.需温和噬菌体参与E.供体菌与受体菌直接接触7. 关于转座因子,下述错误的是A.是细菌基因组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DNA序列B.可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C.Tn是最典型的一类转座因子D.往往通过性菌毛介导转移E.可在染色体与质粒、质粒与质粒之间转移8. 下列细胞中,不受噬菌体侵袭的是:A.淋巴细胞B.真菌细胞C.细菌细胞D.螺旋体细胞E.放线菌细胞9. 下列哪项不是噬菌体的特性A.个体微小B.具备细胞基本功能C.由衣壳和核酸组成D.专性细胞内寄生E.以复制方式增殖10. 前噬菌体是指A.已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B.进入宿主菌体内的噬菌体C.尚未感染细菌的游离噬菌体D.尚未成熟的子代噬菌体E.成熟的子代噬菌体[B型题]A. 转化B.转导C.接合D.溶原性转换E.转染1. 常以噬菌体为载体,细菌为宿主2. 常以性菌毛为通道,细菌为受体3. 细菌直接摄取外界DNA4. 噬菌体DNA直接转移给宿主菌A.F质粒B.Vi质粒C.Col质粒D.R质粒E.接合性质粒5.产生大肠菌素的质粒是6.编码细菌性菌毛的质粒是7.带有耐药基因的质粒是8.编码细菌毒力的质粒是[C型题]A.裂解周期B.溶原周期C.二者均有D.二者均无1. 毒性噬菌体2. 温和噬菌体3. Mu噬菌体4. 前噬菌体A.编码性菌毛B.编码抗药性C.二者均有D.二者均无5. F质粒6. Hfr 菌株7. R质粒8. Col质粒9. 转座子A.基因改变B.环境改变C.二者均可D.二者均不可10. 遗传性变异11. 非遗传性变异12. 表型改变A.转导B.溶原性转换C.二者均有D.二者均无13. 毒性噬菌体可参与:14. 温和噬菌体可参与15. 产生白喉毒素通过[X型题]1. 细菌转化的前提条件有:A.DNA片段分子量在106—108B.供体菌与受体菌同源和近源C.供体菌为F+菌D.有温和噬菌体为载体E.受体菌处于感受态2. T S突变株具有以下特点A.其表型表达对环境温度敏感B.其温度许可条件为30℃—42℃C.其温度许可条件为<30℃D.常被用作遗传学研究的选择标记E.必须靠外界供应某种生长因子才能生长3. 基因突变的主要特征有:A.自发性B.随机性C.诱发性D.可逆性E.稀有性4. 下列哪些现象与温和噬菌体有关A.细菌裂解B.溶原性细菌C.前噬菌体D.细菌之间基因的转移与重组E.噬菌体免疫状态5. 有关质粒的特点是A.是双股环状闭合的DNA分子B.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遗传物质C.可以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个细菌D.可以自发消除E.依赖细菌染色体进行复制6. 目前,有关噬菌体的主要用途有:A.治疗细菌感染B.细菌的鉴定与分型C.充当遗传物质的载体D.作为生物体有关遗传与变异的研究模型E.人源化抗体的研究7. 细菌的染色体图谱可通过以下哪些方式或获得A.中断杂交试验B.共转导C.共转化D.原生质体融合E.基因组测序二、名词解释:1、温和噬菌体2、转化3、转座因子4、转导5、溶原性细菌6、Hfr菌株7、条件致死突变株8、突变9、噬菌体展示技术10、前噬菌体11、溶原性转换12、传染性抗药因子三、问答题:1、简述噬菌体感染对宿主细胞的影响?2、细菌染色体外有哪些遗传因子,各有何重要的生物学特点?3、试述细菌遗传性变异的可能机制?4、噬菌体在医学上有何重要用途?5、经Hfr×F—和F+×F—杂交后,受体菌F—都能转变为F+菌吗?为什么?四、习题答案(一)多选题[A型题]1、C2、A3、B4、D5、C6、D7、D8、A 9、B 10、A [B型题]1、B2、C3、A4、D5、C6、A7、D8、B [C型题]1、A2、C3、C4、D5、A6、A7、C8、D9、B 10、A11、B 12、C 13、A 14、C 15、B[X型题]1、ABE2、ABD3、ABCDE4、ABCDE5、ACD6、BCDE7、ABC(二)名词解释1. 温和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是指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可将基因整合到宿主菌核酸中,不立即增殖产生子代噬菌体,但随宿主菌核酸的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
第七章微生物遗传习题一、名词解释1、F'菌株:当Hfr菌株细胞内的F质粒因不正常切离而脱离核染色体组时,可重新形成游离的、但携带整合位点邻近一小段核染色体基因的特殊F质粒,称F’质粒或F’因子。
凡携带F’质粒的菌株,称为F’菌株。
2、变异:指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和)内因作用下,所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即遗传型的改变。
3、表型:指某一生物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和内在特性的总和,是遗传型在适合环境条件下通过代谢和发育得到的具体体现。
遗传型+环境条件→表型4、补充培养基:凡只能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生长需要的组合或半组合培养基称补充培养基。
5、超诱变剂:可以做到即使未经淘汰野生型菌株,也可直接获得12%-80%的营养缺陷型菌株。
6、低频转导:指通过一般溶源菌释放的噬菌体所进行的转导,因其只能形成极少数转导子,故称“低频转导”。
7、颠换:嘌呤和嘧啶之间的置换8、点突变:仅涉及一对碱基被另一对碱基所置换。
9、复壮:狭义复壮:是一种消极措施是指菌种在已发生衰退的情况不经过纯种分离和测定典型性状,产生性能等指标,从已衰退的的种群中筛选出少数尚未退化的个体,以达到恢复原菌株固有性状的相应措施。
广义复壮:一种积极措施,即有菌种的典型特征或生产性状尚未衰退之前,就经常有意识地采取纯种分离和生产性状测定工作,以期从中选择到自发的突变体。
10、甘油悬液保藏法:用15%~30%的甘油缓冲液制成细胞密度为10^7~10^8细胞/ml的悬浮液,混匀,密封,置-70℃冰箱。
保藏期可达10年。
11、感受态:是指受体细胞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能实现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
12、高频转导:在局限转导中,若对双重溶源菌进行诱导,就会产生含50%左右的局限转导噬菌体的高频转导裂解物,用这种裂解物去转导受菌体,就可获得高达50%左右的转导子,故称这种转导为高频转导。
13、光复活修复:把经UV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于可见光下时,就可出现明显降低其死亡率的现象。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习题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连续培养2.抗微生物剂3.抗生素4.抗代谢物5.微生物的抗药性6.灭菌7.消毒8.生长曲线9。
深层液体培养:二、填空题1.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分为、、和4个生长时期。
2.测定微生物的生长量常用的方法有、、和.而测定微生物数量变化常用的方法有、、和;以生物量为指标来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方法有、和.3.获得细菌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1)和(2) ,其中(1)中常用的有、和.4.控制连续培养的方法有和.5.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和等.6.对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物品可用或进行灭菌;而对牛奶或其他液态食品一般采用灭菌,其温度为,时间为.7.通常,细菌最适pH的范围为,酵母菌的最适pH范围为,霉菌的最适pH值范围是。
8.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有、、、、和等。
9.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有、、和。
10.抗代谢药物中的磺胺类是由于与相似,从而竞争性地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结合,使其不能合成。
三、选择题1.以下哪个特征表示二分裂?()A、产生子细胞大小不规则B、隔膜形成后染后体才复制C、子细胞含有基本等量的细胞成分D、新细胞的细胞壁都是新合成的。
2.代时为0.5h的细菌由103个增加到109个时需要多长时间?()A、40hB、20hC、10hD、3h3.如果将处于对数期的细菌移至相同组分的新鲜培养基中,该批培养物将处于哪个生长期?( )A、死亡期B、稳定期C、延迟期D、对数期4.细菌细胞进入稳定期是由于:①细胞已为快速生长作好了准备;②代谢产生的毒性物质发生了积累;③能源已耗尽;④细胞已衰老且衰老细胞停止分裂;⑤在重新开始生长前需要合成新的蛋白质( )。
A、1,4B、2,3C、2,4D、1,55.对生活的微生物进行计数的最准确的方法是()。
A、比浊法B、显微镜直接计数C、干细胞重量测定D、平板菌落记数6.下列哪咱保存方法全降低食物的水活度?()A、腌肉B、巴斯德消毒法C、冷藏D、酸泡菜7.连续培养时培养物的生物量是由()来决定的。
第七章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转座因子:具有转座作用的一段DNA序列.2.普遍转导:通过极少数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基因组上任何小片段DNA进行“误包”,而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受体菌的现象称为普遍转导。
3.准性生殖:是一种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比它更为原始的两性生殖方式,这是一种在同种而不同菌株的体细胞间发生的融合,它可不借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4.艾姆氏试验:是一种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的简便有效方法5.局限转导: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与后者的基因整合,重合,形成转导子的现象.6.移码突变:诱变剂使DNA序列中的一个或几个核苷酸发生增添或缺失,从而使该处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的阅读框架发生改变.7.感受态:受体细胞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能实现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8. 高频重组菌株:该细胞的F质粒已从游离态转变为整合态,当与F- 菌株相接合时,发生基因重组的频率非常高.9.基因工程:通过人工方法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导入受体细胞,从而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一种育种措施称基因工程。
10.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序列,并能在识别位点内部或附近进行切割的内切酶。
11.基因治疗:是指向靶细胞中引入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以纠正或补偿基因的缺陷,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2.克隆:作为名词,也称为克隆子,它是指带有相同DNA序列的一个群体可以是质粒,也可以是基因组相同的细菌细胞群体。
作为动词,克隆是指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将一个特定的基因或DNA序列插入一个载体DNA分子上,进行扩增。
二. 填空1.微生物修复因UV而受损DNA的作用有光复活作用和切除修复.2.基因组是指一种生物的全套基因。
3.基因工程中取得目的基因的途径有 _____3_____条。
4.基因突变可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突变两种类型。
微生物的遗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微生物遗传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细菌B. 真菌C. 病毒D. 所有微生物答案:D2. 微生物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不包括()。
A. 无性繁殖B. 有性繁殖C. 基因重组D. 基因突变答案:D3. 以下哪种微生物遗传变异是可遗传的()。
A. 表型变异B. 环境引起的变异C. 基因突变D. 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C4. 微生物的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
A. DNA复制过程中B. 细胞分裂过程中C. 有丝分裂过程中D. 减数分裂过程中答案:A5. 微生物的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
A. 二分裂过程中B. 有性生殖过程中C. 无性生殖过程中D. 细胞融合过程中答案:B6. 微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是()。
A. 质粒B. 染色体C. 线粒体D. 核糖体答案:A7. 以下哪种技术不属于微生物遗传工程范畴()。
A. 基因克隆B. 基因编辑C. 基因治疗D. 细胞培养答案:D8. 微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主要发生在()。
A. 转录水平B. 翻译水平C. 翻译后修饰D. 所有以上答案:D9. 微生物的基因组是指()。
A. 一个细胞内所有基因的总和B. 一个细胞内所有DNA分子的总和C. 一个细胞内所有RNA分子的总和D. 一个细胞内所有蛋白质分子的总和答案:B10. 微生物的基因组测序技术不包括()。
A. Sanger测序B. 454测序C. Illumina测序D. PCR扩增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微生物遗传学是研究微生物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科学。
答案:遗传、变异2. 微生物的基因突变可以是__________的,也可以是__________的。
答案:自发、诱发3. 微生物的基因重组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方式实现。
答案:有性生殖、转化、转导4. 微生物的质粒是一种__________的DNA分子,可以在细胞内独立于染色体复制和传递。
《微生物学》题库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第一部分微生物生长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菌株的定义应该是()。
A.具有相似特性的细胞群体B.具有有限的地理分布的微生物群体C.从一单独的细胞衍生出来的细胞群体D.与种(species)一样定义2、微生物的干重一般为其湿重的()。
A.5%~10%B.20%~25%C.25%以上D.10%~20%3、用于总活菌计数的方法是()A.浊度计比浊法B.血球板计数法C.平板菌落计数法D.显微镜直接计数法4、下列不属于微生物直接计数法特点的是()A.必须利用显微镜计数B.可以区分活菌与死菌C.不能区分活菌与死菌D.计数室都是400小格组成5、一个细菌每10分钟繁殖一代,经1小时将会有多少个细菌()A.64B.32C.9D.16、代时是指()。
A.从对数期结束到稳定期开始的间隔时间B.培养物从接种到开始生长所需要的时间C.培养物的生长时间D.细胞分裂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时间7、微生物分批培养时,下列符合延迟期的特点是()。
A.微生物的代谢机能非常不活跃B.菌体体积增大C.菌体体积不变D.菌体体积减小。
8、制备原生质体,选择适宜的菌龄期为()A.迟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D.死亡期。
9、下述那个时期细菌群体倍增时间最快()A.稳定期B.衰亡期C.对数期D.延滞期10、细菌芽孢产生于()A.对数生长期B.衰亡期C.稳定期前期D.稳定期后期正确答案:D11、处于()的微生物,死亡数肯定大于新生数。
A.适应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12、指数期细菌的特点是()A.细胞以指数速度死亡B.细胞准备开始分裂C.细胞以最快速度进行分裂D.细胞死亡数和分裂数相同13、细菌最适生长温度是()℃A.35-40B.10-20C.20-30D.30-3514、真菌最适生长温度是()℃A.35-40B.10-20C.20-30D.30-3515、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高温度是()。
A.最高生长温度B.最适生长温度C.致死温度D.无法判断16、下面关于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判断,正确的是()A.微生物群体生长繁殖速度最快的温度B.发酵的最适温度C.积累某一代谢产物的最适温度D.无法判断17、将土壤接种在含放射性碳的葡萄糖培养基中,5天后检查,下列那种情况证明土壤中有生命()。
第七章微生物遗传试题一.选择题:71085.71085.已知DNA的碱基序列为CATCATCAT,什么类型的突变可使其突变为:CTCATCATA.A.缺失B.B.插入C.C.颠换D.D.转换答:()71086.71086.已知DNA的碱基序列为CATCATCAT,什么类型的突变可产生如下碱基序列的改变:CACCATCAT?A.缺失B.插入C.颠换D.转换答:()71087.71087.不需要细胞与细胞之间接触的基因重组类型有:A.接合和转化B.转导和转化C.接合和转导D.接合答:()71088.71088.转化现象不包括A.DNA的吸收B.感受态细胞C.限制修饰系统D.细胞与细胞的接触答:()71089.71089.将细菌作为实验材料用于遗传学方面研究的优点是:A.生长速度快B.易得菌体C.细菌中有多种代谢类型D.所有以上特点答:()71090.71090.转导噬菌体A.仅含有噬菌体DNAB.可含有噬菌体和细菌DNAC.对DNA酶是敏感的D.含1至多个转座子答:()71091.71091.在Hfr菌株中:A.F因子插入在染色体中B.在接合过程中,F因子首先转移C.在接合过程中,质粒自我复制D.由于转座子是在DNA分子间跳跃的,因此发生高频重组答:()71092.71092.以下碱基序列中哪个最易受紫外线破坏?A.AGGCAAB.CTTTGAC.GUAAAUD.CGGAGA答:()71093.71093.对微生物进行诱变处理时,可采用的化学诱变剂是:A.青霉素B.紫外线C.丫啶类染料D.转座子答:()71094.71094.在大肠杆菌(E.coli)的乳糖操纵子中,基因调节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水平上。
A.转化B.转导C.转录D.翻译答:()71095.71095.转座子___________。
A.能从DNA分子的一个位点转移到另一个位点B.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质粒C.是一种碱基类似物D.可引起嘌呤和嘧啶的化学修饰答:()71096.71096.当F+F-杂交时A.F因子几乎总不转移到F+细胞中B.F-菌株几乎总是成为F+C.基因重组的发生频率较高D.F因子经常插入到F-细胞染色体上答:()71097.71097.在U形玻璃管中,将一滤片置于二株菌之间使之不能接触,在左臂发现有原养型菌出现,这一现象不是由于:A .接合B.转化C.普遍转导D.专性转导答:()71098.71098.F因子和λ噬菌体是:A.与寄主的生活能力无关B.对寄主致死C.与染色体重组后才可复制D.仅由感受态细胞携带答:()71099.71099.细菌以转化方式进行基因转移时有以下特性:A.大量供体细胞的基因被转移B.包含有F质粒参加C.依靠噬菌体感染受体细胞D.可通过从供体细胞中提取DNA片段来完成答:()71100.71100.一个大肠杆菌(E.coli)的突变株,不同于野生型菌株,它不能合成精氨酸,这一突变株称为:A.营养缺陷型B.温度依赖型C.原养型D.抗性突变型答:()71101.71101.转导子是指:A.供体菌B.转导噬菌体C.转导前供体菌D.转导后受体菌答:()71102.71102.以下不是专性转导特点的是:A.必须是原噬菌体状态B.供体细胞中的任何染色体基因片段都有机会被转移到受体细胞中C.通常包括了一个基因如半乳糖(gal)基因的重组D.原噬菌体转导导致噬菌体某些基因留在了细菌的基因组中答:()71103.71103.当Hfr F-时,A.进入到F-细胞中的第一个基因随Hfr菌株的不同而不同B.采用在不同时间中断杂交的方法来作基因图C.单链DNA链的5 '端首先进入F-细胞D.所有上述特点全正确答:()71104.71104.抗药性质粒(R因子)在医学上很重要是因为它们:A.可引起某些细菌性疾病B.携带对某些抗生素的特定抗性基因C.将非致病细菌转变为致病菌D.可以将真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答:()71105.71105.在普遍性转导中,同源DNA分子的交换要求:A.转座子B.插入序列C.DNA链的断裂和重新连接D.反转录答:()71106.71106.F+F-杂交时,以下哪个表述是错误的?A.F-细胞转变为F+细胞B.F+细胞转变为F-细胞C.染色体基因不转移D.细胞与细胞间的接触是必须的答:()71107.71107.以下突变中哪个很少有可能产生回复突复:A.点突变B.颠换C.转换D.染色体上三个碱基的缺失答:()71108.71108.准性生殖:A.通过减数分裂导致基因重组B.有可独立生活的异核体阶段C.可导致高频率的基因重组D.常见于子囊菌和担子菌中答:()71109.71109.流产转导不具有_________的特性。
微生物遗传学习题答案第2章遗传物质8.各种生物的DNA分子的A+G/T+C=1说明什么?而G+C/A+T并不恒量说明什么?说明在DNA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在双链中,只有一个嘌呤严格与一个嘧啶配对,才能保证此关系;而G+C/A+T 并不恒等于1,只知道要使DNA稳定,只有A=T、G=C,所以显然G≠A、C≠T,DNA链中碱基的排列就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
9. 答案:1)如果从两条链转录,则嘌呤必定等于嘧啶,而A+G/U+C=1,而所给数字显然不符,所以只能从单链转录。
2)RNA不可全部形成双链,若全部形成双链,则A+G/U+C必为1。
第3章基因突变1. met A 1、met B 1、met A 2、met B 2、met-3、met - 4等都为met营养缺陷型。
A、B 表示同一表型的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基因,A 1、A 2表示得到的时间不同,或编号不同(B 1、 B 2同),met-3、met-4表示未知突变。
2.答案:F’gal/his -,leu -,lys -,arg -,ara -, δgal-,agi r, str r, rec -(λ)F’gal / his, leu, lys, arg, ara ,gal ,agi r, str r, rec -(λ)3. ***突变体筛选(1)设计一种利用青霉素筛选lac-突变型的方法。
A、诱变剂处理B、完全培养基中培养(液体)C、转至不含碳源的基本培养基中D、转至含Lac和青霉素的培养基E、配成相同浓度青霉素、而菌数成梯度的菌液F、不同样品各涂基本培养基和完全培养基,比较,从差数最大的样品中进一步筛选或:将选好的样品涂至含Lac的培养基上(EMB);比较,Lac+能利用乳糖,菌落紫色;Lac-不能利用乳糖,菌落白色。
(2)设计一种利用青霉素筛选含硫氨基酸以外的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的方法方法1A、诱变剂处理B、完全培养基中培养(液体)C、转至无氮基本培养基中(液体)D、添加含硫氨基酸及青霉素(液体)E、制成梯度浓度菌悬液、涂平板F、比较,挑取菌落进一步鉴定方法2A、诱变剂处理B、涂CMC、分别影印至(MM+含硫氨基酸)和MM基本培养基中D、比较(MM+含硫氨基酸)和MM基本培养基,可挑出营养缺陷型(3)设计一种利用青霉素从抗药细菌筛选敏感回复子的方法A、诱变剂处理B、完全培养基中培养(液体)C、基本培养基(无N)(液体)D、转至含药物的CM (液体)E、加入青霉素F、制成菌液梯度G, 不同样品分别涂成含药物和不含药物的平板,从菌落差数最大的样品中进一步筛选。
第七章微生物遗传答案一.选择题: 70001. A 70002. D 70003. B 70004. D 70005. D 70006. B 70007. A 70008. B 70009. C 70010. C 70011. A 70012. B 70013. A 70014.A 70015. D 70016. A 70017. D 70018.B 70019. D 70020. B 70021.C 70022.B 70023. D 70024. B 70025. A 70026. B 70027.C 二.判断题: 70028 错。
70029. 错。
70030. 对。
70031. 错。
70032. 错。
70033. 错。
70034. 错。
70035. 对。
70036. 对。
70037. 错。
70038. 对。
70039. 对。
70040. 错。
70041. 错。
70042. 错。
70043. 错。
70044. 对。
70045. 错。
70046. 错。
三.填空题: 70047. 转换。
70048. 颠换。
70049. 碱基置换 70050. 接合 70051. 转化 70052. 转导70053. 紫外线 ( 或 X- 射线和其他离子辐射 ) 70054. 260 nm 左右70055. F,F70056. F'70057. 准性生殖 70058. 半知菌 70059. 基因重组70060. 转化,转导,接合,原生质体融合。
70061. 胸腺嘧啶二聚体 70062. 性菌毛 70063. 感受态70064. 菌丝联结,异核体的形成,杂合二倍体的形成(或核配),体细胞交换和单倍体化70065. 亚硝酸盐,烷化剂,丫啶类染料,碱基类似物,羟胺答对以上 5 项中的 2 项为全对。
70066. 专性 ( 或称局限性 ) 70067. 普遍性转导 70068. 艾弗里( O.T.Avery ) 70069. 质粒,噬菌体 70070. 基因载体70071. 避免光复活作用 70072. 胸腺嘧啶 (T)70073. 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造成 DNA 损伤 70074. 有丝分裂70075. 本身不能合成组氨酸70076. 诱变,淘汰野生型,缺陷型的检出,缺陷型的鉴定 70077.使 F - 变为 F+ 70078. DNA70079. 半乳糖 ( gal ),生物素 ( bio )70080. 变量试验 ( 波动试验 ) 或涂布试验或影印培养试验70081. 基因突变与环境条件没有直接对应的关系++70082. Hfr 70083. Hfr ( F' )F+70084. 格里菲斯 ( Griffith )70085. 核酸 ( 这里是 RNA) 是 TMV 的遗传物质基础。
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习题]一、填空题1.在学习微生物遗传规律时,有四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必须明确,它们是、、和。
2.微生物历来被选为研究生物学基本理论问题时的重要模式生物,原因是:、、、、、、、、、和等。
3.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基础的三个经典实验分别是①——(1928)和——等(1944)的实验;②等(1952)的实验;以及③(1956)的实验。
4.遗传物质在微生物细胞内存在的部位和方式可分七个水平,即,,,,,和。
5.每个碱基对(bp)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多数细菌基因组的大小为Mb;目前所知最小基因组的原核生物为,其基因组大小为Mb。
6.典型质粒的核酸分子是,存在于质粒上的特定基因,使微生物获得了若干特殊功能,如、、、、或等,7.质粒具有许多有利于遗传工程操作的优点,包括,,,和等。
常用且典型的质粒载体是且coli的。
8.细菌的质粒种类很多,其中接合性质粒如,抗药性质粒如,产细菌素质粒如,诱癌质粒如,诱生不定根的质粒如,执行固氮的质粒如,降解性质粒如等。
9.基因突变简称,狭义的突变专指;广义的突变则指和。
10.选择性突变株可包括、和等,而非选择性突变株则可包括、和等。
11.基因突变一般有七个共同特点;①,②,③,④,⑤,⑥和⑦。
12,基因突变的自发性和不对应性曾有三个著名实验予以证明,它们是等人的,的,以及等的。
13.点央变是由碱基置换而引起,具体机制有两种,即和。
14.诱发突变可分三类,即、和。
15.在原核微生物中,转座因子主要有三类,即、和。
16.微生物的自发突变一般有三个主要原因:①,②③。
17.紫外线对微生物DNA的损伤,主要产生,通过和等可修复DNA 的损伤。
18.在DNA的切除修复过程中共有四种酶的参与:①,②,③,④;而参与光复活作用的酶则仅有种。
19.常见的“三致”是指、和作用,目前检出某试样有否“三致”的简便,快速而高效的试验是。
20.艾姆斯试验中用的菌种是的营养缺陷型,通过回复突变可以测定待测样品中的存在。
第七章微生物遗传习题参考答案一、是非题1—5. FFFFF; 4—8. TTF二、选择题1-5. DDBCA;6-10. ABBDB三、填空题1.颠换2.转化3.F+,F+4.转化,转导,接合,原生质体融合5.菌丝联结,异核体的形成,杂合二倍体的形成(或核配),体细胞交换和单倍体化6.艾弗里(7.基因载体8.基因突变与环境条件没有直接对应的关系9.活的光滑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转化10.发生了交换11.阻遏蛋白1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T2噬菌体感染实验,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变量实验,涂布实验,影印实验13. CCC型,OC型,L型; F质粒,抗性质粒,产细菌素的质粒,毒性质粒,代谢质粒,降解质粒,隐秘质粒14. 提取所有胞内DNA后电镜观察,超速离心,琼脂糖凝胶电泳15. 缺失,添加,易位,倒位;营养缺陷型,抗药性突变型,条件致死突变型,形态突变型16. 非对应性,稀有性,规律性,独立性,可诱变性,遗传性,可逆性17. 嘧啶二聚体,红光或暗处,光复活18. 接合,转导,转化19. 调节基因,结构基因,操纵基因,启动基因20. 干燥,避光,缺氧,缺乏营养物质,低温四、名词解释1. DNA链上的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发生改变,称为点突变。
2. 受体菌最易接受到外源DNA片段并实现转化的生理状态。
3. 又称重组DNA技术,它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在体外将供体生物控制某种遗传性状的一段生物大分子-----DNA切割后,同载体连接,然后导入受体生物细胞中进行复制、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
4. 遗传物质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从一个细胞转入到另一细胞而表达的过程称为接合。
5. 当Hfr菌株内的F因子不正常切割而脱离其染色体时,可形成游离的但携带一小段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含有这种F因子的菌株称为F'菌株。
6. 使用各种物理或化学因子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突变率,从中挑选出少数符合育种目的的突变株。
微生物第七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微生物的分类依据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细胞结构B. 代谢类型C. 遗传物质D. 形态特征2. 细菌的基本形态包括:A. 球状B. 杆状C. 螺旋状D. 所有以上选项3. 真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A. 肽聚糖B. 几丁质C. 纤维素D. 蛋白质4. 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A. DNAB. RNAC. 蛋白质D. 所有以上选项5. 以下哪种微生物是厌氧性微生物?A. 大肠杆菌B. 酵母菌C. 乳酸菌D. 绿脓杆菌6. 微生物的最小繁殖单位是:A. 细胞B. 孢子C. 菌落D. 菌株7. 微生物的培养基中通常不包含以下哪种成分?A. 碳源B. 氮源C. 维生素D. 抗生素8. 微生物的致病性与其以下哪种结构无关?A. 荚膜B. 鞭毛C. 细胞壁D. 毒素9. 微生物的耐药性通常与以下哪种物质有关?A. 抗生素B. 抗毒素C. 抗生素泵D. 细胞膜10. 微生物的生物量测定方法不包括:A. 干重法B. 湿重法C. 光密度法D. 显微镜计数法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微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细菌的细胞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真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病毒的复制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描述微生物的五大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