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满分卷10 12.15
- 格式:doc
- 大小:347.29 KB
- 文档页数:1
高一年级12月份阶段性质量检测地理学科高一地理(答案在最后)第I卷(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年日照时数,是指在一年内太阳辐射照射到地面达到或超过120瓦/平方米的各段时间的总和,以小时为单位。
下图示意1962~2012年吉林省年平均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分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吉林省西北部地区的年平均日照时数比东南都地区多出600小时以上,这个差额主要来自夏季,其主要影响因素有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地形状况④植被覆盖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吉林省冬季和夏季的平均日照时数相差仅5.2%,但是平均气温相差4O℃左右,与冬、夏温差大无关的因素是A.太阳高度B.昼夜温差C.昼夜长短D.季风环流3.近几年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的年平均日照时数呈总体增加趋势,冬季尤为显著,最可能的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B.酸雨强度减轻C.森林覆盖率提高D.大气污染减轻【答案】1.A 2.B 3.D【解析】【1题详解】夏季,纬度越高昼越长,日照时数多;吉林西北部距海较远,晴天更多,有效日照时数更长;吉林省东南部位于长白山迎风坡,夏季降水多,日照时间较少;夏季两个区域的植被覆盖率差不多。
故选A。
【2题详解】昼夜温差与年较差没有直接联系,故B项正确。
冬季纬度越高昼夜短、太阳高度角越小,离冬季风源地近,导致温度越低;夏季纬度高昼越长,再加上受温暖的东南季风影响,温度较高。
故选B。
【3题详解】注意题干信息“冬季尤为显著”,表明该要素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且该要素能在冬季影响到太阳有效辐射量。
全球气候变暖、森林覆盖率无明显季节性变化,AC错误。
酸雨强度对太阳辐射影响小,B错误。
吉林冬季气温寒冷,取暖燃煤排放的废气角度,污染严重,集中取暖可以大大缓解大气污染,提高空气能见度,增加日照时数,D正确。
故选D。
把地面及大气看成一个整体,称为地气系统。
2024级“高中”10月高一年级新高考月考测试地理(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在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60分)美国“旅行者2号”探测器观测木星和土星后继续向太阳系边缘飞行,又观测了天王星和海王星。
结合下面“太阳系示意图”,完成1~3小题。
1.“旅行者2号”探测器观测的天王星是图中的()A.⑤B.⑥C.⑦D.⑧2.“旅行者2号”探测器如果飞出太阳系,其观测到的天体最可能位于()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3.“旅行者2号”探测器在飞行中观测到的下列事物或现象中属于天体的是()A.一闪而过的流星B.空中飞行的客机C.天空中飘动的云D.太空垃圾读火星、木星、天王星数据比较表(质量和体积以地球数据为1个单位),完成4~5小题。
质量体积公转周期自转周期火星0.110.151.88年1.03日木星317.831321.3311.68年0.42日天王星14.5463.0884.01年0.72日4.地球、火星、木星、天王星四颗行星中密度最大的是()A.地球B.火星C.木星D.天王星5.火星与地球最相近的是()A.质量B.体积C.自转周期D.公转周期“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
读图完成6~7小题。
6.在图示的“生命宜居带”内,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恒星质量B.温度条件C.大气成分D.行星体积7.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可能是()A.地球B.金星C.火星D.木星凌日现象是指地内行星(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和太阳之间的行星)在绕日运行时恰好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北京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答案在最后)2024年10月班级姓名考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提示:试卷答案请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签字笔作答。
一、选择题(共50道,每道题1.5分,共75分)1.2024年10月17日出现了本年度最大“超级月亮”,也是年度最大满月。
下列天体系统中,包含“超级月亮”且级别最高的是()A.太阳系B.地月系C.河外星系D.银河系【答案】D【解析】【详解】“超级月亮”是指处于近地点位置附近的满月,太阳系“超级月亮”属于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河外星系(和银河系同一级别)不包括“超级月亮”,包含“超级月亮”且级别最高的是银河系。
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023年10月20日报道称,太阳在最近4天内发生了三次X级耀斑,并伴随着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CME)。
专家表示此次抛射的粒子流会抵达地球并造成较大影响。
完成下面小题。
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X级耀斑发生于光球层B.X级耀斑爆发期间,CME也格外强烈C.CME发生于太阳色球层D.CME发生区温度低于X级耀班发生区3.X级耀班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包括()A.我国北方大部分区域极光绚烂B.部分地区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C.地球两极磁场突然消失D.全球多地出现降水高峰【答案】2.B 3.B【解析】【分析】【2题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CME是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X级耀斑爆发生时,CME格外强烈,B对;X级耀斑发生于色球层,A错;CME发生于日冕层,C错;CME发生区温度约200万°C,远高于X级耀斑发生地,D错。
故选B。
【3题详解】X级耀斑太阳爆发的耀斑活动,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包括干扰地球的电离层,使许多地区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B对;我国北方不在极圈范围内,没有极光现象,A错;太阳活动可能会出现“磁暴现象”,磁场不会突然消失,C错;全球多地出现降水高峰是黑子活动影响,D错。
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12月测试地理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2年10月9日7时4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型运载火箭将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发射升空,目前已进入预定轨道,距地球约720公里。
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以“一磁两暴”为科学目标,一磁,就是太阳磁场;两暴,就是太阳的两类爆发现象——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
下面左图是“夸父一号”实物图,右图是太阳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该卫星A.发射以后立刻成为天体B.进入预定轨道后成为自然天体C.运行轨道已脱离大气层D.在轨运行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2.读右图判断,耀斑发生于A.太阳内部B.①层C.②层D.③层3.当“两暴”发生时,该卫星将会A.与地面指挥系统的联系中断B.被大量高速带电粒子击毁C.被引发的“流星雨”袭击D.因周围温度过低无法运作峨眉山素有“地质博物馆”的美誉,是自然和文化的双重遗产地。
科研人员在峨眉山地层中发现了多种珍贵化石,其中包括软舌螺类化石和大羽羊齿蕨类化石。
下图为峨眉山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4~6题。
4.读图,峨眉山化石最有可能埋藏于A.A处B.B处C.C处D.D处5.蕨类植物主要繁盛于A.太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千佛顶处的玄武岩可能与大峨寺附近的玄武岩同期形成B.大乘寺地表岩层形成可能早于大峨寺地表岩层C.软舌螺类化石所在地层的形成早于蕨类化石所在地层D.峨眉山地区在寒武纪时期可能是海洋环境牛轭湖指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明显,随着流水对河岸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高一地理的试题卷及答案高一地理试题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A. 24小时B. 23小时56分4秒C. 365天D. 365天5小时48分46秒2.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A. 1年B. 365天C. 365天5小时48分46秒D. 23小时56分4秒3.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 昼夜长短变化B. 四季变化C. 昼夜交替D.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4.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 昼夜长短变化B. 四季变化C. 昼夜交替D.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5. 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是()A. 23°26′B. 66°34′C. 90°D. 0°6. 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周期是()A. 24小时B. 23小时56分4秒C. 365天D. 365天5小时48分46秒7. 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是由于()A. 地球自转B. 地球公转C. 地球自转轴倾斜D. 地球公转轨道倾斜8. 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是由于()A. 地球自转B. 地球公转C. 地球自转轴倾斜D. 地球公转轨道倾斜9. 地球自转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是由于()A. 地球自转B. 地球公转C. 地球自转轴倾斜D. 地球公转轨道倾斜10. 地球公转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是由于()A. 地球自转B. 地球公转C. 地球自转轴倾斜D. 地球公转轨道倾斜11. 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是由于()A. 地球自转B. 地球公转C. 地球自转轴倾斜D. 地球公转轨道倾斜12. 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是由于()A. 地球自转B. 地球公转C. 地球自转轴倾斜D. 地球公转轨道倾斜13. 地球自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是由于()A. 地球自转B. 地球公转C. 地球自转轴倾斜D. 地球公转轨道倾斜14. 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是由于()A. 地球自转C. 地球自转轴倾斜D. 地球公转轨道倾斜15. 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是由于()A. 地球自转B. 地球公转C. 地球自转轴倾斜D. 地球公转轨道倾斜16. 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交替是由于()A. 地球自转B. 地球公转C. 地球自转轴倾斜D. 地球公转轨道倾斜17. 地球自转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是由于()B. 地球公转C. 地球自转轴倾斜D. 地球公转轨道倾斜18. 地球公转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是由于()A. 地球自转B. 地球公转C. 地球自转轴倾斜D. 地球公转轨道倾斜19. 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是由于()A. 地球自转B. 地球公转C. 地球自转轴倾斜D. 地球公转轨道倾斜20. 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是由于()A. 地球自转B. 地球公转C. 地球自转轴倾斜D. 地球公转轨道倾斜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21. 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中地理满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A. 24小时B. 24分钟C. 12小时D. 48小时答案:A2. 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是:A. 洞庭湖B. 鄱阳湖C. 青海湖D. 太湖答案:C3.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A. 365天B. 365小时C. 365分钟D. 365秒答案:A4. 我国最长的河流是:A. 黄河B. 长江C. 珠江D. 黑龙江答案:B5. 我国位于哪个半球?A. 北半球B. 南半球C. 东半球D. 西半球答案:A6. 我国最大的沙漠是:A. 塔克拉玛干沙漠B.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C. 巴丹吉林沙漠D. 腾格里沙漠答案:A7.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A. 洞庭湖B. 鄱阳湖C. 青海湖D. 太湖答案:B8. 我国最大的半岛是:A. 辽东半岛B. 山东半岛C. 雷州半岛D. 舟山群岛答案:B9. 我国最大的岛屿是:A. 台湾岛B. 海南岛C. 崇明岛D. 舟山群岛答案:A10. 我国最大的盆地是:A. 塔里木盆地B. 准噶尔盆地C. 柴达木盆地D. 四川盆地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我国领土最南端位于______省。
答案:海南省2. 我国领土最北端位于______省。
答案:黑龙江省3. 我国领土最东端位于______省。
答案:黑龙江省4. 我国领土最西端位于______省。
答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 我国最大的高原是______高原。
答案:青藏高原6. 我国最大的平原是______平原。
答案:东北平原7. 我国最大的山脉是______山脉。
答案:喜马拉雅山脉8. 我国最大的湖泊是______湖。
答案:青海湖9. 我国最大的沙漠是______沙漠。
答案:塔克拉玛干沙漠10. 我国最大的岛屿是______岛。
答案:台湾岛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答案: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高一上册地理12月试卷高中最重要的阶段,大家一定要掌握好高中,多做题,多练习,为高考奋战,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上册天文12月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协助。
一、单项选择题57.太阳直射某地时A.该地一定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B.该地一定位于热带范围C.该地一定处于一年中气温最高的一天D.该地的中央时和区时一定都是12时58.以下洋流散布规律图示中,正确的选项是读下面循环表示图,回答以下效果59.假设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形式图,甲线代表地球外表,那么A.目先人类活动只能对环节①发生影响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构成的基础C.不异性质的洋流会影响环节③的强弱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有关60.假设该图为中低纬度某海域洋流散布图,甲线代表纬线,那么A.①洋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B.该海域位于北大西洋C.②洋流属于暖流D.③洋流添加了沿岸的枯燥度61.以下各要素中,与土壤肥力的发生亲密关联的是A.成土母质B.气候C.生物D.水文条件62.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形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A.中生代和重生代B.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C.古生代和重生代D.古生代初期和中生代初期自然天文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络和相互作用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招致其他要素甚至全体的改动,也会对其他地域的自然天文环境发生一定的影响,据此回答以下效果63.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时,特别强调维护西部地域的地表植被。
自然植被遭破坏,不会招致外地A.土壤要素的改动B.地质要素的改动C.水文要素的改动D.气候要素的的改动64.专家强调工程修建时要特别注重河流上、中游地域植被的恢复和维护,这是由于A.上、中游地域的水土流失影响范围更广B.水土流失给河流中下游地域带来的危害更大C.河流中下游地域发作洪涝灾祸的能够性最大D.河流中下游海拔高,植被生长不易土壤是反映天文环境全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状况。
高一地理的试题卷及答案高一地理试题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A. 24小时B. 365天C. 1年D. 1个月2.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A. 24小时B. 365天C. 1年D. 1个月3.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 四季变化B. 昼夜长短变化C.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 昼夜交替4.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 昼夜交替B. 昼夜长短变化C.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 四季变化5. 地球的赤道半径是()A. 6357公里B. 6378公里C. 6371公里D. 6399公里6. 地球的极半径是()A. 6357公里B. 6378公里C. 6371公里D. 6399公里7.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A. 6357公里B. 6378公里C. 6371公里D. 6399公里8. 地球的表面积是()A. 4亿平方公里B. 5亿平方公里C. 6亿平方公里D. 7亿平方公里9. 地球的赤道周长是()A. 4万公里B. 3万公里C. 2万公里D. 1万公里10. 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是()A. 0度B. 23.5度C. 66.5度D. 90度11. 地球的自转速度赤道处最快,两极处为零,这是因为()A. 地球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B. 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C. 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D. 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12. 地球的公转速度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这是因为()A. 地球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B. 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C. 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D. 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1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 昼夜交替B. 季节变化C. 气候差异D. 所有以上14.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 时间的划分C. 气候的变化D. 所有以上15.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 作物的生长周期B. 作物的种植时间C. 作物的收获时间D. 所有以上16.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海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 潮汐现象B. 洋流的形成C. 海平面的变化D. 所有以上17.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大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B. 气候的形成C. 气压的变化D. 所有以上18.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 生物钟的形成B. 生物的迁徙C. 生物的繁殖周期D. 所有以上19.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地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 地壳的运动B. 地壳的形变C. 地壳的应力D. 所有以上20.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天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 星座的移动B. 行星的运行C. 恒星的视运动D. 所有以上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21.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_________ 方向。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年4月8日,美国众多城市看到了日食。
日食是指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恰好或几乎成一直线,太阳光被月球遮住,月球的影子投射到地球表面上来,在月影区战内就看不见或看不全太阳的现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材料中的天体属于的天体类型组合正确的是A.星云、恒星、行星B.恒星、行星、流星体C.恒星、行星、卫星D.恒星、行星、彗星2.日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位置关系正确是A.AB.BC.CD.D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界面D.软流层中部4.下列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a一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的是A. B. C. D.下图为“四地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四地景观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一山高谷深,植被丰富B.乙一雨林茂密,千沟万壑C.丙一地形平坦,红壤广布D.丁一地表崎岖,雪山连绵6.乙景观属于A.冰川地貌B.河流地貌C.海岸地貌D.风积地貌海南博鳌玉带津是一条自然形成的秩长形沙滩半岛,如下图。
玉带滩以“分隔海、河最狭窄的沙滩半岛”而被列入为“吉尼斯之最”。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玉带滩是由A.地壳下陷导致与陆地分离而形成的B.热带珊瑚虫遗体堆积形成的C.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D.海浪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8.玉带滩的形成使得其西侧水域趋向A.变宽B.变浅C.变深D.稳定9.近年来万泉河等河流上游修建了许多水库,这最有可能造成玉带滩A.远离大陆B.连接北岸C.向东推进D.向西后退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从地面开始的逆温称为接地逆温,从离地面一定高度处开始的逆温称为悬浮逆温。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地理(答案在最后)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至第二章第一节。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角宿一,也称为处女座α星,自身可以发光发热,是处女座中最亮的星,距离地球约有250光年之遥。
在星空中可使用北斗七星来定位,如下图所示。
完成下面小题。
1.从天体类型来看,角宿一为()A.卫星B.恒星C.彗星D.行星2.属于角宿一所在天体系统的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答案】1.B 2.C【解析】【1题详解】角宿一自身可以发光发热,是恒星,B正确;而卫星、彗星和行星自身都不能发光发热,ACD错误。
故选B。
【2题详解】角宿一是恒星,距离地球约250光年,而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它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为其他恒星系统,位于银河系,C正确,D错误;地球所在的地月系、太阳系的直径远远小于250光年,而角宿一距离地球约250光年,因此角宿一不可能位于地月系和太阳系,AB错误。
故选C。
【点睛】天体是宇宙中各种物质的总称。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根据中心天体的不同,天体系统可以分为行星系、恒星系等。
在距离恒星一定范围内适宜生命生存的区域被称为生命宜居带。
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可能存在生命的地外行星,但发现位于生命宜居带的行星却寥寥可数。
图为生命宜居带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地理基础知识检测八
读下面沙丘示意图,完成1~2题。
1.正确表示移动沙丘的图是()
A.a B.b Cc D.d
2.若想植树造林固定移动沙丘,造林地带应在()
①沙丘陡坡一侧②沙丘缓坡一侧③沙丘移动的前方④沙丘移动的后方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图①所示的云南路南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图②),回答3~4题。
3.路南石林的岩石按成因属于图②
中的()
A.甲B.乙C.丙D.丁
4.塑造路南石林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D.海浪侵蚀
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
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
A.褶皱B.背斜
C.向斜D.断层
6.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B.甲处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C.修一条南北向隧道选址丁处
D.图中岩层为岩浆岩
7.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A.地壳运动所致B.内力作用所致
C.岩浆活动所致D.外力作用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