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纺织品测试标准的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143.00 KB
- 文档页数:4
AA TCC 100-2012 抗菌纺织品的评价方法本标准1961年由AA TCC委员会RA31研发完成:1965,1981,1988(标题改变),1993,1999,2012修正;1969,1971,1974,1985,2009,2010编辑修正;1977,1981,1989,1998重申;1986,2004编辑修正并重申。
1.目的和范围1.1本测验方法对抗菌活性的评估提供一个定量程序。
对抗菌纺织材料的评价将根据其抗菌活性来确定。
若抗菌整理试样的抗菌活性(繁殖被抑制),通过定性程序,将抗菌整理试样于空白样的活性进行对比,就能清楚地说明抗菌的活性能否被接受。
但是,如果杀菌的活性被期望或者暗示,则定量的评估是必要的。
定量评估也为抗菌整理的纺织材料的使用提供了更清楚地描述的一种手段。
2.原理2.1本测试方法通过织物与细菌接触24小时后,对抗菌活性的定量评定,经培养后,细菌从织物上洗脱,通过计算细菌的减少百分比来计算。
3.专有术语3.1抗菌活性:衡量抗菌剂功效的指标。
3.2抗菌剂:在纺织品上,任何可以杀死细菌(杀菌剂)、或者干扰其繁殖发育具有抑菌活性(抑菌剂)的化学品。
4.安全防范注:这些安全预防措施只是起到提供信息的目的。
在这种测试方法中安全正确地使用处理材料的技术是用户的责任。
制造商必须对具有的细节进行参照,例如材料安全数据表和其他制造商建议。
全部OSHA标准和规章也必须被参照。
4.1本测试应该由经过合适培训的人员来执行。
实验室的微生物和生物医学的生物研究安全性应参照美国卫生于公众服务部的规定进行(见13.1)。
4.2警告:在试验过程中使用的一些细菌可能引起过敏或致病。
因此,一定要采取一些必要和合理的预防措施,以此来消除在实验室和在相关环境人员的危险,可以穿保护衣和呼吸保护来防止细菌的渗透。
4.3良好的实验室操作,在全部实验室地区戴安全眼镜。
4.4全部化学制品应该被小心处理。
4.5洗眼水及其他安全设备应放置在附近以便处理紧急事件的发生。
纺织品抗菌标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l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纺织品抗菌标准简要概括如下:①标准选取:国际上常用的有ISO 20743、AATCC 100、JIS L 1902等,国内主要遵循GB/T 20944系列标准。
②测试菌种:选择代表性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评估纺织品抗菌广谱性。
③样品准备:按规定裁剪试样,模拟实际使用状态,如洗涤后、湿润条件等。
④接种菌液:将选定菌种的特定浓度菌液均匀涂覆于试样表面。
⑤培养观察: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如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⑥菌落计数:通过平板划线法、比色法等测定抗菌前后的活菌数量。
⑦抗菌率计算:比较处理前后细菌数量变化,计算抗菌率,一般要求≥90%视为具有抗菌效果。
⑧重复实验:为确保结果准确性,每个样品需进行至少三次独立实验。
⑨安全性评估:除抗菌效果外,还需评估纺织品的皮肤刺激性、毒性等安全性指标。
⑩标签标识:符合标准的抗菌纺织品,可在产品标签上明示抗菌性能,遵循相关法规要求。
此标准流程确保纺织品抗菌功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保护消费者健康,同时为制造商和监管机构提供统一的评价依据。
纺织抗菌标准是什么标准啊
纺织抗菌标准是指对纺织品进行抗菌性能评定的标准。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
要求不断提高,抗菌纺织品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性纺织品,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那么,纺织抗菌标准究竟是什么标准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两个方面来探讨纺织抗菌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看国际上的纺织抗菌标准。
国际上对纺织抗菌标准的相关内容
主要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负责制定。
ISO对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试标准进行
了规范,其中包括了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定方法、测试条件、测试设备等内容。
这些标准的制定,不仅有助于确保纺织品抗菌性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纺织品市场的规范化。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国内纺织抗菌标准的情况。
国内纺织抗菌标准的制定主
要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制定和修订。
目前,我国对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试标准已经相对完善,涵盖了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定方法、测试指标、测试要求等内容。
这些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提高国内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质量和水平,也有助于推动我国纺织行业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纺织抗菌标准是指对纺织品进行抗菌性能评定的标准,其制定既有
国际标准,也有国内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纺织品抗菌性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纺织行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我们在选择和购买纺织品时,可以根据国际和国内的相关标准来进行参考,以确保所购买的纺织品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希望本文对纺织抗菌标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AATCC 100-2012 抗菌纺织品的评价方法本标准1961年由AA TCC委员会RA31研发完成:1965,1981,1988(标题改变),1993,1999,2012修正;1969,1971,1974,1985,2009,2010编辑修正;1977,1981,1989,1998重申;1986,2004编辑修正并重申。
1.目的和范围1.1本测验方法对抗菌活性的评估提供一个定量程序。
对抗菌纺织材料的评价将根据其抗菌活性来确定。
若抗菌整理试样的抗菌活性(繁殖被抑制),通过定性程序,将抗菌整理试样于空白样的活性进行对比,就能清楚地说明抗菌的活性能否被接受。
但是,如果杀菌的活性被期望或者暗示,则定量的评估是必要的。
定量评估也为抗菌整理的纺织材料的使用提供了更清楚地描述的一种手段。
2.原理2.1本测试方法通过织物与细菌接触24小时后,对抗菌活性的定量评定,经培养后,细菌从织物上洗脱,通过细菌减少的百分比来计算。
3.专有术语3.1抗菌活性:衡量抗菌剂功效的指标。
3.2抗菌剂:在纺织品上,任何可以杀死细菌(杀菌剂)、或者干扰其繁殖发育,具有抑菌活性(抑菌剂)的化学品。
4.安全防范注:这些安全预防措施只是起到提供信息的目的。
在这种测试方法中安全正确地使用处理材料的技术是用户的责任。
制造商必须对具有的细节进行参照,例如材料安全数据表和其他制造商建议。
全部OSHA标准和规章也必须被参照。
4.1本测试应该由经过合适培训的人员来执行。
实验室的微生物和生物医学的生物研究安全性应参照美国卫生于公众服务部的规定进行(见13.1)。
4.2警告:在试验过程中使用的一些细菌可能引起过敏或致病。
因此,一定要采取一些必要和合理的预防措施,以此来消除在实验室和在相关环境人员的危险,可以穿保护衣和呼吸保护来防止细菌的渗透。
4.3良好的实验室操作,在全部实验室地区戴安全眼镜。
4.4全部化学制品应该被小心处理。
4.5洗眼水及其他安全设备应放置在附近以便处理紧急事件的发生。
一、纺织品抗菌性测试常用定量测试方法:日本和美国是较早开发抗菌纺织品的国家,我国抗菌织物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由于抗菌剂的多样性和织物性质的差异,很难用统一的测试方法来评价真实的抗菌效果。
所以目前国际上还无统一的定量测试标准。
主要有震荡法、吸收法、转移法和转印法,都是利用菌液和样品充分接触,经一段时间培养后测得样品中的活菌数,通过计算抑菌率或减少率来评价抗菌性能,主要测试标准有:国标:GB/T20944.2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二部分吸收法、GB/T20944.3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三部分-震荡法、FZ/T 73023-2016抗菌针织品欧标:ISO 20743-2013 纺织品抗菌性的测定日标:JIS L 1902-2015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检测与评价美标:AATCC 100-2012 抗菌纺织品的评价方法ASTM E2149 在动态接触条件下测定稳态抗菌剂的抗菌行为检测方法差别:吸收法:吸收法是一种静态测试方法,起初是评价溶出型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一种方法。
它的测试原理是将一定量的细菌液接种在抗菌试样上,试样吸收菌液后,抗菌剂与菌液直接接触,以达到抗菌效果。
它要求试样在1min 内将接种菌液完全吸收,若菌液未被完全吸收、试样不平整或试样孔隙大等原因而使接种上去的菌液滑落或渗漏在试样外,则测试结果不准确,故其对试样的吸水性及形状都有要求,使用条件有所限制。
振荡法:振荡法是一种动态测试方法,起初是评价非溶出型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一种测试方法。
它的测试原理是通过样品在一定浓度的菌液中不断振荡,使细菌与抗菌式样密切接触已达到抗菌的效果。
故其对试样形状及吸水性要求不高。
AATCC100和JIS L 1902都属于吸收法,二者实验条件大致相同,都是在纺织品上接种细菌后在”0”时和18~24时从纺织品上回收细菌。
不同之处:1、AATCC100未提及细菌的接种方式,也没有抗菌评定基准,JIS L 1902则在AATCC100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的改进,对试验条件也有明确的规定,便于人们去操作;2、AATCC100 只做一组平行样本,JIS L 1902做三组平行样本再取其平均数来计算;3、在结果计算以及报告形式上,AATCC100用百分率来表示抗菌活性的相对结果,易于被人理解;JIS L 1902 结果用活性值来表示,评价基准为大于或等于2.0即有抗菌防臭功能,但是用对数差值表示抗菌活性,不能一目了然地体现织物的相对抗菌性。
jisl0848标准JIS L0848标准简介JIS L0848标准是日本工业标准(JIS)的一个重要标准,主要涉及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试方法。
本文将介绍JIS L0848标准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应用领域。
一、背景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卫生的关注日益增加,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抗菌纺织品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繁殖,减少细菌对人体的危害,广泛应用于医疗、餐饮、家居等领域。
为了保证抗菌纺织品的质量和性能,JIS L0848标准应运而生。
二、主要内容JIS L0848标准规定了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的方法和要求。
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抗菌活性试验:通过将纺织品与特定细菌接触一定时间后,测量细菌数量的变化来评估纺织品的抗菌性能。
常用的测试细菌有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2. 抗菌效果评级:根据细菌数量的变化,将纺织品的抗菌效果分为四个级别,分别是无效、弱效、中效和强效。
3. 抗菌剂的使用:对于含有抗菌剂的纺织品,标准规定了抗菌剂的使用方法和浓度要求。
4. 抗菌性能持久性:标准要求对纺织品的抗菌性能进行持久性测试,即经过一定次数的洗涤或摩擦后,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是否有所变化。
三、应用领域JIS L0848标准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医疗用品:如手术衣、口罩、护士制服等。
抗菌纺织品可以有效降低医疗机构交叉感染的风险。
2. 家居用品:如床上用品、窗帘、沙发套等。
抗菌纺织品可以保持家居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3. 餐饮用品:如餐巾、厨房布、围裙等。
抗菌纺织品可以减少细菌在食品加工和餐饮过程中的传播。
4. 运动用品:如运动服、袜子、手套等。
抗菌纺织品可以减少运动过程中的异味和细菌感染的风险。
JIS L0848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纺织品的卫生性能、保护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JIS L0848标准是一个关于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的重要标准。
通过规定抗菌活性试验、抗菌效果评级、抗菌剂的使用以及抗菌性能持久性测试等内容,标准确保了抗菌纺织品的质量和性能。
抗菌纺织品等级抗菌纺织品是一种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特殊类纺织品材料。
它们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餐饮、室内装饰、家居用品等领域,以保护用户免受细菌感染和传播。
为了评估和比较抗菌纺织品的效果,人们开发了一些等级制度,用于表征抗菌纺织品的抗菌能力和持久性。
下面是相关的参考内容。
1. 美国军用标准(AATCC 100)美国军用标准(AATCC 100)是一种评估纺织品抗菌性能和抗菌持久性的标准。
它通过测量纺织品在一定时间内抑制细菌生长的能力来评估抗菌效果。
根据抗菌性能的不同,抗菌纺织品可以分为三个等级:抗菌(Antibacterial)、强抗菌(Strong Antibacterial)和超强抗菌(Super Antibacterial)。
2. 欧盟技术规范(EU-JIS L1902)欧盟技术规范(EU-JIS L1902)是欧洲对抗菌纺织品的评估标准。
根据细菌的抑制能力和持久性,抗菌纺织品可分为五个等级:无抗菌效果(No antimicrobial effect)、抗菌效果(Poor antimicrobial effect)、中等抗菌效果(Fair antimicrobial effect)、良好抗菌效果(Good antimicrobial effect)和很好的抗菌效果(Excellent antimicrobial effect)。
3. 日本抗菌纺织品标准日本也有相关的抗菌纺织品标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日本纺织品评价技术协会(JATEC)的标准。
根据细菌的抑制能力和持久性,抗菌纺织品分为四个等级:抗菌(Antibacterial)、强抗菌(Strong Antibacterial)、高品质抗菌(High-quality Antibacterial)和最高级抗菌(Extra-antibacterial)。
4. 中国抗菌纺织品标准中国国家纺织品品质监督检验中心(CTEI)制定了一套抗菌纺织品的标准,用于评估抗菌纺织品的质量和抗菌能力。
AATCC 100-2012 抗菌纺织品的评价方法本标准1961年由AA TCC委员会RA31研发完成:1965,1981,1988(标题改变),1993,1999,2012修正;1969,1971,1974,1985,2009,2010编辑修正;1977,1981,1989,1998重申;1986,2004编辑修正并重申。
1.目的和范围本测验方法对抗菌活性的评估提供一个定量程序。
对抗菌纺织材料的评价将根据其抗菌活性来确定。
若抗菌整理试样的抗菌活性(繁殖被抑制),通过定性程序,将抗菌整理试样于空白样的活性进行对比,就能清楚地说明抗菌的活性能否被接受。
但是,如果杀菌的活性被期望或者暗示,则定量的评估是必要的。
定量评估也为抗菌整理的纺织材料的使用提供了更清楚地描述的一种手段。
2.原理本测试方法通过织物与细菌接触24小时后,对抗菌活性的定量评定,经培养后,细菌从织物上洗脱,通过细菌减少的百分比来计算。
3.专有术语抗菌活性:衡量抗菌剂功效的指标。
抗菌剂:在纺织品上,任何可以杀死细菌(杀菌剂)、或者干扰其繁殖发育,具有抑菌活性(抑菌剂)的化学品。
4.安全防范注:这些安全预防措施只是起到提供信息的目的。
在这种测试方法中安全正确地使用处理材料的技术是用户的责任。
制造商必须对具有的细节进行参照,例如材料安全数据表和其他制造商建议。
全部OSHA标准和规章也必须被参照。
本测试应该由经过合适培训的人员来执行。
实验室的微生物和生物医学的生物研究安全性应参照美国卫生于公众服务部的规定进行(见)。
警告:在试验过程中使用的一些细菌可能引起过敏或致病。
因此,一定要采取一些必要和合理的预防措施,以此来消除在实验室和在相关环境人员的危险,可以穿保护衣和呼吸保护来防止细菌的渗透。
良好的实验室操作,在全部实验室地区戴安全眼镜。
全部化学制品应该被小心处理。
洗眼水及其他安全设备应放置在附近以便处理紧急事件的发生。
在处理之前需对所有被污染的样品盒测试材料进行全部消毒。
GTT答疑【59】抗菌等级AA级⽐A级好?AAA级⽐AA级好?抗菌等级AA级⽐A级好?AAA级⽐AA级好?不能这么单纯的判断,我们先看下 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中A级、AA级、AAA级三个抗菌级别是怎么划分的,详细参数如下表: 从上图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三个抗菌等级是按耐洗涤次数及考核菌种不同来划分的。
A级的⽔洗次数少,抑菌率只考核⼀种菌,但是考核要求较⾼。
产品在实际测试中,有时反⽽⽐AA级难通过考核。
AA级和AAA级对抑菌率的考核要求⼀样,但是AAA级要求的洗涤次数多,从持久耐⽤性的⾓度来说,AAA级⽐AA级的产品好。
GTT建议:如果您的产品对持久耐⽤性要求⽐较⾼,就选择AA级甚⾄是AAA级考核。
如果您的产品反复使⽤次数⽐较少,但是对抗菌要求⽐较⾼,选⽤A级考核。
另外,⽣产抗菌功能性产品的企业除关注抗菌功能性要求外,还需要注意抗菌安全性要求。
2016年6⽉1⽇即将实施的GB/T 31713-2015 《抗菌纺织品安全性卫⽣要求》对此做了详细规定。
⼩编节选⼏条⽐较重要的给⼤家提个醒~4.8 不应使⽤抗菌纺织品制作3周岁以内婴幼⼉的⽤品4.9 由抗菌纺织品制作的妇⼥贴⾝⽤品应有忌⽤标志a)内裤--孕妇忌⽤b)内⾐、⽂胸--哺乳期妇⼥忌⽤。
4.10 抗菌纺织品产品的标签应注明采⽤抗菌剂的名称、⽣产企业、产地、批号、忌⽤范围等内容。
延伸阅读 ⾦黄⾊葡萄球菌是⾰兰⽒阳性菌、⼤肠杠菌是⾰兰⽒阴性菌、⽩⾊念珠菌是真菌。
⾰兰阳性菌、⾰兰阴性菌是根据对细菌进⾏⾰兰⽒染⾊的结果来区分的。
1.⾦黄⾊葡萄球菌是⼈类的⼀种重要病原菌,在⾃然界中⽆处不在,空⽓、⽔、灰尘及⼈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
因此,⾷品受到污染的机会很多。
美国疾病控制中⼼报告,由⾦黄⾊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占第⼆位,仅次于⼤肠杆菌。
2.⼤肠杆菌是与我们⽇常⽣活关系⾮常密切的⼀类细菌,正常情况下,⼤多数⼤肠杆菌是⾮常安分守⼰的,与⼈体是互利共⽣的关系。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纺织品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抗菌性能一直备受关注。
抗菌性能是指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对细菌的抑制或杀灭作用,这对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标准需要包括测试方法和评定标准。
测试方法是指进行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时所需遵循的具体步骤和操作规范,而评定标准则是根据测试结果对纺织品抗菌性能进行等级评定的依据。
这些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纺织品的种类、用途、使用环境以及抗菌要求的不同,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标准还应该包括测试项目的选择。
常见的测试项目包括抗菌活性、抑菌率、杀菌率等。
这些测试项目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纺织品的特性和使用环境,以确保测试结果能够真实反映纺织品的抗菌性能。
另外,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标准还需要考虑测试条件的设定。
测试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接触时间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对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试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制定测试标准时,需要对测试条件进行详细规定,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此外,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标准还需要考虑测试设备和仪器的选择。
不同的测试方法需要不同的测试设备和仪器来进行测试,因此在制定测试标准时,需要对测试设备和仪器进行详细规定,以确保测试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标准对于保障纺织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制定测试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纺织品的特性、使用环境以及抗菌要求的不同,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对测试方法、评定标准、测试项目、测试条件以及测试设备和仪器进行详细规定,以确保测试的可比性、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希望通过不断完善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标准,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纺织品产品。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方法及比较摘要:简述了纺织品抗菌测试的基本原理、抗菌测试主要选择的菌种,概述了国内外纺织品抗菌抑菌性能定性、定量测试的常用方法,评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抗菌性能;测试;纺织品1、前言在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在合适的条件下会迅速生长繁殖,并通过接触等方式传播疾病,而一些对人类有害的微生物将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科技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纺织品提出了各种功能性要求。
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应用,成为纺织业发展的新热点,其中抗菌防臭产品的开发应用尤其迅速及广泛。
抗菌纺织业蓬勃发展,抗菌纤维与抗菌纺织品倍受人们的青睐,各种抗菌产品纷纷涌入市场。
除了日常生活所用的各种纺织品,如内衣、内裤、衬衫、T恤衫、毛巾、床上用品、袜子、鞋垫、羽绒等以外,抗菌产品还被用于非穿着制品,如席子、汽车坐垫、空调滤网等因此如何准确地检测和科学评价这些产品的抗菌性能,对于抗菌纺织品的良性发展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有许多的测试方法及测试标准,国内抗菌测试主要采用国外测试方法。
由于实验条件不同,以及测试者对标准理解程度的差异,导致测试效果相差很大。
抗菌是一个涉及范围较大的概念,各种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之间没有严格的可比性。
如何根据所选用的抗菌产品的类别和性能,合理地选择相应的抗菌检测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抗菌织物测试方法在国外研究较早,尤其是美国和日本研究成果较多,西欧发达国家也提出了一些测试方法,但与美日方法大同小异,而国内抗菌测试也主要采用国外测试方法。
2、抗菌检测基本原理作为功能性纺织品之一的抗菌织物,其通过抗菌试剂抑制或杀死微生物有几种方式当细胞暴露于致命的试剂时,可观察到许多变化。
通常生物细胞中含有多种参与新陈代谢的生物酶。
细胞质的半透膜保持细胞组分的完整。
细胞膜有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通过,同时它也可作为部分酶反应的场所。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在众多的细菌传播途径中,纺织品是主要的载体之一,因其多孔、疏松,容易吸附各种杂质,成为繁殖、寄生细菌的载体,这些细菌的存在不仅使织物被沾污、损伤,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公共环境的交叉感染率,影响人类的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益重视卫生标准要求,使抗菌织物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
然而,对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定,由于各国的标准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国家的客户要求的产品检测方法和适用标准不一致,致使生产厂家无所适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抗菌产品的国际贸易。
一,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分为定量测试方法和定性测试方法,以定量测试方法最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纺织品的抗菌标准主要有:ISO 20743—2007 《抗菌整理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定》、JIS L 1902: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抗菌效果》、AATCC 147—2011《纺织品抗菌活性的评定方法:平行划线法》、AATCC 100—2004《纺织品抗菌整理的评定》、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GB/T 20944—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GB/T 15979—199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B 产品抑菌和杀菌性能与稳定性测试方法。
1,定性测试方法(1)定性测试方法包括AATCC 147—2011《纺织品抗菌活性的评定方法:平行划线法》、日本工业标准JIS L 1902: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抗菌效果》中的定性试验(抑菌环法)部分、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附录 E晕圈法、GB/T 20944.1—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2)定性测试方法是基于离开纤维进入培养皿的抗菌剂活性,一般适用于溶出性抗菌整理,但不适用于耐洗涤的抗菌整理。
优点是费用低、操作简单、时间短,对于确定样品是否具有抗微生物活性,最为适用。
但抑菌区的宽度不代表抗菌性的强弱,它与纺织品抗菌剂的扩散性能有关。
抗菌纺织品测试标准的比较作者:罗利玲吴剑云杨芳芳来源:《中国纤检》2013年第20期摘要:简述了国内外抗菌纺织品的发展与现状;比较了国内外常用的几种抗菌测试方法,分析定性与定量测试方法的异同与局限性,对其标准化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定性;定量;标准化1 前言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整理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已实现卫生整理纺织品的工业化生产,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的抗菌防臭纺织品进入了比较快的发展阶段。
而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只是近十多年的事。
抗菌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一出现便风靡全球,现已形成每年几百亿美元的巨额销售量。
在日本,80%以上的袜子、内衣等都为抗菌纺织品,其在抗菌加工产品领域中的市场占有率还在继续扩大。
然而,对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定,由于各国的标准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国家的客户要求的产品检测方法和适用标准不一致,致使生产厂家无所适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抗菌产品的国际贸易。
2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比较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分为定量测试方法和定性测试方法,以定量测试方法最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纺织品的抗菌标准主要有:ISO 20743—2007 《抗菌整理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定》、JIS L 1902: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抗菌效果》、AATCC 147—2011《纺织品抗菌活性的评定方法:平行划线法》、AATCC 100—2004《纺织品抗菌整理的评定》、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GB/T 20944—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GB/T 15979—199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B 产品抑菌和杀菌性能与稳定性测试方法。
2.1 定性测试方法定性测试方法包括AATCC 147—2011《纺织品抗菌活性的评定方法:平行划线法》、日本工业标准JIS L 1902: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抗菌效果》中的定性试验(抑菌环法)部分、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附录 E晕圈法、GB/T 20944.1—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方法与标准Intertek: 王建平吴颖请教专家查看其它专家抗菌纺织品的开发最早源于欧美与日本,而中国大规模的抗菌纺织品产业化开发始于上世纪90 年代中期。
开发最早而且一直延续至今的纺织品抗菌防霉防臭处理方法是后整理的方法,纺织品不管是原料纤维还是纱线或是织物甚至成衣均可通过后整理方式获得抗菌功效。
纺织品生产上可以很方便地根据用户或最终用途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抗菌剂生产出具有不同抗菌特性的纺织品,如抗细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抗酵母菌、抗真菌、抗霉菌等。
但是,在加工方便的同时,后整理方法也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抗菌效果的耐久性不理想,对于一些用即弃的纺织品,这个弱点尚且问题不大,但对那些需经常洗涤的衣着用品、床上用品以及装饰织物来说,经过若干次洗涤后抗菌效果就会大幅度下降甚至消失。
虽然有的抗菌整理采用具有活性基团的抗菌剂以与纤维改性的方式获得抗菌效果,故到目前为止,用天然纤维制成的纺织品的抗菌处理仍以后整理方式为主。
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出现通过化学纤维的高分子结构改性和共混改性的方法制取持久性抗菌纤维的方法,其中以共混方式为主,目前国际上大多数抗菌合成纤维基本上都采用含银沸石作为抗菌剂。
此外,以湿纺或溶剂纺生产的抗菌醋酸纤维、抗菌粘胶纤维和抗菌腈纶纤维等也已出现,这些纤维在纺丝过程中以共混方式加入抗菌剂,故有持久的抗菌效果。
但据报道,部分纤维所采用的抗菌剂仍存在部分毒性问题和抗菌谱不够广的缺陷。
抗菌纤维或纺织品的抗菌方式有溶出性和非溶出性之分。
溶出性样品中的抗菌剂可在培养基上在样品的周围扩散并形成抑菌环,在抑菌环内的细菌均会被杀灭并不再生长。
非溶出性样品周围不会形成抑菌环,但与样品接触的细菌均会被杀灭,细菌在样品上无法存活、繁殖,这种方式亦称吸附灭菌。
抗菌纺织品的抗菌功能评价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问题,它不仅包括抗菌效率的评价,还涉及抗菌谱范围、抗菌效果的耐久性、抗菌剂的安全性、纤维或织物的外观及适用性等方面的评价。
抗菌纺织品测试标准的比较
2013-10-25
摘要:
简述了国内外抗菌纺织品的发展与现状;比较了国内外常用的几种抗菌测试方法,分析定性与定量测试方法的异同与局限性,对其标准化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定性;定量;标准化
1 前言
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整理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已实现卫生整理纺织品的工业化生产,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的抗菌防臭纺织品进入了比较快的发展阶段。
而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只是近十多年的事。
抗菌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一出现便风靡全球,现已形成每年几百亿美元的巨额销售量。
在日本,80%以上的袜子、内衣等都为抗菌纺织品,其在抗菌加工产品领域中的市场占有率还在继续扩大。
然而,对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定,由于各国的标准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国家的客户要求的产品检测方法和适用标准不一致,致使生产厂家无所适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抗菌产品的国际贸易。
2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比较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分为定量测试方法和定性测试方法,以定量测试方法最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纺织品的抗菌标准主要有:ISO 20743—2007 《抗菌整理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定》、JIS L 1902: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抗菌效果》、AATCC 147—2011《纺织品抗菌活性的评定方法:平行划线法》、AATCC 100—2004《纺织品抗菌整理的评定》、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GB/T 20944—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GB/T 15979—199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B 产品抑菌和杀菌性能与稳定性测试方法。
2.1 定性测试方法
定性测试方法包括AATCC 147—2011《纺织品抗菌活性的评定方法:平行划线法》、日本工业标准JIS L 1902: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抗菌效果》中的定性试验(抑菌环法)部分、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附录 E晕圈法、GB/T 20944.1—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其区别如表1。
定性测试方法是基于离开纤维进入培养皿的抗菌剂活性,一般适用于溶出性抗菌整理,但不适用于耐洗涤的抗菌整理。
优点是费用低、操作简单、时间短,对于确定样品是否具有抗微生物活性,最为适用。
但抑菌区的宽度不代表抗菌性的强弱,它与纺织品抗菌剂的扩散性能有关。
扩散性强,抑菌区宽;扩散性弱,抑菌区窄。
从环境与安全的角度来看,定性分析的数值并不是越大越好。
抗菌纺织品的安全性体现在它起到抗菌防护作用的同时,对人体没有毒副作用,不破坏人体正常的微生物群。
一般而言,抗菌剂的活性越广,对高级物种(包括人类)的毒性越大。
很多抗菌织物(如内衣、毛巾、床上用品等)会直接接触人体皮肤,有的还是长时间接触,因此全面评估这些抗菌微生物纺织品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十分重要。
FZ/T 73023—2006中要求抗菌针织品所应用的抗菌物质的溶出性指标为:抗菌织物洗涤一次后,
抑菌带宽度D≤5mm。
另外,定性测试结果不能作为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的最终结论,若要确切地了解某种纺织品的抗菌性能,应该采用定量测试。
2.2 定量测试方法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定量测试方法主要包括吸收法、转移法、转印法以及振荡法。
包括GB/T 15979—199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B产品抑菌和杀菌性能与稳定性测试方法、AATCC 100—2004《纺织品抗菌整理的评定》、ISO 20743—2007《抗菌整理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定》、JIS L 1902: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抗菌效果》中的吸收法和细菌转印法、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中附录D中的吸收法和振荡法、GB/T 20944.2—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2部分:吸收法》和GB/T 20944.3—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振荡法》等等。
常见的测试方法比较如表2。
GB/T 15979—1995 主要针对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或消毒用品的测试方法。
这类产品使用时间较短,且对抗菌性能的要求较高,样品只需要与菌液经过短期的接触就可以显示出抗
菌效果,故在测试操作中样品与菌液的接触时间较短。
目前多用于医疗用品的抑菌杀菌测试。
ISO20743:2007根据产品的用途和使用环境,确定了三种抗菌性能的定量测试方法:吸收法、转移法和转印法。
JIS L1902:2008根据ISO 20743:2007修订,定量测试方法包括吸收法
和细菌转印法,此标准中与ISO 20743:2007中相同的定量测试方法是一致的。
AATCC 100—2004、ISO20743:2007和JIS L 1902:2008 都没有提及抗菌评定基准,目前国内极少使用。
FZ/T 73023—2006和GB/T 20944—2007是国内比较常用的测试标准,相对其他标准,这两个标准在试验菌种、洗涤剂、洗涤方法、空白对照样及抗菌效果的判定等方面都有详细说明。
FZ/T 73023—2006中抗菌效果检验方法包括奎因法、吸收法和振荡法。
奎因法参照美国的Quinn Test法制定,是一种比较简易和快速的测试方法,可用于细菌和部分真菌检测。
奎因法作为快速测试方法,不能十分准确地反映样品的抗菌性能。
吸收法和振荡法试验操作比较复杂,费时长,但结果比较准确可靠。
FZ/T 73023—2006中A级产品仲裁检验方法采用其附录D中的吸收法;AA级产品及AAA级产品仲裁检验方法采用其附录D中的振荡法。
FZ/T 73023采用的洗涤试验方法参照了日本标准JIS L 0217 的103方法和GB/T 8629 ,使用小型家庭双桶半自动洗衣机,洗涤程序繁琐,操作不方便,费时费力。
GB/T 20944—2007中不要求样品必须洗涤,如需要考核抗菌纺织品耐洗性能,可按耐洗色牢度试验机洗涤方法(GB/T 12490中的试验条件A1M)进行,或者采用家用双桶洗衣机洗涤方法进行。
3 结论
从定性与定量方法的比较中,可以看到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国内外都没有公认与统一的测试标准。
因此,标准化工作对抗菌纺织品的测试显得尤为重要,它除了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使试验具有可比性和重演性。
试验中,对样品的洗涤方法、洗涤剂、标准空白样的标准化;对测试参数如样品的规格与数量、接种菌液浓度、中和溶液、稀释液等标准化;对抗菌效果的判定标准化。
通过标准化,使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测试结果具有重演性和可比性。
因此,国家应尽快制定统一、权威、科学的抗菌纺织品检验测试标准与评价体系,以规范、监督这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市场。
参考文献:
[1] 计芬芬,刘晨,顾珍. 抗菌纺织测试方法的比较及标准化问题探讨[J].印染,2007 (17 ):34-36.
[2]纺织品抗菌整理新进展(一)[J]. 印染, 2008(19): 47-49.
[3]刘晨,王爱兵,计芬芬. 关于纺织品抗菌性判定的思考[J].印染,2006(8):34-38.
[4]郝新敏,张建春,杨元.医用纺织材料与防护服装[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5-7,65-67.
[5]朱平.功能纤维及功能纺织品[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1):61-62.
[6]刘中勇.国外纺织检测标准解读[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1.
[7]商成杰.纺织品抗菌及防螨整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8]GB/T 15979—1995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S].
[9]GB/T 20944—2007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S].
[10]FZ/T 73023—2006 抗菌针织品[S].
[11]AATCC 100—2004 Antibacterial Finishes on Textile Materials: Assessment of[S].
[12]AATCC 147—2011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ssessment of Textile
Materials:Parallel Streak Method[S].
[13]JIS L 1902:2008 Testing fo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efficacy on textile products[S].
[14]ISO 20743—2007 Textiles — Determination of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antibacterial finished products[S].
(作者单位:广州市纤维产品检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