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神经介绍
- 格式:pptx
- 大小:784.14 KB
- 文档页数:20
脊神经的名词解释脊神经亦称脊髓神经,由脊髓发出的成对神经。
脊神经自脊髓出发,共31对,有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上七对颈神经在相应椎骨的上方穿过椎间孔出椎管,第八对颈神经穿过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间的稚间孔出椎管。
胸、腰神经均分别按序列通过相应推骨下方的椎间孔。
上四对骶神经通过相应的骶前、后孔穿出。
第四骶神经和尾神经经骶管裂孔出骶管。
每对脊神经都是由相应节段的前、后根在椎间孔内合并而成。
脊神经的前根是运动性的,它除含有躯体运动纤维外,在第—胸节至第三腰节,以及第二至第四骶节、还分别含有交感神经纤维和副交感神经纤维。
脊神经的后根是感觉性的、它除含有躯体感觉纤维外,在第一至第三胸节,以及第二至第四骶节,还含有内脏感觉纤维。
每个脊神经因由前、后根合成,都含有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所以脊神经都是混合性神经。
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分为前支、后支、脊膜支和交通支。
脊膜支细小,经椎间孔返回椎管,分布于脊髓的被膜和脊柱。
交通支为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
其中发自脊神经连至交感干的叫白交通支;而来自交感干连于每条脊神经的叫灰交通支。
后支较细,是混合性的,经相邻椎骨横突之间向后行走(骶部的出骶后孔),都有肌支和皮支分布于项、背及腰骰部深层的肌和枕、项、背、腰、臀部的皮肤,其分布有明显的节段性。
其中,第2颈神经后支的皮支粗大,称枕大神经,穿斜方肌腱至皮下,分布于杭和项部的皮肤。
腰神经后支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
内侧支细小,经横突下方向后,分布于腰椎棘突附近的短肌与长肌。
在腰椎骨质增生病人,可因横突附近软组织骨化,压迫此支而引起腰痛。
第1—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较粗大,分布于臀上区的皮肤,称臀上皮神经。
第l~3骶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于臀中区的皮肤称臀中皮神经。
前支粗大,是混合性的,分布于躯干前外侧和四肢的肌和皮肤。
在人类,胸神经前支保持着明显的节段性,其余的前支分别交织成丛,由丛再分支分布于相应的区域。
脊神经归纳总结脊神经,作为人体神经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递信息和调节机体功能的重要任务。
在各种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对脊神经的归纳总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脊神经的起源、结构和功能进行全面梳理,为读者提供有关脊神经的全面了解。
一、脊神经的起源脊神经起源于脊髓的前后根,是由脑干及脊髓上的神经元形成的。
具体而言,脊神经可分为31对,其中有8对颈段神经、12对胸段神经、5对腰段神经、5对骶段神经和1对尾骨段神经。
脊神经通过椎间孔从脊髓发出,并将信息传递到相应的肌肉和感觉器官。
二、脊神经的结构脊神经由前根和后根组成。
前根主要负责传递运动信息,后根则负责传递感觉信息。
前根和后根的背根神经节携带着大量的感觉神经元,并且是神经元的主要集聚区。
脊神经同时包括树突、轴突和神经节等结构,这些结构共同构成了信息传递的通道。
三、脊神经的功能脊神经在机体的运动和感觉调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具体而言,脊神经通过前根的运动神经传递来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松弛,进而实现身体的各种运动;通过后根的感觉神经传递来接收刺激信息,使机体对外界信息做出反应。
脊神经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神经传递的障碍,进而引发各种神经疾病。
四、脊神经的疾病与治疗脊神经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与之相关的疾病也是十分常见的。
一些常见的脊神经疾病包括坐骨神经痛、脊髓损伤和神经根压迫等。
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一般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综合手段,以恢复脊神经的功能。
五、脊神经保护与康复保护脊神经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人们可以通过加强锻炼和保持良好的姿势,预防脊神经疾病的发生。
康复也是脊神经疾病患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包括康复训练和辅助治疗等。
通过合理的康复措施,可以帮助疾病患者尽快康复,减轻患者痛苦。
总结:脊神经是人体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部分,通过传递运动和感觉信息,对人体的运动和感知发挥调节作用。
了解脊神经的起源、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脊神经脊神经有由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合并而成。
前根属运动性,后根属感觉性,所以脊神经属混合性。
后根在椎间孔附近的椭圆形膨大,称脊神经节,此节由假单级神经元的胞体聚集而成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脊神经有31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分为前支和后支。
前支:粗大,为混合性,分布于躯干前外侧和四肢,除胸神经外,先交织成丛(颈丛、臂丛、腰丛、骶丛)再分支分布。
后支:较细,为混合性,分布于项、背、腰骶部深层肌和皮肤。
一、颈丛(一)组成:由第1~4颈神经前支组成(二)位置: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
(三)主要分支枕小神经:分布于枕及耳后部皮肤1.皮支: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浅出耳大神经:分布于耳廓及附近皮肤颈横神经:分布于颈部皮肤锁骨上神经:分布于颈侧区、胸上部和肩部的皮肤2.膈神经(1)组成:由第3~5颈神经前支组成(2)行程:由颈丛发出后→前斜角肌前面→于锁骨下动、静脉之间经胸廓上口入胸腔→肺根前方→纵隔胸膜和心包之间→膈(3)分布:运动纤维支配膈肌;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膜、心包及膈下面的部分腹膜,右膈神经尚分布于肝、胆囊二、臂丛(一)组成: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大部分纤维组成(二)位置:穿斜角肌间隙→行于锁骨下动脉的后上方→经锁骨后方→腋窝,包绕腋动脉形成三束(三)主要分支见下表神经分布范围 损伤症状 肌皮神经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前臂外侧皮神经 正中神经 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的所有前臂肌前群及附近关节;除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和第1、2蚓状肌;手掌桡侧2/3、桡侧三个半指掌面皮肤及中、远节指背皮肤 “猿手”尺神经 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小鱼际肌、拇收肌、第3、4蚓状肌、骨间肌;手掌尺侧1/3、尺侧一个半指掌面皮肤,手背尺侧半及尺侧二个半指背皮肤 “爪形手”桡神经 肱三头肌、肱桡肌、前臂肌后群;手背桡侧半及桡侧2个半指近节指背皮肤“垂腕”腋神经 三角肌和小圆肌;肩部、臂外侧区上部皮肤 “方肩”三、胸神经前支:12对肋间神经:11对,在第1~11肋间隙内沿肋沟前行肋下神经:1对,沿第12肋的下方行走分布:分布于肋间肌、腹肌前外侧群;胸、腹壁皮肤及胸、腹膜壁层节段性分布: T 2 → 胸骨角平面T 4 → 乳头平面T 6 → 剑突平面T 8 → 肋弓平面T 10 → 脐平面T 12 → 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平面四、腰丛(一) 组成:第12胸神经前支一部分、第1~3腰神经前支及第4腰神经前支(二) 位置:位于腰大肌深面、腰椎横突前方(三) 分支及分布范围1. 髂腹下神经:分布于腹壁肌、腹股沟区及下腹部皮肤2. 髂腹股沟神经:分布于腹壁肌、腹股沟部、阴囊或大阴唇皮肤3. 股外侧皮神经:分布于股外侧部皮肤生殖支:分布于提睾肌和阴囊(或大阴唇)4. 生殖股神经股支:股三角皮肤5. 闭孔神经:分布于大腿肌内侧群、大腿内侧面皮肤肌支:髂肌、耻骨肌、股四头肌和缝匠肌6.股神经皮支:大腿及膝关节前面皮肤,隐神经伴大隐静脉,分布小腿内侧面和足内侧缘皮肤五、骶丛(一)组成:腰骶干和全部骶、尾神经前支(二)位置:位于盆腔内,骶骨及梨状肌前面(三)主要分支1.臀上神经;分布于臀中、小肌及阔筋膜张肌2.臀下神经:分布于臀大肌3.股后皮神经:分布于臀区、股后区和腘窝的皮肤肛神经4.阴部神经会阴神经阴茎(蒂)神经5.坐骨神经(1)行程:经梨状肌下孔→于臀大肌深面,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股后区,股二头肌深面→腘窝上角分为胫神经、腓总神经(2)分布:大腿肌后群及髋关节(3)分支1)胫神经行于小腿后群浅、深肌层之间,经内踝后方至足底,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
生物脊神经知识点什么是脊神经?脊神经是人体神经系统中的一部分,它是由一系列神经根组成的。
脊神经主要负责传递感觉和运动的信号,将大脑和身体各部分连接起来,使其相互通信和协调工作。
脊神经的结构脊神经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脊髓和神经根。
脊髓是位于脊柱内的一条长而细长的神经结构。
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负责接收和传递大脑发出的指令,并从身体各部分接收感觉信息。
通过脊髓,大脑可以控制肌肉的运动,并感受到身体各部分的触觉、温度、疼痛等信息。
神经根是从脊髓两侧延伸出来的一系列具有纤维束结构的神经。
它们分为两组:背根和腹根。
背根负责传递感觉信息,将身体各部分的感觉信号传递给脊髓和大脑。
腹根则负责传递运动信号,将大脑发出的指令传递给肌肉和其他组织。
脊神经的功能脊神经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负责传递运动和感觉信号,使身体各部分能够相互协调工作。
具体来说,脊神经的主要功能包括:1.运动控制:脊神经通过传递大脑发出的指令,控制肌肉的运动。
例如,当大脑想要将手臂抬起时,脊神经会传递这一指令,使得相关肌肉收缩,从而实现手臂的抬起。
2.感觉传递:脊神经能够接收身体各部分的感觉信息,并传递给脊髓和大脑。
例如,当手触碰到热物体时,脊神经会传递这一触觉和温度信息,使大脑感受到热的刺激。
3.反射作用:脊神经还参与了一些重要的反射作用。
反射是指身体对于某种刺激做出的自动反应,而无需经过大脑的意识控制。
脊神经能够在大脑不参与的情况下,完成某些简单的反射动作,如膝反射等。
脊神经的疾病和损伤脊神经疾病和损伤可能会严重影响人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
一些常见的脊神经疾病和损伤包括:1.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是指脊髓受到外部力量的严重打击或损伤。
这种损伤可能导致下半身瘫痪、感觉丧失等严重后果。
2.神经根压迫症:神经根压迫症是指神经根受到压迫或损伤。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疼痛、麻木、肌肉无力等症状。
3.神经纤维瘤:神经纤维瘤是一种良性的神经组织肿瘤。
它可能发生在脊神经的任何部位,导致相应区域的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