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子仁丸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12
麻子仁丸的功能主治及组成功能主治麻子仁丸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制剂,拥有多种功能主治。
其主要功效和作用如下:1.保健作用:麻子仁丸能够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有助于预防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2.止痛作用:麻子仁丸含有天然的止痛成分,对于头痛、牙痛、关节痛等各种疼痛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抗炎作用:麻子仁丸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炎症症状,对于风湿性关节炎、软组织炎症等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4.调节肠道功能:麻子仁丸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改善食欲不振、胃脘胀痛等消化不良症状,还可以调节肠道蠕动,缓解便秘问题。
5.抗氧化作用:麻子仁丸中富含的抗氧化物质可以帮助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过程,同时也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组成麻子仁丸的主要成分有:•麻子仁:麻子仁是麻科植物麻的种子,具有散风镇痛、止痒通络的作用。
它含有丰富的脂肪酸、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对于皮肤干燥、瘙痒、湿疹等皮肤问题有一定的疗效。
•红花:红花是菊科植物红花的花蕾,主要具有活血化瘀、解毒消肿的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红花可以活络通经、调经止痛,对于痛经、跌打损伤等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薄荷:薄荷是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叶子,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的作用。
薄荷含有丰富的薄荷脑等挥发油,对于感冒、咳嗽、气管炎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佩兰:佩兰是豆科植物佩兰的果实,主要功效是行气止痛、理气消食。
它可以帮助缓解胸闷、腹胀、腹痛等症状,对于肠胃不适、食欲不振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石菖蒲:石菖蒲是菖蒲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功效主要是安神利气、健胃消食。
在中医上,石菖蒲被广泛用于治疗失眠、焦虑、胃肠功能紊乱等问题。
•六一散:六一散是中药方剂,由红花、薄荷、佩兰等多种草药组成。
它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的作用,对于感冒、头痛、牙痛等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以上是麻子仁丸的主要组成成分和功效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麻子仁丸之前,应该请教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以确保安全和合理的用药。
麻子仁丸方歌方解,麻子仁丸医案
【方剂组成】麻子仁30克,芍药24克,枳实24克,大黄18克,厚朴24克,杏仁18克。
【用法】以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大便日行一次)。
【方歌】麻子仁丸小承气,杏仁芍药和蜂蜜,安中缓下不伤正,老年虚人常便秘。
【方解】本方是小承气加润下的麻仁、杏仁、芍药,和蜜为丸,安中缓下,使正不伤。
【仲景原文解析】
《伤寒论》第247条: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解析:趺阳为足阳明胃经之脉,古人用以候胃。
脉浮主热,胃有热则气盛,故谓浮则胃气强。
涩主津液虚,小便数则耗伤津液,故谓涩则小便数。
浮涩相搏,亦必使阳绝于里,大便则硬。
古人谓脾为胃运输津液,今胃中干已无津液可运,则脾的功能受到制约,故谓其脾为约,宜麻子仁丸主之。
【临证思考】习惯性或老人便秘、虚人里有积滞而属里实热者可适证服用。
【辨证要点】经常便秘而无所苦者。
【验案】李某,男性,59岁,病历号61448,初诊日期1965年2月18日。
感冒2周经服药治愈,惟胸胁闷满,纳差,大便干燥,三四日一行,苔白,脉弦细。
肝下缘肋下lcm轻微压痛。
此属津虚阳明内结,与麻仁丸,早晚各一丸。
结果:服一日大便即通,继服无所苦。
相关文章:
•麻子仁丸的临床应用
•《伤寒论》之脾约证与麻子仁丸证探析
•麻子仁丸组成,方歌方解,服用禁忌,功效与作用
•麻子仁丸(脾约丸)加减用法,功效与作用。
麻子仁丸组成,方歌方解,服用禁忌,功效与作用【原文】趺阳脉浮而涩,浮则卫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247)【组成】麻仁60g 枳实24g 川军48g 川朴10g 杏仁30g 白芍24g【方歌】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土燥津枯便难解,肠润热泻诸症却。
【麻子仁丸方解】此为润燥泻热,缓通大便之方。
临床用于大便秘、小便数者。
《伤寒论》179条云::“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
”247条云:“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明确指出小便数导致大便硬,形成太阳阳明一一脾约证。
盖脾与胃,居中州、司升降,一表一里,以膜相连,为胃行津。
脾主湿,司运湿,胃主燥,司化燥,脾胃安和则纳化有序,燥湿相济,受盛传道各司其职,推陈致新,津液以成。
若胃家积热,脾运被约,难以为胃行津,水津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肠道因之失却濡润,是以小便数,大便硬。
二便同源异途,为水湿代谢两径耳。
二者直接相关,彼处多则此地少,大便硬必小便数,大便溏必小便少。
《伤寒论》244条“小便数者,大便必硬”,251条“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皆以小便测大便之明训也。
本证虽曰胃强,然无神昏、谵语等腑实证状,故不宜承气汤峻下,而宜本丸润下泻热,缓通腑气。
泻下之力,虽较缓和,然毕竟属破气攻下之剂,老弱久病,津血不足者,仍当慎之。
若谓脾约为脾弱则谬也。
脾约证,临床表现大便干秘,数日、甚者十数日一便,其色黑,状如羊粪,一般无腹满、腹痛之苦,小便数,饮食如常。
因胃热所致,故用本丸泻热解约。
若泻后大便仍硬结者,则不为脾约,多属津枯血燥便秘,用本丸能取效一时,久用必伤正气,其便愈秘。
《素问·五脏别论》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
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
”由此可见,六腑正常状态呈运而不息、降而不逆、通而不塞、泻而不藏。
【药品名】麻子仁丸【英文名】【别名】【剂型】蜜丸,每丸重约9克。
每盒10丸装。
【药理作用】1.处方来源:汉代张仲景著《伤寒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
2.药物组成:火麻仁、白芍、苦杏仁、枳实、厚朴、大黄。
3.药理作用:火麻仁、杏仁含脂肪油类活性物质,能加强肠管的蠕动作用,润肠作用明显。
大黄含有蒽醌类化合物,增强大肠蠕动而导泻,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及皮肤真菌等,均有抗菌作用。
白芍主含芍药甙,具有解痉、镇静、镇痛及升高外周白细胞,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等作用。
厚朴对肠管平滑肌有兴奋作用,亦有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及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明显。
枳实能使胃肠运动收缩节律增强有力。
4.功用主治: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肠胃燥热,脾约便秘。
症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面红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
【药动学】【适应症】本药适用于治疗虚人及老人肠燥便秘、习惯性便秘、肛门手术后便秘、蛔虫性肠梗阻等。
【禁忌症】【注意事项】实证病人慎用。
【不良反应】【用法用量】每日1~2次,每次9克,温开水送服。
【药物相互作用】【专家点评】1.现代研究:火麻仁、杏仁含脂肪油类活性物质,能加强肠管的蠕动作用,润肠作用明显。
大黄含有蒽醌类化合物,增强大肠蠕动而导泻,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及皮肤真菌等,均有抗菌作用。
白芍主含芍药甙,具有解痉、镇静、镇痛及升高外周白细胞,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等作用。
厚朴对肠管平滑肌有兴奋作用,亦有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及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明显。
枳实能使胃肠运动收缩节律增强有力。
故临床主要用来治疗肠燥有积滞的便秘。
老人与产后肠燥便秘及习惯性便秘等疾病。
2.临床应用:用于治疗虚人及老人肠燥便秘、习惯性便秘、肛门手术后便秘、蛔虫性肠梗阻等。
(1)临床疗效研究观察,用麻子仁丸加乌梅、槟榔、陈皮治疗47例蛔虫性肠梗阻,有效率为100%:(2)用麻子仁丸治疗肛门疾病手术后大便困难,观察500例,有效率达95.8%;(3)治疗74岁老妇长达20年的顽固性便秘获得痊愈。
麻子仁丸治疗小儿功能性慢性便秘肠胃积热证的临床疗效分析一、麻子仁丸的药物组成和药效麻子仁丸是由麻子仁、黄连、厚朴等中药制成的中药制剂,具有清热泻火、通便润肠的药效。
麻子仁有滋阴润肠、通便利水的功效;黄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厚朴有祛湿化痰、行气健胃的功效。
综合用药,麻子仁丸可清热泻火、通便润肠,治疗小儿功能性慢性便秘肠胃积热证。
二、麻子仁丸治疗小儿功能性慢性便秘肠胃积热证的临床疗效1. 临床症状改善在临床应用中,患儿服用麻子仁丸后,常可观察到症状明显改善的情况。
常见的症状包括腹胀、恶心、食欲不振、大便干燥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这些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患儿的大便通畅,腹胀消失,食欲增加,精神状态也有所改善。
这表明麻子仁丸对小儿功能性慢性便秘肠胃积热证具有显著的疗效。
2. 大便情况改善小儿功能性慢性便秘肠胃积热证的患儿常常出现大便干燥、大便次数减少等情况。
经过麻子仁丸的治疗后,患儿的大便情况明显改善。
大便变得软糯,排便次数增多,排便顺畅。
有些患儿甚至出现了褐色的正常大便,表明肠胃功能得到了有效调理。
3. 体质改善长期患有功能性慢性便秘肠胃积热证的患儿,常常伴随有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等情况。
麻子仁丸的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儿的肠胃问题,还能改善其体质状况,提高免疫力,使患儿整体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三、麻子仁丸治疗小儿功能性慢性便秘肠胃积热证的注意事项1. 用药须遵医嘱麻子仁丸属于中药制剂,用药过程中需遵医嘱,不能随意更改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2. 饮食调理在治疗期间,患儿的饮食需进行调理,应适当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减少肥甘厚味的食物,避免生冷油腻之品,对病情有益。
3. 注意休息治疗期间,患儿需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避免过度劳累,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名方名解之麻子仁丸一[王琦]方解王氏对《伤寒论》第247条关于'其脾为约'是否为“胃强脾弱”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因与目前很多学术观点不同,且麻子仁丸为临床治疗便秘的常用方剂,故列于下以启发临床思路。
对脾约的认识,历代医家见解不一。
自成无已提出“胃强脾弱”后,各宗其说,目前此说仍被多数人采用。
王氏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①脾与胃生理关系:脾与胃相表里,胃之受纳,牌之运化,脾胃相合,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水谷精气之榆布,胃降则糟粕得行,脾升精气得以上输。
胃为阳腑,喜润恶燥,脾为阴脏,喜燥恶湿,二者升降相因;燥湿相济,才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二者喜恶各异,患病也各有特点,胃病多燥热,脾病多寒湿;胃燥过盛则便结为患,脾虚湿盛则肠鸣泄泻。
所谓”浊气在上,则生瞋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胃强'与'脾约”:“浮则胃气强”中之“强“非指胃气之强,这与太阳病'卫强'非指卫气强盛而是表邪束表,胃气抗争病理反映一样,' 胃强”是胃热亢盛的病理概念,是对胃热亢盛的病理描述,原文中并没有脾虚证候的描写,所谓'脾弱'之说不好成立。
仲景之言'其脾为约' ,并未言脾弱。
约为约束之意,是指胃热亢盛,反制其脾,阻遏脾为其行输津液,即胃之邪热限制、阻遏、约束了脾为其行输津液,限制、阻遏、约束了脾的正常转输功能。
②关于脾约便硬的形成:条文中'趺阳脉浮而涩”,隐含脾约病机,而“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则进一步表明,浮为胃热盛,涩为津液不足,因胃热盛,津液不足才使脾的转输津液功能受到限制和约束。
脾将有限津液但输膀胱而见小便数。
而因胃的燥热不能润肠道而大便硬,这正是'浮涩相搏、大便则硬'之意。
胃热亢盛,津液不足作为脾约的病机,二者不可或缺。
再者,从其主方麻子仁丸组方来看,既有泻热通腑之小承气,又有益阴润燥之品,亦佐证此点。
麻子仁丸--滋液润燥·泄热通幽麻子仁丸 (别名:脾约丸、麻仁滋脾丸)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麻子仁60g 芍药15g 大黄30g 厚朴30g 杏仁30g 枳实15g 上6味,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工0丸5 或每重9g,每日1一2次,每次1丸。
根据病情,酌减量,改用汤剂。
(功效)滋液润燥,泄热通幽。
(主治) 主证:大便秘结,小便多,脉细涩。
副证:习惯性便秘,或腹微满不痛,或不更衣十日,无所苦。
(临证加减)1.痔疮便秘,如痔疮便血,本方加荆芥炭、槐花炭、地榆炭,以凉血止血;痔疮便秘,本方加当归、生地桃仁、赤芍等,以养血和血。
2.燥热伤津甚者,本方加柏子仁、瓜蒌仁、生地、生首乌,以滋阴通便。
3。
热结甚,苔黄脉数者,重用大黄,加芒硝,以泄热通便。
4.体虚弱者,宜去大黄,或酌加郁李仁、生首乌、番泻叶等,以增加润肠或润滑大肠而通幽。
5.加味麻子仁丸治疗蛔虫性肠梗阻:药用麻子仁丸加川楝子、乌梅、陈皮、槟榔,枳壳易枳实,去芍药、厚朴。
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最多住院4天,最短住院l2小时;最多服药3剂,最少1剂;一般服第一次煎药液后工一3小时腹痛即可缓解,服药6 -12小时可通便排虫;多数病例排出虫成团,最少30多条,最多 200多条,多数病例连续排虫3—4天,有排虫总数达400多条。
排虫后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无副作用。
[医药卫生,1974,cs,]6.麻子仁丸异病同治的临床应用:麻子仁丸出自《伤寒论》,方中厚朴、枳实、大黄泄痞除满,通便破结,芍药、蜂蜜润燥止痛,养血柔肝,妙在麻仁、杏仁相伍,能润大肠之燥,可降肺气之逆,共奏润燥通便、生津养血之功,实为泻而不峻,润而不腻之剂。
临床上除常用以治大便燥结外,并可用于咳喘、噎嗝诸症,现简介于后。
(1)大便难:若大便难乃脾阴不足,大便干燥所致,则为麻子仁丸证。
临床常见面色晦黯,舌质红绛,舌苔黄燥,食纳减少,胸胁痞闷,郁郁微烦,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脉沉涩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