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联合治疗鼻息肉的疗效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76.49 KB
- 文档页数:2
术前及术后诊断:
术前诊断:双侧鼻窦炎,鼻息肉,鼻腔狭窄
术后诊断:通过手术,患者双侧鼻窦炎得到有效治疗,鼻息肉被完整摘除,鼻腔狭窄问题得到缓解。
手术方式:
双侧鼻内筛窦开放术是通过在鼻腔内部进行小切口,使用显微镜和高级鼻内窥镜技术,对双侧筛窦进行开放。
此手术旨在清除鼻窦内的炎症病变组织,并改善鼻腔通气。
麻醉方式:
本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因此患者不会感到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或不适。
手术经过:
1.在全身麻醉后,医生首先进行常规的消毒和铺巾。
2.使用显微镜和高级鼻内窥镜技术,医生打开筛窦口,并清除筛窦内的炎症病变组织。
3.医生使用特殊的仪器,如鼻窦钳、刮匙等,将筛窦内的炎症病变组织彻底清除。
4.医生将鼻腔内的病变组织清除干净后,进行止血和鼻腔填塞。
5.完成手术后,将清除出的病变组织送往病理检查以进一步确认诊断。
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和激素治疗,以预防感染和促进鼻腔黏膜的恢复。
2.术后患者需留院观察一段时间,待麻醉完全清醒后方可离开。
3.术后需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医生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清理鼻腔内的痂皮和
分泌物。
4.术后应避免用力擤鼻涕、挖鼻孔等动作,以免导致鼻腔黏膜破裂和出血。
5.术后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身体锻炼,以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其他
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6.术后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功能锻炼,如定期冲洗鼻腔、使用药物等,以促进
鼻腔的通气功能恢复。
7.如有任何不适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得到及时处理和治疗。
手术记录:鼻息肉摘除术
术前及术后诊断:
患者XX,男,XX岁,因长期鼻塞、流涕、头晕头痛等症状就诊。
经过耳鼻喉科医生诊断,患者患有鼻息肉,需进行鼻息肉摘除术。
手术方式:
手术采用全身麻醉,通过鼻内窥镜在可视条件下,使用显微器械进行息肉摘除。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鼻息肉摘除术。
麻醉方式:
本次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入手术室后,麻醉师会进行麻醉诱导,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同时,患者需接受心电监测、血压监测等措施。
手术经过:
1.医生会用含有血管收缩剂的生理盐水对患者鼻腔进行充分的收缩和清洗,以便于鼻
息肉的暴露和摘除。
2.在确认鼻腔内无出血和息肉位置后,医生会用显微器械将息肉轻轻夹起,然后使用
吸管将息肉吸出。
3.摘除息肉后,医生会用生理盐水对鼻腔进行清洗,以清除残留的息肉和血块。
4.最后,医生会将取出的鼻息肉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其性质和治疗方案。
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患者需住院观察并进行抗感染治疗,以预防感染和出血。
2.患者出院后需定期回医院复查,以便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患者在术后应避免用力擤鼻涕或挖鼻孔等动作,以免引起出血和感染。
4.患者在术后应保持鼻腔干燥,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同时,应注意保持充足
的休息和睡眠时间,以利于身体恢复。
5.患者在术后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和泡热水澡等行为,以免引起鼻腔出血。
6.若患者术后出现鼻腔出血、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患有鼻息肉怎么办能治好?
导语:鼻息肉在人群中的发病比较普遍,一般都是由长期流鼻涕的症状恶化而来,患者的鼻粘膜会有严重的感染。
由于该病的症状总是会反反复复的出现,
鼻息肉在人群中的发病比较普遍,一般都是由长期流鼻涕的症状恶化而来,患者的鼻粘膜会有严重的感染。
由于该病的症状总是会反反复复的出现,患者都认为是很难才能彻底治愈的,其实只要找准治疗办法就比较容易了。
下面就让小编来具体介绍一些常用的治疗措施吧。
一、药物治疗:对于息肉较小,鼻塞症状较轻者可采用药物治疗,常用的一般有强的松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消炎药刚开始服用的时候,有一定的疗效,但是效果慢,且消炎药吃太多,对人体的副作用大,给患者的机体新陈代谢造成紊乱,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容易造成其他的并发症。
二、手术治疗。
对鼻腔大部或完全被堵塞,严重影响生理功能者,应先行手术治疗。
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全身检查,如患有心血管疾病、哮喘发作期等,应待病情稳定后再行手术。
手术方式主要有单纯鼻息肉切除术和鼻内筛窦切除术两种。
其中单纯鼻息肉切除术主要是用于根蒂清除,以前无鼻息肉切除术史者。
鼻内筛窦切除术主要适用于筛窦粘膜已为息肉组织所替代,有多次鼻息肉切除术史者。
三、中医辨证治疗。
主要是以清宣肺气、利湿散结、温肺散寒以及化瘀散结为主,常用的中药有黄芪,炙甘草,升麻,葛根,丁香,麻黄,羌活,防风,路路通,皂角刺,细辛,可加红花、三棱活血化瘀,牡蛎,昆布等。
以上三种治疗方案对于症状的缓解都有一定的效果,如果想要达到清除病灶的疗效,小编提醒患者要长期坚持治疗,不能在中途突然间。
定位[5]。
同时对于任何多生牙术前仍要进行精确地定位,而术前的临床检查可作为一个明确的证据,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也可作为没有CT等检查条件下定位埋伏牙的一种方法,供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1]谭兆军,郭亚峰.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的定位和手术治疗体会[J].吉林大学学报(医版),2008,34(3):525. [2]顾卫根.螺旋CT对上颌前部埋伏牙定位的应用及评价[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19(7):110.[3]江勇.X线片对上颌前部埋伏牙的定位观察[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40(1):91-92.[4]屠军波,李彤,等.上颌前牙区埋伏牙特点分析与治疗[J].中国美容医学,2003,12(1):52.[5]张志华,林军.上颌前部埋伏牙的定位及导萌治疗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2009,26(6):325-327.(收稿 2010-02-23)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观察庞文广 吕福建河南嵩县车村镇中心卫生院耳鼻喉科 嵩县 471421【摘要】 目的 观察鼻内窥镜下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
方法 选择慢性鼻窦炎和(或)鼻息肉患者65例,根据患者意愿将鼻内窥镜下行手术的34例作为观察组,不使用鼻内窥镜进行手术的31例作为对照组。
手术方式均为鼻息肉切除和单纯筛窦开放刮除术。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腔粘连2例(5.88%),对照组5例(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具有组织损伤小,保存鼻腔生理功能好、一次性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鼻内窥镜;鼻窦炎鼻息肉;筛窦开放刮除术【中图分类号】 R765.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991(2010)03-0101-02 鼻息肉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变态反应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的多种致病因子,通过减缓其本身自然的凋亡过程等多种途径,促进炎症反应,使鼻息肉形成。
鼻息肉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鼻息肉所属部位:头部就诊科室:外科,耳鼻喉科病症体征:鼻窦气压伤,鼻塞,反复感染,呼吸困难,鳞状上皮,肺纤维化,继发感染,间歇性鼻阻塞疾病介绍:鼻息肉是什么?鼻息肉是怎么回事?鼻息肉是鼻部常见疾病,也与某些全身疾病有关,它是由于鼻粘膜长期炎性反应引起组织水肿的结果,鼻息肉多来源于中鼻道窦口,鼻道复合体和筛窦,高度水肿的鼻粘膜由中鼻道,窦口向鼻腔膨出下垂而形成息肉,由于病因的多元性和明显的术后复发倾向,故在鼻科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症状体征:鼻息肉有那些症状?1、起初感觉鼻内似有擤不出的鼻涕,系鼻腔上半部被息肉堵塞所致。
夜晚可出现明显鼻塞而致张口呼吸,久而久之可继发慢性咽炎。
2、由于息肉无神经分布,患者很少打喷嚏。
但若鼻粘膜有变态反应性炎症时,也可出现喷嚏、清涕等症状。
鼻塞多为持续性,血管收缩剂滴鼻无明显疗效,这是因为鼻肉很少有血管分布的原因。
3、鼻息肉病时的分泌物多为浆粘液性,若并发感染可有脓性分泌物。
继续生长变大的息肉不仅使鼻塞明显加重,且可引起头昏或头痛。
纤维性息肉呈灰白色,表面光滑,触之较实不易出血。
出血性息肉,此内症状较少,表面光滑,充血,触之软而易出血。
4、粘液性息肉:此症状有点像剥皮葡萄状或鲜荔枝肉状,表面光滑半透明,呈粉红色,有细带多来自中鼻道,触之柔软活动。
鼻息肉增多变大,长期不予治疗,可致鼻背增宽形成蛙鼻。
多发性息肉常来自筛窦,单个息肉多从上颌窦内长出,坠入后鼻孔称后鼻孔息肉。
化验检查:鼻息肉要做什么检查?前鼻镜检查可见鼻腔内有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呈灰白色或淡红色、半透明的新生物,如新鲜荔枝状或去皮葡萄状或呈储水橡皮袋状。
触诊时柔软,可移动,不易出血,不感疼痛,根据上述典型发现,诊断较易。
后鼻孔息肉有时通过前鼻孔不易看到,检查时须先将鼻粘膜加以收缩,并行后鼻镜检查。
鼻内窥镜检查及X线鼻窦摄片,可明确病变的部位和范围。
鉴别诊断:鼻息肉的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鼻息肉的诊断对成年人单侧鼻息肉、特别是单侧术后复发以及表面溃烂易出血的息肉,须取活组织检查。
什么是鼻息肉
佚名
【期刊名称】《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年(卷),期】2022()5
【摘要】我经常鼻塞、流涕,以前以为是感冒,就吃了些感冒药,没什么效果,又当作是鼻炎自己用了段时间的药,还是不见起色。
去医院查了才知道是鼻息肉引起的,还要做手术!请问,什么是鼻息肉?河南郑先生郑先生:鼻息肉是一类发生在鼻腔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多见于成年人,可发于一侧,亦可两侧均患,多数患者为多发性及双侧性。
其症状与感冒十分相似,鼻塞和鼻腔分泌物增多是常见症状,部分患者伴有面部疼痛或肿胀感,嗅觉减退或丧失等症状。
【总页数】1页(P55-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
【相关文献】
1.鼻息肉摘除术及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比较
2.鼻息肉摘除术与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比较
3.鼻息肉摘除术与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的效果对比
4.鼻息肉摘除术及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的比较研究
5.鼻息肉摘除术与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的对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合并症患者采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作用与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至2022年12月收治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100例开展研究。
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
常规组应用传统药物治疗,实验组应用经鼻内镜手术。
探究疗效、鼻腔鼻窦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
实验组鼻腔鼻窦评分在术后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结论:经鼻内镜手术可用于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的治疗,整体治疗效果明显,能够实现对多种疾病症状的改善,值得推广。
【关键词】鼻窦炎;鼻息肉;经鼻内镜手术;临床疗效慢性鼻窦炎是指鼻窦(额窦、筛窦、蝶窦和上颌窦)长期受到炎症的影响而引起的慢性病变。
常见症状包括鼻塞、鼻涕、面部压力或疼痛感、头痛、嗅觉减退以及咳嗽等。
常见的病因包括感染、鼻腔解剖异常、鼻息肉等[1]。
鼻息肉是指在鼻腔和鼻窦内生长的柔软肿块,通常是由于慢性鼻窦炎引起的。
鼻息肉可以阻塞鼻腔和鼻窦的通气通道,导致鼻塞、鼻涕增多、嗅觉减退以及面部压力等症状。
它们也容易受到感染,导致炎症和疼痛[2]-[3]。
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合并症,同时两种疾病症状会相互影响,所以对于治疗方式的要求也更加苛刻。
近些年研究认为,经鼻内镜手术可用于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的治疗,不仅有利于控制患者的疾病症状,还有利于患者鼻腔鼻窦状况的改善[4]。
对此,本文以我院慢性鼻窦炎和并鼻息肉患者为例,探究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
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100例开展研究。
实验组患者50例,男女分别30例、20例,年龄(68.24±3.55)岁,病程(6.24±1.44)岁。
存在流体和鼻塞症状41例、头痛24例、嗅觉功能减退22例。
鼻内筛窦切除术联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的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王石涛【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鼻内筛窦切除术和鼻息肉摘除术联合治疗鼻息肉疗效与临床意义.方法本组选择160例鼻息肉患者作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就鼻息肉摘除术(对照组,n=80)与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摘除术(观察组,n=80)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1年,观察组2例复发,占2.5%,对照组14例,占17.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避免疾病复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8(016)016【总页数】2页(P120-121)【关键词】鼻息肉;鼻内筛窦切除术;鼻息肉摘除术;疗效分析【作者】王石涛【作者单位】辽宁省营口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辽宁营口11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6鼻息肉是于鼻窦黏膜或鼻腔发生的突起肿块,是耳鼻喉科疾病常见类型,由反复发作的鼻窦慢性炎症及机体变态反应诱发的鼻黏膜水肿导致。
临床以鼻音过重、呼吸不畅、鼻塞等为主要表现,常有头痛、嗅觉障碍等全身症状伴发。
较小息肉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复发性、多发性或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鼻息肉通常行手术摘除,是最基本的治疗鼻息肉方案,但术后有较高复发率,故多主张行综合治疗[1-2]。
本组选取160例,就鼻内筛窦切除术联合鼻息肉摘除术效果与鼻内筛窦切除术效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鼻息肉患者160例,男106例,女54例,年龄20~50岁,平均32.3岁,均经鼻窦CT扫描及鼻内镜检查确诊,单侧68例,双侧92例;均以流脓涕、反复鼻塞或伴有头痛等为临床主要症状。
均自愿签署本组实验知情同意书,排除既往有变应性疾病史、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史、哮喘史等。
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的疗效及对预后恢复的影响观察钟锦婵; 章旺东; 宋达潜【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9(009)021【总页数】4页(P227-229,275)【关键词】鼻息肉摘除术; 鼻内筛窦切除术; 鼻息肉; 复发; 恢复【作者】钟锦婵; 章旺东; 宋达潜【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佛山 5282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9鼻息肉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其为鼻黏膜长期炎症导致组织水肿的结果,病情严重者会产生诸多并发症,包括心肺功能损伤、咽喉炎或者中耳炎等,甚至可能出现恶变,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3]。
故临床一旦确诊,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对于较小鼻息肉,建议以药物治疗为主,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者情况严重多发性以及复发性鼻息肉,通常建议行手术治疗。
鼻息肉摘除术可以直接去除患者症状与体征,但无法解除鼻息肉产生原因,故面临较高复发风险。
有研究表明,在息肉摘除治疗基础上予以筛窦切除,可有效解决息肉产生原因[4]。
本文以100 例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的疗效及对预后恢复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 年2 月~2018 年2 月我院收治的鼻息肉患者100 例,纳入标准:(1)具有鼻腔分泌物增多以及进行性持续性鼻塞症状,同时伴嗅觉异常、中耳炎、打鼾或者闭塞性鼻音;(2)经鼻窦CT检查与鼻内镜检查确诊为鼻息肉;(3)无鼻息肉或者鼻窦炎手术史;(4)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5)研究符合伦理委员会审核要求。
排除标准:(1)具有变应性疾病史或者哮喘史;(2)伴随心血管疾病,无法行手术治疗;(3)合并肝肾功能障碍;(4)恶性肿瘤患者;(5)存在鼻内镜手术史;(6)伴随精神类疾病。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0 例。
对照组男29例,女21 例,年龄20 ~51 岁,平均(32.1±3.9)岁,病程1 ~6 年,平均(3.07±0.38)年,包括29 例双侧与21 例单侧。
鼻息肉的最佳治疗方法1. 未经治疗的小息肉,如无禁忌症可用激素治疗。
2.息肉摘除术后「抗炎及抗过敏治疗预防息肉复发。
2、类固醇激素疗法该疗法适用于1初发息肉:当息肉较小时,以皮质激素类气雾剂如倍氯米松鼻内喷雾,每日3—4次, 每次50-100 Ug,可阻止息肉生长甚至消失。
2堵塞总鼻道的大体积息肉:为便于手术摘除。
先口服强地松。
每日30-60mg,连服2周,可使息肉体积明显缩小。
3鼻息肉术后:术后以类固醇激素气雾剂喷入鼻腔,每日2次,坚持1一2月,可防止和延续息肉复发。
3、手术摘除对于明显引起鼻塞或对鼻周造成侵袭性损害的大息肉,在以类固醇激素控制2周后可手术摘除鼻腔及鼻窦内的息肉组织,在鼻内窥镜下行筛窦开放彻底清除窦内病变粘膜,对防止息肉复发十分重要。
4. 息肉一般是炎症引起的,手术切除后,最好用生理盐水经常洗鼻,防止复发。
治疗鼻炎目前最常见的就是药物、手术等治疗方法。
平时防止感冒,减少鼻炎发作的几率。
鼻炎不能根治,容易反复发作,除了药物、手术等治疗方法外,建议你尝试盐水洗鼻的方法, 这个方法不用药物,没有副作用。
对单纯性鼻炎效果不错,盐水的浓度、温度、操作方法掌握好了,可以有效的缓解症状,消除炎症,坚持一段时间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4. 小息肉以内科药物治疗为主。
5. 药物治疗无效者行功能性内窥镜鼻腔鼻窦手术。
6..多发性或复发性息肉行常规手术治疗。
中药三方:1. 板兰根、核桃壳先煎各30克,芦根、金银花各20克,桑叶、桔梗、玄参各15克, 赤芍、白芷各10克,红花、川茸各6克,廿草5克,辛夷3克。
水煎服,日一剂。
效果良好。
2 .廿遂末、甜瓜蒂各3克,硼砂、飞辰砂各1.5克,冰片0.6克,研末,少许塞鼻, 适用于各型鼻息肉。
3.狗头骨30克,乌梅25克,人指甲9克。
置瓦上炭火焙烤,待分别呈白色、黑炭样和焦黄色时取出待凉研极细,与硼砂末6克和匀。
用法:药粉少许吹于息肉上.1. 单纯鼻息肉切除术用丁•根蒂清除,以前无鼻息肉切除术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