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知识点复习:热带草原上的植物
- 格式:doc
- 大小:11.52 KB
- 文档页数:2
地理天然植物知识点总结植物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维护生态平衡、提供食物和氧气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理天然植物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植物,其分布受到土壤、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理和生态两方面对地理天然植物进行知识点总结。
一、地理1. 植被带地球上的植被分布受气候的影响。
根据不同气候条件,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植被带。
主要包括寒带植被、温带植被和热带植被。
寒带植被分布在高纬度地区,主要是苔藓、地衣和冷杉等寒生植物。
温带植被包括落叶林、针叶林和草原等,分布在温带地区。
热带植被主要包括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和沙漠等,分布在低纬度地区。
2. 森林类型森林主要包括针叶林、阔叶林和常绿林等类型。
针叶林分布在寒带和温带地区,具有冷杉、松树等植物。
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包括橡树、枫树等植物。
常绿林分布在热带地区,具有杉木、桉树等植物。
3. 特有植物在地理位置独特的地区,往往会出现一些特有的植物种类,称为特有植物。
比如,澳大利亚的桉树、非洲的仙人掌等。
这些特有植物对于维护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4. 沙漠植被沙漠地区的植被分布受到干旱和高温的影响,通常呈现低矮的灌木和草本植物。
这些植物具有耐干旱的特性,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
5. 水域植被水域植被主要包括水生植物和沿岸植被两种类型。
水生植物生长在水中,如睡莲、藻类等。
沿岸植被生长在水域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带,具有泥生植物、沼生植物等。
二、生态1. 生态系统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地球上氧气的主要产生者。
植物还通过养分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等方面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
2. 植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固土保护、水源涵养、空气净化等。
植物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助于水源的涵养和降低气温。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对空气质量起到净化作用。
七年级地理植被知识点地理是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现象,以及人类在这些自然现象中的活动。
地理包含很多内容,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植被。
那么七年级地理的植被知识点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一、什么是植被?植被是指地球表面的植物总称,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生态系统之一。
它包括着生植物、草本植物、低矮树木、高大乔木以及藤本植物等各种植物类型。
二、植被的分类1.按照地球经纬度分布可分为:寒极植被、温带植被、热带植被。
2.按照生长形态可分为:草原、林地、沙漠、湿地等。
3.按照植物的生长习惯可分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
三、各类植被的特点和分布1.寒极植被寒极植被又称极地荒漠,由于寒冷而缺乏养分和水,植被矮小且稀少。
北极的植被主要是苔原、草原和沙漠。
2.温带植被温带植被分布在亚、欧、美洲中经度较低的地区,气候温和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
森林是温带气候地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北美大陆的北部、中国的东北部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是温带森林分布最广的地区。
3.热带植被热带植被分布在赤道以南的热带地区,气候炎热而潮湿,降雨量充足。
其中,热带雨林是热带植被的代表,分布在南美洲、中非洲、东南亚等热带雨林地区。
除此之外,热带地区还有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等不同类型的植被。
四、植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植被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为生态系统提供了基础的能量来源,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质。
其次,植被可以保持土壤和水源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
同时,植被还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缓全球变暖的进程。
总的来说,植被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通过对植被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上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为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做出更好的贡献。
七年级热带雨林知识点梳理热带雨林,是指距离赤道不远、年降雨量在2000~4000之间,并且气温相对稳定的地区。
它是世界上最为复杂和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着独特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和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在七年级学习热带雨林时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一、热带雨林的地理位置热带雨林广泛分布于赤道附近的中美洲、南美洲、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岛屿。
其中最大的三个热带雨林分别是亚马逊雨林、刚果盆地森林和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
二、热带雨林的气候特征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日温差小,年降水量大,一般在每年2000~4000毫米之间。
由于降雨充足,使得热带雨林成为了地球上最为繁茂的生态系统之一。
三、热带雨林的植物群落热带雨林拥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植物群落,其中树木占主导地位。
热带雨林中大多数植物都是常绿的,其中包括铁线莲、乌头树、柞树等。
植物对雨林生态系统的贡献是巨大的,包括了维持水循环、空气净化和土壤保持等。
四、热带雨林的动物群落热带雨林中拥有着很多独特的动物种类,其中一些甚至是独一无二的。
象、豹、狮子和鬣狗是非洲热带雨林的主要动物,而美洲热带雨林中则主要有猴子、蛇、骨头鱼等,亚洲更是拥有着很多鲜为人知的动物,如非洲象、豪猪、亚马逊鲷等。
五、人类活动对热带雨林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热带雨林造成的影响主要是砍伐森林、烧林开荒、矿业开采等,这些活动破坏了热带雨林的平衡,导致大量林木消失,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动植物种群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反对滥砍滥伐,保护好我们的热带雨林。
以上就是对七年级热带雨林知识点的详细梳理,希望同学们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可以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热带雨林这一生态系统的特点,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到保护热带雨林的事业中来。
七年级热带雨林知识点归纳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在七年级的生物教学中,热带雨林也是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归纳七年级热带雨林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神秘的地方。
1.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多种生物,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
植物层次结构非常明显,分为上层、中层和下层。
上层树木高大,伸展出树冠,中层有较为稠密的植被层,下层植物则较为矮小,主要由蕨类和灌木构成。
动物方面,热带雨林也拥有极为丰富的物种,包括树陆生物、飞鸟、昆虫等。
微生物则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根系和叶表面。
2. 热带雨林地理分布热带雨林地理分布范围广,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非洲、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等地。
其中,南美洲的亚马逊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质量和生态功能。
3. 热带雨林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温暖潮湿,年降水量达到2000毫米以上,日夜温差很小。
由于地球上热带带宽较窄,热带雨林气候的特殊性和稳定性为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4.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热带雨林作为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学和生物学意义。
它们是地球上碳汇、气候调节器和土壤养分库之一,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5. 热带雨林的威胁和保护近年来,人类活动不断增强,热带雨林遭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热带雨林的持续失去面积,土地沙化、水源丧失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热带雨林,国际社会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制定国际公约、设立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等。
6. 人类利用热带雨林的方式热带雨林不仅是生态系统,也是人类利用的资源。
人类利用热带雨林的方式主要包括木材采伐、土地耕种、药品开发等。
然而,在利用热带雨林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负效应,如破坏生物多样性、加速全球气候变化等。
7. 热带雨林与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热带雨林面临的问题,需要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达成。
七年级地理热带草原知识点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需要学习各种科目,其中地理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现象,也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历史。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地理课程中的一个知识点——热带草原。
一、生态环境
热带草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种,主要分布在北纬5-20度、南纬5-20度之间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热带草原的气候干旱温暖,降水量较少,雨季短暂且不稳定,气温均匀,日夜温差不大。
热带草原地区被广泛的草原覆盖,适宜牧草和牛羊等畜牧业发展。
同时,也有部分热带草原地区开展了农业生产,但因为气候原因,种植作物的收成并不十分理想。
二、动物世界
热带草原生态系统是各种动物在其中生活、繁殖的生态各种,这里生活着许多奇特的物种,包括大象、长颈鹿、狮子、老虎、
斑马、袋鼠、犀牛、鸵鸟等等。
它们在这个环境中很好地适应了
生活,适应了干旱和稀疏的草原。
在这里,它们建立了一条完整
的食物链,物种种类很丰富。
三、人类活动
热带草原的区域很大,其中许多地区人类活动很频繁。
在这个
地区,大部分地区的人都是以畜牧业为主,养殖大量的羊、牛等,同时也开展着一些农业生产。
此外,拓展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这
个地区的旅游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这
里进行旅游度假。
综上所述,热带草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地理气候适宜畜牧
业发展,同时还拥有丰富的物种和旅游资源。
通过深入了解热带
草原,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
我们的地球。
热带稀树草原植被特征
热带稀树草原的植被大致分为乔木、灌木、高矮草和地被四类,植被种类繁多,植物环境变换频繁,稳定性较弱,易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植被多样性强。
热带稀树草原由多种植物组成,其特有的植物类群数量丰富,植物种类繁多,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第二,空间分布变化范围广。
由于气候环境、土壤肥力和湿度的不同,热带稀树草原的植物多样性会随着空间的变化而不同,但各个植被区域之间的分布变化范围也相当宽广。
第三,生物复杂性较高。
在热带稀树草原中,苔藓、苔藓植物、各种浮子植物、蕨类、蕨类植物、石松和植物-土壤系统等都是形成热带稀树草原的植被成分,其中有许多物种在这种植被环境中出现,使得植物的结构和生物复杂性多样且较高。
第四,植被呈现季节性变化特征。
随着季节性气候变化,热带稀树草原植被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春季节植被繁茂,夏秋季节植被枯萎。
总之,热带稀树草原植被特征明显,植物多样性强,空间分布变化范围广,生物复杂性较高,植被表现出季节性变化特征,具有独特的植被结构和多样性。
初一地理知识点复习:热带草原上的植物初一地理知识点复习:热带草原上的植物在非洲的热带草原上,有一种容颜奇异的矮胖子树猴面包树,别名波巴布树。
10 多米高的树, " 腰围 "30 多人手拉手才能合抱一圈,活像一个巨大的啤酒桶。
"桶 " 内常常是空的,能够容纳五六十个人或一群牛羊,非洲人当房子居住,野兽作避雨洞窟。
猴面包树是植物王国中的" 老寿星 " ,一般能活4000 年~6000 年。
它有极强的适应该地环境的能力。
热带草原,天气终年酷热,有显然的干、湿季节。
每当旱季到临,为了减少水份的蒸发,它会快速地落光身上的叶子,以保留生命。
雨季到临后,便依赖自己柔软的木质,拼死地吸水储存在树干内。
此时,身躯已完整取代了根系的吸水作用。
在热带草原旅游的人们干渴难耐时,只需找到波巴布树,就能够从树身上吸水得以挽救。
为此,人们叫它“生命树”。
猴面包树吃饱喝足此后,便又长出了掌状复叶,开出很大的白色花。
花后结出长椭圆形的果实,像个巨大的葫芦 ;果肉汁多味甜,是猴、猩猩十分喜欢的美味佳肴。
猴面包的名称便由此而来。
猴面包树浑身是宝。
树皮树皮纤维柔嫩坚韧,能够造纸、织席和制绳。
果实外壳可当瓢用,肉质能生吃,液汁当茶喝。
在非洲历史上的几次大饥荒期间,这类“天然面包”挽救了不计其数饥民的性命。
它的果实、叶子和树皮均可入药,拥有养胃利胆、清热消肿和冷静安神的功能。
近来,科学家们从猴面包中分解出一种能克制胃癌细胞形成和扩展的物质,并由此揭开了常吃猴面包的非洲人几乎不患胃癌的神秘。
南美洲的草原上,有一种纺锤树,身躯很象一个大萝卜,可是要比萝卜大上不知多少倍。
这类树高可达 30 米,四五层的楼房只有它一半高。
它的树干两端细中间粗,最粗的地方直径达 5 米,通火车的地道只好牵强容纳下它那放倒的身躯。
纺锤树的上端有少量生叶子的枝条。
远远看去,这类树又象一个插着枝条的花瓶,所以又叫瓶子树。
七年级热带雨林知识点总结热带雨林是位于赤道附近的地区,气候温暖潮湿,常年降水丰沛。
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非常丰富多样,是地球上最为复杂和生命力旺盛的生态系统之一。
在这里,生物种类繁多,生态位互补,形成了一座座绿色的生命宝库,值得我们去探索和了解。
一、热带雨林的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逊流域、非洲的刚果盆地以及东南亚等地区。
其中,南美洲亚马逊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二、热带雨林的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特点显著,冬无寒冷,夏无酷暑,日温差小,年温差极小,并且常年多雨。
由于热带雨林气候温暖潮湿,有利于各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
三、热带雨林的植物热带雨林植被类型非常多样化,其中大多数是乔木,其高度通常在30-50米之间,有时甚至超过了60米。
单箭头树木,如桃花心木、单顶榴莲,并有大量的藤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热带雨林的植物营养全、韧性强、食性广泛,在其生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热带雨林的动物热带雨林中有着大量的动物种类,如灵长类、虫类、鸟类、爬行类等。
其中,灵长类动物占了世界范围内的1/3种类。
热带雨林还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如大猩猩、长臂猿、美洲狮、老虎、金钱豹、蟒蛇、夜鹰、巨蜥、巨鸟等等。
五、热带雨林的保护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在全球的生态和文化环境中起到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由于人类的活动,热带雨林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和破坏,如采伐、开垦、人口增长、气候变化等。
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的稳定。
热带草原的植被特征
热带草原的植被特征湿季草原一片葱绿,干季草原一片枯黄,非洲热带草原的植物具有旱生特性。
草原上大部分是禾本科草类,草高一般在1~3米之间,大都叶狭直生,以减少水分过分蒸腾。
草原上稀疏地散布著独生或簇生的乔木,叶小而硬,有的小叶能运动,排列成最避光的位置。
树皮很厚,有的树干粗大,可贮存大量水分以保证在旱季能进行生命活动。
代表树种有纺锤树、金合欢树、波巴布树等。
乾湿两季有截然不同的景色。
每到湿季,草木葱绿,万象更新;每到干季,万物凋零,一片枯黄。
热带草原气候的植被类型名称
及特征
热带草原气候的植被类型是热带草原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它们适应高温、多湿、炎热的气候,具有耐旱、耐热、耐干、耐酸等特性。
1. 热带棕榈林:由高大的棕榈树、洋桔梗树、油桐树、小乔木和灌木组成,叶子大而浓密,遮挡较好,棕榈树树皮灰黑,有一定的光泽,表面粗糙,有时会有粘液流出,耐旱能力强。
2. 热带灌木草原:由灌木和草组成,树冠矮小,植物较多,叶子繁密,植被覆盖度较高,适合牲畜的放牧,耐热能力强。
3. 热带稀树草原:由稀疏的小乔木和灌木、草组成,树木稀疏,草层茂盛,植物多样,叶子大而浓密,耐旱能力强,覆盖度低。
初一地理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知识点总结初一地理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知识点总结热带草原气候又称热带干湿季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年量700~1000毫米,多集中在湿季。
干季的气温高于热带雨林地区,每日平均气温在24~30℃之间。
大致每年5-10月大陆低气压北移,这时北半球热带草原上的西南季风(又称几内亚季风),带来丰沛降水,形成湿季。
11月到次年4月,大陆低气压南移,北半球热带草原盛行来自北回归高气压带的信风(哈马丹风),十分干燥,形成干季。
南半球热草带草原的干、湿季节时间与北半球恰好相反。
而如果干季延长会出现旱灾情况。
总结:常年高温多雨是其总体特征。
且干旱两季分明。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内容的知识,希望下面的讲解知识给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七年级上册引领学生走入地理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地理知识(地球、地图、陆地与海洋、天气和气候、居民与聚落等)与地理技能(读图、表和分析和绘制相关地理图表),本学期以上册为铺垫,进行分区地理学习,以实现学生地理知识的升华和地理技能的提升及对社会、环境的正确态度和价值取向。
因此在新的学期,我打算由原来的以教授法为主,逐步转变为以讨论为主。
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能够做到活学活用地理。
《亚洲》是本学期的第一节课,因此这课很重要。
从这课开始,就要逐渐教会学生分析地理的方法即从哪些方面入手。
《亚洲》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部分,而其实在以后学习其它地区或国家时也是从这两方面入手。
因此从《亚洲》开始,就要教会学生学习地区与国家时要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入手。
同时,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他们可能没什么概念。
所以本节课我还着重区分了自然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等,人文环境包括人口,文化,经济等。
初一地理图上植被标注解析植被作为地球上生物群落的一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土壤、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初一地理学习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一些关于植被的地理图,并需要解析和理解这些植被标注。
本文将以初一地理图上的植被标注为例,对其进行深入解析。
1.针叶林针叶林是一种温带地区常见的植被类型,通常生长在较寒冷地区,如北美洲、欧洲北部和亚洲东北部等。
它的特点是树叶呈针状,可以有效减少水分蒸发,以适应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
因此,针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如加拿大、俄罗斯、瑞典等地。
2.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是一种热带和温带地区常见的植被类型。
相对于针叶林来说,落叶阔叶林的树叶较宽,呈现出各种形状。
它的特点是在春季和夏季生长茂盛,秋季时树叶逐渐变黄、红或褐色,最终脱落。
这种植被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长江流域、南美洲的亚马孙雨林等地区。
3.草原草原是一种以长草和浅根植物为主的植被类型。
草原分为温带草原和热带草原两种。
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北美大草原、欧洲南部和亚洲北部等地,它们具有季节性的特点,春季和夏季生长茂盛,冬季则较为干旱;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大草原,气候常年较为炎热,降雨量较少。
草原植被对维护土壤、保护水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沙漠沙漠是一种干旱地区常见的植被类型,主要由耐旱性强的植物组成。
沙漠的植物通常具有长而浅的根系,可以迅速吸收雨水。
沙漠的植被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亚洲的蒙古沙漠、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等地。
植物为了适应沙漠的极端气候和贫瘠的土壤条件,通常会长出刺或膨大的茎叶,从而有效减少水分蒸发。
5.极地植被极地植被主要分布在地球的两极地区,如北极和南极。
由于这些地区气温极低,气候条件恶劣,植物很难生存。
极地植被以苔藓、地衣和一些低矮的草本植物为主,它们能在寒冷的冬季承受冻结,而在短暂的夏季进行生长。
以上是初一地理图上植被标注的一些解析,通过对这些标注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上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各个气候区植物特点是1、茎叶硕大肥厚是哪个气候区的植物特征?茎叶硕大肥厚主要是热带气候区的植物特征,叶茂盛而密。
2、各气候类型的代表性动物和植物(各两个)?1、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常见的种类有兰科、凤梨科、芭蕉科、棕榈科、天南星科、蕨类植物等,诸如芭蕉、凤梨、龟背竹、观音莲、滴水观音、棕榈、榕树、凤尾蕨、石斛、附生兰、食虫植物等。
2、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的植物具有旱生特性,不少植物树干粗大,树皮厚,可贮存大量水分以保证在旱季能进行生命活动。
代表树种有猴面包树、纺锤树、金合欢树、波巴布树等,另外是具有许多珍稀的多肉植物种类。
3、热带荒漠(沙漠)气候该气候带沙漠广布,生物较少,只有零星的耐旱植物,如仙人掌、光棍树、芦荟、柽柳等。
4、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植物种类繁多,植被以热带季雨林和灌丛、热带草原、热带旱生植物和灌丛等为主,常见植物有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兰科(附生兰)和金缕梅科等主要植物花卉。
5、热带海洋性气候以棕榈科植物和树状羊齿类植物为主,诸如露兜树、木麻黄和椰子树等。
另外在太平洋岛屿上,由于比较孤立,因而植物多为特有种。
3、温带地中海式气候区的植物有哪些?在热带雨林和半沙漠这两种极端条件之间是温暖的地中海式气候;通常夏季温暖干燥,冬季湿润。
地中海盆地、南非、澳大利亚东南部、美国西南部的部分地区以及智利中部等属于这种气候条件。
许多室内观赏植物,包括大柱宝容木、欧石南、黄菊、爱神木、天竺葵、薄荷树、天堂鸟以及许多棕榈都起源于这种气候条件。
室内温暖、阳光充足的位置和经常浇水构成了它们中绝大部分植物的理想生长条件。
自然光照对大多数开花植物来说,从季节性的仙客来到颇具异域风情的三角花,无论它们从哪里起源以及对热量和湿度的需求如何,良好的光照是最关键的因素。
也有许多开花植物,如银莲花和报春花来自气候冷凉的欧洲地区,这些植物非常坚韧,在开花之后可以移到室外的花园中种植。
热带草原气候植物特征
热带草原气候的植物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干季草原一片枯黄,湿季草原一片葱绿。
热带草原高草繁生,大树稀疏,
因而动物中地栖者占绝对优势,如前面提到的大象、河马、犀牛、羚羊、斑马等等。
树栖动物很少,连本该树栖生活的少数几种动物也放弃了树上生活,如驼鸟,翅膀严重退化,已离不开地面;再如狒狒,身形娇小却四肢粗壮,适于地面奔走,时速超过32千米,喜欢群集于树木稀少的石山上,晨昏活动频繁,采食野果、昆虫、爬虫、鸟卵,有时盗食谷、瓜果。
2.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的较长干季的热带草原气候下,
中小动物,特别是那些弱小动物,如土豚、疣猪、跳兔以及所有啮齿类,几乎都穴居于地下,洞穴成为它们生儿育女、保护幼仔、贮存食物、逃避敌害、躲避高温的理想场所。
长期的控掘活动,使它们练就了一身非凡的掘地本领,还形成了适合地下生活的身体形态:弯曲而锐利的爪子,发达的胸肌,合并的腕骨,短短的唇鼻间距,大大的门齿。
草原上主要知识点总结1. 草原的形成草原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其形成与地理、气候、土壤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草原形成需要充足的阳光、适宜的降水和土壤条件。
气候上,草原地区通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温暖而湿润,冬季干燥而寒冷,这种气候特点有利于草本植物的生长。
土壤条件上,草原地区的土壤一般比较肥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植被的竞争关系也决定了草原的形成和分布,草原上的植物一般具有相对较矮的生长高度,这也有利于阳光的充分照射和养分的吸收。
2. 草原上的植物草原上的植物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包括禾本科、莎草科、蔷薇科等多种植物。
这些草本植物具有矮小的生长高度、丰富的叶片和丛生的根系,适应了草原地区的干燥和季节性气候。
草原上的植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对人类和动物的生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草原上,还有一些特殊的植物类型,如草甸植被、荒漠植被等,它们构成了草原上的生态系统。
3. 草原上的动物草原上的动物种类丰富,包括大型的哺乳动物如马、牛、羊、骆驼等,还有一些小型的啮齿类动物如黄鼠狼、草原鼠等。
这些动物依赖于草原上的植物为食,它们构成了草原上的食物链。
在草原上,有一些特殊的动物类型,如羚羊、斑马、河马等,它们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草原还是各种鸟类、昆虫、爬行动物的栖息地,它们构成了草原上的生物多样性。
4. 草原的生态功能草原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草原生态系统是碳储存和固碳的重要场所,草原上的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起到净化空气和调节气候的作用。
其次,草原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地,许多濒危物种和珍稀植物都生活在草原上,它们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平衡和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草原生态系统可以保护水资源和土壤资源,草原植物的根系能够保持土壤的稳定,并且起到保护地下水源的作用,对于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初一地理知识点复习:热带草原上的植物
初一地理知识点复习:热带草原上的植物
在非洲的热带草原上,有一种相貌奇特的矮胖子树猴面包树,又名波巴布树。
10多米高的树,"腰围"30多人手拉手才能合抱一圈,活像一个硕大的啤酒桶。
"桶"内往往是空的,可以容纳五六十个人或一群牛羊,非洲人当房屋居住,野兽作避雨洞穴。
猴面包树是植物王国中的"老寿星",一般能活4000年~6000年。
它有极强的适应当地环境的能力。
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有明显的干、湿季节。
每当旱季来临,为了减少水份的蒸发,它会迅速地落光身上的叶子,以保存生命。
雨季来临后,便依靠自身松软的木质,拼命地吸水贮存在树干内。
此时,身躯已完全代替了根系的吸水作用。
在热带草原旅行的人们干渴难耐时,只要找到波巴布树,就可以从树身上吸水得以解救。
为此,人们叫它“生命树”。
猴面包树吃饱喝足以后,便又长出了掌状复叶,开出很大的白色花。
花后结出长椭圆形的果实,像个巨大的葫芦;果肉汁多味甜,是猴、猩猩十分喜爱的美味佳肴。
猴面包的名称便由此而来。
猴面包树全身是宝。
树皮树皮纤维柔软坚韧,可以造纸、织席和制绳。
果实外壳可当瓢用,肉质能生吃,液汁当茶喝。
在非洲历史上的几次大饥荒时期,这种“天然面包”拯救
了成千上万饥民的性命。
它的果实、叶子和树皮均可入药,
具有养胃利胆、清热消肿和镇静安神的功效。
最近,科学家们从猴面包中分解出一种能抑制胃癌细胞形成和扩展的物质,并由此揭开了常吃猴面包的非洲人几乎不患胃癌的奥秘。
南美洲的草原上,有一种纺锤树,身躯很象一个大萝卜,不过要比萝卜大上不知多少倍。
这种树高可达30米,四五层的楼房只有它一半高。
它的树干两头细中间粗,最粗的地方直径达5米,通火车的隧道只能勉强容纳下它那放倒的身躯。
纺锤树的上端有少数生叶子的枝条。
远远看去,这种树又象一个插着枝条的花瓶,因此又叫瓶子树。
纺锤树的树茎内可贮存两吨多的水,旱季时,人们常砍棵纺锤树作为饮水的来源。
总结:若以每人平均每天饮水6斤计算,砍一棵纺锤树几乎可供四口之家饮用半年。
世界上再没有比纺锤树更能贮存水的木本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