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战略与能源经济-第一章-能源概论4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74
能源战略与发展第一章介绍能源是现代社会最关键的要素之一,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经济增长的动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全球能源局势日益紧张,能源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能源战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每个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能源战略的含义、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能源战略的含义能源战略是指各国政府为满足其国内外能源需求,确保能源供应稳定,保障其经济、国防和国家安全而采取的方案、政策和行动。
能源战略包括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如制定能源政策、能源储备、开发新能源、控制能源消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能源战略的核心是确保能源供应的安全和稳定,保障经济增长,维护国家安全。
同时,能源战略也应该兼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能源现状目前,全球能源结构仍主要依赖传统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这些传统能源的开采、运输和消费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
同时,全球化、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致使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能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在石化上,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而中国、美国和印度是最大的石油消费国。
几十年以来,全球石油市场的价格波动一直在寻找平衡点。
在煤炭、天然气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同时也是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国。
另外,有意义的是美国经历革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油气生产国。
在欧洲,俄罗斯是燃气的主要供应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德国和众多国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第四章能源发展趋势新能源将是未来能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全球新兴能源产生力巨大,通过太阳能板、风力发电、生物质、地热等等,使许多国家将可再生能源纳入到其主要的能源供应结构之中。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可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化石能源消耗,同时促进环保、节约能源和发展经济。
另外,智能能源网格也是能源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第一章能源概述第二章能源战略思路第三章能源开发利用第四章能源输送和配置第五章能源终端消费第六章能源市场第七章能源预警与应急第八章能源科技创新第九章能源可持续发展保障以电力为中心推动能源发展,是指把电力平衡作为能源平衡的重要支撑,把发电作为一次能源转换利用的重要方向,把电网作为能源配置的重要基础平台,把提高电气化水平作为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的重要举措,把实施“一特四大”战略作为电力发展的核心任务和推动能源发展转变的战略基点。
而发展特高压,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充分发挥电网优化配置能源资源的功能和作用,是实施“一特四大”战略的关键。
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需要树立大能源观。
所谓大能源观,是指以系统论的方法,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全局的、整体的、历史的、开放的、普遍联系的视角去分析和研究能源问题。
树立大能源观,有助于全面认识能源形势,深刻把握能源规律,更好地理清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路径和中心环节。
基于大能源观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坚持“五个并举”、突出“一个中心”。
“五个并举”,即:能源开发与能源节约并举、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开发并举、利用国内资源与利用国外资源并举、优化能源布局与优化能源输送方式并举、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并举。
这是实现我国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路径。
基于大能源观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坚持“五个并举”、突出“一个中心”。
“五个并举”,即:能源开发与能源节约并举、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开发并举、利用国内资源与利用国外资源并举、优化能源布局与优化能源输送方式并举、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并举。
这是实现我国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路径。
8“一个中心”,是指坚持以电力为中心,把电力平衡作为能源平衡的重要支撑,把发电作为一次能源转换利用的重要方向,把电网作为能源配置的重要基础平台,把提高电气化水平作为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的重要举措,通过电力工业科学发展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中心”,是指坚持以电力为中心,把电力平衡作为能源平衡的重要支撑,把发电作为一次能源转换利用的重要方向,把电网作为能源配置的重要基础平台,把提高电气化水平作为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的重要举措,通过电力工业科学发展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本章结构:1新能源的发展背景2能源的含义、分类及发展现状3新能源的分类及其发展4新能源利用发展现状和趋势本章内容1新能源的发展背景能源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体系和高效、清洁、经济的能源利用,是支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能源的供应方式和技术水平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水平,每次能源革命都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
世界各国的经济腾飞和工业化必须以大量的能源消费作为支撑,由于各国历史背景不同,发展程度不同,经济积累不同,且地域各异,故展现出各国对能源的消费和需求是极不均衡的。
当今世界新技术、新产业迅猛发展,孕育着新一轮产业革命,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欧盟最新出台的能源规划中提出了到2050年构建完全可持续能源系统的构想,届时将使用可再生能源满足全部能源需求。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提出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耗比重达到15%左CO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2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我国能源资源的格局是富煤、贫油、少气、可再生能源丰富,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形成多种能源互补均衡发展的能源结构可以显著提高能源转化效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十一五”期间确立了新能源等七大战略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2012年10月24日,《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了“十二五”时期新能源的发展目标,并再次夯实了新能源地位的重要性。
2能源的含义、分类及发展现状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能源科学技术的突破,都会带来生产力的飞跃和社会的发展。
世界能源环境科学技术研究正趋向于取代20世纪的传统能源技术,这将在能源和环境交叉方面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能源战略与能源经济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班级:电气39姓名:王烽懿学号:2130401253作业题1.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和目标是什么?新型工业化社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要求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目标是: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
2、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增值额的比重提高到64%左右。
达到工业化国家该项指标60 %以上的要求。
3、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提高到50%以上。
4、城镇化水平达到55%左右。
5、一产从业人员在全社会劳动力中的比重降到35%以下。
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研发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以上。
7、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资源占用与消耗下降,广泛推行清洁生产、文明生产方式,发展绿色产业、环保产业,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特点是:(1)开放性。
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充分抓住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参与世界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以实现工业化的快速、高效推进。
(2)跨越性。
在工业化中引入信息化,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及精髓。
在工业化进程中引入信息化,不仅大大丰富了工业化的内容,而且势必改变传统经济的商业模式,推动业务流程重组、生产要素重组,进而推动传统经济的转型,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工业化的性质。
这也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抓住后起发展的机会,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的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
(3)整体性。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下提出的,不是哪一方面的单兵突进,而是全方位、立体化、协同性推进,以避免产生新的结构失衡,保持经济实现一个长达20年左右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融工业化、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和知识经济为一体的发展道路,是追求科技创新、农村城市化、高速增长、充分就业、劳动和要素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的全面发展途径,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