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振动控制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建筑管理工程师在施工现场噪音与震动控制规范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地的噪音和震动对周围居民和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公众的利益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筑管理工程师在施工现场必须遵守一系列噪音和震动控制规范要求。
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些规范要求,以确保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噪音和震动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
一、噪音控制规范要求噪音是指人们感受到的不愉快的声音,常常由建筑设备、机械设备和施工工艺等因素产生。
建筑管理工程师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施工现场的噪音水平,以避免对周围居民和环境造成过大的干扰。
1. 设备选择和布置建筑管理工程师应根据施工需要选择噪音较低的设备,并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减少噪音传播。
例如,在选择混凝土搅拌机时,可以优先选用低噪音的电动混凝土搅拌机,避免使用高噪音的柴油机。
2. 噪音遮挡和隔离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噪音屏障或噪音隔离设施,以减少噪音传播的影响范围。
合理设置施工区域的布局,尽量使噪音源与居民区域之间隔离,并通过植物、绿化带或围挡对噪音进行遮挡和吸收。
3. 时段控制和控制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夜间或敏感时间段进行噪音较大的施工作业。
对于无法避免的施工噪音,建筑管理工程师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如安装噪音屏蔽罩、降噪装置、施工噪音监测设备等,以保持噪音水平在可接受范围内。
二、震动控制规范要求震动是由于施工设备或其他地下工程施工引起的地面振动或结构震动。
过大的震动不仅会引起建筑物及设备设施的损坏,还会对周围的地质环境和居民产生不利影响。
建筑管理工程师需要遵守一系列相关规范要求,以保证施工现场的震动水平合理控制。
1. 施工技术控制建筑管理工程师应根据具体施工要求,合理选择施工技术和方法。
例如,在地下施工中,可以采用先进的爆破技术和振动衰减措施,减少对周围建筑物和土壤的震动影响。
2. 结构减振和隔振措施对于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震动敏感的区域,建筑管理工程师应考虑采用结构减振和隔振措施。
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震动与振动控制措施1.介绍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问题混凝土工程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施工方法,但在其施工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震动和振动问题。
这不仅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噪音污染,还可能对建筑物自身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和环境的安全,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影响混凝土工程施工的因素混凝土工程施工中会产生震动和振动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①施工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方式;②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③施工现场条件和地质条件;④周围环境的敏感程度和限制要求。
3.合理选择施工设备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合理选择施工设备是控制震动和振动的首要环节。
首先,在选择设备时应考虑设备的性能和质量,并确保其能够满足工程要求。
其次,在使用设备时应遵循操作规范,并采取相应的减震措施,如增加减震器数量或使用减震垫等。
4.优化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除了设备选择外,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工艺和操作方法也对震动和振动产生影响。
在设计施工工艺时,应尽量减少对地基的振动影响,如采用分段施工、分层施工等方式。
在操作方法上,应控制施工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引发不必要的震动和振动。
5.改善施工现场条件和地质条件施工现场和地质条件是影响混凝土工程震动和振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施工现场应采取合适的场地隔离措施,如建立合理的挡土墙、挡土桩等,减少振动波的传播。
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可以采用加固地基等方式,减少地基的变形和沉降。
6.加强对周围环境的保护混凝土工程施工带来的震动和振动往往会对周围的建筑物和环境造成影响,因此保护周围环境也是重要的控制措施。
在施工前应进行周边环境的调查和评估,了解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建立振动监测系统、加固周边建筑物等。
7.实施振动监测和评估为了及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振动情况,对混凝土工程进行振动监测和评估是必要的。
监测可以通过安装振动传感器来实现,监测数据可以实时采集并分析,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措施。
工程施工基本规范之施工现场的振动控制施工现场的振动控制是工程施工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于确保工程质量和保障人员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施工现场振动的产生原因、振动对工程和人员的影响以及振动控制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工程施工人员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
一、施工现场振动的产生原因施工现场振动的产生通常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原因:1. 施工机械:大型施工机械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振动,例如振动压路机、振动碎石机等。
2. 施工操作:施工人员在使用工具或进行操作时,会由于人力作用力的不均匀造成振动。
3. 爆破作业:在一些特殊的工程项目中,如隧道、地铁等,爆破作业会引起较强的振动。
二、振动对工程和人员的影响振动对工程和人员都有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1. 工程影响:振动会导致建筑物的结构受损,例如地基沉降、墙体开裂等问题,严重时还可能引起建筑物倒塌。
2. 人员影响:振动对施工人员的健康也有一定影响,长期暴露在高频率、大振幅的振动环境下,可能会导致职业病,如震动病、中耳炎等。
三、振动控制的方法为了控制施工现场的振动,保障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合理选用振动低的设备:在购买或租赁施工设备时,应优先选择振动较小的设备,减少振动产生。
2. 施工操作技术:施工人员在操作设备时,应掌握正确的施工方法,减少因不当操作导致的振动。
3.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规划施工顺序,减少振动对建筑物结构的影响。
4. 控制爆破振动:对于需要进行爆破作业的工程,应制定专门的爆破方案,采取措施减少爆破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采用消能器等。
综上所述,施工现场的振动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和保障人员安全的关键一环。
通过合理选用设备、掌握施工操作技术、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以及控制爆破振动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振动对工程和人员的影响。
工程施工人员应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施工现场振动控制的有效实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噪音与振动控制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对住房需求的提高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严格,装配式建筑逐渐成为一种受欢迎的建筑方式。
然而,在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时,由于机械设备和施工工序带来的噪音与振动问题不容忽视。
本文将讨论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噪音与振动控制的必要性,并介绍一些有效的控制方法。
一、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噪音与振动问题分析1. 噪音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对周边环境以及附近居民的生活造成了诸多影响。
高强度、频率较高的噪音可能导致居民耳聋、睡眠质量下降等健康问题,同时也会扰乱周边环境秩序。
2. 振动对结构安全带来隐患在装配式建筑中,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和操作工具会产生振动,对周围的土壤、建筑物及附近地下管道等结构物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长期受到振动影响可能导致建筑物结构松动、沉降甚至倒塌。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噪音与振动控制措施1. 技术防范(1)选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械设备:在选择机械设备时,应优先考虑其噪音和振动水平。
选择品牌知名、质量优良的设备,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噪音和振动。
(2)合理调整施工工序:尽量将有较高复杂度和较高噪音产生的施工工序安排在白天进行,避免对居民夜间休息造成干扰。
(3)加装防护设施: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周边设置隔离带或屏风墙等防护设施,能有效缓解噪音传播,并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2. 管理控制(1)严格执行环保督查: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定期监测和检测,确保噪音和振动等污染物的排放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2)加强培训和教育:工人在进入施工现场前,应接受相关的噪音与振动控制培训,并严格遵守安全规范。
同时,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日常教育,提醒他们噪音与振动控制的重要性。
三、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噪音与振动控制效果评估1. 采集数据利用专业噪声测量仪器和振动计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进行长期监测,收集噪音与振动数据。
2. 分析数据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评估所采取的噪音与振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土建结构工程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规范要求振动与噪声是土建结构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功能都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国家对土建结构工程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提出了一系列的规范要求。
本文将对这些规范要求进行探讨,希望能为相关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1. 振动控制规范要求1.1 振动限值要求根据国家标准,土建结构工程中的振动限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物内振动限值:针对建筑物内的振动,标准要求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建筑物内部的舒适性和使用功能不受振动影响。
(2)周围环境振动限值:针对附近环境可能产生的振动,标准要求要保证周围环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免对周围建筑物和设备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1.2 振动源控制要求除了振动限值的要求,国家标准还对振动源的控制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1)振动源选型:在土建结构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优先选择符合振动限值要求的振动源,减少不必要的振动产生,避免对建筑物和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
(2)振动源隔离:采取隔离措施,如减振器、弹性支撑等,来减少振动源传递给建筑结构和周围环境的振动能量,达到控制振动的目的。
2. 噪声控制规范要求噪声是土建结构工程中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它会直接影响建筑物内部的舒适性和使用功能,给居民和工作人员带来不便。
为了控制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国家对土建结构工程中的噪声控制也作出了相关的规范要求。
2.1 噪声限值要求国家标准中对土建结构工程中的噪声限值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物内噪声限值:标准要求建筑物内的噪声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房屋内的舒适性和居住质量。
(2)周围环境噪声限值:标准要求在建筑物周围环境中的噪声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周围环境的安静和稳定性。
2.2 噪声源控制要求除了噪声限值的要求,国家标准还对噪声源的控制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1)噪声源选择:在土建结构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优先选择符合噪声限值要求的设备和工艺,减少噪声的产生。
建筑结构的隔震、减振和振动控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建筑结构的隔震、减振和振动控制成为了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地震、风振、机械振动等外部因素都可能对建筑结构产生破坏,严重时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如何有效地隔绝、减少和控制这些振动带来的影响,成为了建筑设计和施工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建筑结构的隔震、减振和振动控制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实际应用。
我们将首先概述隔震、减振和振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然后详细分析各类振动控制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探讨建筑结构隔震、减振和振动控制的设计方法、施工技术和评价标准。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这些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建筑结构隔震、减振和振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为未来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我们也期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推动建筑结构振动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贡献力量。
二、隔震技术建筑物与基础之间设置隔震层,以隔离地震波对建筑物的直接作用,从而减小建筑物的地震响应。
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隔震层的柔性和阻尼特性,延长建筑物的自振周期,避开地震能量集中的频段,同时消耗地震能量,达到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破坏的目的。
隔震层通常由橡胶隔震支座、阻尼器、滑移隔震支座等构成。
其中,橡胶隔震支座以其良好的弹性和耐久性,在隔震技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阻尼器则通过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进一步减小建筑物的振动幅度。
滑移隔震支座则利用滑移面的摩擦力来消耗地震能量,实现建筑物的隔震。
隔震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住宅、学校、医院等各类建筑。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的结构特点、地震烈度、场地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隔震技术和隔震层设计方案。
同时,隔震技术的实施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隔震层的质量和性能。
隔震技术的优点在于其能够有效地减小建筑物的地震响应,保护建筑物免受地震破坏。
建设工程中的建筑振动控制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建筑振动控制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建筑振动是指建筑物在受到外界力的作用下,产生的结构振动现象。
这样的振动不仅会给建筑本身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还会对周围环境和人们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建筑振动控制成为了建设工程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为了有效控制建筑振动,工程师们采取了多种方法和措施。
首先,建筑结构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振动控制的问题。
在结构设计中,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合理的结构形式和适当的布局方式来降低结构的振动频率和振幅。
此外,还可以采用柔性结构和减震系统等先进技术,将振动吸收和减小到最低程度。
其次,振动控制还可通过施工过程中的合理措施来实现。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机械设备的震动往往会对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减小振动的传递,工程师们通常会选择低振动设备,合理安排设备的摆放位置,并采取隔振措施来降低振动传递的程度。
另外,地下挖掘和地铁施工等特殊建筑工程往往会引发较为严重的振动问题。
为了控制振动的影响范围,在这些工程中,工程师通常会采取隔离带的措施。
隔离带可以通过在振动源周围设置特殊结构来减小振动波的传递,以实现振动的有效控制。
此外,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会受到建筑振动的影响。
例如,住宅区邻近正在施工的高楼大厦,施工所产生的振动会影响到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
为了保护居民的权益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建筑振动控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这方面,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制定施工管理规范,明确振动限值和控制要求,并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以确保建筑振动控制的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中的建筑振动控制是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结构设计、施工措施、振动隔离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可以有效控制建筑振动对建筑物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能提升人们生活的舒适度和质量。
因此,在建设工程中,建筑振动控制应被充分考虑和重视。
建筑物拆除施工中的震动与振动防范措施建筑物拆除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危险的工程,其中一个主要的挑战是如何在施工过程中有效地控制震动和振动,以减少对周围环境和结构的损害。
为了确保工程的安全进行并尽量减少环境污染,以下是一些可行的防范措施。
首先,进行详细的工程规划和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在开始拆除施工之前,必须对周围环境和结构进行全面评估,特别是附近的建筑物、地下管线和地下设施。
这样可以帮助确定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震动和振动的源头,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其次,采用适当的拆除方法也是关键。
不同的拆除方法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震动和振动。
传统的爆破拆除方式通常会产生较大的震动和振动,因此在城市中心等高密度地区可能不太适用。
相比之下,机械拆除方式可以更好地控制震动和振动的程度,因此在这些敏感区域更为常见。
第三,合理选择施工设备和使用合适的附件。
使用有一定防震措施的机械设备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和振动,例如在设备底部安装减震装置或使用减震橡胶垫片。
此外,在拆除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附件,如振动控制锤头或者具有减震功能的钻头。
这些附件可以有针对性地减少振动传递和影响。
第四,合理安排拆除工序和控制拆除量。
拆除工序的安排非常重要,可以采用分阶段、分层次的方式进行,以减少震动和振动的传递。
另外,控制拆除的量和速度也能对减少震动和振动产生积极影响。
过大的拆除量和过快的拆除速度都会增加施工过程中产生震动和振动的程度。
第五,实施监测和控制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在拆除施工过程中,安装合适的监测仪器以实时监测震动和振动的强度和频率至关重要。
根据监测结果,可以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和控制措施。
同时,设立安全警戒线和限制区域,并进行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以确保工人和周围居民的安全。
最后,对于特殊情况,还可以采取一些结构防护措施。
对于旧建筑或者特殊结构,可以采用增加支撑、加固或者利用振动吸收装置等技术手段来减少震动和振动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筑物拆除施工中,施工方必须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尊重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合法权益。
施工现场振动影响及控制措施施工现场是指建筑工程、道路施工和地铁等工程项目的实施场所。
在施工现场中,振动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但过大的振动会对周围环境和工程结构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对施工现场振动的影响进行评估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一、施工现场振动的影响施工现场振动对周围环境和工程结构有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周围建筑物的损害:施工现场振动会对周围的建筑物造成振动,长期重复的振动作用会导致建筑物的破坏,如墙体开裂、砖瓦脱落等。
2. 周围居民的生活影响:振动会引起噪音和震动,扰乱附近居民的生活,严重的话还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3. 地下管线的破坏:施工现场振动可能会对地下管线造成破坏,如水管、电缆等。
这不仅会给施工进度带来困扰,还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二、施工现场振动控制措施为减少施工现场振动对周围环境和工程结构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施工现场振动控制措施:1. 合理的施工方案设计:在施工前期,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周围环境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
避免使用引起大振动的设备和机械,并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减少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 定期进行振动监测: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振动监测仪器,定期对施工振动进行监测和记录。
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振动不超过允许范围。
3. 减震隔振技术的应用:通过采用减震隔振技术,将振动能量减少到允许范围内。
例如,可在施工设备和建筑物之间设置减震垫、减震器等隔振装置,有效地阻断振动传递。
4. 控制施工振动源:对于产生大振动的设备或机械,可采取一些控制措施来减少振动。
如使用减振器降低振动源的振动传递,或者通过调整工艺和施工方法来减少振动的产生。
5. 加强施工人员培训:通过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施工振动影响的认识,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以减少振动对周围环境和工程结构的影响。
总结起来,施工现场振动对周围环境和工程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但通过合理的施工方案设计和控制措施的实施,可以减少振动对周围环境和工程结构的损害。
建设工程中的建筑噪音与振动控制建设工程中的建筑噪音与振动控制是一项关乎建筑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活动的增多导致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如噪音和振动。
本文将探讨建设工程中的建筑噪音和振动的产生原因、对人体的影响以及有效的控制措施。
一、建筑噪音的产生原因建筑噪音的产生源自多个环节,包括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设备、挖掘机械等机械噪声,以及人员操作引起的非机械噪声。
机械噪声主要来自于工地上运行的机器和设备,如钻孔机、起重机、混凝土搅拌机等,这些设备的运转会产生较高的噪音。
非机械噪声则来自于施工人员的操作和交流,如人声、打孔等。
二、建筑噪音对人体的影响建筑噪音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多重危害。
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下会导致人的听觉受损,甚至引发听力障碍。
此外,噪音也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头痛、失眠、易怒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长期处于高噪音环境下的人还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因此,在建设工程中积极采取减少噪音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三、建筑振动的产生原因建筑振动通常是由大型机械设备的运转而引起的,如钢筋切割机、振动压实机等。
这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带来强烈的振动,对建筑物和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也有些特殊施工工艺会引起较大振动,如地铁隧道掘进等。
振动的产生不仅会对建筑物结构形成潜在威胁,还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噪音、震动等不利影响。
四、建筑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建筑振动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振动会对人的身体产生直接的影响,如引起人体不适、失眠、肌肉酸痛等。
其次,振动还会对室内设施和装饰物产生破坏,如墙面开裂、家具松动等,对人体和财产安全带来风险。
因此,减少建筑振动对人体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五、建筑噪音与振动的控制措施为了减少建筑噪音与振动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有效的控制措施:1. 设备选择:在选择建筑施工设备时,应优先选择低噪音、低振动的设备。
比如,采用先进的降噪技术、减振装置、噪音隔离墙等,能有效降低施工时的噪音与振动。
建筑振动工程手册引言:建筑振动工程是指通过有效的振动控制措施来减少建筑物受到的振动干扰,保障建筑物使用者的安全与舒适度。
本手册将介绍建筑振动工程的相关概念、评估方法以及常用的控制措施,旨在提供给工程师和相关人员一个全面的参考手册。
一、建筑振动概述:建筑振动是指由于周边环境、人为因素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建筑物本身的振动。
建筑振动可以分为自然振动和人为振动两种类型。
自然振动是指由周边环境引起的振动,如地震、风力等。
人为振动则是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振动,如交通运输、工业设备等。
二、建筑振动评估方法:1.振动传递路径分析:通过分析振动源传递到建筑物的路径,确定振动的传播途径,并对传播路径进行评估。
传播路径中包括地面、建筑结构和室内空间。
2.振动感知评估:对建筑物内的人员进行调查和观察,了解他们对振动的感知程度。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主观评价以及客观测量等方法进行评估。
3.振动测量:通过使用振动传感器对建筑物进行振动测量和监测。
可以测量的参数包括振动加速度、振动速度和振动位移等。
三、建筑振动控制措施:1.结构措施:通过改善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提升其抗震性能和减震能力。
例如采用抗震隔震装置、减振器等。
2.隔音措施:通过改善建筑物的隔音性能,减少外界的振动传入。
可以采用隔震墙、隔音门窗等措施。
3.振动源控制:采取措施来减少振动源对建筑物的振动干扰。
例如控制交通运输的振动、减少工业设备的振动等。
4.声学设计:通过合理的声学设计,降低建筑物内部的振动噪声。
例如选择合适的材料、采用吸音材料等。
结论:建筑振动工程是一个复杂的领域,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结构、环境因素以及使用者的需求。
通过合理的振动评估和控制措施,可以保障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舒适度。
本手册介绍了建筑振动的概念、评估方法以及常用的控制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实用的参考。
参考文献:1.张三,建筑振动工程导论, XX出版社, 2010.2.李四,建筑振动评估与控制, XX出版社, 2015.。
建筑工程中的建筑减震建筑减震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建筑物在地震等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作用下所引起的振动,以保护建筑物结构的安全稳定。
在建筑工程中,采取合适的减震设计和结构加固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分析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减震技术和减震措施,并探讨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一、减震技术的分类1. 振动控制技术:振动控制技术主要通过改变建筑物的刚度、质量和阻尼等参数来减小结构产生的振动。
常见的振动控制技术包括质量阻尼器、摩擦阻尼器和拉杆阻尼器等。
质量阻尼器是通过增加质量来减小震动的幅度,主要分为质量型和液体型两种。
质量型质量阻尼器通常由金属构件组成,液体型质量阻尼器则通过在结构中充填液体实现质量的增加,从而减小结构的自由振动。
摩擦阻尼器是利用摩擦力来消耗振动能量,从而减小结构振动的幅度。
常见的摩擦阻尼器包括摩擦板阻尼器和摩擦式液体阻尼器。
摩擦板阻尼器通过两个平行金属板之间的摩擦力来减缓结构的振动,摩擦式液体阻尼器则通过液体中产生的摩擦力来达到减震的效果。
拉杆阻尼器是通过增加结构的耗能来消除振动,常见的形式有金属拉杆阻尼器和纤维材料拉杆阻尼器。
金属拉杆阻尼器通过金属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能量消耗来减震,纤维材料拉杆阻尼器则是利用高韧性纤维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能量耗散来实现减震效果。
2. 隔震技术:隔震技术是通过设置隔震层将建筑物与地基隔离,减小地震波对结构的传递,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
常见的隔震技术包括橡胶隔震支座、球型隔震支座和钢弹簧隔震支座等。
橡胶隔震支座采用橡胶材料作为隔震媒介,能够有效地隔离地震波传递,减小结构的振动。
球型隔震支座则是利用球形结构的自由度来降低地震波对建筑物的影响,从而达到减震的效果。
钢弹簧隔震支座则是通过增加弹簧的刚度和阻尼来降低结构的振动幅度。
二、减震措施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1. 高层建筑中的减震设计:在高层建筑中,地震力对结构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减震措施。
工程施工如何减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和桥梁等大型工程越来越多,工程施工中的振动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振动对工程质量和周边环境的影响已成为工程施工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因此,工程施工中的减震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介绍工程施工中如何减震。
一、工程振动产生的原因1. 地下开挖:地下开挖过程中,岩土体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导致周围地层产生变形和振动。
2. 桩基施工:桩基施工过程中,如打桩、钻孔等,会对周围土体产生振动,进而影响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
3. 隧道施工:隧道施工过程中,爆破、挖掘和衬砌施工等都会产生振动,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4. 桥梁施工:桥梁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钢筋笼吊装等作业会产生振动,可能对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造成影响。
二、工程施工减震措施1. 地下开挖减震:(1)采用预裂爆破技术,通过预先在开挖轮廓线外一定距离处布置裂缝剂,使爆破时产生的应力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预裂缝时发生反射和折射,从而降低振动强度。
(2)优化爆破参数,如减小炸药用量、降低单响药量、减少同时段爆破次数等,降低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采用减震隔离层:在开挖面和周边建筑物之间设置减震隔离层,如泡沫混凝土、橡胶垫等,以降低振动传递。
2. 桩基施工减震:(1)优化桩基施工方案:根据地质条件、桩基类型和周边环境,合理选择打桩顺序、速度和锤重等参数,降低振动影响。
(2)采用隔振措施: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可采用橡胶隔振垫、弹簧隔振器等降低振动传递。
(3)控制打桩速度:适当控制打桩速度,避免过快施工导致土体液化,从而降低振动强度。
3. 隧道施工减震:(1)优化爆破设计:采用低能量、高精度爆破技术,减小爆破振动影响。
(2)采用减震隔离措施:在隧道开挖面和周边建筑物之间设置减震隔离层,如橡胶垫、泡沫混凝土等。
(3)加强监测: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振动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振动变化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振动影响。
4. 桥梁施工减震:(1)优化混凝土浇筑方案:采用分层浇筑、间歇浇筑等方法,减小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振动。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震动与振动控制方法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在各地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机械设备的使用以及焊接、钻孔等操作,震动和振动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不仅会降低施工效率,还可能对结构造成损害。
因此,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采取适当的震动与振动控制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一、震动与振动监测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震动与振动监测。
通过实时监测设备安装在关键部位,如支撑结构、主要组件等位置上,可以实时获得结构受力情况并记录下来。
这样一来,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同时,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可以了解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改进。
二、减小机械设备震动机械设备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同时也是主要引起震动和振动的元凶。
为了减小机械设备的震动,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合理选择设备:在施工前,要根据具体施工需求和要求,选择适当的设备。
通过对设备进行性能评估,选择低振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并合理进行布置。
2. 减少负载:合理控制机械设备负载量是减少震动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适当降低负载,避免过度运转。
3. 安装阻尼器:给机械设备安装阻尼器能够显著减小振动传导到建筑结构中的强度。
阻尼器可以采用液压或弹簧等方式,经过合理设计和布置,能够起到良好的减震效果。
三、控制焊接和钻孔操作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焊接和钻孔等操作也会产生震动和振动。
为了减小这些操作引起的不利影响,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使用专业设备:选择专业焊接和钻孔设备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并降低震动和振动产生的程度。
这些设备经过设计和优化,能够在施工中减小不必要的震动。
2. 控制操作参数:合理控制焊接和钻孔操作的参数也是降低震动和振动的重要手段。
通过调整焊接电流、速度等参数,并结合实际工程需要进行适当的改进,可以达到减小震动和振动的目的。
四、加强结构设计与支撑对于装配式建筑结构本身来说,加强设计与支撑也是有效控制震动和振动的关键点:1. 结构抗震设计:在结构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可能存在的振动问题。
建筑工程中的施工现场噪音与振动控制施工现场噪音与振动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
噪音和振动对施工现场周边的环境和居民造成了很大的干扰和困扰。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提高工作效率、保护环境和保障周边居民的利益,施工现场噪音与振动控制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噪音与振动的来源、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噪音与振动的来源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噪音与振动的主要来源包括机械设备、施工工具、爆破作业、物料运输等。
机械设备的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振动是主要的源头,例如起重机、振动压路机、混凝土搅拌机等。
施工工具的使用,如电动工具、打桩机等也会产生一定的噪音与振动。
此外,部分建筑工程需要进行爆破作业,爆破产生的冲击波和振动波也是施工现场噪音和振动的重要来源。
二、噪音与振动对环境的影响1. 噪音对环境的影响噪音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噪声扩散、噪声污染和噪声干扰等方面。
噪音的扩散会导致施工现场周边的居民、办公区域和商业区域受到噪声的干扰,进而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噪声的污染会影响到环境的品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对地下动植物和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此外,噪音还会干扰附近公共设施的使用,如学校、医院、图书馆等。
2. 振动对环境的影响振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质灾害、土地沉降、建筑物损坏等方面。
施工现场的振动会引起地下、地表和建筑物的振动,进而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如滑坡、地震等。
大振动频率和振幅对土壤有压实作用,会导致土地沉降的发生。
此外,振动还会对周围建筑物产生冲击波,引起其结构损坏。
三、噪音与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 噪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噪音会导致人的听力受损,严重时可能引起听力障碍和耳鸣。
此外,噪音还会引起人的心理压力和疲劳感,增加患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
2. 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施工现场振动对人体的损伤主要表现在皮肤、骨骼和内脏等方面。
振动会对人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引起血压升高、血液循环不畅等症状。
建筑工程中的施工现场噪音与振动控制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噪音和振动控制成为了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
对施工现场噪音和振动进行有效控制,不仅可以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还能够减少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干扰。
本文将针对建筑工程中的施工现场噪音和振动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施工现场噪音的影响施工现场是噪音的主要源头之一,其产生的噪音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干扰。
首先,施工现场噪音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如影响居民的工作、学习和休息等。
其次,施工现场噪音还可能导致社会问题的发生,如引发争吵、纠纷甚至是治安问题。
因此,减少施工现场噪音对于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施工现场噪音控制的策略为了降低施工现场噪音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干扰,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策略。
首先,选择低噪音设备和工艺。
在施工现场选择低噪音的设备和工艺,可以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其次,加强噪音防护措施。
通过设置隔音墙、噪音屏障等措施,对施工现场的噪音进行有效的防护,降低其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再次,控制施工现场噪音的时间和范围。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范围,避免在居民休息时间或敏感区域施工,以减少其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干扰。
三、施工现场振动的影响除了噪音问题之外,施工现场的振动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施工现场振动对于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设施的损坏可能造成严重的影响。
此外,施工现场振动还可能引发地下水位变动、地裂缝扩展等一系列地质灾害。
因此,施工现场振动的控制至关重要。
四、施工现场振动控制的策略为了减少施工现场的振动对周围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需要采取一些控制策略。
首先,合理规划施工工艺。
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施工工艺和设备等因素,合理规划施工过程,减少振动产生的可能。
其次,加强预测和监测。
通过对施工现场振动进行预测和监测,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潜在的风险和损失。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振动控制技术
作者:张开铭刘天鹏
来源:《企业文化》2017年第06期
摘要: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准。
伴随对振动理论的非线性控制和结构时变的探索;以及主动控制使得时滞钻研,振动器、传感器位置和数目的优化研究,这是推动结构主动控制技术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简要分析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震动控制技术应用的必要性,进而探讨震动控制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振动控制技术;必要性;发展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振动控制技术,就传统的抗震结构来说,是通过加强自身结构的性能来达到抗震的目的,这样的方法所产生的作用和安全性相对较低,同时根据传统方法所构成的抗震性能结构无法进行自我调节与我控制,因此,在这种不确定的状态下,导致工程结构的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对此,在当前,必须要采用振动控制技术来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物高品质的需求,同时在振动控制技术下建筑工程的发展得到了有益的推动,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对振动控制技术进行相关分析。
一、建筑工程施工中振动控制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伴随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振动控制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中越发显得重要。
第一,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使用振动控制技术有利于减少结构在流水、地震、风、海浪、车辆等等动力作用下造成的损伤,有效的增强建筑结构的防灾抗震能力。
结构振动控制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引起了工程行业的广泛重视,是一种新型的抗震技术。
第二,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振动控制技术,能够促进输入结构中地震能量的耗散。
近年来,国内外都先后展开了对结构控制的钻研,即是在结构上加入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与结构共同抗御荷载的作用,使得结构在大地震的作用下能够进入非弹性状态时还能具备一定的延伸性,这也是为了耗散输入结构中的地震能量。
同时该技术的理论简单、机理明确,对于不同烈度与结构的抗震要求都能够使用。
结构的控制可以分为主动、半主动、智能控制、基础隔震、被动耗能减震[1]。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振动控制技术应用分析
(一)主动控制
针对主动控制的研究包含了数据处理、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科学、随机振动、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结构工程,这是交叉性较强的一门学科。
主动控制即是采用现代化的控制技术,对于结构反应和输入地振动实现练级的预测与跟踪,并且采用作动器对结构增加控制力,从而使得结构的系统性质产生一定程度的裱花,最终使得结构和系统都能够得到优
化,使其能与优化的准则达成一致,从而达到降低且抑制结构地震反应的控制方法。
结构的主动控制比被动控制产生的效果更为显著,但是由于在进行主动控制是,需要输入大量的外部能源,另外,设备的成本相对较高、时性非常复杂、系统的可靠性也存在一些问题等原因,因此,我国在主动控制的研究中,必须要集中研发探索控制装置、主动控制算法、仿真分析效果等内容[2]。
主动控制主要是由外加入能源产生主动施加的控制力,振动控制的设计目标在于如何科学的选择控制力的施加规律,使得结构中产生的控制力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状态。
主动控制包含了两种方式,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主动开环控制的方式是对系统扰动输入进行测量,并根据扰动输入显示的情况得出控制的规律;闭环控制的方法要求产生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以此控制结构的震动,通过对应的系统输出反馈或者状态反馈,闭环控制下能够保持连续的高效控制并进行监测,具备有效的抗干扰能力,并且在线的计算量也比较庞大。
(二)混合控制
混合控制结合了集中控制方法的优势。
结构的智能化控制可分为两种。
其一,采用智能控制算法达到对结构的震动控制母的,比如说神经网络控制、遗传算法、模糊控制等,与主动控制不同的地方在于无需控制增益之间的关系,使用智能控制算法来确定输入反馈与输出反馈以及精确的结构模型,但是,就控制力来说,依然需要输入大量的外部能量,有作动器去实现;其二,智能驱动和智能阻尼装来达到智能控制,比如说采用形状的记忆材料、磁致伸缩材料、点、压电材料、磁流变液体等智能驱动的材料与器件,控制的原理与主动控制的原理相近,但是实施控制力的作动器却是采用智能材料做的智能阻尼器或智能驱动器。
由于混合控制综合了几种方法的优点,所以控制效果尤为显著,发展具备一定的优势,并前景广阔。
混合控制由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联合组成,混合控制可以使用主动控制来达到控制效果显著的目的,还能够使用被动控制达到耗散大量震动能量的目的,在混合控制中,充分的结合使用了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的有点,使得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相互协调、共促工作,比单独使用某一方法产生的效果更好,并且更加节约能量,工程使用价值非常大。
较为典型的混合控制设置有主动控制与耗能减震结合、锚索系统与镇定锚索控制系统结合、主动控制与基础隔震结合、TMD与AMD结合[3]。
相结合所产生的优秀的混合控制方案,在两种被动的控制方法作为结构的保护装置时,主动控制系统回座位结构抵御地震的原件,是结构遭受破坏之前的最后一道保护膜;被动控制作为整个系统的主体,主动控制降低了对被动控制系统的限位控制,并为被动控制系统提供了恢复所需要的能量。
三、结束语
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控制技术的应用与研发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改进与完善,传统的抗震结构虽然能够通过加固自身达到抗御的效果,但是实际作用于安全性无法得到十足的保障,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所以,在当下,要采用振动控制技术满足当下建筑施工的需求,必须要加强研发,加上当下的优势已经十分显著,只要推进广泛应用,发展前景必然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任俊杰.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振动控制技术及其发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0).
[2]罗锋.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振动控制技术及其发展[J].房地产导刊,2015(23).
[3]吴厚勇.探析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振动控制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房地产导刊,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