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件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
- 格式:pptx
- 大小:18.52 MB
- 文档页数:66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图文讲解+写作指导写作指导一、习作内容:“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二、写作要求:1.本次习作要求写家乡的风俗。
2.教材上给出了两个选择。
可以介绍一种风俗,也可以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3.写作时要突出民俗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三、写法指导:1、白描法。
在习作中可以把风俗活动现场看到的情景一一记录下来。
2、穿插法。
在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过程中穿插写入有关的传说或故事。
3、剪切组合法。
把相关的传说或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剪切组合在一起。
四、写作注意点1、亲眼所见。
亲自参加家乡的风俗活动,认真观察活动中的物品、人物、活动过程,有了深刻的印象,写作时就像演电影一样历历在目。
2、亲耳所闻。
请长辈介绍当地的风俗,让我们的耳朵像录音机一样记录下来。
把听到的介绍声情并茂地写下来。
五、写作提纲指导:1、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3、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4、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习作例文家乡的春节春节是我们中国传统而最隆重的节日。
在过春节的前好几天里,人们就开始忙了起来。
家家户户都在买年货,挑新衣,有忙不完的活。
腊八这天,我们都要喝腊八粥,粥里放着各种各样的米和豆,虽说不怎么好喝,但看着它那怪稀奇的样,总忍不住想喝几口。
快过年的时候,许多小孩子都在买东西。
小汽车啦,这些都是比较受欢迎的。
更受欢迎的便是鞭炮,过年没有鞭炮怎么行呢?孩子们高兴,大人们做起事来也有心劲。
他们早已经把过年是吃的,喝的,用的,穿的都预备齐了,准备在过年的时候用。
到了腊月二十三,这是过小年。
天刚黑,就有人放起了鞭炮,这便让人尝到了过年的味道。
在这一天,小孩子们最欢喜,因为家里早就准备好了各种各样的糖果。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范文(20篇)儿时的端午在我儿时的记忆中,除了春节以外,端午节最为热闹了。
由于父母工作都很忙,小时候我常常跟外婆一起呆在乡下。
那时的端午节使我难以忘怀。
那年端午的早晨,我早早地就起床了,穿好衣服就直奔厨房。
此时外婆已把厨房里的一切都打理好了,灶台上方绑着几捆桂叶和桂绳,白白嫩嫩的糯米静静地躺在盛满水的小木桶中,像一粒粒晶莹的珍珠,灶台上放着几个小碟,里面盛着各种各样的料,有花生、豆沙、肉、红糖等。
于是,我就坐在桌边,一边吃着早饭一边看着外婆忙碌着。
乡下的灶台是两个连在一起的,一个用来烧水,一个用来炒菜煮饭,外婆就把早已洗干净的鸭蛋放入大锅里,用木瓢从另一个热水锅里舀几瓢水倒入大锅中,然后放入一小勺盐,接着就往灶里添了几根枯枝,便坐在我旁边,开始给我编络子了。
外婆的手由于长期劳动已经粗糙得像树皮一般了,却不失灵巧,三下五除二,一个红色的络子就编成了。
此时,蛋也煮好了,外婆就捞起一个最大的用红纸沾水染成了红色,再用干布擦拭干净,装进络子里,挂在我的脖子上。
接着,外婆就往我衣兜里装瓜子、糖果、花生。
我十分高兴,因为这样,我就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看赛龙舟了。
外婆总是把我送到大门口,嘱咐我要快些回来吃粽子。
我总是一溜烟儿就消失了。
小伙伴们此刻都到齐了,由邻家的大姐姐当头,领着我们这一群小毛孩到河边看赛龙舟。
因为河道较窄,所以只有两条龙舟,每条龙舟有13个人,12个人划桨,1个人打鼓喊口号,“一、二、嘿呦,一、二、快快……”12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动作整齐地划着,两条龙舟你追我赶地向前驶去。
可是,小孩子会看什么呢?我们只不过图个热闹罢了。
女孩子一般看了一会儿便觉得无趣,就坐在一旁分享零食。
男孩子则不然,他们总喜欢沿着岸边追着龙舟跑,由于划桨的人力度较大,几乎每个男孩子身上都有水花溅起的痕迹。
锣响了,大概是龙舟到终点了吧,刚好东西也吃完了,站起身,与伙伴们手拉着手,高高兴兴回家去。
太阳也慢慢爬到正空中,外婆家的厨房里已经飘出了桂叶的清香,我连忙蹿进厨房,去挑已出锅的个大的粽子。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端午节)5篇【#六年级# 导语】“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端午节风俗习惯呢?以下是整理的《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端午节)》,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端午节)“五月五,是端阳。
插艾叶,戴香囊。
吃粽子,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听到这首儿歌,让我想起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它广泛流行于汉、壮、布依等民族地区。
据说端午节的来历是这样的:曾经有位诗人,名叫屈原。
当自己的祖国被占领时,他无比绝望,于这年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
楚国人民十分悲痛,用种种方式来追思他。
我们吃粽子、赛龙舟,据说都是为了怀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说起吃粽子,那算得上是最主要的习俗了。
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粽子的传统形状为三角形,也有长方形的。
一般根据其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
在粽子里撒上白糖,吃起来味道好极了。
除此之外,端午节的主要活动当属赛龙舟。
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
从那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举行龙舟赛来纪念他,借划龙舟驱散江中的鱼蛟虾蟹,以免吃掉屈原的遗体。
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
记得小时候,妈妈用具有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丝线系在我的手腕和脚踝上。
听说这叫长命缕,也许戴着便能“长命百岁”吧。
不过,现在这个习俗已不常见了。
另外,在一些较为传统的家庭中,还要插“五端”,包括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我猜这些东西和辟邪有关。
总之,端午节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端午节)端午节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产生的。
今天农历初五,这一天有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它能和家乡的春节、清明、中秋节一样热热闹闹,处处洋溢着人们欢歌笑语,欢度节日的快乐。
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10篇1.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是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之所以被称为“元宵”,是因为正月是元月,夜就是“宵”,而正月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元月之夜,因此就被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那天,我吃过晚饭,就一起与爸爸妈妈散步。
连续有许多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穿上了夜空,发出“啪啪啪”的声音,在夜空中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它们变成了小动物和一些文字,形状颜色各不相同。
到了广场上,人山人海,很多都是两个大人牵着孩子,每个孩子手里都提着五颜六色的花灯,有些头上则戴着闪光的发饰,因为是黑天,看不出有形状,只觉得有几个彩色的灯在闪烁。
我最喜欢的还是看花灯,在广场的前面,有两个霸气又威武的大龙,它们睁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它每年元宵节都会亮,每年的颜色都会不一样。
再着就是散布在广场四周的是十二生肖花灯,它们每个都很可爱,形态各不相同,我最喜欢老虎灯,因为我属虎,它满身金黄色,身上的纹路非常霸气,却又有点可爱,我在它的前面照了很多相片。
树上也装扮了许多小灯,有的挂着水果灯,有的挂着会变色的星星灯,一会儿变成红色,一会变成金色,令人眼花缭乱!元宵佳节,伴随着烟花爆竹的轰鸣声、伴随着孩子们的欢笑声、伴随着大人们的喝彩声,慢慢走远了脚步。
2.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元宵节的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去小区附近走步。
虽然这是小区的附近,但人们也放起了烟花,有黄的,有粉的,还有一部分的人放着鞭炮,一些没见过世面的小孩子拽着大人到处跑。
还有一些小孩子吵着让大人给他买吃的、玩的。
一个人少的小城市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温馨又热闹的小村庄。
但人们干的最多的事包括我们就是走百病了。
走百病的意思是走一走步,能把病消除,还能青春常在。
妈妈不爱出门的人这回也跟我和爸爸一起出门走步了。
可光走步还是有些太无聊了,所以一些人在走步的时候买了一个孔明灯来放。
因为孔明灯太危险,所以我没有买,只能看着他们放。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单元习作故乡的风俗范文5篇【导语】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风俗的传统,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照的行动模式或规范。
作者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期望对大家有帮助。
1.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单元习作故乡的风俗范文我的故乡,虽然一切都很平凡,但故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
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习俗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
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尾月后会连续杀猪,我的故乡除夕定会吃鸡、鱼、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的,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新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
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
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渐渐融解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环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故乡有一个连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
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故乡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由于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我的故乡虽是个小县,但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先人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
2.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单元习作故乡的风俗范文我的老家在年味十足的黑龙江大庆。
从小年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繁忙了——大家开始扫除,把家整理的干干净净的。
就连平时不光顾的犄角旮旯也要打扫的纤尘不染。
而在扫除时,各家也有各家的习俗,妈妈常说:“二十四,扫房子。
”而我们家就是用了“老小通吃”法——老人、小孩都要参与其中,感受浓浓的年味。
而在十八时,我们就要在门口贴上对联。
相信这大家再熟悉不过了。
不过,我们家有个习俗——贴对联由小孩来贴,既有守岁的意义,也有期望我们勤劳能干、健健康康的寓意。
而重磅戏就是年夜饭了!前期大家坐在沙发或椅子上,享受着、观赏着春节联欢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