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59 MB
- 文档页数:7
标准是什么意思标准,是指衡量事物优劣、好坏、正误的准则或尺度。
在各个领域,标准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们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事物,评价事物,甚至改善事物。
那么,究竟标准是什么意思呢?首先,标准是对事物的一种规范。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各种各样的标准,比如产品质量标准、服务标准、行为规范等。
这些标准都是对事物的一种规范,它们规定了事物应该符合的基本要求,以及达到这些要求所需要满足的条件。
例如,产品质量标准规定了产品的质量应该达到的水平,服务标准规定了服务应该提供的质量和方式,行为规范规定了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这些标准的存在,使得事物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规范和约束,从而保证了事物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其次,标准是对事物的一种评价。
标准不仅规定了事物应该达到的要求,还可以作为评价事物的依据。
人们可以通过比较事物与标准的符合程度,来评价事物的好坏、优劣。
例如,产品质量标准规定了产品应该具备的各项性能指标,消费者可以通过检测产品是否符合这些指标来评价产品的质量;服务标准规定了服务应该提供的质量和方式,顾客可以通过比较服务是否符合这些标准来评价服务的质量;行为规范规定了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社会可以通过比较行为是否符合这些规范来评价人们的行为。
因此,标准不仅是对事物的一种规范,也是对事物的一种评价,它们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事物,评价事物,甚至改善事物。
最后,标准是对事物的一种改善。
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促进事物的不断改善和提高。
通过制定标准,可以明确事物应该达到的要求,从而为事物的改善提供了方向和目标;通过执行标准,可以约束事物的行为,从而促使事物按照规范进行,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
例如,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促使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服务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促使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升顾客的满意度;行为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可以促使人们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
GB 国家标准AQ 安全行业标准BB 包装行业标准CB、CBM 船舶行业标准CH 测绘行业标准CJ、CJJ 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Y、CW 新闻出版行业标准DA 档案行业标准DB 地震行业标准DL、DLJ 电力行业标准DZ 地质矿产行业标准EJ 核工业行业标准FZ、FJJ 纺织行业标准GA 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H 供销合作行业标准GY、GYJ 广播电影电视标准HB、HBMm 航空行业标准HG、HGJ 化工行业标准HJ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B 海军标准HJBZ 环境标志行业标准HY 海洋行业标准JB、JBJ 机械行业标准JC 建材行业标准JG、JGJ 建筑行业标准JJF 国家计量检定规范JJG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行标JR 金融行业标准JT、JTJ、JTG 交通行业标准JY 教育行业标准LB 旅游行业标准LD 劳动和劳动安全行业标准LS 粮食行业标准L Y 林业行业标准MH 民用航空行业标准MT 煤炭行业标准MZ 民政行业标准NY 农业行业标准QB、QBJ 轻工行业标准QC 汽车行业标准QJ 航天行业标准QX 气象行业标准SB、SBJ 商业行业标准SC 水产行业标准SD、SDJ 水利电力行业标准SH、SHJ 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J 电子行业标准SL、SLJ 水利行业标准SN 商检行业标准检SY 海洋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SYJ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TB、TBJ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D 土地管理行业标准TY 体育行业标准WB 物质管理行业标准WH 文化行业标准WJ 兵工民品行业标准WM 外经贸行业标准WS 卫生行业标准XB 稀土行业标准YB、YBJ 黑色冶金行业标准YBB 药品包装容器(材料)YC 烟草行业标准YD、YDC、YDJ、YDN 通信行业标准YS、YSJ 有色冶金行业标准YY 医药行业标准YZ、YZN 邮政行业标准ZY 中医药行业标准CAS 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HBC 环境产品技术要求CCEC 中国节能产品认证技术要求HAF 核安全法规CECS 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JJG(行业) 行业计量检定规程CNCA 认证认可委强制认证实施规则SZ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TSG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HCRJ 中国环境保护产品认定技术条件。
国家标准名词解释国家标准,是指在国家统一制定和实施的,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指导、负责制定的标准。
国家标准是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核心,是国家标准化活动的基本依据。
国家标准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统一产品质量和性能要求。
国家标准对产品的质量、性能、安全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可以帮助企业确立产品质量标准,保障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
2. 统一生产工艺和管理要求。
国家标准对生产工艺、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有助于企业建立科学的生产工艺和管理体系,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 保障消费者权益。
国家标准对产品的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定,可以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防止因产品质量问题而造成的损失。
4. 促进国际贸易和技术交流。
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有助于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也为国际贸易和技术交流提供了便利。
5. 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国家标准可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技术水平。
国家标准的制定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标准制定的需求。
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确定需要制定的标准种类和范围。
2. 制定标准计划。
制定标准计划,确定标准的制定单位、制定时间、参与单位等。
3. 研究制定标准草案。
进行标准的研究和论证工作,制定标准草案。
4. 公开征求意见。
将标准草案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5. 审定发布标准。
经过论证、修改等程序,最终确定并发布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的实施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方式:1. 强制性实施。
国家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对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都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必须严格执行。
2. 自愿性实施。
除了强制性标准外,还有一些推荐性标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愿执行。
3. 监督检查。
国家对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行为进行处罚。
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标准方面的基础知识一、标准1.什么是标准?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称为标准。
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
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2.什么是标准化?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
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
3.标准化的实质和目的是什么?"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是标准化的实质。
"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则是标准化的目的。
4.标准化的对象是什么?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凡具有多次重复使用和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产品,以及各种定额、规划、要求、方法、概念等,都可称为标准化对象。
标准化对象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标准化的具体对象,即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事物;另一类是标准化总体对象,即各种具体对象的总和所构成的整体,通过它可以研究各种具体对象的共同属性、本质和普遍规律。
5.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标准化的基本原理通常是指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
下面分别作一介绍:统一原理就是为了保证事物发展所必须的秩序和效率,对事物的形成、功能或其他特性,确定适合于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的一致规范,并是这种一致规范与被取代的对象在功能上达到等效。
统一原理包含以下要点:①统一是为了确定一组对象的一致规范,其目的是保证事物所必须的秩序和效率;②统一的原则是功能等效,从一组对象中选择确定一致规范,应能包含被取代对象所具备的必要功能;③统一是相对的,确定的一致规范,只适用于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旧的统一就要由新的统一所代替。
简化原理就是为了经济有效地满足需要,对标准化对象的结构、型式、规格或其他性能进行筛选提炼,剔除其中多余的、低效能的、可替换的环节,精炼并确定出满足全面需要所必要的高效能的环节,保持整体构成精简合理,使之功能效率最高。
标准的定义是什么标准,顾名思义,是衡量事物优劣、规范行为的准则。
在各行各业中,标准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那么,标准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呢?本文将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标准的概念。
标准是对产品、服务、过程或方法所做的规范性要求,它可以是强制性的,也可以是非强制性的。
在生产制造中,标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在服务行业,标准可以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在管理领域,标准可以规范流程,提高管理水平。
可以说,标准是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标准的制定原则是什么?标准的制定需要遵循科学性、公正性、公开性、适用性和时效性等原则。
科学性是指标准制定要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公正性是指制定标准要公正、公平,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公开性是指标准的制定过程应该公开透明,接受各方的监督和参与;适用性是指标准要符合实际应用需求,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时效性是指标准要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不断更新,保持其时效性和有效性。
再者,标准的分类有哪些?按照标准的性质和作用,可以将标准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等。
国际标准是在全球范围内通用的标准,例如ISO标准;国家标准是由国家制定并在国内范围内实施的标准,例如GB标准;行业标准是由行业协会或组织制定并在特定行业内实施的标准,例如行业生产工艺标准;地方标准是由地方政府或地方标准化组织制定并在特定地区实施的标准,例如地方环境保护标准。
不同的标准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标准的意义何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推动科技进步,促进贸易畅通,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标准还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可以说,标准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
综上所述,标准是衡量事物优劣、规范行为的准则,其制定原则是科学性、公正性、公开性、适用性和时效性,其分类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其意义在于促进生产力提高、推动科技进步、保障消费者权益、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
国家标准分类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国家标准分类基础分类技术标准——对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及安全、卫生、环保标准等。
管理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对工作的责任、权利、范围、、程序、效果、检查方法、考核办法所制定的标准。
标准的分级按照标准的适用范围,我国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级别。
(1)国家标准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与(属于国家检验检疫总局管理)指定(编制计划、组织起草、统一审批、编号、发布)。
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其他各级别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相抵触。
(2)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如化工行业标准(代号为HG)、石油化工行业标准(代号为SH)由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制定,建材行业标准(代号为JC)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制定。
行业标准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适用。
(3)地方标准地方标准是指在某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需要统一的标准。
《标准化法》规定;“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
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备案。
在公布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之后,该项地方标准即行废止。
”地方标准编号由地方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和发布年号组成。
根据《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地方标准代号由汉语拼音字母“DB”加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前两位数字再加斜线,组成强制性地方标准代号。
如DB/T XXX(顺年号)——XX(年号)或DB XXX(顺年号)——XX(年号)。
(4)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产品,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应报当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标准和规范有什么区别标准和规范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被视为相似的概念,二者都是用于指导和规范行为、操作和产品的文件或指导原则。
然而,标准和规范之间仍然有一些区别。
以下是对两者的分析和区别。
一、定义和目标:1. 标准(Standard):标准是一种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的基准、规范或准则,用于确保特定领域的产品、服务或过程的质量、安全性、互操作性或一致性。
标准通常由行业组织、国家标准机构或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可以由各个组织、公司或个人遵循。
标准旨在促进技术的发展、促进贸易和减少不确定性。
2. 规范(Specification):规范是明确列出要求、规则或特定条件的文件,用于确保产品的合格性、安全性、可行性或一致性。
规范通常由制造商、开发者或相关组织制定,用于指导产品的设计、生产或使用。
规范可以是技术性的,也可以包括了测试方法、尺寸要求、材料规格等。
二、内容和结构:1. 标准:标准通常是较为综合和全面的,涵盖了特定领域内的多个方面。
标准可以包括了业务流程、技术要求、产品设计、生产指南、测试方法、质量控制等等。
标准往往以规范性语言撰写,使用术语明确、具体,且通常提供了实施指南和评估方法。
2. 规范:规范一般更为具体和详细,着重于对产品、系统或过程中的某个方面进行明确和具体的规定。
规范通常是以环境、性能、尺寸、材料、测试要求等方面描述,并且通常配有详细的表格、图表、图示等以支持更好的理解和操作。
三、制定和应用:1. 标准:标准通常由国家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或行业组织制定,代表了某个或某些组织、行业或国家的共识。
标准的制订通常需要相关专家的集体努力,经过反复讨论和投票的程序才能制定出来。
标准可以是强制性的,也可以是可选的,由组织、公司或个人自愿遵循。
2. 规范:规范通常由制造商、开发者、行业协会或相关组织制定。
规范的制定过程可以是依据标准制定而来,也可以是基于特定领域的需求和经验的总结。
规范通常是为特定产品、系统或行业制定的,应用范围相对较窄,经常被相关组织用作产品设计、生产、使用和检测的指导依据。
标准的意思是什么标准,是指在特定领域内,经过共识达成的一种规范或者准则。
它是对产品、服务、流程或者方法进行评价和比较的基准,也是衡量和判断事物优劣、优良与否的尺度。
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有效地规范和引导人们的行为,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首先,标准的制定需要经过广泛的调研和讨论,以确保其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
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通常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政府部门等参与,充分倾听各方意见和建议,确保标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经过反复论证和修改,最终确定的标准才能够被广泛接受和执行。
其次,标准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为生产和服务提供统一的质量要求和规范。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执行相关的标准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认可度。
在服务行业,遵循相关标准可以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客户满意度,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口碑。
此外,标准还可以促进国际间的贸易和合作。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而标准的统一和互认则是促进贸易畅通和合作共赢的重要手段。
通过遵循国际通用的标准,可以降低贸易壁垒,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此外,标准还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和保障。
在市场经济中,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良莠不齐,而执行相关标准的产品和服务往往能够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保障。
消费者可以通过标准来判断产品和服务的优劣,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因使用不合格产品或接受不合格服务而导致的损失。
总的来说,标准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它不仅是行业发展的基石,也是国家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重要保障。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标准,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共同推动标准化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质量标准内容
质量标准是指一组规范和要求,用于衡量和评估产品、服务或过程的质量水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质量标准内容:
1. 明确定义的规范和要求:质量标准应包括明确的规范和要求,以指导产品、服务或过程的开发和执行。
规范和要求应具体、可量化,并且与产品或服务的预期功能和性能相一致。
2. 安全性:质量标准应涵盖产品或服务的安全性要求,包括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材料的安全性以及对环境的安全性。
3. 可靠性:质量标准应包括产品或服务的可靠性要求,即其在正常操作条件下能够持续运行的能力。
4. 可用性:质量标准应设定产品或服务的可用性要求,即其可以方便地被用户使用的程度。
5. 功能性:质量标准应包括产品或服务的功能性要求,即其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
6. 性能:质量标准应设定产品或服务的性能要求,包括速度、精确性、容量等方面的指标。
7. 一致性:质量标准应确保产品或服务在不同时间、地点或条件下的一致性,以保证其质量的稳定性。
8. 可维护性:质量标准应包括产品或服务的可维护性要求,即
其可以方便地进行修理、维护和更新的程度。
9. 耐久性:质量标准应设定产品的寿命要求,即其可以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正常工作的能力。
10. 成本效益:质量标准应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达到用户预期,并以最低的成本与资源投入实现。
这些标准通常由行业协会、政府监管机构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制定,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产品或服务的特点而有所差异。
标准是什么意思标准是一种对事物或行为的要求或规范。
它可以用作衡量、判断和评估的依据,以确保某个特定领域的准确性、一致性和高质量。
标准在各个领域中都存在,例如科学、技术、质量管理、教育、环境保护等。
它们提供了一个框架,使得人们可以根据统一的标准进行工作、生产和服务。
标准可以是国家的法律法规,也可以是国际组织、行业协会或专业团体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在科学领域,标准起着确保实验结果可重复性的作用。
科学家们严格按照特定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进行研究,以使得其他科学家能够在同样的条件下重复实验并得到一致的结果。
这些实验方法、实验设备和数据处理的标准化有助于确保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在技术领域,标准对于产品的制造和交付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了关于电器、电子设备和相关技术的国际标准,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互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标准也有助于消除技术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和技术合作。
质量管理领域中的标准对于组织的运作至关重要。
例如,ISO 9001是全球最广泛应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它通过规定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和要求,确保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符合客户需求并能持续改进。
通过执行标准,组织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客户满意度,从而保持竞争力。
教育领域中的标准对于教学质量和学生评估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标准制定了课程、教学方法、教材和评估的要求,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质量和全面的发展。
此外,教育标准还有助于提高教育体系的整体水平,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环境保护领域中的标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ISO 14001是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它规范了组织在环境方面的工作要求,帮助组织识别和管理与环境相关的风险和机会,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总之,标准在各个领域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它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指导,以确保事物的准确性、一致性和高质量。
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为人们提供可依赖和可持续的基础。
第二章纺织品标准与标准化一、标准定义标准是指对工农业生产和工程建设的产品质量、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等方面所做的统一规定,是有关方面应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与准则。
纺织标准的定义纺织标准是以纺织科学技术和纺织生产实践为基础制定的,由权威机构发布的关于纺织生产技术的各项统一规定。
构成标准文献的必要条件:(1)标准是经过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它是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2)标准必须经过公认的权威机构或授权单位的批准认可。
(3)标准必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更新换代,即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不断进行补充、修改,甚至废止。
下一节二、纺织标准的表现形式标准文件:仅以文字形式表达的标准标准样品:以实物标准为主,并附有文字说明的标准。
三、纺织标准的种类1、按制定标准的级别分类国际标准:指国际间通用的标准,如ISO、IEC等。
区域标准:指世界某一地区通过的标准,如“全欧标准”等。
国家标准:由国家标准化机构批准颁布的标准,我国的国家标准号是GB。
行业标准:全国性的各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标准,它由行业标准化组织制定、发布 地方标准:地方标准是由地方标准化组织制定、发布的标准,它在该地方范围内适用。
企业标准:由企业单位制定的适用于本部门的标准。
国家标准我国的标准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国家标准。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强制性国家标准用“GB”为代号,推荐性国家标准用“GB/T”为代号。
GB××××-××,如GB7718—94,强制性国家标准GB/T××××-××,如 GB/T3860—95,推荐性标准GB/*××××-××,如 GB/*1645—98,降为行业标准而尚未转化的原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根据我国“行业标准管理办法”规定,强制性行业标准的代号,用行业名称的两个汉语拼音字母表示;推荐性行业标准的代号,则在该拼音字母后加斜线“/”加“T”表示。
地方标准。
自从我国“地方标准管理办法”颁布后,强制性地方标准的代号用“DB”加省、市、自治区代码前两位数加斜线“/”表示,推荐性地方标准的代号在斜线后再加上“T”表示。
地方标准的编号由“DB(地方标准代号)+省、市编号+专业类号(以字母表示)+顺序号+年份组成。
如:DB/3204—G24—98,其中“32”表示江苏省,“04”表示常州市,“G”表示某一专业,“24”为顺序号,“98”为年份。
企业标准。
根据我国“企业标准管理办法”规定,企业标准的代号,用“Q”加斜线“/”加企业的数字代号表示。
如Q/BYP004—1994”为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生产的燕京啤酒的企业标准。
三、纺织标准的种类2、按标准的执行方式分类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自1989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促进技术进步,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使标准化工作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需要,制定本法。
第三条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第四条国家鼓励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第七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的地方标准,在本行政区域内是强制性标准。
第十四条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
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
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
返回三、纺织标准的种类3、按标准的性质分类1、技术标准,即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枝术事项所制订的标准。
2、管理标准,即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订的标准。
3、工作标准,即对工作的责任、权利、范围、质量要求、程序、郊果、检查方法、考核办法等所制订的标准。
基础性技术标准是对一定范围内的村标准化对象的共性因素,如概念、数系、通则所作的统一规定。
方法标准是对产品性能、质量的检测和试验方法所作的规定产品标准是对产品的结构、规格、性能、质量和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
(二)、纺织标准的内容四、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简称ISO,是一个全球性的非政府组织,是制订国际标准的国际性机构,成立于1947年2月,总部设在日内瓦,于1951年发布了第一个标准“工业长度测量用标准参考温度”。
其主要活动是制定国际标准,协调世界范围的标准化工作,组织各成员国和技术委员会进行情报交流,以及与其他国际组织进行合作,共同研究有关标准化问题。
ISO是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甲级咨询组织和贸发理事会综合级(即最高级)咨询组织。
此外,ISO还与600多个国际组织保持着协作关系。
它负责除电工领域外的一切国际标准化工作。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目的和宗旨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促进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以便于国际物资交流和服务,并扩大在知识、科学、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合作"。
ISO的组织机构(一)全体大会全体大会是ISO最高权力机构,为非常设机构,每年9月召开一次。
ISO所有成员团体、通讯成员、注册成员以及与ISO有联络关系的国际组织均可派代表与会,但只有成员团体有表决权。
全体大会的主要议程包括:年度报告中有关项目的行动情况、ISO的战略计划以及财政情况等。
全体大会的工作会议只限于ISO成员国参加,专题公共研讨会任何与会人员均可参加。
ISO的官员1.主席主席由全体大会选出或通信投票方式产生,任期3年,不能连选连任。
ISO主席的选举,考虑了地域平衡等各种因素,由欧洲、北美、亚洲、大洋洲等地区的代表轮流担任。
·。
ISO的官员2.副主席2位副主席由全体大会选出,可连任2届。
1位主管政策,任期2年,负责协助主席和理事会制定有关ISO基本政策的建议和决议;在主席不能行使职责时,代行其职责;如果主席逝世或缺任时,由其接任,直至新主席选出。
另1位主管技术,任期3年,负责主持技术管理局。
ISO的官员3.秘书长秘书长由理事会任命,任期不定。
秘书长是中央秘书处的首长,是代表本组织的签署人,有参加各种会议并发表意见的特权,但没有投票权。
ISO的官员4.司库司库由理事会任命,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1届。
司库是ISO的财务负责人,就所有财政事务向理事会提供咨询,并将其对经过审核的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的意见提交理事会;协助秘书长准备并提出年度预算,经管本组织财务;向全体大会提交年度财务审核报告。
理事会有权以3/4理事会成员的赞成票随时结束对司库的任命 (二)理事会理事会是ISO大会闭会期间的常设管理机构,由ISO官员(主席、副主席、司库、秘书长)、根据议事规则指定的5个成员团体(对本组织贡献最大的5个成员团体被自动指定为理事会的常任成员)和全体大会选出的13个成员团体组成。
理事会的主要任务是:任命司库、秘书长、政策制定委员会主席;选举技术管理局(TMB)成员,并确定其职权范围;审查通过ISO中央秘书处财务预决算。
理事会每年分别在1月、5月、9月召开3次会议。
理事会下设政策制定委员会、理事会常设委员会和特别咨询组。
政策制定委员会主要任务是:研究制定合格评定方法;制定产品和服务的测试、检验、认证指南和国际标准,以及机构认可指南和国际标准;促进合格评定体系的相互承认和认可;促进国际标准的应用。
(2)消费者政策委员会消费者政策委员会成立于1978年,2003年有成员71个,其中积极成员36个,观察员35个。
主要任务是:研究消费者从标准化中受益的方法,帮助消费者积极参加国家和国际标准化活动;为消费者提供标准信息服务和人员培训;为消费者提供论坛;代表消费者利益与ISO其他有关机构保持联系;在本职范围内开展研究活动。
(3)发展中国家事务委员会主要任务是:了解发展中国家在标准化及有关领域(如:质量、控制、计量和认证等)的需求,并提出满足这些需求的办法;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论坛;与联合国、IEC和ISO及其他机构密切合作;就上述事务向全体大会提供咨询。
2.理事会常设委员会(1)财务委员会财务委员会由司库和理事会指定的6个现任理事会成员团体的代表组成,任期2年。
主席由委员会从其成员中选举产生。
的主要任务是:根据ISO章程和议事规则向司库提出建议;随时了解中央秘书处(ISO /CS)财物管理方面的问题,对其提供的服务进行评定;向秘书长和理事会提出建议;向理事会作财务报告。
2.理事会常设委员会(2)战略委员会战略委员会由6个现任理事会成员团体代表和政策制定委员会主席组成。
该委员会主席由ISO负责政策的副主席兼任。
,主要任务是:向理事会提出建议;修改战略日程战略文件;每年至少向理事会报告1次工作。
3.特别咨询组由对国际标准化非常感兴趣的其他组织的执行官组成。
小组成员应以个人身份,而不是成员团体代表身份参加。
小组提出的建议提交理事会并由其采取相应措施。
4.技术管理局(TMB)技术管理局是ISO技术工作的最高管理和协调机构。
TMB由1名主席和理事会任命或选举的12个成员代表组成。
每年召开3次会议,一般安排在1月、5月和9月。
TMB的主要任务是:就ISO技术工作计划、协调、运作和管理问题向理事会报告,并提供咨询;负责技术委员会的全面管理;审查ISO新工作领域的建议,批准成立或解散技术委员会(TC);修改技术委员会的工作导则;代表ISO复审ISO/IEC技术工作导则,检查和协调所有的修改意见并批准有关能修订文本。
TMB的日常工作由ISO中央秘书处承担。
TMB的专门机构有标准物质委员会、技术咨询组和技术委员会。
技术委员会(TC)技术委员会是承担ISO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技术机构,所有技术委员会都由技术管理局设立、管理并监督其工作。
截至2003年底,ISO共有188个技术委员会、546个分技术委员会和 2224个工作组。
属于纺织行业的有3个。
(1)第38技术委员会纺织品技术委员会(简称ISO/Tc 38),其工作范围包括:制定纤维、纱线、绳索、织物及其他纺织材料、纺织产品的试验方法标准及有关术语和定义;制定纺织品产品标准。
(2)第72技术委员会纺织机械及附件技术委员会(简称ISO/Tc 72),其工作范围包括:制定纺织机械及有关设备器材配件等纺织附件的有关标准。
(3)第133技术委员会服装的尺寸系列和代号技术委员会(简称ISO/TC133),其工作范围是:在人体测量的基础上,通过规定一种或多种服装尺寸系列实现服装尺寸的标准化。
(三)中央秘书处(ISO/CS)中央秘书处负责ISO日常行政事务,编辑出版ISO标准及各种出版物,代表ISO 与其他国际组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