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三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2.64 MB
- 文档页数:11
2.3 河流(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图文资料,描述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2.结合实际,说出黄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结合图文材料,说出黄河不同河段的开发和防治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黄河水文特征,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难点:长江不同河段的开发与防治。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视频——航拍中国的黄河片段,请同学们欣赏黄河自然风光,感受黄河的壮阔与美丽,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黄河在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忧患,如何了解黄河的忧患,更好的改造黄河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本节课——黄河。
新课讲授:二、黄河的治理与开发1. 黄河概况活动1:通过黄河流域水系图,观察黄河干流的形状: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形状,从而对黄河的形态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2:引导学生阅读黄河水系图,观察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地,黄河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通过认真观察,同学们了解黄河基本的水系特征。
活动3:引导学生阅读我国政区图,观察黄河干流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9个省级行政区,青、川、甘(陇)、宁、内蒙古、晋、陕(秦)、豫、鲁,9省区。
是我国第二长河,全长5464千米。
活动4:通过中国地形图,观察黄河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关注阶梯交界处的山脉,使同学们更好理解黄河开发与治理当中的利与弊。
活动5:读读黄河水系图,找到黄河上、中、下游的节点;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河口为上游,黄河从河口到河南郑州桃花峪为中游。
活动6:读黄河水系图,观察黄河的主要支流,通过圈画,让同学们了解黄河更多的水系特征;图片展示汾河与渭河风光。
2.黄河的奉献活动1: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在黄河的哺育之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请同学们结合历史和生活说一说。
活动2:读黄河水系图,了解黄河在提供水源、引黄灌溉。
黄河沿岸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自古至今,黄河就为沿岸地区提供了灌溉之利。
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课标分析】根据课标,在知识方面,可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概况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在技能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对黄河水文特征的分析,学会河流水文特征的一般分析方法;运用具体案例说出黄河的开发利用价值和黄河水利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体会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知道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对策。
在情感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对“滔滔黄河”的学习,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以及立志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2、运用材料和视频,理解黄河中游多泥沙,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3、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了解黄河水利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感悟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黄河上、中、下游的自然特征,理解黄河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利用视频,探究黄河“地上河”的成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黄河:通过视频,我们了解到黄河是传承了中华文明的伟大河流,她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领略下黄河的风采。
板书:黄河二、讲授新课老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黄河,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在地图上找到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主要的支流;干流流经的地形区、省区。
教师在黑板上板图。
5分钟后,请同学们在黑板上把板图补充完整。
老师在多媒体出示地形区和省区的图,帮助同学们记忆。
并指出,黄河为我国第二长河。
出示中国干湿地区图,小组讨论:回忆上节课学习的长江的水文特征,通过对比,说出黄河的水文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讲解。
河流承载着环境的变化,黄河流程长,环境复杂,各河段的水文特征也是不同,下面我们根据一段视频了解下黄河的上中下各河段的特征(播放黄河河段视频介绍)过渡: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我们把它称为“母亲河”吗?出示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提供水源、塑造平原、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的图片,通过欣赏图片,引导学生感悟黄河的奉献。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课时3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1.能够说出黄河的概况。
2.通过对河流治理和开发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能够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1.黄河的地理概况。
2.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黄河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她在历史上曾多次泛滥,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成为我们的一大忧患。
今天,我们就围绕黄河的“奉献”和“忧患”来探讨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问题。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多媒体展示一组关于黄河风景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教师再展示一组突出黄河危害的图片或录像,请同学们观看。
看完后,教师总结:刚才我们观看的是我国黄河的图片或录像,黄河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她在历史上曾多次泛滥,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成为我们的一大忧患。
今天,我们就围绕黄河的“奉献”和“忧患”来探讨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问题。
(二)师生互动,理解新知教师多媒体出示课本第50页图2.41黄河流域水系图和景观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1)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哪个海洋?上、中、下游是如何划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2)黄河干流流经哪些省区、地形区?黄河干流很明显地呈巨大的“几”字形,像一条巨龙,从青藏高原越过某某省、某某省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某某、某某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掉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
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3)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黄河发源于哪座山脉?黄河流域的主要地形特点是什么?(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黄河流域以高原、平原为主。
)(4)黄河中、下游分别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地形区?(黄河中、下游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某某省、某某省和某某省、某某省;流经地形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读“我国主要河流长度、流域面积和年径流量对比表”,黄河、长江的长度相差800千米,年径流量却相差14倍。
河流第1课时以外流河为主设计说明河流是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形态特征深受地形地势和气候的影响,为此,在前两节有关地形和气候学习的基础上,本节教材讲述的是我国的河流。
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同河流的水文特征密切相关,因此,河流的水文特征是学习河流知识的核心内容。
本节课通过设计河流科考小组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重点分析我国外流河的主要水文特征,并补充分析内流河和京杭运河。
学习目标1.阅读地图,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读图归纳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
3.举例说明河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1.河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我国内流河、外流河的分布特征。
难点:内流河、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对比分析法、概括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在中国水系图上描画我国的主要河流,判断其流向和注入的海洋。
蒸发旺盛。
教师:河流在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和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的特征,统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
接下来大家完成任务二,阅读图文,探究真相,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读教材第43页图2.31,小组合作完成。
(1)找出四条河流在我国的具体位置。
(2)对比找出四条河流流量的异同点,并分析原因。
学生:相同点是四条河流都是夏季流量最大,形成汛期,因为夏季降水多,河流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不同点是南方河流的流量比北方大,汛期长,因为南方降水多,雨季长。
教师:松花江1、2月会出现断流,为什么?学生: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冬季普遍有结冰现象,因为该地1月均温在0 ℃以下。
教师:松花江在4、5月流量增加,为什么?学生:东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冰雪消融,会有短暂的汛期(春汛)。
教师:河流的水文特征深受地形地势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有人这样比喻:“地势是河流之父,气候是河流之母。
”学生:完成河流水文特征与影响因素的连线。
教师:你了解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吗?PPT展示塔里木盆地图。
河流
亿米
长江
功劳
所属气候
想一想,这么多山沟下雨后会是一种什么情形?
引导学生观察判断,这是一幅什么示意图?它出现在我国黄河的哪一个河段?
尼罗河
,
,把黄土高原的治理分割到一家一户,收益归户,
工作,加大治理水土流失的投
(教师讲解)水土保持工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黄河的多沙面貌。
洪能力由现在抵御
[课堂小结]
1.如何正确评价黄河,请谈谈你的看法。
2.黄河的忧患在各河段有些什么表现?请你针对这些表现,谈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采取哪些对策(治理措施)加以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