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58.27 KB
- 文档页数:3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1、我国地形总特征:地形,面积广大。
2、山脉分布:东西走向:北列是和,中列是和,南列是和。
南北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西列是,,中列是,,东列是。
西北—东南走向:,,。
弧形山脉:。
3、四大高原:,冰川广布,海拔最高,“世界屋脊”;,地势平坦,一望无际;,黄土广布,水土流失严重;,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
4、中国陆地最低处在盆地的艾丁湖湖底。
5、四大盆地:,我国最大盆地,有我国最大沙漠沙漠;,我国纬度最高盆地;,我国海拔最高盆地,誉为“”;,我国纬度最低、面积最小盆地,也叫“盆地”。
6、三大平原:,我国最大平原,土肥沃;,又称“黄淮海”平原;,“鱼米之乡”,“水乡”。
7、三大丘陵:,,。
8、我国地势总特征:高低,呈状分布。
9、第一阶梯,平均海拔,地形种类,;第二阶梯,平均海拔,地形种类,;第三阶梯,平均海拔,地形种类,。
10、一、二阶梯分界线:,,,;二、三阶梯分界线:,,,。
11、冬季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是南北温差,越往北气温越;冬季气温最低出现在,气温最高在省。
1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全国普遍,南北温差;夏季气温最低在高原,气温最高在盆地。
13、我国有个温度带,,,,和一个区。
14、秦岭和淮河是我国月℃等温线分布,也是温度带中和的分界线。
15、我国降水分布规律是从向递减。
降水最多出现在台湾省的,降水最少出现在新疆的。
16、四种干湿地区:,,,。
17、秦岭和淮河是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布,也是干湿地区中和的分界线。
18、我国有种气候类型,北方的气候,南方的气候和气候,西北的气候,青藏高原的气候。
19、秦岭和淮河也是气候和气候的分界。
20、季风区内夏季盛行季风,冬季盛行季风。
2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一线,也是我国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布。
季风区降水,非季风区降水。
22、夏季风影响雨带推移:夏季风弱,雨带如果停留以南时间过长,会造成;夏季风强,雨带如果停留以南时间过长,会造成。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第一节地势和地形】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1、我国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3、我国地形的特征: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阔4、我国各类地形所占的比例:丘陵百分之十山地百分之三十三高原百分之二十六盆地百分之十九平原百分之十二5、第一阶梯主要地形区有: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阶梯主要地形区有:X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X盆地第三阶梯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X丘陵、辽东丘陵6、通常把山地和地表比拟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我国山区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多集中在西部,其中近一半是难以利用的沙漠、冰川、戈壁、、高寒荒漠等。
总的来说,山区有利于开展旅游业、采矿业及农业多种经营等,局部水热条件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开展种植业。
7、山区常发生的地质灾害有:倒塌、滑坡、泥石流【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一、南北气温的差异1、我国冬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2、我国一月的零度等温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相重合3、我国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4、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5、通常把大于或等于十摄氏度延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
活动积温反映一个地方气候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是我国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6、依据活动积温,把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7、由于南北气温的差异,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着不同的果树;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在建筑上也有肯定反映。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托克逊。
3、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比照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单元知识点
梳理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1. 自然地理要素
- 地壳: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壳,主要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 大气圈:包围地球的空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和稀有气体
组成。
- 水圈:地球上所有水体的总和,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冰
川等。
- 生物圈:地球上生物存在的范围和空间,包括陆地、水域和
空气中的生物。
2. 气候与气象
- 气候:长期气象变化的统计总结,包括气温、降水和风向等
要素。
- 气候带:根据气候特点划分的地球表面区域,如寒带、温带
和热带等。
- 气象:短期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包括气温、湿度和降水等。
3. 陆地与水域
- 陆地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和生物
资源(如森林和农田)。
- 水域资源:包括海洋资源和内陆水资源,如渔业资源和水能
资源。
4. 基本地理知识
- 地图:用比例尺将地球的地貌、水系、国界等准确绘制出来
的平面或立体图。
- 经纬度:地理坐标系统,用来表示地球表面任意点的位置,
包括经度和纬度两个数值。
经度表示东西方向,纬度表示南北方向。
5. 地球与人类活动
- 农业:农民利用土地和气候培育植物和养殖动物,供人类食
用和生产。
- 工业:利用机器和技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生产,生产商品
和提供服务。
- 城市化:人口逐渐向城市聚集,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梳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重点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地形: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
包括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5种基本形态。
地势: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特点。
对其描述一般有平坦,崎岖等。
我国西部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总的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阶梯、界线主要地形平均海拔第一级阶梯高原 4000米以上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高原、盆地 1000-2000米分界线:大兴安岭—太平山脉—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平原、丘陵 500米以下从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这些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
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和山脉之间镶嵌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黄土高原身披深厚黄土,地形丰富多姿。
黄土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许多地方沟壑纵横。
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东部是呼伦贝尔草原。
青藏高原牧草如茵。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为梯田。
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中国山脉分布:1.东西走向的山脉:北列;天山山脉——阴山山脉中列;昆仑山脉——秦岭南列;南岭2.东北——西南走向山脉:西列;大兴安岭——太平山脉——巫山——雪峰山中列:长白山脉——武夷山脉东列;台湾山脉3.南北走向的山脉:横断山脉,贺兰山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5.弧形走向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丘陵10% 山地33% 高原26% 盆地19% 平原12%。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 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1.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2.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通常把山地、丘陵、崎岖的高原统称山区,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平原仅占1/10多一点。
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山地33%(最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最少)。
山区多,不利于发展耕作业,有利于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
3.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云贵高原(崎岖不平,哈斯特地貌分布广)、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一望无垠)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面积最大)、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准噶尔盆地(维度最高)、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丘陵:东南丘陵(面积最大)、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地势特点: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可划分为三级阶梯。
2.我国陆地海拔最高的地方:珠穆朗玛峰,8844.43米,世界第一高峰,位于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我国陆地海拔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31米。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西侧 东侧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太行山脉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 南侧 天山山脉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脉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阶梯名称 主要地形 海拔第一阶梯高原、山地 4000米以上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分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第二阶梯 高原、盆地 1000~2000米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阶梯 平原、丘陵 500米以下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1.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2.一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秦岭-淮河一线还是我国冬季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
八上地理第二章归纳总结地球上的大气和陆地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地球上的大气和陆地。
本章通过对大气的组成、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的研究,以及对陆地的形成和地貌演变的探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结构和变化。
一、大气的组成和特点大气是地球的外部包围层,由气体、固体和液体组成。
主要气体有氮气、氧气和水蒸气等。
大气的主要特点有压强、密度、温度和湿度。
大气层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二、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大气运动包括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运动。
常见的大气运动有垂直上升运动、水平风和环流等。
这些运动对气候变化起着重要的影响。
气候变化是指长期平均天气条件的变化。
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地形、世纪变化和全球气候系统等。
三、陆地的形成和地貌演变陆地是地球表面上的大片固体地壳,主要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陆地的形成和地貌演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主要形成和地貌演变的因素有内力和外力。
内力包括地壳构造运动和火山活动等,外力包括风力、水力、重力和冰雪作用等。
四、地球上的气候带和植被地球上分布着不同的气候带和植被,主要受纬度、海洋和地形的影响。
常见的气候带有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等。
不同的气候带具有不同的气温、降水和季风等特点,从而形成不同的植被类型。
五、地球的环境保护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因此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我们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地球的大气和陆地。
例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节约能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植被和水资源等。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地球。
综上所述,八上地理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地球上的大气和陆地。
通过对大气的组成和特点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大气的运动和气候变化。
而对陆地的形成和地貌演变的研究,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构造和环境变化。
最后,地球的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要共同努力,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1.地形类型多样指地形为5样,分别是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2.山区面积广大指山区占全国面积的2/3,山区是山地、丘陵和高原的统称。
其中山地是占1/3。
注意山地与山区的区分。
3.四大高原:【青藏高原】特点第一大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多雪山,多冰川。
【内蒙古高原】特点是第二大高原,地势平坦开阔,多草原和荒漠。
【黄土高原】特点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特点地形崎岖。
4.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特点面积最大,我国最大的盆地。
【准噶尔盆地】特点第二大盆地,维度最高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特点又称紫色盆地。
5.三大平原:【东北平原】特点面积最大,黑土面积广大。
【华北平原】特点又称“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
【长江中下游平原】特点有“鱼米之乡”’之称。
6.三山夹两盆:三山指【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两盆指【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7.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8.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9.第一级阶梯里面的地形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海拔在4000米以上。
10.第二级阶梯里面的地形是【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海拔在1000-2000米以上。
11.第三级阶梯里面的地形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
12.【太行山脉】【巫山】既是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又是行政区域的分界线。
太行山脉是山西省和河北省的分界线。
巫山是重庆市和湖北省的分界线。
13.地势西高东低的作用:有利于农业生产,便利东西交通,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建水电站。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要点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要点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一、地势和地形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⑴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⑵三级阶梯概况阶梯名称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东缘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
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2、地形复杂多样(P24中的图2.4)⑴四大高原的特点①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世界最高,中国最大的平原。
②黄土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③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俗称“坝子”。
④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⑵三大平原特点① 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称“黑土地”。
海拔200米以下②华北平原:我国最完整的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称“黄土地”。
海拔50米以下③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著名的“鱼米之乡”、“水乡”。
海拔10米以下。
⑶四大盆地特点①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最大内流河――塔里木河②准噶尔盆地:我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相对湿润,位置最高,纬度最北。
XX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整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4、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
2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27、开以利用山区和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2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29、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大多数地方
普遍高温。
30、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夏季最热的地方是x疆吐鲁番。
32、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33、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34、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3、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6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37、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38、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9、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
4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42、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
43、我国最大的内河流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于昆龙山、天山的冰雪融水。
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4、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
47、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
48、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49、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0、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
1、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2、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宜宾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3、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荆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
4、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