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607.00 KB
- 文档页数:6
地理学中的重要地理知识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球上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的学科,涵盖了地球的自然和人文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地理学中的一些重要地理知识点。
1.地球的结构和成分: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被分为陆壳和海壳,陆壳主要是固态岩石,海壳主要是海水。
地幔是介于地核和地壳之间的岩石层,地核是地球的内部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2.地球板块运动:地球板块运动是地壳上的巨大块状岩块不断移动和变形的过程。
板块运动导致了地震、火山喷发和山脉的形成。
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轨道运动一周的运动。
地球自转造成了昼夜的交替,公转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4.海洋和海洋循环:海洋是地球表面大片的盐水体,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2%,影响着气候和生态系统。
海洋循环是由风、地球自转和地形等因素共同驱动的系统,起到调节气候和携带热量的作用。
5.大气圈和气候:大气圈是地球的外层大气层,包括了各种气体和气象现象。
气候是特定地区长期的天气模式,受到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洋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6.地球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态单位,包括了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和非生物因素等。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包括了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7.自然灾害:地理学关注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风暴、洪水、干旱和滑坡等。
8.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的分布、迁移和变化。
人口地理学关注人口数量、密度、结构和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9.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和影响。
经济地理学关注资源分布、产业区位、城市发展和贸易等经济现象。
10.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发展、结构和功能。
城市地理学关注城市化、城市规划、交通和城市生活质量等问题。
这些只是地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地理学还有许多其他领域的研究内容,如政治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等。
七年级上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册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有○1海边看船○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③地球卫星照片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km ,赤道半径6378km,极半径6357km,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4万km,表面积约为 5.1亿平方千米3.列表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形状长度指示方向度数范围经线半圆相等南北方向0°—180°纬线圆(两极为点)不相等东西方向0°—90°4.南纬与北纬的分界线为赤道,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为赤道;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为0°经线和180°经线,东半球与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 和160°E 。
5.南纬纬度变化规律为越往南纬度越大;北纬纬度变化规律为越往北纬度越大;东经经度变化规律为越往东经度越大;西经经度变化规律为越往西经度越大。
6.写出下列特殊纬线或经线的纬度或经度。
北极90°N 北回归线23.5°N 赤道0°本初子午线0°南极90°S 南回归线23.5°S东西半球分界线20°W 和160°E7.低纬度是指:纬度0°—30°;中纬度是指:纬度30°—60°;高纬度是指:纬度60°—90°。
8.读下列两幅经纬网图,回答问题:(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A140°E ,50°N :F40°E ,40°N :(2)A 点在D 点的西北方向,A 点在C 点的正北方向,F 点在H 点的东北方向。
(3)图中各点,位于中纬度的是ABF ,位于东半球的是ACGF 。
位于南半球的是CDH 。
有阳光直射的是CDEGH 。
(4)请把图中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描出来。
9.列表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特点。
地理总复习资料(七年级上下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地球是一个赤道的球体,它的平均半径为千米。
2、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的形状是一个______,指示方向。
赤道长约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赤道的度数是度。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0°—30°为,30°—60°为,60°—90°为。
3、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所有的经线都是状;长度都,都指示方向。
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的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经,用“E”表示,以西的180°属于经,用“W”表示。
和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小时,也就是一天。
这样就产生了的现象和地方时。
2、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
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和五带的划分。
3、五带的划分:根据地球表面,人们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现象。
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的现象。
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变化比较明显。
第三节、地图1、地图三要素:、、与注记。
2、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是、、,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选用的比例尺应;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
3、方向:在地图上,通常是“”。
高二地理知识点资料电子版篇一:地理知识点概述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现象,涵盖广泛的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高二地理知识点的资料电子版,让您能够快速查找相关知识点,全面了解地理学的内容。
一、自然地理1.地球的结构和地壳运动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壳运动主要包括构造地貌、板块构造和地震活动等。
地壳运动是地球表层发生变动的主要原因。
2.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地球表面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天气现象的统计特征。
而气象则是研究大气现象的科学,包括气压、温度、湿度、降水等。
3.水文地理水文地理是研究地球表层水在空间间距离和随时间的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
其中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水文循环等内容。
4.土壤与农业地理土壤是由岩石经过风化、侵蚀和重积作用形成的表层物质,是农业发展的基础。
农业地理研究的是农业生产和农村地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问题。
二、人文地理1.人口地理与人口迁移人口地理研究的是人口数量、分布、组成和动态等问题。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的流动现象,包括城市化、农民工、人口老龄化等内容。
2.城市地理与城市规划城市地理研究的是城市的空间结构、功能分区、形态变化等问题。
城市规划是设计和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一项工作。
3.交通与通信地理交通与通信地理是研究交通与通信线路的网络、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分布、发展和影响等内容。
包括铁路、公路、航空、邮电、互联网等。
4.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的是地球表层上不同地区经济活动的分布、空间结构、互动联系和地域分工等。
包括工业地理、农业地理、商业地理等。
三、环境地理1.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环境地理研究的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需求的发展方式。
2.资源与能源地理资源与能源地理是研究地球上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分布、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
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等。
自然地理资料自然地理资料是指关于地球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和地理现象的数据和信息。
它包括了地球的形状、地壳构造、地貌、气候、水文、生态系统等方面的资料。
这些资料对于地理研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137千米,极半径约为6356.752千米。
这些数据是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出的,可以用来研究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变化。
二、地壳构造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地壳构造包括板块构造和地震活动等方面的资料。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壳由若干个大板块组成,它们在地球表面上相对运动,导致了地震、火山喷发和地质变化等现象的发生。
三、地貌地貌是地表的形态特征,包括山脉、高原、平原、河流、湖泊、海洋等。
地貌的形成与地壳构造、风化侵蚀和沉积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研究地貌资料,可以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和演化过程。
四、气候气候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地区的天气状况的统计平均值。
气候资料包括温度、降水量、湿度、风向和风速等方面的数据。
气候的变化对于农业、旅游和城市规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五、水文水文是研究地球表面水资源的科学,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冰川等方面的资料。
水文资料对于水资源管理、洪涝预测和水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生态单位。
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湿地和海洋等。
通过研究生态系统的资料,可以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生态恢复等方面的情况。
总结:自然地理资料是研究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依据,它包括地球的形状、地壳构造、地貌、气候、水文和生态系统等方面的数据和信息。
这些资料对于地理研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和利用这些资料,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地球的自然环境。
2024初一地理下册复习资料1.2024初一地理下册复习资料篇一1、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位置:亚欧大陆西部,三面临海,大部分处于40°~60°N。
范围: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除前苏联以外的欧洲地区,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
这里人口稠密,国家众多,共有30多个国家。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特别是英、法、德三个国家影响,号称“三驾马车”。
高度一体化的区域性组织——欧洲联盟(欧盟):欧洲西部各国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本区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欧洲联盟。
欧盟的建立,加强了本区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并发出同一个声音,在世界经济领域和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欧盟有27个成员国。
2、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制造业:把原料进行加工,制造成各种各样产品的工业部门。
特点:本区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例很高。
许多国家从国外进口原料、燃料、粮食,向外出口机械、汽车、化学物品和食品等工业制成品,为国家带来财富。
工业分布特点:多而密集,十字型分布。
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到意大利,形成了世界上的工业密集地带。
3、传统的畜牧业畜牧业发达:①许多国家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很高;②生产已达到机械化、专业化程度;③欧洲西部的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4、繁荣的旅游业多种多样的自然条件:①风光优美的海滨沙滩;②幽深曲折的峡湾景观;③高耸险峻的阿尔卑斯;丰富各异的人文景观:①众多的古建筑遗址、文化艺术城市和博物馆;②独特的风土人情;旅游胜地英国——伦敦塔桥;荷兰——风车;北欧——峡湾风光;瑞士——阿尔卑斯滑雪;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意大利——地中海沿岸阳光沙滩;西班牙——斗牛;法国——巴黎艾菲尔铁塔。
2.2024初一地理下册复习资料篇二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
最新⾃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全第⼀章绪论1、地理学的学科体系:⾃然地理学⼈⽂地理学⾃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地球表⾯的⾃然地理环境,包括⼤⽓圈、⽔圈、⽣物圈和岩⽯圈上部。
⼈⽂地理学以⼈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门学科。
2、⾃然地理学的性质:综合性、区域性1、综合性:综合性是指⾃然地理学多学科交叉、多要素融合的特性。
2、区域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的本质特性, 区域特征、区域联系与区域分异规律为主研究对象。
3、环境性:⼈类⽣存环境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与内容。
4、系统性:地球表层环境就是⼀个系统,可以称之为地球表层系统。
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与结构功能性。
第⼆章岩⽯圈3、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1、地壳2、地幔 3、地核5、岩⽯分类及特征(1)岩浆岩(⽕成岩)侵⼊岩:深成岩和浅成岩的特征深成岩:冷却缓慢,矿物可以充分结晶,因此晶粒粗⼤、结构致密;浅成岩:冷却较快,矿物不能充分结晶,因此晶粒细⼩。
喷出岩:流纹构造、⽓孔构造杏仁构造(2)沉积岩层理:⽔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化⽯:古代⽣物的遗体或遗迹(3)变质岩:变质作⽤的因素(1)温度(2)压⼒(3)化学活动性流体:H2O、CO2变质岩的特征:板状、⽚状、⽚⿇状⽚理构造,如板状、⽚状、⽚⿇状6、地质作⽤的概念、分类和相互关系,为什么说内⼒地质作⽤是第⼀营⼒,外⼒地质作⽤是第⼆营⼒?地质作⽤: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各种⾃然作⽤。
分类:7、内⼒作⽤的主要表现形式(1)构造运动定义:由地球内⼒作⽤引起的促使岩⽯圈发⽣变位和变形以及⼤洋底增⽣和消亡的地质作⽤。
构造地貌:第⼀级:星体地貌,如⼤陆和⼤洋;第⼆级:⼤地构造地貌,如⼭地、平原、盆地、⾼原等;第三级:地质构造地貌:由不同地质构造和不同岩层的差别抗蚀能⼒⽽表现出来的地貌。
中国地理下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地理环境也是非常多样和丰富的。
中国地理知识点包括地形地貌、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方面。
下面将对中国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形地貌中国是一个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多样的国家,主要地形包括高原、山地、平原、盆地、丘陵和河流等。
1. 高原:中国的高原主要有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等。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位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境内,是中国最重要的水源地之一。
川西高原地处四川、甘肃、青海和西藏交界处,有很多著名的山脉和河流,如横断山脉和金沙江。
内蒙古高原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大部分是草原和沙漠,这个地区被誉为中国的“草原之魂”。
2. 山地: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秦岭山脉、太行山脉等。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所在的地方,有“天然屏障”之称,对中国的气候和地质结构有着深远的影响。
秦岭山脉坐落在陕西和甘肃两个省区,起伏不平,是中国南北的分水岭和荆楚府南边的依仗太行山脉也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地跨石家庄、邯郸和安阳等地,给北方提供了重要的水源,是陕北的重要山脉。
3. 平原和盆地:中国的平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如华北平原、华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华北平原位于黄河下游,是中国人口和粮食主要集中地区之一。
华南平原分布在长江下游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农田资源。
盆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如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等,这些盆地地势低洼,气候干燥,是中国的重要油田和天然气田。
4. 河流:中国有很多著名的河流,如黄河、长江、珠江、黑龙江等。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珠江是中国的第三大河流,黑龙江是中国最长的内河。
二、气候中国的气候主要由季风气候和干旱气候组成。
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和南部地区,有着明显的四季变化,夏季多雨,冬季多寒冷。
干旱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如新疆和青海等地,降水少,气候干燥。
地理背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理基础知识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它的南北两极是略微地被压扁的。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
2. 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04秒。
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42日。
3. 地球的经纬度经线是指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半径线,共有360个,等距离分布在地球上。
纬线是指连接地球赤道和两极的圆,共有180个,平行分布在地球上。
4. 地理坐标地理坐标是描写地表地理位置时采用的坐标系。
通常都是用经度和纬度来确定一个地方的位置。
第二章自然地理知识1. 地球的地表形态地球表面形成无数地貌,主要有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台地、峡谷、河流、湖泊等。
2. 地球的气候地球气候主要包括温带、寒带、热带等气候类型。
气候的形成受地球自转、公转、赤道附近太阳直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 地球的水文地球表面有大量水资源,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冰川、地下水等。
水资源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
4. 地球的植被地球表面植被多样,包括森林、草原、沙漠和湿地等。
植被对地球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三章人文地理知识1. 人口地理地球上的人口分布非常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欧洲等地区。
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2. 人类活动的地理地球上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农业、工业、交通、商业等。
这些活动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也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3. 城市地理地球上的城市分布也非常不均匀,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地带。
城市的规模和分布与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经济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
4. 区域地理区域地理主要研究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以及地区的发展变化等。
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决定着地区的发展状况和特色。
第四章地理研究方法地理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和模型分析等。
实地考察是通过实地走访来获取地理信息;调查研究是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地理数据;模型分析是通过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来分析地理问题。
矮行星:指围绕太阳运动,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固体应力而使自己成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
晨昏圈:春分日(3月20日或21日)和秋分日(9月22日或23日),太阳位于春分点和秋分点。
由于阳光直射赤道,阳光照射圈即为昼夜分界的晨昏圈,它正好切过两极,而且所有纬线圈都被晨昏圈等分为二,使南北半球各维度上的白昼和夜晚都是12h。
软流圈:上地幔上部大致在60-250km深度间,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温度超过物质熔点,物质因处于熔融状态而成为岩浆源地,具有软流圈之称。
克拉克值:16km厚度内地壳中的63种化学元素的平均质量百分比即元素的丰度,所获数值后来被命名为克拉克值。
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物理化学性质的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岩石: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称为岩石。
变质岩: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与构造的变化,从而形成的岩石即为变质岩。
构造地震:地震是构造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大地的快速震动。
当地球聚集的应力超过岩层或岩体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地壳发生断裂、错动,急剧地释放积聚的能量,并以弹性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引起地表的震动。
地层不整合:又称角度不整合,指两相邻地层产状即不一致,时代也不连续,其间有地层缺失,表明老地层沉积后曾发生褶皱和隆升,沉积一度中断而后再下次接受新沉积。
褶皱: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称为褶皱,褶皱能直观反映构造运动的性质和特征,褶皱有两种基本类型,即上凸的背斜和下凹的向斜,两者并存且共用一个翼。
气温日较差:一天之内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日较差的大小与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天气状况等密切相关)气温年较差:气温年变化幅度称为年较差,是一年内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太阳辐射年变化与气温年较差均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露点:湿空气等压降温达到饱和的温度就是露点温度Td,简称露点。
地理月考练习题(一)1.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A、总星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D、太阳系2.当地球运行到月球与太阳之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夜晚我们看到的月相是:A.下弦月B.上弦月C.满月D.新月3.月相中的朔望两弦四相,即从朔→上弦→望→下弦→朔,每相大约相隔的时间是:A.一月B.7天C.3天D.半月4.宇宙环境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A.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太阳能资源B.太阳能资源、空间资源、水资源C.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D.太阳能资源、空间资源、矿产资源5.正午升起,半夜落下,上半夜可见于西半部天空的是:A.上弦月B.下弦月C.新月D.满月6.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A、黑子B、太阳风C、黑子和耀斑D、日珥7.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A.银河系B.仙女星系C.太阳系D.总星系二、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5分):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一致,呈逆时针时针方向公转。
3.图中字母A表示的行星是火星,B表示的行星是土星。
4.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A.地球的质量与体积B.地球与太阳的距离C.地球的自转与公转D.月球的自转与公转5.农历二十三,这一天晴夜,上海地区可看到的月相是………………………()A.B.C.D.6.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最大的宇宙范围是 A .总星系B .银河系C .太阳系D .地月系7.在下列行星中,体积、质量等物理性质与地球最接近的是A .金星B .木星C .土星D .天王星二、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通过决议,冥王星将从太阳系大行星行列“出局”,被归入“矮行星”。
读太阳系示意图并回答:(5分)1.图中表示冥王星与地球的字母分别是D 和 A ,它们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逆时针方向 2.冥王星从太阳系大行星行列“出局”后,太阳系的大行星共有 8 颗。
3.读下表写出冥王星退出大行星行列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质量小、体积小,不能清除其轨道周围的其他物质 。
四、1.中国探月工程目标实现后,宇航员在月球上可观测到的地理事象是…( ) A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B .大量环形山 C .蔚蓝色的天空 D .电闪雷鸣 2.月球是人类探测宇宙和星际航行的第一站。
按天体类型划分,月球属 ( ) A .恒星 B .行星 C .卫星 D .彗星二、火星和地球是八大行星中相邻的两颗行星。
2004年1月美国火星探测车成功着陆于火星表面。
下表是地球与火星一些基本数据比较,读表回答:(5分) 1.表列数据中有两处科学性错误,请在错误数据处打“╳”。
2.火星与地球属同一类行星,与类木行星相比,这类行星具有的特征之一是………( )A .平均密度较大B .质量较大C .没有卫星D .体积较大ABCD 土星3.下列条件中,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密切关系的是地球………………………………()A.与太阳距离适中B.陆地平均高度适中C.体积和质量适中D.自转与公转运动周期适中4.太阳成为太阳系中心天体的主要原因是太阳………………………………………()A.能发光发热B.距离地球近C.质量巨大D.外部有大气层四、读下面某报报道回答:(5分)3.地球上见到月相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日、月、地三者……………………………………( ) A.大小不同 B.发光亮度不同C.相对位置不同 D.平均密度不同4.报刊所示日期这一天晚上出现的月相是………………………………………………( )A.新月 B.满月 C.上弦月 D.下弦月5.报刊所示日期这一天地球在右图中的大致位置是……………………………………( )A.①B.② c.③ D.④6.2005年10月3日世界部分地区可看到日食现象,这一天出现的月相是A.上弦月B.下弦月C.新月D.满月7.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下列四天中天安门广场升旗时刻最早的是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8.杭州湾的钱塘江大潮闻名于世,下列日期中最适宜观潮的是…………………………()A.农历初五前后B.农历初十前后C.农历十五前后D.农历二十二前后9.许多学者呼吁要重视中国传统节日。
以下传统节日中,太阳、地球、月球大致成一线且地球位于太阳、月球之间的是A .清明节B .端午节C .重阳节D .元宵节四、2006年暑期小张同学赴云南游览了昆明附近的路南石林,拍摄了石林风景照。
照片显示了拍摄时的北京时间。
读图并回答:(8分) 1.照片上显示的9:45表示…………………………………………………………………( )A .北京的地方时B .路南的地方时C .东八区的地方时D .120°E 经线的地方时2.路南与北京两地中,地方时较早的是 北京 。
3.照片拍摄的当天,路南与北京两地中,白昼较长的是 北京 ,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是 路南 。
4.由于中国乒乓球的实力与影响力,因此第48届世乒赛男团决赛被安排在北京时间的 上“黄金收视时间”进行。
当决赛从北京时间20:15开始时,比赛地德国不莱梅(东 一区)的时间是A .23:15B .14:15C .13:15D .3:155.关于地球自转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 、地球自转3600所需要的时间,叫做一个太阳日 B 、人们平常说的一天24小时,这个时间叫太阳日 C 、23时56分4秒是一个太阳日D 、地球自转360059'所需的时间,叫做恒星日1、与银河系规模相当的天体系统是A 、太阳系B 、总星系C 、河外星系D 、地月系 2、农历初四,晴朗的夜空中可见到的月相是A 、新月B 、满月C 、蛾眉月D 、上弦月 3、地球上的地方时A 、因纬度而不同B 、因经度而不同C 、因季节而不同D 、因温度带而不同★。
路南 北京4.当出现月食现象时,月相一定是:()A.新月B.上弦月C.满月D.下弦月8.从地球上看月球,从上一次的新月到下一次的新月所经历的时间就是月相变化的周期,称为朔望月,其时间长度为:()A.27.32天B.30天C.31天D.29.53天9.下列关于月球组成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和月球的岩石成分完全相同B.月岩中含有地壳里的全部元素和矿产资源C.月球上目前发现约60种矿物,但地壳中不到60种D.月球上富含能源氦—3,地球上较少10.研究表明,下列属于宇宙空间特殊环境条件的是:()A.高真空B.辐射较弱C.温度变化小D.重力不变11.下列关于宇宙探测的重大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人们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丰富了人类关于太阳系和宇宙的知识B.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类在许多领域获得大量实际利益C.可改变许多自然规律,使其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变化和发展D.开辟了人类利用资源的新领域,促进了航天工业的发展12.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线速度、角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所有地点的线速度相同B.线速度自赤道向高纬度逐渐减小C.地球上所有地点的角速度相同D.角速度自赤道向高纬度逐渐减小13.某海轮在太平洋上行驶,船员连续过了两个元旦,这是由于该船在航行中:()A.由东1区驶入西1区B.由西12区驶入东12区C.从东向西越过了日界线D.从西向东越过了日界线14.地球上南北半球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河流两岸受侵蚀较大的是:()A.都在北岸B.都在南岸C.靠近较低纬度的河岸D.靠近较高纬度的河岸15.某军舰在东经160°、南纬30°的海面上进行军事演习,沿着南纬30°纬线向西发射导弹,射程为200千米,该导弹将落在:()A.东半球中纬度海区B.东半球高纬度海区C.西半球中纬度海区D.西半球高纬度海区16.下列关于北京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京的地方时B.东经120°的地方时C.东8区的地方时D.东经116°的地方时17.下列节日中,上海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A.国际劳动节B.国庆节C.植树节D.元旦18.下列城市中,全年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的是:()A.上海B.莫斯科C.纽约D.新加坡19.假如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90°夹角,则:()A.上海和广州接受的太阳热量相等B.上海和广州全年都是昼夜平分C.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D.同一天,上海和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相等20.某地某日昼长12小时,则该地该日日出和日落时间(地方时)分别是:()A.6时、18时B.5时、17时C.6时30分、18时30分D.5时30分、17时30分21.下列关于太阳直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半球夏季往北移;冬季往南移B.北半球春分日到秋分日往北移;秋分日到春分日往南移C.北半球夏至日至冬至日往南移;冬至日到夏至日往北移D.北半球夏至日至冬至日往北移;冬至日到夏至日往南移22.北半球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是:()A.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都达到全年的最大值B.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的正午太阳高度都达全年的最大值C.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D.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23.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A.太阳黑子和太阳风B.太阳黑子和耀斑C.耀斑和日珥D.太阳风和日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