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老王》名师资料汇编
- 格式:ppt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10
九老王【学习目标】一、琢磨重点语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辞造句的匠心二、探讨本文线索分明、顺序清楚的写法3、以仁慈体察仁慈,培育爱心、同情心。
【学习重点】1、明白得老王那个人物形象。
2、体会本文语言风趣、含蓄、精练的特点。
【学习难点】明白得本文线索分明、层次清楚的写作方式。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老王》写于1984年。
这篇文章通过记叙作者与车夫老王的交往,写出了老王艰巨困苦的生活和仁慈厚道的品格。
同时,作者提示咱们: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他们的理由。
2. 走近作者杨绛(1911- ),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生于7月17日,外国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
沉定简练是杨绛作品语言特色。
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
但是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通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富丽。
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庞大的表现力。
3.相关资料本文写于文化大革命终止不久,在那荒唐骚乱的年代,人性被抹杀殆尽,但老王和作者身上所发出的人性的辉煌却给方才从骚乱中挣扎出来的人们以希望和信心。
【自主学习】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愧怍.()攥.()着滞.()笨伛.()偻骷髅..()()眼翳.()2.依照拼音写汉字。
荒pì()取dì() huánɡ()恐 tā()败3.结合语境,说明以下加点的词语。
(1)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
老实:(2)胡同口蹬三轮的咱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老实:4.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①在表达上的益处。
(1)①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②我谢了他的好香油和大鸡蛋(2)①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②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合作探讨】5.“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镶嵌”一词表达了什么意义?6.老王像僵尸的这段肖像描述有什么作用?7.老王送咱们香油和鸡蛋,我什么缘故“强笑”?8.文中作者的仁慈表此刻哪里?老王的仁慈又表此刻哪里?9.对揭露文章意旨的课文最后一句话,你是如何明白得的?10.写人记叙文的构思中既要从众多事件中精选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又要安排文章的谋篇布局,也即组材,那么本文段落安排有什么特色?【精读精练】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 )在门框里。
《老王》备课资料(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9课老王杨绛一览众山小整体感知这篇课文写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断。
老王一辈子很苦。
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眼睛又不好,他的一生凄凉艰难。
但是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
他需要钱,可是他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而且非常讲感情,讲仁义,常愿意尽义务,或者少收钱。
老王还是一个感恩的人,他受了人家的好处,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我们家”对老王也非常关爱,照顾他的生意,关心他的生活;老王去世了,“我”总觉得对他“心存愧怍”。
课文含蓄地提出了人们应该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老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身子僵直,样子非常怕人,作者心里只有同情和悲酸。
老王死了好几年了,作者每每想起来还感觉有愧于这个不幸者,总觉得在他生前,对他关爱不够。
所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正是公民道德建设所提倡的。
学法指导《老王》叙述了作者与车夫的交往,表现了车夫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以善良体察善良”是学好本文的一把钥匙。
学习中可抓住作者和老王的交往这一线索,对课文所叙述的事情进行整理,并用善良的眼光去体察老王和作者的善良体现在什么地方,进而思考社会应该如何关心不幸者。
本文中心人物是老王,他的特点是善良、纯朴、乐于助人,学习课文时,可以由这些“点”生发开去,看涉及到哪些内容,这就是文中所写的具体内容。
这种阅读方法叫做“定点扩散法”,先确定发散的“点”,这个点可以是文章主旨,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还可以是文中的人物,文章的中心论点,说明的中心问题等等。
另外,本文语言含蓄、意味深长,应仔细咀嚼,深入体会。
庖丁巧解牛文题解读老王是这篇写人记事散文的主人公。
他一辈子很苦,一生凄凉艰难、孤苦伶仃。
《老王》说课稿《老王》说课稿(精选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王》说课稿(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老王》说课稿1一、说教材《老王》这篇课文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这一个单元的文章都是以“爱”为主题,描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
其中,老王这个人物又处于社会最底层。
作者杨绛刻画出了一个生活凄苦,身份卑微,处境艰难,却又为人善良,老实厚道,知恩图报的人物形象,深深地震撼了读者的内心世界。
作者赞美老王的同时,提出了关注社会上弱势群体的现实问题。
新课标向我们阐释,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老王》这篇文章能够入选教材,正是注重了它的人文性,因此,我为本文确立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读写理解“惶恐、荒僻、滞笨、愧怍”等词语。
(2)、了解杨绛及其写作背景。
(3)、学习把握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方法。
2、能力目标:(1)、把握课文,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2)、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梳理贯穿全文的线索。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会爱,懂得爱。
4、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唤醒大家的爱心意识;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蕴。
二、说教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针对文章的特点以及教师本人和学生的特点,拟定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进行教学:(一)教法:1、品读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反复走进文本,掌握课文内容。
2、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在碰撞中产生知识的火花。
3、拓展法:由人及己,指导学生领悟平等的观念及人道主义精神。
4、多媒体教学:体现其实效性。
(二)学法:根据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我采用的学法如下:1、预习。
通过提前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顺畅读完全文,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等环节完成导学案中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感悟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老王》说课稿新人教版word版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
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去关注身边的人。
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2、教学目标: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在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中,增强知识点的删选能力,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练,思想认识得到提高。
(2)深入探究: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3、教学重点难点: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系身边的人,关注、关爱他人。
4、课时安排:一课时二、教法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的学生是山区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尤其体现于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解决本文重点;3、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多媒体。
三:学法分析: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法方面我采用“导—思—点拨—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感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言基础,指导学生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老王》教案3篇Lesson 9 Laowang teaching plan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老王》教案3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老王模板(最新版)2、篇章2:老王例文标准版3、篇章3:老王模板(基础版)篇章1:老王模板(最新版)一、导入人心与人心就好比是一座山与你一样,当你对着高山喊——我爱你!高山的回音也是“我爱你”;决不可能你对着高山喊——“我恨你”,而高山的回音是“我爱你”。
所以,人与人之间都要讲求团结友爱、互相关心,诚挚待人。
俗话说:“要想人敬已,先得己敬人。
”尤其是对待地位比自己低下、命运比自己不幸的人,就更应该伸出一双援助的手来帮助他。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降的散文《老王》,看看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又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二、设问导读(一)、话说老王: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个十分不起眼的普通人,请看画像。
他叫老王,(板题)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何依据?生:从他满脸的皱纹看,他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
生:从他破旧的衣着看,他是一个贫穷的老人。
生:从他的表情看,他是一个善良的老人。
……(二)、问询老王:师:这样一个老人就站在你的跟前,你关心他什么?把你的关切向他表达出来。
生:老王,你是做什么的?老王,你生活得怎么样?老王,你为人怎样?为什么作家会如此关注你?……(三)、走近老王:1、师:老王是一个普通人,写老王的作家可不是一个普通人。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老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及思想感情,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过程与方法:1、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品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1、把握老王的人物形象刻画;理解老王的“苦”与“善”;2、品味文章语言的深意,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1、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2、让学生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说身边的普通人,尤其是处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
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个十分不起眼的普通人,这就是杨绛笔下的老王。
(出示课题) 老王叫什么名字,我也不知道。
我们先来看看他的画像。
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以“从他的_____________ 看,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来回答)二、作者及背景资料简介1、杨绛,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
少年时代先后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读书。
1931年于苏州东吴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即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
1935年与钱钟书结婚,是年夏季与钱钟书同赴英国、法国留学。
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业余从事创作。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长篇小说《洗澡》等2、本文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三、走进老王(一)、默读课文(迅速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字词的拼音。
(二)、思考:⑴你觉得老王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在文中划上记号;⑵你认为作者一家是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或事例。
最新的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复习知识点:
老王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取缔dì 伛yǔ 翳yì 愧怍kū 骷髅lóu
2.解释下列词语。
(1) 凑合:将就。
(2) 滞笨:呆滞笨拙。
(3) 愧怍:惭愧。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 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老王》的作者是当代女作家杨绛,她的丈夫钱钟书,著名学者、作家(称谓),是著名小说《围城》的作者。
只要这样踏踏实实完成每天的计划和小目标,就可以自如地应对新学习,达到长远目标。
由为您提供的最新的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复习知识点:老王,祝您学习愉快!
相关链接:
15-16学期初二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记承天寺夜游
2015必备的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知识点:三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老王》教学设计内容预览:《老王》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本课预计分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完成文学作品第一个层面的解读,即对文本的内容、思想情感作一整体梳理;第二课时完成文学作品第二个层面的解读,即对文本的语言、结构以及组织材料等方面的写作特色进行品味学习。
两课时各有侧重又相互融合。
前者是后者的铺垫,侧重于“文”,把握内容的同时应重视人文思想的熏陶;后者是前者的深入,侧重于“语”,品味习作特色的同时应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
(如果学生程度不够,第一层面的解读可考虑分为两课时进行。
)二、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及思想情感,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体会作者的善良,引导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
(二)教学侧重体会人物特点与琐碎叙事之间的相互关系。
叙事表达出人物特点,叙事服务于人物特点。
(三)课堂预设1、新课导入说说自己身边最苦的人。
(职业、生活条件、身体状况)2、研读老王之“苦”(1)随机朗读(1--4)自然段;(2)讨论老王之“苦”:生活艰苦精神凄苦[设计说明]先结合导入讨论老王生活之“苦”:职业--蹬三轮身体--残疾生活--塌败小屋再追问老王精神之“苦”:孤独、无亲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3、研读老王之“善”(1)默读(5--22)自然段;(2)讨论老王的品质:善良朴实[设计说明]体现教学侧重,引导学生概括老王品质,寻找文本依据,通过对老王“送冰,送人,送香油、鸡蛋”等叙事的深入研究,理解老王的善良、朴实,应随机结合学生回答品味本文细节的传神之处。
可设计感性题目如“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动?”之类。
4、梳理“我”一家之善,领悟文本思想感情(1)讨论:“我”一家的善良都表现在何处?(2)讨论:老王死后,作者认为自己对老王这样关爱够了没有?(3)结论:呼唤周围的人对苦人、弱者更多一份关爱。
[设计说明]老王的善良都是通过我和老王的交往展开的,所以,在前一环节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应当很快梳理出:我与老王闲聊;女儿送鱼肝油;坐车照顾老王生意;关心老王生活;不白吃老王送的东西等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