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教育心得:慢养孩子待花开.doc
- 格式:doc
- 大小:15.01 KB
- 文档页数:4
耐心慢养静待花开养育孩子是一个需要耐心的过程,就像等待花开,需要时间。
要给孩子机会,让他亲自体验生活;要尊重孩子,允许孩子犯错误;要理解孩子,让他享受慢学习的乐趣。
这样,孩子才能顺利地健康成长。
标签:养育规律尊重儿子的出生让我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妈妈。
转眼儿子二十三岁了,妈妈在教育的路上磕磕碰碰,与孩子共同成长。
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位优秀的妈妈,但我一直在努力。
我的育儿理念是:耐心慢养,静待花开。
除了妈妈,我还有一个身份——幼儿教师,这样的双重身份,让我更加理解“妈妈就是老师,老师就是妈妈”这句话。
《圣经·传道书》说:凡事皆有定期,万物皆有定时。
养育孩子同样要遵循“期”和“时”,如同等待花开,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耐心等待,需要静心守候,按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来培养。
耐心慢养并不是教育时间上的慢,而是说教育孩子过程中不要太着急。
不急于一时的速度与效率,不以孩子当下的表现来评断,允许孩子犯错并引导孩子从错误中成长,给他尝试的机会,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让孩子在体验生活中发现最好的自己。
一、给孩子机会,亲自体验生活在幼儿园里,经常有家长对我抱怨,孩子在家不吃饭,总是需要大人喂。
我会问一句:“你是因为孩子吃饭慢而喂他还是孩子让你喂的?”大部分家长都回答:“孩子吃饭太慢了,我们等不及。
”为什么等不及呢?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动作发展迅速,但是做事缓慢,你不给孩子自己动手慢慢来的机会,怎么能责怪孩子呢?还有一些类似的话语:“快吃啊,别磨蹭了!”“赶紧把玩具收好,像我这样收!”……记得儿子两岁半的时候开始自己独立坐在餐椅上和大人共同进餐,那时他手眼还不能很好地协调,每次吃饭的时候总会弄得桌上很脏,而且吃饭很慢,但我们还是坚持让他自己吃饭。
如果我们代替孩子做孩子的事,不仅不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幸福,相反,孩子会因为失去独立做事情的机会而苦恼。
因为,孩子既品尝不到成功的快乐,也体会不到失败的痛苦,孩子品尝的只是成人禁止他们干想干的事的悲伤和怨恨,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百害而绝无一利的。
用心浇灌静待花开家长读后感文章里说要用心浇灌,我就琢磨着,这当家长的可不就得像个辛勤的园丁嘛。
咱孩子就好比是那小嫩苗,得小心呵护着。
以前我老是着急,看着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好,就想拔苗助长。
就说孩子学数学吧,一道题做几遍还错,我当时那火“噌”就上来了,恨不得替他把答案写上去。
现在想想,真是傻呀。
孩子就像花一样,都有自己的生长节奏,哪能像我这样急吼吼的。
“静待花开”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做起来可真不容易。
我家那小子,学个钢琴,练了好久都弹不出一首完整的曲子。
我就忍不住唠叨,说他怎么这么不努力。
可看了文章才明白,每个孩子的花期不同。
也许他在音乐这方面就是比别的孩子开花慢呢。
说不定哪天,他突然就开窍了,弹得像模像样了。
我得耐着性子等啊,就像等一朵花慢慢绽放一样。
而且这用心浇灌也不是光盯着学习成绩。
孩子的品德、性格啥的,那也是需要精心培育的。
我家孩子有时候很调皮,在学校和同学有点小摩擦。
我以前就只知道批评他,现在我懂了,这时候得引导他,用爱去浇灌他的内心,让他懂得如何和小伙伴相处,这也是在帮助他成长。
我还想到,我们家长有时候太注重结果了。
就像种了一朵花,天天盼着它开花,却忽略了浇水施肥的过程。
孩子成长的过程才是最珍贵的啊。
我们陪着孩子经历那些欢笑和泪水,看着他一点点进步,哪怕是小小的进步,那都是美好的回忆。
这篇文章就像给我这个迷糊的家长敲了一记警钟。
以后我就打算按照文章里说的,用心去浇灌我家这棵小幼苗,然后耐心地等待他开花结果。
不管他最后开成一朵什么花,哪怕是一朵小小的野花,那也是独一无二、最美丽的花。
我相信,只要我用心,总有一天能看到他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静待花开的家长读后感以前啊,我总是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看着孩子做数学题慢一点,就忍不住在旁边指手画脚;看到孩子背课文背了几遍还不熟练,就觉得孩子是不是没用心。
可这文章就像一盆冷水,把我那急躁的火焰给浇灭了不少。
就像文章里说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就像花一样,有的花开得早,有的花开得晚。
我家那小宝贝,也许就是那朵晚开的花。
我想起孩子小时候学走路,别的孩子都已经走得稳稳当当了,他还在地上爬得不亦乐乎。
当时我可着急了,生怕孩子发育有问题。
可是后来呢,突然有一天,他就自己站起来,摇摇晃晃地走起来了,而且没几天就走得很稳了。
这不就跟花开一样嘛,时候到了,自然就成了。
现在我就告诉自己,得把心态放平和。
孩子画画的时候,我不再催他说画得太慢了,而是让他慢慢构思,慢慢涂颜色。
我发现他画出来的画比以前更有创意了,那些奇奇怪怪的颜色搭配和天马行空的图案,真的让我很惊喜。
不过这“静待花开”也不是说就完全撒手不管了。
就好比种花,虽然不能天天把花苗拔起来看长根了没,但也要给它浇水施肥晒太阳啊。
孩子学习的时候,我还是会陪着他,但是不再是那种紧张兮兮的监督,而是在他遇到难题的时候给他一点小提示,鼓励他自己去寻找答案。
这篇文章还让我意识到,我们家长总是太关注孩子的成绩和成果。
孩子考了好成绩就欢天喜地,考差了就愁眉苦脸。
其实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很多东西比成绩更重要。
就像孩子在学校帮助了同学,学会了分享,懂得了尊重他人,这些品质就像花的香味一样,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能让孩子的整个人生都变得芬芳。
我现在啊,每天都提醒自己要以一种更放松、更包容的心态去面对孩子的成长。
我相信只要我耐心地等待,我家的这朵小花总有一天会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到时候我就可以在旁边美滋滋地欣赏啦。
这“静待花开”可真是一种充满智慧的育儿态度啊。
陪伴孩子,静待花开—一位母亲对培养孩子的感悟《陪伴孩子,静待花开—一位母亲对培养孩子的感悟》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我培养孩子的那些事儿。
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我就告诉自己,这是一份最珍贵的礼物,我得好好守护。
从他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每一个瞬间我都不想错过。
记得有一次,他学画画,怎么都画不好,急得直哭。
我没有责备他,而是陪在他身边,告诉他慢慢来。
我和他一起观察,一起涂涂抹抹,最后他画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那小脸上绽放的笑容,让我觉得一切都值了。
孩子的成长路上,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
考试没考好,和小伙伴闹矛盾,这些时候,我就是他的倾听者和支持者。
我会抱抱他,告诉他失败不可怕,重要的是能勇敢面对。
陪伴孩子,不是要给他规划好一切,而是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他一个温暖的怀抱,一个鼓励的眼神。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
我们做父母的,只要用心陪伴,耐心等待,总有一天,他们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花朵。
《陪伴孩子,静待花开—一位母亲对培养孩子的感悟》姐妹们,咱今天唠唠培养孩子这事儿。
我家那小宝贝呀,从出生开始就给我带来无尽的欢乐和挑战。
小时候,教他认字,那小脑袋瓜总是转得飞快,有时候还会冒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想法。
有一回,他迷上了搭积木,怎么都搭不好城堡,气得把积木一扔。
我没有生气,而是和他一起重新开始,一边搭一边给他讲小故事。
慢慢地,城堡搭好了,他那成就感满满的样子,我到现在都忘不了。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也有过焦虑。
看到别人家孩子会这个会那个,心里也着急。
可后来我想明白了,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咱不能比。
我就陪着他做他喜欢的事,他喜欢踢球,我就在旁边给他加油;他喜欢唱歌,我就当他最忠实的听众。
我知道,孩子就像小树苗,需要时间慢慢长大。
我们不能拔苗助长,只要给他足够的爱和自由,他一定会茁壮成长。
所以呀,咱们别着急,静静陪伴,等着咱们的孩子绽放出最绚烂的花朵。
那时候,咱们心里得多美呀!。
用心浇灌静待花开家长读后感
文章里说要用心浇灌,我就想啊,这说得可太对了。
咱养个花花草草的都得费心费力呢,今天浇多少水,是不是得施点肥,得让它晒晒太阳又不能晒过头了。
那孩子可不比花草金贵多了嘛。
我就想到自己以前,有时候忙起来就顾不上孩子的那些小情绪了。
孩子拿着画兴高采烈地跑过来想给我看,我却不耐烦地摆摆手,让他一边儿玩去。
现在想想,那时候我就像个粗心的园丁,对孩子这朵小花缺乏最基本的用心啊。
还有“静待花开”这四个字,以前我总是着急。
看着别人家孩子这个会背好多古诗了,那个钢琴弹得可好了,我就恨不得自家孩子立马也能这样。
于是就给他报这个班那个班,孩子累得像个小陀螺,我也累得够呛。
读完文章我才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长节奏,就像花一样,有的是春天开,有的是夏天开,说不定还有冬天开的呢。
我家孩子可能就是那朵慢一点开放的花,我得有耐心。
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我总是习惯告诉孩子这个不对那个不对,就像拿着剪刀去修剪花,按照我心中的样子去塑造他。
但其实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就像花有自己的姿态。
我应该多听听他的想法,就像去了解花朵需要什么样的土壤和环境一样。
这篇文章就像一位智者在我耳边轻轻提醒,教育孩子是一场温暖的修行,不能太急功近利。
我得像个精心的园丁,用心去对待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瞬间,然后安静地等待他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我相信只要我做到了这些,总有一天,我能看到孩子这朵小花盛开得无比绚烂,到时候我就可以坐在旁边,得意地跟别人说:“看,我用心浇灌的花,开得多美!”。
慢养孩子静待花开转眼间,儿子已经大班了,很快就要步入小学了。
蓦然回首,一切历历在目,又难以言表。
从出生开始就细致入微、关怀备至,照顾他健康成长,关注他智力发育,一有生病就彻夜无眠细心照顾。
面对一个皮实的宝宝用尽自己所有的耐心,几近崩溃边缘。
孩子一点点长大,大人一点点放手。
孩子每天自己都在探索,都在进步,都在成长。
抬头、翻身、爬行、站立、走路、说话……一切就是自然规律般发生了。
每一次成长与变化都让人欣喜。
这几年最爱看的就是育儿相关书籍,却发现没有什么育儿宝典可循,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案例,只能借鉴学习不能照本宣科。
教与学是相长的。
最好的教育是用心去倾听孩子的声音,共同感知和解决问题。
作为父母,言传身教才能给孩子提供好的环境。
不要让自己视野限制孩子的成长。
作为妈妈更要努力工作有所发展。
让孩子感受到上进、乐观、善良的品质。
然而我们也很容易所周围环境影响,变得焦虑和功利。
功利是永无止境的循环。
慢养是循循善诱的培养。
晚间阅读及学习成了每天的亲子互动。
渐渐地儿子已经养成习惯。
真正在阅读中和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主动学习。
哪天因加班无法一起学习时,他都会等我回来要求补上。
在阅读及学习材料的选择上,我会选一些经典的绘本及有趣的逻辑思维书籍。
绘本经常一讲就停不下来。
逻辑思维书籍的话,一套《小小牛顿》开启了探索之旅,逐渐加强难度,在阅读中识字,渐渐转变为自主阅读。
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真的很强。
没有刻意要求学什么,只是他喜欢什么就看什么。
比起学习,习惯性格的养成对于幼儿园小朋友来说更重要。
孩子总是喜欢专注自己的小世界里,经常叫他干什么他不想照做。
你跟他急他越不急,结果家里鸡飞狗跳。
我们总想让孩子跟上自己的节奏。
我也在不断反思,与其不断的念叨甚至抓狂,不如也让自己慢下来,告诉孩子他应该自己作好安排。
家长也需要不断修炼,养心,慢下来感受孩子的节拍,多给予支持和宽容,帮助孩子培养好的性格和好的习惯。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
静待花开的家长读后感以前啊,我就跟个热锅上的蚂蚁似的,看着自家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稍微慢那么一点,或者和别人家孩子有点不一样,我就急得不行。
就好比孩子学走路,邻居家的娃一岁就走得稳稳当当了,我家的都一岁多一点了还摇摇晃晃,我那心里啊,就像猫抓一样。
我当时就想,是不是孩子发育有问题啊?是不是我没教好啊?然后就一个劲儿地在后面扶着、催着,搞得孩子也紧张兮兮的,反而更走不好了。
但是这篇文章就像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
“静待花开”这四个字,简单却又蕴含着大道理。
我就开始反思自己,孩子其实就像一朵花,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
有的花春天就开得灿烂无比,像那桃花,早早地就把枝头染得一片粉红;可有的花呢,它就得等到夏天,像荷花,在炎炎夏日里才慢慢展开它那洁白的花瓣;还有的花,像腊梅,要到寒冬腊月才傲雪绽放呢。
咱孩子说不定就是那朵晚开的花。
就拿孩子学习数学来说吧。
我看别的孩子计算能力超强,什么加减法张口就来,我家孩子还得掰着手指头算半天。
我之前总是忍不住说:“你看人家,怎么就你这么慢呢?”现在想想,我这样做就不对。
每个孩子的思维发展速度不一样,我家孩子可能在数学这方面就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去吸收。
我得给他这个时间,就像给花浇水施肥之后,得耐心等待它成长、开花一样。
而且啊,这静待花开可不代表着啥都不管。
就像园丁,虽然不能拔苗助长,但是得给花合适的土壤、充足的阳光和水分。
我们家长呢,也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比如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氛围,让他能专心学习;给他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机会,像带他去科技馆、图书馆之类的地方,开拓他的视野。
现在我可算是明白了,当家长就得有耐心。
不能老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只要孩子在朝着好的方向努力生长,那我们就默默守护,静静等待他绽放的那一刻。
我相信,总有一天,我家这朵小“花”也会开得无比绚烂的,到时候我就可以美滋滋地跟别人说:“看,我家这花开得多好啊,不枉我耐心等待啊!”。
教育是等待花开的耐心教育是一朵花。
这朵花从一开始就是嫩绿嫩绿的嫩芽,需要耐心地等待它生长。
就像孩子出生时那一颗颗无法言喻的期待,任谁也无法预料他们会长成什么样子,会有怎样的未来。
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茁壮成长,开出美丽的花朵。
教育是等待花开的耐心。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拥有自己的特点、兴趣和潜能。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需要耐心地等待他们绽放。
有时候,孩子可能会在某一方面比其他孩子慢一些,但正是因为孩子的独特之处,他们有可能在其他方面有超越别人的优势。
我们不能只看到他们的缺点,更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然后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教育是等待花开的耐心。
孩子们不是机器,不能按照我们的想法去调整他们的成长。
我们不能为了追求短期的进步而去对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
教育需要慢慢培养,而不是赶时间。
我们需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和探索,给他们一个轻松的成长环境。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茁壮成长,才能发展出他们独特的个性和能力。
教育是等待花开的耐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和特点。
我们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评判每一个孩子,也不能把他们塑造成一个模式。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光芒,我们需要用心去发现并给予他们最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
只有真正了解孩子的特点,才能给他们最好的教育。
教育是等待花开的耐心。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
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教育需要长期的陪伴和引导,需要持之以恒的付出和耐心。
只有我们真正了解孩子的需要,才能给予他们最好的教育。
教育是等待花开的耐心。
我们需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有潜力的,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他们就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孩子的学术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品格和价值观。
我们需要教育孩子善良、正直、勇敢、创新,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担当的人。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茁壮成长,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教育是等待花开的耐心。
放慢脚步,静待花开永宁中心幼儿园中一班赖语萱家长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不过是他们的花期各有不同。
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则需要漫长的等待。
相信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相信每一个孩子,只需放慢脚步,静待花开。
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那是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是的,教育孩子就好像是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岁月中,虽然也有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诠释了生命之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在我们大人的眼中,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可对于孩子来说,却需要时间,我们不能太过于焦急,更无法代劳,我们只能放慢脚步,静等花开。
语萱是个腼腆、内向的小女孩,在她三岁前,总是害怕和陌生人接触,从不会主动与别人玩耍。
而同学的女儿伊伊虽然只大语萱两三个月,却活泼可爱,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人面前都丝毫不畏惧,落落大方。
本来也见怪不怪习惯了语萱的性格,可是有一次,语萱大大咧咧的舅妈却一语击中“要害”:看看伊伊每次叫她唱歌跳舞总能大方为大家表演,语萱却总是躲躲藏藏。
我心想:小孩子又不是猴子,哪能叫去干啥就干啥。
尽管这样想,可心里却有说不出的滋味。
平时我工作太过忙碌,忽视了这小家伙了,也许该带她到处去走走,让她多接触外面的世界。
小区楼下的广场每天晚上都在跳广场舞,于是,我带着语萱每晚坚持下去散步,也会驻足观看,语萱看着看着就会情不自禁随着音乐起舞,作为妈妈的我,看着这只小精灵满心欢喜,好几次拿起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
慢慢地,语萱开始有了变化,她变得爱笑、爱唱歌跳舞。
虽然还是有些胆小,但是妈妈觉得她已经做得很好了。
幼儿园举行中班段“庆元旦,迎新春”的唱歌比赛,语萱参加了本次活动。
可作为妈妈,我还是担心她会因为要上台比赛而害怕。
于是,报名前我试探她:语萱,你想参加幼儿园的唱歌比赛吗?小家伙一听,竟一口答应下来,但是有个条件是,妈妈要给她贴一个章(我和她约定,如果她表现好了,会给她贴一个章,凑成十个章就送她一个小礼物,三十个章送一个大一点的礼物。
慢养孩子,静待花开世间万物皆有定时——播种有时,成长有时,花开有时,凋零有时。
养育我们的小孩,就像成长,就像花开,需要时间,需要我们静下心,慢慢来,不要急。
这是一个飞快发展,急速变化的时代,这是一个时间宝贵,效率至上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匆忙得让人焦灼的时代。
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身不由己地跌跌撞撞地跟着快速运作。
这样的匆忙和催促,也带进了我们对孩子的养育当中,很多父母无时无刻不在责备自己的孩子,总是觉得孩子成长的慢,其实教育孩子和责备孩子也是有讲究的——明代晚期著名学者吕坤在《呻吟语》中提出了“七不责”。
原文中说;“卑幼有过,慎其所以责让之者。
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正饮食不责,正欢庆不责,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
”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年幼的孩子有过失,在责备的时候应该慎重,众人面前不责备,惭愧后悔不责备,夜晚不责备,吃饭不责备,正在欢庆时不责备,正在忧伤时不责备,正在患病时不责备。
这“七不责”从健康育儿的角度来看,至今仍发人深省!对众不责防肝郁很多家长觉得当众责备孩子不但孩子更容易“长记性”,也有助于树立自己的威严,更能让别人感到自己严于家教。
但是实际上这样不但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久而久之也会让孩子出现肝郁的可能。
中医认为“肝”与“木”相对应,“肝喜条达”。
而我们的孩子何尝不像正在成长的树木一样喜欢不被压抑地成长呢?当众责罚孩子,孩子的情志会感到抑郁,气机则会阻滞,这正是中医肝气郁结之证的重要成因。
中医认为肝有“藏血”的功能,其中一个方面体现在调节血量:当处于相对安静状态时,部分血液回肝而藏之,当处于活动状态时,则血运送至全身,以供养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故有“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血归于肝脏”之说。
如果肝郁气滞了,孩子体内的气血如何顺畅?如何濡养脏腑?这样的孩子还能像茁壮的树木一样健康成长吗?显然不能!假如父母及老师经常训斥、辱骂甚至歧视、威吓、体罚孩子,可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
母亲的教育心得:慢养孩子待花开
编者按:《慢养孩子待花开》此文由扈明珠所创作的,开篇引用山东著名幼教专家董旭花教授的一句话来描述。
全文以作者养孩子的心得为线索,最后希望所有家长都学会"慢下来"。
接下来跟随我一起走进妈妈的内心世界吧!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一年四季开放的时间不同。
当人家的花在春天开放时,你不要急,也许你家的花是在夏天开;如果到了秋天还没有开,你也不要着急跺他两脚,说不定你家的这棵是腊梅,开的会更动人。
"
——题记
前段时间,我有幸听了山东著名幼教专家董旭花教授的一场关于教育孩子的专题讲座,其中一个绘本故事《安的种子》,给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
故事是这样的:老师父分给本、静、安每人一颗古老的莲花种子。
"这是几千年前的莲花种子,非常珍贵,你们去把它种出来吧。
"拿到种子后...... "我要第一个种出来!"本想。
然后跑去寻找锄头,把种子埋在雪地里。
等了很久,本的种子也没有发芽。
等不到种子发芽的本愤怒地刨开了地,摔断了锄头,不再干了。
静想:怎样才能种出来呢?他带着一定会种出千年莲花的信念,去查找种植莲花的书籍,挑出最好的金花盆,放在最温暖的房间里,种子终于发芽了,静把它当成宝贝,用金罩子罩住它。
静的小幼芽因为得不到阳光和氧气,没过几天就枯死了。
拿到种子后,安想"我有一颗种子了"。
安把种子装进小布袋里,挂在自己胸前。
本和静忙活着种种子,安和以前一样去集市为寺庙买东西,清扫寺院中的积雪,和以前一样做着斋饭。
晚课后,安像往常一样去散步。
春天来了,在池塘的一角,安种下了种子。
不久,种子发芽了。
安欣喜地看着眼前的绿叶。
盛夏的清晨,在温暖的阳光下,古老的千年莲花轻轻地盛开了。
看到上边的故事,也许有人会嘲笑本的浮躁与粗暴,也许对静的无知与功利嗤之以鼻,其实反观现实,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安的平和与朴实、知足与豁达、智慧与超然?
有的家长孩子还没出生,就进行一系列的胎教,更有愚者把MP3放在肚子上让胎儿听肖邦钢琴曲,因声音太大,震坏了胎儿耳膜,更有甚者把手机放在肚子上胎教,殊不知,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手机辐射定为"致癌物"。
孩子出生了,各式各样的早教班、辅导班开始了"拔苗助长"的历程,孩子稍有不从或比同龄的孩子差,便开始抱怨、失望,甚至家庭暴力,就像故事的本看不到种子发芽,没有达到预期期望就摔锄头,打着"恨铁不成钢"的旗号大泄愤懑。
有的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拿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是"心肝儿,宝贝儿,眼珠儿,命根儿"。
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要天上的月亮恨不能爬上天梯摘下来。
有个真实的案例:孩子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只需一个眼神,爷爷奶奶就知道孩子要什么,导致了孩子语言发育晚出现了语言障碍,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过渡的溺爱导致了孩子自理自立能力差,不少大学生考上大学却不能自理不得不辍学,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父辈辛辛苦苦把最好的条件给孩子,这
无可厚非,可是就如故事的静一样,用"金罩子"罩住,不让孩子去接受风雨,去涉足社会,最终"温室的花朵是经不起风雨的洗礼"。
让我们向故事中的安学习吧!"我有一颗种子了",安的满足与自豪中丝毫没有得意忘形;安把种子贴在胸口,照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对待宝贝的态度是日夜的陪伴与贴心的温存。
到了播种的季节,便遵循物种规律,种在池塘一角,没有急功近利的"拔苗",亦没有"望子成龙"的焦躁。
在我们为故事中的安点赞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反思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在扮演什么角色?
首先,我们是孩子最近的亲人,金山银山不如经常的陪伴,父亲是孩子的大山,孩子的勇敢、自信、担当要从父亲的身上学习,母亲是潺潺的溪水,孩子的细腻、平和、认真要从母亲的身上汲取。
我们为人父母者是不是该好好反思一下:在事业与家庭的天平上,我们有没有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尽量多陪陪孩子;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我们是不是在无休止地赚钱,而忽略了孩子真正的内心需求;在处处充满诱惑的开放时代,我们有没有流连在灯红酒绿,沉湎于金钱美女而忘记了家的存在,忘记了孩子最需要那宽厚的肩膀与那双温暖的大手;在面对生活种种不如意时,我们有没有在不停地抱怨、争吵,而没有给孩子营造一个阳光、温暖的生长环境......
其次,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身教重于言传,我们的一言一行是不是给孩子做了很好的榜样:坐车的时候我们有没有主动给老人、孕妇让座;堵车的时候我们有没有焦躁地按喇叭;外出游玩时我们有没有乱扔垃圾......台湾高振东校长的演讲振聋发聩,他说"天下
兴亡,匹夫有责"等于大家无责,如果高考每个人都额外加10分等于没加,所以"匹夫有责"应改成"我的责任",唯有这个思想,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
说的真好!道德教育是国之根,家之本,如果我们为人父母者都以身作则,从小便给孩子以良好的道德示范,学校都重视德育,哪还会出现景点"人走垃圾成片"的笑谈;哪还会有中小学生沉迷网吧、大学生沉浸传销发财梦而不能自拔的社会"灰色"现象;哪还会有那么多吸毒、杀人的惨剧?!人可以不成材但一定要成人,要成为有道德、有良知、有同情心、有责任感的中国人,这些,我们为我们的孩子做好榜样了吗?
孩子在春天开花,我们要欣喜,在夏天开花,请不要抱怨,到了秋天,请耐心地等待,坚信他是朵冬天的腊梅,如果一直不开花,我想是小草必然有小草快乐的生活,是大树必然有大树的生存理想,我们做父母的,不要去"拔苗",不要去压制,给孩子好的示范,悉心呵护,尊重生命,"慢下来",让阳光的心态注入每一天,以平和、富足的精神状态去面对孩子快乐地成长,去迎接每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本文作者:扈明珠(公众号:北京文鑫作文)
推荐阅读:教育心得: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假期孩子教育心得:做智慧型父母语文教育心得:再教《苏州园林》教育心得:高考作文题,应该长啥样?教师教育心得:拥有一颗玻璃心的人,做不了好老师儿童教育心得:从小在孩子心田种下美好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