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王国华《听戏》阅读训练题及答案-word范文 (3页)
- 格式:docx
- 大小:18.37 KB
- 文档页数:3
听戏作者:吴萍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2017年第07期我从小就喜欢听戏,常看见有人坐在戏园子的边厢下面,靠着柱子,闭着眼睛,凝神危坐,微微地摇晃着脑袋,手轻轻地敲着板眼,聚精会神地欣赏那台上的歌唱,遇到一声韵味十足的唱,便像是搔着了痒处一般,从丹田里吼出一声“好!”我老早就离开北平,与戏疏远了,但小时候还听过好戏,一提起老生心里就泛起余叔岩的影子,武生是杨小楼,老旦是龚云甫,青衣是王瑶卿,小生是德珺如,刀马旦是九阵风,丑是王长林……有这种标准横亘在心里,便容易兴起“除却巫山不是云”之感。
我常想,我们中国的戏剧就像毛笔字一样,提倡者自提倡,大势所趋,怕很难挽回昔日的光荣。
时势异也。
(节选自梁实秋《听戏》,有删改)难点这是一则文化类素材,若能将它巧妙地运用到中考作文中定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但是如何把与我们生活较远、平常很少关注的“戏曲”文化写出彩呢?这是运用该素材时的难点。
陪伴张伯伯是一个空巢老人。
说到这里,你也许会脑补出这样的画面:孤灯下,老人守着一张桌子,一个破旧的电视……但实际上,画面是这样的——张伯伯正靠在小区花园的木椅上,闭着眼睛,跷着二郎腿,安逸地听着收音机里播放的戏曲。
“只怕世事含糊八九件,人情遮盖二三分。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伴随着收音机里的唱段,他微微地摇晃着脑袋,手轻轻地敲着板眼。
有时遇到一声韵味十足的唱,便像是搔着了痒处一般,从丹田里吼出一声“好”,引得路人频频侧目。
下午4点左右,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回家了,张伯伯便迎来了他一天最繁忙的时候。
“小时候我还听过好戏,一提起老生心里就泛起余叔岩的影子,武生是杨小楼,老旦是龚云甫,青衣是王瑶卿,小生是德瑁如……”他像说书一样滔滔不绝,这些三四岁的孩子当然听不懂,只是眨巴着眼睛任他说。
有时候他也会开口唱几句,“西子湖依旧是当时一样,看断桥桥未断、却寸断了柔肠……”,孩子们便笑着咿咿呀呀地学唱着。
听戏梁实秋阅读答案听戏梁实秋阅读答案引导语:梁实秋的《听戏》与《社戏》有许多相通之处,看戏之乐,似乎不在戏的本身,而在看戏周围的气氛、看戏的过程,当然还有对戏法的模仿。
下文是原文的阅读答案与相关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听戏,不是看戏。
从前在北平,大家都说听戏,不大说看戏。
这一字之差,关系甚大。
我们的旧戏究竟是以唱为主,所谓载歌载舞,那舞实在是比较的没有什么可看的。
我从小就喜欢听戏,常看见有人坐在戏园子的边厢下面,靠着柱子,闭着眼睛,凝神危坐,微微地摇晃着脑袋,手轻轻地敲着板眼,聚精会神地欣赏那台上的歌唱,遇到一声韵味十足的唱,便像是搔着了痒处一般,从丹田里吼出一声“好!”若是发现唱出了错,便毫不容情地来一声倒好。
这正是真正的观众,是他维系戏剧的水准于不坠。
当然,他的眼睛也不是老闭着,有时也要睁开的。
生长在北平的人几乎没有不爱听戏的,我自然亦非例外。
我起初是很怕进戏园子的,里面人太多太挤,座位太不舒服。
记得清清楚楚,文明茶园是我常去的地方,全是窄窄的条凳,窄窄的条桌,而并不面对舞台,要看台上的动作便要扭转脖子扭转腰。
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打赤膊,而我从小就没有光脊梁的习惯,觉得大庭广众之中赤身露体怪难为情,而你一经落座就有热心招待的茶房前来接衣服,给一个半劈的木牌子。
这时节,你环顾四周,全是一扇一扇的肉屏风,不由得你不随着大家而肉袒,前后左右都是肉,白皙皙的,黄橙橙的,黑黝黝的,置身其中如入肉林。
(那时候戏园里的客人全是男性,没有女性。
)这虽颇富肉感,但决不能给人以愉快。
戏一演便是四五个钟头,中间如果想要如厕,需要在肉林中挤出一条出路,挤出之后那条路便翕然而阖,回来时需要重新另挤出一条路。
所以常视如厕如畏途,其实不是畏途,只有畏,没有途。
对戏园的环境并无需作太多的抱怨。
任何样的环境,在当时当地,必有其存在的理由。
戏园本称茶园,原是喝茶聊天的地方,台上的戏原是附带着的`娱乐节目。
乱哄哄地高谈阔论是未可厚非的。
《看戏》阅读题附答案(精选6篇)《看戏》阅读题附答案篇1阅读题在语文考试中占有一定的分数,多做阅读题,争取加强自己的语感,不要在阅读题上丢分。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看戏的阅读题附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看戏》①晚上,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
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露天的剧场也是静静的。
②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每一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走路的石阶上都坐着人,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简直是一个人海。
③大幕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陆陆续续登上了舞台。
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
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
④当女主角穆桂英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开始唱了,那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
唱词像珠子似的从一笑一颦中,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____下来,____在地上,____到空中,____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⑤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他们的情感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情感交融在一起。
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绪也渐渐进入高潮。
我们的女主角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
他们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站立起来,像潮水一样,涌到这位艺人的面前。
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⑥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先生。
1.把下列词语恰当地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滴溅滚落2.写出下列词语的。
陡然——( )轻盈——( ) 矫健——( )优雅——( )3.结合短文内容来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就打“√”,错的就打“×”。
(1)剧场“简直是一个人海”,说明了广大群众衷心喜爱梅兰芳的舞台艺术。
( )(2)“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这个比喻是说京剧舞台像海市蜃楼般可望而不可及。
2020年嘉兴市高级技工学校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戏王曹洪蔚汴梁人爱听戏,听的是梆子戏。
那腔调高亢、激越、悲壮,还透着柔媚,带着悠扬,百听不厌。
刚解放那会儿,汴梁城梆子戏唱得最好的数黑妮儿。
黑妮儿不是妮儿,是个大小伙子,演关公,师从全才须生“关大王”王海晏。
黑妮儿演戏,唱念做打,有板有眼,章法讲究,口中有词,脚下有步,手眼有戏。
一开腔,声震屋瓦,响遏流云,余音绕梁。
尤善“噙腔”绝技,让人大呼过瘾。
黑妮儿生在祥符乡下,家贫。
五岁时,爹爹与人签下“任由打骂,死病无关”的契约后,把他留在了学戏的义成班,自此成为梨园弟子,开始艰难地练功学戏。
黑妮儿似有天赋,唱念做打,样样精湛。
唱功尤为奇绝。
黑妮儿自创的“脑后音”堪称一绝,高亢豁亮,挺拔圆转,有曲尽而余音不绝之妙。
《单刀赴会》《关公挑袍》,都是他的拿手好戏。
汴梁城有个叫白孩儿的,特喜欢黑妮儿的戏,场场不落。
白孩儿住砖桥街,是汴梁城的老门老户,家里开有“白家汤馆”,专卖羊肉鲜汤。
白家的羊汤在汴梁城也是一绝。
铁锅大灶,木柴烧锅,先大火煮沸,再小火慢炖,自三更熬至日头露脸儿,汤浓肉烂,汁白如奶。
喝汤时,滚头儿舀汤,溜边儿添油,再撒上一层香菜末子,加入炸好的辣椒油,那鲜,那香,那辣,扑鼻而来,让人如入仙境。
黑妮儿的腔,白孩儿的汤。
这是汴梁城市井百姓公认的“两大好”。
按说,这腔,这汤,互不沾边儿,后来却有了故事。
黑妮儿在相国寺永安戏院唱红以后,成了戏班子的头牌,就有些飘。
深秋的时候,黑妮儿嗓干发疼,茶饭不思,有人撺掇他去喝白家羊汤。
黑妮儿去了一喝,如饮天泉,再也割舍不下。
白孩儿对黑妮儿心生崇拜,每回喝汤都给予特殊关照。
喝了一个礼拜后,黑妮儿自觉神清气爽。
喉头生津,不见痛感,连连击掌,“好汤,上等好汤。
”冬天就到了。
这天,一大早就飘起了雪花,赶着喝汤驱寒的人多了起来。
白孩儿正忙着盛汤端汤,见一半大小子抱一铜锅过来了,说唱戏的黑妮儿师父嫌天冷,支派他把羊汤打回去喝。
听戏的阅读答案参考听戏的阅读答案参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
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听戏的阅读答案参考,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听戏的阅读答案参考1一、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其中黑体的字注音。
颦收敛屹立屏住蜃楼奸谗矫健铿锵婀娜忠心耿耿二、根据原文,回答下列问题2.课文写天气的闷热和现场的静寂,有什么作用?3.“歌词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到每一个人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如果加点的词互换位置,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 这两个句子是从哪个角度来写京剧演出的艺术魅力的?三、阅读理解《看戏》节选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伐走到脚灯前面来了。
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绣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
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
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公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
当穆桂英(梅兰芳饰)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观众席这个原本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①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她开始唱了。
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
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下来,()在地上,()到空中,()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②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1.根据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的原则,把“滴、滚、落、溅”四个动词填回文中的括号里。
2.歌声是无形的,怎么能“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地滚下来”?说说你的理解。
听戏梁实秋阅读答案范文三份听戏梁实秋阅读答案 11点明中心,深化中心2孩子们到了戏园可以足吃,花生瓜子不必论,冰糖葫芦,酸梅汤,油糕,奶酪,豌豆黄。
应有尽有。
成年人的嘴也不闲着,条桌上摆着干鲜水果蒸食点心之类。
打热手巾把的茶房从一个角落把一卷手巾掷到另一角落,我还没看见过失手打了人家的头。
3.可以“放肆”,可以__动,吃,喝,谈话,吼叫,吸烟,吐痰,小儿啼哭,打喷嚏,打哈欠,揩脸,打赤膊,小规模的拌嘴吵架争座位,一概没有人干涉。
4、因为不能够这样的“放肆”与__,充满了约束5、本文与《社戏》有许多相通之处,看戏之乐,似乎不在戏的本身,而在看戏周围的气氛、看戏的过程,当然还有对戏法的模仿。
听戏梁实秋阅读答案 2今天早上还是很早的时候,在宿舍里突然传来一阵唱戏剧的声音。
很奇怪为什么会有唱戏的声音,一看,原来是楼下的阿婆拿着收音机在听。
突然想起,小时候,我也经常跟着奶奶到隔壁村一个叫内里的地方去看人做大戏。
那叫潮剧,是我们那一带特有的一种大戏。
在戏台的前面,有着差不多三四排的椅子,是给一些老人坐的,后面就是一些中年人,自己带着凳子,坐在后面。
再后面就是一些没带凳子来凑热闹的年轻人。
那时候我还很小,要奶奶抱着我,我才看得到。
其实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在唱的是什么,也不是有多么的喜欢看戏,只是想腻在奶奶怀里而已。
尽管那时听不懂,但看到戏台上的大花脸、黑头红脸唱起来也挺热闹的。
后来长大点了,大概有六七岁了,奶奶抱不动我了,可是每逢过年过节有唱大戏的时候,我还是和以前一样牵着奶奶的手,去看大戏。
到了那之后就和奶奶分开了,那时候的我主要的目的是去玩,看热闹,顺便买个小玩具。
还有拿着压岁钱,去买零食吃。
去买那种小鞭炮,放着玩。
有一次玩的忘了形,回家晚了,被妈妈骂了,说我不懂事。
也有天公不美之时,唱大戏的时候遇到下雨,雨不大,一丝一丝的,就是下不停。
那时候去看戏的很少,不过奶奶还是和以前一样,风雨无阻,撑着雨伞去看。
在路上的时候,有一条小水沟被水淹没了看不见,奶奶腿脚不灵活,一下踩到那水沟里,整个人摔下去了,好一陈子起不来,我又小扶不动她,我吓得直哭,拼命的叫奶奶,奶奶这才慢慢的爬起来安慰我说没事。
《戏剧与戏曲阅读理解附答案.doc》戏剧与戏曲“戏”字在几千年前的商周钟鼎文中就出现了,意思是指一种祭...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2019-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课内戏曲阅读1. 下列对戏剧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满腹闲愁,数年禁受”,仅仅八字,就把窦娥的遭遇进行了高度概括;“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运用设问、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这种“闲愁”写到极致。
B.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这句唱词运用呼告手法,以盗跖和颜渊象征坏人和好人,指斥天地,鲜明表现了窦娥的反抗个性。
C. “我做官胜别人,告状要来的金银。
若是上司当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门。
”这是桃杌的开场白,也是元代昏庸官吏的自我告白,从更深的角度看,这正是造成窦娥冤狱的社会根源。
D. 奥斯里克来征询哈姆莱特的意见时,拘谨守礼,套话连篇,咬文嚼字,而且反应迟钝,根本意识不到对方对他的嘲讽,哈姆莱特本来就很反感他,因此借机大大捉弄了他一番,制造出不少笑料。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课内戏剧文本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考查的知识面比较广,有对剧本人物形象的的解读,有对手法运用的分析,有对主题的探究等,作答本题需要学生熟悉相关的剧本内容。
B项,“以盗跖和颜渊象征坏人和好人”错,不是象征,而是借代。
课内小说阅读2. 下列各项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精彩篇章,是全书的序幕之一,它以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这个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
这一节除了进行环境描写,最主要的作用还是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刻画了贾府的主要人物。
其中的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人物的出场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B. 《祝福》从一个启蒙知识分子“我”的视角,以倒叙的手法,追述了底层妇女祥林嫂悲剧的一生,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祥林嫂是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残酷迫害的对象,她的悲惨遭遇鞭笞着黑暗的社会,警醒着愚昧的世人,昭示着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中国劳动妇女的凄惨人生。
C. 《老人与海》则不重在描述故事,而重在表现哲理,在艺术上更多地运用了现代派的表现手法,故事和人物形象都充满象征意味。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材料一:任何一门艺术的道理都包含在作品表达中,因此长期大量欣赏优秀艺术作品,永远都是“懂”这门艺术最佳的途径。
戏曲的道理也不例外。
在戏曲风行的千百年里,无数目不识丁的农民扶老携幼在乡村戏台下津津有味地欣赏,从来没有生发过“不懂”戏曲的感慨。
戏曲之所以曾经拥有广泛的受众,就是由于这些观众有长期欣赏戏曲的经验积累:他们既熟悉戏曲演绎的故事,亦熟悉戏曲叙事方式和舞台表演手段,所以才能与舞台上戏剧人物的喜怒哀乐产生共鸣,才能为生旦净丑的唱念做打鼓掌喝彩。
当前我们面临的窘境是曾经妇孺能解的戏曲,今天连大学生都慨叹“不懂”。
这是因为戏曲生存语境变了,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欣赏戏曲,更难以通过优秀戏曲的长期熏陶形成审美经验。
更重要的原因是,现代社会公共教育建构了有异于传统的知识谱系,其中几乎没有戏曲独特的文本、音乐和表演形态的身影,戏曲历史叙事和伦理取向也有异于现有谱系,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现代观众和戏曲的隔膜。
(摘编自傅谨《如何让更多人“看懂”“听懂”戏曲》,《人民日报》2019 年 7 月 19 日)材料二:一位当代戏曲剧作家指出:“不少剧目在舞台上倡导的东西,正是观众厌恶的东西;而它所反对的,又恰恰是人们所喜爱的。
”不过,尽管内容和观念陈旧,但是中国戏曲的表现手段有着独特的魅力,令世界各国艺术家们青睐。
德国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提出的“间离效果”的艺术方法就深受中国戏曲表演的启发。
法国前卫戏剧理论家阿尔托极力推崇东方剧场,说它是一种演员的剧场,而西方剧场则完全忽略了演员身体的动作,一味强调语言对白就是一切,致使作为视觉艺术的戏剧竟然无从发挥形象之美。
把莎士比亚戏剧移植到中国戏曲中,使两者形成了优势互补。
戏曲中自由的舞台时空可以表现莎剧中广阔的宇宙,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可以表现莎剧中各种人物和激情;而莎剧中普遍的人性和复杂的人物心理则可以在戏曲的虚拟传神、简繁有致的形式中得以凸现和延展、夸张和强化、发扬和光大。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王国华《听戏》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阅读《听戏》,完成第15—17题。
(共11分)
听戏
王国华
有一年,老爹老妈被我从老家接来。
我问他们:“听过二人转吗?”老爹说:“听过,咱们那边有卖碟片的,都是杂耍什么的,没多大意思。
”我说:“我
给你们放一张碟吧,纯唱的。
”
我给他们放了《冯奎卖妻》。
开饭时间到了,喊两位老人吃饭,一看,他们正
坐在沙发上抹眼泪。
《冯奎卖妻》是典型的苦戏。
这样的戏还有很多。
有个传统相声叫《哭四出》,讲的是一位老太太高高兴兴去看戏,第一出看的是《白毛女》。
白毛女苦啊,
老爹被地主逼债,大年初一喝了卤水自杀。
老太太进入情境,跟主人公一起哭
个昏天黑地。
有人劝她,老太太,别哭了,演完了,看下一出吧。
下一出是
《秦香莲》。
秦香莲带着两个孩子,被韩琦追杀到庙里,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好向韩琦哭诉详情。
台上秦香莲哭,台下老太太哭。
刚哭完,《孟姜女》又
开戏了。
这部戏更惨,孟姜女把长城都哭倒了,老太太能不跟着哭吗?接下来
是《祥林嫂》,祥林嫂的命运太悲惨了,老太太哭着说:“我这不是看戏,我
是吊孝来了。
”
所谓戏剧化,不是复杂化,而是简单化,把纷繁的生活简化为对与错、善与恶、真与假、悲与喜,其中尤以悲喜为最,丑角的插科打诨可以让人笑得肚子疼,
而旦角的哭天抢地则把苦情做到了极致。
苦戏经过几百年的打磨增删,字斟句酌,抓主轴情绪的能力炉火纯青。
《窦娥冤》中有一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无论用哪种戏剧形式去唱,都感天动地,
令人潸然泪下。
中老年人爱看戏,大概就是喜欢这种直逼情绪底线的感觉吧?
还有一种戏,就是卖弄唱腔,跳过来跳过去地逗嘴皮子。
京剧以玩唱腔、玩流派、玩源流著称,一字一板都要讲究出处。
这,却也是很多人喜欢它的原因之一。
人到中老年,情感和精神越来越麻木,一方面需要大爱大恨的刺激,一方
面也需要没有任何意义的哼哼哈哈,仿佛儿童下意识地随口唱出的小调。
两种
方式,都属精神按摩。
是按摩的两极。
公园里,老人们拉着胡琴,“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面
无表情,不带一点感情色彩。
还有什么需要表达的呢,玩呗!
戏剧有着很强的教化功能。
仁义礼智信,一个一个细数端详。
小时候看过一出戏,叫《墙头记》,木匠张老汉有两个儿子大乖和二乖,老汉年纪大了,轮流
在儿子家中养老。
因为每个月有长有短,两个儿子都不想多轮上一天,大儿子
就把老父亲撂在二儿子家的墙头上。
表演很滑稽,观众都哈哈大笑。
我不经意
间一回身,看到一个中年人也在哈哈笑,笑得前仰后合,鼻涕泡都出来了。
他可是村里有名的不孝之子啊!谁家孩子对父母不好,人们就愤愤地说,畜生!你别像某某某一样,打爹骂娘!这出戏简直就是专门给他演的,他应该惭愧才对,怎么倒像个没事人一样看热闹呢?
戏剧把问题简单化了,无奈人生是复杂的,各种可能性都有。
或许他已经在内
心深处论证了一千次,证明自己是孝顺的,如果说有摩擦,也是父母不懂事,
是别人不理解自己而已。
戏里演的是别人,跟自己没任何关系——他轻而易举
地把自己开脱了出来。
苦戏或许可以让他陪着主人公掉泪,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绝对入不了戏。
戏啊,毕竟是戏。
生活呢,还是生活。
王国华《听戏》阅读答案
(《读者·原创版》201X年第8期)
15.作者围绕听戏,写出了听戏人的行为感受。
阅读作品,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
戏的功能种类
人的行为感受
第一种
苦戏
①
第二种
②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