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文献计量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57.10 KB
- 文档页数:6
随着疫情的爆发和持续,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模式发生了巨大转变,线上教学成为主流,大学生们的生活也更多地依赖于网络。
这种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问题愈发凸显。
为了深入了解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
一、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调研1. 网络成瘾现状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日益严重。
许多大学生在疫情期间过度依赖网络,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导致学业、身心健康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
2. 网络成瘾原因(1)线上教学带来的适应性问题: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成为主流,大学生们需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但由于缺乏面对面交流,部分学生产生了适应性问题,进而导致网络成瘾。
(2)心理压力:疫情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网络成为了他们寻求心理慰藉的途径,长期依赖网络,容易形成网络成瘾。
(3)社交需求:疫情期间,大学生们的社交活动受到限制,网络社交成为他们维持社交关系的主要方式,过度依赖网络社交可能导致网络成瘾。
(4)家庭环境:疫情期间,部分家庭环境较差,家长监管不力,导致大学生过度使用网络。
二、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思考1. 加强网络素养教育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教育,提高他们对网络成瘾的认识,培养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从而降低网络成瘾的风险。
2. 完善线上教学模式高校应不断优化线上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减少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
同时,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
3. 家庭教育与监管家长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引导他们合理安排时间,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同时,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4. 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网络成瘾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同时,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提高大学生应对心理压力的能力。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象分析第一篇: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象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象分析摘要:21实际的网络的普及与发展中,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影响也日益的增大。
网络是现实的反映,虽然这种反映有正确和扭曲之分,但网络的基础仍是现实社会。
网瘾这种现象既是个体的心理不健康表现,也是社会的一些畸态发展状况。
网络成瘾可分为网络特性、个体本身因素和外部客观因素。
网络成瘾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导致他们走上犯罪道路。
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在无数家庭饱尝子女深陷网络的痛楚之时,网瘾治疗成为一个新兴行业。
那网络成瘾的治疗有怎样呢?关键词:网络成瘾成因剖析治疗大学生一、网络成瘾基本现象及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是指大学生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
网络成瘾综合症(IAD)最早由美国精神病医生依凡·葛尔柏格(Ivan Goldberg)在1997年确立其理论化病态并且正式承认其研究价值,将其定义为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的冲动性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产生学业荒废、人际关系疏远等不良后果。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 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28.9%。
从学历层次上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占24.3%。
2 000 多万在校大学生中,95%左右是网民,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达到9%以上表现及症状.突显性:网络成瘾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都被上网这一活动所控制,上网成为其主要活动,在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到强烈的渴望。
情绪改变:如果停止使用网络可能会产生激惹、焦躁和紧张等情绪体验。
耐受性:成瘾者必须逐渐增加上网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获得以前曾有的满足感。
戒断反应:在不能上网的情况下,会产生烦躁不安等情绪体验。
冲突:网络成瘾行为会导致成瘾者与周围环境的冲突,如与家庭、朋友关系淡漠,工作、学习成绩下降等;会导致成瘾行为与其他活动的冲突,比如与学习、工作等社会活动和其他爱好等的冲突;会导致成瘾者内心对成瘾行为的矛盾心态,即意识到过度上网的危害但又不愿放弃上网带来的各种精神满足的冲突。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进展青少年网络成瘾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成瘾现象也日益严重。
本文将从文献综述的角度,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影响因素、表现特点以及预防和干预措施,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定义和特征青少年网络成瘾是指青少年对互联网过度依赖,无法自控地沉迷于网络世界中,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学习和社交活动的一种心理问题。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时间过度:青少年长时间沉浸在网络世界中,忽视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事务,如学习、家庭和社交活动。
2. 行为失控:青少年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欲望,频繁出现无法自拔地上网行为,影响到日常生活。
3. 心理依赖:青少年对网络产生强烈的依赖感,无法摆脱对网络的依赖,缺乏独立思考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4. 社交障碍: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世界中,导致青少年与现实社交活动的减少,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1. 个体因素:个体的性格特点、心理素质、自控能力等对网络成瘾起着重要作用。
比如,性格内向、自卑感强、缺乏自信的青少年更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
2.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父母的行为等都会影响青少年对网络的使用态度和行为。
3.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中的网络文化、同伴影响、学校教育等也会对青少年网络成瘾产生影响,社会对网络的普及和推崇也会加剧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风险。
三、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逐渐增多,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方法:研究者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深入了解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表现特点、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
大学生上网成瘾现象调查与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调查与分析组别:指导老师:王新爱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上网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网络带给我们的美好生活毋庸置疑,网络教育也是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形式之一。
但对于大学生上网造成的一些负面影响也值得引起学校乃至全社会的关注与深思。
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上网已不再是为获取更多的知识或信息,而是像酗酒、赌博等传统不良嗜好一样成瘾,具有一定的生理、心理依耐性,这将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特别是身体和心理带来破坏性的影响。
关键词:上网成瘾,大学生,网络一、大学生上网现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的业余生活也在改变。
据调查,90%以上的大学生业余都去上网,30%以上的同学上网成瘾,想去就去。
其中有59.9%的同学每周1~2次,18.2%的每周3次以上;45.6%的同学每次上网时间超过2小时,57%的同学都上过通宵,且有8%的同学几乎每周上一回通宵;学生上网费用占生活费用的很大一部分,学生平均每月生活费用为303元,平均上网费用为48元,约占生活总费用的16%。
62.4%的学生上网主要在玩游戏或聊天,只有27%的学生上网偶尔查资料。
学生上网花去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这必将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与生活,危害健康。
学生上网的动机及其在网上的活动反映了他们不健康的心理倾向。
二、过度上网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生过度上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影响较大:(一)学业方面大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脑力活动,迫切需要体力性的活动来调节大脑神经,维护其身心平衡。
然而大多的时间沉迷网吧,甚至到了逃课的地步,加上休息不好,平时上课也注意力分散,体力、精力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学业成绩。
而且有部分同学是因为不喜欢学习才走向网吧的。
在调查中有58%经常上网的同学认为自己在学业上是失败的。
且有38%的同学有过1~2门专业课程不及格现象。
有很多因旷课被学校处理的同学中,大部分都是在逃课上网或上完通宵后在宿舍睡觉。
大学寝室论文网络沉迷论文:大学寝室网络游戏行为的定量分析摘要:本文针对大学寝室网络游戏行为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83.8%的大学生参与过网络游戏,每周平均网络游戏时间为18.38小时,参与的游戏主要是角色对抗和棋牌娱乐类,占88.6%,最后提出了防止大学生网络沉迷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寝室;网络游戏;网络沉迷;网络行为(浙江金华321004)一、网络游戏分类及对大学生的影响网络游戏是相对单机游戏而言,必须通过网络(包括互联网或局域网)在虚拟的环境下对人物角色及场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操作以达到娱乐和互动目的的游戏。
单机游戏模式多为人机对战,因为其不能连入网络导致互动性比较差,一般可以分为:(1)棋牌休闲类:通过登录服务商提供的游戏平台,进行双人或多人对弈,如纸牌、象棋、麻将等,提供此类游戏的公司主要有腾讯、新浪等。
(2)网络对战类:通过安装客户端游戏软件,实现网络对抗,如cs、星际争霸、魔兽争霸等,主要的网络平台有盛大、腾讯、浩方等。
(3)角色扮演类:即rpg类,通过扮演某一角色,通过任务的执行,使其提升等级,找到宝贝,如大话西游、传奇等,提供此类平台的主要有盛大等。
网络游戏的诞生使网民生活更丰富更快乐,大学生刚刚经过3年紧张的高中学习,一到大学很容易产生放松一下的想法,而且在大学个人生活比较自由,学校对生活的管理相对宽松,且上网方便,很容易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网络上,除了必要的学习、联络外,也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特别是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突出,有少量学生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而耽误学业,甚至因此走上犯罪,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被全社会所关注。
因此有必要研究大学生网络游戏,进行深入的分析,为学校开展相应的工作,避免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1] 虽然我国有“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它主要通过削减不健康游戏时间内的游戏收益,迫使玩家合理地安排学习、工作、休息、娱乐时间,但“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还是有不少问题,主要是它仅针对未成年人的,而大学生大多已经是成年人,另外区分是否成年的依据仅仅是靠注册账号时填写的信息数据,即玩家自己填写的身份证号码来判别,实现的效果并不好,另外实名制作用也有限,在寝室没有人来检查是否实名。
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报告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网络成瘾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工作,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研究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首先,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相关数据。
从样本的选择上,我们随机选择了5所高校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计500人。
问卷中包括了对不同网络应用的使用频率、时间分配以及对网络依赖程度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每天都会使用互联网,其中有50%以上的学生每天使用互联网超过5个小时。
尤其是在社交媒体的使用上,大学生们使用频率更高,接近70%的学生每天都会花费大量时间在社交媒体平台上。
这显示了大学生对网络的高度依赖。
其次,我们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发现,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寂寞和逃避现实。
近70%的学生表示,他们在使用互联网的时候更容易感到不孤单、不寂寞。
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示,他们使用互联网可以逃避现实中的种种困扰和压力。
最后,我们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工作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网络成瘾极大地损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超过80%的学生表示,他们因为网络成瘾而出现了睡眠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此外,网络成瘾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工作,近60%的学生表示,他们因为沉迷网络而不能按时完成学业。
综上所述,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寂寞和逃避现实,它不仅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还损害了他们的学习工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大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上网时间,尽量减少对网络的依赖,并寻求其他健康的社交和休闲方式。
同时,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大学生对网络成瘾的认识,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理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
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报告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成瘾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尤其是大学生,由于他们对网络的需求和利用率较高,网络成瘾在他们中间也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
一、网络成瘾的定义和特点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对互联网过度使用的一种行为依赖,表现为对网络的沉迷和无法自拔,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
网络成瘾的特点包括:时间上的过度使用网络,不可自拔;对网络活动的巨大兴趣和追求;对网络活动的过于沉迷,无法自控;长期以来经历的负面影响,如生活障碍、人际关系问题等。
二、网络成瘾的原因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技术便利性: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网络,满足他们随时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等各方面的需求。
2. 家庭环境:家庭对大学生网络活动缺乏监管,缺少规范和限制,使得他们容易过度使用网络。
3. 学业压力:大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他们通过过度使用网络来放松心情和缓解压力。
4. 社交网络的影响:大学生普遍使用社交网络,社交网络中形成的新型群体活动模式使得他们频繁使用网络社交。
5. 个体特性:个体的性格特点也会对网络成瘾有一定影响,例如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寻求刺激的倾向等。
三、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1. 学业受损:过度使用网络会耗费大量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学业受到严重影响。
2. 心理问题:网络成瘾容易导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例如焦虑、抑郁等,甚至还可能引发其他心理疾病。
3. 健康问题:长时间对着电脑屏幕和手机屏幕,缺乏运动和户外活动,容易导致视力下降、肥胖等健康问题。
4. 人际关系问题:过度使用网络会导致与现实生活中的家人、朋友、同学的交流减少,进而影响人际关系。
四、预防和治疗网络成瘾的方法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增强自制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提高自制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避免过度使用网络。
当前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调查报告(精选10篇)当前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调查报告篇1当前随着电子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这种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称之为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给大学生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下滑、身体健康的损害、道德人格的缺失,更有甚者会因此引发犯罪。
作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者,我们应当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上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对大学生教育和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网络成瘾的规范定义是指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连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网络用户长期过度使用互连网,使网络几乎成了现实社会的替代品,从而导致学习、工作和生活不能正常进行,精神和情感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
如果将他们与网络隔离,他们会感到孤独或脾气暴躁,与沉溺赌博、吸毒和贪食等无异。
主要表现为网络游戏成瘾、网上聊天与交际成瘾、网上收集信息成瘾等多种形式。
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格发展障碍。
上网成瘾的学生整日面对冷冰冰的机器,无形中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在网上你可以畅所欲言,没人知道你的身份、真假,运用的表情、动作、乃至触觉信息都是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感知的。
大多数成瘾者在网上是谈笑风生,幽默风趣,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善言谈,孤僻冷漠。
成瘾者一上网,精神就表现出极度亢奋,而一旦下网,则焦躁不安。
久而久之不仅混淆虚拟与现实世界,忘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责任感缺失,还形成封闭、孤立的性格特征,不利于人际交往,从而造成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甚至退化。
2、身体健康损害。
整天泡在网上对眼睛的损害是必然的。
据有关专家调查,网络成瘾的大学生眼疾发病率比一般学生要高的多。
特别是偏爱网络游戏的学生,因为游戏是闪烁跳跃的,上下左右变化迅速。
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并且还要随着游戏的变化速度进行视觉调节,会引起眼球过度疲劳,轻者引发近视,重者将引起视网膜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