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笃学
- 格式:ppt
- 大小:203.00 KB
- 文档页数:15
文言练习1、画龙点睛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
每曰:“点之即飞去。
”人以为诞,因点其一。
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
不点睛者皆在。
2、黄香事亲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
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
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席清凉,蚊蚋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
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3、朱寿昌弃官寻母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再适。
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
宋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誓:不见母,不复还。
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已年七十余矣。
4、韦丹放鼋韦丹少在洛阳,尝至中桥,见数百人喧集水滨,乃渔者网得大鼋,系之桥柱。
丹不忍,问曰:“几钱可赎?”曰:“五千。
”丹曰:“吾驴直三千,可乎?”于是与之。
韦丹放鼋于水,徒步而归。
5、范元琰为人范元琰吴郡钱塘人也。
及长好学,不以所长骄人。
家贫,以园蔬为业。
尝见人盗其菘,遽退走。
母问其故,具以实对。
母问盗者为谁,对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
”于是母子秘之。
6、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
”师恻然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7、桓荣勤学有获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
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不应。
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乃若是哉!"8、圣小儿祖莹祖莹年八岁能诵《诗》《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
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
9、蔡磷还友人财蔡磷,吴县人。
重诺责,敦风义。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亡何,其人亡。
蔡召其子至,归之。
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一、课内外对比训练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甲】后魏武帝①,亲征后燕慕容德②于邺地,前军③大败绩。
德又欲攻之,别驾④韩进曰:“古人先决胜庙堂,然后攻战。
今魏不可击者四,燕不宜动者三。
”德曰:“何故?”别驾曰:“魏军远入,利在野战,一不可击也。
深入近畿⑤,致其死地,二不可击也。
前锋既败,后阵必固,三不可击也。
彼众我寡,四不可击也。
官军自战其地,一不宜动。
动而不胜,众心难固,二不宜动。
城隍未修.,敌来未备,三不宜.动。
彼千里馈粮,野无所掠,久则三军靡费,攻则士卒多毙,起而图之,可以捷也。
”德曰:“别驾之言,真良、平策也。
” (选自《百战奇略·主战》,有删改)【乙】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注释】①后魏武帝: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②慕容德:十六国时期南燕国的建立者,慕容垂之弟,鲜卑族。
③前军:指北魏将领拓跋章所率进攻邺城的前锋部队。
④别驾:官职名,汉置,为州刺史的佐吏。
⑤畿:jī,国都附近的地区。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城隍未修.( )(2)三不宜.动( )(3)公将驰.之( )(4)彼竭我盈.(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亲征后燕慕容德于.邺地至于.夏水襄陵B.德又欲攻之.牡丹之.爱C.然.后攻战满目萧然.D.久则.三军靡费则.有心旷神怡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彼千里馈粮,野无所掠。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 【甲】文中的韩进和【乙】文中的曹刿在性格特点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参考答案101.【实词训练】恃:凭借、依仗相:动作偏指一方,指赵某俱:一起殁:死何以:以何,凭什么恣:放纵寻:不久卒:死仆:倒下计:谋划、考虑【虚词训练】之a:结构助词,的之b:代词,指老人的话【语法训练】①宾 A 宾语前置②赵某勿之听:赵某不听老人的话。
102.【实词训练】以……为……:把……作为业:职业之:到、往曝:晒令:让时:当时还:回乃:才省:醒悟、明白【虚词训练】于:介词,在而:连词,表转折【语法训练】①状 A B②曝麦于庭:在庭院里晒麦子103.【实词训练】受:接受业:学业师事:拜……为师辄:立即、就遂:于是、就【虚词训练】而:连词,表转折,却之:结构助词,的【语法训练】①A②受业太学:在太学接受教育。
104.【实词训练】缘:沿着戏:游戏、玩耍内:通“纳”,放入既:已经以为:认为惧:害怕且:将要【虚词训练】乃a:副词,才乃 b :副词,于是、就【语法训练】乃知孙儿所内李子也:才是到(那)是孙儿放进去的李子。
105.【实词训练】及:等到诳:欺骗若:你、你的先人:祖先冢:坟墓禁:禁得起、能承受绐:欺骗更:却微:无、没有【虚词训练】其:代词,那而:连词,表修饰【语法训练】①状 A B②其人哭不自禁:那人情不自禁地哭了。
参考译文(大意仅供参考,非逐字翻译,句子翻译请以课堂讲解为准)101.有个姓赵的吴国人,家里很富有,有很多收藏品,(还有)三个儿子。
他的儿子们没有任何学问或本领,倚仗父亲有钱就每日挥霍不务正业。
有一位老人劝他,说:“你的儿子们都游手好闲,一旦你死去,他们怎么能靠自己的力量生活?应当让他们学习本事,然后才能够独立生活。
”赵某不听他的劝告,(继续)放纵儿子们。
不久赵某死了,他的资产都被挥霍空了,三个儿子有的在街市中乞讨,有的偷邻居的东西,有的饿倒在路边。
人们都说:“这是自作自受啊!”这难道不是他们父亲的谋划短浅吗!102.高凤,字文通,他的家庭以种田为生。
他的妻子(曾经)有一次到田地里去,庭院里面晾晒着麦子,让高凤看住鸡(以防吃麦)。
上海市2021-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文言文阅读〔27分〕〔一〕默写〔10分〕1.来日绮窗前,。
〔?杂诗?〕2.春蚕到死丝方尽,。
〔?无题?〕3.,月是故土明。
〔?月夜忆舍弟?〕4.夜久语声绝,。
〔?石壕吏?〕5.,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二〕古诗词理解与掌握〔3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暂凭杯酒长精神〞一句中“长〞读音为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
〔2分〕7. 下面选项不正确的选项是.......〔〕〔1分〕A.首联暗含着诗人在长期谪居中积蓄的痛苦和愤激心情。
B.颔联写出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后对人事全非的感慨。
C.颈联中“沉舟〞“病树〞喻指遭受贬谪已经亡故的友人。
D.尾联既有对友人关心表达感谢,也有与友人共勉之意。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白洋潮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
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
〞岁岁如之······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
稍近,那么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
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
再近,那么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
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
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
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8. 以下选项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岁岁如之。
B.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
C.蹴起如百万雪狮······D.万首镞镞,无敢后先。
花脸阅读答案篇一:父子之间的怯意阅读试题附答案父子之间的怯意(韩羽)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
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
”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
他说:“瞎胡唱,别唱了。
”我说:“你唱一个。
”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我家有个大宜兴壶,下地回来,泡上壶茶,父亲喝得高兴了,还遇着我们喝。
说“逼”,是因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
“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啊!”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
“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
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
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
”母亲说;“今儿不拉土了?”父亲说:“回来再说。
”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
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
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
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
金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
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在颤动。
”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父亲惊奇了,我也惊奇。
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
,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玻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是烧焦了一样。
”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
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
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35篇少时读书不遗余力,常常夜以继日地读书。
有一次,他在家中读书,因为太专心,不知道家里起了火。
他的母亲发现后,急忙跑进屋子,发现他还在读书,就说:“你还是赶快逃生吧!”司马光听了,才发现屋子已经着火了,于是才逃出来。
后来,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政治家。
10.解释加点的字词1)不遗余力不厌其烦地2)着火了着了火1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他的母亲发现后,急忙跑进屋子,发现他还在读书,就说:“你还是赶快逃生吧!”12.根据文章内容,简述司马光成为杰出学者和政治家的原因。
10.(1)不辞辛劳(2)起了火11.他的母亲发现屋子着火后,赶紧跑进去看他还在读书,就告诉他快点逃生。
12.因为他善于研究,并且非常努力,所以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政治家。
8.(1)将要建房子 (2)匠人没有话可说,就照着高阳应的意思做了。
9.意思是因为木头还没完全干燥,如果现在涂上漆,以后一定会变形。
但是高阳应认为,如果用生木来建房子,木头会越来越坚固,而漆会越来越轻,这样就不会失败。
10.高阳应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
11.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教训。
10.高阳应的想法是错误的。
1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盲目相信别人的话,要自己动脑筋思考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8、解释下列加点词。
1)负笈从师,不惧险阻。
(负笈:背着书包去拜师研究)2)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题:在衣服上写下记忆的内容)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人若不学,则何以成?(如果不好好研究,怎么能有所成就呢?)10、这篇短文给你的启示是。
要勤奋好学,不怕遇到困难和阻碍。
)10、解释下列加点词。
1)昔有医人(昔:古代)2)延吾治而夕如矢(治:治疗)夕如矢:当天晚上就痊愈如箭一般快)1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一人信焉,而使治驼。
(有人相信他的话,让他治疗驼背。
)2)其子欲鸣诸官。
(他的儿子想要告诉官方。
)12、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治驼人”呢?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只讲教条而不求实际的人,以及那些自负、主观臆断的人。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大全1.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2.掩耳盗钟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选自《吕氏春秋》)3.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选自《初潭集》)4.画龙点睛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
每曰:“点之即飞去。
”人以为诞,因点其一。
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5.蛇衔草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
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
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
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
《抱朴子》云,“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也。
(选自《太平广记》)6.对牛弹琴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选自《弘明集》)7.秦武王偏听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群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末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选自《战国策》)8.杀驼破瓮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
驼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
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
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
如此痴人,世人所笑。
(选自《百喻经》)9.司马光破瓮救友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选自《宋史》)10.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北京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①,遇眉公先生②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大父曰:“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
”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
”余应曰:“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③。
”眉公大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
”(节选自明·张岱《自为墓志铭》) 注:①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祖父带我到了钱塘。
张岱祖父字雨若。
张岱出身富贵世家,眉公所跨角鹿即是张岱祖父所赠。
②眉公先生:指明代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
③打秋风:向有钱人讨财物,有占人便宜的意思。
7.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双全B. 俄而雪骤.暴风骤.雨C. 公大笑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D. 吾面.试之吹面.不寒杨柳风8. 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谢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呢?”理解:“公欣然”是因为雪景美丽,也表现了谢太傅跟孩子们探讨文义,其乐融融B.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随即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成为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理解:文章结尾补充交待人物身份,意在含蓄表明作者对谢道韫的赞赏。
9. 两个文段中,引起谢太傅和眉公“大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段内容加以解说。
【答案】7. B 8. A9. 示例1:他们“大笑”的共同原因是看到晚辈聪颖有才华,心里很高兴。
谢道韫用“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比喻,巧妙地写出了大雪纷纷的样子,谢太傅很高兴;张岱的对联既工整又巧妙,同时还开了眉公的玩笑,眉公也很高兴。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11~20单元Revision HistoryContentsRevision History (2)Contents (3)第11单元 (4)1.1 乌鸦喜谀 (4)1.2 黠鼠 (5)1.3 粤令好谀 (6)1.4 子产受骗 (7)1.5 狮子王与豺 (8)2第12单元 (10)2.1 鹤亦知人意 (10)2.2 明义法师之鸠 (10)2.3 鹿亦有知 (11)2.4 喜嗔(chēn)之人 (12)3第13单元 (13)3.1 越人遇狗 (13)3.2 五不复猎 (14)3.3 隋候救蛇获珠 (14)3.4 华隆因犬获救 (15)3.5 齐人有好猎者 (16)4第14单元 (19)4.1 信始为布衣时 (19)4.2 天下有大勇者 (20)4.3 娥善歌 (22)4.4 相与和相 (23)4.5 南方多没人 (23)5第15单元 (26)5.1 公仪不受鱼 (26)5.2 震四知 (27)5.3 迂公修屋 (28)5.4 庖夫 (28)5.5 治驼 (29)6第16单元 (31)6.1 一生之计在于勤 (31)6.2 溥与七录斋 (32)6.3 用力多者收功远 (32)6.4 为者常成 (33)6.5 望梅止渴 (35)7第17单元 (36)7.1 云门与盲女偕老 (36)7.2 泰 377.3 二犬情深 (37)7.4 雁冢 (38)7.5 义犬报火警 (39)8第18单元 (41)8.1 谏议教子 (41)8.2 万年教子 (42)8.3 卞庄子刺虎 (43)8.4 势利鬼吴生 (44)8.5 偷鸡贼的托词 (45)9第19单元 (46)9.1 洪苦学 (46)9.2 王冕僧寺夜读 (47)9.3 欧阳修家教 (48)9.4 司马光幼时 (49)9.5 程门立雪 (50)10第20单元 (52)10.1 某误子 (52)10.2 高凤笃学 (52)10.3 王充市肆博览 (53)10.4 伯公肥大 (54)10.5 燕人返国 (54)第11单元1.1乌鸦喜谀原文粤西,近有荒村,多树木,上多栖乌鸦。
金属如何耐寒阅读答案【篇一:新世纪2013学年第一学期语文六年级期中考试】s=txt>语文试卷第一部分阅读(60分)一、文言文阅读(28分)(一)默写(8分)1.(1)洛阳城里见秋风,(《秋思》)(2)儿童急走追黄蝶,(《宿新市徐公店》)(3),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晚》)(4)会当凌绝顶,。
(《望岳》)(5),浓妆淡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雨后》)(6)嫦娥应悔偷灵药,。
(《嫦娥》)(7)高峰入云,。
两岸石壁,。
(《山川之美》)(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2——3题(3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2.本诗中的“星汉”是指(1分) 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开头两句以一个“观”字总领全诗。
b.“日月”四句转写实景,想象奇特。
c.最后两句为诗歌配乐演唱的附加语。
d.本诗语言精练、形象,意境深远。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4——7题(8分)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4.《两小儿辩日》选自(1分)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问其故()(2)及其日中如探汤()..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孰为汝多知乎?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小儿的争辩,对自然奥秘的探究精神值得肯定。
b.文章表现了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c.文章采用了心理描写的形式展开情节、表现人物。
d.文章注意通过不同的语气来表现人物的个性情感。
(四)阅读下文,完成8——11题(9分)高凤笃学高凤,字文通,南阳人也。
七年级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
(16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洗涤(dí) 嗥鸣(háo) 奠基(diàn) 目不窥kuī园B 选聘pìn 祈祷(qǐ) 气氛fēn 锲qì而不舍C 赫hè然污秽(huì) 涉shè猎迥jiǒng乎不同D 深邃suì滑稽jī字帖(tiè) 气冲斗dǒu牛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2分)A 斑斓懊悔妇儒皆知心会神凝B 崎岖徙劳感情震荡天然屏障C. 哽住磐石一拍即合当之无愧D 哺育滑稽和爱可亲死而后己3.下列语句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A.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B.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C.鲁迅先生好像听了所讲的什么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D.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粉白黛绿、花枝招展....的妇女们,笑语盈盈地说个不休。
B.体育健儿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C.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D.一大树盛开的槐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惹得蜜蜂们呼朋引伴,往来穿梭,要酿出最香甜的蜜来。
5.下列说法与课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A. 《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
B.邓稼先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C. 《黄河颂》是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D.作者是德国作家都德。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通过这半学期的努力学习,使我学到了许多新知识。
B. 我县教育局建立了以学校为主线的安全工作网络。
1.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选自《世说新语》)2.掩耳盗钟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选自《吕氏春秋》)3.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苟欲学不须资也(选自《初潭集》)4.画龙点睛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选自《水衡记》)5.蛇衔草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抱朴子云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也(选自《太平广记》)6.对牛弹琴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选自《弘明集》)7.秦武王偏听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群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末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选自《战国策》)8.杀驼破瓮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
驼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
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
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
如此痴人,世人所笑。
(选自《百喻经》)过去,有一个人,先在瓮里盛放了谷物。
一只骆驼到第一个瓮中吃谷物,头却没办法出来。
骆驼的头已经没有办法出来了,这个人就为这件事情担忧。
有一个老人过来对他说:“你不要愁,我教你出来的办法,你应该把骆驼的头砍下来,骆驼自然就能出来。
”这个人就立即用他的办法,拿刀砍下了骆驼的头。
杀了骆驼以后,又把瓮也弄破了。
像这样的痴人,世人都嘲笑他。
9.司马光破瓮救友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1.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选自《世说新语》)2.掩耳盗钟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选自《吕氏春秋》)3.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苟欲学不须资也(选自《初潭集》)4.画龙点睛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选自《水衡记》)5.蛇衔草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抱朴子云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也(选自《太平广记》)6.对牛弹琴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选自《弘明集》)7.秦武王偏听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群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末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选自《战国策》)8.杀驼破瓮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
驼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
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
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
如此痴人,世人所笑。
(选自《百喻经》)过去,有一个人,先在瓮里盛放了谷物。
一只骆驼到第一个瓮中吃谷物,头却没办法出来。
骆驼的头已经没有办法出来了,这个人就为这件事情担忧。
有一个老人过来对他说:‚你不要愁,我教你出来的办法,你应该把骆驼的头砍下来,骆驼自然就能出来。
‛这个人就立即用他的办法,拿刀砍下了骆驼的头。
杀了骆驼以后,又把瓮也弄破了。
像这样的痴人,世人都嘲笑他。
9.司马光破瓮救友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带翻译)(一)陆元方卖宅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辞不买。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①陆少保:字元方,唐朝人,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曾于.东都卖一小宅/于.我如浮云B、子侄以为言./我言.秋日胜春朝C、是.欺之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不.尔/尊君在不.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3、对于文中的陆元方,有人说他傻,有人赞他好。
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不学无术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闻.准入相/闻.之于宋君B、咏将去./去.后乃至C、准莫谕其意./意.与日去D、归取其传.读之/传.不习乎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3、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具有哪些优秀品质(三)列子学射【身】修养自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中.矣/一狼洞其中.B、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兄子.胡儿C、弗知.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退而习之./久之.,目似瞑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3、关尹子让列子“守而勿失”的是什么从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A、妻常之.田/夫君子之.行B、家以.农亩为业/静以.修身C、时.天暴雨/年与时.驰D、乃省./吾日三省.吾身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高凤笃学文言文
《高凤笃学》
“哎呀,这书可真好看呀!”我捧着一本故事书,正看得津津有味。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公园里玩耍。
我跑着跑着,看到了一棵大树下有个小哥哥正坐在那里专心致志地读书,他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连我跑到他身边都没察觉。
我好奇地凑过去问:“哥哥,你在看什么呀?”小哥哥抬起头,笑着说:“我在看《高凤笃学》的故事呢。
”“高凤笃学?那是什么呀?”我眨巴着眼睛问。
小哥哥便给我讲起了高凤的故事。
高凤啊,是个非常爱读书的人。
有一次,他在院子里晒麦子,突然天降大雨,可他一心只顾着读书,麦子都被雨水冲走了他都不知道。
还有一次,妻子让他看守院子里晒的稻谷,别让鸡来偷吃,可是他读书读得太入迷了,连鸡把稻谷吃了一大半都没发现呢!
我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哇,这个高凤也太好笑了吧,读书都读得这么痴迷呀!”小哥哥却很认真地说:“这才是真正爱读书的人呀,为了读书可以什么都不顾。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回到家后,我还在想着高凤的故事。
我问爸爸:“爸爸,高凤为什么那么爱读书呀?”爸爸摸着我的头说:“因为读书可以让他学到很多知识,让他变得更有智慧呀。
”我又问:“那我也要像高凤一样爱读书吗?”爸爸笑着说:“当然啦,读书可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呢。
”
从那以后,我也开始努力读书,虽然我可能做不到像高凤那样痴迷,但我也渐渐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读书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知识的大门;读书又像一艘小船,能带我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难道不是吗?
我想说,高凤笃学的精神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呀!我们都应该像高凤一样,热爱读书,从书中汲取力量,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