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1
OBE理念下新工科实践育人模式研究与探索实践
李晶晶;童艳;贾雪松;都娟
【期刊名称】《进展》
【年(卷),期】2024()1
【摘要】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为进一步改造升级传统优势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市场和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及时调整实践教学内容,以工程教育认证
理念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行业和企业走访调研、召开论证会、座谈会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思路和方法,深层次地研究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案和具体实施路径,
以企业资源为合作平台,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专业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三业”融合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全面对接,提升人才的市场竞争力。
【总页数】3页(P43-45)
【作者】李晶晶;童艳;贾雪松;都娟
【作者单位】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OBE理念下研究生课程“理论+案例+实践”耦合模式的教学方法探索——以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表面物理化学课程为例
2.新工科背景下OBE理念驱动的应用型民办高校大数据专业课程群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产教协同育人背景下基于OBE-CDIO理念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专业综合技能实训课程为例
4.新工科
背景下汽车相关专业“知行合一”思政实践育人模式的探索与研究5.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专业认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r——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网络工程专业为例
刘浩;盛正发
【期刊名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3)003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作为一种行业主导的专业教育质量评价方法,对于引导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和质量保障提供了一种可靠而有效的办法,而现有的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符合专业认证的要求.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网络工程专业为例,基于专业认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应与产业界合作,共同确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产教融合,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深化人才培养过程的改革,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手段;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总页数】4页(P94-97)
【作者】刘浩;盛正发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务处,湖南娄底417000;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应用型本科院校材料化学专业教学改革探析r——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 [J], 胡继林;胡传跃;刘鑫
2.基于校企合作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 [J], 张立焕;
3.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 [J], 蒋毅;王金稳
4.新时代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 [J], 蒋成
5.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质量控制探析——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 [J], 李静波;郑伟;刘秀;金晨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收稿日期:2023-01-25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213F2GPTD003E );东北电力大学教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J202051)作者简介:吕楠(1987-),副教授,研究方向:功能材料,。
安徽化工ANHUI CHEMICAL INDUSTRYVol.49,No.5Oct.2023第49卷,第5期2023年10月基于OBE 理念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及持续改进机制——以“化工分离工程”课程为例吕楠,郑胜,张誉腾,王帝淞,杨春华,李强(东北电力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12)摘要: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背景,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以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开设的“化工分离工程”课程为例,介绍了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及持续改进机制。
研究结果可为化工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业认证;分离工程;课程目标;持续改进doi :10.3969/j.issn.1008-553X.2023.05.036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53X (2023)05-0158-05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针对高等教育开设的工程类专业,其由专业机构进行专业性认证,旨在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入工业界从业提供国际承认的预备教育质量保证。
2016年中国正式加入了“华盛顿协议”。
近年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成为国内工科专业的发展趋势,它不仅可以规范专业建设,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就业、升学以及长期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增强了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1-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旨在全面提高我国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开展工程认证对专业的发展意义重大[3-4]。
工程认证标准的底线是要求建立面向产出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质量评价机制。
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080403)一、专业介绍材料化学专业始建于1992年,现已形成无机非金属和高分子材料两个稳定学科方向。
以此为基础,建成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学位授权点,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硕士点。
本专业拥有省级化学专业基础课程优秀教学团队、校级材料化学本科专业优秀教学团队。
现有专任教师42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5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31人;专任教师中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宝钢教育教师奖1人。
本专业依托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本科教育创新高地等平台对本科生进行培养。
目前本专业拥有3门省级精品课程,出版教材9本。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化学理论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牢固掌握材料制备(或合成)、材料加工和改性、材料结构与性能测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素质、创业精神、国际视野、沟通和组织能力的复合型及创新型人才。
培养目标1: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目标2:可以继续攻读材料化学、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培养目标3:毕业5年后,既可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研发,生产技术开发和过程控制,材料应用等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也可承担相关领域的教学、科技管理和经营工作。
三、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化学理论及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材料化学专业理论和实践的基本训练,养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较强的创业、创新意识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的知识、具备的能力和养成的素质:1.毕业生应掌握的知识1-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2:掌握材料制备(或合成)技术、材料加工和改性技术、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分析方法;1-3:熟悉国家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科技开发及相关产业的政策和法规,国内外知识产权方面法律法规;2.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2-1:具有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能力;2-2: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2-3:具有一定的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和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2-4:具有对实验条件及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撰写论文的基本能力。
大 学 化 学Univ. Chem. 2021, 36 (11), 2105043 (1 of 9)收稿:2021-05-17;录用:2021-06-15;网络发表:2021-07-01*通讯作者,Email:**************基金资助: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有机化学;2020年杭州师范大学有机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2021年杭州师范大学教学建设和改革项目;化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项目(2019年度)•专题• doi: 10.3866/PKU.DXHX202105043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化学类专业特色建设与实践——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李万梅,霍杰,王民,曾晓飞,章鹏飞*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浙江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杭州 311121摘要: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结合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2020级化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修订,重新审查了化学师范专业培养计划中存在的问题,从构建“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对应矩阵、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等方面着手,总结和凝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化学教育人才培养特色,持续推进化学师范专业特色建设。
关键词:专业认证;地方高师院校;化学师范;专业特色建设;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O6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Chemistry Special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ormal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Taking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Wanmei Li, Jie Huo, Min Wang, Xiaofei Zeng, Pengfei Zhang *Experimental Chemistry Teaching Center of Zhejiang Province, College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1121, China.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ormal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based on the reform and revision of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for chemistry (normal) specialty of grade 2020 at the Schoo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this paper reexamin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program of chemistry normal specialty, from the aspects of constructing the corresponding matrix of “training objectives-graduation requirements” and “graduation requirements-curriculum system”, optimizing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and strengthening experiment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The goal is to summarize and ref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emical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centered on students’ development, and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hemical normal specialty.Key Words: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Local higher normal university; Chemistry normal specialty;Specialty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Talent cultivation在国家推进“新工科”和“一流专业”建设以及教育部全面实施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背景下,高校师范专业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面向工程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法研究——以“信号与
系统”课程为例
王丽;王威;张杨梅
【期刊名称】《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年(卷),期】2024()2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强调“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课程目标达成是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的重要依据,课程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组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确定了合理的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法,将其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具体化,构建了毕业要求、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之间的支撑矩阵。
课程组设计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和评价细则,对“信号与系统”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客观评价,针对达成情况提出了改进措施,以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总页数】6页(P12-16)
【作者】王丽;王威;张杨梅
【作者单位】西安航空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G434
【相关文献】
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法研究\r——以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过程控制\"课程为例
2.面向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现代工程机械"课程目标达成度三维评价方法与实践
3.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4.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机制与方法5.工程教育认证视域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机制——高分子化学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化工专业教学改革启示作者:毕颖刘桂萍李文秀王国胜李漫红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4年第05期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旨在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质量。
叙述了我国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认证发展情况,提出了本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继续扩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认证的必要性,并对本专业未来的教学改革方向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改革作者简介:毕颖(1978-),女,辽宁营口人,沈阳化工大学督导中心,讲师。
(辽宁沈阳 110142)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057-02专业认证是由专业性认证机构组织该专业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对专业性教育学院及专业性教育计划实施的专门性认证,其目的是保证与提高专业教育质量。
《华盛顿协议》是最早的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的国际互认协议,1989年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6个国家的工程专业团体发起成立,旨在通过校准、系统的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保证工程教育质量,为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奠定基础,是国际工程师互认体系的六个协议中最具权威性、国际化程度较高、体系较为完整的“协议”,也是加入其他相关协议的门槛和基础。
目前共有15个正式成员、5个预备成员。
一、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概况我国的工程教育认证始于2006年5月,由教育部、人事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学会)代表组成了教育部授权的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2013年1月中国正式提交加入《华盛顿协议》申请,同年6月中国科协代表我国顺利加入《华盛顿协议》,被接纳为预备成员。
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旨在构建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推进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构建工程教育与企业界的联系机制,增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国际竞争力。
第7卷第5期V ol.7No.52016年10月CHUANGXIN YU CHUANGYE JIAOYU Oct. 2016基于“大工程观”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陈志永,林高用,李周,张红媛(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摘要] “大工程观”理念被工程教育界广泛认同,为现代社会所需要工程师的教育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
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探讨了在复杂工程背景下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
实践表明,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推动下,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工程实践教育和创新与个性化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得到稳步提升。
[关键词] “大工程观”;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6)05−0078−04所谓“大工程观”教育理念,就是在科学和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将社会、经济、道德、环境等因素融入工程教育与教学。
“大工程观”教育理念自1993年被麻省理工学院院长乔尔.莫西斯提出后,在美国教育实践中逐渐发展和完善,现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体系,被教育界广泛认同。
我国2006年开始建立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并于2013年成为《华盛顿协议》第21个成员,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重大改革时期的到来。
2015年我国工程教育认证中的标准毕业要求围绕“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强调了12个方面的能力或素质,分别是: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
从中可以看出,工程教育强调的核心包括三个方面,即: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多学科交叉和多方面的能力,以及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解读我国工程教育认证体系标准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
-091-2019年第1期(总第149期
)摘 要:文章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将工程概念应用于理论课程、综合实验、专业实习等材料化学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并加强工程教育的概念和意识,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并以不同课程为典型案例强调工程意识的重要性。
关键词:专业认证;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1-0091-01
一、理论课程中渗透工程意识为了使学生建立工程观念的意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渗透工程观念的意识,结合具体的理论知识提出工程概念,并适时地与学生进行探讨。
同时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仿真教学平台模拟各种工程实际问题,针对不同信号反馈、工况参数和操作流程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强化工程观念。
比如,材料加工与成型课程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平台课,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
同时课程涉及不同的加工成型方法、成型的原理以及成型的理论基础知识。
在理论授课中注重培养学生建立工程概念的意识,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更进一步地积累工程经验,强调在理论课中渗透工程意识的重要性。
二、综合实验中强化工程意识材料化学实验室能够独立承担材料化学专业学生的综合实验任务,具备综合性和研究性的特点。
在实验过程中,每名学生都是工程实验的设计者、实践者和完成者,必须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且具备团队协作精神,互相讨论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及时捕捉工程实践问题。
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综合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学生的实验方案和操作情况,及时发现工程问题、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开拓学生工程思维意识。
通过问题的提出和有效的解决,学生可以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中,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比如,材料测试方法这门综合实验课考查学生分析仪器的操作能力、分析方法的设计与实施能力以及知识转化与应用能力。
一方面,学生将理解的仪器分析原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来;另一方面,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针对材料制备、表征等研究工作中的分析环节。
学生要在理解仪器分析原理及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明确正确仪器操作规程和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其性能参数、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并提高自身的材料分析能力,在综合实验中强化工程意识。
三、专业实习中体会工程观念生产实习是各个高等院校主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贯彻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的桥梁和纽带。
生产实习环节能使学生初步获得组织和管理生产的知识,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其在生产实践中调查研究、
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学生参与企业技术人员的讨论会可以运用课堂所学过的理论和知识对其中一个实习车间的生产工艺进行系统总结,对实习中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改进设想和建议。
将工程概念的意识应用于材料化学专业的理论课程、综合实验、专业实习等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
并加强工程教育的概念和意识,能够使材料化学专业得
到国际工程教育和工程资格的认证,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学校要始终保持以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为首要教学目的和教学指导方针,在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工程概念和工程意识推广到综合实验和生产实习中,并将工程培养模式应用到各个环节中,推行材料化学专业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孙春玲,钱明明,吴绍艳.基于专业认证与双证书联动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高教
探索,2014(3).
[2]鲍洁.专业认证: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2).基金项目:哈尔滨理工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420170010)。
作者简介:王辛(198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
高级工程师,博士,教师,研究方向:材料化学与加工。
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王辛,李学问,李东平,杨桂欣
(哈尔滨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