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 格式:ppt
- 大小:750.00 KB
- 文档页数:23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一、甲烷的存在、结构1.存在甲烷是天然气、沼气、油田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
2.分子结构甲烷的分子式是CH 4;电子式是;结构式是。
实验证明,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其中四个C—H 键长度和强度相同,夹角相等。
提醒有机化合物必须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如CO 、CO 2、碳酸及其盐等。
常见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以甲烷为例)表示方法含义分子式:CH 4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可反映一个分子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最简式(实验式):CH 4表示物质组成的各元素原子最简整数比的式子电子式:用小黑点等符号代替电子,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成键情况的式子结构式:①具有化学式所能表示的意义,能反映物质的结构;②表示分子中原子的结合或排列顺序的式子,但不表示空间构型球棍模型:小球表示原子,短棍表示价键(单键、双键或三键)比例模型:用不同体积的小球表示不同大小的原子二、甲烷的性质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与空气相比)水溶性无色气体无味比空气小极难溶2、化学性质通常状况下,甲烷比较稳定,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反应,与强酸、强碱也不反应。
但在特定的条件下,甲烷也会发生某些反应。
1.氧化反应(燃烧)(1)化学方程式:CH 4+2O 2――→点燃CO 2+2H 2O 。
(2)现象:甲烷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燃烧现象检验产物方法现象结论淡蓝色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生成了H 2O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变浑浊生成了CO 22.取代反应(1)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2)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①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 装置:a.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b.试管内壁有油状液滴出现;c.试管中有少量白雾;d.试管内液面上升;e.水槽中有固体析出B 装置:无明显现象实验结论CH 4与Cl 2在光照时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有关化学方程式为②产物性质CH 3ClCH 2Cl 2CHCl 3CCl 4状态气体均为油状液体水溶性都难溶于水点拨无论CH 4和Cl 2的比例如何,发生取代反应的产物都是CH 3Cl 、CH 2Cl 2、CHCl 3、CCl 4和HCl 的混合物。
《甲烷》教学设计《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以典型有机物甲烷为切入点,从结构的角度适当加以深化,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
学生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已经对甲烷的分子式、存在和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本节课是学生在高中阶段首次接触有机物结构与性质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目的是使学生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为以后的有机教学打下一个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既有一定的理性思维和空间想象又有实验的感性认识,同时引入了一个新的反应类型——取代反应。
教材重点:甲烷的结构和取代反应。
教材难点: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和取代反应发生的实质。
2、学情分析所面向的学生是胜利油田所在地东营市高中的学生,几乎每家都是用天然气作燃料。
学生在初中已经了解了甲烷是天然气、沼气、煤矿坑道气等的主要成分。
在元素周期律这一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有关物质结构的上位概念,应当在有机化合物的学习中抓住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头脑中逐步建立起有机物的立体结构模型,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打好基础。
二、教学方案设计1、教学目标②_x0001_通过情境教学,了解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研究思路;②通过理论假设、实物西红柿桔子模拟模型、动画展示,掌握甲烷的正四面体构型,能初步构建有机物的空间结构;③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取代反应原理,体会有机反应与无机反应的区别,并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教法与学(1).教学方法“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并与实验探究、多媒体有机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和谐的课堂。
(2).学习方法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充分的进行探究和讨论、交流。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特点。
3、教学思路采用板块教学,分为四个学习板块。
即:板块一:甲烷的物理性质;板块二:甲烷的结构探究;板块三:甲烷的氧化反应;板块四:甲烷的取代反应。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须修2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学法策略、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设计,敬请各位老师指导。
一、教材分析《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机化学知识的内容。
教材没有完多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
起点低,强调知识与应用的融合。
以典型有机物甲烷为切入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知识出发,介绍甲烷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不盲目扩充代表物的性质和内容,不涉及类物质的性质,从结构的角度适当加以阐释,初步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的认识关系。
二、学情分析有机化学是化学中的重要分支,对学生而言,一切都是新的,学生没有任何框架。
但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已经知道甲烷是一种化石燃料,可以燃烧,能从甲烷的组成上认识燃烧反应的产物。
而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以甲烷为基础,带领学生进入有机化学的领域。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甲烷的存在;2.掌握甲烷的电子式、结构式和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3.掌握甲烷的重要化学性质,并理解取代反应的含义;4.了解甲烷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探讨甲烷结构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2.掌握甲烷性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观点;3.运用微观动画体验甲烷空间结构和取代反应历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初步形成对有机化学领域的学习兴趣;2.认识化学微观世界分子结构的立体美;3.能够关心环境、能源、安多等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甲烷的结构;2.甲烷的化学性质。
(二)难点:1.甲烷的空间结构;2.甲烷的取代反应。
五、教学方法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主探讨甲烷结构;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分析、归纳甲烷化学性质;采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激发兴趣,层层推进;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有意注意。
六、教学过程下面我来重点阐述我的教学过程,根据本课的内容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分为四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