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联系观 理科班
- 格式:ppt
- 大小:2.56 MB
- 文档页数:25
高二政治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东莞市光明中学高三政治备课组元梓酬)2019-2020年高二政治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一、课本知识整合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之间以及的、、。
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P54(1)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运用范围:凡涉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到、、、、”“有利于、、、有利于、、、”注意:A、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B、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C、任何事物都和周围的事物联系着D.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有区别的。
【例1】在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其计算结果却发生很大的不同。
在很多其他领域也发现了类似现象。
对这类现象的研究形成了混沌学。
混沌学深化了哲学因果论和规律论的原理,它更深刻地表明①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②普遍联系实际上指的是普遍的偶然联系③看似随机、偶然的现象背后是有其规律的④规律是必然的联系,因此混沌现象无规律可循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例2】循环经济体现了现代的思维模式和活动方式,其哲学依据是①普遍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②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④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被发现和利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联系的客观性原理P55(1)原理内容:P55。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切忌主观随意性。
注意: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见P55)【例3】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面临着资源缺乏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
在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某企业利用当地丰富的小麦资源生产味精,形成了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构建起粮食加工和养殖产业链,实现了生态农业产业化。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系统的含义与特征,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综合性思维方式;2、树立全局观,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或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努力把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
3、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学习重难点】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1)含义不同。
整体是事物的的和发展的,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的或发展的,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2)二者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
整体居于地位,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的地位,部分和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1)相互依赖:整体离不开。
整体是由构成的,离开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也离不开。
部分是的部分,离开了,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2)相互作用: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作用。
3、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关系的重要意义1)我们应当树立观念,立足,统筹,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我们必须重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什么是系统?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2、系统的基本特征基本特征: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等特征。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2)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3)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从而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各种优化的方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一、本单元的地位从知识目标来看,本单元是在上一单元的基础上,进一步追问世界是怎样的,世界以怎样的状态存在和发展,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什么?这些问题依然没有跳出“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一主题。
如果说第二单元是从物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关系的角度,回答了“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那么,本单元则侧重于从方法论的角度回答“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一主题,用思想方法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世界是怎么样的”壮丽画面。
这一内容从学科逻辑的角度来说,属于辩证法的范围。
因此,本单元也可以看作是第二单元的续篇。
从能力目标来看,本单元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否定观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来看,本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立场,自觉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方法认识和改造世界,自觉反对和抵制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牢固树立和坚决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之,本单元在全书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上承第二单元“我们如何看待周围的世界”,下启“如何认识社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全书的终结和归宿,为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进行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方法论准备。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从思想方法的角度回答“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发展观点、矛盾观点是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基本回答。
因此,本单元共设计了四课、一个综合探究。
第七课讲联系的观点,第八课讲发展的观点,第九课讲矛盾的观点,第十课讲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
综合探究讲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高考考点:(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课前复习案【考点梳理】依据下列问题,整理教材相关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_ __ _的观点和_ 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1.联系的含义是什么?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联系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点拨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的联系。
联系是有条件的。
2.联系客观性的含义是什么?自在事物与人为事物的联系为什么都是客观的?3、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点拨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点拨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是不矛盾的。
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
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
所以,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不能改变联系。
这一原理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五个统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关系;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系;载人航天是一个系统工程(神舟飞船、嫦娥工程)。
4.联系的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何意义?联系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5、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与方法论各是什么?这一原理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一事举而三役毕;一箭双雕;一招不慎,全盘皆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两个大局;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维护中央权威,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反对民族分裂势力,实现祖国统一;坚持集体主义。
参赛教案:教案背景: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剖析生活实例;并能够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设计方案,培养和锻炼综合性思维。
同时,学会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佳目标。
过程与方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等相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具有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教学重点和难点: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设计思路: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实例之中,引导学生在实例中分析提炼观点,通过讨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觉悟。
二、教学过程:激趣导入:播放歌曲《北京欢迎你》并播放29届奥运会各团体图片这首歌大家很熟悉,北京欢迎你,中国欢迎你!,听到这首歌、看到片头的图片你会想到什么?想到北京奥运会,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每个冠军的成绩背后都包含着每个团队无数人的努力,这从哲学角度来说就体现了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今天我们共同探究这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区别】师:那么什么是整体,什么是部分师:现在我们一起重温一下奥运会的精彩瞬间(视频:,女子体操团体决赛)并从中体会的含义。
1、播放:女子体操队队员图片及团体图片2、历届奥运女子体操团体冲金回顾(参课件)你能不能分析一下什么是整体,什么是部分呢学生发言、教师总结静态上、动态上的含义引导学生举例,那么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1、播放视频片断《体操队员的选拔与替换》2、设置问题:江钰源、邓琳琳能自由选择是否进入国家队吗?是否能自主决定参加或者不参加哪个项目的比赛?这共同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整体和部分地位和作用不同,整体处于主导的地位,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整体发挥着统率的作用而部分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