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研究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453.12 KB
- 文档页数:6
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技术
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Biofilm-Biological Floc Technology)是一种用于水体处理的生物处理技术。
该技术通过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膜和絮团的形成和发展来处理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在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中,微生物通过将有机污染物附着在
其表面来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
首先,微生物膜在水体中形成,它们可以附着在固体表面上,如生物膜流化床反应器内的生物载体,或存在于水体中的悬浮物表面形成絮团。
这些微生物膜和絮团提供了庇护所和环境,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随着时间的推移,微生物在膜和絮团中逐渐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相互作用并分解有机污染物,形成稳定的环境以维持其活动。
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可用于处理各种
水体中的有机化合物,如废水、河水、湖水等。
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它具有高效处
理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的能力,能够达到较高的去除率。
其次,该技术不需要使用化学药剂,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还可以同时处理多种有机物质,提高了处
理效率。
然而,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技
术的操作和管理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另外,技术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负荷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改进。
总的来说,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水体处理技术,
具有去除有机污染物效率高、对环境友好等优点,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有望在水体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生物絮团技术特点及其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概述生物絮团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悬浮物进行团聚和沉降的技术,其在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生物絮团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技术特点生物絮团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环保性1.:生物絮团技术采用微生物处理废水,无需添加化学药剂,避免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高效性2.:微生物能够迅速团聚悬浮物形成絮凝物,由于微生物具有吸附性能,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粒。
节能性3.:相比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生物絮团技术不需要投入大量能源,节约了能源消耗。
稳定性4.:经过优化设计的生物絮团技术能够提高微生物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对废水中的波动能够做出快速响应。
低成本5.:采用生物絮团技术可以降低废水处理的成本,一方面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另一方面减少了废水处理设备的维护费用。
对虾养殖中的应用生物絮团技术在对虾养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质净化对虾养殖需要保持水质清洁,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生物絮团技术可以去除水中的浮游生物、有机物和悬浮颗粒等,有效提高水质。
饵料保存对虾养殖中,合理使用饵料对虾的生长至关重要。
生物絮团技术可以去除水中的浮游生物和颗粒物,减少饵料的浪费,提高饵料利用率。
病害预防对虾养殖中常常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害的威胁。
应用生物絮团技术可以去除水中的病原体,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提高对虾的健康状况。
水产养殖循环利用生物絮团技术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水产养殖的循环利用,减少废水的排放,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防止养殖环境恶化通过生物絮团技术处理废水,可以避免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对养殖环境造成污染,保护养殖场周围的生态环境。
结论生物絮团技术以其环保、高效、节能的特点在对虾养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应用该技术,可以改善对虾养殖的水质状况,提高对虾的生长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与传统的废水处理技术相比,生物絮团技术在对虾养殖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微生态制剂作用机理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在水产养殖领域,微生态制剂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养殖辅助手段。
它不仅能够改善养殖环境,还对水产动物的健康和生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以及它在水产养殖中的具体应用。
一、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1、改善水质水产养殖中,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动物的生存和生长。
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微生物,如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能够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如残饵、粪便等,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同时,它们还能吸收和利用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降低这些物质的浓度,从而有效地改善水质,为水产动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2、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在养殖环境中占据优势地位,通过竞争生态位、分泌抗菌物质等方式,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例如,乳酸菌能够产生乳酸,降低环境的 pH 值,抑制病原菌的生长;芽孢杆菌可以产生抗生素类物质,对病原菌起到拮抗作用。
3、增强水产动物的免疫力有益微生物可以作为免疫刺激剂,激活水产动物的免疫系统。
它们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球蛋白,提高吞噬细胞的活性,增强水产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此外,一些有益菌还能够定植在水产动物的肠道内,形成生物屏障,阻止病原菌的入侵,从而提高水产动物的抗病能力。
4、提供营养物质某些微生态制剂中的微生物能够合成维生素、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可以被水产动物直接吸收利用,补充其营养需求,促进生长发育。
二、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1、饲料添加剂将微生态制剂添加到水产动物的饲料中,可以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有益菌在动物肠道内能够分泌消化酶,帮助分解饲料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使其更容易被吸收。
同时,微生态制剂还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健康,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
2、水质调节剂定期向养殖水体中泼洒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地净化水质,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光合细菌强化生物絮团替代饵料对罗非鱼生长水体环境及水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光合细菌强化生物絮团替代饵料对罗非鱼生长水体环境及水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通过对光合细菌的作用、生物絮团在饵料中的应用、罗非鱼生长水体环境的影响以及水体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光合细菌强化生物絮团替代饵料对罗非鱼生长具有积极影响,有助于提高罗非鱼的生长速度与免疫力,同时能改善水体环境,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并且对水体微生物多样性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维持水体生态平衡。
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对罗非鱼养殖业和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光合细菌、生物絮团、罗非鱼、生长水体环境、水体微生物多样性、替代饵料、影响、结论、研究、重要性、光合细菌强化、生物学、环境科学1. 引言1.1 研究背景光合细菌是一类特殊的微生物,具有植物和细菌双重特性,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同时还能利用有机物进行呼吸作用。
光合细菌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水体中有机物质的降解和循环,维持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物絮团是一种微生物聚集体,由细菌、真菌、藻类等微生物构成,能够在水体中吸附大量的有机和无机颗粒,形成细菌膜,同时还能释放生长因子和酶类。
在水产养殖中,生物絮团被广泛应用于饵料中,能够提高食物的稳定性和营养价值,促进鱼类生长。
随着人类对水产养殖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饵料并不能满足罗非鱼等养殖鱼类的生长需求。
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光合细菌强化生物絮团替代传统饵料对罗非鱼生长水体环境及水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光合细菌强化生物絮团替代饵料对罗非鱼生长水体环境及水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具体目的包括:1. 研究光合细菌在饲料中的作用机制,探讨其对罗非鱼生长的促进作用以及对水质的改善效果;2. 分析生物絮团在饲料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其对水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罗非鱼生长提供更适宜的生态环境;3. 探讨罗非鱼生长水体环境的影响因素,包括营养盐浓度、溶解氧、水温等,以及如何通过光合细菌强化生物絮团替代饵料来改善这些影响;4. 推动对水体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揭示不同饵料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水体生态平衡提供科学依据;5. 综合分析光合细菌强化生物絮团替代饵料对罗非鱼生长水体环境及水体微生物多样性的综合效果,为养殖业提供更加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基于生物絮凝技术的水产养殖模式一、基本原理生物絮凝技术基于生物菌株的特殊代谢产物,这些微生物通过菌株的代谢活动,产生一种特殊的有机物质,通过化学反应使水中的悬浮颗粒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从而增加了沉降速度,提高了水质的清澈度。
同时,这些微生物菌株还可以通过吸附和分解水体中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净化水质。
二、应用于水产养殖的模式在水产养殖中,生物絮凝技术可以应用于水池的净化和废水处理等方面。
以下是一种基于生物絮凝技术的水产养殖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1.养殖水体净化:将适合生物絮凝技术的微生物菌株添加到养殖水体中,菌株通过代谢活动促进水中悬浮颗粒的聚集沉降,提高水质的透明度和清澈度。
同时,这些菌株还可以吸附和分解水中的废物和有害物质,净化水质。
2.废水处理:将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收集起来,通过生物絮凝技术来处理。
首先将废水中的悬浮固体颗粒先聚集沉降,然后通过过滤等方式将固体颗粒分离出去,得到较为清澈的水质。
接下来,将分离出去的固体颗粒进行处理,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或其他废物处理技术进行处理和利用。
三、优势和应用前景1.清澈度提高:生物絮凝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水质的透明度和清澈度,有利于鱼类和贝类的生长和繁殖。
2.水质净化:生物菌株可以吸附和分解废物和有害物质,净化水质。
这有助于减少养殖过程中因污染物积累而导致的疾病和死亡率。
3.资源回收:通过废水处理和废物处理,可以对废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提高养殖系统的环境可持续性。
基于生物絮凝技术的水产养殖模式在水产养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提高水质的清澈度和净化水质,可以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通过废物的处理和资源回收,可以降低养殖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养殖系统的可持续性。
因此,基于生物絮凝技术的水产养殖模式是未来水产养殖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深⼊探讨!对虾养殖中⽣物絮团技术!⽼师您好,我这边准备构建⽣物絮团,是否能对构建⽣物絮团知识给出的⼤体操作。
不知⽼师可否再补充点关键知识?您好,我们对⽣物絮团技术在实践中的了解也并不多,⽬前只是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只是在我们的⼀些⼯⼚化和⾼位池养殖客户中,出现过⽣物絮团现象,所以,将此类案例拿来探讨⼀下,出现类似⽣物絮团现象的客户,存在以下⼀些共同的特点:1.有底曝⽓设备,同时曝⽓频率⽐较⾼,极端的是24⼩时曝⽓,这符合⽣物絮团对溶解氧要求⾼的特点,毕竟我们要培育的是由⼤量微⽣物细胞组成的絮团,⽔体中的含菌量是极⾼的,这肯定是需要较多的溶氧的;2.这些客户⽤乳酸菌的量和频率也⽐较⾼,更重要的是,同时泼洒的糖(葡萄糖,红糖,或糖蜜)量也⽐较⾼,这也符合微⽣物⽣长繁殖需要较⾼的碳氮⽐的原理和特点;3.这些客户都是⾼密度养殖的多,这意味着投饵料巨⼤,⽔体中存在含量较⾼的总氮,配合经常泼洒糖碳源,所以,形成⽔体中不仅碳氮⽐⽐⼀般⽔产养殖户⾼,⽽且碳和氮的总量也⾼的特点,⽔⾊明显偏深和浓;这样,在⽔体中形成有机碎屑(微⽣物菌胶团的附着点)的机会也更多,所以,更容易引发⽣物絮团的形成;4.这些客户的⽔体理化指标中,看似⽔⾊浓厚,但检测氨氮和亚硝酸盐,并不超标,⽽PH值普遍偏低,这些特征也符合⽣物絮团理论,即因为海量的微⽣物絮团,往往⽔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不会超标,同时,由于藻类少,光合作⽤弱,增氧靠曝⽓,所以,PH值也是偏低的;所以,要形成⽣物絮团,是需要⼀定的条件的,甚⾄我认为应该是⽐较苛刻的条件的,并不是每⼀个⼈都能做得到极致的,但是其实,我们并不⼀定要做到极致,我们可以做到半⽣物絮团就可以了,极致的⽣物絮团,往往只是室内⼯⼚化养殖才能做到的;⽽且这种⽣物絮团,需要⽐较精细的⼈⼯维护,不适合粗放的养殖管理,要计算糖的泼洒量,和菌的泼洒量的掌握,以维持海量的菌不断地有营养供给它,但⼜不能过多的供给(供给量过多过快,也会造成氨氮和亚硝酸盐超标),也不能过少的供给(供给营养的速度过慢过少,则会造成⽣物絮团的崩溃),所以,我们也发现,在我们的这些客户中,出现⽣物絮团,也只是偶尔的出现,过⼀段时间⼜消失,过⼀段时间⼜出现了,只能解释成为,条件适合时会出现,条件不适合时消失了;在外塘⾼位池中,⽣物絮团还存在与藻的共⽣和竞争关系,藻类与⽣物絮团竞争有限的微量元素,和竞争有限的总氮,⽽在能量的获得上没有竞争关系(藻要的是光能,菌要的是有机或化能),在碳源的获得上也没有竞争关系(藻要的是⼆氧化碳,菌要的是糖碳),存在竞争关系的微量元素和氮,主要来⾃于对虾饲料中,以及适当的⼈⼯泼洒补充。
生物絮团是什么生物絮团养殖技术功能分析生物絮团是什么?生物絮团养殖技术功能分析。
2005年在印度尼西亚实验成功的生物絮团技术是目前比较看好的可以有效增产的水产养殖技术,尤其是在养虾行业,人们翘首以盼,下面我们来介绍了、下这个技术的原理和相关的功能。
生物絮团生物絮团是养殖水体中以好氧微生物为主体的有机体和无机物,经生物絮凝形成的团聚物,由细菌、浮游动植物、有机碎屑和一些无机物质相互絮凝组成。
生物絮团技术是指通过操控水体营养结构,向水体中添加有机碳物质,调节水体中的C/N比,促进水体中异养细菌的繁殖,利用微生物同化无机氮,将水体中的氨氮等养殖代谢产物转化成细菌自身成分,并且通过细菌絮凝成颗粒物质被养殖动物所摄食,起到维持水环境稳定、减少换水量、提升动物免疫力、提高养殖成活率、增加产量和降低饲料系数等作用的一项技术,它被认为是解决水产养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和饲料成本的有效替代技术。
生物絮团技术的功能1、除氮净水通过调整碳氮比(C/N>10),异养微生物以水体中的有机碳为能源可将水体中的亚硝氮,氨氮等氮素转化为自身蛋白质,从而起到降低水体氨氮、亚硝酸盐,调控水质,降低养殖系统换水量甚至显现零换水的作用。
其除氮作用效果高于藻类,更是硝化细菌5-6倍,并且其作用效果不受浊度、光照等天气因素的影响。
Azim(2008)和Hari(2006)在零换水系统的罗非鱼和对虾养殖中应用生物絮团技术都起到70%以上的除氮。
2、提供饵料生物絮团形成后可被养殖动物采食,转化为自身蛋白质,提高饲料蛋白利用率,实现营养物质的循环再利用,Kochba(2009)和Burford等(2009)都通过15N标记法证实了罗非鱼和凡纳滨对虾可摄食水体中的生物絮团。
Avnimelech利用生物絮团技术在Pacific Aqua养殖场进行罗非鱼养殖,认为罗非鱼40%的体重增长来自于生物絮团。
Kuhn等(2009)利用罗非鱼的养殖废水和红糖培养出生物絮团,并制成饲料投喂凡纳滨对虾,其较对照组饵料系数降低了0.3-0.4。
生物絮团对水产动物生长、消化及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于哲;李良;朱瑞;吴莉芳;李民;段晶;王婧瑶【摘要】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具有改善养殖池塘水质、降低饲料转化率、增强水产动物免疫力等优点,被认为是解决当前集约化养殖问题的有效技术之一,目前已在国内外经济、生态、社会上取得了良好效益.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生物絮团对水产动物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力、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及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絮团技术能够促进水产动物生长、提高消化酶活力、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升抗氧化能力、节约水资源、降低饲料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将生物絮团技术与其他养殖技术相结合,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养殖水体中氮、磷等污染物,提高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前景广阔.【期刊名称】《渔业现代化》【年(卷),期】2019(046)002【总页数】7页(P15-21)【关键词】生物絮团;生长性能;消化性能;水质指标【作者】于哲;李良;朱瑞;吴莉芳;李民;段晶;王婧瑶【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生产及产品质量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 130118;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生产及产品质量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 130118;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生产及产品质量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 130118;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生产及产品质量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 130118;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生产及产品质量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生产及产品质量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 130118;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生产及产品质量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 1301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56随着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发展,饲料的需求量日益增加[1]。
生物絮团技术在罗非鱼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的应用实例作者:根源水产 张许光水产养殖产业现状 水 首先,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国内的水产养殖特征也逐渐趋向于高密度、高消耗、高排放。
尽管存在品质、疾病和安全风险等限制,但市场需求和资源压力促使国内养殖者追求高产甚至是超高产。
国内草鱼可亩产4000斤/亩,广东加州鲈可达10000斤/亩、生鱼更是可以达到16000斤/亩,福建漳浦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更是达到10000斤/亩的水平,然而这高产的背后是伴随着对饲料的高消耗,对水质的高污染和对环境的高排放。
再者,饲料利用率普遍偏低,氮排放量日日超标。
可以说现在的饲料中75-80%的氮,以氨氮、残饵和粪便的形式存在于水体中。
以35%的蛋白含量计算,仅按4000斤饲料/亩/年,1年会向池塘中排放67.2kg氮,氮日增加量为1.62mg/,如不采取措施,池塘废氮必将超负荷。
还有,传统池塘养殖核心技术远落后于产业发展现实。
传统的看水养鱼经验已经跟不上现实需求,同样基于藻类调控的水质管理已经解决不了产生的问题。
我国的水产养殖进入了微生物群落管理时代,微生物群落将取代藻类成为池塘主角。
生物絮团技术的提出 生物絮 在水产养殖产业大背景下,在水产养殖产业面临众多限制和瓶颈时,以色列养殖专家Avnimelec在1999年系统提出,并于2005年在印度尼西亚试验成功,它是指通过操控水体营养结构,向水体中添加有机碳物质,调节水体中的C/N比,促进水体中异养细菌的繁殖,利用微生物同化无机氮,将水体中的氨氮等养殖代谢产物转化成细菌自身成分,并且通过细菌絮凝成颗粒物质被养殖动物所摄食,起到维持水环境稳定、减少换水量、提升动物免疫力、提高养殖成活率、增加产量和降低饲料系数等作用的一项技术,它被认为是解决水产养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和饲料成本的有效替代技术。
由于此技术创新性和突破性,国内2009年开始黄海所的黄倢研究员和李卓佳研究员开始将其应用于对虾养殖中,珠江所的谢俊研究员更是将其应用于淡水鱼养殖和混养生态养殖中,随后海大、正大(卜蜂)、通威也分别将此技术应用于虾苗标粗、亲虾养殖、成虾养殖和罗非鱼养殖等实际生产中。
生物絮团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对水产养殖的作用解析1、生物絮团技术的讨论背景20世纪70时代,由法国太平洋中心海洋开发讨论所最早提诞生物絮团技术的原型,并实施于斑节对虾( Penaeus monodon) 、凡纳滨对虾( Litope-naeus vannamei) 和南美蓝对虾( Litopenaeus styliros-tris) 的养殖当中[10 -11]; 1982 年,Steve Serfling 设计的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使得罗非鱼 ( Oreochromisniloticus) 的养殖年产量达到1500t,每 d 仅换水1%[12]; 1999 年,以色列学者Avnimelech 在罗非鱼养殖过程中,通过向水体中添加碳源掌握碳氮比( C/N) ,促进生物絮团形成,显着提高了罗非鱼的成活率,并有效清洁养殖水体,正式系统地提出了生物絮团技术的反应机制理论,极大推动了生物絮团技术的`快速进展[13]。
2、生物絮团技术概述生物絮团技术是通过向养殖水体中添加碳源提高碳氮比( C/N) ,促进异氧微生物大量繁殖,结合水体中的细菌群落、浮游动植物、有机碎屑等形成絮团,絮团中的微生物群落同化汲取水体中的无机氮和有机碳等,转化而来的菌体蛋白又可作为水产动物的饵料,从而达到净化水质和营养物质再利用的双重目的[14 -17]。
3、影响生物絮团形成的因素Avnimelech 等认为,生物絮团技术需要不停地补充碳源、曝气和搅动水体,消耗氧气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并使得絮团悬浮于水体中,同时需要投入适合的 C/N,以调整水质[13,18 -19]。
因此,在水产养殖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种:3.1、碳氮比( C / N)碳氮比( C/N) 指水体中总有机碳与总溶解态氮的比值,对生物絮团的形成至关重要。
讨论发觉当 C/N 低于 10 时,水体中水体中自养微生物和异氧微生物共同作用,异氧微生物主要利用有机氮源,使氨氮增加; C/N 大于 10 时,异氧微生物发挥主要作用,利用水体中的无机氮,消耗氨。
详细讲解絮团养虾模式!你值得拥有一、絮团的本质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生物絮团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我们常说这是一种新技术,但其实一点都不新,因为它的实质就是污水处理厂广泛采用的活性污泥法。
那么絮团由什么东西构成呢?在显微镜下,我们不难看出,生物絮团由微生物和有机碎屑构成。
微生物包括但不限于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藻类、酵母;有机碎屑包括但不限于残饵、粪便。
它们是在以芽孢杆菌和动胶菌为主的好氧微生物的絮凝作用作用下聚集到一起形成小团块而悬浮在水体中,是为絮团也。
二、絮团是怎样起到净水作用的虽然采取絮团模式的养殖水体看起来污浊不堪,但在运行良好的状态下,水质参数方面除悬浮物外的其他参数都是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这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就要说到絮团净水的作用机理:氧化与同化。
氧化说白了就是降解,而同化可以理解为微生物把氨氮、亚硝酸盐这些东西“吃掉”,然后变成自身物质,即菌体蛋白。
絮团在水体中翻滚,与水体时刻地进行物质交换,在氧化与同化的共同作用下,使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得到控制。
形象地说,对虾来说有害的氨氮、亚硝酸盐对于絮团微生物来说则是美味的食物,那么絮团微生物当然会贪婪地把它们“吃掉”。
三、培养出絮团需要什么要素大家根据上一节的内容不难看出:氧化嘛,自然需要氧气啦,而且氧气的需求量还不小。
因此,曝气增氧一定要充分,最好是剧烈,如同沸腾的水一般。
因为它需要满足虾和絮团的双重溶氧需求,其次是提供剪切力,使絮团均匀分散。
其次,絮团对氨氮、亚硝酸盐的同化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而这个能量来源于什么比较好呢?首当其冲的便是糖。
因此,在絮团养殖模式中需要大量地投加糖类物质来满足絮团微生物的能量需求。
进一步地,絮团要良好地发挥作用的关键之一便是其结构与状态。
顾名思义,絮团必然是絮凝体,其次,这些絮凝体需要悬浮于水中。
而保持它的结构的物质便是脂肽、多糖等生物絮凝剂,而产生生物絮凝剂的微生物中,最为我们所熟知的便是芽孢杆菌,因此投加芽孢杆菌便是培养絮团的重要操作之一。
生物絮团技术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作者:赵莹潘发林杨惠宇庞朔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22年第01期摘要南美白对虾具有生长速度快、易管理、对盐度适应性强的优点,在我国得到广泛推广,产业发展迅猛。
传统的养殖模式易导致养殖个体病害频发、产业效益下降,而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具有提高養殖成活率、净化水质、减少环境污染及提高饲料利用率的优点,成为目前水产养殖业的热点养殖模式。
基于此,阐述了生物絮团技术的原理、影响因素、作用效果,提出了实际应用中的养殖技术要点和生产管理注意事项,并对其应用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生物絮团;南美白对虾;水产养殖中图分类号:S966.1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22.02.002目前,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主要采用传统工厂化养殖模式,随着虾的育苗和养殖技术不断进步,养殖密度日益提高,虾苗病害、养殖水体恶化、废水排放污染环境等问题日益严重,阻碍了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优良的养殖水体环境是影响虾个体发育的关键因素,传统的工厂养殖通过不断换水来解决污染问题,养殖成本居高不下还容易造成水资源浪费。
因此,研究开发一种绿色环保、经济节约的养殖模式至关重要。
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是一种采用人为添加有机碳源,通过调节水体中碳氮比(C/N),提高异氧细菌在水体菌群的比例,促进同化吸收作用,将水体中的氮化合物转化为无机氮或菌体蛋白,从而有效消除养殖系统中过多的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养殖技术,可实现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成活率及水质净化的目的[1-4]。
生物絮团的核心是菌胶团和丝状菌,通过微生物的絮凝作用将水体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异氧细菌、硝化细菌、原生动物、真菌及藻类等融合在一起,形成结构多样的、不规则、具有活性的生物凝絮物[5-6]。
1 生物絮团原理、选择及添加1.1 生物絮团原理生物絮团是通过微生物胞外聚合物将水体中的浮游动植物、细菌、有机碎屑等包裹在由丝状菌、菌胶团外围组成的一种形态不规则的絮状悬浮物[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