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26.45 KB
- 文档页数:7
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那么,关于红军长征感人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最近读到的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些感人故事,与大家分享。
红军长征感人故事1:神枪手军委总部来到贵州仁怀县一个山坳的时候,警卫班的战士们麻利地把首长和自己的营房安置停当,留下值勤人员,然后一起走到村边,在一棵枝叶茂密、一抱多粗,约有十多丈高的大树下,唱歌、跳押、摆龙门阵,消除战斗、行军后的疲劳。
不多一会,碰巧总参谋长刘伯承也来这里散步。
他主动参加了警卫班的活动,和年轻的警卫战士们一起谈天说地,玩得非常高兴。
忽然,从头顶上传来几声“哇哇”的叫声,刘伯承顺着声音一看,在大树纵横交叉的枝桠上,站着一群乌鸦,不由心中一动,立刻诙谐地对警卫员们说:“你们哪个的枪法最准,快打只乌鸦下来给大家打顿牙祭(即加餐)吧!”警卫员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不肯开枪打乌鸦,有的是怕枪法不准当面丢丑,有的是不愿在领导面前耍弄武艺。
其中有个年轻、机灵、调皮的警卫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总参谋长,你文武双全,是全军出名的神枪手,今天就请您给我们来个示范表演吧!”“要得——”“欢迎——”警卫员们不约而同地拍起巴掌来。
刘伯承略一沉思,哈哈大笑地回答:“你们还会倒打一钉耙,将起我的军来了!好吧,就让我来试试看。
”说着,不慌不忙地从腰里拔出左轮手枪,只见他不用瞄准,手一举,“砰”的一声,一只乌鸦扑棱棱地应声而落,黑光闪闪的翅膀还在不停地扑腾哩。
“好枪法,刘总长真不愧为百步穿杨的神枪手!”警卫员们异口同声地啧啧称赞。
只有要求刘伯承作示范表演的那位警卫员依然半信半疑地说:“嗯,树上那么多乌鸦,怕是撞到一只的哟!”刘伯承听了毫不生气,只是笑了笑说:“也许是这样吧,不妨再考试考试,看到底及格不?小鬼,麻烦你去给我找个鸡蛋来。
”那个警卫员不知道他要搞什么名堂,心里怦怦直跳,只好硬着头皮到伙房里要来了一个鸡蛋。
刘伯承又叫他用力朝天上甩,他立刻明白了八九分,用最大的力气把鸡蛋朝天上抛去。
长征途中的5个经典感⼈故事红军长征中的故事代代传颂,历久弥新,那么你知道有哪些故事是讲红军长征的吗?今天,⼩编选取其中的5个故事呈现给⼤家,让我们在重温这些红⾊记忆的过程中,传承红⾊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的中国梦⽽努⼒奋⽃!红军长征途中的感⼈⼩故事红军长征途中有哪些经典故事红军长征途中的经典故事⼩学⽣长征途中的感⼈故事关于长征途中发⽣的故事关于长征的故事1:飞夺泸定桥1935年5⽉,北上抗⽇的红军向天险⼤渡河挺进。
⼤渡河⽔流湍急,两岸都是⾼⼭峻岭,只有⼀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
我军早就看穿了敌⼈的诡计。
28⽇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
敌⼈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进。
抢在敌⼈前头,是我军战胜敌⼈的关键。
红四团翻⼭越岭,沿路击溃了好⼏股阻击的敌⼈,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
战⼠们⼀整天没顾得上吃饭。
天⼜下起⾬来,把他们都淋透了。
战胜敌⼈的决⼼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在漆⿊的夜⾥,他们冒着⾬,踩着泥⽔继续前进。
忽然对岸出现了⽆数⽕把,像⼀条长蛇向泸定桥的⽅向奔去,分明是敌⼈的增援部队。
红四团的战⼠索性也点起⽕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赛跑。
敌⼈看到了这边的⽕把,扯着嗓⼦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
”对岸的敌⼈并不疑⼼。
两⽀军队像两条⽕龙,隔着⼤渡河⾛了⼆三⼗⾥。
⾬越下越猛,像瓢泼⼀样,把两岸的⽕把都浇灭了。
对岸的敌⼈不能再⾛,只好停下来宿营。
红四团仍旧摸⿊冒⾬前进,终于在29⽇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抛在后⾯了。
泸定桥离⽔⾯有好⼏丈⾼,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板,就是桥⾯。
红军长征的事迹故事_经典红军长征的感⼈故事“长征是宣⾔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
既然这样,下⾯给⼤家带来⼀些关于红军长征故事精选,供⼤家参考。
更多红军长征相关⽂章内容推荐(↓↓↓)红军长征故事1担架上拔河1935年 2⽉,为掩护中央纵队渡过湘江,红三军团五师⼗五团团长⽩志⽂不幸被敌⼈的⼦弹击中了右肺,进⼊中央纵队休养连的伤员班被担架抬着随队前进。
除了⽩志⽂外,当时的伤员班有 5 个⼈:被炸伤了左胸的团长李寿轩,被炸断了⼀条腿的师政委钟⾚兵,被炸伤了⼀只脚的师长张宗逊,被炸伤了腰椎的团长⽂年⽣,在⼀次战⽃中伤了左腿的团长姚喆,都是伤势很重的重伤员。
部队渡过⾦沙江后,彻底把敌⼈甩在了⾦沙江的对岸,⾏军途中歌声笑声也多了起来。
虽说伤员班的⼈员都是团以上⼲部了,但也都是 20多岁的⼩伙⼦,躺着⼏天不说话,憋得实在难受。
“ ⽩团长,唱⽀歌⼦吧?躺得⼼烦 ……” 李寿轩团长侧躺在担架上对⽩志⽂说。
听了李团长的话,⽩志⽂扯开嗓⼦唱了起来: “ ⼗⽉⾥来秋风凉,红军准备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新⽥、古陂打胜仗! ”⽩志⽂⼀唱完,⽴刻就喊: “ 姚团长的江西民歌唱得好! ” 钟政委、李团长马上响应,逼得姚团长唱了起来: “ 送得哥哥前线去,做双鞋⼦送给你,鞋上绣了七个字,红军哥哥万万岁! ”听他们这么⼀闹,伤员班的同志们都扯开喉咙唱了起来。
直到⼤家唱得都没了词,姚团长提议到: “ 能搞点体育活动就好喽!躺着不动,全⾝酸疼。
”⽩志⽂灵机⼀动,顺⼿把⼀只拐杖伸到他的担架上说: “ 咱俩拔河⽐赛! ” 姚团长抓住了⽩志⽂的拐杖,双⽅较上了劲。
⽩志⽂因为肩上有伤,不敢⽤劲,被姚团长⼀下⼦拽下了担架。
担架员急忙把⽩志⽂扶上去说: “ ⾸长,摔坏了,我们可负不起责任。
”⽩志⽂说: “ 为了不使担架员同志为难,到了宿营地,咱俩再拔,三局⼆胜! ”第⼆天,部队到了⼀个村⼦⾥宿营后,他俩⼜赛上了,最终还是姚团长把拐杖夺了过去。
长征最感人故事有哪些导语: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的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故事一: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红军长征途中,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而且还要经常与空中侦察、轰炸的敌机进行斗争.尽管当时红军的防空武器极其简陋,但仍发扬以劣胜优、敢打敢拼的精神,积极地进行防空行动,并在长征途中击落6架敌机.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战地女杰:贺子珍的身体里嵌入17块弹片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机枪子弹迎头扫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一枚炸弹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敌机飞走了,枪声、爆炸声停止了,硝烟和尘土渐渐消散开去.贺子珍的身体里嵌满了弹片,鲜血把军衣浸染得殷红.一场紧张的抢救开始了.警卫员骑马去总卫生部请来李芝医生,为贺子珍救治.李芝先为贺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针,然后做了全身检查,发现在她的头部、上身、四肢共有17块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弹片,在没有实施任何麻醉的情况下,手术开始了.贺子珍疼得浑身大汗淋漓,眼里噙满泪花,却坚持一声不吭.身体浅层的弹片终于被一块块取出,而深入体内的弹片却难以取出,成为战争留给她的一份永久纪念.我们的贺主席1935年12月19日中午时分,贺龙率领的第二军团部分主力,从管竹进入岩石乡.三个穿灰布军衣、身背短枪的战士来到三房院子,见一妇女抱着小孩慌慌张张走进自己家里.战士跟着走进她家堂屋,见她房门紧闭,便轻轻地敲门说:“嫂子,请你不要害怕,我们红军是为老百姓服务的,请你开开门,我们有事和你商量.”青年妇女叫欧阳香元,丈夫在外做挑夫,她听到敲门的声音不是很急,喊话的声音也很平和,就开了房门.战士见她屋内还有一间空房,便提出:“嫂子,今天晚上借你这间空房搭个铺住一晚上,你看行不行?”欧阳香元虽没有完全听懂他们的话,但知道他们是要借房子住,于是脸上露出了同意的笑容.过了一会儿,有位战士领着一位身材高大魁梧、身穿兰布长衫、留有八字胡子的人来到了欧阳香元的家门口,后面跟着二三十个穿灰布军衣、背短枪的战士,在禾坪里整整齐齐地站成两排.那个八字胡子对大家讲:“我们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为人民求解放的,我们有铁的纪律,大家千万要注意,不能进年轻妇女的卧室内;”接着又讲,“我们红军无论走到那里,都要关心群众,爱护群众,群众家里的东西未经主人同意不能搬动,借东西一定要还,损坏和丢失东西一定要照价赔偿,这样我们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才能团结群众去打倒蒋介石卖国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欧阳香元从战士们的表情上,看出八字胡子是个大官.听他讲话句句为老百姓着想,认定红军是好人.她怀着兴奋的心情走到院子里去,把那个八字胡子讲的话告诉别人,直到天快黑时才回家,她走到堂屋门口见地上搭起了铺,那个八字胡子和另外两个人在煤油灯下看地图,一边看一边比比划划.她想知道那个大官是个什么官,于是走到门外悄悄地问一个小战士:“那个穿兰布长衫、留着胡子的是你们的什么人?”小战士轻声地告诉她:“是我们的军团长,苏维埃政府的贺主席,我们都喊他贺老总.”她听后心里嘀咕,原来他是个大官,难怪战士们都规规矩矩听他讲话.她走到房内,一位女战士非常和气地请她坐下,像亲姐妹一样和她拉起了家常.在交谈中她问女战士:“你是哪个的老婆?”女战士很爽快地告诉她:“我是贺龙同志的爱人,今晚住在你家,真麻烦你了.”她知道了住在她家里的是红军的大官贺龙主席一家人,不好意思地说:“这房子不好,没有好好收拾,真对不起你们,”女战士说:“等打完仗以后,穷人就有好房子住了.”第二天清早,部队要走了,有些战士在收拾行装,有些在打扫卫生,有个战士走到欧阳香元嫂嫂雷青菊面前(住她对门)再三询问是否有损坏和丢失的东西,雷青菊讲:“只有一个木脸盆没看到.”那个战士不一会拿了一个铜脸盆对她说:“如果找不到就用这个脸盆,找到了就留做纪念,红军的纪律都是贺主席规定的,你一定要收下.”贺主席和战士们走时,群众都含着热泪相送,战士们也不时地回头,依依惜别.几十年过去了,欧阳香元没有忘记当年的“贺主席”.1956年,她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的挂像时,一眼就认出了当年住在自己家里的贺主席,高兴地说:“你们看,我们的贺主席又回岩山来了,又到我们家里来了.”故事二:1934年10月,红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
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精选三篇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精选三篇导语: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
这里本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三篇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希望你们喜欢。
故事一:《强渡大渡河》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从云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
蒋介石急令第2路军前线总指挥薛岳率主力北渡金沙江向四川省西昌进击;令川军第24军主力在泸定至富林(今汉源)沿大渡河左岸筑堡阻击;以第20军主力及第21军一部向雅安、富林地区推进,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
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地势险要,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
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1师第1团,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
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渡口有川军第24军第5旅第7团1个营筑堡防守。
当晚,红1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2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1营冒雨分三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
25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
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
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
突击队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
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
突击队迅速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奋勇冲杀,击退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
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故事二:《11岁女红军》在红军女战士队伍中,有一位年仅11岁的小姑娘,只见她身背一条线毯、腰别一把横笛,手拄一根木棍,一路歌唱、吹奏为大家鼓劲,她就是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王新兰。
红军长征感人长篇故事红军长征感人长篇故事一:倔强的小红军陈赓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砖瓦分疲惫。
这一陈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小红军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走吧。
”“不。
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红军,说:“你把它吃了。
”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的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
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他骑在马上,感到焦躁不安。
从他刚认识的小红军,他想到了一系列的孩子。
从上海、广州到香港的码头,和他打过交道的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面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红军,小红军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红军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红军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
就在这个时候,小红军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红军长征感人长篇故事二:神枪手军委总部来到贵州仁怀县一个山坳的时候,警卫班的战士们麻利地把首长和自己的营房安置停当,留下值勤人员,然后一起走到村边,在一棵枝叶茂密、一抱多粗,约有十多丈高的大树下,唱歌、跳押、摆龙门阵,消除战斗、行军后的疲劳。
红军长征中发生的经典感人故事红军长征胜利,对,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长征的这一过程,也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下面小编分享4个关于长征的感人故事,一起来阅读吧。
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1: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
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
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
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
据张显扬回忆:“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
一个小战士来到水塘旁,突然高兴地叫起来:…野萝卜!野萝卜!‟张思德过来一瞧,果然,离水塘不远的地方长着一丛丛野草,叶子绿,形状跟萝卜叶子差不多。
那个小战士兴冲冲地跑过来,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
张思德忙赶上去。
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
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全身无力,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
他急忙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摔倒了,一时失去了知觉。
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
‟”张思德就是这样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
很快,这件事被朱总司令知道了,他表扬了张思德。
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2:倔强的小红军陈赓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砖瓦分疲惫。
这一陈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忽然,看见前边脸皮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长征路上的著名故事三篇长征路上的著名故事三篇导语:长征,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长征,人类精神坚定无畏的象征。
同样在长征路上也出现了很多感人的小故事。
这里本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三篇长征路上的著名故事,希望你们喜欢。
故事一:《金色的鱼钩》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
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
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
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
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吃完了。
饥饿威胁着我们。
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了钓鱼钩。
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鲜美的鱼汤。
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
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
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
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
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
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
长征红色经典故事简短7篇长征红色经典故事简短篇1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
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
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齐,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前面有人冻死了。
"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
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能够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早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象在为战友指明前景的道路。
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
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和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貌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他的眼睛湿润了。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出,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
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红桃2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
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
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长征红色经典故事简短篇2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导语】长征,⽣命写就的英雄史诗;长征,⼈类精神坚定⽆畏的象征。
同样在长征路上也出现了很多感⼈的⼩故事,下⾯是分享的三篇红军长征的⼩故事,欢迎阅读,希望你们会喜欢。
【红军长征的⼩故事篇1:红军鞋】 我们来到⼤雪⼭下。
当地⽼百姓把⼤雪⼭叫做“神⼭”,意思是说除了“神仙”,就连鸟也飞不过去。
为了消除部队的顾虑,⽑主席说:“神⼭”不可怕,红军应该有志⽓,和神⼭⽐⼀⽐。
这些话,给了我们莫⼤的⿎舞。
出发前,上级规定每⼈要准备两双鞋,把脚保护好。
我除了脚上的烂草鞋外,就剩⼀双拴在⽪带上的“量天尺”了。
我把它解下来,⼼⾥涌起⽆限的感念。
⼀⾸在江西中央苏区流⾏的⼭歌,⼜在我的⽿边萦绕着:送得哥哥前线去,做双鞋⼦赠送你,鞋上绣了七个字,红军哥哥万万岁。
想起这⾸⼭歌,也就想起了我们离开中央苏区时的情形。
⼀个⽼⼤爷拉着我的⼿,把⼀双“红军鞋”塞给我。
这是⼀双⾮常结实的布鞋,鞋帮上绣着“慰劳红军战⼠”的字句。
他说:“孩⼦,这鞋⼀穿到红军的脚上,那就成了‘量天尺’了,地再⼴,⼭再⾼,你们也能把它‘量’完。
”从那以后,这双鞋就挂在我的腰间,成为我的伴侣。
记得在离开江西的最后⼀次战⽃中,我的脚负伤了。
当时既没有医药,也没有担架,我只得每天拖着负了伤的脚,艰难地⾛着。
实在坚持不住了,我第⼀次从腰⾥解下“量天尺”,穿在脚上。
鞋底软绵绵的,特别舒服。
⼀穿上它,就想起了苏区⼈民的希望,也就忘了伤痛。
不久伤⼝好了,我的鞋底也磨去了不少,舍不得再穿,就⼜把它包起来挂在腰上……打遵义,我们连担任攻城任务。
打得正有劲,我突然感到腰部有些疼痛。
仔细⼀看,原来⼀颗⼦弹穿过鞋⼦,紧挨在腰⾻旁的⽪肤上。
同志们见了,都说这真是“救命鞋”。
可是我也很惋惜,因为鞋⼦被穿了⼀个⼤窟窿。
以后,我更加倍地爱惜它。
天蒙蒙亮,我们就开始爬⼭。
越向上爬越陡,⼀会⼉竟下起鸡蛋⼤的冰雹。
狂风夹着冰雹,吹在⾝上,真像⼑割的⼀样。
我是个炮兵,肩上扛着45⽄的迫击炮炮筒,⾛起来就更难了。
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那么,关于红军长征感人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最近读到的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些感人故事,与大家分享。
红军长征感人故事1:神枪手军委总部来到贵州仁怀县一个山坳的时候,警卫班的战士们麻利地把首长和自己的营房安置停当,留下值勤人员,然后一起走到村边,在一棵枝叶茂密、一抱多粗,约有十多丈高的大树下,唱歌、跳押、摆龙门阵,消除战斗、行军后的疲劳。
不多一会,碰巧总参谋长刘伯承也来这里散步。
他主动参加了警卫班的活动,和年轻的警卫战士们一起谈天说地,玩得非常高兴。
忽然,从头顶上传来几声“哇哇”的叫声,刘伯承顺着声音一看,在大树纵横交叉的枝桠上,站着一群乌鸦,不由心中一动,立刻诙谐地对警卫员们说:“你们哪个的枪法最准,快打只乌鸦下来给大家打顿牙祭(即加餐)吧!”警卫员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不肯开枪打乌鸦,有的是怕枪法不准当面丢丑,有的是不愿在领导面前耍弄武艺。
其中有个年轻、机灵、调皮的警卫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总参谋长,你文武双全,是全军出名的神枪手,今天就请您给我们来个示范表演吧!”“要得——”“欢迎——”警卫员们不约而同地拍起巴掌来。
刘伯承略一沉思,哈哈大笑地回答:“你们还会倒打一钉耙,将起我的军来了!好吧,就让我来试试看。
”说着,不慌不忙地从腰里拔出左轮手枪,只见他不用瞄准,手一举,“砰”的一声,一只乌鸦扑棱棱地应声而落,黑光闪闪的翅膀还在不停地扑腾哩。
“好枪法,刘总长真不愧为百步穿杨的神枪手!”警卫员们异口同声地啧啧称赞。
只有要求刘伯承作示范表演的那位警卫员依然半信半疑地说:“嗯,树上那么多乌鸦,怕是撞到一只的哟!”刘伯承听了毫不生气,只是笑了笑说:“也许是这样吧,不妨再考试考试,看到底及格不?小鬼,麻烦你去给我找个鸡蛋来。
”那个警卫员不知道他要搞什么名堂,心里怦怦直跳,只好硬着头皮到伙房里要来了一个鸡蛋。
刘伯承又叫他用力朝天上甩,他立刻明白了八九分,用最大的力气把鸡蛋朝天上抛去。
当鸡蛋飞向天空,看上去小得像一粒黄豆时,刘伯承沉着地把枪一举,“砰”的一声,鸡蛋随着枪声四分五裂,蛋壳、蛋黄、蛋白纷纷洒落下来。
那个调皮的警卫员连忙伸出大拇指,夸赞刘伯承是神枪手。
警卫员们纷纷要拜刘伯承为师,请他教练枪法。
刘伯承谦逊地说:“功多艺熟,业精于勤嘛,什么老师、学生的,我们互相学习好了。
枪法愈准,才能更好地消灭敌人啊!”从此,刘伯承就挤时间给警卫班讲习枪法,没过多久,警卫班战士也个个都成了百发百中的神枪手。
红军长征感人故事2:倔强的小红军陈赓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砖瓦分疲惫。
这一陈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忽然,看见前边脸皮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小红军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走吧。
”“不。
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红军,说:“你把它吃了。
”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的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
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红军,想起一连串的孩子。
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红军,小红军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红军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红军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
就在这个时候,小红军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红军长征感人故事3:毛泽东长征路上四次落泪伟人毛泽东意志如钢,平时不轻易流泪。
即便爱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光荣牺牲,他也未在公开场合落泪。
然而,在那漫漫长征路上,毛泽东却数次流下热泪。
乌江南岸,毛泽东挥泪送衣给“干人”1934年年底湘江血战后,中央红军主力损失过半。
在危急时刻,毛泽东力挽狂澜,指挥主力红军避实击虚,向敌人兵力空虚的贵州开进。
红军进入贵州后发现这里的穷人特别贫困,被形象地称为“干人”,因为他们的血汗已被各种苛捐杂税榨得一干二净。
所以,红军所到之处,到处都是向他们求乞的“干人”。
这些“干人”一个个衣不蔽体,骨瘦如柴。
此情此景震撼了每个红军指战员,许多人不禁掉下了眼泪。
在红军路过乌江南岸的剑河县时,人们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婆婆和她的小孙子寒冬里仍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单衣,奄奄一息地倒在路旁。
红军指战员们立即围了上来。
此时,毛泽东从后面走来,见前面围着很多人,急忙问发生了什么事。
一位红军战士答道:“老妈妈说,她家一年收的粮食全被地主抢光了,她儿子前几天也被国民党抓了壮丁。
她没有活路,只好和小孙子四处讨吃的。
”听到这儿,毛泽东已是热泪盈眶。
他当即脱下身上的毛线衣,又叫警卫员拿了两袋干粮,连同毛线衣一起送给老婆婆。
他蹲下来,亲切地对这位绝望的老人说:“老人家,你记住,我们是红军,红军是‘干人’的队伍。
”穿上毛线衣的老人感动地直点头,嘴里连声念叨:“红军,红军……”领着她的小孙子,颤巍巍地走了。
云贵交界,毛泽东险失妻子贺子珍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率红军成功地四渡赤水,又挥师南渡乌江,威逼贵阳,日夜兼程,很快来到滇黔交界的盘县境内,再往前走,就将进入云南省境。
只要北渡金沙,红军就可以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扭转被动局面了。
就在这时,一场意想不到的灾祸降临到他的妻子贺子珍头上。
1935年4月23日,红军总卫生部休养连来到盘县一个普通的小山村。
中午时分,天空响起了嗡嗡的飞机声,警卫员吴吉清急忙让贺子珍隐蔽,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组织安排伤员隐蔽。
就在这时,敌机投下了炸弹。
贺子珍头上、胸脯上、臂膀上,到处鲜血涔涔,倒在血泊中。
经医生检查,发现她身上17处负伤。
贺子珍苏醒后,对大家说:“我负伤的事请你们暂时不要告诉主席。
他在前线指挥作战很忙,不要再分他的心。
请你们把我寄放在附近老百姓家里,将来革命胜利了再见面……”说完,又昏迷过去。
目睹此状,大家十分难过,特别是毛泽东专门派来负责照顾贺子珍的警卫员吴吉清焦急地问:“怎么办?怎么办?”战友们一面急忙把血泊中的贺子珍抬上担架,一面急派骑兵飞奔红军总部,通知毛泽东。
不一会,村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身披大衣、一脸风尘的毛泽东一跳下马,就快步走到贺子珍的身旁,弯下腰仔细端详着不省人事的妻子,拉着她的手连呼:“子珍!子珍!……”想着妻子在革命中经历的种种磨难,这位叱咤风云的红军统帅不禁轻轻捧着贺子珍的头,抽泣起来。
二郎山旁,毛泽东恸哭警卫班长胡昌保。
毛泽东在指挥红军飞渡天险大渡河后,于1935年6月上旬的一天,亲率军委纵队翻越二郎山附近的甘竹山。
他和警卫员一起艰难地往山上爬。
途中,毛泽东不时地讲故事和笑话,逗得大家直笑。
走到半山腰的开阔地时,他说:“歇歇脚吧!”说着,就在一块光溜溜的石头上坐了下来,大家也围着他坐下。
正在说笑之际,忽然,毛泽东的警卫班长胡昌保摆手示意大家停下。
这时,大家才听清头顶上响起了嗡嗡的马达声,抬头一看,从东南方向来了几架敌机。
毛泽东急忙让大家隐蔽,可来不及了。
人们还没来得及跑开,敌机便俯冲下来,扔下了几颗炸弹。
呼啸的炸弹成群落地开花,爆炸声震耳欲聋。
其中一颗炸弹落在离毛泽东很近的地方。
眼疾手快的警卫班长胡昌保大喊一声“主席―――”,随即猛地向毛泽东扑去,趁势将他推向一边。
瞬间,毛泽东刚刚休息的地方腾起了烟柱。
大家不顾一切地围了过来,只见胡昌保双眼紧闭,浑身是血,倒在地上。
所幸,毛泽东没有受伤。
满身尘土的毛泽东蹲在胡昌保身旁,一边用手抚摸着他的头,一边轻轻地呼唤着:“小胡,昌保同志……”在毛泽东的呼唤下,胡昌保缓缓地苏醒过来。
他微微睁开双眼,看到毛主席就在身边,忙问:“主席,您受伤没有?”“没有,小胡,我很好!”胡昌保脸上露出放心的笑容。
毛泽东连忙喊卫生员给胡昌保包扎。
“主席,我不行了……还是留给……”“昌保,你会好的!”毛泽东哽咽地说。
胡昌保躺在毛泽东的怀里,望着围在身旁的警卫班战友们,缓缓而吃力地说:“同志们,不要难过!你们替我保卫好主席吧!”胡昌保看着大家,然后慢慢地闭上眼睛,头一歪,倒在了毛泽东的怀中。
毛泽东把胡昌保轻轻放下,叫人取来一条毛毯,盖在烈士遗体上。
面对为保护自己而牺牲的战士,他再也抑制不住悲痛,泪水从宽阔的脸颊上不停地流下来。
陕北吴起镇,毛泽东痛哭红军子弟兵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率先到达陕北吴起镇。
为迎接新的伟大斗争,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团以上干部会议。
毛泽东代表党中央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毛泽东走上讲台,首先看了看在座的红军将士们。
目睹眼前这些衣衫褴褛、憔悴疲惫、面黄肌瘦的红军干部,他又一次情不自禁地流出了悲喜交加的泪水。
他含泪说道:“我们虽然丢掉了中央根据地,遭到了失败,但到了陕北,毕竟还是胜利了!我们的队伍少了许多人,损失是惨重的。
但走过来的同志经过千锤百炼,都是革命的种子!我们的事业是伟大的,前途是光明的。
现在我们要从头做起!……”毛泽东是意志如钢的革命伟人,平时轻易不流泪,当着如此众多的人流泪还从来没有过,而这次,这么多红军干部看到了毛泽东这么伤心地流泪。
红军长征感人故事4:朱德的扁担“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这是一首反映朱德同志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艰苦奋斗,与当地军民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的歌谣。
1928年秋天,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了残酷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妄图把井冈山根据地军民困死、饿死。
为了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的阴谋,毛委员和朱德军长向根据地的军民发出了这样的口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斗争。
那时候,部队吃粮,需要往返五六十里的山路到宁冈去挑,于是红军发动了一个挑粮运动。
毛委员和朱军长同战士们一样,脚上穿着草鞋,头上戴着斗笠,翻山越岭,亲自参加挑粮。
当时,朱德同志已经40多岁了。
战士们见他为革命日夜操劳,在百忙之中还和大家走山路过小河挑粮,生怕他累坏了身体,战士们都劝说:“朱军长,你那么忙,就不要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