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工专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奖项目一览表
- 格式:doc
- 大小:133.00 KB
- 文档页数:7
兰州工业学院是甘肃省省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工科本科院校。
学校的前身是由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于1942年建立的培黎工艺学校,1958年改建为举办中等专业教育的甘肃省机械制造学校,1962年与煤炭、电力、轻工、重工和邮电5所中专合并组建了甘肃省工业学校,1974年更名为兰州工业学校。
1989年改建为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2012年,经教育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兰州工业学院。
学校地处甘肃省省会兰州市,占地面积1692.29亩,校舍建筑面积29.8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5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916.69万元;馆藏图书74.73万册。
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9897人,各类成人本、专科学生536人。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605人,其中专任教师490人。
有教授、副教授199人,其中教授4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11,其中博士42人。
教师中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教学团队1支,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教学团队3支,省领军人才1名,省“园丁奖”10名,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21名,省师德标兵3名,省“技术能手”2名。
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软件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管理学院、会计金融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有基础学科部、体育部、工程训练中心。
有8个普通本科专业、55个普通专科专业,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电气工业自动化”、“计算机软件”、“营销与电子商务”等6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试点和特色专业,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等学科门类。
学校建有工程训练中心,能满足学生车、铣、刨、磨、钳以及焊接、铸造、数控加工等多工种综合训练的需要。
建有工程力学、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水暖空调等70个实验室。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五届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评选结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甘肃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09.09.30
•【字号】甘教职成[2009]16号
•【施行日期】2009.09.3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正文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五届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科研
优秀成果评选结果的通知
(甘教职成〔2009〕16号)
各市州教育局,各有关中等职业学校:
根据《关于开展第五届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的通知》(甘教职成【2009】12号)精神,在各有关单位和个人申报的基础上,经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评审委员会评审,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评审领导小组审定,共评出论文一等奖5篇,二等奖18篇,三等奖47篇;科研成果一等奖10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教材一等奖13部,二等奖21部,三等奖19部。
本次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评选工作是对近四年来我省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的检阅和展示,本次获奖的成果是中等职业教育战线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岗位上大胆实践、艰辛探索所取得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各中等职业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我省经济和
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附件:第五届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评选获奖项目名单
二〇〇九年九月三十日附件:
第五届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科研与教学成果奖励标准上大外内[2012]第02号为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创作高质量的教学、研究成果,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从2013年9月份起,对我院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实施以下奖励方案:一、教学质量和教育改革奖:1、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根据学校的规定给予适当奖励;2、上海市精品课程给予适当奖励;3、教师指导学生获得校级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给予适当奖励。
4、教师指导学生获得上海市优秀硕士论文:奖励2500元。
二、科研奖励(只奖励主持人或第一作者,由主持人或第一作者决定怎样与其他成员进行奖金分配)(一)科研项目类:1、国家级:一般项目每项奖励10000元,重点项目每项奖励20000元,重大项目每项奖励30000元;2、省部级:一般项目每项奖励5000元,重点项目每项奖励10000元,重大项目20000元。
3、为鼓励教师申报高水平课题,凡申报国家级课题者,一项课题奖励500元;凡申请省部级课题者,一项课题奖励300元。
(二)科研论文类(参照上海大学文科论文奖励方案2011年修订版)1、《中国社会科学》,奖励10000元;2、SSCI和国外A&HCI检索论文,奖励12500元;3、《外国文学评论》、《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语文》奖励7500元;4、其他人文社科A类核心(见附件1:上海大学文科重要期刊目录)奖励5000元;5、CSSCI来源期刊、来源集刊中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核心刊物(见附件2)奖励3000元;其他CSSCI核心期刊(包括CSSCI来源期刊、CSSCI来源集刊和CSSCI扩展板)及北大外国语言文学类核心期刊奖励2000元;其他北大核心期刊奖励1000元;《日语学习与研究》(院内认可奖励期刊)奖励1000元。
6、《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论文,奖励2000元;7、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解放日报》(“新论”版、“思想者”版)、《文汇报》(“学林”、“论苑”、“时评”、“每周讲演”)、《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理论版上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文章,每篇字数在2000字以上,奖励1000元。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科研是立院之本。
强化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为进一步调动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多出创新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院科研奖励的对象为在我院科研事业发展中做出贡献的集体(课题或项目组)或个人。
第三条院科学技术贡献奖励的种类包括:科技成果、著作、论文奖励、专利、艺术体育成果奖励、制修订标准奖励、科普与科技宣传文章奖励、成果转化奖励、指导学生奖。
第四条提倡良好的科研道德、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团结协作精神,无论何种奖励,如涉及集体的,应搞好内部分配。
对获奖项目有争议时,可以书面形式对奖励提出异议,由科研处审核后交学院学术委员会裁定。
第二章科技成果奖励第五条科技成果奖励一、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教学成果奖等)一等奖奖励10000 元。
二、获国家级科研成果二等奖奖励5000 元。
三、获国家级科研成果三等奖和省部级(教育部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课程奖,优秀教材奖;省政府科学技术奖、哲学社会科学奖、优秀教学成果奖;国家部委科技进步奖、社科奖等)一等奖奖励3000 元。
四、获省部级二等奖奖励2000 元。
五、获省部级三等奖和厅局级或地市级(甘肃省高校科学技术进步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高校优秀课程奖、优秀教材奖等)一等奖奖励1000元六、获厅局级或地市级二等奖奖励800 元。
七、获厅局级或地市级三等奖奖励500 元。
第六条科研鉴定成果奖励一、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并通过评审、鉴定、结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学院奖励3000 元。
二、承担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并通过评审、鉴定、结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学院奖励2000 元。
三、承担省级一般科研项目或厅局级重点科研项目并通过评审、鉴定、结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学院奖励1000 元。
兰工专团发[2010]13号
兰州工专2010年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公布
各系团总支:
2010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立项评审环节工作已经全部结束,经兰州工专大学生科技创新专家委员会对申报的116个项目方案进行可行性审核后,共有79个项目获得“兰州工专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现将立项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承担单位公布如下,请各项目组充分利用暑假时间,开展项目实施,各系团总支须做好督促和联络工作,保证项目如期完成。
二0一0年七月五日。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1年度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通知正文:----------------------------------------------------------------------------------------------------------------------------------------------------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1年度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通知(甘教厅〔2012〕60号)各高等学校:根据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和《甘肃省教学成果奖励试行办法》的规定,在30所高校申报的266项教学成果的基础上,经甘肃省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会议评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等15项成果获得省级一等奖(已经省政府批准),《运用“APO”工作法构建“五位一体”的化工类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等25项成果获得省级二等奖,《建设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等114项成果获得教育厅级奖,省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省教育厅级奖分别奖励人民币3000元、2000元、1500元,同时颁发荣誉证书。
希望各高等学校继续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并注重获奖成果在日常教学中的推广和应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为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附件:2011年度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一览表二〇一二年四月十六日附件:2011年度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一览表省级一等奖共15项序号成果名称成果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获奖等级2011001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兰州商学院王学军、董原、许云斐、雷燕、XXX省级一等2011002西北师范大学“多学科联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改革的创新与实践西北师范大学王嘉毅、李瑾瑜、汪海燕、贺玲、胡勇省级一等2011003西部艰苦地区铁路建设适任土木工程师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兰州交通大学王起才、王恩茂、杨子江、韩峰、张慧省级一等2011004仿真矿井在采煤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时宁国、宋元文、高鸿斌、张琳、钟帅省级一等2011005中国通史与西北区域史相结合推动历史学特色专业建设西北师范大学田澍、李建国、何玉红、李怀顺、李清凌省级一等2011006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管理保障体系,培养创新人才--甘肃农业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甘肃农业大学赵兴绪、张兴虎、白文苑、刘泽华、陈博省级一等2011007探索“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兰州大学杨克虎、田金徽、马彬、刘雅莉、陈耀龙省级一等2011008《植物学》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河西学院张勇、韩多红、高海宁、李彩霞、李鹏省级一等2011009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实践兰州理工大学朱彦鹏、王秀丽、杜永峰、王文达、周勇省级一等2011010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创建与跨越式发展兰州城市学院孔庆浩、夏艳萍、沈建洲、李兰芳、王丽娟省级一等2011011兰州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兰州大学郑晓静、李兴业、曹红、景金生、潘保田省级一等2011012构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西北民族大学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的创办和运行西北民族大学陈永奎、孙力、张煜、果建华、祁高展省级一等2011013陇东历史文化特色学科的创设与重点学科的建设陇东学院马啸、闫庆生、刘治立、侯普慧、罗凯省级一等2011014甘肃省法学高等教育现状及改革途径研究甘肃政法学院李玉基、董志峰、郜占川、张建锋、樊峰岗省级一等2011015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天水师范学院XXX东、汪聚应、姜炳生、郭建耀、崔德旺省级一等2011年度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一览表省级二等奖共25项序号成果名称成果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获奖等级2011001运用“APO”工作法构建“五位一体”的化工类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甘肃联合大学王克太、展惠英、柴凤英、田江红、张兴辉省级二等2011002林业技术专业“项目式教学”探索与实践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芦维忠、赵子忠、张玉芹、陈西仓、廖永峰省级二等2011003西北师范大学通识教育“大学科综合课程”的建设与实践西北师范大学孙建安、董瑞、雷鸣、赵彬彬、秦煜世省级二等2011004工科院校信息类专业“3+1”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兰州理工大学王晓明、张永、张浩辰、曹洁、李明省级二等2011005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兰州大学马兴铭、王竞秋、张李峰、雒艳萍、于红娟省级二等2011006新建本科院校以人为本1443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模式构建与实践兰州城市学院王兴隆、张社平、李具恒、王志林、郑炜华省级二等2011007《草坪学》教材及课程体系建设甘肃农业大学孙吉雄、白小明、马晖玲、刘晓静、李玉珠省级二等2011008适应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色高职教材体系开发应用与推广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张方明、史文权、张满效、杜韦辰、刘江省级二等2011009煤化工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王焕梅、侯侠、牛治刚、王建强、齐晶晶省级二等2011010职业活动导向学生主体经验对接职业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王明旭、孙永吉、穆玺红、刘翠莲、代世明省级二等2011011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西部地区普通高校中外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兰州交通大学任恩恩、王电建、杨军、姚斌、柏桦省级二等2011012《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建设与实践兰州商学院王霞、秦领、马润平、黄萍、潘秀省级二等2011013创新活动课程模式,构建“两个课堂”一体化的教学体系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张俊宗、杨世宏、梁波、马文清、XXX省级二等2011014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兰州理工大学黎志强、程兰华、杨莉、马云霞省级二等2011015高校两校区(多校区)功能定位与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兰州理工大学路文江、汤富领、俞伟元、张军成、张晓渝省级二等2011016中医学类专业人才前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甘肃中医学院梁永林、柳春、刘稼、李兰珍、朱向东省级二等2011017《陇南金石题壁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蔡副全、蒲向明、宋涛、刘吉平、贺军忠省级二等2011018以优势学科为平台,创新汉语言文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教学质量规范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西北师范大学邵宁宁、郭国昌、龚喜平、李晓卫、丁宏武省级二等2011019《考古学通论》教材与精品课程建设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大学段小强、杜斗城省级二等2011020以情景模拟为主的多元化护理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甘肃中医学院崔宇红、许瑞、李芳、王艳波、吴晶省级二等2011021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产学研”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甘肃农业大学许健、白明昌、吴彦霖、王馨梅、张凝省级二等2011022高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酒泉职业技术学院陈文贤、舒志华、吴建春、吴建新、柳立新省级二等2011023文艺学系列课程创新实验研究天水师范学院郭昭第、薛世昌、王元忠、安涛、王贵禄省级二等2011024陇东学院“三线四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陇东学院许尔忠、吕朝龑、刘建宁、闫淳冰、高家祥省级二等2011025高职高专院校校系两级教学管理机制的研究与实践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严慧萍、赵浪涛、高文琪、张磊、屈兰锋省级二等2011年度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一览表教育厅级奖共114项(其中前74项为本科,后40项为高职高专)序号成果名称成果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获奖等级2011001建设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西北师范大学董晨钟、马永杰、赵兴虎、薛具奎、陈宏善教育厅级2011002计算力学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兰州大学王省哲、蒋一萱、谢莉、王萍教育厅级2011003强化动手实践能力、提升人才培养品质--嵌入式系统开发人才培养新模式兰州大学马义德、王兆滨、汤书森、绽琨、张红娟教育厅级2011004统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成效兰州商学院庞智强、傅德印、王永瑜、郭海明、申社芳教育厅级2011005六元一体,四维互动,发展创新,交通运输国家级特色专业工程实践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兰州交通大学朱昌锋、李海军、张玉召、杨菊花、钱名军教育厅级2011006面向教师教育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西北师范大学郭绍青、王卫军、张筱兰、郭炯、王文君教育厅级2011007完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研究及实践兰州商学院于倩、张晓岚、姜洋、党建宁、杨雯教育厅级2011008“理进工出”理念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兰州交通大学褚衍东、陈京荣、李玉龙、李秦、王力军教育厅级2011009金融工程专业建设及其“中国化”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创新兰州商学院周复之、杨世峰、狄瑞鸿、任洁、王乐教育厅级2011010以“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为平台构建“卓越工程师”校内工程素质培养体系兰州交通大学伍忠东、王紫婷、崔炳谋、汪再兴、齐博教育厅级2011011彰显国家级教学团队核心示范作用,强化人才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兰州交通大学党建武、闫光辉、王海涌、赵庶旭、王阳萍教育厅级2011012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高等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创新西北师范大学把多勋、高亚芳、梁旺兵、张建华、彭睿娟教育厅级2011013创新数学教师培养模式,服务甘肃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西北师范大学吕世虎、李保臻、贾随军、温建红、张定强教育厅级2011014本科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西北师范大学赵军、张长城、潘竟虎、李传华、党国锋教育厅级2011015兰州城市学院本科教学质量1353规范化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构建与实施兰州城市学院梁延堂、张社平、刘绍舫、马少虎、李具恒教育厅级2011016教师教育改革与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合作共赢新模式--西北师范大学师范生赴新疆实习支教的探索与实践西北师范大学杨纳名、王刚、卓杰、郭建东、鲁文平教育厅级2011017体验-反思-实践:基于“专业发展范式”的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西北师范大学武和平、刘全国、周雪、殷刚魁、王秀秀教育厅级2011018电子信息工程综合训练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教学实践兰州理工大学张爱华、任崇玉、王强、王琦、缑新科教育厅级2011019机械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兰州理工大学刘永平、靳伍银、刘军、吴爱梅、李涛教育厅级2011020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创新与实践兰州城市学院王汝锋、王小卫、王晓丽、李梅、刘锦涛教育厅级2011021SAMPLE-中国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兰州大学管会生教育厅级2011022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的有机融合:敦煌学本科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西北师范大学李并成、刘再聪、秦丙坤、李顺庆、潘春辉教育厅级2011023电子设计竞赛基地建设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兰州理工大学杨新华、刘仲民、潘峥嵘、张宁、朱翔教育厅级2011024以警察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治安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甘肃政法学院陈君武、郑永红、王春梅、陈伟、张奋成教育厅级201102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铁路特色专业方向和培养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兰州交通大学苏宏升、董海鹰、赵峰、田铭兴、张蕊萍教育厅级2011026先进控制技术创新实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兰州理工大学李炜、苏敏、李二超、赵正天、刘微容教育厅级2011027电工电子CDIO工程应用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兰州交通大学罗映红、陶彩霞、张友鹏、李若琼、田晶京教育厅级2011028结构设计竞赛与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实践探索兰州理工大学党星海、陈明、宋彧、罗维刚、项长生教育厅级2011029一级学科平台上以“方法”为中心的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实践西北师范大学查飞、杜新贞、杨武、姚虹、李岩教育厅级2011030公共管理学科课程体系建设以及教学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西北师范大学孙健、张志红、戴小武、张文礼、白列湖教育厅级201103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兰州理工大学李明、王燕、年福忠、李睿、王旭阳教育厅级2011032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光伏特色人才的探索与实践兰州交通大学鲁怀伟、宋青、李建丰、权伟龙、田苗教育厅级2011033大学生创新性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兰州理工大学王青、姚晓菊、戴剑锋、冯旺军、褚润通教育厅级2011034大学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建设(教材)西北师范大学任小康、苟平章、王治和、何廷年、冯丽霞教育厅级2011035构建“4+1+1”模式培养交通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兰州交通大学吴芳、王花兰、崔永红、马昌喜、王立教育厅级2011036面向现场、着眼高铁、重在应用的测绘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兰州交通大学姚德新、杨学超、杨国林、李建章、王世杰教育厅级2011037环境科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兰州交通大学赵保卫、陶玲、钟金魁、张翠玲、王刚教育厅级2011038建设《动物生理学》精品课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甘肃农业大学何玉琴、张霞、杜晓华、叶得河、贾宁教育厅级2011039适应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电子技术课程群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兰州交通大学封志宏、魏萍、李积英、赵贺、刘小明教育厅级2011040医学院校形体课教学模式的创建与实践甘肃中医学院李希斌、李仲葓、任真、刘曙华、王筱芳教育厅级2011041基于多学科平台优势,提高法学本科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西北师范大学杜睿哲、吴国喆、张芸、苏婉儿、李玉璧教育厅级2011042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育专业统一考试方案的创新设计与实践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招生办公室陈仁伟、段海俊、程跟锁、常毅臣、赵莉教育厅级2011043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西北师范大学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石永福、杨得国、赵辉、王立群、李小玲教育厅级2011044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践甘肃中医学院陈彻、楚惠媛、杨雅丽、安方玉、李雪燕教育厅级2011045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甘肃农业大学刘长仲、沈慧敏、徐秉良、王森山、王国利教育厅级2011046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及应用甘肃政法学院刘晓霞、王存河、黄荣昌、王月、殷兴东教育厅级2011047电子科学与技术新办专业层次化、平台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兰州交通大学吴蓉、陈永刚、刘春娟、谢健骊、王永顺教育厅级2011048通信工程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兰州交通大学蒋占军、郑玉甫、邸敬、周冬梅、孙奇教育厅级2011049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兰州理工大学赵萍、张轶、张丙云、王雅、刘晓风教育厅级2011050甘肃农业大学“教学主题活动月”十年探索与实践甘肃农业大学王文棣、蔡原、王雅梅、李东魁、亢凯教育厅级2011051以精品课程为核心的心理学教学实践策略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周爱保、赵国军、康廷虎、马书采、李玲教育厅级2011052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的顶岗支教实习天水师范学院汪聚应、安建平、郭建耀、孟永定、董妍教育厅级2011053数学模型课程教学改革及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西北民族大学刘华、马德山、果建华、XXX、冶建华教育厅级2011054大力实施质量工程,创建优质教学资源,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农业人才甘肃农业大学魏彦明、唐致刚、陈映江、陆森、刘青林教育厅级2011055以“1+X”整合模式开展英语听说教学,培养理工科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兰州理工大学张晓翠、孙乃玲、杨霞、赵军强、杨娟教育厅级2011056案例教学贯穿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探索与实践兰州交通大学郭殿声、石广田、郑向阳、李太国、管兰生教育厅级2011057信息技术与农业学科整合研究与实践甘肃农业大学李广、XXX、燕振刚、李丽、姚非教育厅级2011058理工类高校人文素质课程设置研究兰州理工大学段兴利、解梅、陈红、尚斌、朱晶松教育厅级2011059创建“四位一体”大学生创业平台构建全程化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兰州交通大学马军党、张红兵、贡力、苏程、李万祥教育厅级2011060加强学生产品造型基础素质,提高学生创新设计实践技能兰州理工大学赵得成、白兴易、赵雪松、李力、柴英杰教育厅级2011061科学整合和高效利用文献信息资源,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甘肃农业大学王生林、马丽萍、赵来娟、张晓兰、朱昭萍教育厅级2011062刑事法学参与式案例实践教学改革--基于甘肃政法学院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甘肃政法学院郑高键、武晓红、杨东平、魏清沂、刘宁生教育厅级2011063财经类人才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兰州商学院巴建坤、苏孜、丁晓阳、张勇、路瀚宇教育厅级2011064基于工科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化学多层次教学体系构筑与实践兰州理工大学冯辉霞、王毅、徐惠、尹建军、梁卫东教育厅级2011065会计专业实战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兰州交通大学袁杰、刘钦、赵延龙、任静梅、尹淑红教育厅级2011066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甘肃农业大学高晓阳、杨梅、李青、李妙祺、冯全教育厅级2011067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水泵及水泵站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兰州交通大学王烨、孙三祥、李亚宁、胡广录、张济世教育厅级2011068“法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甘肃政法学院林军、杜永奎、牛君、岳世忠教育厅级2011069农业院校程序设计基础类课程教材建设与教学体系构建甘肃农业大学王联国、韩俊英、刘成忠、赵霞、刘立群教育厅级2011070运用“学习-实践-创新-提高”四要素教学模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甘肃政法学院马进、陆喜元、冉敏、赵菁、王瑞萍教育厅级2011071面向民族聚居区培养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李锦煜、徐君伟、许永强、胡文海、左林华教育厅级2011072“藏汉双语”师资培训“课例研修”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道周、赵富学、王发斌、贡巴扎西教育厅级2011073《乡土本色--西北民俗美术概述》(教材)西北师范大学田卫戈教育厅级2011074《大气探测原理与方法》教材建设(教材)兰州大学张文煜教育厅级2011075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三维联动、四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刘新辉、李向伟、曹建文、孔昊、曹博教育厅级2011076西部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任泰明、王庆岭、陈兴义、张丽景、田春婷教育厅级2011077工学结合、能力递进模具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余华俐、穆玺清、郭小汝、陈百明、张俊喜教育厅级2011078高职高专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王晓春、赵淑湘、王琴、邹娟茹、王宗辉教育厅级2011079“六个1+1”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甘肃联合大学吴晓玲、王锡臻、赵继荣、唐兴荣、李艳教育厅级2011080高职会计专业“五步走”体验式新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高洁、高陆军、顾润龙、康轶婷教育厅级2011081“早体验”高职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李敏骞、杨平科、张守润、徐鉴民、徐真教育厅级2011082迭代式课证融合的计算机办公技术课程的形成、实践与发展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杨柳春、韩艳、周立民、王炳鹏、王萌教育厅级2011083以能力为本的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与实践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马秉骞、赵忠宪、王春林、贾汝民、宋学平教育厅级2011084国家精品课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建设与实践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王长荣、施荣、李雯霞、薛长青、袁沛海教育厅级2011085“标准引领、施工导向、工学结合”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胡建琴、武双林、梁国强、崔岩、黄艳教育厅级2011086教育教学研究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宋贤钧、陈蕾、周晓康、魏海明、杜媛教育厅级2011087语文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训练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甘肃联合大学陈新民、王金娥、王万鹏、刘洪艳、于良红教育厅级2011088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胡相斌、许立太、张明艳、蒙斌、李延明教育厅级2011089源自石化生产过程的探索性实训项目开发与应用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唐蓉萍、陈淑芬、吴海霞、尚秀丽、吕维华教育厅级2011090“项目化教学、职场化实践、行业化应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岐艳芳、徐瑾、郑刚、周秀媛、赵恺教育厅级2011091基于工学结合的经管类专业“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兰炜、周任慧、刘贵生、胡旭东、刘静教育厅级2011092高职机电类专业群课程体系结构改革研究与实践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高峰、卢建兵、杨桢、陈玉莲、张萍教育厅级2011093技能大赛、技能取证、技能训练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探讨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冷宝林、冯文成、甘黎明、高兰玲、乔南宁教育厅级2011094《焊接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与实践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王建勋、丁文溪、蔡建刚、王春华、梁永文教育厅级2011095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马宏锋、李祥林、包理群、李颖、吴守霞教育厅级2011096基于炼油化工及相关专业实训需求的DCS控制反应--精馏中试装置建设与应用兰。
附件:1993年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获奖项目表特等奖:共4项序号项目名称主管部门学校获奖者(集体主要成员)上海市(1项)001幼师高专数学教学实上海市上海幼儿师范高邹兆芳践与研究等专科学校山东省(1项)002实行教学、科研、生山东省山东农业大学杨景林冷寿慈邢金亮产三结合建立适应宿令李晴祺经济建设需要的教学体制北京市(1项)003固体力学重点学科建国家教育委员会清华大学黄克智张维杜庆华设与高水平博士生规戴福隆郑兆昌模培养甘肃省(1项)004大学基础化学实验课国家教育委员会兰州大学等十所周效贤宗汉兴马经德系统改革的研究与实院校①孙尔康刘万祺刘同保践一等奖:共51项北京市(7项)005全面革新建设具有国家教育委员会北京大学吴思城王祖铨吕思骅世界先进水平的《近赵汝光黄飞虎代物理实验》课程006提高教学质量迈步国家教育委员会清华大学赵炳时高亦兰栗德祥走向世界郑光中李晋奎007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卫生部北京医科大学卜庆芊沃唯礼侯卉应用型临床医学高层郭述贤次人才—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制度的改革008面向21世纪数学建国家教育委员会北京大学李忠应隆安邓东皋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丁石孙队伍009面向社会发扬优势国家教育委员会清华大学吕森黄安邦郑树楠积极开展继续教育010《中国现代文学史》国家教育委员会北京大学严家炎孙玉石钱理群基础课的建设与改革唐沅温儒敏011音乐美学教学成果文化部中央音乐学院于润洋王次■何乾三蔡仲德张前天津市(2项)012开辟教学新途径培天津市天津中医学院石学敏周继曾孙外主养针灸新人才武连仲韩景献013更新内容结合实际国家教育委员会南开大学魏埙杨玉川夏长森培育能力—经济学系王述英温海池政治经济学教学的改革与提高河北省(1项)014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河北省河北农业大学郗荣庭彭士琪张建光优化教学结构培养袁小乱皇甫中泗合格人才山西省(1项)015实行单独考试招收山西省山西农业大学聂向庭梁福有任国钧农村户口不包分配石履渊刘德章实践生的试验内蒙古自治区(1项)016面向经济建设坚持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农牧学院邵金旺乌力更李春林教学、科研、生产三刘克礼李明哲结合的探索与实践辽宁省(3项)017全方位深化无机化学国家教育委员会大连理工大学迟玉兰辛剑牟文生教学改革许维波陈希冠018校企合作招收培养工冶金工业部东北大学王长民左斌刘泰强程硕士的研究与探讨朱启超陈智019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农业部大连水产学院刘焕亮何志辉雷衍之优势建设具有自己特谢祚浑桂远明色的淡水渔业教学体系吉林省(1项)020物理化学学科建设与国家教育委员会吉林大学孙家钟杨永华封继康人才培养赵慕愚唐敖庆黑龙江省(2项)021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国航天工业总哈尔滨工业大学贾延林荣涵锐丁儒林强化设计能力培养公司李益民王知行建立机制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体系022运动训练专业(冰雪黑龙江省哈尔滨体育学院张鹏瑞徐三兆刘文学方向)综合教学模式李建夫王樱的研究与实践上海市(5项)023全国大学英语考试的国家教育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等杨惠中董亚芬冯玉柱设计、实施及研究十所高校②杨庆午刘鸿章陈祖芳024全面优化大学物理教国家教育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孔令达严燕来朱良铱学建立高水平的教高景胡盘新学新体系025《数学分析》基础课程国家教育委员会复旦大学欧阳光中秦曾复教学姚允龙026更新教学体系创建国家教育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邹桂根林潮泳朱佩霞复合型人才培养优化陶正苏龚梅珍模式027临床医学教育的理论上海市上海第二医科大谢宗豹朱明德李学敏与实践学陈佩江苏省(4项)028《采煤》课程改革与配煤炭工业部中国矿业大学徐永圻孟宪锐汪理全套建设体系梁学勤庄秀峰029基础性人才培养基地国家教育委员会南京大学卢德馨孙景李桑志芹建设030面向经济建设建立化学工业部南京化工学院胡道和洪履祥刘亚云学科体系改革专业张少明周松林教学模式031水力学课程建设与改水利部河海大学薛朝阳刘润生陈玉璞革浙江省(2项)032《水力学》与《工程流国家教育委员会浙江大学毛根海吴寿荣甘栽芷体力学》教学实验综周均长张士乔合改革033以社会医学实践教学浙江省浙江医科大学郑树章锁江李鲁为载体的医学教育改革山东省(2项)034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国家教育委员会山东大学袁益让王文洽探索培养高层次数学人才的新途径035高师语文学科专业技山东省聊城师范学院韩立群徐玲孙慎之能培养规程刘树山河南省(2项)036适应地方经济需要河南省郑州大学刘功成武跃民陈培潮探索培养复合型人刘红琳鲁智明才的新途径——利用“三学期”实施主副修制037双向培训——高师教河南省信阳师范学院陈铭书石金钟黄品如育实习改革的一条新路湖北省(4项)038遥感系列课程建设国家测绘局武汉测绘科技大林宗坚孙家柄边馥苓学卢健舒宁039深化改革创建第一国家教育委员会武汉大学余劲松黄进万鄂湘流的国际法教学基地曾令良040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地质矿产部中国地质大学游振东等心创建一流的《岩石学》课程041文艺学教学体系的开国家教育委员会华中师范大学王先霈赖力行刘安海拓与改建胡亚敏王耀辉湖南省(1项)042理工科院校工业设计机械工业部湖南大学程能林赵江洪何禄桂学科的建设与设计教肖正中育特征的确立广东省(1项)043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李运林梁仲熊的理论与实践谢幼如四川省(3项)044校县结合双向育人四川省乐山师范专科学谭显孝李代泌谢相勋——师专培养合格农校舒代宁村初中师资道路的探索045创建临床流行病学科卫生部华西医科大学王家良刘正乐王觉生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郑素萍雷秉钧046实行教学、科研与社国家教育委员会四川大学冉昌光谬君沛邱沛篁会实践相结合探索秦大雕刘元奎文科教育改革新途径陕西省(5项)047工科《高等数学》试国家教育委员会西安交通大学等马知恩汪国强王式安题库系统③曹助我陆丽娜048硕士学位课程的建设国家教育委员会西安交通大学张文修姚天祥蒋德明与管理林贤玖王建049教育及教育管理评估农业部西北农业大学张岳荆家海廉登极系列的建立与实践研李佩成究050全国计算机专业评估电子工业部西安电子科技大蔡希尧郑贵德赵复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学等051教书育人系统工程中国航空工业总西北工业大学李保义唐宗焕宋金书公司王德发施建民青海省(1项)052藏族古典文学教学的青海省青海民族学院祁顺来等创新与实践解放军(3项)053“一体两环”新型办总后勤部第一军医大学赵云宏杨根远孙树林校模式054舰船避碰实践教学的海军海军广州舰艇学王敬全吴■韩江涛重大突破院廖建洲055加强计算机学科建设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大学齐治昌王广芳王凤学主动适应军队建设需张俊科张克强要二等奖:共313项北京市(32项)056在数学教学中教书育中国航空工业总北京航空航天大李心灿人的实践公司学057创建教学实践基地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曾宪义高铭暄孔庆云培养高级法律人才徐立根叶长良058表演专业教学综合改文化部中央戏剧学院张仁里梁伯龙革059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国家教育委员会清华大学高达声李润海魏宏森论课教学改革寇世琪丁厚德060培养高质量发展心理国家教育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朱智贤董奇学专业研究生061物理教育系列课程建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乔际平张大昌续配君设062通过边疆及南海海疆国家民族事务委中央民族学院王恒杰考古维护祖国领土员会完整促进课堂教学063长期坚持严格要求国家教育委员会北京大学严文明李伯谦张江凯《田野考古实习》教刘绪学获丰硕成果064《财税金融电算化》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谭荣华岳伟叶红枫课程建设与模拟银行李为真吴和泉的创立及综合利用065《国民经济管理学》国家教育委员会北京大学厉以宁课程的教学改革066《物理化学》课程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北京大学韩德刚高执棣高盘良建设与改革067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铁道部北方交通大学王金华张星平徐爱国相结合科学地组织陈长盛李志宏学生社会实践068《动力工程及工程热国家教育委员会清华大学王补宣叶大均冯俊凯物理》(一级)重点倪维斗过增元学科建设069《电子技术》实验课邮电部北京邮电学院赵廷瑞安德宁赵学泉建设与改革于德良李超平070电子电路实验教学系铁道部北方交通大学宋开蹯王化深王海统的建设郭建煌郭薇071《高分子物理》课程化学工业部北京化工学院金日光华幼卿励杭泉建设与改革武德珍刘燕072《工程图学》课程的中国航空工业总北京航空航天大陈剑南余新耀潘柏楷设计思想、方法与实公司学赵如舜卢树森践073自力更生建设现代化中国航空工业总北京航空航天大胡世光周贤宾孙世长教学实验基地公司学陈鹤峥常和生074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北京市北京联合大学谭浩强业的计算机教育075《果蔬采后生理学》农业部北京农业大学冯双庆于梁周丽丽等课程的改革与实践赵玉海罗云波076计算机辅助生理实验卫生部中国协和医科大樊继云张莉张俊明教学系统学宋武刘燕077TFPS教学用运动技国家体育运动委北京体育学院吕秋平沈信生李良标术影片分析系统的研员会制与应用078中国古典舞《身韵》文化部北京舞蹈学院唐满城李正一课079立足国内依靠自己国家教育委员会北京外国语学院归运昌高凤祥力量培养合格的阿拉伯语高级人才080大学英语教学成果国家教育委员会北京大学安美华石春祯黄昌玮081研究生社会实践制度国家教育委员会清华大学梁尤能严继昌彭江得的试验与改革郑燕康林功实082建设高水平的本科教国家教育委员会清华大学周远清宋烈侠袁德宁学管理运行体系陈智083建立充满活力的管理中国兵器工业总北京理工大学陈桂秀杨式毅王悦音机制培养高水平的公司马集庸于倩青年教师队伍084本科教育改革的研究国家教育委员会北京大学王义遒向景洁吴同瑞与实践毕源章睢行严085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北京市北京工业大学沈亦鸣黄乃强骆雪君相结合教改试点的探倪世琦索与实践086历史学科结合社会实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张革非金德群洪京陵践的新路子——《方雷晟生武月星志学》课程的建设087建立大学英语教学体国家教育委员会清华大学罗立胜范红何福胜系全面提高学生语李兴复吴古华言运用能力天津市(9项)088毕业设计结合竞赛国家教育委员会天津大学荆其敏培育优秀建筑设计人才089《国际工程管理》教国家教育委员会天津大学孙锡衡何伯森彭芝英学体系的开拓与实践崔广涛胡诚090以新的理论建立《高天津市天津师范大学等林安浩邝荣雨许明师数学分析》课试题④范秋君张吉尔库促进教学评估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091建设独具特色的开放国家教育委员会天津大学王克起霍炳海陈宜生式物理表演室提高教学质量092《文献计量学》教学天津市天津师范大学王崇德实践093非预防医学类专业天津市天津医学院朱雷王正伦来则民《预防医学》教学模张竞超蒋运玲式的建立与实施094以“双结合”为龙头国家教育委员会南开大学王积涛宋礼成周秀中改革金属有机化学教胡青眉张蕴文学培养高层次研究人才095开设《画法解析几国家教育委员会天津大学陈东何》课改革制图教学096高等教育管理专业建国家教育委员会天津大学王致和徐炳亭许英勤设河北省(5项)097将政治经济学方法论河北省河北大学刘永佶的系统研究与教学改革密切结合098化学教学论学科课程河北省河北师范学院潘鸿章李振坤曹玉民体系的建设与实施陆捷何志民099通信电子电路有声电力工业部华北电力学院鄂秀焕高强王彦骏CAI系统余萍100教育实习改革河北省邢台师范专科学边守正王一鸣胡文明校尚志荣101立足实际面向未来河北省衡水师范专科学卢永琪邢根芒谢泽斌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校江宝才韩书田设山西省(6项)102建设《中国近代社会山西省山西大学乔志强王先明行龙史》新学科乔润令103《法医病理学》多媒山西省山西医学院王英元崔宏义张原生体系列化形象教学的吴素萍姜树山探索与实践104师范性结构课程改革山西省运城高等专科学杨宗礼杨荃馨刘庆昌实验校辛105坚持十年体质测试山西省太原工业大学李继海赵富生刘建国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史广文李宝禄106对大学生进行世情教山西省山西大学程人乾王文庆孙恪勤育的成功实践107立足地方院校建立山西省山西大学杨频培养合格研究生的模式和基地内蒙古自治区(2项)108《冶金传输原理》课冶金工业部包头钢铁学院贺友多李保卫刘中兴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李伟程素森109数学教学的原理与实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大学曹之江践辽宁省(18项)110深化教学改革建设卫生部中国医科大学王芸庆宋今丹方瑾新兴学科提高教学黄集前王维琴质量111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的辽宁省辽宁大学张今声专业教学改革112创建物理教学实验馆辽宁省辽宁师范大学张景泉崔凤海崔长喜改革实验教学113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辽宁省辽宁中医学院王耀斌裴景春陈以国探索开办针灸专业日王树栋张鸥语班114金工实习教学的改革冶金工业部沈阳工业高等专刘振和王志海贺继玉与实践科学校刘国威王文元115拓宽专业加强建设国家教育委员会大连理工大学程侣柏张英菊李树德在产学研结合新体制吴祖望杨锦宗中培养高质量人才116会计教学改革的新路财政部东北财经大学欧阳清陈国辉杨立颖117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冶金工业部东北大学田志芬李新荃李景华电子课教学水平刘淑英王永军118自制教学设备“雷达交通部大连海运学院董小兵赵起文于庆光运动目标模拟器”及刘玉民张润泽在教学中的应用119深化改革加强建设国家教育委员会大连理工大学罗胜初等稳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120依靠教师办学深化机械工业部沈阳工业大学王成元翟国治孙昌志教管改革——多功能吕振家高金凯教学检查组的建立与实践121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国家体育运动委沈阳体育学院孙长林董国珍王一涛全面改革《学校体育员会王晓春赵乃虹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122农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农业部沈阳农业大学徐昶昕武国栋张英书实践教学体系及其模钟连生李启祥式的研究与实践123高等学校教学研究室辽宁省辽宁大学裴英潮顾奎相刘玉良规范化管理的研究与潘芳杨威实践124“5111人才培养模冶金工业部东北大学毛添玉贺家齐朱殿强式”的构想与实践周秉衡齐克敏125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卫生部中国医科大学金魁和孙宝志关永琛学质量评价的研究与乔敏张戈实践126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辽宁省辽宁师范大学韩世勤黄滨刘忠莲教学质量陈有生于忠玉127班主任技能训练辽宁省鞍山师范专科学史爱华校吉林省(13项)128改革重磁两课创建地质矿产部长春地质学院董焕成徐宝慈石宝林全新体系刘万松李春华129日语强化教学国家教育委员会东北师范大学谷学谦李永夏肖平林忠鹏太文慧130《政治学原理》课程国家教育委员会吉林大学王惠岩体系的创建与发展131突出重点全面规划国家教育委员会吉林大学刘中树于庚蒲王德顺优化结构增强实力唐余明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师资队伍132加强体育课程的整体机械工业部吉林工业大学宋继新王源李宽泽改革与建设构建高王伟平校体育课程的新体系133《岩体力学》课程地质矿产部长春地质学院肖树芳刘超臣齐伟(学科)建设佴磊王生134高师函授教育管理改国家教育委员会东北师范大学何艳茹祝捷季国太革的研究与实践朱晓峰刘忠元135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吉林省吉林工学院宋燕盛学建设136《遗传学》试题库及吉林省吉林农业大学顾德峰崔秋华张为群其微机管理系统的创周学勤初丽伟立与实施137高师本科学生教师职吉林省四平师范学院滕吉海孙斌来李景文业技能训练的实践与探索138《现代朝鲜语》课程吉林省延边大学李得春姜银国刘银钟建设许东振金祥元139办出专科特点建立中国汽车工业总长春汽车工业高侯家驹韩德恩宋基治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公司等专科学校崔云惠丛守智140《建筑力学》课程建中国有色金属工长春建筑高等专卢存恕薛光瑾吴富英设与教学内容体系的业总公司科学校周周范国庆改革黑龙江省(12项)141《金工》课程的建设机械工业部哈尔滨机电专科司乃钧与改革学校142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中国航天工业总哈尔滨工业大学雷廷权杨德庄促进学科建设的研究公司和实践143大校大厂合办学院中国航天工业总哈尔滨工业大学周长源郑德林黄抗创办我国培养工程人公司才的新模式144加强教学管理深化中国船舶工业总哈尔滨船舶工程韩哲夏跃骅刘喜武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公司学院王英孙守奎外语教学质量145深化教学改革坚持建设部哈尔滨建筑工程张云学张树仁赵洪宾搞好课程建设全面学院屠大燕邓林翰提高教学质量146改革本科生培养模式黑龙江省东北农学院梁荣欣吕志远李思东主动适应社会和农业王伊强马云鹏发展需求147加速培养适应林业建林业部东北林业大学由昌富张翊飞倪志英设急需专门人才的研姜晓冰究与实践148七年制学生科研能力黑龙江省哈尔滨医科大学金连弘李波祖铁峦培养模式的建立曹德品程志149加强重点学科建设黑龙江省哈尔滨医科大学张志诚王丽娟赵士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潘明德150政教专业综合改革实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徐首军王莹倪洪斌践商红日曹百英151实行教育见习制度黑龙江省克山师范专科学贾玉金王凤山冯国晨强化教师职业能力培校养152工科《结构力学》试建设部哈尔滨建筑工程王焕定龙驭珠赵光恒题库建设学院等⑤上海市(21项)153上海市高校建立非计上海市上海市计算机等魏润柏朱仲英吴立德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级考试委员会汪燮华俞丽和考试制度154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有国家教育委员会华东理工大学徐永祥鲍宗豪石培华效育人的新模式李海尤存155文艺学、美学系列配国家教育委员会复旦大学蒋孔阳吴中杰应必诚套课程建设叶易朱立元156改革发展中的《遗传国家教育委员会复旦大学赵寿元江绍慧乔守怡学》基础课教学刘祖洞157《普通物理》教学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复旦大学贾起民潘笃武郑永令改革与实践李洪芳刘贵兴158严格教学管理优化国家教育委员会复旦大学严绍宗孙菜祥沙似鹏育人环境提高教学葛海■质量159英语专业的教学实践国家教育委员会复旦大学陆国强黄关福吴延迪胡润松周仲安160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国家教育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陈关龙王询徐艳丽深化《金工》课程改革161传统建筑测绘教学实国家教育委员会同济大学路秉杰习的改革与深化162以“环境观”建立国家教育委员会同济大学卢济威朱谋隆余敏飞《建筑设计》教学新沈福煦王伯伟体系163《中国哲学史》的课国家教育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丁祯彦冯契陈卫平程建设和人才的培养高瑞泉杨国荣164结合专业采取多种形国家教育委员会华东理工大学叶澜陈桂生吴秀娟式开展社会实践阎水金165加强大学基础教育国家教育委员会华东理工大学张兆奎张玉峰陶铁胜发挥教书育人整体功蒋文文乐秀君能166深化电教管理改革国家教育委员会华东理工大学印仁冲王祖强喻方达取得显著教育效益程述贤167主动适应社会需要中国纺织总会中国纺织大学张渭源蒋智威刘晓刚探索服装专业建设新许树文张文斌途径168“机械设计与制图一中国纺织总会中国纺织大学王宠武高学满曹桄条线”综合课程建设袁璧君吴■常与改革169建立临床医学应用型卫生部上海医科大学李金钟刁承湘王亚平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陈渭170发挥两校优势培养财政部、国家教上海财经大学汤云为戴炜栋张次博高质量国际会计人才育委员会上海外国语学院薛蕃康钱嘉福金绳曾171计算数学博士生教学上海市上海科学技术大郭本瑜学172结合医学检验专业特上海市上海第二医科大王鸿利巫向前陶义训点培养学生动手和学王勇沈霞自学能力173电气技术专业的改革机械工业部上海机械专科学孔凡才方承远吴铁才与建设校冯正荣江苏省(23项)174师专教学改革的研究江苏省淮阴师范专科学钱仓水周荣秋祝诚与实践校等⑥任祥生林家凤175建筑师职业素质基础国家教育委员会东南大学顾大庆单踊丁沃沃培养的有效模式——赵辰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176《大学物理》实验课国家教育委员会南京大学潘元胜万春华冯璧华的改革与实践曹伶华倪新蕾177实施全面的化学教育国家教育委员会南京大学吴琴媛徐培珍张雪琴韩志坚王志林178创建工业产品设计教中国轻工总会无锡轻工业学院张福昌陆亚声吴翔学新体系何晓佑沈大为179以经济运行和发展为国家教育委员会南京大学洪。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2014年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工作的通知正文:----------------------------------------------------------------------------------------------------------------------------------------------------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2014年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工作的通知(甘教高函〔2014〕5号)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等文件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现将2014年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评选范围和名额本次拟评选表彰普通高校中承担本专科教学任务的专任教师15名。
已获省级以上教学名师奖的教师不再参加本次评选。
二、评选基本条件从事本科教学的参评教师须为受聘教授职务,坚持讲授基础课;从事高职高专教学的参评教师须有10年以上高职高专教学经历,且具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和行业影响力,并以专业教学工作为主。
其他条件依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指标体系》进行。
已退休的参评教师须为学校返聘教师,并由学校出具返聘证明。
三、评选步骤与方法(一)符合上述评选基本条件的教师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在评选校级教学名师的基础上,择优推荐省级教学名师,教学名师奖在推荐、评审过程中,应设立公示环节,以提高评选表彰工作的透明度。
(二)2014年5月10日前,各高校向我厅以公文形式推荐候选人(限额见附件),并提交相关材料及有关成果的复印件纸质版一式7份及电子版(1.教学名师奖候选人汇总表;2.教学名师奖候选人推荐表;3.候选人的个人资料;4.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候选人学生评价汇总表5.候选人15-30分钟的讲课录像光盘一张(文件为rm格式,不大于50MB,录像内容须真实反映候选人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并在校园网建立教学名师网站将所有申报材料上网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