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导论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44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第⼀节 计算机的产⽣与发展1.1.1 计算机的产⽣世界上第⼀台计算机于1946年诞⽣于美国。
取名电⼦数值积分和计算机ENIAC。
它是⼀种按程序⾃动进⾏信息处理的通⽤⼯具。
具有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与⾃动化程度⾼、存储容量⼤、逻辑判断能⼒强、使⽤⽅便等特点。
1.1.2 计算机的发展⼀、硬件技术的发展1.传统计算机的发展第⼀代计算机,其主要特征是采⽤电⼦管作为主要元器件。
第⼆代计算机,其主要特征是由电⼦管改为晶体管。
第三代计算机,其主要特征是⽤半导体中⼩规模集成电路代替分⽴元件的晶体管。
第四代计算机,其主要特征是以⼤规模和超⼤规模集成电路为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
2.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第⼀代是微机计算机发展的萌芽时期。
第⼆代是微型计算机发展的成长时期。
第⼆代是微型计算机发展的成长时期。
第三代是微型计算机发展的成熟时期。
第四代微型计算机机的⼤发展时期。
⼆、软件技术的发展软件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软件⽣产⼯具,即编成语⾔的发展、操作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软件⼯程和软件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计算机⽹络的形成和发展。
1.1.3 计算机种类从⽤户⾓度看,可分为微型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计算机。
以计算机系统价格为标准,⼀般将计算机分为⼤、中、⼩、巨型计算机。
1.1.4 计算机应⽤领域计算机主要应⽤于信息处理、科学计算、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计算机通信、⼈⼯智能(AI)等领域。
第⼆节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构成1.2.1 微型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构成⽬前计算机硬件都是由输⼊设备、输出设备、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五部分构成,称为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微型计算机系统硬件的基本构成也符合这⼀体系结构。
⼀、输⼊设备(Input Equipment)是指向计算机存储器输⼊各种信息(程序、⽂字、数据、图像等)的设备。
常⽤的输⼊设备有键盘、⿏标、条形码输⼊器等。
在会计电算化领域,会计⼈员⼀般⽤键盘来完成会计数据或相关信息的输⼊⼯作。
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一章一、计算机的起源与发展在现代社会,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娱乐,我们都离不开它的帮助。
但你是否想过,计算机是如何诞生和发展的呢?计算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那个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尝试使用各种工具和方法来进行计算。
例如,中国古代的算盘就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计算工具。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始于 20 世纪。
20 世纪 40 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它被称为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这台计算机体积巨大,重达 30 多吨,使用了大量的电子管,运算速度相对较慢,但它的出现标志着计算机时代的开始。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
电子管逐渐被晶体管所取代,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性能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后来,集成电路的出现更是让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如今,我们所使用的计算机大多采用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它们的运算速度快得惊人,而且功能越来越强大。
二、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从使用范围来看,计算机可以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通用计算机就像我们日常使用的个人电脑,它可以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如文字处理、图像处理、游戏娱乐等。
而专用计算机则是为了特定的目的而设计的,例如用于控制工业生产过程的工业控制计算机,用于医疗诊断的医疗计算机等。
从计算机的规模来看,计算机可以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
巨型机的运算速度极快,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军事等领域。
大型机通常被用于大型企业和机构的核心业务处理。
中型机和小型机则适用于一些中等规模的企业和部门。
而微型机,也就是我们常见的个人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和家庭。
三、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虽然看起来复杂,但其实它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计算机导论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导论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科学,本文将深入探讨计算机导论第一章的内容,帮助读者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早期。
早期的计算机是巨型机,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只有少数的大型公司和政府机构才能承担得起。
到了六十年代,随着集成电路的出现,计算机开始逐渐变得小型化、便携化和价格亲民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二、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和控制器。
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信息传输给计算机,如键盘、鼠标等;输出设备将计算机处理后的信息呈现给用户,如显示器、打印机等;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运算器负责进行数学和逻辑运算;控制器负责协调计算机各部分的工作。
三、计算机的语言与编程计算机只能理解二进制代码,即0和1。
高级语言如Java、Python等是人们使用最多的编程语言,它们通过编译器转换成二进制代码来运行。
编程语言的发展经历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三个阶段。
四、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计算机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辅助设计、人工智能、教育、娱乐等。
计算机的应用使得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五、计算机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无限可能。
、量子计算、生物计算等领域的发展将给计算机科学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总之,计算机导论第一章讲述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结构、语言与编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科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冯•诺依曼对现代计算机的主要贡献是(D)。
A.设计了差分机B.设计了分析机C.建立了理论模型D.确立了计算机的基本结构2.在计算机应用中,“计算机辅助设设计”的英文缩写为(A)。
A.CADB.CAMC.CAED.CAT3.计算机中所有信息的存储都采用(A)。
A.二进制B.八进制C.十进制D.十六进制4.计算机最主要的工作特点是(B)。
A.存储程序与自动控制B.高速度与高精度B.可靠性与可用性 D.有记忆能力5.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A)。
A.控制器B.显示器C.磁盘驱动器D.鼠标器6.用电子管作为电子器件制成的计算机属于(A)。
A.第一代B.第二代C.第三代D.第四代7.早期的计算机用来进行(A)。
A.科学计算B.系统仿真C.自动控制D.动画设计8.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计算机是(),诞生于()年,生产国是(),所使用的逻辑元件是(B)。
A.IBM-PC,1946,美国,电子管B.数值积分计算机,1946,美国,电子管C.电子离散变量计算机,1942,英国,集成电路D.IBM-PC,1942,英国,晶体管9.个人计算机属于(C)A.小巨型机B.小型计算机C.微型计算机D.中型计算机10.计算机之所以能实现自动连续执行,是由于计算机采用了(D)原理A.布尔逻辑运算B.集成电路工作C.串行运算D.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11.下列关于计算机发展史的叙述中错误的事(D)A.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在美国发明的ENIACB.ENIAC不是存储程序控制的计算机C.ENIAC是1946年发明的,所以世界从1946年起就进入了计算机时代D.世界第一台投入运行的具有存储程序控制的计算机是英国人设计并制造的EDV AC12.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设计思想不包括(B)A计算机采用二进制存储B计算机采用十进制运算C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D计算机主要是由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的13.第三代计算机的逻辑元件采用(C)A.电子管B.晶体管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D.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14.客机、火车订票系统属于(B)方面的计算机应用A.科学计算B.数据处理C.过程控制D.人工智能15.按照计算机用途。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构成是(C)。
A. 主机、存储器、输出设备B. 主机、输入设备、显示器C.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D. 主机、键盘、打印机2.计算机硬件能直接执行的只有(B)。
A. 符号语言B. 机器语言C. 算法语言D. 汇编语言3.计算机字长取决于(C)的宽度。
A. 控制总线B. 地址总线C. 数据总线D. 通信总线4.微机中为 CPU和其他部件传输数据、地址和控制信息的部件是(B)。
A. 存储器B. 总线C. 控制器D. 存储器5.CPU由运算器和(C)组成。
A. RAMB. 总线C. 控制器D. 存储器6.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A)。
A. 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B. 逻辑运算C. 控制D. 算术运算7.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包括 CPU、存储器、I/O设备,按(A)的程序进行工作。
A. 预先编制B. 自动生成C. 机内固有D. 解释方式8.电子计算机能够快速、自动、准确地按照人们的意图进行工作的基本思想中最主要点是(A),这个思想是冯·诺依曼提出的。
A. 存储程序B. 采用逻辑器件C. 总线结构D. 识别控制代码9.现在使用的计算机,其工作原理是(D)。
A. 存储程序B. 程序控制C. 程序设计D. 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10.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研制成的时间是(A)。
A.1946年 B. 1947年 C. 1951年 D. 1952年11.将十六进制数D7转换成二进制数是(B)。
A. 11101011B. 11010111C. 11101010D. 1101011012.将十六进制数D7转换成十进制数是(D)。
A. 217B. 152C. 172D. 21513.D7采用十六进制数表示二进制数是因为十六进制数(C)。
A. 在计算机内部比二进制数占用较少空间B. 在算法规则上比二进制数更简单C. 在书写上更简洁,更方便D. 运算比二进制数快14. 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简称ASCII码,它是7位二进制编码,因此,它可以表示(C)字符。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一节数制及其转换一、二、八、十六进制转十进制的方法:乘权相加法。
例如:(11010110)2 = 1×27 + 1×26 + 0×25 + 1×24 + 0×23 + 1×22 + 1×21 + 0×20 = (214)10(2365)8 = 2×83 + 3×82 + 6×81 + 5×80 = (1269)10(4BF)16 = 4×162 + 11×161 + 15×160 = (1215)10带小数的情况:(110.011)2 = 1×22 + 1×21 + 0×20 + 0×2-1 + 1×2-2 + 1×2-3 = (6.375)10(5.76)8= 5×80 + 7×8-1 + 6×8-2 = (5.96875)10(D.1C)16= 13×160+ 1×16-1 + 12*16-2 = (13.109375)10二、十进制化二进制的方法:整数部分除二取余法,小数部分乘二取整法。
例一:(43)10 = (101011)2例二:(0.375)10 = (0.011)2三、二进制转八进制的方法1位数八进制与二进制对应表八进制二进制0 0001 0012 0103 0114 1005 1016 1107 111转换方法:对二进制以小数点为分隔,往前往后每三位划为一组,不足三位补0,按上表用对应的八进制数字代入即可。
例如:(10111011.01100111) = 010,111,011.011,001,110 = (273.36)8三、二进制转十六进制的方法1位数十六进制与二进制对应表十六二进进制制0 00001 00012 00103 00114 01005 01016 01107 01118 10009 1001A 1010B 1011C 1100D 1101E 1110F 1111转换方法:对二进制以小数点为分隔,往前往后每四位划为一组,不足四位补0,按上表用对应的十六进制数字代入即可。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案第⼀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概述第⼀台电⼦计算机ENIAC于是1946年在美国研制成功。
这台计算机⾮常庞⼤,⽽且不具有存储功能。
但它标志着第⼆次⼯业⾰命的开始。
1.1.1计算机的发展简史1.1.1.1计算机的分代电⼦计算机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代历史:第⼀代:1946——1958年,电⼦管计算机;第⼆代:1959——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1965——1970年,中、⼩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MSIC、SSIC);第四代:1971——现在,⼤规模、超⼤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LSIC、VLSIC)。
1.1.1.2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简史第⼀代:1971年推出第⼀台微机MCS-4,4位机(微处理器为4004)第⼆代:1972——1977年,8位机(8080)第三代:1978——1984年,16位机(8086,80286)第四代:1985——现在,32位机(80386,80486,Pentium,PentiumⅡ,PentiumⅢ等)说明:⑴微型计算机属于第四代电⼦计算机。
⑵微处理器(PC机的核⼼)是采⽤⼤规模集成电路⼯艺把运算器和控制器制作在⼀块半导体芯⽚上。
⑶微处理器于1971年研制成功。
⑷到⽬前为⽌,各种计算机(巨、⼤、中、⼩、微)都满⾜冯·诺依曼计算机模型,即:①由五⼤功能部件组成(类似⼈脑的五⼤功能部件);②采⽤⼆进制形式表⽰指令和数据;③按“存储程序的原理”⼯作。
1.1.2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2、精确度⾼;3、具有存储和逻辑判断能⼒;4、⾃动完成各种操作和运算。
1.1.3计算机的⽤途1.数值计算(也称科学计算)它是指解决科学研究和⼯程技术中所提出的数学问题,其特点是计算量⼤、复杂,要求精确度⾼。
2.数据处理(也称信息处理)数据处理的特点是计算公式⽐较简单,数据量⼤、但时间性强。
⑴数据:指数字、符号、⽂本、图形、图像、声⾳等。
⑵数据处理:指利⽤计算机对原始数据进⾏分类、排序、合并、统计、打印、存储等操作。
第一章概述1、计算机的发展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问世至今已经历了五代的发展历史。
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于1946年,是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是大规模集成电路;2、冯·诺依曼原理: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的原理3、信息的基本单位●基本概念◆位bit:一位二进制代码,用b表示;是数字信息化的最小单位◆字节Byte:简写为B。
8位二进制数为一个字节,是表示存储容量大小的最基本单位;◆字Word:由字节组成,为字节的整数倍;◆字长●存储容量大小的换算1 B ===8bit;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1TB===1024GB; 1个汉字===2B;●几种进制数(1)十进制计数制:有0-9十个数码,逢十进一。
用D标记或加下标10(2)二进制计数制:仅有0、1两个数码,逢二进一。
(0+0=0 0+1=1 1+0=1 1+1=10)用B标记或加下标2(3)八进制计数制:有0-7共8个数码,逢八进一。
(7+1=10)用O标记或加下标8(4)十六进制计数制:有0-9、A、B、C、D、E、F共十六个数码,逢十六进一。
(F+1=10)用H标记或加下标16●几种进制数之间的转换(1)各进位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将各进位制数按照其通式展开(个位为0位),计算出结果即可。
(2)十进制数换成二、八、十六进制数10→?整数部分:采用“除—倒取余数法”(一直除到商为0,将得出的余数倒排即为转换结果。
)小数部分:采用“乘—顺取整数部分”(一直除到小数部分为0,将得出的整数部分顺序排列即为转换结果。
)(3)二进制数与八进制数转换⏹2→8采用“三位一并”法:以小数点为基点,向左右两边三位一组转为八进制数,不足三位用0补齐。
⏹8→2采用“一分为三”法。
(4)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转换●2→16采用“四位一并”法:以小数点为基点,向左右两边四位一组转为十六进制数,不足四位用0补齐。
计算机导论知识点总结第1章绪论1.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1.1.1 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的概念。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的概念,硬件的五个组成部分,软件的概念一个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
硬件是由电子的、磁性的、机械的器件组成的物理实体,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5个基本组成部分;软件则是程序和有关文档的总称,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类。
什么是系统软件,常用的系统软件有哪些?什么是应用软件,常用的应用软件有哪些?1.1.2计算机的分类按规模分类有:巨型计算机,大中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1.1.4 计算机的用途计算机的主要用途有哪些?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实时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工程和辅助教育,娱乐与游戏。
这些各用途的含义是什么CAD CAM CAI的含义1.1.5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发展史中的“代”是如何划分的?每代计算机的使用的主要器件是什么?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冯·诺依曼的存储程序的含义第五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人工智能1.5 信息化社会的挑战信息化社会的特征是什么?internet的起源是什么?我国的互联网络: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公用信息网、中国科学技术网、中国金桥信息网。
以及这几个互联网络的主要用途。
习题答案二、选择题1-6: A B D C CC 7-12: B C D B B C第2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2.1 计算机的运算基础2.1.1数制的概念2.1.2 掌握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10进制转换为2,8,16进制;2,8,16进制转换为10进制;2进制与8进制的相互转换;2进制与16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2,8,16à10 位权法:把各非十进制数按权展开,然后求和。
10à2,8,16 整数部分:除基取余法:“除基取余,先余为低(位),后余为高(位)”。
小数部分:乘基取整法:“乘基取整,先整为高(位),后整为低(位)”2à8:以小数点为界,将整数部分自右向左和小数部分自左向右分别按每三位为一组(不足三位用0补足),然后将各个三位二进制数转换为对应的一位八进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