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在老年支气管哮喘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心得
- 格式:pdf
- 大小:255.82 KB
- 文档页数:1
探讨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标签:支气管哮喘;心理护理;效果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病因复杂的慢性气道炎症性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是气道高反应性和支气管痉挛,临床症状上表现为喘息、咳嗽、气短和胸闷等,往往有哮喘病多年反复发作的病史。
有的病人常以发作性咳嗽作为惟一的症状,临床上常易误诊为支气管炎;有的青少年病人则以运动时出现胸闷,气紧为惟一的临床表现。
病情严重的哮喘患者可反复出现咳痰气喘,呼吸困难;哮喘持续状态增多,伴有出汗、青紫、面色苍白,甚至神志不清。
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
同时可能引起猝死、呼吸衰竭、发育不良和胸廓畸形。
[1]此外,随着哮喘疾病的逐渐发展,患者还会并发其他的疾病,例如慢阻肺、肺动脉高压和慢性肺心病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药效不佳,进而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产生各类不良心理,不利于临床治疗效果。
因此,加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笔者对我院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进行心理分析,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取得显著护理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50例患者,均随机选自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在12~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35±3.62岁。
50例患者均经临床CT、X线诊断及实验检验所确认为支气管哮喘,符合哮喘诊断标准。
1.2方法1.2.1 紧张、恐惧心理护理支气管哮喘患者常常会受环境因素影响,如吸入性抗原、各种非特异性吸入物、感染、食物性抗原、药物、气候变化、运动量过度等,导致患者产生紧张、恐惧心理而诱发哮喘。
因此,我们应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首先,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采取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的学习方法,使患者心理放松、注意力转移,逐渐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产生安全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心理护理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病情。
病人的身体状况对他们的心理状态有直接的影响。
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心理护理也应该被重视。
本文旨在介绍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心理护理,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心理护理技巧。
支气管哮喘对心理的影响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主要是由于生活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
病人需要注意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措施。
同时,药物治疗的效果也十分重要。
在治疗的过程中,病人需要接受一定的限制,如合理安排锻炼、不要吸烟等。
在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支气管哮喘可能对病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若干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患者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影响由于病人需要在治疗过程中接受一定的限制,有时候需要避免某些行为和活动。
这可能使得病人感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出现了问题,因此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可能会发生负面的变化。
如果不能及时地得到准确的信息以了解自己的病情和康复进程,这在轻度的病人中可能会导致某些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不适,而在重度病人中可能会发展成严重的自卑感或抑郁症。
2. 对患者的心理反应的影响支气管哮喘治疗和自我管理的长期过程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些负面的心理反应。
在诊断出疾病时,有些人可能会因为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和理解不透彻而感到害怕或担心。
而在治疗的过程中,有些人可能会因为对药物治疗的担忧而感到紧张和焦虑。
另外,由于病人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治疗效果难以立即看到,在此期间,有些人可能会出现厌烦和挫败的情绪。
3. 对患者的社交功能的影响由于支气管哮喘的症状可能会影响病人的运动和行动,特别是在严重病人的情况下,不只是运动量受限,日常生活中的力度也受到了限制。
这使得病人容易出现社交功能上的障碍,比如说自我抑制,回避,退缩等。
在这种情况下,经常会有病人陷入孤独、失落和不安的状态。
实用的心理护理技巧在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支气管哮喘病人需要得到心理护理。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技巧,可以帮助病人应对支气管哮喘所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1. 提供足够的信息对于新被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医护人员应该适当地提供足够的信息,让患者了解自己身体状况的真实情况。
支气管炎哮喘的护理体会护理体会:支气管炎哮喘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我深刻体会到了支气管炎哮喘患者所面临的困扰和痛苦。
在与患者的接触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护理支气管炎哮喘的经验和技巧。
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是护理的重要环节。
支气管炎哮喘患者的病情变化常常会出现突然和剧烈的情况,因此,作为护理人员,我们必须随时保持警惕,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只有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我们才能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给予患者正确的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支气管炎哮喘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来缓解症状和控制疾病的发作。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要确保患者按时按量地服用药物,并告知患者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关注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及时调整药物的使用方案。
呼吸训练和康复锻炼对支气管炎哮喘患者的康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呼吸训练,患者可以学会正确的呼吸方式,提高肺活量,减少呼吸困难的发作。
而康复锻炼则可以增强患者的体质和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作频率。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要积极引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和康复锻炼,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关心患者的心理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
支气管炎哮喘患者常常因为呼吸困难和症状的反复发作而感到沮丧和焦虑。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倾听,理解他们的困惑和痛苦,给予他们必要的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
护理支气管炎哮喘需要我们保持警惕,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正确使用药物治疗;进行呼吸训练和康复锻炼;关心患者的心理健康。
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关心,我们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为他们的康复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要时刻保持对患者的关注和关心,用心去理解、支持和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真诚的关爱和专业的护理服务。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摘要】目的为支气管哮喘患者提供系统的心理护理。
方法对7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
结果本组除1例死亡,其余病例均得到完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结论加强心理护理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心理护理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cellular 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导致支气管狭窄而发病。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由于该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对患者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危害。
因此,治疗过程中除给以多方面的基础护理,还必须做好心理护理。
我院自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支气管哮喘77例,现将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共77例,其中男45例,女32例,年龄16~79岁,平均53岁,轻度29例(37.66%),中度32例(41.55%),重度15例(19.48%),危重1例(1.3%)。
所有患者均给以吸氧,吸入药物(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雾化吸入(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生理盐水)等治疗。
完全控制64例(83.12%),部分控制12例(15.59%),死亡1例(1.3%),无未控制病例。
死亡病例为哮喘急性发作危重者。
2 一般护理2.1 氧疗法哮喘发作时给以吸氧,根据哮喘及缺氧程度调节氧流量及浓度,改善呼吸困难,纠正缺氧。
2.2 雾化吸入痰液阻塞气道是急性哮喘病情难以缓解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保持气道通畅甚为重要。
通过雾化吸入消炎祛痰,湿化气道。
对痰液较多的患者应先吸痰再行雾化吸入。
2.3 其他保持病房清洁、安静、温湿度适宜。
饮食以高营养、低盐、易消化、清淡为宜,避免进食可能诱发哮喘的异性蛋白,如肉蛋禽奶及番茄、辣椒等。
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地咳嗽、咯痰,对痰液黏稠患者,鼓励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在1500 ml以上。
支气管哮喘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应用心理护理、氧疗护理、呼吸道护理等综合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至1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痔疮患者160 例,应用心理护理、氧疗护理、呼吸道护理、药物治疗后护理等综合护理方法,并总结相应的护理经验。
结果所有患者均在6 ~12 d 后治愈或好转出院,无1 例死亡。
结论应用心理护理、氧疗护理、呼吸道护理等综合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较为理想,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避免复发。
标签:支气管哮喘;护理;心理护理;氧疗护理;呼吸道护理作为一种常见病的支气管哮喘,主要是人体多种炎性细胞参与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在特殊因素的刺激下导致气道缩窄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1]。
目前,全球支气管哮喘患者约有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
发作时主要表现为喘息、呼吸困难等。
病情严重者,可以在几分钟内迅速恶化。
其该病患者的身心健康、日常生活都有严重影响。
如果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可能致命,而规范化治疗,当今的治疗手段可使接近80%的哮喘患者疾病得到非常好的控制,工作生活几乎不受疾病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临床护理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3]。
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搜集我院2010年11月至1012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0±5.3)岁,男性84例,女性76例。
临床主要症状包括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病程在3月~25年之间不等。
所有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规定的哮喘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主要以改善临床症状为主,抗炎、解痉、平喘的对症治疗,同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使用主要药物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全身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须与吸入激素联合应用)、缓释茶碱、抗IgE抗体及其他有助于减少全身激素剂量的药物等。
1.3护理方法1.3.1心理护理由于哮喘临床发作特点的关系,大多数患者均为反复多次发作,夜间较重,还常常伴有烦躁、恐惧等紧张、不安情绪。
[键入文字]
浅谈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
2012-11-22
【编者按】:护理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护理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护理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摘要】总结4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经验,主要护理措施包括:紧张、恐惧心理的护理,忧虑心理的护理,依赖心理护理,认为精神因素及异常情绪进行心理医疗和护理是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心理状态;心理护理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因内源性和外源性过敏源或精神因素引起,致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液腺分泌增加。
致使支气管管腔狭窄而引起哮喘发作,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因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药效不佳并有副作用加强对支气管哮喘的心理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4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发哮喘的心理因素,
1。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心理护理(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因过敏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支气管反应性异常增高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在哮喘发病中发现不少哮喘患者发作时与情绪变化、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心理越紧张的患者发病越明显,呈增高趋势,症状也较重;反之,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患者发病率比较低,病情也相对较轻。
因此在哮喘患者治疗和护理中必须高度重视心理治疗和护理,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我院自2008年8月~2010年8月,共收治支气管哮喘病人87例,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配合有效的心理治疗和护理,对病人病情的控制、预防、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将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8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男47例,女40例,年龄10~77岁,平均年龄53岁,在常规及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护理措施2.1入院时患者刚入院时病情一般较重,哮喘发作、端坐呼吸、大汗淋漓、情绪紧张、心情烦躁不安,这时首先要迅速的有条不紊的对患者进行各种治疗,技术操作要熟练。
在治疗的同时,要关心体贴患者,尽量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患者刚入院顾虑重重,担心治疗效果不佳,惧怕检查,此时我们应细心观察逐个解释,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当哮喘状态有所缓解时,要询问患者发作的原因,帮助患者解除不快的心理因素,尽快使患者心情开朗,使哮喘发作次数减少。
2.2住院中这是对哮喘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阶段,此类患者一般住院时间较长,与医护人员朝夕相处,我们可以随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患者的思想状况大致有如下情况:当哮喘发作症状不能很快缓解时,发作间隔时间较短时,患者往往产生恐惧感,对治疗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消极;有些有知识的患者,经常借来医学书籍,查阅与自己疾病有关的章节,了解了一些药物的作用,导致情绪低落、心情烦闷,哮喘容易发作;有些患者哮喘发作有一定时间性,每天到一定时间就精神紧张,害怕发作,高度紧张的情绪通过大脑皮层和迷走神经反射,或过度换气造成支气管收缩,哮喘发作。
研讨在老年支气管哮喘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心得摘要】目的:研讨在老年支气管哮喘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心得。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活习惯以及疾病情况制定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减轻抑郁焦虑心理,加快患者治愈时间。
结果:此组患者通过多方面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不仅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而且加快患者的治愈时间,而且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为患者治疗和护理提供了有利的基础,使患者具有战胜病魔的信心。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7-0181-02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支气管哮喘的病人逐渐增多,此科患者多为老年患者。
有效的护理手段和住院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
在护理工作中加强对患者的关心,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增加患者对疾病的恢复的信心。
因此,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措施。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分析研究。
1.2方法:对于老年支气管哮喘的患者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2.1护士的细致工作:护理人员要在工作时做到理解患者,奠定良好的工作心态,老年人有些患者因资历高、贡献大、经验足故特别喜欢周围人对他的尊敬,要求别人依从,自身有脾气固执以及自尊心强的心理特点。
老年人患病后恐惧心理较强,希望自己病情康复,因此想让经验丰富的医生为自己看病;让业务水平高的护士为自己打针、发药等。
根据老年患者的内心特点,护理人员要做到接待患者时态度和蔼,工作积极热情,操作准确熟练,让患者对护理工作者产生信赖的心理。
准确运用敬语与患者进行交谈,要对老年患者称:大爷、大娘、爷爷、奶奶等亲切的称呼,尽量回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满足患者的每一个要求,同时使患者家属配合做好患者的工作,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需求给予良好的解决方法,老年患者特别怕孤独,因病离开家而住院,感到一切陌生。
浅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目的探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干预措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方法以回顾调查法总结5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特征。
结果主要心理特征包括:紧张忧虑心理,知识缺乏心理,自卑依赖心理。
结论对哮喘患者根据心理特征给予相应的护理,认为对精神因素及异常情绪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是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标签:支气管哮喘诱因心理状态心理护理【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01-01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反应为主、以气道变应性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伴咳嗽或胸闷,常在夜间或晨间发作。
我院自2012年12月~2014年1月共收治58例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配合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将其心理特点和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2~2003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58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2例。
该组病例中工人2 3例,待业及个体业主18例,干部9例,知识分子4例;年龄16~30岁25例,3l~40岁19例,41~50岁10例,5l~60岁4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5例,高中文化程度23例,大专文化程度1 3例,本科以上文化程度7例;住院1次32例,2~3次18例,4~5次5例,6次以上3例。
1.2诱发哮喘的心理因素(1)强烈的不良刺激可引起患者情绪的急剧变化,而这种刺激通过植物神经,尤其是迷走神经的作用,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黏液水肿而诱发哮喘。
(2)条件反射性刺激,如有的患者曾对鱼、虾过敏引起哮喘,当看到这些食物时也会诱发;有的患者对某种药物过敏,只要一走进医院就感到紧张憋气;有的哮喘常在夜间发作和加重,因而睡前便开始紧张,梦见发病而憋醒;各种条件反射性的不良刺激通过中枢神经引起内分泌系统改变,引起各种激素分泌异常而诱发哮喘。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经验,主要护理措施包括:紧张、恐惧心理的护理,忧虑心理的护理,依赖心理护理,认为精神因素及异常情绪进行心理医疗和护理是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因外源性和内源性过敏源或精神因素引起,致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液腺分泌增加。
致使支气管管腔狭窄而引起哮喘发作,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因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药效不佳并有副作用加强对支气管哮喘的心理护理具有重要意义1. 诱发哮喘的心理因素(1)强烈的情绪变化。
如失恋丧偶等不良刺激可引起情绪的急剧变化,而这种刺激通过植物神经,尤其是迷走神经的作用,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黏液水肿而诱发。
(2)条件反射性刺激。
如患者曾对花粉过敏引起哮喘,当看到类似的假花时也会诱发;有时对敌敌畏过敏;只要看到人拿喷雾器就感到紧张憋气,再如可因看到别人哮喘发作而诱发。
总之,各种不良刺激通过中枢神经引起内分泌系统改变,各种激素分泌异常而诱发哮喘。
(3)心理平衡失调。
如有的患者总希望能引起家人或医护人员的同情,当自己的愿望得不到满足,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便以哮喘作为表达方式。
当心理平衡失调时,通过中枢神经扰乱体内正常免疫功能易发哮喘。
2. 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
紧张、恐惧心理有时患者当听到或看到某种过敏物即出现紧张、恐惧心理而诱发哮喘;有的哮喘常在夜间发作和加重,因而睡前便开始紧张,失去自理能力,梦见发病而憋醒。
护理措施:以热情诚恳的态度迎接入院患者,主动介绍环境,用优雅的举止、稳重的操作来取得患者的后信任。
避免不良刺激做好精神疏导,使之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再采取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的学习方法,使之放松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增强治愈信心。
典型病例:患者,女,45岁,曾因患哮喘住院6次,因气促,心悸、不能平卧使之产生濒死感,精神高度紧张;又因患者病情易反复和血管穿刺难,造成心理和经济上的负担因思想负担过重而失去治疗信心。
支气管哮喘护理体会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在发作时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来说,良好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发作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我在护理支气管哮喘患者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建议。
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病情常常会有波动,因此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记录患者的发作次数、咳嗽频率、胸闷程度等指标来了解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要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可以通过合理管理控制的疾病,患者需要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吸入器、如何预防诱发因素等知识。
通过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减少发作次数。
要避免诱发因素。
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常常与诱发因素有关,如病毒感染、过敏原、气候变化等。
护理支气管哮喘患者时,要帮助患者识别并避免这些诱发因素,减少发作的可能性。
要合理使用药物。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吸入器、雾化器等药物。
在护理支气管哮喘患者时,要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按时按量服药,避免过量或漏服。
要及时就医。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发作时需要及时就医。
在护理支气管哮喘患者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应及时送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总的来说,护理支气管哮喘患者是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
通过定期监测病情、加强健康教育、避免诱发因素、合理使用药物和及时就医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帮助更多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过上健康的生活。
浅谈心理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方法选择我院内科收治的6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心理护理。
结果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并能明显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和缩短疗程。
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规范的常规护理和细致的护理,能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提升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关键词】心理因素;护理;支气管哮喘[中图分类号] R25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4-385-01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内科呼吸系统中最多见、最易复发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是由于某些过敏原或其他因素造成支气管反应性过度增高,表现为小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膜水肿、渗出,导致官腔狭窄而呼吸困难,此病可突然、反复发作,有时呈持续状态,好发于夜间或清晨。
频繁复发,不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增加家庭、社会负担,而且还会进一步加重疾病的进展,引起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呼吸循环系统衰竭等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支气管哮喘不能治愈,只能对症处理,其治疗原则是控制疾病、减少发作,从而降低死亡率【1】。
在临床的基础治疗前提下,提供高校的心理护理,对支气管疾病患者的恢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支气管哮喘的患者易产生多种不良的心理情绪,如焦虑、恐惧、紧张等心理,因此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护理,对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和治疗都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临床资料我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3例,其中男37例,女26例,年龄12~90岁,平均年龄56岁。
2.由于支气管哮喘难以根治,预防以及护理成为关注领域,近年发展起来的护理心理学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强调个体化护理的重要性。
因此不同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预后和康复效果会有不同的影响:2.1患者需要的心理护理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起病急,发作时患者在短时间内呼吸困难,甚至有窒息感,患者会产生紧张、恐惧等心理因素;还有许多患者对平喘药物依赖心理比较重,若某些药物对他的病情不能立即起作用,就会恐慌,甚至加重病情;也有部分患者希望医护人员以自己为中心,如果这种愿望得不到满足或者感情和愿望不能向外界表达时,也会加重病情。
支气管哮喘的心理护理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哮喘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经过治疗与规范化心理护理后,50例患者中病情完全控制28例(56%),部分控制21例(42%),未控制1例(2%)。
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行系统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对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哮喘治疗起到积极治疗。
标签:支气管哮喘;心理护理支气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此种炎症常伴随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气流阻塞,可以自行或通过治疗而逆转。
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的最终目标是消除气道慢性炎性反应和气道高反应性,没有哮喘的急性发作和哮喘的症状,能够和健康人一样的生活。
哮喘患者对规范化治疗的坚持程度以及哮喘的治疗效果,与患者对健康行为的持续依从性有很大关系。
正确进行支气管哮喘的护理对患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支气管哮喘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
为更好分析心理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0例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经临床确诊支气管哮喘患者50例,排除存在其他重要器官炎性反应并发症患者。
男28例,女22例,年龄31~71岁,平均(50.1±1.2)岁。
支气管喘诱因分类:吸入过敏原所致者11例,呼吸道感染所致者31例,心理精神因素所致者2例,过度劳累所致者3例,无明显诱因所致者3例。
1.2 护理方法1.2.1 生活护理: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饮食应进清淡流质食物,特别是在哮喘发作期,水分的需要量增加,要注意补充,以免水分不足,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阻塞呼吸道而加重哮喘。
支气管哮喘心理护理体会朋友们!今天我就来跟你们唠唠我在支气管哮喘心理护理这块的一些体会。
这事儿啊,还得从我邻居家那小孩,叫明明说起。
明明这孩子,打小就得了支气管哮喘。
这病啊,可把他折腾得够呛。
稍微一运动,或者一遇到点儿刺激的气味,那嗓子就跟拉风箱似的,“呼哧呼哧”直响,小脸憋得通红,看着就让人心疼。
有一回啊,学校组织运动会。
明明那小子,心里痒痒得很,非要参加跑步比赛。
他跟他妈说:“妈,我能行,我想跟同学们一起跑!”他妈妈呢,心里就犯嘀咕,这孩子有哮喘啊,万一跑着跑着犯病了可咋整?可又不想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就犹豫着说:“明明啊,你这身体,妈有点担心呢。
”明明一听不乐意了,小嘴巴一撇:“妈,你别小看我,我肯定行!”到了比赛那天,明明站在起跑线上,那股子兴奋劲儿就甭提了。
“砰!”发令枪响了,明明跟其他小朋友一块儿撒丫子跑了出去。
刚开始还跑得挺顺,可没跑多远,就听见他咳嗽起来了。
这一咳嗽,脚步就慢了下来。
旁边的小朋友超过他的时候,还喊着:“明明,加油啊!”明明心里那个急啊,想追又追不上,这时候哮喘就开始发作了。
他大口大口地喘着气,脚步也越来越沉重,最后“扑通”一声,直接摔倒在地上。
周围的小朋友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问:“明明,你怎么啦?”这时候,明明的妈妈也急急忙忙跑了过来,心疼得眼泪都快出来了,一边帮明明拍背,一边说:“叫你别跑,你不听!”明明委屈地哭了起来:“我就是想和大家一起跑嘛,呜呜呜……”从那以后啊,明明就变得有点胆小了。
以前那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变得不爱运动了,老是怕哮喘再发作。
这可把他妈妈急坏了。
有一天,我正好碰见明明妈妈在门口唉声叹气的,就过去问咋回事儿。
她就把明明的情况跟我一说,我就寻思着,这得给孩子做做心理护理啊。
我就找了个机会,把明明叫到我家来玩。
我跟他说:“明明啊,你可不能因为这点儿病就把自己给困住了呀。
你看,哮喘这病啊,就像一个小怪兽,你要是害怕它,它就老是欺负你;你要是勇敢地面对它,它就不敢那么嚣张了。
研讨在老年支气管哮喘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心得
发表时间:2014-05-26T13:26:17.9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7期供稿作者:葛梅枝[导读]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支气管哮喘的病人逐渐增多,此科患者多为老年患者。
葛梅枝(内蒙古乌海市蒙中医院 016000)
【摘要】目的:研讨在老年支气管哮喘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心得。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活习惯以及疾病情况制定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减轻抑郁焦虑心理,加快患者治愈时间。
结果:此组患者通过多方面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不仅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而且加快患者的治愈时间,而且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为患者治疗和护理提供了有利的基础,使患者具有战胜病魔的信心。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7-0181-02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支气管哮喘的病人逐渐增多,此科患者多为老年患者。
有效的护理手段和住院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
在护理工作中加强对患者的关心,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增加患者对疾病的恢复的信心。
因此,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措施。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分析研究。
1.2方法:对于老年支气管哮喘的患者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护士的细致工作:护理人员要在工作时做到理解患者,奠定良好的工作心态,老年人有些患者因资历高、贡献大、经验足故特别喜欢周围人对他的尊敬,要求别人依从,自身有脾气固执以及自尊心强的心理特点。
老年人患病后恐惧心理较强,希望自己病情康复,因此想让经验丰富的医生为自己看病;让业务水平高的护士为自己打针、发药等。
根据老年患者的内心特点,护理人员要做到接待患者时态度和蔼,工作积极热情,操作准确熟练,让患者对护理工作者产生信赖的心理。
准确运用敬语与患者进行交谈,要对老年患者称:大爷、大娘、爷爷、奶奶等亲切的称呼,尽量回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满足患者的每一个要求,同时使患者家属配合做好患者的工作,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需求给予良好的解决方法,老年患者特别怕孤独,因病离开家而住院,感到一切陌生。
1.2.2入院评估:对于治疗的患者入院前应进行系统性的入院评估,对入院患者的年龄、性别,家庭情况、社会地位、工作单位、文化程度等方面的一般状况进行了解,通过和患者沟通来了解其心理特征的变化,关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与对于疾病治疗的方法认知程度要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
与患者有针对性的交流和询问,从中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之后便于制定一套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1]。
1.2.3一般性心理护理:在科室的责任医务人员(护士)与患者密切的交流过程中,态度须谨慎,使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治疗效果产生信赖,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尽量少用医学术语,并以全身心的热情的工作态度对待患者,使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亲切感增加;除此之外要熟练掌握护理各项操作技术,使患者获得对护士的安全感,这不但能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更为患者树立痊愈的信心。
1.2.4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在为患者的护理与沟通时,要针对患者病情发展的特异性、个性化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要紧抓患者的患病特征,由于病疾病对患者身体功能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重症患者或感到绝望,所以医务工作者要尽量降低患者对愈后生活质量变化的恐惧程度[2]。
一般情况下,病情严重且家庭经济困难难以支付手术费用的患者,会出现焦虑的心理,加之对疾病不全面的认知,往往会产生放弃治疗的消极想法。
护理人员要随时给与患者安慰与支持,并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鼓励患者使其打消放弃治疗的念头,并为患者最大下限度的减轻经济费用,提供心理上的支持,使患者在住院期间感受到医院以及社会的温暖,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大大增加,以保证稳定的情绪和心态来迎接治疗。
1.2.5特殊的心理护理:为减轻缓和患者的负面心理因素应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治疗:(1)音乐疗法:音乐疗法对与心身疾病的患者有降低患者的血压、降低心动频率、皮肤电阻,减缓疼痛、头昏、心悸以及意识紊乱等临床症状有很大效果[3],所以患者应多欣赏轻松的音乐。
(2)放松训练疗法:放松训练具有良好的抗应激效果。
在进入放松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功能降低,表现为全身骨骼肌张力下降即肌肉放松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并有四肢温暖,头脑请醒,心情轻松愉快,全身舒适的感觉。
同时加强了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功能,促进合成代谢及有关激素的分泌[4]。
2 结果
患者经过对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均能有效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使原本的遵医行为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也在原来的90%提升到97%以上。
3 讨论
在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期间,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可降低患者内心焦虑与恐惧程度等,可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增加治愈信心,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因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措施之一是加强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护理中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玉华安医学杂志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心理问题的分析及护理干预[J] 2010,1(23)91
[2] 吴文红老年患者治疗中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干预[J] 齐齐哈尔医学杂志 2009 34(7)46
[3] 高飞西整形美容受术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1)75
[4]林兰英急重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护理 [J] 中国美容医学2009 12(8)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