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七章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 格式:ppt
- 大小:8.38 MB
- 文档页数:68
《水土保持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水土保持学》:《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课程编号:19371166课程学分:2.0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性质:选修课二、课程内容简介《水土保持学》是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的一门应用技术科学,属于林学专业的专业选修。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
防止水土资源的损失与破坏,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的水土资源,对于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发展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和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水土保持学》课程主要围绕水土流失规律、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监测与水土保持方案等展开,系统介绍土壤侵蚀危害、形式和发生发展规律和分析影响土壤侵蚀的自然因子,并且突出与专业学习相关的治理水土流失的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的方法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水土保持方面的基本知识,认识在不同外营力作用下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过程、基本规律,并掌握主要水土保持措施的作用及方法,应用水土保持原理指导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能在本专业范围内灵活应用各种措施防治土壤侵蚀,改良、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条件。
教学要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基本掌握土壤侵蚀基本原理、水土保持原理及其主要措施和效益评价与监测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3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的三个基本概念的内涵和水土保持的意义;熟悉水土保持的研究内容、中国土壤侵蚀的研究特点和中国水土保持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了解我国、我省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危害、国内外水土保持的发展历史、水土保持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第一节水土保持学的几个重要概念(0.5学时)一、水土流失二、土壤侵蚀三、水土保持四、水土保持学第二节水土保持学研究方法与内容(0.5学时)一、研究方法二、研究内容及动态第三节水土流失现状(全国和安徽省)及危害(0.5学时)第四节水土保持的意义(0.5学时)第五节水土保持学的发展历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0.5学时)第六节中国水土保持应重视的几个问题(0.5学时)难点:水土保持学研究方法和内容第二章水土保持基本原理(5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流域水循环和水量平衡的基本原理及流域水文要素及其过程的物理基础,如降水的基本概念和面降水计算方法,下渗概念及公式,径流的涵义和径流的形成过程蒸发和土壤水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水土保持综合考研试题及答案模拟试题:水土保持综合考研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水土流失是指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土壤和地表物质发生______的现象。
A. 移动或流失B. 化学分解C. 物理风化D. 生物降解2. 下列哪项措施不属于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A. 植树造林B. 修建梯田C. 过度放牧D. 建设水库3. 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包括水蚀、风蚀和______。
A. 冻融侵蚀B. 化学侵蚀C. 生物侵蚀D. 热力侵蚀4. 在水土保持中,等高耕作的作用是减少______。
A. 地表径流B. 土壤盐碱化C. 地下水位D. 风力侵蚀5. 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______。
A. 黄土高原B. 长江流域C. 珠江三角洲D. 东北平原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______。
A. 梯田建设B. 植被恢复C. 排水沟D. 护坡E. 土壤改良7. 下列哪些因素会增加水土流失的风险?A. 地表植被覆盖度低B. 土壤结构松散C. 降雨强度大D. 土地利用方式合理E. 地形坡度陡8. 水土保持的农业技术措施包括______。
A. 等高耕作B. 合理轮作C. 施用有机肥D. 过度放牧E. 间作套种9. 我国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包括______。
A. 《水土保持法》B. 《环境保护法》C. 《土地管理法》D. 《森林法》E. 《草原法》10. 水土流失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______。
A. 土地贫瘠B. 河流淤积C. 生物多样性减少D. 土地沙化E. 地下水位上升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12. 阐述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3. 论述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措施。
14. 分析当前我国水土保持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A2. C3. A4. A5. A二、多项选择题6. A, C, D7. A, B, C, E8. A, B, C, E9. A, C, D, E10. A, B, C, D三、简答题11. 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防止土壤侵蚀,保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维护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水利保障措施1. 强化水土保持措施农村水利保障的首要任务是确保水资源的持续供应和土壤的保持。
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1)建设农田水利设施:修建水库、灌溉渠道和水井等设施,提高农田灌溉能力,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2)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引进滴灌、喷灌和悬浮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用水效率,减少用水量。
(3)推行耕水保护制度:建立农田水土保持责任制,加强对农田水土流失的治理和监测,保护耕地资源。
2. 完善农村供水系统(1)加强农村供水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农村供水网络,建设集中供水系统,改善农村居民的饮水条件。
(2)推动水质监测和治理:定期对农村供水源进行监测,确保供水质量符合卫生标准。
同时,加强农村水源的治理,减少水源污染。
(3)提高供水设施的管理效率:建立健全农村供水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机制,保障供水设施的正常运行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3. 健全农村防洪体系(1)加强农村防洪工程建设:修建防洪堤坝、护岸和排涝设施,提高农村地区的洪水防御能力。
(2)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农村气象监测网,及时掌握降雨情况,提前发出洪水预警,给农民提供充分的应对时间。
(3)加强农村防洪意识培养: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洪水灾害的认识,加强自我防护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4. 保障农村水资源利用效率(1)加强水资源管理与节约:制定农村用水管理办法,合理规划、配置和利用水资源,减少浪费现象。
(2)推动农田节水技术的应用:通过推广滴灌、喷灌和雨水收集利用等节水技术,降低农业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益。
(3)加强农村废水处理和回收利用:建设农村废水处理设施,将废水处理为可再利用的水资源,减少对水源的压力,并保护水环境。
5. 健全农村水利管理体制(1)建立健全农村水利管理机构:设立地方水利部门或农村水利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和管理农村水利工作。
(2)加强水利管理人员培训:培养一支专业的水利管理队伍,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水土保持学》教学大纲(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学时34)一、前言《水土保持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选修课),共安排34学时,2.0学分。
二、课程教学目的《水土保持学》是农业资源与利用学科中一门应用型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基本任务是应用水土保持原理指导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1、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土壤侵蚀基本原理、水土保持原理及其主要措施和效益评价与监测的基本方法。
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四、课程考核方式闭卷考试、课程论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五、授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黄炎和主编. 《水土保持学》南方本. 中国农业出版社,待出版2、主要参考书吴发启主编.水土保持概论.农业出版社,2003年唐克丽主编.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出版社,2004年余新晓、毕华兴主编. 水土保持学.林业出版社,2013年张洪江主编. 土壤侵蚀原理. 林业出版社,2003年黄炎和等著. 闽南地区的土壤侵蚀与治理.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孙波等著. 红壤退化阻控与生态修复科学出版社,2011年Frederick R.T., J. Arthur Hobbs, Roy L.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hird edition), Prentice hall, 19993、期刊《CATENA》、《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n Journal》、《水土保持学报》、《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水土保持通报》、《水土保持研究》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三个基本概念的内涵和水土保持的意义;熟悉水土保持的研究内容、中国土壤侵蚀的研究特点和中国水土保持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了解我国、我省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其危害、国内外水土保持的发展历史、水土保持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2018修正)【发文字号】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号【发布部门】河北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05.31【实施日期】2018.05.3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3年2月27日河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2014年5月30日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根据2018年5月31日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规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与水土保持有关的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水土保持工作。
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河系管理机构,在所管辖范围内依法承担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农业、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的水土保持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
国有农场、林场、牧场应当按照水土保持规划组织实施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工作。
第四条水土保持工作实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坚持谁开发利用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统一领导,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协调机制,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任务,安排专项资金,并组织实施。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水土保持工作,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第一章绪论一、水土保持学概念:研究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以及运用综合性技术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从而保障生产(尤其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一门新的自然学科。
二、对象及内容:1.各种水土流失的形式、分布和危害;小流域径流的形成与损失的过程;不同土壤侵蚀类型区的自然特点和土壤侵蚀的特征2.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3.水土流失与水土资源调查和评价的方法;研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规划原则与方法4.水土保持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1.分布范围广,面积大2.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3.土壤流失严重四、水土流失危害:1.耕地减少,土地退化严重2.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3.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剧了干旱的发展4.生态恶化,加剧贫困程度五、水土保持学与其他学科关系:1.同自然基础科学的关系:气象学、水文学、地质学、土壤学等 2.同应用科学的关系:农业科学、林业科学、水利科学和环境科学第4章土壤侵蚀及其影响因素一、土壤侵蚀概念1.土壤侵蚀:指在各种外力作用下,土壤及其母质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全过程。
2.土壤侵蚀量:指土壤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
3.土壤侵蚀速度(土壤侵蚀率):指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侵蚀量。
4.土壤流失量是土壤侵蚀量中被输移出特定地段的泥沙量。
二、土壤侵蚀分类1.按土壤侵蚀的速度,可分为正常侵蚀和加速侵蚀。
正常侵蚀:无人类活动干扰;纯粹的自然因素引起地表侵蚀;侵蚀速度缓慢,流失量小,对土壤及其母质破坏极小;参与土壤的形成过程,改善土壤肥力。
加速侵蚀:人类活动破坏陆地自然状态,如毁林开荒、毁草种植等;土壤侵蚀速度大于土壤形成速度;土壤肥力下降2.以人类出现时代将土壤侵蚀分为古代侵蚀与现代侵蚀。
古代侵蚀:时间:人类出现以前的地史时期;形式:构造运动与海陆变迁;结果:形成现在的地貌轮廓。
现代侵蚀:时间:人类出现后;形式:人类生产活动;结果:植被遭到破坏,土壤活动侵蚀规模和速度逐渐增加,从而限制人们的生产经济三、土壤侵蚀动力与分类促进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内营力(内力)和外营力(外力)内力:地壳运动(垂直运动、水平运动、褶皱运动、断裂运动),岩浆运动和地震外力:(水力、风力、重力、热力、混合侵蚀力)。
水土保持管理办法水土保持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水土保持管理范围包括农业用地、林业用地、建设用地、矿区和其他需要水土保持管理的区域。
第三条水土保持管理要坚持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分类管理、科学规划的原则,进一步健全水土保持管理机制。
第二章水土保持规划第四条水土保持规划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土地利用现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因素制定。
第五条水土保持规划应包括水土保持区划、水土保持措施规划、水土保持项目规划等内容,并定期修订完善。
第六条水土保持规划应当与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确保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和效果。
第三章水土保持措施第七条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水源涵养、土壤保育、径流调蓄等各种技术手段。
第八条在农业用地上,应当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行水稻返青期灌溉制度,合理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加强旱地农作物保护。
第九条在林业用地上,应当加强人工造林和天然山林保护,推行森林抚育、林下耕作等措施。
第十条在建设用地上,应当合理规划和布局,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保护地表覆盖,减少露天土地面积。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十一条水土保持工作应当由水利、林业、农业、土地等部门协同进行,并加强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督查制度,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三条加强水土保持技术指导,开展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水土保持工作人员水平。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四条违反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根据情节轻重,可以给予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等处罚。
第十五条水土保持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追究刑事责任。
附件: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项目申报表格、水土保持规划示意图。
注释:⒈水土保持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⒉农田水利设施:指农田水土保持工作中的水利工程设施,如灌溉渠道、水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