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老房子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家乡的老房子》教案一、课题:家乡的老房子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老房子的特点,感悟老房子的历史文化内涵,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记录老房子的特点和美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建筑与人们生活关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老房子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美感,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了解和认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欣赏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多种风格的老房子,通过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创作,感悟不同历史背景下房子的建筑形式,从而感受到老房子的文化内涵。
难点:感悟老房子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展示法、启发法。
七、教学准备:教科书、PPT八、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1.教师带领学生朗诵《老房子》的诗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日暮时,秋色里,曾经的老房子,历经岁月的洗礼,已然改变了模样,已然爬满皱纹,伤痕累累,但依旧是最温暖的地方)2.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琉璃瓦门楼、砖墙和四合院渐渐被高楼大厦所取代,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我们祖辈居住的房子吧!从而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知1.初步感知(1)教师出示四合院的立体结构图,提出问题。
(2)四合院所用的材料是什么呢?(青砖、灰瓦、木门)(3)它的结构又是什么呢??(正房:住宅中的主房;厢房:在正房前面两傍的房屋;后罩房:放置杂物或女眷、女佣人的住房;倒坐房:男仆住所。
二道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说明了二道门的作用和特殊的地位。
)(4)教师出示图片,四合院的门有哪些类型?(屋宇式大门: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墙垣式门:墙垣式门、垂花门)(5)窗户有什么特点呢?(窗户都嵌在上槛及左右抱柱中间的大框子里,上扇都可支起,下扇一般固定。
雕花窗具有浓厚的中国风,十分古典好看,花纹颜色都呈现着我们中国的独特美。
)(6)教师总结:四合院至少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作为中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之一,并不是只有简单的"口"字形哦。
家乡的老房子教案家乡的老房子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老房子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乡的老房子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家乡民居、建筑的一些特点与变化。
2、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建筑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与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准备:1、课前观察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2、收集各个地方不同建筑、民居的照片、图片、邮票等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和变化1、展示作品,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课前大家都观察了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了下来。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1)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2)在绘画、欣赏和评时的观察中,你觉得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小结:我们住的房子大多是楼房;也有的是平房,或者说砖瓦房,红红的瓦,白白的墙,这一切构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
此外,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老房子,让我们去看一看。
2、通过比较,感知家乡房子的变化(1)(出示制作的“老房子”课件)想一想:我们家乡有没有这样的老房子?你喜欢这样的老房子吗?它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2)同桌交流(可以结合课下搜集的照片或图片进行交流);①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老房子?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3)全班交流。
生1:在我的老家农村见过这样的老房子,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历史久远。
生2:我也是在老家见过这样的老房子,觉得非常得好奇,回家总喜欢到那里去看看。
师小结。
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门前的石狮子,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古老、新奇。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江南水乡,让我们一起来画我们家乡的老房子——江南水乡。
五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7课家乡的老房子|辽海版一、教学目标本课旨在通过了解家乡的老房子,掌握水彩画和平面构图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绘画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水彩画和平面构图。
水彩画本课的水彩画主要内容是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水彩画的基本颜色和调配技巧,掌握描绘老房子细节的方法。
学生在绘制水彩画的过程中,通过对颜色、线条、形状、质感等方面的处理,表现出家乡老房子的历史感和文化价值。
平面构图学生在了解到老房子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后,需要学会如何设计一个能够突出老房子特点的平面构图。
在课堂上,老师将向学生介绍如何通过构思、定位、比例、对称、重心等构图要素,使画面构图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家乡的老房子的历史和文化价值;2.运用水彩画的基础技巧,描绘老房子细节;3.设计突出老房子特点的平面构图。
教学难点1.如何将老房子的历史感和文化价值表现到画面中;2.如何设计出能够突出老房子特点的平面构图。
四、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讲授、示范、学生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通过图片和文字等资料,讲解老房子的历史和文化价值;2.向学生展示水彩画的基本技能和绘画方法,进行简单的示范;3.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践绘画,逐步熟练掌握技巧;4.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组指导;5.让学生在完成作品后,通过讨论和交流整理思路,进一步提高艺术修养和绘画能力。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老房子通过图片和文字等资料,介绍老房子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步:绘制草图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绘制老房子的草图。
老师可以讲解如何构图,如何确定线条和形状等。
第三步:调配颜色老师向学生介绍水彩画的基本颜色和调配技巧,让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进行实践。
第四步:描绘细节学生在调配好颜色后,通过细心描绘老房子的细节,表现出老房子的历史感和文化价值。
第五步:设计平面构图在完成水彩画后,让学生根据老师讲解的平面构图要素,设计一个能够突出老房子特点的平面构图。
第十七课家乡的老房子(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的第十七课,教学内容为家乡的老房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老房子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结构特点以及与家乡文化的联系。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绘画材料和技术来表现老房子的外貌和细节,并能够创作一幅具有个性和创意的老房子画作。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老房子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结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3. 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欣赏和感受老房子的美。
教学难点:1. 老房子的建筑风格和结构特点的理解和表达。
2. 学生绘画技巧的培养和创作力的激发。
3.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具学具准备:1. 绘画材料:画纸、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等。
2. 图片和实物:家乡老房子的图片、模型或实物。
3. 教学课件:关于老房子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结构特点的介绍。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老房子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热情。
2. 讲解:向学生介绍老房子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结构特点,让学生对老房子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讲解绘画材料的使用方法和绘画技巧。
3. 示范:通过示范绘画老房子的过程,展示如何使用绘画材料和技术来表现老房子的外貌和细节。
示范过程中,讲解绘画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 练习:学生根据示范和讲解,进行绘画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解答学生的问题。
5. 创作作品: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创作一幅具有个性和创意的老房子画作。
教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注重细节的表现。
6.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评价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创作过程和努力,鼓励学生的进步和优点。
板书设计:1. 第十七课家乡的老房子2. 教学内容:老房子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结构特点3. 教学目标:了解老房子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4. 教学难点:老房子的建筑风格和结构特点的理解和表达,学生绘画技巧的培养和创作力的激发5. 教学过程:导入、讲解、示范、练习、创作作品、展示与评价作业设计:1. 画一幅家乡老房子的画作,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和知识,注重细节的表现,并能够表达出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认识。
家乡的老房子教案一、教学设想班级:六年级课型:阅读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大意,并抓住关键信息;2.学生能够通过文章描述和描写,想象和认知家乡的老房子;3.学生能够感受到家乡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和价值;4.学生能够通过阅读,锻炼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大意,并抓住关键信息;2.学生能够通过文章描述和描写,想象和认知家乡的老房子;3.学生能够感受到家乡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通过阅读,锻炼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课前准备:1.备好教材:《家乡的老房子》;2.准备好阅读指导问题。
二、教学流程Step 1 导入1.出示幻灯片:“家乡的老房子”,生动直观地展示了家乡的古老建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出示新单词:“老房子”,问学生他们对“老房子”的了解,让学生一起讨论老房子的特点和价值。
Step 2 阅读1.学生阅读课文《家乡的老房子》,重点关注文章中的关键信息;2.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读后问题:“老房子的外形、内部结构、文化价值、维护保养”。
Step 3 分析1.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分别进行讨论分析;2.让每组代表分享分组解决问题的结果;3.老师进行问题的释疑,并适时补充学生的观点和补充知识;Step 4 感受1.让学生在观摩幻灯照片的时候,感受它的美丽和文化价值;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描绘老房子的美丽和它的文化意义;3.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触;Step 5 总结1.通过教学,学生对老房子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2.帮助学生提升了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3.重点强调了老房子的文化价值,让学生懂得珍惜和维护文化遗产。
三、教学资料《家乡的老房子》家乡的老房子,建筑古朴而典雅,仿佛是时间的见证者。
老房子有着独特的风格,比如院落里那照壁上栩栩如生的花鸟,还有耐看的窗棂和木雕。
而且,老房子内部结构也是很有意思的,一品堂、二品堂、三品堂,阁楼、厨房等等。
第十七课家乡的老房子(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人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以家乡的老房子为主题,引导学生观察、描绘自己家乡的老房子,了解老房子的建筑特点、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摄影等艺术手法,表达对家乡老房子的情感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老房子的建筑特点、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提高绘画、摄影等艺术表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描绘、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对家乡老房子的认识和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1. 老房子的建筑特点及其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2. 学生如何运用绘画、摄影等艺术手法表现家乡的老房子。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示范作品等。
2. 学具:绘画纸张、彩笔、摄影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老房子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介绍老房子的建筑特点、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分析绘画、摄影等艺术手法在表现家乡老房子中的应用。
3. 示范讲解:展示教师示范作品,讲解绘画、摄影等艺术手法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
4.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绘画、摄影等艺术手法表现家乡的老房子。
5. 交流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评价,提高审美情趣。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传统文化,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六、板书设计1. 家乡的老房子2. 建筑特点3. 历史文化背景4.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5. 艺术表现手法6. 绘画、摄影创作七、作业设计1. 学生运用绘画、摄影等艺术手法,创作一幅表现家乡老房子的作品。
2. 写一篇关于家乡老房子的短文,介绍其建筑特点、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1、家乡的老房子一等奖说课稿《家乡的老房子》是人美版小学六年级第11册第16课的内容,本课属“综合、探索”的学习领域。
这是一节具有浓浓地域文化又富有人文情感的美术课。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老房子说课稿,欢迎阅读!一、基于课程标准的分析思考本课是第三阶段“综合、探索”领域的内容。
《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本领域使学生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房子是人类生活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文明、艺术审美与技术工艺的综合体现。
每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域都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对老房子的关注比较少,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引起学生对老房子的关注,从美术的角度去欣赏、去表现。
二、基于学生学习的目标制定为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本课的欣赏、学习、评价和创作中实现美术课程的工具价值与发展价值,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1、学生通过观察老房子,了解老房子的特色,感受老房子的内涵。
2、让学生会表述自己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房子的建筑特色,学会通过观察房子的特征使用线描的方法表现。
3、通过对老房子的描绘,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线描画的技法。
其中教学重点为:通过欣赏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多种风格的老房子,感悟不同历史时期老房子的文化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为:了解不同种类房屋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历史;线描画黑白、疏密的掌握。
三、基于教法、学法的活动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特点的'需要,本课我采取了情境法、启发式教学法、赏析教学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根据了解到的学情,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图片、充分想象、讨论交流、教师讲解、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交流展示、相互评价这些教学策略来达成以下目标。
在整个活动中,我根据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从这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再加上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该活动设计意在体现目标、教学、评价三位一体,让学生在观、思、学、议、行、评中手脑并用,亲历实践。
辽海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7课家乡的老房子》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家乡的老房子》是辽海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7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家乡的老房子,了解和传承家乡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材以我国不同地域的老房子为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建筑特点,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我国各地的老房子特点,提高美术鉴赏能力,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对家乡的老房子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老房子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无法准确表达老房子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发现老房子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了解我国各地老房子的特点,学会用线条、形状、色彩等表现手法描绘老房子。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及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我国各地老房子的特点,学会用线条、形状、色彩等表现手法描绘老房子。
2.难点:如何准确表现老房子的特点,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美术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运用图片、视频、范画等直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我国各地的老房子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老房子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分析:学生观察老房子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老房子的建筑特点,如结构、材质、色彩等。
3.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老房子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技法指导:讲解线条、形状、色彩等表现手法,示范如何描绘老房子。
5.创作实践: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属于自己的老房子作品。
6.展示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总结优点,提出改进意见。
二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3课家乡的老房子》赣美版一. 教材分析《家乡的老房子》是赣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的第三课,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对家乡老房子的观察和描绘,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老房子的特点、老房子的结构以及老房子的绘画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老房子的基本特征,提高绘画技巧,培养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他们对于老房子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老房子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老房子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老房子的绘画方法,提高绘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老房子的特点和结构,老房子的绘画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老房子,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范画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一组家乡老房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老房子的特点和结构,引导学生了解老房子的基本特征。
3.示范:教师示范老房子的绘画方法,讲解绘画技巧,引导学生掌握绘画要领。
4.练习:学生自主绘画老房子,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老房子的特点老房子的结构老房子的绘画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绘画作品、课堂表现、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
评价标准如下:1.绘画作品:画面内容丰富,结构准确,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合理。
17《家乡的老房子》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观察老房子的特点,感悟老房子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美感,用摄影、写生等多种表现方式记录老房子的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和调查老房子的历史文化背景,感悟老房子的艺术内涵,用摄影、写生等方式,表现家乡的老房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老房子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风格多样的老房子的美,感悟不同历史时期老房子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用多种艺术媒介表现老房子的美。
教学难点:感悟老房子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学习表现老房子的构图取景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绘画工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旧课导入。
出示三年级《我们的社区》学生作业。
师生交流:说说自己家住的是怎样的房子吗?在你居住的地方或是你的家乡还有过去建造的老房子吗?揭示课题:(板书)家乡的老房子二、探究新知1.探究房子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欣赏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老房子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时代造就了多样的房子。
重点简介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区域老房子。
内蒙古的蒙古包、福建的土楼、陕北的窑洞、广东的碉楼等。
重点介绍北京四合院及其构造。
2.了解家乡老房子的特点和变化。
将北京四合院与家乡的老房子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感知家乡房子的变化(1)出示课件,想一想:你喜欢家乡的老房子吗?它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样式、建筑材料等方面)(2)同桌交流(可以结合课下搜集的照片、图片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
三、讲解线条画法教师以图片为例讲解线画写生的步骤和要点。
1.观察思考后构图定位。
先勾外形,画出大体轮廓。
从上往下观察,从屋顶开始画。
2.线条要流畅肯定,尽可能用长线画。
3.画出些细部,看不清的部分想像完成。
4.线条明确,有疏密变化。
四、学生创作挑选一张课前准备的图片,完成一幅老房子的线描作品。
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将一些学生优秀的线描作品循环播放。
第17课家乡的老房子说课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了解传统建筑文化 2. 了解老房子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3. 掌握描绘建筑的美术技巧教学重点1.理解老房子的文化价值2.掌握绘画技巧,描绘建筑形态和细节教学难点1.学习掌握不同建筑形态的描绘技巧2.提高对色彩和材质的观察和把握能力教学方法1.观察和讨论:拉开课前带领学生参观周围的老房子,讨论老房子的不同风格和特点,引导学生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2.制作模型:分组进行制作本地区的传统建筑模型,让学生深入了解建筑的结构和细节。
3.画图绘画:通过示范和个人实践画出自己家乡的老房子或课堂上提供的样板,体会不同老房子的气息和历史文化。
教学内容一、观察和讨论:老房子的文化价值1. 什么是老房子?老房子是传承了多代人文化、历史和生活体验的建筑物。
2. 老房子的文化价值老房子是文化浸润的结晶,是当地人生活形态的缩影,有着独一无二、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同时,老房子也可以成为实物资料,帮助我们了解当地历史文化,是研究当地文化的最好载体之一。
3. 老房子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老房子既是居住的地方,也是当地社会文化交流的场所,在传承和保存当地文化传统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制作模型:传统建筑模型的制作制作传统建筑模型是了解文化和建筑构造的有效手段,为学生提供从多个角度同时观察和把握建筑结构和细节的机会。
三、画图绘画:描绘建筑的美术技巧华丽婚纱,活力四射的城市生活,不仅有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更有各种各样的历史文化结晶,特别是老房子,是城市空间中不可忽视的特殊景观。
描绘建筑的美术技巧包括线语、构图、色彩和材质把握等方面,多做尝试和反思可以不断提高技能水平。
尝试用线条和色彩描绘不同建筑形态的感觉和氛围。
师生互动1.引导学生分享对当地老房子的印象,让整个课堂沉浸在建筑文化的气息当中。
2.提高学生对建筑形态和细节的观察和把握能力,逐渐掌握描绘建筑的技巧。
六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17课家乡的老房子(吊脚楼)1. 引言本次美术课主题是“家乡的老房子(吊脚楼)”,这是六年级上册人美版美术教材中的第17课。
此次课程旨在让同学们了解并感受我国传统建筑吊脚楼的美和文化内涵,同时培养同学们的观察、想象和绘画能力。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讲述一些关于吊脚楼的重要知识和绘画技巧,通过展示吊脚楼的美丽和特点,让同学们体验到家乡的地域文化与传统韵味。
2. 所需材料本节课所需的材料包括铅笔、毛笔、水彩、墨水、白纸、橡皮、绘图笔、补充指南。
3. 课程内容3.1 吊脚楼的介绍吊脚楼是一种独特而古老的建筑形式,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
它最早出现在江南地区,已有数百年历史,从建筑结构到装饰手法的方方面面都融合了中国古代贴土木和木屋建筑的技术和装饰的特点。
吊脚楼此外,吊脚楼在外观上通常作为“九宫格”形状,左右各有翘角并且整个楼体呈F型,这种独特的形状也是吊脚楼的标志之一。
3.2 吊脚楼的特点吊脚楼的特点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结构特点:吊脚楼完全采用纯木质结构,既保证了建筑的牢固度,又给了吊脚楼独特的风貌。
•形状特点:吊脚楼呈F型造型,还有两边各有一个翘角,构造精巧、美观。
•装饰特点:吊脚楼在装饰方面大多采用木雕、砖雕和石雕,绘画手法也很丰富,如工笔画、水墨画等,非常考究。
3.3 吊脚楼的绘画在本节课中,我们更关注吊脚楼的绘画。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吊脚楼的美和独特的特点,我选取了吊脚楼的典型图像,让同学们从多角度感受吊脚楼的美丽,同时也让同学们学会如何去绘制吊脚楼的形状。
在绘画方面,我们将以吊脚楼的结构和特点为基础进行绘画,通过双手操作配合老师的指导,让同学们感受到吊脚楼的架构和感觉,学习到细节和绘画技巧。
4. 练习指南在本节课中,同学们将练习以下技能:•学习吊脚楼的历史和特点,了解吊脚楼的美丽和文化内涵。
•培养同学们的观察、想象和绘画能力,让同学们体验到家乡的地域文化与传统韵味。
第17课家乡的老房子(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有过多次对人物、植物进行写生的经验,他们的观察能力逐步增强,善于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现所见所感。
尤其在本科教学中地域性与民族性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乐于发觉古老记忆背后的乐趣。
然而在以往实践中学生景物写生机会较少,因此,在构图、取景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可参考,《镜头里的花》一课所学的构图知识。
教学目标:1观察老房子的特点,感悟老房子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美感,用写生、摄影等多种表现方式记录老房子的美。
2.通过收集和调查老房子的历史文化背景,感悟老房子的艺术内涵,用摄影、写生等方式,表现家乡的老房子。
3.感受老房子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了解与认识。
教学重点:欣赏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风格多样的老房子,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的老房子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用多种艺术媒介表现老房子的美。
教学难点:感悟老房子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学习表现老房子的构图取景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素描纸、勾线笔、中性笔等。
课时:2课时教学模式:造型表现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激趣导入、引出课题:1.欣赏遂宁新区和遂宁老城的两张图片。
2.揭示板书课题:家乡的老房子。
三、新授新知:1.欣赏家乡老房子的图片。
2.比一比:同一地点房子发生的变化?3.小组讨论:为什么现代建筑中会有仿古装饰的设计?4.学生欣赏了解其它各民族的老房子图片。
5.想一想:这些民族的老房子有什么特点?建筑材料有哪些?6.绘画步骤的讲解。
7.作品欣赏。
四、艺术实践、巡视指导:选择一张有老房子的图片进行绘画,注意表现线条的黑白灰效果、以及景物的取舍处理。
五、展示评价:学生对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六、拓展延伸:多种表现形式的拓展,并思考如何保护渐渐离我们远去的老房子?板书设计:家乡的老房子整体:材料、结构各民族的老房子绘画方法展评会教学反思:本堂课在教学中,不但要引导学生观察老房子的结构、建筑材料和风格特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收集资料、分析交流、体验造型的过程中,感受老房子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不同时代生活中的美术现象。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3课家乡的老房子》赣美版一. 教材分析《第3课家乡的老房子》是赣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家乡的老房子,了解和传承家乡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材内容丰富,以图片、文字和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老房子的特点、结构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于老房子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见过老房子,但未必能注意到老房子的特点和价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帮助他们建立起对老房子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老房子的特点、结构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了解老房子的特点、结构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老房子的图片,了解老房子的特点和结构。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老房子的认识和感受。
3.描绘法:让学生动手描绘老房子,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欣赏法:学生欣赏优秀的老房子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老房子的图片、视频和相关资料。
2.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准备展示用的黑板和投影仪。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老房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老房子,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老房子的特点、结构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
让学生了解老房子在我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老房子的认识和感受。
引导学生从形状、颜色、材质等方面观察和描述老房子。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动手描绘老房子,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老房子的细节,如门窗、瓦片、墙体等。
《家乡的老房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向大家汇报的课题是《家乡的老房子》。
说教材
本课文化的底蕴深厚,遗留着很多历史古迹,名人故居,本课以有代表性老房子为突破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被岁月遗留下的老房子却蕴含着深深地人类文化, 是人类社会文明、艺术审美与技术工艺的综合体现,散发着浓浓的艺术气息.
说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老房子,感悟不同历史时期老房子的文化和艺术特点。
难点:运用不同手段表现家乡老房子的特点及独特美感。
通过这样的课学生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沟通了感情.通过欣赏了解家乡老房子的独特艺术美. 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了他们爱家乡的情感.学生很喜欢这样的课程,学生在绘画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构图,虚实,远近各种关系的处理.加强学生对老房子的观察、分析环节的训练.以及透视问题的训练.
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观察老房子,了解老房子的特色,感受老房子的内涵。
会表达自己对老房子的感受。
技能目标:
能运用透视的方法进行绘画表现.学会通过观察房子的特征使用不同的方法表现。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房子的建筑形式,从而感受到老房子的文化内涵。
说教学方式
师生互动型、学生自主型
大图演示法、讨论法、发现法、尝试法、展示法
总体设计思路
这堂课以乡村的老房子以整合的方式进行讨论和研究活动,并走进这些有代表性的老房子, 使学生感知老房子的社会功能,认知老房子的艺术性。
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探究空间,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不同时期老房子的文化和艺术魅力。
说媒体的使用
多媒体课件
实物投影仪主要用于老房子的面貌和画家表达老房子的作品展示。
说评价与拓展
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请学生谈谈自己的作品有哪些需要改进?说
说其他同学的作品哪些值得我们借鉴。
具体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种类的老房子的时代背景,体会建筑在时代的环境中存在的差异,从而更好的体会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层的建筑之美。
拓展练习:
了解家乡老房子的特点,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有关家乡的老房子的手抄报。
本课借助探究活动,使整个学习过程在学生自主发现、感受、学习、表达、探索中进行,教师通过图片和适当的衔接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