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短信语言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手机短信语言美探析作者:王立英来源:《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18期手机短信,又称短消息,被誉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种媒体”,它具有其他传媒工具无法比拟的特点:隐秘安全、方便快捷、费用低廉、形式多样等。
手机短信语言蕴涵情感、繁简相宜、丰富多彩、和谐上口,增添了手机短信的无穷魅力。
一、温馨和煦的情意美手机短信之所以深受人们的青睐,除了它有信息交流功能,娱乐游戏功能外,更主要的是它有情感交流功能。
平口里的问候,佳节里的祝福,失意时的鼓励,成功时的祝贺,手机短信日益成为人们离不开的、最方便的、最适宜的交际工具,它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一切交际变得充满了温情和诗意,成为维系亲情、友情、爱情的重要纽带。
如:有一种日子叫漂泊,有一种生活叫流浪,有一种情愫叫思念,有一个佳节叫中秋、花开花谢,云卷云舒,人情冷暖,奋斗不易!我想家,我想妈妈!你没有摘到的,只是春天里的一朵花,整个春天还是你的。
我把心意折成美丽的蝴蝶,今夜就停落在你的枕边,当黎明你醒来的那一瞬间,它将平安、快乐和幸福全都留在你今后的每一天!从未做过贼,却想偷个幸福给你;从没坑过人,却想骗个快乐给你;从未害过准,却想拐个开心给你;从没赖过谁,却想抢个平安给你。
节日快乐!短信以精美的文辞,表达了对亲人、友人、爱人的爱和祝福,使人与人在无声的短信中获得一种心灵慰藉和真情感动。
例1写给母亲,情真意切、打动心弦。
例2简清的语言里传达着朋友之间的真情,抚慰劝戒,祈愿祝福,增进了友情。
后两则写给恋人或爱人,心意能折成蝴蝶,偷坑骗、害拐赖抢等能与幸福快乐、开心平安搭界……比起口语交流中的直白,经过精心推敲、巧妙构思的短信语言优美文雅,表达出无限情意,使收信人瞬间感受来自对方的那份温馨、那份情真意切,有助于人们增进双方感情,提高交际效果,很快实现交际目的。
逢年过节,短信祝福、问候似乎已戒了约定俗成的祝福、问候方式。
短信的确是一种既快捷又自然的表达方式,它的情感交流功能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短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短信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沟通方式。
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在社会中的应用和变化的学科,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短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重要的通信方式。
短信语言简洁明了,以简洁的句子和短语为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直观性。
这种语言特点与传统的书面语有很大不同,更加接近口语,但又不失礼貌和正式。
短信还常使用缩写、网络流行语、表情符号等,这些特殊的表达方式也是短信语言的一大特点。
短信不仅是一种通信工具,还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
短信可以传递信息,无论是日常问候还是重要通知,都可以通过短信迅速传达。
短信可以维护人际关系,通过短信交流可以增强人们之间的和了解。
短信还具有表达情感的功能,无论是感谢、道歉还是祝福,都可以通过短信来表达。
短信作为现代社会的产物,也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文化特征。
短信中的缩写、网络流行语等,都是当前年轻人的文化符号。
这些符号不仅体现了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也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即时性。
短信的使用也促进了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以通过短信进行沟通,促进了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短信将会继续发展。
一方面,短信将会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和习惯进行智能推荐和个性化定制。
另一方面,短信将会更加社交化和多媒体化,能够支持更多的交互方式和多媒体内容,例如语音、视频、图片等。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短信,我们可以看到它是一种具有独特语言特征、社会功能和文化内涵的通信方式。
短信的未来将会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社交化和多媒体化,将会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短信已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
短信语言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现象,引起了越来越多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研究者的。
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短信语言文化进行深入剖析。
短信语言文化与传统书面语言相比,具有简洁、便捷、个性化等特点。
短信语言在修辞格上的特点修辞格的大量运用是短信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甚至可以说没有修辞格的大量运用便不会有短信今天的存在和繁荣。
从单一型到综合型,从传统型到新开发型,短信语言的修辞格可谓种类繁多,在此仅列举一些最常用的类型。
1、比喻短信息中的比喻主要分为“关系比喻”和“连锁比喻”两种。
“关系比喻”是以设喻的人(一般用“我”自称)为客体,以设喻人倾诉情感的对象(一般用“你”他称)为主体,将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喻为自然界事物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比喻。
如“你是树,我是藤,我绕你;你是灯,我是油,我耗你;你是饼,我是锅,我烙你;你是茶,我是水,我泡你。
”“连锁比喻”是用多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同一事物的某一方面或不同方面的一种修辞方式,这类比喻由多个比喻像连锁似的一环扣一环地连续使用构成,在喻意上彼此相连。
如“你是我早晨的面包,夏天的雪糕,冬天的棉袄,黑夜里的灯泡,山东人的大蒜,四川人的辣椒。
”2、拟人把没有生命的事或物,乃至抽象的事物,当作人来写,这种手法在短信语言中随处可见。
如戴鹏飞的那条著名短信“老鼠没有女朋友特别郁闷,终于一只蝙蝠答应嫁给他,老鼠十分高兴。
别人笑他没眼光,老鼠却自豪地说:你们懂什么,它好歹是个空姐嘛!”面对现实,对不太如意的生活进行自我解嘲、调侃,这种调侃和取乐不是无病呻吟、哗众取宠,而是来源于人们的真实体验和由衷感悟,使人们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队积郁情感的一种是释放。
这种人格化的手法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事物具有了人的声情笑貌,形象跃然纸上。
如“祝你天天快乐、乐观,就像茶壶一样,即使屁股都烧得红红的,它也自在地吹着口哨,幸福地流着鼻涕泡泡。
”把茶壶描述成人,生动传神。
3、仿拟一些家喻户晓的诗词、典故、歌曲甚至是一些著名影视剧中的经典台词,加入现代生活的元素,重新汇编,用凝练的文字表达丰富的生活内涵,这种手法在短信中更为常见。
短信中的仿拟可细分为词句仿拟、文本仿拟、曲调仿拟三种。
词句仿拟如“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短信息”(仿拟某滋补品广告)。
手机短信语言的“善假于物”及其表达效果手机短信是随着移动通信发展而来的新产物,也是科技发达的标志,对这种新生的语言形式进行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着重探讨了手机短信“善假于物”的几种常见类型及其表达效果,使人们在利用手机短信传递信息的同时,能更深切地体会到手机短信语言的魅力。
标签:手机短信“善假于物” 表达效果手机短信是以语言文字为基础,充分利用符号(字母、数字)、图形等组成的一种新的语言形式。
手机短信被誉为“第五媒体”,在日常交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手机短信之所以能广为流传,不仅因其费用低廉、简洁生动、活泼有趣、个性丰富等特点,更因其“善假于物”的修辞特性。
手机短信所“假”之“物”可谓林林总总、比比皆是,且涉及面极广,这充分显示了手机短信语言的魅力。
一、“善假”于专业术语专业术语是指学科中的专门用语。
其含义固定而单一,一般只能在固定学科领域内使用。
但是在手机短信语言中,专业术语的巧妙借用使这些本义的、无感情色彩的专业术语在具体的语境中发生变异,获得其本身所没有的新的含义,从而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一)借用电脑、手机等专业术语。
如:(1)婚姻是键盘,太多秩序和规则;爱情是鼠标,一点就通。
男人自比主机,内存最重要;女人好似显示器,一切都看得出来。
(2)结婚叫入网,重婚叫一卡双号,婚外恋叫呼叫转移,情人多了叫移动梦网,离婚叫销号,分居叫停机保号,复婚叫复机,女人再婚叫过户,男人再婚叫补卡。
例(1)中的“键盘、鼠标、主机、内存、显示器”都是电脑组成部分,这里分别作喻体,揭示了婚姻与爱情的区别,男人与女人的不同,含蓄隽永;例(2)用手机操作术语全方位地戏谑调侃了当今人们的婚姻状况,言简意赅、生动幽默。
(二)借用金融行业的专业术语。
如:(3)如果爱情可以分期付款,我要预约一份你的爱,用我的生命作抵押,一辈子的关怀作利息,用我的一生作偿还。
(4)不管是不是你的原始股,情愿作你的潜力股,结婚以后变绩优股,绩优年年会分红。
目录目录摘要 (3)一、节日祝福短信语言的界定 (4)二、祝福短信的来源 (5)(一)幽默笑话 (5)(二)经典台词 (5)(三)网络用语 (6)三、祝福短信的语言特点 (6)(一)祝福短信的表层结构 (6)(二)祝福短信的句法结构 (7)(三)祝福短信的修辞格丰富多样 (7)1、比喻修辞格 (8)2、排比修辞格 (9)3、比拟修辞格 (9)(四)数字谐音带来的诙谐效果 (9)(五)手机短信字符及字母词带来的新鲜效果 (11)(六)诗词、歌词的引用,让祝福短信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 (11)四、目前我国祝福短信中存在的问题 (12)结论 (13)参考文献 (13)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的常备品。
而由手机所衍生出来的手机短信,成为现在人们日常沟通的桥梁。
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祝福短信更是充斥着手机,在感动着每个人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文学的熏陶。
现在的祝福短信或加入诗歌、歌曲动人的词句,或利用修辞格或比喻或排比动人心魄。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祝福短信已经不像当初那般吸引人,现在逢年过节群发的短信充斥着人们的手机,让很多人很困扰。
当祝福短信已经不再具有祝福的意义,而成为困扰人们的垃圾短信时,祝福短信的意义就变味了。
本文主要从祝福短信的界定出发,探讨祝福短信的语言特点,进而发掘出祝福短信中所存在的各种特色。
关键词:手机祝福短信语言特色浅析祝福短信的语言特点引言祝福短信就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编辑特殊的文本信息发送给朋友的一种祝福方式。
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现在祝福短信的发送越来越方便,而祝福短信的特点也越来越明显,或幽默或搞笑或感动,各种各样的祝福短信让人应接不暇。
祝福短信的特点有哪些?祝福短信的语言特色在哪里?本文将一一探讨。
一、节日祝福短信语言的界定短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书信”的变体。
对于古时候的人来说,一般都是飞鸽传书,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短信已经完全取代了之前书信的功能。
短信就是通过手机发送的一些文本信息,这些文本信息通常表达了寄信者的情感,抒发了他们的感情。
手机短信用语风格初探【摘要】手机短信是E时代的产物,具有前沿性,并成为一种具体语境中的新兴语体。
手机短信以其内容丰富、语言凝练的特点而著称。
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人通过手机短信将生活的美好、工作的压力、人生的苦闷或失败的处境转化成可望可及的媒介语言,从而达到与人交流、释怀自我的目的。
手机短信用语风格的探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基础,本文将从语码转换和语言特色两大方面浅析这种新兴语体带来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价值。
【关键词】手机短信;语码转换;语言特色一、引言据统计:我国至少有6000万人使用手机短信业务,而且每年还在继续增长。
手机短信是一种网络传播,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显然它已成为沟通的重要载体。
手机短信在体现人文关怀的同时,也遵循了经济适用的原则,发一条短信只需一毛钱,就可以传达出祝福。
而且有些特定情境下,发短信比说话更方便,比如长时间不联系的朋友,发一则短信,既不唐突,又能达到我们预想的效果。
作为小型语篇,手机短信浓缩了汉语言表达的多种语体形式,融入了语音、语义、修辞、词汇、语法、语用等多种元素。
同时,这种新兴的语体也促进手机文学的兴起,比如近年来“动动大拇指,当当大作家”、“e拇指争霸赛”等活动中,涌现了不少手机文学原创作品,无疑,这丰富并折射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总之,对手机短信用语风格的初探有着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二、手机短信用语的“语码转换”“语码转换”综述。
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说话者在交谈中根据不同情境时而使用某种语言或变体 ,时而使用另一种语言或变体 ,不停地转换。
它是操双语或多语的言语社团进行言语交际不可避免的结果,语码转换不仅在双语和多语的情况下发生,也可在同一种语言的标准变体(standard variety)和非标准变体(nonstandard variety)之间发生。
[1]Haugen (语码转换创始人)认为由于说话人等情景因素的改变,导致的语码转换属于“情景型语码转换”(situational code-switching),另一种由语言选择的不同而决定说话情景的语码转换则称为“隐喻型语码转换”(metaphorical code-switching)[1]。
手机短信的语言特点
摘要:手机短信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也是科技发达的标志。
本文着重分析了手机短信的语言特点,对这种新生的语言形式进行探讨有其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短信特点修辞
中图分类号:h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4-098x(2011)07(b)-0225-01
手机短信,又叫短消息,因为在手机上一次只能发送50~70个左右的汉字,所以又叫短信服务。
英文简称sms(short message service),西方的流行称法为text message(文本信息),它被誉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种媒体”[1]。
根据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居民手机短信消费行为的一份调查,63.1%的被访者曾经使用手机向他人发送过短信,其中年轻人发送短信的比例高达89%,15~25岁的年龄群体是发送手机短信的主要群体[2]。
现在,发送手机短信成了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主要的交流沟通方式之一。
中国国情决定了手机短信在这片土地上有着巨大的市场,较之于移动电话每分钟0.2至0.6元的接发费,每条短信0.1至0.2元的价格为那些囊中羞涩的手机用户节约了不少人民币,这大概就是短信能在中国一夜间迅速窜红的最现实、最深层次的原因。
同时,短信的接发十分方便,人们无论是购物、乘车、还是吃饭、走路都能通过按几个简单的电话键轻轻松松、“一心二用”地与人交流,充分
适应现代人高效率的工作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除了上述原因,手机短信被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还在于它的语言生动活泼、极有趣味。
1 术语移用新颖别致
专业术语含义固定而单一,使用的范围非常有限,一般只能在其自身所在学科领域内使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和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专业术语的意义逐渐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因而,它的使用范围也就逐渐扩大到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日常交际的工具。
这些本义的,无感情色彩的用语一旦进入到日常交际中,就会在具体的语境中发生变异,增加其自身所没有的含义,从而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手机短信就有许多这样的术语移用,堪称短信经典,妙趣无穷。
如:“上联:情已欠费,爱已停机,缘分不在服务区;下联:思无应答,想也占线,感情哪能再充电。
横批:心若移动爱无联通”。
此对联将“欠费、停机、服务区、应答、占线、充电、移动、联通”八个网络通讯术语巧妙地用于对联中,描述了情的苍白,爱的无望。
整个对联音律和谐,自然贴切,新颖别致。
2 修辞巧妙生动形象
手机短信走入国人视野不过是近几年间的事,但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其显在的与潜在的巨大商机和美好前景,已为相关领域人士所共同关注,被誉为“第五媒体”。
与此同时,手机短信日渐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人的社会行为和社会生活,手机短信的流行已经成为广大国民特别是青少年当下语言生活的一个突出特征。
这种流行既是
言语交际方式基于现代技术的一项变革以及这一变革带来的直接结果,同时也是修辞的独特魅力在这一领域的突出体现。
正是语音修辞、语义修辞、语法修辞、语形修辞等各种各样修辞手段的巧妙运用,才使手机短信得以顺利实现其交际功能,并焕发出短信的无穷魅力。
2.1 语音修辞
押韵、谐音、重字、叠音等语音修辞手段被手机短信广为采用,双声、叠韵、平仄协调等也不时可见,许多短信琅琅上口、音律优美、情趣丛生主要源于此。
例如:
“斟一杯红酒,为你而醉;扮一席红装,为你而美;燃一支红烛,为你流泪;走一路红尘,有你相随。
”(押韵)
“鸡年到,送上鸡(激)情的祝福,愿你生活鸡(积)极向上,把握每个发财的鸡(机)会,鸡(肌)肤保养得青春焕发,事业生鸡(机)勃勃。
要鸡(记)得常联系哦,可不许老关鸡(机)!”(谐音)
“想一个简简单单的理由,找一个善善良良的人,生一个聪聪明明的孩子,过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一辈子!”(叠音、重字)
2.2 语义修辞
各种语义修辞手段中,最常见于短信的是反义对用和多义并用,类义连用、同义换用等次之,藉此构成幽默、精练、含蓄、强调等的话语。
例如:
“祝:身体健康,牙齿掉光//一路顺风,半路失踪//一路走好,半路摔倒//天天愉快,经常变态//笑口常开,笑死活该!”(反义对用:
幽默)
“教练正在给新学员讲课,高山滑雪课共由三部分组成:(1)学会穿滑雪板;(2)学会从上向下速降;(3)学会拄拐杖走路。
”(多义并用:含蓄)
“你给了我脉脉温情,似水柔情,如荼激情,一腔纯情,无限热情,一片真情,你是我的爱人我确定!”(类义连用:强调、互补)
“说你白痴你还认识字,说你傻瓜你还知道生气,说你笨蛋你还
知道回短信,说你木头你还知道看手机!”(同义换用:强调)
2.3 语法修辞
语法修辞手段中,短信对排比、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最为青睐,反复、倒装等修辞手法也不难见到。
例如:
“因为有你世界变得美丽,因为有你生活充满乐趣,因为有你心
理滋长甜蜜,因为有你一切有了意义。
”(排比)
“不管晴天雨天雪天,能见到你的一天就是晴朗的一天,不管昨
天今天明天,能和你在一起的一天就是美好的一天。
”(对偶)
“说到不等于悟到,悟到不等于做到,做到不等于收获到,在这里放飞你的理想,收获你的目标!”(顶真)
2.4 语形修辞
语形修辞手段在短信中使用最突出的是移用网络特殊图符谐音
表意或代表某些常见表情或实物。
语形符号的使用弥补了汉字表形、表情功能的不足,增添了情趣。
例如:
“笑口常开!☆星星相识!△三角恋爱!→一箭穿心!↑↓出入
平安!”(符号表形、文字表意,有强调和形象化的功能)
“祝你每天都有棒棒的body,满满的money,多多的happy,心情都很sunny,无忧无虑像个baby!”(汉字、英文两种语法混用)
毋庸置疑,短信能够流行并保持长久的繁荣,绝对离不开短信修辞这一经久不衰的源泉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