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2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知识与能力了解“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盐铁专卖、北击匈奴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从引导学生阅读课后《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表入手,结合相关史实,逐次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
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政策措施,评价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难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电视剧《汉武大帝》讲述了汉武帝X彻的统治历程。
前无古人的巨大功业,使汉武帝成为历史发展道路上一座罕见的高峰,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颗耀眼的巨星。
他的雄才大略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成为世界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而汉武帝的时代,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伟大时代之一。
汉武帝当政期间,西汉呈现怎样的局面?汉武帝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一、“推恩令”的实施1.推恩令(1)“推恩令”实施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秦朝灭亡之后,百废待兴,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学生思考回答:从汉高祖到汉景帝几十年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西汉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接着教师展示X邦的图像以及P57“相关史事”,并提问:汉高祖X邦为了汉室江山永固,采取了什么措施?学生思考回答:X邦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王。
他们在王国内可以任免官吏,自征租赋,自铸钱币,自集军队。
教师继续展示西汉初年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并提问:从表中你可以得出哪些内容?学生回答: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2)“推恩令”实施的内容教师讲述:汉景帝时期听取晁错的建议,实行“削藩令”,发生了七国之乱,后平定了叛乱,但并未真正解决王国的问题。
教师提问:面对这样的严峻局势,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请同学们以历史老师的身份为大家讲解。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通过了解汉武帝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1.唯物史观:运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汉武帝继位后,国家面临哪些问题?(地方、思想、经济);2.时空观念:认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3.史料实证:运用文献资料、视频,探究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有什么不同?;4.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分析汉武帝推崇儒学的背景及影响;,学会评价汉武帝。
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素养;5.国家情怀:认识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面临问题解决措施意义(作用)政治①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②地方豪强地主发展起来,横行乡里。
①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②找各种理由削爵、夺地、除国③全国分十三州部,各州部设刺史,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通过这些措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了,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思想思想不统一,混乱采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具体措施:①将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②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作为教材;③任用精通儒家学问的人为官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经济①私人铸币没有禁绝;②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③商人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①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②将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专卖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军事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南下侵扰中原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沉重的打击了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
启示国家统一是秦汉时期历史发展的突出特征。
国家的强盛既要依靠政治的稳定和强大的军事实力,更要依靠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