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基因克隆性重排检测.ppt
- 格式:ppt
- 大小:2.61 MB
- 文档页数:22
T细胞淋巴瘤TCRT基N重排特征分析及检测方法的优化摘要研究背景与目的淋巴瘤在组织和细胞形态学方面与高度反应增生性淋巴组织的鉴别诊断十分困难,容易造成误诊。
淋巴瘤病理诊断是临床病理工作的难题之一。
目前国内主要依靠以形态学为主、免疫组化为辅的诊断手段。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从基因水平研究和分析诊断疾病的技术不断出现并且日趋成熟,为淋巴瘤诊断提供了有效工具。
淋巴瘤是由单克隆淋巴细胞增生所致,而反应增生性淋巴组织则来自于多克隆淋巴细胞,这是二者的重要区别。
编码免疫球蛋白(Ig)或T细胞受体(TCR)的基因经过重排以后,不同克隆之间的重排基因互不相同,因此,基因重排对淋巴瘤的诊断具有特异性价值。
以PCR技术为基础的方法以其简便、高效、廉价及适用面广而在淋巴瘤基因重排研究方面越来越受重视。
但不同研究文献中所采用的引物、PCR条件、PCR产物检测方法等都不尽相同,结果也有差异。
因此,难以找到适于常规临床病理诊断之用的标准程序。
Jurkat细胞是T细胞淋巴瘤基因重排研究中常用的阳性对照细胞,但有关Jurkat细胞基因重排的详细情况也未见报道。
假基因是Ig和TCR胚系DNA中常见的基因,有关假基因参与重排的情况以及在设计引物方面是否应将假基因包括在内也未见有关研究报道。
本实验以TCR基因重排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引物选择、PCR条件及PCR产物的检测方法等,分析T细胞淋巴瘤基因重排检测的最佳方法。
同时,分析TCR基因重排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TCR基因重排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方法1以TCRy基因重排为研究对象,选用通用引物TVG、VvI及TCR7家族特异性引物为工具。
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ⅥI引物的PCR条件。
另选一对TCR[j通用引物作为TCRy引物的补充和比较。
2利用PCR和测序研究Jurkat细胞基因重排情况,分析TCR基因重排的基本特点。
3PCR产物检测方法①利用TCR通用引物检测淋巴瘤克隆性基因重排阳性率,分别用琼脂糖电泳和SSCP分析PCR产物;②将PCR产物分别进行直接测序和克隆后测序,分析TCR基因重排的特点及探索测序方法在基因重排检测中的应用;⑧分析PCR产物中DNA的克隆数与SSCP中条带数目的关系。
用IgH、TCR基因重排技术检测疑难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摘要】目的探讨IgH 、TCR基因重排技术检测疑难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意义。
方法采用IgH、TCR β、TCR γ基因重排标志检测,36例经常规HE、免疫组化不能诊断的疑难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并进行克隆性分析。
结果29例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呈克隆阳性,其中IgH、TCR双重排阳性者为13例,IgH单一阳性8例,TCR单阳性为8例。
克隆阳性病例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的为24/29例,7例阴性者,4例为反应性增生,2例经随诊为猫抓病淋巴结炎,1例为不典型增生。
结论 IgH、TCR基因重排技术对于疑难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的意义。
【关键词】淋巴瘤基因重排;诊断Detecting Problematic Proliferative Lesions of Lymph Tissue by IgH and TCR Gene Rearrangement TechniqueZHONG Mei, LV Ya li, LI Bing, ZHAO PoDepartment of Pathology,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in diagnosis of problematic proliferative lesions of lymph tissue by IgH, TCR gene rearrangement technique.Methods Thirty six cases of proliferative lesions of lymph tissue with diagnostic difficulty by routine HE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by PCR based IgH, TCR gene rearrangement technique to further determine the diagnosis. 20 cases of previously diagnosed lymphoma and 10 reactive lymphadenitis were used as a positive control and negative control, respectively.Results All control samples of lymphoma were positive for clonal rearrangement. 29/36(80.6%)cases of problematic lesion showed positive for clonal proliferation in which those positive for both IgH and TCR were 13/29(44.8%), for single,IgH 8/29(27.6%)or TCR 8/29(27.6%), respectively; and those positivity associated with immunohistochemistry were 24/29(82.8%). In seven cases negative for clonal rearrangement, 4 were reactive proliferation,2 Cat scratch lymphadenitis and 1 atypical proliferation.Conclusion It is significantly useful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differentiating diagnosis of elusive proliferative lesions of lymph tissue, by IgH, TCR gene rearrangement analysis.Key words:Lymphoma; Gene rearrangement; Diagnosis0 引言本研究应用IgH、TCR β、TCR γ基因重排技术对36例疑难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进行分析,以探讨实际工作中解决疑难问题的可能性及意义。
克隆性基因重排检测用于诊断B细胞淋巴瘤微小病灶施纯玫;陈强【期刊名称】《福建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6(040)002【摘要】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B-NHL)外周血及骨髓克隆性基因重排检测对微小病灶(MD)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IgH、bcl-2/IgH(包括MBR及MCR)基因重排,对42例治疗前B-NHL患者外周血及骨髓同时进行MD检测,对照组为25例非B-NHL.用IgH基因重排阳性的淋巴瘤CA46细胞株作系列稀释法实验,判断以IgH为分子标志检测外周血及骨髓MD实验的灵敏度.结果淋巴瘤CA46细胞株系列稀释法实验显示:以IgH基因重排为分子标志检测MD敏感性为10-2.42例B-NHL外周血中IgH检出率19% (8/42),bcl-2/IgH检出率为33.3%(14/42).对42例B-NHL同时进行的骨髓MD检测中,IgH检出率为28.6%(12/42),bcl-2/IgH MBR检出率为45.2%(19/42).外周血及骨髓中T细胞淋巴瘤及其他淋巴瘤3种指标检测均为阴性.IgH、bcl-2/IgH MBR、bcl-2/IgH MCR 3个指标各自在骨髓中检出率与外周血中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bcl-2/IgH MBR检出率在外周血与骨髓中滤泡性淋巴瘤(FCL)组均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高,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时进行的外周血及骨髓检测中,12例骨髓IgH阳性中有8例外周血检测亦为阳性,19例骨髓bcl-2/IgH MBR 阳性中有13例外周血检测为阳性,但1例FCL骨髓检测阴性外周血检测为阳性.结论检测外周血bcl-2/IgH MBR可作为诊断B-NHL MD辅助手段.【总页数】4页(P114-117)【作者】施纯玫;陈强【作者单位】福建省肿瘤医院,内科,福州,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内科,福州,3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4【相关文献】1.克隆性基因重排检测技术在淋巴瘤穿刺标本中的诊断价值 [J], 施纯玫;叶韵斌;陈强2.B细胞淋巴瘤石蜡包埋组织克隆性重链基因重排检测 [J], 施纯玫;叶韵斌;陈强3.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克隆性基因重排检测研究 [J], 陈愉;赵彤;韩西群;吴炳绪;陈美燕4.克隆性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在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 [J], 徐晨;王琳5.石蜡包埋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组织克隆性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检测研究 [J], 陈云昭;李锋;胡文浩;李新霞;李洪安;蒋金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淋巴瘤课件ppt课件•淋巴瘤概述•淋巴瘤的病理生理•淋巴瘤的检查与诊断•淋巴瘤的治疗与预后目•并发症与风险防范•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录01淋巴瘤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分类发病原因及机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涉及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表观遗传学改变等复杂过程,导致淋巴细胞恶性增殖和肿瘤形成。
临床表现与诊断临床表现诊断方法02淋巴瘤的病理生理淋巴组织结构特点功能作用030201淋巴组织结构与功能病理特点肿瘤细胞异常增生,淋巴结结构破坏,肿瘤细胞浸润周围组织。
淋巴瘤定义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伴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
常见类型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
淋巴瘤的病理变化淋巴瘤的分期与预后分期标准根据肿瘤大小、浸润范围、是否累及淋巴结外器官等因素进行分期,一般分为I-IV期。
预后因素年龄、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式等都是影响淋巴瘤预后的重要因素。
治疗策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
03淋巴瘤的检查与诊断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情况。
评估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
检测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等,辅助诊断淋巴瘤。
如LDH(乳酸脱氢酶)等,有助于评估病情和预后。
血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01020304 B超检查CT检查MRI检查PET-CT检查淋巴结活检免疫组化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流式细胞术组织病理学检查04淋巴瘤的治疗与预后治疗方案及原则治疗方案治疗原则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比较手术治疗适用于早期、局限性淋巴瘤,通过手术切除肿瘤,达到根治目的。
优点是治愈率高,缺点是创伤大、恢复慢。
非手术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适用于各期淋巴瘤。
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缺点是治愈率相对较低,需长期治疗。
预后评估及随访管理预后评估随访管理05并发症与风险防范预防性用药根据医生建议,可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等药物。
应用基因重排技术诊断淋巴瘤淋巴瘤是发生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淋巴组织由T、B淋巴细胞,组织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组成。
由于其组织学结构特殊,当它受到抗原刺激时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性增生,淋巴结正常结构紊乱,免疫母细胞增生,核分裂相增多等假恶性图象。
因此仅凭形态学观察有时很难确定其良、恶性。
目前,一般病理科大约有70%左右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凭常规切片可以明确诊断,约25%的病例。
但对于无表面标记的早期未成熟细胞,或失去表面标记的异常细胞却无能为力。
对反应性增生细胞成分较多的病例,瘤细胞即使有免疫表型也可能被掩盖。
相反,由于操作等原因造成抗原扩散也可能造成假阳性。
近年发展起来的克隆性基因重排检测技术为疑难、早期或微量标本确定诊断提供了可能,是对形态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方法的重要补充。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盛宇俊淋巴细胞表面具有与抗体或抗原特异性结合能力的一类有多个亚单位组成的糖蛋白,包括B淋巴细胞产生的IgH与IgL和T细胞产生的TCR(T细胞受体)。
两者的基因编码相似,一般由可变区(V区)、多变区(D区)、连接区(J区)及恒定区(C区)构成。
胚系状态下,这些区域在染色体上的分部是不连续的。
V、D、J、C基因从5'端到3'端呈线状排列在DNA单链上,尚有长度不等的插入序列将其分开。
当淋巴细胞发育到一定阶段,在特别的重组酶作用下,有选择地将它们连接起来(即基因重排),才能构成一个有表达功能的基因。
淋巴细胞从母细胞分化到成熟需要经过多次基因重排。
由于V、D、J区均有多个可供选择的基因片段,使基因重排的自由度可达106~107之多。
从个体上看,每个淋巴细胞的抗原或受体基因编码均有特定的基因重排形式,即独有的基因编码结构。
如果T或B淋巴细胞在重排的某一阶段产生单克隆性增生即成为淋巴瘤。
也就是说淋巴瘤细胞克隆性增生的结果,会使其特殊的基因重排形式占一定的数量优势。
从而成为细胞克隆性的检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