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国际民商事诉讼与仲裁
- 格式:ppt
- 大小:89.50 KB
- 文档页数:16
法律服务中的国际商事诉讼与仲裁程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商事诉讼与仲裁程序在法律服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国际商事诉讼与仲裁程序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法律服务中的应用。
一、国际商事诉讼程序国际商事诉讼程序是指当国际商事纠纷发生时,当事人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在法院进行的众多诉讼活动的总称。
其程序性的特点主要包括适用法律的选择、管辖权的确定、证据的获取和保全以及判决或裁决的执行等。
在国际商事诉讼中,当事人需要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提出起诉、答辩、举证以及申请保全等,旨在通过法院的审判获得公平、公正的裁决结果以保护自身利益。
二、国际商事仲裁程序国际商事仲裁程序是指当国际商事纠纷发生时,当事人通过选派仲裁员进行仲裁,以解决争端而不依赖于法院的一种解决方式。
其程序性的特点主要包括仲裁协议的成立、仲裁庭的组成、仲裁过程的进行以及裁决的执行等。
国际商事仲裁的特点在于其高度的灵活性和高效性。
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仲裁员以及仲裁地点,进而在独立、中立的仲裁庭下进行争端解决。
仲裁的裁决也普遍受到各国法院的司法承认和强制执行。
三、国际商事诉讼与仲裁的比较分析国际商事诉讼与仲裁作为两种国际纠纷解决方式,在许多方面存在异同。
首先,在程序性方面,诉讼受到国家法院的管辖,而仲裁则由仲裁庭进行处理。
诉讼程序相对固定,而仲裁程序相对灵活。
其次,在效率和成本方面,仲裁一般比诉讼更为高效,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并且相对而言成本较低。
诉讼程序可能经历多个审理阶段,时间相对较长,并且各种诉讼费用和律师费等成本较高。
最后,在隐私性与保密性方面,仲裁具有更高的隐私性,当事人的商业秘密相对更好地得到保护。
而在诉讼中,庭审过程将会公开,商业秘密有可能被披露。
四、国际商事诉讼与仲裁程序的应用国际商事诉讼与仲裁程序广泛应用于跨国商业合作中的纠纷解决。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国际贸易争端、国际投资纠纷、国际知识产权纠纷等领域。
商事实体或个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诉讼或仲裁来解决纠纷,以获得公正、高效的解决结果。
探讨国际法中的国际民事诉讼和国际商事仲裁国际法中的国际民事诉讼和国际商事仲裁国际法是指规范国家之间关系和国际组织之间关系的法律体系,它主要分为公共国际法和私人国际法两大分支。
在私人国际法中,国际民事诉讼和国际商事仲裁是重要的法律机制。
本文将探讨国际法中的国际民事诉讼和国际商事仲裁,分析其特点和意义。
一、国际民事诉讼国际民事诉讼是指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争议跨越国界时,在国际法和相关国际公约的约束下进行的司法活动。
与国内民事诉讼相比,国际民事诉讼具有以下特点。
1. 跨境性国际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涉及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其争议可能发生在合同履行、侵权行为、家事纠纷等方面。
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同和法律适用的问题,国际民事诉讼的复杂性较高。
2. 国际公约的适用国际民事诉讼的争议解决依据国际公约进行,如海牙国际私法公约、纽约公约等。
这些公约为当事人提供了相对统一的法律适用规则,促进了国际民事诉讼的便利性和可预见性。
3. 司法决策的承认与执行国际民事诉讼的判决在其他国家的承认与执行可能会受到限制,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和程序来实现。
同时,国际仲裁机构的裁决也属于国际民事诉讼的范畴,其承认和执行亦需遵循相应的规则。
二、国际商事仲裁国际商事仲裁是指国际商业争议通过仲裁机构而非国家法院进行解决的一种方式。
它具备以下特点。
1. 自主性国际商事仲裁是当事人基于自愿原则选择的争议解决方式。
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商业合同中明确选择仲裁作为争议解决机制,保护了各方的自主权。
2. 灵活性国际商事仲裁程序相较于国际民事诉讼来说更加灵活。
当事人可以根据争议的特点和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利益的仲裁规则、仲裁地点和仲裁庭成员等,提高了争议解决的效率。
3. 具有国际执行力国际商事仲裁的裁决可以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承认和执行。
这得益于《纽约公约》的推广和普遍适用,使得国际商事仲裁的裁决更具实效性和可执行性。
三、国际民事诉讼与国际商事仲裁的比较与应用国际民事诉讼和国际商事仲裁在解决跨国商事争议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
国际商法(第十章国际商事仲裁法)第八章国际商事仲裁法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概述国际商事仲裁协议仲裁员和仲裁庭仲裁程序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第一节概述一、国际商事仲裁的概念和特征是指国际商事交易中的当事人按照协议的方式自愿地将他们之间商事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的争议交给他们选定的第三人审议,义务的争议交给他们选定的第三人审议,并由该第三人作出对争议各方皆有约束力裁决的活动。
裁决的活动。
特征如下:特征如下:1、强制性2、自愿性3、快速、简单、灵活性快速、简单、二、国际商事仲裁的类型(一)一般仲裁和友谊仲裁一般仲裁又称依法仲裁,即依照法律进行仲裁。
一般仲裁又称依法仲裁,即依照法律进行仲裁。
友谊仲裁又称事实仲裁,友谊仲裁又称事实仲裁,是指仲裁员有权根据自认为公平合理的原则(而非法律),),作出对各当事人皆有公平合理的原则(而非法律),作出对各当事人皆有约束力裁决的仲裁(二)临时机构仲裁和常设机构仲裁由临时设立机构受理的仲裁称临时机构仲裁。
由临时设立机构受理的仲裁称临时机构仲裁。
临时机构是指由商事争议各方临时指定的人员组成的仲裁机构。
常设机构仲裁是指由常设性的机构受理的仲裁。
常设机构仲裁是指由常设性的机构受理的仲裁。
常设仲裁机构长期存在,仲裁机构长期存在,它们拥有固定的地址和一定的组织机构,并制定了仲裁程序规则。
织机构,并制定了仲裁程序规则。
三、规范国际商事仲裁关系的仲裁法(一)国际公约1、《关于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公约》关于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公约》该公约又称《纽约公约》签订于1958该公约又称《纽约公约》,签订于1958年6月10日,共有一百1958年10日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了此公约,我国也加入了。
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了此公约,我国也加入了。
主要规定了对仲裁裁决的承认或执行所应具备的条件及所应提交的证明文件、仲裁裁决的承认或执行所应具备的条件及所应提交的证明文件、拒绝承认或执行仲裁裁决的情形等等。
简论国际商事仲裁与诉讼的区别一、国际商事仲裁与诉讼的区别审理机构的性质不同。
国际商事仲裁机构,无论是常设仲裁机构还是临时仲裁机构都是民间组织。
而法院则是由官方设立的,法院作为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1管辖权的来源不同。
仲裁机构对案件的管辖权来自于双方自愿订立的仲裁协代写毕业论文议和协议约定的仲裁事项,仲裁庭不得对当事人约定范围以外的事项进行仲裁。
而法院对案件的管辖主要分为法定管辖和协议管辖。
在法定管辖范围内,法院可以审判法定范围内的任何事项,无需当事人的协议。
在协议管辖范围内,各国法律允许当事人以协议约定管辖法院。
但与选择仲裁机构相比,当事人协议选择管辖法院的权利要受到许多限制。
大多数国家都有条件地承认当事人选择管辖法院的权利,如协议选择的法院只限于与合同有联系的第一审法院;协议管辖只限于非专属管辖的案件等。
2审理人员的产生方式不同。
仲裁机构的仲裁员是仲裁机构聘任的,仲裁具体案件的仲裁员是根据当事人的指定或仲裁协议规定的方式产生的。
法院的审判人员是由国家任命或选举产生的,审理具体案件的法官由法院任命,当事人无权指派或选择法官。
3审理的程序和效力不同。
在仲裁中,当事人可以选择仲裁程序规则,仲裁庭要按照当事人选择或同意的仲裁程序规则进行仲裁。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仲裁庭一旦做出仲裁裁决,即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
在诉讼中,当事人不能选择程序法,法院只能按照法院所在地国的程序法审理案件。
诉讼一般为二审终审制,有些国家甚至实行三审终审制。
若当事人对一审法院的判决不服,可以在法定的期限内向上级法院上诉,只有上级法院的判决或被上级法院驳回上诉的判决,才发生效力。
二、国际商事仲裁与诉讼的联系案件受理方面的联系。
仲裁机构和法院对案件的受理,以当事人之间是否有仲裁协议为划分依据。
凡达成仲裁协议的,当事人只能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但如果一方仍将案件提交法院要求审理,法院可以根据《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的规定,对该案涉及的仲裁协议的有效性进行审查。
国际民事诉讼法与国际商事仲裁《国际民事诉讼与国际商事仲裁》教学大纲杜新丽编写法学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大纲500 目录第一章国际民事诉讼程序概述 (506)第一节国际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 (506)一、国际民事诉讼程序与国际民事诉讼法 (506)二、国际民事诉讼法与国内民事诉讼法的关系 (506)三、国际民事法与国际私法的关系 (506)第二节国际民事诉讼法的渊源 (506)一、国内立法 (506)二、国际条约 (507)第三节国际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507)复习与思考题 (507)拓展阅读书目 (507)第二章外国人的民事诉讼地位 (508)第一节国民待遇制度 (508)一、概念 (508)二、中国关于外国人民事诉讼地位的制度 (508)第二节诉讼费用担保制度 (508)一、概念 (508)二、诉讼费用担保的国际立法与实践 (508)三、中国关于诉讼费用担保制度 (508)第三节诉讼代理制度 (508)一、国际民事诉讼中的律师代理 (508)二、国际民事诉讼中的领事代理 (508)三、中国关于诉讼代理的立法与实践 (509)复习与思考题 (509)拓展阅读书目 (509)第三章国家及其财产豁免制度 (510)第一节概述 (510)一、国家及其财产豁免的含义 (510)二、国家及其财产豁免制度的内容 (510)三、豁免的理论与实践 (510)第二节豁免制度的新发展 (510)一、关于豁免的国际公约 (510)二、发展中的新问题 (510)第三节中国在国家及其财产豁免问题上的司法实践及立场 (510)一、中国的司法实践 (510)二、中国的立场 (511)复习与思考题 (511)拓展阅读书目 (511)第四章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 (512)第一节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概述 (512)国际民事诉讼与国际商事仲裁一、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概念 (512)二、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之特征 (512)三、管辖权确立的一般原则 (512)第二节国际民事管辖权的确立依据 (512)一、属人管辖原则 (512)二、属地管辖原则 (512)三、专属管辖原则 (512)四、平行管辖原则 (513)五、协议管辖原则 (513)第三节管辖权冲突及其解决 (513)一、管辖权冲突 (513)二、管辖权冲突的解决 (513)三、解决管辖权冲突的一般原则 (513)第四节中国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制度 (514)一、中国关于管辖权的法律渊源 (514)二、我国关于确定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规则 (514)三、特殊案件的管辖 (514)四、我国的司法实践 (514)第五节海牙《协议选择法院公约》 (514)复习与思考题 (514)拓展阅读书目 (515)第五章司法协助 (516)第一节概述 (516)一、司法协助的概念 (516)二、司法协助的依据 (516)三、司法协助的基本原则 (516)第二节司法协助的机关 (516)一、中央机关(Central Authority) (516)二、主管机关 (516)三、我国的司法协助机关 (516)第三节司法协助的法律适用与公共秩序 (517)一、司法协助中的法律适用 (517)二、司法协助中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517)第四节区际司法协助 (517)一、区际司法协助的概念与特征 (517)二、区际司法协助的法律性质 (517)三、区际司法协助的模式 (517)四、中国的区际司法协助 (517)复习思考题 (517)拓展阅读书目 (518)第六章域外送达 (519)第一节概述 (519)一、域外送达的概念 (519)501法学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大纲502二、域外送达的意义 (519)第二节域外送达的途径 (519)一、直接送达 (519)二、间接送达(中央机关送达) (519)第三节 1965年海牙《送达公约》 (520)一、1965年海牙《送达公约》的适用范围 (520)二、公约规定的中央机关途径 (520)三、公约规定的其他辅助或可选择的途径 (520)四、公约对被告的保护制度 (520)第四节中国的域外送达制度 (520)一、中国关于域外送达的法律规则 (520)二、中国的域外送达途径 (520)复习思考题 (521)拓展阅读书目 (521)第七章域外取证 (522)第一节域外取证的概念和内容 (522)一、域外调查取证的概念 (522)二、域外取证的内容 (522)第二节域外取证的方式 (522)一、直接方式 (522)二、间接途径 (522)第三节域外取证公约 (523)一、1970年海牙《关于从国外调取民事或商事证据的公约》的制定背景 (523)二、公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523)三、嘱托书方式 (523)四、领事和特派员取证制度 (523)第四节中国的域外取证制度 (523)一、我国域外取证的主要依据 (523)二、我国域外调查取证的立法和实践 (523)三、涉港澳台的域外取证 (523)复习思考题 (524)拓展阅读书目 (524)第八章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 (525)第一节概述 (525)一、国家间判决承认与执行的概念、范围及意义 (525)二、国家间判决承认与执行的理论基础 (525)三、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法律依据 (525)第二节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条件 (525)一、原判决国法院对案件具有管辖权 (525)二、判决已生效,具有执行力。
国际民事诉讼与商事仲裁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国际民事诉讼和商事仲裁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了解国际民事诉讼和商事仲裁的基本概念、国际司法制度和仲裁机构、仲裁协议的签订、仲裁程序和执行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到如何正确处理跨境商事争议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处理跨境商事争议的能力和水平。
二、课程教学环节1. 理论讲解本环节主要讲解国际民事诉讼和商事仲裁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国际民事诉讼的概念和制度;•商事仲裁的概念和制度;•跨境商事争议解决的法律基础和框架;•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等;•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等。
通过讲解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了解国际民事诉讼和商事仲裁的相关基本知识和判决标准,并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2. 案例分析本环节主要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实际的跨境商事争议解决过程,让学生学习到如何正确地处理跨境商事争议。
案例包括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合同纠纷等各种类型的争议。
通过分析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跨境商事争议的特点、难点和解决方法等。
3. 模拟仲裁本环节主要通过模拟仲裁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仲裁过程。
模拟仲裁的案件涵盖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合同纠纷等各种类型的争议。
在模拟仲裁中,学生可以扮演仲裁员、当事人和证人等不同角色,模拟仲裁的全部过程,包括仲裁庭组成、开庭审理、证据收集、仲裁裁决等环节。
通过模拟仲裁,学生可以加深对仲裁实践操作的理解和掌握。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熟悉国际民事诉讼和商事仲裁的基本概念、国际司法制度和仲裁机构、仲裁协议的签订、仲裁程序和执行等方面的内容;2.掌握跨境商事争议的解决方法和技巧;3.提高处理跨境商事争议的能力和水平;4.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四、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课堂出勤、小组研讨、案例分析报告、模拟仲裁、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环节,具体评估方式和分值比重如下:1.课堂出勤:10%2.小组研讨:20%3.案例分析报告:20%4.模拟仲裁:20%5.期中考试:15%6.期末考试:15%五、总结国际民事诉讼与商事仲裁课程是一门专业知识结合实践操作的综合性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