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间排舞教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排舞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
2. 通过排舞训练,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3. 学习并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课时:8课时教学内容:1. 排舞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常见排舞的基本动作和组合3. 创意排舞的设计与编排4. 排舞的表演技巧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介绍排舞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排舞的基本动作和组合,让学生了解排舞的基本要素。
3. 实践: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基本的舞蹈动作,进行简单的组合练习。
第二课时:1. 复习: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舞蹈动作和组合。
2. 讲解:讲解排舞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强调动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 实践:学生跟随教师进行节奏感和韵律感的练习,尝试自己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
第三课时:1. 复习:复习前两节课学习的舞蹈动作和组合。
2. 讲解:讲解排舞的团队协作和配合,强调集体荣誉感。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协作练习,尝试编排简单的团队排舞。
第四课时:1. 复习:复习前三节课学习的舞蹈动作和组合。
2. 讲解:讲解创意排舞的设计与编排,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创意排舞的编排,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第五课时:1. 复习:复习前四节课学习的舞蹈动作和组合。
2. 讲解:讲解排舞的表演技巧,包括表情、眼神、动作的流畅性等。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排舞表演,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第六课时:1. 复习:复习前五节课学习的舞蹈动作和组合。
2. 讲解:讲解排舞的舞台布置和音响效果,强调表演的观赏性。
3. 实践:学生进行排舞表演,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第七课时:1. 复习:复习前六节课学习的舞蹈动作和组合。
2. 讲解:总结排舞课的学习成果,回顾学生的学习过程。
3. 实践:学生进行排舞展示,邀请观众观看,接受评价。
第八课时:1. 复习:复习整个排舞课程的学习内容。
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排舞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健身价值。
2. 培养学生对排舞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
3. 使学生掌握排舞的基本动作,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4. 通过排舞训练,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课程内容:一、排舞基础知识介绍1. 排舞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2. 排舞的分类和特点3. 排舞的健身价值二、排舞基本动作学习1. 基本站位和行走步伐2. 手位和脚位练习3. 基本舞步组合三、排舞间奏编排1. 了解排舞间奏的作用和特点2. 选择合适的音乐和舞曲3. 设计排舞间奏的编排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排舞基础知识介绍1. 讲解排舞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排舞的基本情况。
2. 介绍排舞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对排舞有更深入的认识。
3. 讲解排舞的健身价值,提高学生对排舞的兴趣。
第二课时:排舞基本动作学习1. 讲解和示范基本站位和行走步伐,让学生跟随练习。
2. 讲解和示范手位和脚位,让学生跟随练习。
3. 讲解和示范基本舞步组合,让学生跟随练习。
第三课时:排舞间奏编排1. 讲解排舞间奏的作用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排舞间奏的重要性。
2. 选择合适的音乐和舞曲,让学生熟悉音乐节奏和舞曲风格。
3. 设计排舞间奏的编排,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创作。
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通过讲解排舞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排舞的基本情况。
2. 示范法:通过示范排舞基本动作,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动作要领。
3. 练习法:通过学生跟随练习,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
4. 分组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排舞的兴趣。
2. 动作掌握程度:观察学生掌握排舞基本动作的情况,了解学生的舞蹈技能。
3. 排舞间奏设计:评价学生设计的排舞间奏是否合理、富有创意。
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排舞的基本动作和编排技巧,还提高了自己的舞蹈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排舞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和节奏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4.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排舞的基本动作:包括脚步动作、手臂动作、身体姿态等。
2. 排舞的组合:结合基本动作,编排简单的排舞组合。
3. 排舞的队形变化:学习队形变化的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队形变换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播放排舞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
(2)简要介绍排舞的起源、发展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 基本动作教学(1)教师示范排舞的基本动作,包括脚步动作、手臂动作、身体姿态等。
(2)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3. 组合编排(1)教师根据基本动作,编排简单的排舞组合。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学生展示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4. 队形变化教学(1)教师讲解队形变化的基本规律,包括行进、变换、列队等。
(2)学生跟随教师学习队形变化,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5. 综合练习(1)教师将基本动作、组合和队形变化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练习。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学生展示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排舞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掌握排舞基本动作、组合和队形变化的情况。
3. 学生在综合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动作的准确性和队形变化的流畅性。
五、教学特色1. 采用视频、图片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3. 鼓励学生参与编排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排舞动作和节奏,提高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
4. 激发学生对排舞运动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1. 排舞基本动作及节奏2. 团队合作与配合3. 创编简单排舞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1. 组织学生进行热身运动,提高身体活力。
2. 介绍排舞运动的特点和益处,激发学生兴趣。
二、基本动作教学1. 教授排舞的基本步伐,如滑步、点步、侧步等。
2. 讲解动作要领,让学生跟随教师动作示范进行练习。
三、节奏训练1. 播放不同节奏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节奏,培养节奏感。
2. 让学生尝试跟随音乐节奏进行基本动作练习。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动作要领。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组织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复习基本动作和节奏。
2. 教师抽查学生的动作掌握情况。
二、团队合作与配合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团队合作练习。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动作配合,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创编简单排舞1. 教师讲解排舞创编的基本方法,如动作组合、节奏变化等。
2.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排舞创编。
四、课堂展示1. 各小组展示所创编的排舞,教师进行点评。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自信心。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排舞创编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排舞水平。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评价学生的动作掌握程度,了解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资源:1. 排舞音乐2. 排舞视频3. 排舞教材4. 排舞场地注意事项: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3. 确保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安全。
课时安排:8课时教学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排舞的基本概念、起源与发展,培养对排舞的兴趣。
2. 通过排舞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1. 排舞基本动作的掌握。
2. 团队协作与配合。
教学难点:1. 高难度动作的掌握。
2. 团队协作中的沟通与协调。
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宽敞的排舞教室或室外空地。
2. 教学器材:音响设备、音乐播放器、舞蹈服装、舞蹈道具等。
3. 教学内容:排舞基本动作、组合动作、舞蹈编排。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1. 介绍排舞的基本概念、起源与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观看排舞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排舞的特点。
二、基本动作学习1. 教师示范排舞基本动作,如步伐、手臂动作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教师个别指导。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布置课后练习任务。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基本动作1. 学生集体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基本动作。
2. 教师个别指导。
二、组合动作学习1. 教师示范组合动作,如旋转、跳跃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教师个别指导。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布置课后练习任务。
第三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组合动作1. 学生集体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组合动作。
2. 教师个别指导。
二、舞蹈编排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舞蹈编排,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2. 学生分组进行舞蹈编排,教师指导。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布置课后练习任务。
第四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舞蹈编排1. 学生集体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舞蹈编排。
2. 教师个别指导。
二、排舞比赛1. 学生分组进行排舞比赛,教师担任评委。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排舞作品,互相学习、交流。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布置课后练习任务。
课时安排:共8课时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排舞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 使学生掌握排舞的基本步伐、动作和队形编排。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 塑造学生的艺术气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对象:大学体育选修课学生教学内容:1. 排舞基本步伐2. 排舞基本动作3. 排舞队形编排4. 排舞表演技巧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开始部分1. 集合整队,检查人数。
2. 师生问好,宣布本学期课堂要求(如:纪律、考评、请假事宜等)。
3. 组织学生列队,要求精神饱满,有朝气。
二、准备部分1. 教师组织并指挥学生分散站位。
2. 领做热身运动,使学生充分发热,动作舒展有力。
三、基本部分1. 教师放音乐,带领学生复习排舞的基本步伐。
2. 语言提醒和指导学生,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赞扬学生。
3. 语言引导,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基本步伐复习。
四、结束部分1. 教师与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放松练习。
2. 点评本课情况,提出优、缺点,布置课后练习内容。
3. 安排学生关好门窗,宣布下课。
第二课时一、开始部分1. 集合整队,检查人数。
2. 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及目标。
3. 下口令,组织队列练习。
二、准备部分1. 教师组织并指挥学生分散站位。
2. 领做热身运动。
三、基本部分1.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分别站到教师提前标志好的位置上。
2. 放音乐,带领学生练习立和行的正确姿势。
3. 语言提醒和指导学生,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赞扬学生。
4. 语言引导,让学生体会自己身体姿势的变化。
四、结束部分1. 教师与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放松练习。
2. 点评本课情况,提出优、缺点,布置课后练习内容。
3. 安排学生关好门窗,宣布下课。
第三课时一、开始部分1. 集合整队,检查人数。
2. 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及目标。
3. 下口令,组织队列练习。
二、准备部分1. 教师组织并指挥学生分散站位。
2. 领做热身运动。
课程名称:大学体育课排舞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排舞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
2. 掌握排舞的基本动作和组合。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审美情趣。
4.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身意识。
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内容:1. 排舞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2. 排舞的基本动作和组合。
3. 排舞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
4. 排舞的团队协作和表演技巧。
教学重点:1. 排舞的基本动作和组合。
2. 排舞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
教学难点:1. 排舞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2. 排舞的团队协作和表演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宽敞的排练室或体育馆。
2. 教学器材:音响设备、镜子、舞蹈把杆。
3. 教学资料:排舞教学视频、音乐CD。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排舞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动作学习(30分钟)- 教师示范并讲解排舞的基本动作,如步伐、手势、转体等。
-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动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组合动作学习(30分钟)- 教师示范并讲解排舞的基本组合动作,如舞蹈段落、过渡动作等。
-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组合动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音乐感知训练(15分钟)- 教师播放排舞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
- 学生跟随音乐进行舞蹈动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练习任务。
第二课时1. 复习(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排舞基本动作和组合。
2. 团队协作训练(30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团队协作排舞练习。
-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团队协作中的问题。
3. 表演技巧训练(20分钟)- 教师示范并讲解排舞的表演技巧,如表情、眼神、姿态等。
-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表演技巧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练习任务。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排舞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的了解程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排舞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健身价值。
- 掌握排舞的基本动作和舞蹈风格。
2. 技能目标:- 学会排舞的基本步伐和组合动作。
- 能够独立完成排舞的基本套路。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排舞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排舞基本知识介绍2. 排舞基本步伐学习3. 排舞组合动作学习4. 排舞套路练习5. 创意排舞编排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排舞基本知识介绍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排舞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介绍排舞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健身价值。
3. 课堂练习:跟随教师学习简单的排舞步伐。
第二课时:排舞基本步伐学习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讲解排舞基本步伐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3. 课堂练习:分组练习排舞基本步伐,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展示: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
第三课时:排舞组合动作学习1. 导入新课: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讲解排舞组合动作的技巧和要领。
3. 课堂练习:分组练习排舞组合动作,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展示: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
第四课时:排舞套路练习1. 导入新课:回顾前三节课的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讲解排舞套路的整体结构和表演要点。
3. 课堂练习:跟随教师练习排舞套路。
4. 课堂展示: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
第五课时:创意排舞编排1. 导入新课:回顾前四节课的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讲解创意排舞的编排方法和技巧。
3. 课堂练习:分组进行创意排舞编排,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展示:各小组展示创意排舞作品,教师点评。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动作完成度:评估学生对排舞动作的掌握程度。
3. 团队协作:观察学生在团队练习中的配合和协作能力。
幼儿园排舞串烧教案大班教案标题:幼儿园大班排舞串烧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音乐和舞蹈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和动作协调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 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音乐欣赏:选择适合幼儿的欢快、节奏明快的音乐。
2. 基本舞蹈动作:教授幼儿简单的舞蹈动作,如手臂挥动、脚步移动等。
3. 排舞串烧编排:将多个简单的舞蹈动作串联起来,形成一段完整的排舞。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导幼儿坐成圆圈,播放欢快的音乐,让幼儿跟着音乐摆动身体,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主体(25分钟):2. 音乐欣赏:播放选定的音乐,让幼儿仔细聆听,并引导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3. 基本舞蹈动作教学:逐步教授幼儿简单的舞蹈动作,例如手臂挥动、脚步移动等。
教师可以先示范,然后让幼儿模仿跟随。
4. 排舞串烧编排:将教授的舞蹈动作进行编排,形成一段完整的排舞。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编排内容和难度。
巩固(10分钟):5. 集体排练:让幼儿按照编排好的舞蹈动作进行集体排练,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6. 小组排练: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排练,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展示(10分钟):7. 最后,组织幼儿进行排舞串烧的展示。
可以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观看,增加幼儿的表演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资源:1. 音乐设备:播放选定的音乐。
2. 音乐选定:选择适合幼儿的欢快、节奏明快的音乐。
3. 舞蹈动作示范: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示范视频或自己示范给幼儿观看。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评估幼儿在集体排练和展示中的表现,包括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和表达力等。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进行自由创编,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意动作。
2. 组织幼儿参与其他舞蹈活动,如舞蹈比赛、校园文艺汇演等,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舞蹈兴趣和才艺。
通过以上教案,幼儿园大班的幼儿将能够在音乐和舞蹈的氛围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排舞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
2. 通过学习排舞的基本动作和舞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排舞的兴趣,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4. 在参与排舞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内容:1. 排舞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2. 排舞的基本动作和舞步。
3. 简单排舞组合的编排与练习。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地点:体育馆或空旷的场地教学工具:音乐播放设备、音响、镜子、舞蹈把杆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热身活动(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包括头部运动、肩部运动、腰部运动等。
2. 通过热身活动,提高学生的肌肉温度,预防运动损伤。
二、理论教学(10分钟)1. 教师讲解排舞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排舞的魅力。
2. 介绍排舞的基本动作和舞步,让学生对排舞有初步的认识。
三、实践操作(30分钟)1. 教师示范排舞的基本动作和舞步,学生跟随教师学习。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四、排舞组合学习(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简单的排舞组合,包括步伐、手势、转身等。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排舞组合。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排舞动作和组合。
2. 学生进行集体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二、排舞组合提升(3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更复杂的排舞组合,提高学生的动作难度和表现力。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排舞表演(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排舞表演,展示所学成果。
2. 教师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四、总结与放松(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排舞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2. 学生进行放松活动,包括拉伸运动、呼吸练习等。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排舞的基本概念和起源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排舞基本动作和舞步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排舞组合学习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力。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排舞的基本步法,提高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2. 培养学生对排舞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舞蹈热情。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1. 排舞基本步法的正确练习方法。
2. 基本步法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
教学难点:1. 基本步法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的提高。
2. 基本步法的熟练掌握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宽敞的舞蹈教室。
2. 教学器材:音响设备、舞蹈镜子、音乐CD。
3. 教学内容:基本步法(如:走步、滑步、点步、踏步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堂常规1. 教师与学生问好,宣布课堂要求。
2. 学生集合整队,检查人数。
3. 教师讲解课堂纪律,强调安全事项。
二、准备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包括关节活动、肌肉拉伸等。
2. 教师示范热身动作,学生跟随练习。
三、基本步法教学1. 教师讲解基本步法的动作要领,如走步的脚位、滑步的力度等。
2. 教师示范基本步法,学生跟随模仿。
3.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基本步法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课堂常规1. 教师与学生问好,宣布课堂要求。
2. 学生集合整队,检查人数。
3. 教师讲解课堂纪律,强调安全事项。
二、复习与巩固1. 教师组织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基本步法。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组合练习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组合练习,将基本步法串联起来。
2. 学生跟随音乐节奏,练习组合动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组合练习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五、放松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放松活动,包括呼吸练习、肌肉放松等。
2. 教师示范放松动作,学生跟随练习。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排舞基本步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学生对排舞的兴趣和热情。
课后作业:1. 学生课后练习基本步法,熟练掌握。
一、课程名称:舞蹈排练二、授课对象:大学舞蹈专业学生三、授课时间:每周一次,每次2课时四、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舞蹈排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舞蹈编排技巧和排练方法,提高舞蹈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舞蹈的热爱,提高舞蹈技能,形成良好的舞蹈感觉和表现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舞蹈排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团队精神,提高心理素质。
五、教学内容:1. 舞蹈编排技巧2. 舞蹈排练方法3. 团队协作与沟通4. 舞蹈表现力训练六、教学重点:1. 舞蹈编排技巧2. 舞蹈排练方法七、教学难点:1. 舞蹈编排的创新性2. 舞蹈排练中的团队协作八、教学准备:1. 舞蹈音乐2. 舞蹈道具3. 舞蹈服装4. 舞蹈排练场地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播放一段优秀的舞蹈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舞蹈编排的基本技巧,包括舞蹈主题、舞蹈结构、舞蹈动作设计等。
3. 示范:教师示范舞蹈编排过程,让学生了解编排步骤。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舞蹈编排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舞蹈编排技巧。
2. 讲解:介绍舞蹈排练方法,包括排练前的准备、排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排练后的总结等。
3. 示范:教师示范舞蹈排练过程,让学生了解排练步骤。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舞蹈排练,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各小组展示排练成果,教师点评。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十、课后作业:1. 观看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分析其编排技巧和排练方法。
2. 自编一个舞蹈作品,并进行排练。
十一、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舞蹈编排技巧和排练方法的讲解、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舞蹈编排和排练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十二、教学评价:1. 学生对舞蹈编排技巧和排练方法的掌握程度。
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节奏感和舞蹈表现力。
3. 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4.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1. 舞蹈基本动作与组合2. 舞蹈排练技巧3. 舞蹈表演与展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舞蹈视频,引导学生欣赏舞蹈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舞蹈吗?为什么?二、基本动作教学1. 教师讲解舞蹈基本动作要领,如:手臂、腿部、腰部的动作。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基本动作的练习,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和协调性。
三、组合动作教学1. 教师示范组合动作,包括舞蹈中的步伐、转身、跳跃等。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组合动作的练习,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四、舞蹈排练技巧1. 教师讲解舞蹈排练中的注意事项,如:站位、队形、动作的配合等。
2. 学生分组进行排练,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
2. 学生进行集体舞蹈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二、舞蹈表演与展示1. 教师讲解舞蹈表演的技巧,如:表情、眼神、舞台表现等。
2. 学生分组进行舞蹈表演,教师评选出最佳表演奖。
三、总结与反馈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舞蹈过程中的动作规范性、协调性和节奏感。
2. 评价学生在舞蹈表演中的表现力、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 收集学生对舞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2.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排舞动作和节奏,提高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身体素质。
教学重点:1. 排舞基本动作的掌握。
2. 队列变化和队形变换。
教学难点:1. 排舞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2. 团队协作和队形变换的配合。
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5分钟)1. 播放轻松的音乐,引导学生进行慢跑,活动全身关节。
2. 进行简单的拉伸运动,提高肌肉的柔韧性。
二、排舞教学(2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排舞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授排舞的基本动作,如:踏步、点步、滑步等。
3.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排舞动作,教师个别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4. 进行简单的队形变换练习,让学生熟悉队形变化。
三、排舞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队长,负责协调组内成员。
2. 教师播放排舞音乐,学生跟随音乐进行排舞练习。
3. 鼓励学生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四、团队协作训练(10分钟)1. 教师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团队意识。
2. 进行团队协作游戏,如:接力跑、拔河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总结与放松(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内容,表扬学生的表现。
2. 播放轻松的音乐,引导学生进行放松运动,缓解肌肉紧张。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排舞过程中的动作是否规范,动作连贯性如何。
2. 观察学生在团队协作训练中的表现,是否具有团队精神。
3. 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排舞课程的评价和建议。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排舞。
课程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排舞动作,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3.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 培养学生对排舞的兴趣,激发其艺术创造力。
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时间:每周2课时,共计8周教学内容:1. 排舞基本动作与步伐2. 不同风格排舞的编排与练习3. 排舞的团队协作与表演技巧4. 排舞与音乐、舞蹈文化的关系教学步骤:第一周:课程导入与基本概念讲解1. 向学生介绍排舞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讲解排舞在大学体育课程中的重要性。
第二周:排舞基本动作与步伐教学1. 教授学生基本的站立姿势、脚步移动、转身等动作。
2. 通过示范和分组练习,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
第三周:不同风格排舞的编排与练习1. 介绍华尔兹、现代舞、拉丁舞等不同风格排舞的特点。
2.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尝试编排简单的排舞。
第四周:排舞的团队协作与表演技巧1. 讲解排舞中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表演技巧。
2.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五周:排舞与音乐、舞蹈文化的关系1. 分析排舞与音乐、舞蹈文化的内在联系。
2. 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排舞的风格特点。
第六周:排舞实践与巩固1. 组织学生进行排舞实践,巩固所学动作。
2.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排舞作品的编排。
第七周:排舞表演与评价1. 学生进行排舞表演,展示所学成果。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第八周:课程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自己在排舞课程中的收获与成长。
2. 教师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回顾教学成果。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排舞的基本概念、动作要领等理论知识。
2. 示范法:通过示范动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排舞的动作要领。
3. 分组练习法: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学习、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4. 表演法:让学生进行排舞表演,锻炼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排舞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学生对排舞动作的掌握程度。
大课间排舞教学(集体教学)第1课1.课的教材:1.1 大课间的排舞教学2.课的任务:2.1 掌握准备姿势排舞两个八拍动作2.2 培养学生自觉锻炼习惯3.准备部分1-6班或7_12班集体集合安排任务.4.基本部分4.1 学习准备姿势排舞第一个八拍动作动作:动作说明:准备姿势 4×8踝关节的点地,一个八拍的一次并步,一个八拍的两次并步,两个八拍的后交叉步,四拍的膝关节的弹动.排舞的第一个八拍:1_2拍上右脚转身180度,3-4拍同1-2,5-8拍向右前方上右脚一个小垫步,在向左前方上左脚一个小垫步.第二个八拍1-3拍一个右交叉步,左脚侧退一步右脚向右侧退一步,4-6拍一个右交叉步右脚向右侧一步然后转身180度,7-8左脚侧一步,左脚一个左交叉步。
教法:1.边讲解边示范;2.采用镜面及背面示范;3.采用分解、完整、重复,先两腿插腰做腿部动作,后完整练习;4.学生自行练习:区别对待,互相纠错。
5.先按口令练习,再配音乐。
要求:1.动作有弹性;2.富有节奏感;3.动作与音乐吻合5.结束部分集合讲评组织:课前集合队伍课后小结:1.课的教材:1.1 复习上节课所学动上节课所学动作1.2 学习第三、四个八拍的动作2.课的任务:2.1 熟悉上节课所学动作,基本掌握上节课所学动作3.准备部分同上4.基本部分:1、复习上节课所学动上节课所学动作2、学习第三、四个八拍的动作(一)1×8 1-2 右脚向右侧一步同时右脚移到右脚上,3-6 左、右分别一次小并步跳 7-8 退左脚然后右脚左脚原地小跳两次右脚向前一步(二)2×8 1-2左脚向前一步同时右脚离地,右脚踩地同时左脚离地,3-4左脚向左侧45°一个小便步,5-6上右脚转身180度,7-8上右脚一个小便步。
教法:1.边讲解边示范;2.采用镜面及背面示范;3.采用分解、完整、重复,先两腿插腰做腿部动作,后完整练习;4.学生自行练习:区别对待,互相纠错。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间操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2. 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1. 课间操舞蹈的基本动作2. 舞蹈动作的节奏与配合3. 集体舞蹈的排练与展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课间操舞蹈的意义和作用。
2.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二、基本动作教学1. 教师示范舞蹈动作,包括头部、手臂、脚步等基本动作。
2. 学生跟随教师动作,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重点讲解并纠正学生的动作不规范之处。
三、节奏训练1. 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动作。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节奏的掌握和动作的配合。
3.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音乐节奏,提高自己的音乐感知能力。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动作要领和节奏感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舞蹈动作和节奏。
2.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二、集体舞蹈排练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设计一段舞蹈动作。
2. 学生分组排练,教师指导动作的连贯性和整齐度。
3.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具有特色的舞蹈动作。
三、展示与评价1.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舞蹈作品,其他学生观看并进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舞蹈表现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3. 学生总结自己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强调团队合作和创意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间操舞蹈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学生舞蹈动作的规范性和节奏感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集体舞蹈排练中的团队协作和创意表现。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舞蹈兴趣。
3. 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大课间排舞教学(集体教学)
第1课
1.课的教材:
2.课的任务:
2.2 培养学生自觉锻炼习惯
3.准备部分
1-6班或7_12班集体集合安排任务.
4.基本部分
4.1 学习准备姿势排舞第一个八拍动作动作:
动作说明:
准备姿势 4×8踝关节的点地,一个八拍的一次并步,一个八拍的两次并步,两个八拍的后交叉步,四拍的膝关节的弹动.
排舞的第一个八拍:1_2拍上右脚转身180度,3-4拍同1-2,5-8拍向右前方上右脚一个小垫步,在向左前方上左脚一个小垫步.第二个八拍1-3拍一个右交叉步,左脚侧退一步右脚向右侧退一步,4-6拍一个右交叉步右脚向右侧一步然后转身180度,7-8左脚侧一步,左脚一个左交叉步。
教法:1.边讲解边示范;2.采用镜面及背面示范;3.采用分解、完整、重复,先两腿插腰做腿部动作,后完整练习;4.学生自行练习:区别对待,互相纠错。
5.先按口令练习,再配音乐。
要求:1.动作有弹性;2.富有节奏感;3.动作与音乐吻合
5.结束部分
集合讲评
组织:课前集合队伍
课后小结:
第2课
1.课的教材:
1.1 复习上节课所学动上节课所学动作
1.2 学习第三、四个八拍的动作
2.课的任务:
2.1 熟悉上节课所学动作,基本掌握上节课所学动作
3.准备部分同上
4.基本部分:
1、复习上节课所学动上节课所学动作
2、学习第三、四个八拍的动作
(一)1×8 1-2 右脚向右侧一步同时右脚移到右脚上,3-6 左、右分别一次小并步跳 7-8 退左脚然后右脚左脚原地小跳两次右脚向前一步(二)2×8 1-2左脚向前一步同时右脚离地,右脚踩地同时左脚离地,3-4左脚向左侧45°一个小便步,5-6上右脚转身180度,7-8上右脚一个小便步。
教法:1.边讲解边示范;2.采用镜面及背面示范;3.采用分解、完整、重复,先两腿插腰做腿部动作,后完整练习;4.学生自行练习:区别对待,互相纠错。
5.先按口令练习,再配音乐。
要求:1.动作有弹性;2.富有节奏感;3.动作与音乐吻合
5.结束部分
集合讲评
组织:课前集合队伍
课后小结:
第3课
2 2.课的任务:
2.1 熟练掌握1、2、3、4个八拍动作;
2.2 掌握新学组合动作
2.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3.准备部分同前
基本部分:
复习掌握1、2、3、4个八拍动作;
学习第五、六个八拍的动作
动作说明
(一)5×8 1-2 右脚向右侧一步同时重心移到左脚上,右脚大拇指内侧点地,3-4右脚向右45度一次弹踢腿 5-6一个左交叉步同时右脚跟上离地右脚着地后左脚离地 7-8左脚向左侧一步重心移到左脚上(二)6×8 1-4一个右交叉步跟一个小便步,一个左交叉步跟一个小便步,5-8上右脚后向右转身180度后上右脚跟一次小便步。
组织:全体学生成体操队形散开
教法:1先讲解示范难度动作
2 .口令提示学生练习难度动作,个别动作纠正。
3 .口令提示,学生完整练习前面所学动作
4. 配音乐练习组合 5、采用镜面示范
6、边示范边讲解
7、口令提示动作
8、配乐进行
要求:(1)提高动作质量;加上手上动作的摆动。
(2)动作顺畅与音乐配合协调。
5.结束部分
课后小结:
第4课
2 2.课的任务:
2.1 熟练掌握1、2、3、4、5、6个八拍动作;
2.2 掌握新学组合动作
2.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3.准备部分同前
基本部分:
4、1复习掌握1、2、3、4、
5、6个八拍动作;
4、2学习第七、八个八拍的动作
动作说明
(一)7×8 1-2 左脚脚跟着地前脚掌内扣,右脚膝关节弯曲,然后左脚前脚掌向外同时右叫脚跟离地,3-4左脚收回原地两次小跳后左脚向前一步;5-8同1-4方向相反。
(二)8×8 1-4上左脚向左转身180度在上左脚跟一个小便步,5-8上右脚转身180度加一个小的弹踢腿。
组织:全体学生成体操队形散开
教法:1先讲解示范难度动作
2 .口令提示学生练习难度动作,个别动作纠正。
3 .口令提示,学生完整练习前面所学动作
4. 配音乐练习组合 5、采用镜面示范
6、边示范边讲解
7、口令提示动作
8、配乐进行
要求:(1)提高动作质量;加上手上动作的摆动。
(2)动作顺畅与音乐配合协调。
5.结束部分
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