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为突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这个重点,此处使用以国王为维度的大事列表,可直观清晰的提炼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渊源——限制王权的传统、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这个列表也用来辅助讲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比较有效率地让学生深入清晰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以及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设计二:1689《权利法案》、1701年《王位继承法》内容节选【设计意图】让学生论从史出,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以及英国从专制向民主、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也得到涵养。
设计三:光荣革命的历史遗产——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
【设计意图】客观评价“光荣革命”,理性认识英国革命道路的选择是根据国情和历史传统。
(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设计:引用杰斐逊、帕特里克·亨利的名言,摘选托马斯·潘恩《常识》、《独立宣言》内容,并设置思考题——如何理解“美国独立战争打上了启蒙运动的深深印记”?(三)法国大革命设计一:根据材料概括法国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其中引用路易十六:“是伏尔泰、卢梭灭亡了法国!”,感受作为启蒙运动中心的法国,思想解放的先导作用。
设计二:用时间轴展示1789年~1815年间的重大事件,其间重点突破的是对《人权宣言》、《法国民法典》的认识以及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的理解。
设计三:填写总结表格【设计意图】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启蒙运动的思想先导作用十分明显,特别是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中更是体现的全面而深刻,要突破“思想解放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关系”这个重点,美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拓展阅读资料: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学情分析:在经过高一一学期之余的锻炼后,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时空观以及对史料分析的学科基本素养和能力,且其抽象性和批判性思维已经日益占据主导地位。
但学生仍然缺乏对世界历史的宏观认识,难以较好把握历史的前因后果。
因此,在本设计中,特别重视历史逻辑的梳理,注重历史前后联系,将本课与前一课《欧洲思想解放运动》联系在一起,形成大单元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在整体上感知历史、理解历史和解释历史。
时空定位:历史概念:资产阶级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
实质就是以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取代封建剥削制度。
通过革命道路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国家在历史上只占少数,多数国家是经由自上而下的改革实现过渡的。
但在17、18世纪还没有国家是经由改革完成过渡的。
历史概念:资本主义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
经济上,以私营经济为主,没有政府干预或者政府干预较少;政治上,资产阶级政党掌权,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如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欧洲的哪些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反映了哪一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影响力的扩大与欧洲思想解放运动是密不可分的。
所谓“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正是在思想解放的影响之下,资产阶级逐渐站上世界舞台中心,深深影响历史发展。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资产阶级是如何站上历史舞台,又是如何站稳脚跟的,即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问题探究一:“破”与“立”——从资产阶级革命到资本义制度的确立思考1:资产阶级革命前英、美、法的历史境况是怎样的?英国:有限制王权的历史传统美国:有地方自治传统;清教的民主精神。
法国:封建专制传统浓厚;启蒙思想得到传播。
思考2:17C-18C,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有何共性?(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1、背景:(史料实证)材料一 13世纪初,贵族集团发起了反对英王约翰的武装起义,并迫使国王于1215年签署《大宪章》。
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运用时间轴、历史地图等将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和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置于时空框架下进行描述、分析和比较。
2.通过解读史料,分析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背景和影响;理解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3.能够解释并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共和制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特点;全面、辩证地评价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4.认识人类社会向民主政治演进的曲折,从专制到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既要借鉴世界文明进程的优秀成果,又要根据本国历史和国情选择适合的制度与发展道路。
➵➵重点难点1.重点: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史实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特点。
2.难点: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评价;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初步实现。
➵➵教法学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制作课件,编写学案;学生预习教材,完成学案。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教师活动:介绍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1.资产阶级革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使命就是打倒封建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
资产阶级革命的客观任务就是以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取代封建剥削制度。
2.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
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逐渐确立。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资产阶级也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
【讲授新课】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教师活动:出示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新航路开辟后,16-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资产阶级、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希望通过议会谋取更高的政治地位。
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素养:理解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背景和具体原因,运用唯物史观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和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2.时空观念素养:掌握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的具体时间脉络,认识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史料实证素养:通过文献资料记载,掌握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了解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展的史实。
掌握“光荣革命”、《权利法案》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等基本史实,理解英国君上立宪制的特点。
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4.历史解释素养:运用文献资料,明确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19世纪中期世界发展的主要潮流。
5.家国情怀素养:通过对欧美日本等过不同政体的选择,理解我国根据我国国情选择社会主义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现实依据;理解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曲折性和复杂性,以及对我国民主制度建设的经验教训。
教学重难点重点: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英、美资本主义政体的特点。
难点: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课前准备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课前导读部分导入本课内容。
在1644年7月发生的马斯顿荒原战役中,代表英国议会的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击溃了王党军队,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基础。
这幅图反映了这场著名的战役。
【新课讲授】一、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材料一: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随着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和原始的资本积累,英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