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
- 格式:pdf
- 大小:239.27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对中学物理实验的改进【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实验教学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作者从物理实验教师的角度去分析,就如何做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实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做了以下的尝试。
【关键词】实验;教学效果;改进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但现成的实验装置在演示实验现象方面、操作简易方面等,都存在一定的不尽人意的地方。
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主动与任课老师一起探讨这些问题,改进物理实验装置。
尽量让实验现象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困惑。
以下就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实验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改进演示实验,提高教学效果物理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
物理演示实验在课堂上能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现用教材里,有些演示实验原理上是可行的,但效果却不尽人意。
如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五节“密度与社会生活”中的“纸风车”演示实验。
实验时发现有三个不合理的地方:其一,纸风车有时被火烤焦而燃烧;其二,因阻力较大而风车转动不起来;其三,冷暖气流发生对流产生的风力不够,推动不了风车。
针对演示实验中不合理的地方,作了如下的改进:一是在酒精灯上方加一个直型圆管,形成烟囱效应,可加大圆管上方的空气风力,位置适当可防演示纸张的烤燃;二是改为用一张薄纸“漂浮”在空中体现空气上升带来的风力;三是在三脚架旁边贴上薄长型纸条,纸条被吸入,说明热空气上升后,灯附近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风,在直型圆管内形成向上的气流。
此实验现象十分明显,易操作,可视程度高,不单能很好地解释“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的原理、还可以解释“烟囱效应”带来的高层火灾的危害性,拓展学生视野。
又例如高中物理选修3~2中的“远距离输电”,原教材是没有现成的演示实验器材的。
为了说明输电导线上的电能损失和输电导线上的电压降落,制作了模拟《远距离高压输电演示板》实验。
教材“旋转的液体”演示实验的改进“旋转的液体”是一种经典的物理实验,它展示了液体如何与容器一起旋转,而液面则在靠近容器中心时上升,在边缘时下降的现象。
这种实验可以很好地说明离心力和向心力的概念,是中学物理教材中常用的教学内容之一。
然而,这种实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如容易混杂空气、无法准确测量液面的高度等。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对这种实验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实验的科学性。
一、问题和限制1. 实验液面在移动时容易混杂空气,影响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2. 实验中的容器通常是瓶子或圆锥状,不够直观,难以观察和描述实验原理;3. 实验只能在平面上进行,不能演示三维空间内的液面变化,限制了对液体旋转运动的理解和掌握;4. 实验中不能准确测量液面高度,限制了对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定量分析和探究。
二、改进方案1. 采用有晶体管读数管的有数字显示液位计或气压式液位计,可以实时显示液面高度,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控性,同时也方便进行后续数据处理。
2. 采用有透明封口的圆环形容器,利用容器的透明性和形状,可以直观地展示液面如何上升和下降,并且可以全方位展示液面的变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液体旋转的运动规律。
3. 在改进后的实验中可以增加旋转速度调节器和液体进出口,通过控制旋转速度和液体进出的方式,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实验参数,减少误差,并且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观察液面的变化,探究不同变量对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影响。
4. 通过将容器固定在支架上,同时悬挂一个小球在容器内部,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和理解离心力和向心力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实时测量小球运动的轨迹和速度,对实验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和验证。
三、实验效果和教学意义采用上述改进方案后,旋转的液体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液体旋转的运动规律,深入掌握离心力和向心力的概念和作用。
这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探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几个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来源: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作者:张惠文章来源:实验教学与仪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物理实验教学能使学生形成直接的物理感性认识。
但是有些实验对于条件欠缺的学校来说是难以实现的,为此,我对下面几个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一、楞次定律的实验用剪刀将铝质易拉罐剪成两个宽约1~2cm的铝圈,取一根长约15cm的饮料吸管,将两铝圈分别用胶带纸粘在吸管的两端,并将其中一铝圈剪断,将吸管搁在一个废灯泡上(图1),便能用强磁铁做楞次定律的演示实验了。
图1二、分子力的实验用剪刀将质量较轻的塑料板剪成半径约8cm的圆板,用烧烫的细铁钉在板的中央灼穿一小孔,将橡皮筋的一端穿过小孔,并在穿过去的橡皮筋的另一端系一根轻小细棒,使之不会脱落。
手提橡皮筋的另一端,观察此时橡皮筋的长度,再将图板放入事先准备好的一盆水中(图2),用手向上提橡皮筋,直到橡皮筋的长度伸长至原来的2~3倍时,圆板就能被提出水面。
图2三、冲量实验找几根塑料吸管,取一根牙签(若两端均为尖端,则切去一个尖端),将牙签放入管中,用嘴对准管口吹气,牙签将从吸管的另一端飞出。
该实验令人感兴趣的是吸管越长则牙签飞得越远。
原因是吹气所用的力为一定时,管越长,则牙签的受力作用时间越长。
由Ft=△p可知,牙签的动量变化越大,牙签飞出时的速度也越大,飞得也越远。
事实上,这与长枪比短枪射程远的原因是相同的。
该实验可在上动量定量这一课时演示。
若吸管不够长,可将2~3根吸管接成较长的管子,接的方法是剪一段约2cm长的吸管,将其剖开包在接头处,再用胶带纸缠几圈便可。
四、库仑定律实验如图3所示,M为带绝缘柄的金属球,丝线上的小球用很轻的泡沫小球做内芯,外面包上导电的铝箔。
利用感应起电机使M和铝箔小球同时带上正(负)电。
由于起电机的起电效果远远强于摩擦起电,因此铝箔小球产生了明显的偏离。
加快起电机的摇动速度,M和铝箔小球的带电量增加,丝线的偏角θ也增大,说明它们之间的库仑力变大;减慢摇动速度,则带电量减少,偏角θ变小,库仑力也变小。
初中物理教材中5个光学演示实验的改进*常玉桂 徐晓梅(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收稿日期:2016-07-05)摘要: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光学演示实验能够增强学生对光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教材提供的光学演示实验设计有局限,受到教学环境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演示时常不能达到设计所期望的效果.本文选取初中物理教材中的5个光学演示实验,就实验器材及演示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进.期望这些改进能够改善演示实验的演示效果,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学好光学.关键词:初中物理 光学演示实验 改进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科学.演示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形式和重要内容,是学生获得直观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1].物理演示实验能够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有关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图像,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也有益于突破教学重难点.物理新课程标准把科学实验探究引进教学,突出了实验探究活动在物理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研究科学所需的探究能力[2].实验可以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的技能,进而全面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在中学物理教材中,特别是光学部分,物理演示实验占了很大的比重.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教材提供的光学演示实验设计有局限,受到教学环境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演示时常不能达到设计所期望的效果.所以笔者通过自制演示实验教具对初中物理教材中光现象几个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期望改进后的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容易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物理教学效果.1 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光学演示实验的改进原则对光学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以教材为主的原则.尽管说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偏向于开放性和创新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仅以教材作为教学的依据;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材也不再是课程的唯一资源,但它毕竟是对许多一线教师长期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改进的整合,它不仅能很好地突出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任务,还是创新价值取向的标准之一.所以,对中学物理中光学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必须基于中学物理教材.(2)简单方便原则.光学演示实验的优点就在于能用简单的光现象归纳总结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所以就要求实验操作必须简单.当然,演示实验的结构也不能复杂化.如果片面地追求演示实验的“高”“大”“上”,这样贪大求洋的演示实验也并不一定达到教学所期望的效果.(3)现象清晰的原则.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光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功能就在于它能用明晰易见的物理现象直观地说明问题.而且,演示实验教学功能的实现方式也就是学生的观察,如果演示实验现象不 *国家级专业(物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作者简介:常玉桂(1993- ),女,物理教育专业毕业生,从事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通讯作者:徐晓梅(1963- ),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大学物理教学和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清晰,学生就不能很好地观察,也就不能获得正确结论,教学效果难以得到相应地提高.(4)提高光学演示实验的生动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之所以做演示实验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所以演示实验的设计和选择必须要做到生动和有趣.(5)增强光学演示实验的科学性原则.物理本身就是一门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科学性.因此,在进行光学演示实验时,实验原理和操作介绍都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物理概念,从而学会对现象分析、推理、归纳的方法.(6)重视光学演示实验的安全性原则.做任何物理实验都必须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去进行,确保人身和实验仪器的安全,对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的实验,不能让学生自己去操作.2 5个光学演示实验的改进尝试2.1 光的直线传播(1)教材中的不足在探究光在气体中沿直线传播时教材[3]直接以配图的方式讲解光在气体中沿直线传播,如图1所示.并且,大部分中学物理教师在讲解该知识点时也没有动手做实验,即使有少数教师做实验也只是简单的用激光笔在教室空间里演示(示意性地照射一下),但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学生不容易观察光的传播路径,演示效果并不明显.图1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2)实验改进方法:让激光在塑料瓶中的烟雾中传播.实验器材:塑料瓶,激光笔,香,打火机.演示步骤:将饮料瓶立起来,瓶口向下;点燃香,使烟雾通过瓶口进入瓶内;待烟雾足够时,用瓶盖封住瓶口;用激光笔从瓶底射下,可以清晰地看到光的直线传播.实验效果图:如图2所示.图2 光在烟雾中沿直线传播(3)评述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课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有些知识点课本上并没有相应的实验,如果教师只是从理论上来讲解,学生往往会觉得晦涩难懂.因此,在物理教学中通过自行开发实验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尤为重要.2.2 光的反射(1)教材中的不足教材中的实验是把纸板竖直地立在水平桌面上的平面镜上,如图3所示[3],这样在做实验的时候纸板容易晃动,不便于准确地标记出光线的传播路径.图3 研究光反射时的规律(2)实验改进方法:将两者的位置交换,这样不仅可以方便标记光线的位置还可以简化实验器材,纸板可以用一张纸直接代替,方便学生自主实验.实验器材:平面镜,激光笔,不同颜色的记号笔,直尺,白纸,量角器.演示步骤: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作出法线;将平面镜垂直放在白纸上标注的平面镜的位置;用激光笔紧贴着桌面上的白纸沿某个角度射到入射点,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会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同时在白纸上标记下入射光和反射光的传播路径;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传播的径迹;取下平面镜,用量角器测量法线两侧的角度.实验效果图:如图4所示.图4 光的反射(改进后)(3)评述在仔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找到那些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之间存在落差的教学内容来进行该实验的改进,不仅可以更好地向学生展示反应物理规律的实验现象,还可以让学生学到灵活地解决物理实验中的小问题的方法.2.3 平面镜成像(1)教材中的不足教材中呈现的平面镜成像实验如图5所示[3].首先,对刚接触物理实验的中学生来说在实验中需要用到火,存在安全隐患;其次在实验过程中蜡烛会因为燃烧而不断地变短,如果在有风的环境中进行,蜡烛还会随风飘动,这样没有点燃的那只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难以完全重合;再者学生测量成像距离时,容易造成测量错误.图5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装置(2)实验改进方法:将实验器材换为棋盘(带方格刻度)、有机塑料片(形状大小可变的三角板)、玻璃板和支架.物体形状是可变化的(可动态显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运用棋盘作底座,可直接判断像与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实验器材:棋盘(带方格刻度)、有机塑料片(形状大小可变的三角板)、玻璃板和支架.演示步骤:在水平桌面上的棋盘中间竖立好半透明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接着将自制的可折叠的三角板放在平面镜的前面,观察它经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再拿另一只全同的三角板在平面镜后面移动,直到它与镜前的物体完全重合,则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棋盘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三角板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移动三角板,重做实验.实验效果图:如图6,图7所示.(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是用半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拍摄的照片效果不明显,所以物体的像的图片未附上.)图6 平面镜成像图7 平面镜成像(改变三角形大小)(3)评述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善于从各个方面对需要改进的实验进行分析与评价,尽量把它的缺点都列举出来.在明确该实验需要克服的缺点之后,再进行有的放矢的创造性思维的构建,最终获得更加合理、有效的实验方案.2.4 光的折射(1)教材中的不足在教材[3]中光的折射演示实验是用激光笔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如图8所示.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如果根据教材中的实验方案做实验时,实验现象不明显,只能看到激光笔光点的位置,如图9所示,却很难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图8 光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现象图9 光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现象(2)实验改进方法:利用激光笔照射水槽,在水槽中未加水和加水情况下,观察反射光、折射光在水槽壁上的光点的位置,据此画出相应的光路图,以间接呈现反射和折射光路.实验器材:支架,激光笔,水槽,水.演示步骤:将激光笔固定在支架上,调整支架位置,使激光笔的光斑照射到放置在桌面上的水槽侧壁(未加水),然后向水槽里加水,可以看到水槽底部的光斑移动到了水槽底部.因为激光在空气和在水中的传播路径不明显,不易观察,所以可以观察光点在水槽里的位置,再通过作图的方式得到光的反射和折射路径,进而研究反射和折射定律.实验效果图:如图10,图11所示.光路图:如图12所示.图10 未加水时光点的位置图11 加水后光点的位置图12 由图11作出的光路图(3)评述教师可以转换演示现象呈现方式,因陋就简用自制的实验器材充实物理教学,更好地克服实验教学中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2.5 光的色散(1)教材中的不足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如图13所示[3],虽然效果好但对天气状况要求高,在实验时如果天气不好,实验难以进行,如果用蜡烛、小灯泡等来代替太阳光,实验效果又不明显.图13 光的色散实验(2)实验改进方法:利用幻灯机和棱镜演示光的色散.虽然现在已经具有现成的演示光的色散的实验器材,但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乡村中学,这一类型的实验器材仍然欠缺,所以用此实验来验证光的色散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实验器材:带有狭缝的纸板(带有宽约5mm,长约5cm的狭缝的不透光的硬纸板),棱镜,幻灯机.演示步骤:启动幻灯机,将带有狭缝的纸板放在投影仪上,只有一束白光从狭缝射入,通过适当的调节,将棱镜的底面朝下,并调整白光的入射角度,使光经折射后投影到屏上,就可以出现光的色散现象.实验效果图:如图14所示.图14 光的色散(3)评述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改进是教学中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从教学内容出发,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实验在满足物理教学需要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 光学演示实验改进的总结实践中认识到,光学演示实验的改进可以从以下4方面入手:(1)根据教学需求,增加新实验,突破教学重难点;(2)列举旧仪器、旧实验的不足,设计、改进实验,总结出最好的演示方法;(3)寻找替代,用自制实验仪器替代老化的实验仪器,增强演示效果;(4)改变实验思维,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实验现象,提高实验的趣味性.从以上研究来看,无论是从光学演示实验本身具有的丰富内涵而言,还是从它对于学生在认识事物、规律中的帮助作用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而言,光学演示实验都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且必须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而且,我们还不能仅仅把物理演示实验当作理论教学服务的工具和手段,而应把它当作是物理教学必有的内容,它与物理学习相伴而行,密不可分.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任何一个物理演示实验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总是存在或多或少的缺点.笔者努力通过寻找教材实验中存在的不足,然后针对不足对实验进行改进创新,力求完善实验功能、激发学生兴趣、活化学生思维和提高教学效果[4].参考文献1 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学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4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3 彭前程.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69,73,77,81,854 吴同华.从寻找“不足”中进行实验创新.物理教师,2013,34(7):50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创新途径和策略应 俊(宁波市镇海中学 浙江宁波 315200)(收稿日期:2016-03-20)摘要: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任课教师都非常重视,其中对实验教学的开发,广大同行对实验的改进和创新做了大量的工作.笔者就实验方式、实验方案、实验方法、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关键词:实验教学资源 开发 改进与创新高中实验资源的开发可以通过对原有实验的再设计和创造性地使用;对新的实验工具的开发和运用;对实验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创新;运用实验改进学习训练对学生实验的内容和方式改进等等途经来实现.通过实验资源的开发,可以提升理念,转变教学行为;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积累素材,实现资源共享.下面通过以下5个方面谈谈实验进行改进创新策略.1 实验方式的改进与创新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法理论,教学过程应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亲自去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培养学生发现的习惯和能力.探索性实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实验也可使学生掌握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从小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思想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有些演示实验所需器材简单,可将某些演示实验或验证性实验有意识改为学生随堂操作的探索性实验;可以改变实验的呈现方式,对原有实验进行变式和拓展;可以自己制作小实验说明物理原理和物理规律;可以引入多媒体模拟实验现象等等都是可以丰富实验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下面就以“静电现象的应用”中的尖端放电教学片段采用的实验方式为例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Improvement of Five Optics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s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MaterialChang Yugui Xu Xiaomei(School of physics&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500)Abstract:The optics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can enhance students′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to optics.But the studies also found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at the design limitation ofthe optics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exists.Due to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 and weather,etc.,the presentationoften cannot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The thesis selects five optics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s in junior middleschool physics teaching material,improves the experimental equipments and presentation methods.It′s been hopedthat these improvements can improve demonstration effect,and help teachers to better complete the teachingmission,and help student to better learn optics.Key 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optics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improvement。
关于“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的演示实验的改进
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分乡中学阮班虎
我们在做人教版2012教育部审定的八年级物理教材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第3节《声的利用》,图2.3-5“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的演示实验时,用调音台把音量调到最大也几乎看不到烛焰随声音的节奏来回晃动的现象。
我们认为是声波不够集中过于分散造成的,于是我们对这个实验装置作了一点改进,如图所示。
于是演示的的效果十分明显。
下面把我们对这个
实验的改进方法与各位同仁
分享。
我们的做法是:做一个圆
锥体的喇叭纸筒扣在扬声器
的纸盆上,使扬声器发出的声
波集中,这样改进后演示时,当音量较小时烛焰会随着声音的节奏来回晃动,当音量稍大时烛焰就被打灭了。
2012年10月11日。
浅议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改革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堂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
也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1. 重视演示实验教学,加强能力培养目前,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教学中缺乏实验。
在当前我国中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我们对物理实验教学,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为了研究好这些课题,教师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同时在教学中引进近代物理学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例如:用激发演示光的干涉和衍射,用发光二极管演示电磁感应中机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等。
在实验教学中,可在规定的实验中,适当增加相关演示项目,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
例如“分子间作用力”的演示,可在两只乒乓球间夹上一段弹簧,球的外侧套上橡皮筋,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时,引力大于斥力;缩小球距时,引力小于斥力。
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多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演示实验中增加学生的参与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
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
因此,在演示实验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不仅有显示学生实验技能的机会,又能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可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2 】试验改良,创新的实例物理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本的天然科学.中学物理试验是实现物理教授教养目标的根本手腕,是实现手.眼.脑分解应用的门路.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白划定了试验教授教养的义务,并把造就学生的试验技巧作为中学物理教授教养的目标之一,力图经由过程试验来加强中学物理的教授教养,进步教授教养后果,造就学生的不雅察才能.操作才能.剖析才能.要教好物理就必须转变教师以往只重视常识传授的偏向,强化试验是物理教导本质的天然回归,这同时也相符本质教导的理论和实践请求.而教室上的试验恰是初中物理试验教授教养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不仅是让学生树立物理概念和纪律.懂得和控制物理常识不可缺乏的环节,照样能造就学生的不雅察才能.思维才能.摸索精力进而养成优越的进修办法,也是变应试教导为本质教导,进步人才科学本质的重要手腕之一.物理教授教养要看重试验教授教养,如许可以关心我们对常识的懂得,在日常平凡讲课时,我发明一些更合适本身现实教授教养的改良试验,并且依据我们黉舍和学生的现实,在教授教养中增长了一些教师或学生亲克己造的小试验,有的侧重于操作.有的侧重于设计.有的侧重于对物理常识的懂得和用应,各有特色和感化.这些小试验是教室教授教养的延长和补充,是搞好物理试验教授教养不可疏忽的重要构成部分.试验一:静摩擦力偏向的判别是学生广泛觉得的难点,其重要原因是学诞辰常生涯中缺乏这方面的感性熟习,不可思议两个相对静止而有又相对活动趋向的物体接触面间的情形.教授教养中,可以取两只鞋刷,使刷毛相对地叠放在光滑的台面上,程度推上面的一只鞋刷,可以看到上.下物体间刷毛形变的偏向相反,由此可推想出上.下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情形.如许,就给学生供给了一个表象思维的模子,化抽象为形象.学生对于静摩擦力的产生.偏向等问题“茅塞顿开”.试验二:演示浮力的产生时,将矿泉水瓶底剪去并瓶口向下,从上面放入两个乒乓球.因为瓶身不大,两个乒乓球会一个鄙人堵住瓶颈,另一个在上.左手持瓶身,右手从上向里倒水,因为下面的乒乓球堵住瓶颈,水只能向下渗漏.跟着瓶内水的上升,上面的乒乓球浮在水面上也随之上升.下面的乒乓球尽管在它的四周和上面都是水,却没有上浮.假如用右手堵住瓶口,渗漏的水很快充满了瓶口和瓶颈之间,下面的乒乓球的底部也会浸没在水中,它会连忙“卟”地上升到水面.至此学生对浮力产生的熟习会“水到渠成”.试验三,在做凸透镜成像的试验中,在根本完成划定的试验请求后,可以提出如许一个问题:假如透镜被遮挡一部分,其成像有何变化呢?要肄业生不要急于着手,而是先辈行推想或猜想.学生的兴致就会油然而生,有的以为“不成像”,有的以为“只有半个像”,有的以为“不变化”,等等.学生经由过程对问题的推想,在着手试验前后,不管自发照样不自发.或多照样或少,都邑阅历不雅察.思虑.剖析.比较.磨练.归纳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此时教师恰到利益的点拨,引诱学生对问题进行体系的思虑,而成果一旦受到试验的磨练,常识间的接洽得到加强和固化,形成响应的常识组块及其可感可知的物理模子,思维的力气与感化不言而喻,收到“意想不到”的教授教养后果.试验四.探讨物体的浮沉前提的试验用身边熟习的器材完成一个小试验.一个小铁钉在水中下沉,而大木块在水中上浮,大木块比小铁钉重的多,如许就战胜了学生脑筋中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上浮的不雅念.有的学生以为铁钉的密度大才下沉,木块的密度小才上浮,可引诱学生应用一个废牙膏皮做试验, 废牙膏皮的密度没有变,空心时能浮在水面上,揉成一团后,在水中下沉,解释密度不是决议浮沉的前提试验五:水流冲不走的乒乓球 ,试验器材:一只乒乓球.一个清洁的玻璃漏斗.一根橡皮管. 试验办法:将玻璃漏斗喇叭口向下放置,用一根橡皮管将漏斗的颈部与水龙头相连.打开水龙头,让一股细水流从漏斗的喇叭口流出.取一只乒乓球放进漏斗的喇叭口中.感到上乒乓球应从漏斗中被水冲出来,而事实上我们可以或许不雅察的倒是:乒乓球被紧紧地“吸”在漏斗的喇叭口内.水流之所以冲不走乒乓球,是因为水流经漏斗的颈部流入喇叭口时,横截面积敏捷增大导致流速连忙变小.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壮大.所以乒乓球下方水流压强弘远于其上方水流的压强;这就给乒乓球一个向上的压力,因为这个压力大于乒乓球的重力,是以乒乓球逗留在喇叭口的底部而不会被水流冲走.试验六:在教授教养中,为了让学生懂得大气压的测量道理.对大气压的值很大有一个感性的熟习,明白托里拆利为何选用了珍贵而有毒的水银却不用水做试验,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一次物理兴致小组的探讨活动中,将托里拆利试验中的水银换成水来测大气压,实行之前,先生只是在学生碰到技巧性的问题时做了必要的指点.当几个学生合营着让灌满水的10几米长透明塑料管从教授教养楼四楼阳台垂下,……当最终管内残剩大约10米高的水柱不再向下贱动时,学生欢呼了.我想在场的无论是学过照样没有学过这部分常识的学生,都深入地记住了这个试验所解释的问题.这些改良和创新的意图:如许的改良一下就把学生的兴致调动起来了,明明瓶上有小孔为什么盖上盖子或用手堵上小孔,水就不流了?跟他们生涯的经验不相符,立时就想弄清为什么?要比我们直接告知他们:我们四周有大气压更能调动他们的进修积极性.收到的后果:这个试验后果是很显著的,也很有味,一开端就能把学生的进修兴致调动起来.并且制造也很简略,真恰是低成本的试验器材.。
试谈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优化管理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了重视。
本文从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现状出发,指出了演示实验优化管理的重要性。
探讨演示实验优化管理的一些措施和具体做法,目的是增加演示实验的开出率,进一步提高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演示实验优化管理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的课程资源。
其中,物理演示实验是帮助学生建立概念、认识规律获取物理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如何设计和用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是每位物理老师在备课过程中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很多学校对演示实验的设备配置及管理不够重视,甚至看做是备课教师本人的问题,任其自由发挥,谁做谁想办法。
因此,备课教师准备一个演示实验,特别是难度较大的演示实验,从设计、寻找器材到试做成功,往往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劳动强度。
此时,我们会想,如果它们是现成的,那该多好呢!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对演示实验进行优化管理。
一、循序渐进,优化设计,建立演示实验档案因为中学物理演示实验较多,难易程度不一。
因此,只有循序渐进,才能逐步完善起来。
应首先选择使用频率高的演示实验,比如“利用斜槽演示加速运动规律”“利用小车、滑轮演示牛顿第二定律”等实验,此举有利于快速提高开出率。
其次是考虑难度较大的演示实验,比如高中物理“电场”这一章,有几个演示实验的成功率较低,如演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电量和距离的关系”“静电感应”等,已经成为了物理教师人人怕做的演示实验,放弃率很高,而由于电场的抽象性,缺少演示实验的帮助,学生对电场的认识只能凭空想象理解,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这些就是我们要设法改变的。
最后,考虑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演示实验,只有这样才能使演示实验逐步得到规范和完善。
物理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策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物理实验的技术手段日新月异,但无论如何,中学物理实验设计应秉持“器材简单、操作方便、效果显著”的正确方向.物理工作者在长期的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了许多成熟的方案,指导和引领当下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物理教师在继承传统的实验方案的同时,经过深入反思和反复实践,不断推陈出新,取得了丰硕成果.下面通过具体例子,展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思路和方向,不足之处敬请指出.一、变静态为动态有的实验,通过控制条件,使物体处在特定状态下,观察发生的现象或测量有关数据,根据现象或数据探究、验证物理规律或作出解释、判断,如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有的实验,并不限定事物所处的具体状态,更关注状态变化的过程.通过改进与创新,将实验中原来静态的事物,变为运动的或者变化的,有时会取得非常好的实验效果.光通过狭缝,随着缝的宽度变窄,光将偏离直线传播的规律,在光屏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这就是光的衍射现象.该实验传统做法是用现存的缝宽固定的单缝进行实验,虽然在屏上很容易观察到衍射条纹,但衍射图样是静态的.为了增强实验效果,让学生不仅观察到清晰的衍射现象,而且能清楚地观察到随着缝宽的变化,屏上形成的光斑及衍射条纹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而分析得出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及单缝衍射图样的情况.采用下面的简易方法改进实验,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实验:如图1所示,取一尖嘴钳,用其钳口处作为单缝,缝的宽度通过手握钳柄自由调节,将尖嘴钳钳口处凹槽卡在激光器凸起的出光处,一手稳住激光器使两者靠紧,以保证光正对钳口;另一手握住钳柄,可随意调节钳口处缝的宽度.在屏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形成的光斑及衍射条纹的变化情况(图2是缝宽为某一值时的衍射图样,实际能观察到的条纹数目达十几条,其中黑白图片是处理后的).实验中,控制缝宽在较小范围内连续反复变化,就可以明显看到衍射条纹宽度连续反复变化的动态过程.现在市场上有卖“子弹头式小激光器”,长约6厘米,直径约1.2厘米,用三节钮扣电池供电.学生平时把它当小玩具玩.用它作为光源和尖嘴钳配合可进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如图3所示).教师上课用的激光笔也可以作为光源进行实验.该实验最好在暗室中进行,且要求钳口处无损伤.[1]在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个知识点时,设计如下实验:在小型台扇下装上可自由移动的轮子,当电扇工作时,可以看到台扇后退,这个现象说明即使在固体和气体之间力的作用也是相互的,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是相反的.在探讨汽车启动时汽车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的方向时,通常先演示玩具汽车在水平面上启动时的情况,然后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从理论上分析汽车受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分析水平面受摩擦力的方向.如果将实验设计为:在水平面上铺上一张纸,让玩具汽车上足发条后,放到纸上,突然放手,可以清楚地看到汽车加速前进的同时,纸迅速后退,直观地表明纸受到车的摩擦力方向向后. 这样的实验改进“动感十足”,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求知欲望,为理性思考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学效果显著.二、变瞬间为持续有些实验现象稍纵即逝,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时间短,感知量不足,感知效果就会较差.如果能让实验现象反复出现,持续一段时间,教学效果会更好.如图4所示,为演示断电自感现象的实验电路,选择的器材参数满足线圈L 的电阻比灯泡的电阻小,当开关S断开的瞬间,通过灯泡的电流就会比原来大,小灯泡瞬间比原来会更亮,出现了闪烁一下再逐渐熄灭的现象.通过这个现象说明,在断开开关S时,由于通过线圈L自身电流的变化,而发生了电磁感应现象,即自感现象.但是,由于在开关S断开的瞬间,通过灯泡的电流比原来大的时间极短,视觉上真正能感觉到小灯泡瞬间比原来更亮很不容易,学生通常是在老师的诱导下被感觉到现象的.为了增强实验效果,将实验进行改进.首先选择适当的电源,使开关S闭合稳定后,小灯泡只能微微发光,然后反复接通、断开开关(或者手握其中一根导线,通过点接,反复接通、断开电路),通断频率控制在每分钟30次以上,可以观察到小灯泡持续发出较强的光,与先前S闭合稳定后小灯泡只微微发光相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学生在惊诧激动之余,通过对现象成因的探讨,认识到了自感现象.三、变正向为逆向逆向思考是重要的思维方式,逆向,可能是事物发展方向的反方向,可能是实验操作程序的反向,也可能是研究或者操纵的对象由原来的一方转向了另一方.如图5所示,是探究带电体间的静电力与两者距离关系的实验,其中O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实验中,把系在绝缘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P1、P2、P3等位置,通过小球在不同位置时丝线偏离竖直方向角度的大小,比较出小球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的大小,得出静电力与距离的定性关系.但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每次移动小球的位置时(可以通过移动铁架台位置实现),小球都会摆动较长时间才会稳定下来,实验既费时,又分散学生观察的注意点.为了增强实验效果,运用逆向思维.实验中,不动小球和铁架台,而缓慢移动带电体O,可以清楚地观察到,随着两者距离逐渐增大,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逐渐减小,呈现连续动态的变化过程,对比效果非常显著.如图6、图7所示,是验证静电平衡时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的实验.传统做法是先检验处于静电平衡的法拉第圆筒C外表面有电荷(如图6),后检验其内表面无电荷(如图7).实验中学生会产生疑问:因为在静电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漏电现象,是否是因为漏电的原因而检验不出内表面带电呢?为了增强实验说服力,运用逆向思维,将实验步骤对调,先检验处于静电平衡的法拉第圆筒内表面无电荷(如图7),后检验其外表面有电荷(如图6).做测定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实验时,如图8所示,将木板固定,通过弹簧秤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摩擦力大小就等于弹簧秤的示数.这样做存在两个困难,其一是木块的匀速运动不易控制,其二是在弹簧秤运动中读数不方便.将实验进行改进,如图9所示,让木块固定,用手拉动木板,无论木板是否匀速运动,弹簧秤示数都等于摩擦力,且弹簧秤不动,读数很容易.四、变无声为有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信息交流、加工的过程,也是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实验中,“制造”声、光、电等多样信息作用于学生多种感官,扩大信息的感知量,能增强实验的教学效果.如图10所示,用平抛竖落仪做实验,演示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相同时,在小球预设的落点附近放上无线话筒,将球落地撞击水平面的声音放大,使教室里的学生都能清晰地听到两球同时落地的声音,增强了听觉的感知效果,在视觉、听觉综合作用下,对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性质获得了深刻的认识.如图11所示,通过挤压玻璃瓶使插在瓶中的细玻璃管中的液面有明显的升降,说明坚硬物体也能发生形变,实验现象很明显.但有部分学生怀疑瓶子可能不是坚硬的玻璃瓶,为增强实验的可信度,做该实验时,教师先用玻璃棒敲击瓶体发出响声,让学生除了从视觉上观察外再从听觉上确认是玻璃瓶.还可以让学生代表触摸瓶并演示,发挥触觉、视觉、听觉的综合感知效果.当然,做此实验时,为了增强实验效果,瓶中的水通常用红水.五、变传统为现代随着传感器技术、摄影摄像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拓展了物理实验的空间.合理恰当地应用现代技术,能显著地增强实验教学效果.在做布朗运动实验时,学生只能逐个依次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不能多人同时观察同一现象,不便于同学间的交流研讨. 利用现代显微摄像技术,拍摄放大的布朗运动过程,在学生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的基础上,在屏幕上播放摄得的布朗运动,便于师生的交流研讨.利用DIS做电容器放电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实验,自动绘制的图线比该实验的传统做法描绘的线要快捷、准确、美观,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DIS高度集成了现代多方面的技术,不恰当的过度依赖和使用,会掩盖实验过程的本真,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除了上面所述的几种“变法”外,在实验教学中,还有其他“想法”,如变微弱为放大、变整体为部分等等.参考文献:[1]朱亚. 光通过单缝衍射实验的简易做法[J].物理通报,2004(6).。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
发表时间:2013-11-29T15:32:37.670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张勇治[导读] 物理教材中已编入了大量的演示实验,但有的章节和知识点还没有演示实验或数量还不够。
笪江西南昌市第一中学张勇治
演示实验是在课堂上主要由教师操作,并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以达到一定教学目的的实验教学方式。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器材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来源于观察和实验,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定律发现,无一不以坚实的实验结论为基础。
离开了实验就谈不上物理学的发展。
例如:经典力学奠基人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就采用了间接实验方法;居里夫人经过艰苦的实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从而打开了人类进入原子核世界的大门。
实验能给学生正确的物质观认识论,能培养学生崇尚科学、重视实践、追求真理的世界观,实验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教学直观化、形象化的重要手段,是“就物说理”的具体表现,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建立物理概念的重要措施。
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具体生动的讲解,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演示实验可以使课堂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注意力集中,对物理现象获得深刻的印象”,是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们必须十分重视,要做到目的明确,既明显直观又充满启发性,结果正确且显著,使学生观察后能较快、较准确地了解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概念,得出初步结论。
同时,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创新实验内容,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物理教材中已编入了大量的演示实验,但有的章节和知识点还没有演示实验或数量还不够,有些实验因为自身设计或实际教学条件的局限,效果还不够理想。
演示实验的有无在教学的效果上有很大区别,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时加入演示实验很有必要。
即使教材已列出演示实验,也还有必要补充适当的演示实验,通过加强和反复刺激,让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得到强化和巩固。
“物体的惯性”的教学,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之后,学生已初步认识到“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者说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但还不牢固,还残留着“力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 的错误物理观念。
如有的同学认为滚动的足球是受到“前冲力”的作用,为改变这一认识,教学时还可加入演示实验,请学生复述牛顿第一定律之后,用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内放入一小钢珠,用纸封住开口端,手拿玻璃管在水平方向甩动,当手突然停止时小钢珠继续向前冲破纸片而飞出。
进而归纳出运动物体本身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
现行教材有很多精彩的演示实验,教师教学时,由于种种原因,教材给出的一部分演示实验效果不尽如人意,需要我们大胆地改进,重新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音调”中的“纸片划过木梳”、“橡皮筋振动” 的实验,目的是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音调高低并研究音调高低与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而上述两实验响度较小,能够听到的学生少。
我准备一片长约15cm~30cm 的钢锯片,并布置学生也准备这样一片钢锯片(这是很容易找到的),一端用手按于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改变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锯片的自由端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自由端长些振动频率低些,因而音调低;自由端短些振动频率高些,因而音调高。
每个同学都可同时做,效果既明显又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做得好的同学甚至可以弹出简单的旋律来!例如:在讲“电源———是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这一知识时,我用一新鲜苹果,两头分别插上铜片和铝片(或锌片),把发光二极管用导线连接在铜片和铝片(或锌片)上,发光二极管即能发光。
学生看到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加以说明:这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在苹果、铜片、铝片、导线、二极管构成的回路中,因有电流通过从而使二极管发光,并把电能转化成了光能。
感兴趣的学生自己回家又重做这个实验,从中得到了很多启示,也得到了很大的乐趣。
如果由于条件的限制,找不到功率很小的发光二极管,则可以用学生万用表的电流、电压档来显示电流和电压,效果同样很明显,只是没有电能转化成光能这一点了。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第一,重视演示实验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个重视不能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落实在日常教学行动中;第二,每建立一个新的物理概念,都要尽量想方设法做演示实验,明确演示的目的,在“就物说理”上下功夫;第三,演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上还不止这些,关键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也应与时俱进,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改进演示实验,同时积极思考设计制作一些创新的演示实验,才能更好地达到使学生很快认识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概念,得出正确结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