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艺术特色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1
水浒传艺术鉴赏
水浒传是中国明代小说家施耐庵所著的一部小说,描绘了宋朝末年108位江湖好汉为了反抗腐败官府而组成的团伙故事。
其艺术鉴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学特色:水浒传采用了通俗易懂的白话,描写生动形象,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跌宕,语言优美流畅,风格独特,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杰作之一。
2.历史意义:水浒传反映了宋朝末年社会的腐败和维护正义的民间力量,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对暴政、追求自由、平等和正义的精神,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3.思想深度:水浒传描绘了108位好汉的人性和情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家庭观念和人生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艺术表现:水浒传运用了丰富的形式表现手法,如描绘人物生动形象的刻画、运用音乐、歌谣来渲染氛围和情感、运用象征手法来凸显主题等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水浒传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不仅自身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和研究中国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特色一、人物刻画方面:(二)具体分析:(既显示出人物的阶级共性,又有个性特征,又增加了人物的真实度.)例子分析(3选1即可):从李逵身上,显示出农民阶级的反抗方式.他凭直觉、感觉办事,不理性.他的牢子的地位,使他看到了更多的社会黑暗,感受到更多的苦难、不公和残忍。
因此他的反抗就更坚决、更果断、更粗暴简单,以武力自卫,用板斧说话。
从武松身上,看到的是市民的反抗方式。
如法纪观念和知恩图报。
为兄报仇只杀主犯,讲究程序。
报恩不计生死,只为义字。
从林冲身上,写出上层社会人员的反抗之路的艰难.丰厚的收入、幸福的家庭、温柔的妻子,的确不容易让他想到去投靠梁山。
例如:替武大郎验尸的何九叔。
他是一个老于世故的人,刀打豆腐两面光.他很善于保护自己,不愿得罪任何人,又不愿吃任何眼前亏的。
西门庆收买他,要他验尸时做假证,虽不愿意,但不敢得罪这个恶霸;但他早已想到了日后武松会找麻烦,武松他更得罪不起;于是他想好了周旋于两人之间的办法,西门庆给钱他照收,验尸时又装疯,巧妙地应付了西门庆;火化时,他又检了几块骨头,以应付日后武松找上门。
事态发展一切都如他的所料。
这种性格的形成,是由他的身份、地位所决定的。
第一,同上梁山。
这是一百八条好汉共同的经历,但显示出人物不同的个性。
如:鲁智深是主动型的。
(他是赤条条来去无挂牵,心地无私,从不留恋已有的,也不遗憾失去的。
由军官——和尚—-落草,任何一次变化,都是心甘情愿的。
)杨志是被动型的。
(百八条好汉中,只有他上过两次梁山.)林冲是清醒型的。
第二,同杀淫妇.武松是为情。
是必杀的,为哥哥报仇。
宋江是为义.是不想杀的,是为朋友杀的。
石秀是为己。
也不当死,是其唆使杨凶同意、为洗刷自己冤屈杀的。
手段及极残忍。
第三,同打抱不平。
都是路见不平出手的。
鲁智深打镇关西是侠。
(是纯性情所为,纯侠客行为,在行动之前,没有丝毫的个人好处和恩怨在其中。
行动时显得非常老练、潇洒、有见识.出事后又能巧妙地脱险.)武松打蒋门神是义。
水浒传艺术特征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作品,其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水浒传》最引人注目的艺术成就之一就是其鲜明的人物形象。
从宋江、武松、林冲等英雄人物到阎婆惜、王婆等配角,每一个人物都具有独特的性格、经历和命运,形象生动,个性鲜明。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才华,同时也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 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水浒传》以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为线索,串联起众多人物形象。
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悬念和惊奇。
从英雄人物的身世遭遇,到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三打祝家庄等重大事件,故事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3. 独特的语言风格:《水浒传》采用通俗易懂、生动自然的古代白话文写作,具有明快流畅、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
作品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能够准确描绘人物性格和场景氛围,使得作品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4. 深入人心的主题:《水浒传》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为主题,通过梁山英雄的抗争和奋斗,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作品的主题思想深入人心,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感。
5. 精湛的叙事技巧:《水浒传》采用多线索并进的叙事结构,将众多人物和情节巧妙地串联起来。
作者在叙事中运用插叙、倒叙等手法,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作品中的人物对话和行动都经过精心设计,能够准确地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总之,《水浒传》的艺术特征丰富多样,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水浒传》艺术特色解析
1.深刻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在前七十回表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酝酿、形成和发展过程,深刻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2.善于描写人物.
《水浒传》善於把人物置身於真实环境中,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遭遇,成功地塑造了李逵、鲁智深、林冲、武松等众多鲜明的英雄形象。
3.情节引人入胜
《水浒传》的情节生动曲折,大小事件都写得腾挪跌宕,引人入胜。
有一些段落,集中了很多人物、精彩的场面,如「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等。
4.人物性格的对比鲜明
在塑造,人物时,作者亦多用对比手法。
如在武松斗杀西门庆的事件中,何九叔与郓哥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5.语言个性化
书中人物的语言各自显示其个性,成就甚高。
如阎婆惜语言的刁钻泼辣,王婆语言的老练圆滑,予人深刻的印象。
水浒传的语言艺术特色《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它以描绘农民起义的故事为背景,展现了一个英雄豪杰云集、激情澎湃的世界。
在这部作品中,语言艺术被运用得淋漓尽致,体现出独特的魅力和风格。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水浒传》的语言艺术特色。
口语化的表达《水浒传》采用了大量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使得作品更加贴近人民群众,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
这种口语化表达不仅体现在对话中,还贯穿于整个叙述中。
例如,作者在描写人物形象时使用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容词和比喻,如“英勇无敌”、“威风凛凛”、“骁勇善战”,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水浒传》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使得作品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并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其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和拟人等。
比喻比喻是《水浒传》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通过对人物形象、事件和景物等进行比喻,作者能够更好地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例如,在描写梁山泊英雄时,作者用“如烈火燎原般”来形容他们的勇猛和威力;在描写宋江时,用“如鲜花盛开般”来形容他的英俊和聪明。
夸张夸张是《水浒传》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夸大事物或描述来营造戏剧效果,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在描写梁山泊英雄们战胜敌人时,作者经常使用夸张的手法来描述他们所具有的非凡能力和无敌战斗力。
拟人拟人是《水浒传》中广泛运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通过将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类特征和行为,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描写自然景物时,作者经常使用拟人的手法来赋予其情感和意义,如“山峦欢笑”,“江水低语”。
精炼而富有节奏感的句式《水浒传》中的句式精炼而富有节奏感,不仅使得作品具有律动感,还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意境。
例如,在描写战斗场面时,作者使用了大量简洁明了、富有冲击力的句子,如“一箭射中”、“刀剑交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水浒传》中运用了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并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水浒传的艺术特色”:(一)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富于个性特色的典型形象;(二)与内容相适应的艺术结构;(三)语言富于个性化和形象化。
下面稍作一点补充说明。
一、水浒英雄人物个性描写得特别成功的有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宋江等人,然后是燕青、石秀等,其余的不能说是很成功。
这是由于一百零八个好汉在前七十回全部出场,刻画的时候有主次之分。
上述诸人实际上是主角,每个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人的故事情节丰富,占的回合很多,个性就比较突出。
从第二回至第七十回,几乎每一回都有好汉初次登场;但水浒显然是以故事带动全局,而不是以人物个性的发展带动全局,所以其中若干回流于空洞化,公式化,面目模糊。
例如第四十四回,杨林、邓飞、孟康、裴宣、杨雄、石秀六人分别登场,除了拼命三郎石秀为了杨雄而呕心沥血,显得机智勇敢外,其它各人只是轻轻带过,形象并不突出。
二、水浒故事的发展基本上是单线式的。
你看故事中提及话分两头的情况并不多,可见一斑。
前面提过,好汉并非一下子全部登场,而是这个带出那个,或一个引来几个。
直到第七十回,还有没羽箭张清、花项虎龚旺、中箭虎丁得孙和紫髯伯皇甫端四人加入聚义,结果就像支流汇主流,成为一片汪洋,卷起了滔天巨浪,故事也就近乎结束。
这种写法其实比较容易,如果不是为了凑足一百零八个好汉,中间删去若干回合也于全书无损。
而七十一回排座次后,除了燕青和李逵的一些情节尚可一读,精彩故事已经不多,成为可有可无之篇幅了。
有些细节写得并不成功。
例如第六十二回,写奸夫李固买通官府欲害死卢俊义。
柴进出一千两黄金反收买押狱蔡福,叫他不要下手,但是跟着就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
后来董超、薛霸在半途欲施展故技,谋害卢俊义,梁山竟无人注意,全靠燕青救主,才保住性命。
宋江当初对卢俊义非常重视,才设计使之堕入罗网,到了卢俊义自身难保时,却疏于照顾防范至此。
这就非常不合理。
水浒常常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来显示人物的个性。
第三回写鲁智深明知镇关西已经没有气息,逃走时却故意回头指着郑屠尸说:“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梁山泊起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
该作品在艺术上具有多项成就:
1. 英雄人物塑造:《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如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等,每个人物都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作者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情节设计,使这些人物深入人心。
2. 白话语体的成熟:《水浒传》是第一部全用通俗口语写成的长篇小说,它的语言流畅自然,易于理解,而且在叙事、描绘人物、刻画心理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3. 历史主题的处理:虽然《水浒传》是以历史事件为基础的,但作者通过对起义英雄的歌颂和他们斗争的描绘,成功地表现了巨大的历史主题,即社会不公和人民反抗的精神。
4. 结构严谨:整部小说情节紧凑,故事之间相互关联,结构清晰,前后呼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 地方色彩浓郁:《水浒传》中的许多场景和细节充满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尤其是对山东地区风土人情的描绘,使得作品更加真实可信。
6. 人性的深度挖掘:《水浒传》不仅仅是关于英雄的故事,它还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包括忠诚、背叛、勇敢、怯懦、善良、邪恶等多重面向。
7. 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水浒传》不仅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艺术才华,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水浒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简述水浒传的语言艺术特色《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其独特的人物塑造、情节设计和语言艺术特色而著名。
这部作品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语言艺术的精湛表现。
以下将从八个方面简述《水浒传》的语言艺术特色。
1、口语化的语言风格《水浒传》采用了一种口语化的语言风格,使得文本更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和接受。
例如,“洒家”、“端的好”等用语,生动地表现了人物性格和时代特点。
2、独特的方言词汇作者在《水浒传》中运用了一些独特的方言词汇,丰富了文本的内涵和表现力。
这些方言词汇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独具特色的社会画卷。
3、精炼生动的叙述语言《水浒传》的叙述语言精炼而生动,富于节奏感和韵律美。
作者运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场景,营造气氛,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的发展。
4、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作品中的人物语言个性化,充分展现了各自的身份、性格和心理状态。
比如,鲁智深的言语粗犷豪放,林冲则谦逊有礼,武松说话耿直,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诗歌和曲词的运用作者在《水浒传》中巧妙地穿插了诗歌和曲词,既美化了文本,又深化了人物形象。
这些诗歌和曲词不仅富有艺术感染力,还概括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揭示了故事情节的转折。
6、语言中的幽默和讽刺《水浒传》中语言的幽默和讽刺手法运用得非常巧妙。
作者通过夸张、反讽等修辞手法,将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7、对话的巧妙安排作品中的人物对话安排得十分巧妙,既符合人物性格特点,又推动情节发展。
例如,宋江与李逵的对话,凸显了二人的性格冲突和情感矛盾,使故事更加曲折有致。
8、纯净质朴的语言风格《水浒传》的语言风格纯净质朴,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和冗长描写。
这种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使得作品更加真实、自然,让读者更容易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总之,《水浒传》以其口语化的语言风格、独特的方言词汇、精炼生动的叙述语言、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诗歌和曲词的运用、语言中的幽默和讽刺、对话的巧妙安排以及纯净质朴的语言风格等特点,展现了其卓越的语言艺术魅力。
简要说明《水浒传》的人物塑造艺术《水浒传》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梁山好汉的英雄群象,其在人物塑造方面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1)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特定的社会现实环境中,紧紧扣住人物的身份、教养、经历和遭遇,从复杂的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多层次地刻画人物性格,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如:林冲一开始委曲求全,高俅父子在野猪林未能结果林冲之后,仍未死心,又派陆谦火烧草料场,企图将林冲置于死地。
林教头面对高俅一伙的步步进逼,终于从原来的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变为奋起反抗、S仇泄愤,走上了反抗道路,自此,林冲雪夜上梁山,开始了他落草水泊的英雄生涯。
(2)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善于处理英雄人物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不仅写出了英雄们性格的异中之同,更注意以同中之异来表现性格相近的人物之间的细微差别。
作者往往设置类似的故事情节,以犯中求避、对比映衬等手法,突现人物的独特个性,做到了“同而不同处有辨”。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体现了鲁提辖的粗中带细;李逵粗中带莽;武松粗中带气。
(3)在情节进行过程中塑造人物形象展现其发展变化善于将人物置于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揭示其性格最本质的特征。
作者很注重人物的出场亮相,常常让人物一出场便马上进入行动。
作者又善于通过一系列故事情节的发展进程来充分刻画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还善于在故事的进程和环境的转换中,逐步展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4)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来塑造人物形象善于把英雄人物的传奇性和现实性、超常性与平凡性结合起来刻画其性格,以“近人之笔”写“骇人之举”。
作品既注重对英雄人物的本质特征和传奇行为极力加以夸张渲染,把他们塑造成高度理想化的典型,同时也注意描写他们与常人接近的一面,以富于生活气息的细节把他们置于真实合理的具体环境中,使得这些英雄既可敬可佩,又可亲可信。
(5)用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水浒传》的语言艺术也取得很大成就。
《水浒传》结构艺术特色整理
一、众多丰富的人物形象
《水浒传》以宋朝末年的社会形态为背景,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从宋江、林冲等水泊梁山的英雄好汉,到曾头市、杨志等江湖中的小人物,再到包拯、花荣等朝廷官吏,小说中的角色形象丰富多样,各具特色。
这些人物形象通过各自的言行举止、对待义气、对待权力等方面展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使小说具有丰富的人物关系和生动的情节冲突。
二、较为复杂的故事情节
三、善于运用描写手法
《水浒传》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描写手法,以突出人物形象的特点。
比如,透过描写人物的相貌、仪态、言辞等来塑造角色形象;通过描写人物的经历、感受、心理活动等来表达角色内心的情感变化;利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烘托氛围、衬托人物情感等等。
这些描写手法使小说更加具体生动,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四、巧妙的叙事结构
五、独特的章回体结构
总结起来,《水浒传》的结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众多丰富的人物形象、较为复杂的故事情节、善于运用描写手法、巧妙的叙事结构和独特的章回体结构等方面。
这些特色使得《水浒传》成为一部情节曲折、人物丰满、描写细致的经典之作,也为后世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水浒传》结构艺术特色一、人物刻画方面:(一)总体特点:个性鲜明、真实。
(二)具体分析:1、把人物放在斗争的激流,甚至是生死存亡的关头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逼”字。
(既显示出人物的阶级共性,又有个性特征,又增加了人物的真实度。
)从李逵身上,显示出农民阶级的反抗方式。
他凭直觉、感觉办事,不理性。
他的牢子的地位,使他看到了更多的社会黑暗,感受到更多的苦难、不公和残忍。
因此他的反抗就更坚决、更果断、更粗暴简单,以武力自卫,用板斧说话。
从武松身上,看到的是市民的反抗方式。
如法纪观念和知恩图报。
为兄报仇只杀主犯,讲究程序。
报恩不计生死,只为义字。
从林冲身上,写出上层社会人员的反抗之路的艰难。
丰厚的收入、幸福的家庭、温柔的妻子,的确不容易让他想到去投靠梁山。
次要人物的性格与环境关系也很密切。
例如:替武大郎验尸的何九叔。
他是一个老于世故的人,刀打豆腐两面光。
他很善于保护自己,不愿得罪任何人,又不愿吃任何眼前亏的。
西门庆收买他,要他验尸时做假证,虽不愿意,但不敢得罪这个恶霸;但他早已想到了日后武松会找麻烦,武松他更得罪不起;于是他想好了周旋于两人之间的办法,西门庆给钱他照收,验尸时又装疯,巧妙地应付了西门庆;火化时,他又检了几块骨头,以应付日后武松找上门。
事态发展一切都如他的所料。
这种性格的形成,是由他的身份、地位所决定的。
2、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遭遇,塑造不同个性,主要采用对比烘托。
第一,同上梁山。
这是一百八条好汉共同的经历,但显示出人物不同的个性。
如:鲁智深是主动型的。
(他是赤条条来去无挂牵,心地无私,从不留恋已有的,也不遗憾失去的。
由军官——和尚——落草,任何一次变化,都是心甘情愿的。
)杨志是被动型的。
(百八条好汉中,只有他上过两次梁山。
)林冲是清醒型的。
第二,同杀淫妇。
武松是为情。
是必杀的,为哥哥报仇。
宋江是为义。
是不想杀的,是为朋友杀的。
石秀是为己。
也不当死,是其唆使杨凶同意、为洗刷自己冤屈杀的。
手段及极残忍。
水浒传的语言艺术独特之处水浒传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的语言艺术独特之处令人赞叹。
通过对《水浒传》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语言艺术的独特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声音表现力的运用在《水浒传》中,作者施耐庵通过丰富的声音表现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能够听到他们的声音。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描写,如锣鼓喧天、枣树棚中烟火朦胧等,这些生动的声音描写不仅丰富了作品的气氛,也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2. 方言的运用《水浒传》中采用了大量的方言用语,这些方言用语呈现了各个角色的身份特征和地域背景。
天津宝坊口出生的张顺会说“老八”、“二十四”等方言词汇,浙江人林冲会说“俺”、“侬”等方言词汇。
这种方言的运用不仅使作品更加贴近生活,也为人物形象的刻画增添了鲜明的特色。
3. 口语化的表达《水浒传》中大量运用了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这种写作风格使作品更加地生动活泼。
通过使用俚语、俗语和民间语言,作者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幅真实的社会画卷。
颜良在《水浒传》中的形象就通过他一句“呆子兄”,立即给人一种直观的印象。
4. 对乡土文化的关注《水浒传》中不仅描绘了江湖盗匪的生活,还注重描绘了宋朝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乡土文化的表达。
通过对农村生活、民间传说和民俗风情的描写,作者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书中描写了杨志脱胎换骨后母亲的乡土饭食,体现了传统农民的朴素生活和家庭关爱。
5. 丰富的比喻修辞手法《水浒传》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的比拟和象征的运用,使作品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作者用“菊花残、满地伤”的形象描述官府被晁盖一伙打败后的惨状,形象地表达了胜利带来的破坏和衰落。
总结起来,《水浒传》的语言艺术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对声音表现力的运用、方言的运用、口语化的表达、对乡土文化的关注以及丰富的比喻修辞手法等方面。
这些独特之处使得作品在描绘人物形象、展示社会底层生活和表达作者的观点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为我们提供了一幅生动立体的宋代社会画卷。
水浒传的艺术特色与主旨《水浒传》是一部长篇白话小说,也是第一部精雕细刻地描绘的现实主义小说,它的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深刻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2)善於描写人物(3)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4)情节引人入胜(5)人物性格的对比/多用对比手法(6)语言明快洗练/ 生动准确(7)语言个性化(8)串珠式的结构(9)粗线条的笔法《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
根据宋金元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加工编成话本,200多年后,施耐庵根据话本、民间故事、戏曲写出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在我国白话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水浒传》对封建社会的一切,几乎都有涉及,医卜星相、勾栏瓦舍、吹拉弹唱等等,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北宋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风俗画卷。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了一批聚集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的独特性格和各人被逼上梁山的成长道路。
108个英雄好汉,每人有每人的语言,通过这些语言,人物的迥异性格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李逵的心粗胆大、率直忠诚,鲁达的粗中有细、仗义刚正,武松的勇武利落、心思精细,林冲的忍让,宋江的谦恭,吴用的足智多谋,通过他们的语言,无不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施耐庵(1296~1371),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
元末明初的文学家。
汉族,江苏兴化人(一说浙江钱塘人)。
祖籍泰州海陵县,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
自幼聪明好学,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
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诉,遂辞官回家。
“水浒传的艺术特色”:(一)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富于个性特色的典型形象;(二)与内容相适应的艺术结构;(三)语言富于个性化和形象化。
下面稍作一点补充说明。
一、水浒英雄人物个性描写得特别成功的有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宋江等人,然后是燕青、石秀等,其余的不能说是很成功。
这是由于一百零八个好汉在前七十回全部出场,刻画的时候有主次之分。
上述诸人实际上是主角,每个人的故事情节丰富,占的回合很多,个性就比较突出。
从第二回至第七十回,几乎每一回都有好汉初次登场;但水浒显然是以故事带动全局,而不是以人物个性的发展带动全局,所以其中若干回流于空洞化,公式化,面目模糊。
例如第四十四回,杨林、邓飞、孟康、裴宣、杨雄、石秀六人分别登场,除了拼命三郎石秀为了杨雄而呕心沥血,显得机智勇敢外,其它各人只是轻轻带过,形象并不突出。
二、水浒故事的发展基本上是单线式的。
你看故事中提及话分两头的情况并不多,可见一斑。
前面提过,好汉并非一下子全部登场,而是这个带出那个,或一个引来几个。
直到第七十回,还有没羽箭张清、花项虎龚旺、中箭虎丁得孙和紫髯伯皇甫端四人加入聚义,结果就像支流汇主流,成为一片汪洋,卷起了滔天巨浪,故事也就近乎结束。
这种写法其实比较容易,如果不是为了凑足一百零八个好汉,中间删去若干回合也于全书无损。
而七十一回排座次后,除了燕青和李逵的一些情节尚可一读,精彩故事已经不多,成为可有可无之篇幅了。
有些细节写得并不成功。
例如第六十二回,写奸夫李固买通官府欲害死卢俊义。
柴进出一千两黄金反收买押狱蔡福,叫他不要下手,但是跟着就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
后来董超、薛霸在半途欲施展故技,谋害卢俊义,梁山竟无人注意,全靠燕青救主,才保住性命。
宋江当初对卢俊义非常重视,才设计使之堕入罗网,到了卢俊义自身难保时,却疏于照顾防范至此。
分析水浒传中的文学风格与艺术手法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艺术手法吸引了广大读者。
作为传统文化学者,我对水浒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文学风格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文学风格1. 叙事生动活泼水浒传以其生动活泼的叙事方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丰富的对话,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跌宕起伏。
例如,小说中描写梁山好汉的入伙过程,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这些形象的塑造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故事的魅力。
2. 多元化的人物形象水浒传中塑造了众多丰满而多样化的人物形象。
这些形象不仅包括了英雄好汉,还有各种各样的反派角色。
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描写,展现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特点和命运,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 反映社会现实水浒传以其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而闻名。
小说中通过对贫富差距、官员腐败等社会问题的描写,使读者对当时社会的黑暗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水浒传也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呼吁人们对社会现象进行反思和改变。
二、艺术手法1. 以歌谣形式呈现水浒传采用了歌谣的形式进行叙述,使得整个故事具有了一种韵律感和节奏感。
这种艺术手法不仅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还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曲有误,真有误,圣人不误矣”这句经典的开头,通过歌谣的方式直接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2. 运用对比手法水浒传中运用了丰富的对比手法,使作品更加丰满和生动。
例如,小说中描写了梁山好汉的英勇和忠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官员的腐败和无能。
这种对比使得读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正义与邪恶之间的差距,引发了读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3. 运用象征手法水浒传中还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使得作品更具艺术感和深度。
例如,作者通过对梁山好汉的称号的描写,如“智多星”、“豹子头”等,使这些称号成为了人物性格的象征,更好地展示了人物的个性和特点。
综上所述,水浒传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艺术手法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它以描写宋朝末期民间反抗阶级压迫的斗争为主线,描写了108位英雄豪杰的传奇故事。
于是这部小说不仅作为史书,更是中华文化的珍贵财富之一。
那么,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有哪些呢?一、情节剧烈且紧凑水浒传的情节跌宕起伏,情节紧凑,引人入胜。
小说不断发生的恶性事件,一步步扭曲了众英雄正常的社会关系。
水浒传成功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生动描绘了人物性格的强烈对比。
故事悬念落到位、语言犀利隽永、情感饱满感人,展现了中国文学的魅力。
二、艺术造型优美精湛水浒传的艺术造型在文学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华文艺话语体系中居于重要位置的艺术品之一。
作品有条理,文章质朴而不失清晰,语言犀利而不失柔美,描写温馨而不失真实。
小说中描绘的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人物形象表现出了一种有效的美感与国粹传承。
三、词汇优美流畅水浒传的语言凝炼而又生动,语言表达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故事情节细节丰富,情节感人,与西方文学中的高峰相媲美。
尽管小说中涵盖了复杂的社会生活,但是作者运用的语言素材并不多样,却可谓波澜壮阔、别具匠心。
四、气势磅礴、耐人寻味水浒传在思想的探索中充分展现了中国的思想审美情感,语言风格高深隽美、引人入胜、展现出了中华文化众多重要的方面。
在表现手法方面,水浒传凭借其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让读者看到了不同的故事细节。
雄奇的氛围逐渐渲染,而艺术的风味也逐渐呈现。
这种气势磅礴的表达方式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文化传承与积淀水浒传与中国传统文化极为紧密地相连,它打破了文化密封和思想禁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
通过对宋朝的社会结构及社会矛盾的描绘,小说中的情感激情振撼人心,何以见得了人物的心路历程。
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出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价值观。
这一刻,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发扬和传承。
因此,水浒传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优秀作品,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结语总之,水浒传是中华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它是中国文学极为优秀的艺术品之一,其深远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价值一直是人们所倡导的。
水浒传艺术特色有哪些《水浒传》以其高度的艺术表现力,生动丰富的文学语言,叙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塑造了众多可爱的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继承与发展了中国古代小说与讲史话本的传统特色。
故事极富传奇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伏跌宕,变化莫测。
《水浒传》这本书的艺术特色1、深刻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在前七十回表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酝酿、形成和发展过程,深刻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2、善于描写人物《水浒传》善於把人物置身於真实环境中,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遭遇,成功地塑造了李逵、鲁智深、林冲、武松等众多鲜明的英雄形象。
3、情节引人入胜《水浒传》的情节生动曲折,大小事件都写得腾挪跌宕,引人入胜。
有一些段落,集中了很多人物、精彩的场面,如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等。
4、人物性格的对比鲜明在塑造人物时,作者亦多用对比手法。
如在武松斗杀西门庆的事件中,何九叔与郓哥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5、语言个性化书中人物的语言各自显示其个性,成就甚高。
如阎婆惜语言的刁钻泼辣,王婆语言的老练圆滑,予人深刻的印象。
《水浒传》文学常识1、我们所熟知的打虎英雄是《水浒传》中的武松,他在该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为兄报仇。
在快活林里醉打蒋门神。
2、《水浒传》号称黑旋风的是李逵,他所使的武器是两把板斧,该人力大如牛,但险些被冒充他的李鬼所害。
3、绰号豹子头的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高俅设计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后雪夜上梁山。
4、《水浒传》中有108位好汉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5、《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该书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宋江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
6、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他在渭州三拳打死镇关西,在相国寺倒拔垂杨柳,在野猪林救林冲。
7、《水浒传》中吴用绰号智多星,与晁盖、公孙胜等人在黄泥岗智取了生辰纲。